CN110390116A -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0116A
CN110390116A CN201810353940.7A CN201810353940A CN110390116A CN 110390116 A CN110390116 A CN 110390116A CN 201810353940 A CN201810353940 A CN 201810353940A CN 110390116 A CN110390116 A CN 110390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link model
attribute
connecto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39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0116B (zh
Inventor
张海明
林增刚
崔景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unsh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ea Squa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ea Squa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ea Squar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539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0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0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0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

Description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设计领域中,例如,在装潢设计、墙体设计、喷淋管道设计等方面,常常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操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在现有的模型设计中,经常存在两个三维模型需要连接的情况,对应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环境下,实际上是两个实际的施工元件或者物体需要连接,例如玻璃墙和石膏墙之间的连接,或者管道与墙体之间连接等。因此,在计算机中就需要对两个三维模型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选择、斟酌或者评判,从而基于所选择的连接方式指导实际物体之间的连接。
传统技术中的模型连接处理方式经常采用人工手动连接的方式,具体为:设计人员凭借经验确定两个模型的连接方式,然后设计人员主观确定出符合条件的连接模型,进而根据人工确定符合连接条件的模型尺寸,在计算机上手动调整模型,实现两个模型的手动连接。例如,以玻璃墙和石膏墙之间的连接为例,其需要设计人员在石膏墙模型上手动设计开槽结构、然后在所开设的槽状结构旁边手动备注胶泥等辅材的相关信息、并安装紧固件模型等操作,从而实现玻璃墙模型和石膏墙模型的连接。
但是,传统技术中的方法在处理模型连接时的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人为失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在处理模型连接时的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人为失误问题,提供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上述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并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进而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该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从而实现两个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模型自动连接处理方式,所用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不仅仅包括模型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了对应的实际物体的属性,使得所建立的待连接模型能够为实际物体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
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建立属性匹配集;其中,所述属性匹配集中包括多条匹配属性,每条匹配属性包括两个能够连接的待连接模型的属性;
根据所述属性匹配集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建立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其中,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
该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然后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建立属性匹配集,进而根据该属性匹配集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建立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所获取的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进而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该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从而实现两个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本实施例使得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模型自动连接处理方式,所用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不仅仅包括模型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了对应的实际物体的属性,使得所建立的待连接模型能够为实际物体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
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几何属性信息包括:实际物体的尺寸信息、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实际物体的方向信息、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物理属性信息包括实际物体的材质信息、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实际物体的强度信息、实际物体连接时的连接工艺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场景信息包括:待连接模型的场景环境信息、所述场景的空间信息、所述实际物体在场景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姿态信息、实际工程项目信息、建筑类型、建筑材料、防火安全等级、项目规范、建筑施工标准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根据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二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将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
本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以及根据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二可用规则集,之后将第一可用规则集和第二可用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基于实际工程项目从待选连接规则集选择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实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本实施例确定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的方式简单,因此其大大提高了两个模型自动连接的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使得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初始可用规则集;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从所述初始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从所述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从所述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
本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采用逐级筛选的方式,得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第二可用规则集,避免了计算机设备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直接一步到位筛选得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第二可用规则集,其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处理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目标连接处理规则的匹配效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每个连接件的位置;
获取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并根据所述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属性;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所述连接件的位置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并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实际物体与所述第二实际物体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模型之间具有属性关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属性包括:所述连接件的空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个数、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所述连接件的物理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得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每个连接件的位置,并获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并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连接件的属性,从而根据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件的位置以及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并通过该连接件模型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本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可以自动生成连接件模型,用以自动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无需设计人员处理连接细节,更无需设计人员中间整体设计的思路,简化了设计人员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模型连接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以及在确定正确时的优劣程度、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所述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的待连接模型进行修改,包括:
判断当前的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
若是,则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的状态确定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以及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确定待修改参数,并根据所述待修改参数和所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修改所述连接件模型;
其中,所述连接件模型的待修改参数包括:连接件模型的属性、连接件模型的位置、连接件模型的姿态、连接件模型的形状、连接件模型的规格、连接件模型的尺寸、连接件模型的方向、连接件模型的外形轮廓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在采用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以及在确定正确时的优劣程度,从而可以保证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可以明确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方面后期的优化研发;另外,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针对每个待修改的连接件模型均可以实现自动修改,使得在同一模型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无需逐个进行处理,简化了设计人员的重复性操作,降低了设计人员的修改难度,提高了连接件模型的修改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采用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后,建立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关联关系用于在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对所述连接件模型、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进行联动更新。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实现了当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连接件模型、第二待连接模型或者第一待连接模型随之自动更新的目的。因此,在需要变更连接处理方案时,本实施例无需设计人员再次经过相同的操作应用新的处理方案重新进行连接操作,简化了设计人员的变更操作,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模型变更过程的处理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连接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
连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使得计算机设备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并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进而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该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从而实现两个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模型自动连接处理方式,所用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不仅仅包括模型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了对应的实际物体的属性,使得所建立的待连接模型能够为实际物体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处理规则库,该连接处理规则库中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有关连接处理规则的描述可以参照下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可以是PC,还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还可以是其他的终端设备,例如PAD、手机等等,还可以是云端或者远程服务器,本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
在传统的设计领域内,为了要正确的指导建筑、装潢、装修设计、装饰等现场施工,需要设计人员在施工之前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与规划,其经常存在两个三维模型需要连接的情况。传统技术中的模型连接处理方式经常采用人工手动连接的方式,例如,以玻璃墙和石膏墙之间的连接为例,其需要设计人员在石膏墙模型上手动设计开槽结构、然后在所开设的槽状结构旁边手动备注胶泥等辅材的相关信息,并安装紧固件模型等操作,从而实现玻璃墙模型和石膏墙模型的连接。但是,传统技术在处理模型连接时的效率较低,且容易造成人为失误。
另外,设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模型连接处理方式时,连接的处理往往会打断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处理连接细节,使设计人员工作步骤复杂,没有突出设计工作的核心,对于模型整体场景的设计易中断。例如,设计人员在处理玻璃墙模型和石膏墙模型之间的连接时,也需要考虑到槽的大小、方向、胶泥的材质、铺设的厚度等因素,这些考虑因素往往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
同时,设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模型连接处理方式时,如果需要变更连接的处理方案,需要设计人员再次经过相同的操作应用新的处理方案重新进行连接操作,操作复杂,人为因素较多,容易造成人为操作失误。进一步地,同一模型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连接处需要连接处理,设计人员手动操作时,需要将连接位置逐个进行处理,不断进行步骤复杂的重复性操作,工作难度较大,效率较低。另外,采用传统的模型连接处理方式处理后留下的连接模型仅记录模型的几何信息,使得创建的连接模型难以为工程项目的实际管控,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针对传统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解决传统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对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实现自动连接处理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
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以基于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可选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的选中功能从相应的模型数据库中选中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计算机设备基于选中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从后台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可以包括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即第一待连接模型可以与第一实际物体的自身属性相关联。可选的,该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还可以包括第一待连接模型自身的属性,例如第一待连接模型的位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方向、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姿态、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图元信息等。另外,上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即第二待连接模型可以与第二实际物体的自身属性相关联。可选的,该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还可以包括第二待连接模型自身的属性,例如第二待连接模型的位置、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方向、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姿态、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图元信息等。例如,当第一待连接模型为玻璃墙模型、第二待连接模型为石膏墙模型时,该玻璃墙模型可以表征实际的玻璃墙的属性,例如表征实际的玻璃墙的厚度、材质、尺寸等,该石膏墙模型可以表征石膏墙的属性,例如表征石膏墙的厚度、材质、尺寸等,本实施例对第一实际物体、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内容并不做限定,只要与第一实际物体和第二实际物体相关即可。
S102: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
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内部预设一连接处理规则库,该连接处理规则库中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能够连接的物体就称为这两个物体的“属性匹配”,例如,玻璃墙和石膏墙连接,代表玻璃墙的属性和石膏墙的属性匹配,相应的,玻璃墙模型和石膏墙模型的属性匹配;再例如,玻璃墙和混凝土墙能够连接,代表玻璃墙的属性和混凝土墙的属性匹配,相应的,玻璃墙模型和混凝土墙模型的属性匹配。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计人员还可以对该连接处理规则库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动态扩展。
另外,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连接处理规则的形式可以是“A属性对应B属性,触发C类连接处理工艺”,表明的是当A属性匹配的属性是B属性时,采用的连接工艺是C工艺。举个例子,当玻璃墙模型遇到石膏墙模型时,触发的连接工艺是“先开槽结构,再铺设胶泥,最后再加上紧固件等”,再例如,当卧室模型遇到卫生间模型时,两个房间之间的隔离墙需要具有防水属性,触发的连接工艺是“防水处理工艺”。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连接处理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做限定,其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还可以通过对应连线的方式体现,还可以通过索引的方式体现,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当计算机设备获取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后,计算机设备会结合这两个属性,从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与这两个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该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括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
S103: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具体的,基于上述S101和S102的过程,计算机设备获取到与第一待连接模型以及与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基于该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计算机设备获知在三维建模环境下,两个模型之间的连接处理工艺,将该连接处理规则集对应到实际工程项目中,计算机设备会根据设计人员预先输入至计算机设备中的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可选的,该实际工程场景可以是实际的居住环境、小区的楼层、所在的地段、装修的档次、装修的预算等。
当计算机设备确定了目标连接处理规则之后,计算机设备根据该目标连接处理规则中的连接工艺,实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自动连接处理。可选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可以通过连接件模型进行连接,还可以不通过连接件模型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
以一个例子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连接处理”,这里继续以玻璃墙模型和石膏墙模型之间的连接处理方式为例,当设计人员基于整体的空间环境,通过计算机设备的选中玻璃墙模型和石膏墙模型之后,假设设计人员将这两个模型通过鼠标的拖动或者手指的滑动操作将这两个模型移动到显示界面相应的触发位置上,一旦这两个模型均位于对应的触发位置,则计算机设备根据这两个模型的属性和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自动在石膏墙上开槽以及增加紧固件,可选的,还可以是自动铺设胶泥,并将所铺设的胶泥进行显示,或者,备注该区域铺设胶泥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自动将两个模型连接在一起。基于该自动连接处理方式,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人工开槽、人工铺设胶泥和增加紧固件,也无需考虑开槽的尺寸大小、胶泥的材质和紧固件的大小等,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模型自动连接处理方式,所用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不仅仅包括模型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了对应的实际物体的属性,使得所建立的待连接模型能够为实际物体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并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进而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该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从而实现两个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模型自动连接处理方式,所用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不仅仅包括模型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了对应的实际物体的属性,使得所建立的待连接模型能够为实际物体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建立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上述S1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机设备的后台数据库中,存储了各类待连接的模型,且计算机设备在构建这些待连接模型时,其是结合了各个待连接模型表征的实际物体的属性和实际物体连接时对应的连接工艺进行构建的。因此,为了实现两个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处理,需要建立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在具体建立时,计算机设备需要先获取后台数据库中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其中,如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了这个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实际物理的属性。
S202: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建立属性匹配集;其中,所述属性匹配集中包括多条匹配属性,每条匹配属性包括两个能够连接的待连接模型的属性。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获得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后,计算机设备基于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去查询与该模型的属性匹配的另一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而建立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得到多条匹配属性),该匹配属性包括两个能够连接的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基于所有的匹配属性,计算机设备得到属性匹配集。
举个例子来说,玻璃墙模型的属性可以与石膏墙模型的属性匹配,这是一条匹配属性,玻璃墙模型的属性还可以与混凝土墙模型的属性匹配,这也是一条匹配属性。
S203:根据所述属性匹配集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建立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其中,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得到属性匹配集之后,由于何种属性配何种属性从而触发何种连接工艺之间是具有相应的关系的,因此,计算机设备根据上述属性匹配集合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就可以建立连接处理规则库。该连接处理规则库中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可选的,该连接处理规则的表现形式可以是“A属性匹配B属性时,触发的是C类连接工艺”。
基于上述S201至S203的过程描述,计算机设备完成了连接处理规则库的建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然后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建立属性匹配集,进而根据该属性匹配集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建立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所获取的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进而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该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从而实现两个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本实施例使得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模型自动连接处理方式,所用的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不仅仅包括模型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了对应的实际物体的属性,使得所建立的待连接模型能够为实际物体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的一种可选的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S10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后,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与该第一待连接模型匹配的连接处理规则,这里的“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匹配的连接处理规则”指的是接第一待连接模型与其他模型连接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这些连接处理规则构成第一可用规则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可用规则集中的“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可以是一条,还可以是多条。
以第一待连接模型是玻璃墙模型为例,计算机设备根据该玻璃墙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出:(a)玻璃墙模型的属性—石膏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1、(b)玻璃墙模型的属性—石膏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2、(c)玻璃墙模型的属性—混凝土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3、(d)玻璃墙模型的属性—砖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包括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该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第一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上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第二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第二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
无论是上述第一实际物体还是第二实际物体,其几何属性信息可以是实际物体的尺寸信息、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实际物体的方向信息、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的,该第一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例如可以是一个房间里面有几室几厅,一个小区里有坐南朝北的几栋楼等等。可选的,上述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指的是实际物体自身的绝对位置。
无论是上述第一实际物体还是第二实际物体,其物理属性可以包括实际物体的材质信息、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实际物体的强度信息、实际物体连接时的连接工艺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上述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可以是实际物体的纹理信息、或者实际物体的户型图等。
无论是上述第一实际物体还是第二实际物体,其所在的场景信息可以包括:待连接模型的场景环境信息、该场景的空间信息、实际物体在场景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姿态信息、实际工程项目信息、建筑类型、建筑材料、防火安全等级、项目规范、建筑施工标准中的至少一个。可选的,该待连接模型的场景环境信息可以是模型设计虚拟空间中的场景环境信息,该实际物体在场景中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信息可以是该实际物体相对于整体场景空间来说的位置和姿态,上述建筑类型可以是实际物体属于居民建筑类型、学校建筑类型、医院建筑类型等,另外,楼层的高度、每一层的层高也可以是建筑类型。可选的,不同的建筑类型对应的项目规范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S302:根据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二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后,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与该第二待连接模型匹配的连接处理规则,这里的“与第二待连接模型匹配的连接处理规则”指的是接第二待连接模型与其他模型连接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这些连接处理规则构成第二可用规则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可用规则集中的“连接第二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可以是一条,还可以是多条。
以第二待连接模型是石膏墙模型为例,计算机设备根据该石膏墙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出:(a)石膏墙模型的属性—玻璃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1、(b)石膏墙模型的属性—玻璃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2(c)石膏墙模型的属性—混凝土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5、(d)石膏墙模型的属性—砖墙模型的属性—连接处理规则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述S301和S302之间的顺序并不做限定,二者可以先后进行,也可以同步进行。
S303:将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
具体的,结合上述S301和S302的过程,计算机设获取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第二可用规则集,基于这两个规则集,计算机设备确定出这两个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一条或者多条连接处理规则,将其确定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继续参照上述S301和S302中所举的例子,计算机设备确定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就包括上述(a)和(b)两条连接处理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连接工艺一致”可以连接工艺完全相同,或者连接工艺部分相同或者匹配度达到某一阈值。
当计算机设备确定了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之后,基于该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计算机设备获知在三维建模环境下,两个模型之间的连接处理工艺,将该连接处理规则集对应到实际工程项目中,计算机设备会根据设计人员预先输入至计算机设备中的实际工程场景从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以及根据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二可用规则集,之后将第一可用规则集和第二可用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基于实际工程项目从待选连接规则集选择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实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本实施例确定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的方式简单,因此其大大提高了两个模型自动连接的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使得设计人员无需手动的通过鼠标或者其他的手动操作方式手动连接两个模型,设计人员仅需要考虑整体模型空间环境的美观、设计大方的设计因素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大大提高了模型连接处理的效率,且降低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不会影响设计人员对整体场景的设计思路。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的一种可选的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S30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初始可用规则集。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后,利用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从上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初始可用规则集。可选的,该装修风格信息例如可以是中式风格、欧式风格、北美风格、园林风格等等。
S402: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从所述初始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
上述计算机设备得到的初始可用规则集是满足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的规则集,基于该规则集,计算机设备再次利用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从上述初始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如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包括:第一实际物体的材质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强度信息、第一实际物体连接时的连接工艺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的一个或者多个内容,从初始可用规则集中进行筛选。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采用逐个筛选的方式,例如先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材质信息从初始可用规则集中筛选一次,选择出满足材质信息的可用规则集,然后在基于该可用规则集的基础上,再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再次进行筛选,得到另一可用规则集,之后再次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强度信息从“另一可用规则集”中再次进行筛选,得到一个新的可用规则集,最后基于第一实际物体连接时的连接工艺的精度信息从该新的可用规则集中再次进行筛选,得到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
当然,上述S402的筛选方式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筛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是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进行筛选的即可。
S403: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从所述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
上述计算机设备得到的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为满足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的规则集,基于该规则集,计算机设备再次利用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从上述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二间可用规则集。如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包括第一实际物体的尺寸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第一实际物体的方向信息、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的一个或者多个内容,从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进行筛选。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也可以采用逐个筛选的方式,例如先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尺寸信息从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筛选一次,选择出满足尺寸信息的可用规则集,然后在基于该可用规则集的基础上,再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再次进行筛选,得到另一可用规则集,之后再次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方向信息从“另一可用规则集”中再次进行筛选,得到一个新的可用规则集,最后基于第一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信息从该新的可用规则集中再次进行筛选,得到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
当然,上述S403的筛选方式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筛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是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进行筛选的即可。
S404: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从所述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得到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之后,计算机设备就可以利用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从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出第一可用规则集。可选的,该装修档次信息可以是豪华装修、简单装修、精装修等信息,这里的“豪华装修”、“简单装修”以及“精装修”可以通过相应的装修预算来决定。在计算机设备中,装修档次信息与装修预算之间可以存在映射关系,当计算机设备获取到装修预算信息时,就可以获知该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当然,装修档次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参数来反映,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档次标识、或者业主的身份来标识等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S401至S404的筛选过程,计算机设备就可以获得第一可用规则集。可选的,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可用规则集的过程与计算机设备获得第一可用规则集的过程类似,只要将上述S401至S404中的第一实际物体替换为第二实际物体,将第一待连接模型替换为第二待连接模型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通过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采用逐级筛选的方式,得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第二可用规则集,避免了计算机设备一次进行多属性匹配带来的大计算量的问题,其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处理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目标连接处理规则的匹配效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效率。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如何通过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一种可选的过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述S10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每个连接件的位置。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获得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后,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以及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
可选的,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可以是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框架组成结构,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的相互影响方式指的是两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卫生间模型与卧室模型的影响方式是卫生间会使得两个房间中间的公共墙比较潮湿,要做一些防水的连接工艺等等。另外,上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指的是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在模型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上述计算机设备获得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机设备通过这三个因素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得到第一待连接模型中每个连接件的位置。例如,当一个卧室房间模型和另一个卫生间模型进行模型连接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两个房间模型的拓扑结构,例如房间模型的墙角、墙边等,以及根据两个房间模型的相互影响方式(例如卫生间模型会影响卧室房间模型的潮湿度)以及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两个房间模型的公共区域,该公共区域即就是连接件的位置。
S502:获取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并根据所述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属性。
可选的,一个连接件可以连接两个待连接模型,还可以连接两个以上的待连接模型,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在该步骤中,计算机设备需要获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假设上述S501中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待连接模型中两个连接件的位置,分别是连接件X和连接件Y,则在该S502中,计算机设备需要分别获取通过连接件X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以及通过连接件Y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之后,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连接件的属性。
可选的,上述连接件的属性包括:连接件的空间位置、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个数、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所述连接件的物理属性中的至少一个。以连接件X为例,假设该连接件X是卧室房间模型与卫生间模型之间的公共墙,则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卧室房间模型的属性以及卫生间模型的属性,确定该连接件的物理属性为防水属性等。
S503:根据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所述连接件的位置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并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实际物体与所述第二实际物体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模型之间具有属性关联关系。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得到连接件的属性之后,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结合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件的位置和该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能够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以上述连接件X是卧室房间模型与卫生间模型之间的公共墙为例,该连接件模型就是能够表征该公共墙的属性的模型,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上述S502的过程,计算得到两个房间模型的公共区域,然后根据上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该公共区域添加哪一种工艺,例如防水工艺,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调用后台的工艺程序,将该防水工艺进行视觉可见,从而将该公共区域的显示属性变更为防水的显示属性,或者,将该公共区域的视觉属性变更为防水的视觉属性,以生成该连接件模型,即两个房间模型的公共墙。其中,防水的显示属性或者视觉属性均可以包括防水的纹理属性、线型、线色、字母、文字搭配、符号、图案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如何根据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和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件的方式不做限定,只要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对连接件的属性匹配即可。之后,计算机设备依据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自动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此时连接件模型自动连接到对应的连接件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得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每个连接件的位置,并获取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并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连接件的属性,从而根据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件的位置以及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并通过该连接件模型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本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可以自动生成连接件模型,用以自动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无需设计人员处理连接细节,更无需设计人员中间整体设计的思路,简化了设计人员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模型连接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无需连接件进行连接时,例如PVC管道模型和PC管道模型二者的连接仅需要增加胶粘工艺即可,在该种场景下,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确定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连接时的连接区域的位置,并基于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上述确定的目标连接处理规则确定该连接区域的属性,进而通过该连接区域的属性以及连接区域的位置,实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直接连接。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正确率或者适用性(该适用性可以通过下述实施例中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体现),计算机设备在通过连接件模型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之后,还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以及在确定正确时的优劣程度、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所述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
具体的,该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对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进行优劣或者有效性的判断,即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可选的,该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可以包括连接件模型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连接时的匹配度,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件模型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连接时的匹配度,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
当计算机设备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正确时,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该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可选的,该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还可以包括根据输入的量化参数确定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即当计算机设备通过连接件模型实现了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自动连接之后,设计人员可以依据该连接效果向计算机设备内部输入相应的评价参数,该评价参数可以是分数、还可以是星级、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保证优劣的参数,计算机设备根据设计人员所输入的评价参数,就可以获知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当然,计算机设备自己内部也可以根据连接件模型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连接时的匹配度的大小,直接计算得到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
另一方面,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所述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当计算机设备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不正确,或者接收到设计人员的修改指示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该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例如可以修改连接件模型的形态、连接件模型的位置或者方向等,本实施例对连接件的具体修改对象并不做限定,只要计算机设备能够根据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实现对连接件模型的自动修改即可。
可选的,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是计算机设备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通过连接件模型连接的待连接模型进行修改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判断当前的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是否接收到设计人员的修改指示来确定当前的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还可以根据连接件模型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连接时的匹配度的大小来确定当前的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还可以根据计算机设备内部的阈值范围来确定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例如,当第一待连接模型是空调,第二待连接模型是墙,连接件模型是孔洞模型时(假设孔洞模型的位置在墙角位置附近,该墙角一面是完整的墙,另一面是带有窗户的墙),当计算机设备生成孔洞模型之后,计算机设备会计算该孔洞模型距顶部墙的距离以及距靠近窗户的窗沿的距离,然后判断这两个距离是否在预设的标准距离阈值范围内,若否,则计算机设备就可以确定当前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位置需要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如何判断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的方式并不做限定。
S602:若是,则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的状态确定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以及根据所述修改策略确定待修改参数,并根据所述待修改参数和所述连接模型修改策略,修改所述连接件模型。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确定连接件模型需要修改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连接件模型的状态确定连接件模型的修改策略,并根据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确定待修改参数。可选的,该连接件模型的待修改参数包括:连接件模型的属性、连接件模型的位置、连接件模型的姿态、连接件模型的形状、连接件模型的规格、连接件模型的尺寸、连接件模型的方向、连接件模型的外形轮廓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上述连接件模型的状态可以是连接件模型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属性问题、材质问题、姿态问题等等,不同的连接件模型的状态对应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是不同的。例如,当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连接卫生间模型和卧室模型的公共墙模型时,若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该公共墙模型的防水属性不足,则计算机设备所确定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即就是增加该公共墙模型的防水属性,所确定的待修改参数为连接件模型的属性。
当计算机设备确定了连接件模型的待修改参数之后,计算机设备根据上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修改该连接件模型的待修改参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修改均是计算机设备的自动修改。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在采用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以及在确定正确时的优劣程度,从而可以保证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可以明确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的优劣程度,方面后期的优化研发;另外,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针对每个待修改的连接件模型均可以实现自动修改,使得在同一模型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无需逐个进行处理,简化了设计人员的重复性操作,降低了设计人员的修改难度,提高了连接件模型的修改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计算机设备采用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实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自动连接之后,计算机设备可以建立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关联关系;其中,该模型关联关系用于在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对所述连接件模型、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进行联动更新。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自动连接之后,计算机设备建立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关联关系。当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例如当第一待连接模型的位置发生改变,与该第一待连接模型连接的第二待连接模型的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条件进行联动更新。再或者,当第一待连接模型是管道,第二待连接模型也是管道,连接件模型是三通阀模型时,当第一待连接模型的管道口增加一个时,基于第一待连接模型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关联关系,连接件模型也需要发生联动更新,即由之前的三通阀模型更新成为四通阀模型。
即,本实施例中的建立的模型关联关系,实现了当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连接件模型、第二待连接模型或者第一待连接模型随之自动更新的目的。因此,在需要变更连接处理方案时,本实施例无需设计人员再次经过相同的操作应用新的处理方案重新进行连接操作,简化了设计人员的变更操作,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模型变更过程的处理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筛选模块11、第二筛选模块12以及连接处理模块13。
具体的,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第一筛选模块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筛选模块12,用于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
连接处理模块13,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14、第一建立模块15和第二建立模块16。
具体的,第二获取模块14,用于获取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
第一建立模块15,用于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建立属性匹配集;其中,所述属性匹配集中包括多条匹配属性,每条匹配属性包括两个能够连接的待连接模型的属性;
第二建立模块16,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匹配集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建立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其中,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
可选的,上述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
可选的,上述几何属性信息包括:实际物体的尺寸信息、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实际物体的方向信息、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物理属性信息包括实际物体的材质信息、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实际物体的强度信息、实际物体连接时的连接工艺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场景信息包括:待连接模型的场景环境信息、所述场景的空间信息、所述实际物体在场景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姿态信息、实际工程项目信息、建筑类型、建筑材料、防火安全等级、项目规范、建筑施工标准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筛选模块11,可以包括:第一筛选单元111、第二筛选单元112和第三筛选单元113。
具体的,第一筛选单元1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第二筛选单元11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二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第三筛选单元113,用于将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筛选单元1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初始可用规则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从所述初始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从所述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从所述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上述连接处理模块13,包括:计算单元131、确定单元132和处理单元133。
具体的,计算单元13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每个连接件的位置;
确定单元132,用于获取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并根据所述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属性;
处理单元13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所述连接件的位置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并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实际物体与所述第二实际物体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模型之间具有属性关联关系。
可选的,上述连接件的属性包括:所述连接件的空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个数、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所述连接件的物理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上述处理单元133,还用于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以及在确定正确时的优劣程度、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所述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单元133,具体用于判断当前的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若是,则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的状态确定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以及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确定待修改参数,并根据所述待修改参数和所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修改所述连接件模型;
其中,所述连接件模型的待修改参数包括:连接件模型的属性、连接件模型的位置、连接件模型的姿态、连接件模型的形状、连接件模型的规格、连接件模型的尺寸、连接件模型的方向、连接件模型的外形轮廓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处理模块13,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采用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后,建立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关联关系用于在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对所述连接件模型、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进行联动更新。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连接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模型连接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模型连接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模型连接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连接处理规则库、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模型连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并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
根据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建立属性匹配集;其中,所述属性匹配集中包括多条匹配属性,每条匹配属性包括两个能够连接的待连接模型的属性;
根据所述属性匹配集以及每个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对应的连接工艺,建立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其中,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包括多条连接处理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一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
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所述第二实际物体所在的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属性信息包括:实际物体的尺寸信息、实际物体的绝对姿态信息、实际物体的方向信息、实际物体的内部组成结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物理属性信息包括实际物体的材质信息、实际物体的图元信息、实际物体的强度信息、实际物体连接时的连接工艺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场景信息包括:待连接模型的场景环境信息、所述场景的空间信息、所述实际物体在场景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姿态信息、实际工程项目信息、建筑类型、建筑材料、防火安全等级、项目规范、建筑施工标准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根据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所述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二可用规则集;其中,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包含连接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时可用的连接处理规则;
将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和所述第二可用规则集中连接工艺一致的连接处理规则,确定为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第一可用规则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风格信息,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选择初始可用规则集;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物理属性信息,从所述初始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几何属性信息,从所述第一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中的所述第一实际物体的装修档次信息,从所述第二中间可用规则集中选择所述第一可用规则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拓扑结构、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第二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每个连接件的位置;
获取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并根据所述所有待连接模型的属性确定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属性;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所述连接件的位置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属性,生成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连接件模型,并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实际物体与所述第二实际物体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模型之间具有属性关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属性包括:所述连接件的空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个数、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所有待连接模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方式、所述连接件的物理属性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量化策略确定所生成的连接件模型是否正确以及在确定正确时的优劣程度、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所述连接件模型进行修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对通过所述连接件模型连接的待连接模型进行修改,包括:
判断当前的连接件模型是否需要修改;
若是,则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的状态确定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以及根据所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确定待修改参数,并根据所述待修改参数和所述连接件模型修改策略,修改所述连接件模型;
其中,所述连接件模型的待修改参数包括:连接件模型的属性、连接件模型的位置、连接件模型的姿态、连接件模型的形状、连接件模型的规格、连接件模型的尺寸、连接件模型的方向、连接件模型的外形轮廓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与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采用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后,建立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模型关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关联关系用于在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信息发生改变时,对所述连接件模型、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或者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进行联动更新。
12.一种模型连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连接的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一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包含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所表征的第二实际物体的属性信息;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的属性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的属性,从预设的连接处理规则库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均匹配的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其中,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包含至少一条连接处理规则,每条连接处理规则用于表征两个属性匹配的待连接模型与对应的连接工艺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根据实际工程场景从所述待选连接处理规则集中,确定目标连接处理规则;
连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连接处理规则连接所述第一待连接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模型。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53940.7A 2018-04-19 2018-04-19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90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3940.7A CN110390116B (zh) 2018-04-19 2018-04-19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3940.7A CN110390116B (zh) 2018-04-19 2018-04-19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0116A true CN110390116A (zh) 2019-10-29
CN110390116B CN110390116B (zh) 2023-05-30

Family

ID=6828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3940.7A Active CN110390116B (zh) 2018-04-19 2018-04-19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011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594A (zh) * 2020-06-08 2020-10-1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临时建筑模型生成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3202A (zh) * 2020-06-23 2020-10-16 中民筑友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预制楼板外轮廓体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3052A2 (en) * 2000-08-03 2002-02-14 Newerhome Technologies Canada, Inc. Method of interactively profiling a structure
CN107918689A (zh) * 2017-09-18 2018-04-17 巧夺天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地面装修设计系统、设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3052A2 (en) * 2000-08-03 2002-02-14 Newerhome Technologies Canada, Inc. Method of interactively profiling a structure
CN107918689A (zh) * 2017-09-18 2018-04-17 巧夺天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地面装修设计系统、设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路等: "Revit在建立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应用", 《建筑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594A (zh) * 2020-06-08 2020-10-1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临时建筑模型生成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67594B (zh) * 2020-06-08 2024-03-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临时建筑模型生成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3202A (zh) * 2020-06-23 2020-10-16 中民筑友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预制楼板外轮廓体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0116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o et al. Generating and exploring good building layouts
JP4905210B2 (ja) 三次元内部空間モデル生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BR112019018763A2 (pt) método para projetar uma estrutura, meios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is por processador tangíveis que codificam instruções executáveis por processador para executar em um sistema de computador um processo, e, sistema para projetar uma estrutura.
US2008024975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energy simulation
CN112883476B (zh) 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teiner et al. Integrated structural–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interactive planning
CN110390116A (zh) 模型连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066356A (ko) 도면 해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11914935B2 (en) Dynamic adjustment of cross-sectional views
Palestini et al. Integrated photogrammetric survey and bim modell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school heritage, applications on a case study
CN114925482A (zh) 一种水暖及通风系统管综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Borodinecs et al. 3D scanning data use for modular building renovation based on BIM model
JP6395092B2 (ja) 光環境設計支援装置、光環境設計支援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CN115455554B (zh)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CN113051637A (zh) 一种关于公共医疗建筑的bim建模方法
Inoue et al. Layout algorithm for an EC-based room layout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CN110555914B (zh) 模型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Xie et al.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spatial architecture layout based on graph theory
US9852236B2 (en) Computer-aided modeling
KR20100073128A (ko) 센서 네트워크 모델링 시스템
Collin et al. Virtual reality activity based workplace simulation impact on healthcare facilities space management
Li et al. 3D Cadaster Creation with CAD Generalization and Graph Mining
CN110795811A (zh) Mep管道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59453B (zh) 基于建筑信息矩阵表生成多层点式住宅的工作方法
Dobelis et al. The capture of BIM compatible 3D building model from laser scanner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210000, Room 015, Building 2, Shuiyuanju,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Runsh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3 Room 301, Central Zone, National E-Commerce Demonstration Base, No. 528, Tianguba Road, Software New Town, High-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SEA2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