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917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917A
CN110383917A CN201880015423.7A CN201880015423A CN110383917A CN 110383917 A CN110383917 A CN 110383917A CN 201880015423 A CN201880015423 A CN 201880015423A CN 110383917 A CN110383917 A CN 110383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sidelinks
signal
sequence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4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917B (zh
Inventor
蔡赫秦
徐翰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383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用于发送侧链路信号的序列;将所述序列映射到侧链路直流(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以及发送用于发送经映射的侧链路信号的序列,其中,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已继承自当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当终端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的DC子载波的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接收与直流(DC)子载波相关的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或数据之类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通过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可用系统资源(带宽、发送功率等)来支持他们的通信的多址系统。例如,多址系统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
装置到装置(D2D)通信是一种通信方案,其中在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直接链路,并且UE直接交换语音和数据,而无需演进节点B(eNB)的干预。D2D通信可以覆盖UE到UE通信和端对端通信。另外,D2D通信可以应用于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和机器类型通信(MTC)。
正在考虑将D2D通信作为由快速增加的数据业务引起的eNB开销的解决方案。例如,由于装置通过D2D通信直接彼此交换数据而没有eNB的干预,因此与传统无线通信相比,可以减小网络开销。此外,预计D2D通信的引入将减少eNB的程序、降低参与D2D通信的装置的功耗、增加数据发送速率、增加网络的容纳能力、分配负载以及扩展小区覆盖。
目前,正在考虑与D2D通信相结合的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概念上,V2X通信覆盖车辆到车辆(V2V)通信、用于车辆和不同类型的终端之间的通信的车辆到行人(V2P)通信、以及用于车辆和路侧单元(RSU)之间的通信的车辆到基础设施(V2I)通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处置用于侧链路的直流(DC)子载波的方法和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本公开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文已经具体描述的内容,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可以实现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一种由用户设备(U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包括:生成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将序列映射到侧链路直流(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以及发送所映射的序列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继承自当UE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当UE从BS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UE包括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生成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将该序列映射到侧链路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并且发送所映射的序列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继承自当UE向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当UE从BS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
多个DC子载波可以被配置为在UE向BS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
当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为在UE向BS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并且通过信令指示侧链路DC子载波时,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对应于为各个资源池配置的DC子载波之一。
当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为在UE向BS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并且通过信令指示侧链路DC子载波时,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对应于被配置用于各个服务的DC子载波之一。
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公共地应用于资源池。
可以独立于侧链路DC子载波来确定用于UE发送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
当针对不同服务发送不同同步信号时,用于发送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可以与侧链路DC子载波对准。
服务可以包括车联网(V2X)和窄带-物联网(NB-IoT)。
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位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之间。
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交叠。
可以从参考信号映射中排除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交叠的侧链路DC子载波。
当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是Zadoff-Chu序列时,循环移位(CS)的数目可以被限制为预定值或更少。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指定在侧链路上和在新无线接入技术(NR)中用于发送信号、同步信号、参考信号等的直流(DC)子载波以及DC载波与用于蜂窝通信的DC载波之间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本公开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已经具体描述的效果,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在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期间的资源网格的图;
图3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6是示出载送装置到装置(D2D)同步信号的子帧的图;
图7是示出D2D信号的中继的图;
图8是示出用于D2D通信的示例性D2D资源池的图;
图9是示出调度分配(SA)周期的图;
图10和图11是示出示例性新无线接入技术(NRAT)帧结构的图;以及
图12是示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的要素和特征的组合。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认为这些要素或特征是选择性的。每个要素或特征可以在不与其他要素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践。此外,可以通过组合这些要素和/或特征中的部分来构造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对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顺序进行重新排列。任何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些构造或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可以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应构造或特征代替。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以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关系为中心进行描述。BS是直接与UE通信的网络的末端节点。在一些情形中,被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BS的上层节点执行。
即,显而易见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可以由BS或除BS之外的网络节点执行用于与UE通信的各种操作。术语“BS”可以用术语“固定站”、“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 B或eNB)”、“接入点(AP)”等代替。术语“中继”可以用术语“中继节点(RN)”或“中继站(RS)”代替。术语“终端”可以用术语“UE”、“移动站(MS)”、“移动订户站(MSS)”、“订户站(SS)”等代替。
本文使用的术语“小区”可以应用于诸如基站(eNB)、扇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和中继之类的发送和接收点,并且也可以宽泛地由特定的发送/接收点使用以区分分量载波。
提供用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特定术语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这些特定术语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用其他术语代替。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公开的概念模糊不清,将省略现有技术的结构和设备,或者将基于每个结构和设备的主要功能以框图的形式示出。此外,只要可能,在整个附图和说明书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由针对无线接入系统、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长期演进(3GPP LTE)、LTE高级(LTE-A)和3GPP2中的至少一个公开的标准文档支持。这些文档可以支持为使本公开的技术特征更加清楚而未加以描述的步骤或部分。此外,本文阐述的所有术语可以由这些标准文档来解释。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中。CDMA可被实现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之类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被实现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EDGE)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可被实现为诸如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型UTRA(E-UTRA)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 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将OFDMA用于下行链路并且将SC-FDMA用于上行链路。LTE-A是3GPP LTE的演进。WiMAX可以通过IEEE802.16e标准(无线城域网(WirelessMAN)-OFDMA参考系统)和IEEE 802.16m标准(WirelessMAN-OFDMA先进系统)来描述。为清楚起见,本申请聚焦于3GPP LTE和LTE-A系统。然而,本公开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LTE/LTE-A资源结构/信道
参照图1,下面将描述无线电帧的结构。
在蜂窝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在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一个子帧被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时段。3GPP LTE标准支持适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适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1的(a)示出了类型1无线电帧的结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被划分为10个子帧。每个子帧在时域中进一步被划分为两个时隙。将发送一个子帧的单位时间定义为发送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ms,并且一个时隙的持续时间可以是0.5ms。时隙包括时域中的多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多个资源块(RB)。因为3GPP LTE系统将OFDMA用于下行链路,所以一OFDM符号表示一个符号时段。OFDM符号可被称为SC-FDMA符号或符号时段。RB是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多个连续子载波的资源分配单元。
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根据循环前缀(CP)配置而变化。有两种类型的CP:扩展CP和正常CP。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因此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小于正常CP的情况。因此,当使用扩展CP时,例如,在一个时隙中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如果信道状态变差(例如,在UE快速移动期间),可以使用扩展CP来进一步减少符号间干扰(ISI)。
在正常CP的情况下,因为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可以将每个子帧的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分配给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可以将其他OFDM符号分配给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图1的(b)示出了类型2无线电帧的结构。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具有5个子帧、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每个子帧被分成两个时隙。DwPTS用于在UE处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信道估计。UpPTS用于在eNB处的信道估计和获取UE的上行链路发送同步。GP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时段,其消除了由下行链路信号的多径延迟引起的上行链路干扰。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而与无线电帧的类型无关。
上述无线电帧结构纯粹是示例性的,因此应注意,无线电帧中的子帧数、子帧中的时隙数或时隙中的符号数可以变化。
图2示出了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结构。下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RB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这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下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7个OFDM符号,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下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资源网格的每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RB包括12x7个RE。下行链路时隙中的RB数量NDL取决于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上行链路时隙可以具有与下行链路时隙相同的结构。
图3示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时隙的开始处的多达三个OFDM符号被用于分配了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并且下行链路子帧的其他OFDM符号被用于分配了PDSCH的数据区域。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PHICH)。PCFICH位于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中,载送关于在子帧中的用于控制信道的发送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信息。PHICH响应于上行链路发送而传递HARQ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PDCCH上载送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传输用于UE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或者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信息。PDCCH传递关于用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的信息、关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DL-SCH上的系统信息、关于用于高层控制消息(例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用于UE组当中的各个UE的一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网络语音(VoIP)激活信息等)的资源分配的信息。可以在控制区域中发送多个PDCCH。UE可以监视多个PDCCH。通过聚合一个或更多个连续控制信道元素(CCE)来形成PDCCH。CCE是用于以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的码率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包括多个RE组。根据CCE的数量与CCE提供的码率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可用比特数。eNB根据发送至UE的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添加到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使用,CRC通过被称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的标识符(ID)掩蔽。如果PDCCH指向特定UE,则其CRC可以由UE的小区-RNTI(C-RNTI)掩蔽。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则PDCCH的CRC可以由寻呼指示符标识符(P-RNTI)掩蔽。如果PDCCH载送系统信息,特别是系统信息块(SIB),则其CRC可以由系统信息ID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蔽。为了指示PDCCH载送了响应于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其CRC可以由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蔽。
图4示出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在频域中可以将上行链路子帧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载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至控制区域,并且载送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至数据区域。为了保持单载波的特性,UE不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用于UE的PUCCH被分配至子帧中的RB对。RB对的RB占用两个时隙中的不同子载波。因此,可以说,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上跳频。
参考信号(R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组在无线电信道上发送。鉴于无线电信道的性质,分组可能在发送期间失真。为了成功接收信号,接收器应使用信道信息来补偿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失真。通常,为了使接收器能够获取信道信息,发送器发送对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两者均已知的信号,并且接收器基于在无线电信道上接收的信号的失真来获取信道信息的知识。该信号被称为导频信号或RS。
在通过多个天线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发送(Tx)天线和接收(Rx)天线之间的信道状态的知识是成功接收信号所必需的。因此,RS应该通过每个Tx天线发送。
RS可以分为下行链路RS和上行链路RS。在当前的LTE系统中,上行链路RS包括:
i)用于信道估计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在PUSCH和PUCCH上传递的信息的相干解调;以及
ii)用于eNB或网络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以测量不同频率中的上行链路信道的质量。
下行链路RS分为:
i)在小区的所有UE之间共享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
ii)专用于特定UE的UE特定RS;
iii)当PDSCH被发送时,用于PDSCH的相干解调的DM-RS;
iv)当下行链路DM-RS被发送时,载送CSI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v)用于对以MBSFN模式发送的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的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MBSFN)RS;以及
vi)用于估计关于UE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定位RS。
RS还可以根据其目的分为两种类型:用于信道信息获取的RS和用于数据解调的RS。由于其目的在于UE获取下行链路信道信息,因此前者应该在宽带中发送并且甚至于由在特定子帧中不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UE接收。该RS也用于类似切换的情形。后者是eNB在特定资源中与下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的RS。UE可以通过使用该RS测量信道来解调数据。该RS应该在数据发送区域中发送。
MIMO系统建模
图5是示出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如图5的(a)所示,与仅在发送器或接收器中使用多个天线的情况不同,如果Tx天线的数量增加到NT并且Rx天线的数量增加到NR,则理论信道发送容量与天线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并显著提高频率效率。随着信道发送容量的增加,传输速率理论上可以增加的量为在利用单个天线时的最大传输速率Ro和速率增加率Ri的乘积。
[公式1]
Ri=min(NT,NR)
例如,在使用四个Tx天线和四个Rx天线的MIMO通信系统中,可以获得是单天线系统的发送速率的四倍的发送速率。由于MIMO系统的理论容量增加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证实,因此正在进行对于各种技术的许多努力以大幅提高数据发送速率。另外,这些技术已经部分地用作诸如3G移动通信、下一代无线LAN等的各种无线通信的标准。
MIMO相关研究的趋势解释如下。首先,在各方面都正在进行许多努力,以开发和研究与在各种信道配置和多址环境中的MIMO通信容量计算等相关的信息理论研究,用于MIMO系统的无线电信道测量和模型推导研究,用于发送可靠性增强和发送速率改进的时空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等。
为了详细说明MIMO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数学建模可以表示如下。假设有NT条Tx天线和NR条Rx天线。
关于发送的信号,如果有NT条Tx天线,则可以发送的最大信息条数是NT。因此,发送信息可以如公式2所示那样表示。
[公式2]
此外,可以分别针对各条发送信息设置彼此不同的发送功率。如果发送功率分别被设置为则具有经调整的发送功率的发送信息可以如公式3那样表示。
[公式3]
另外,可以使用发送功率的对角矩阵P而如公式4那样表示
[公式4]
假设通过将权重矩阵W应用于具有经调整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矢量来配置实际上被发送的NT个发送信号的情况,权重矩阵W用于根据传输信道状态将发送信息适当地分配给每个天线。可以如下通过使用矢量X来表示。
[公式5]
在公式5中,wij表示第i个Tx天线和第j个信息之间的权重。W也称为预编码矩阵。
如果存在NR条Rx天线,则天线的各个接收信号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6]
如果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信道建模,则可以根据Tx/Rx天线索引来区分信道。从Tx天线j到Rx天线i的信道用hij来表示。在hij中,应注意,考虑到索引的顺序,Rx天线的索引在Tx天线的索引之前。
图5的(b)是示出从NT条Tx天线到Rx天线i的信道的图。信道可以组合并以矢量和矩阵的形式表示。在图5的(b)中,从NT条Tx天线到Rx天线i的信道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7]
因此,从NT条Tx天线到NR条Rx天线的所有信道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8]
在信道矩阵H之后将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添加到实际信道。分别被添加到NR条Rx天线的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9]
通过上述数学建模,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10]
此外,指示信道状态的信道矩阵H的行数和列数由Tx和Rx天线的数量确定。信道矩阵H的行数等于Rx天线的数量NR,并且其列数等于Tx天线的数量NT。也就是说,信道矩阵H是NR×NT矩阵。
矩阵的秩由彼此独立的行数和列数中的较小者来定义。因此,矩阵的秩不大于行数或列数。信道矩阵H的秩rank(H)受到如下限制。
[公式11]
rank(H)≤min(NT,NR)
另外,矩阵的秩也可以被定义为当对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时的非零特征值的数量。类似地,矩阵的秩可以被定义为当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时的非零奇异值的数量。因此,信道矩阵的秩的物理意义可以是可通过其发送不同信息的信道的最大数量。
在本文件的描述中,用于MIMO发送的“秩”表示能够在特定时间和频率资源上独立地发送信号的路径的数量,而“层数”表示通过各个路径发送的信号流的数量。通常,由于发送端发送的层数对应于秩数,因此除非特别提及,否则一个秩具有与层数相同的含义。
D2D UE的同步获取
现在,将基于在传统LTE/LTE-A系统的背景下的前述描述给出对于在D2D通信中在UE之间的同步获取的描述。在OFDM系统中,如果未获取时间/频率同步,则所得到的小区间干扰(ICI)可能导致无法在OFDM信号中复用不同的UE。如果每个单独的D2D UE直接通过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来获取同步,则是没有效率的。因此,在诸如D2D通信系统的分布式节点系统中,特定节点可以发送代表性同步信号,并且其他UE可以使用该代表性同步信号来获取同步。换句话说,一些节点(其可以是eNB、UE和同步参考节点(SRN,也被称为同步源))可以发送D2D同步信号(D2DSS),并且剩余的UE可以与该D2DSS同步地发送和接收信号。
D2DSS可以包括主D2DSS(PD2DSS)或主侧链路同步信号(PSSS)和辅助D2DSS(SD2DSS)或辅助侧链路同步信号(SSSS)。PD2DSS可被配置为具有主同步信号(PSS)或预定长度的Zadoff-chu序列的类似/修改/重复结构。与DL PSS不同,PD2DSS可以使用不同的Zadoff-chu根索引(例如,26、37)。此外,SD2DSS可被配置为具有辅助同步信号(SSS)或M序列的类似/修改/重复结构。如果UE将其定时与eNB同步,则eNB用作SRN,并且D2DSS是PSS/SSS。与DL的PSS/SSS不同,PD2DSS/SD2DSS遵循UL子载波映射方案。图6示出了发送D2D同步信号的子帧。物理D2D同步信道(PD2DSCH)可以是载送UE在D2D信号发送和接收之前应首先获得的基本(系统)信息(例如,D2DSS相关信息、双工模式(DM)、TDD UL/DL配置、资源池相关信息、与D2DSS相关的应用类型等)的(广播)信道。PD2DSCH可以与D2DSS在相同的子帧中发送,或者在载送D2DSS的帧之后的子帧中发送。DMRS可用于解调PD2DSCH。
SRN可以是发送D2DSS和PD2DSCH的节点。D2DSS可以是特定序列,并且PD2DSCH可以是表示特定信息的序列或由预定信道编码产生的码字。SRN可以是eNB或特定D2D UE。在部分网络覆盖或在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SRN可以是UE。
在图7所示的情况下,可以对D2DSS进行中继,以用于与覆盖范围外的UE进行D2D通信。D2DSS可以经过多跳(multiple hops)进行中继。下面的描述是鉴于SS的中继覆盖根据SS接收时间以不同的格式进行的D2DSS的发送以及由eNB发送的SS的直接放大和转发(AF)中继而给出的。当对D2DSS进行中继时,覆盖范围内的UE可以直接与覆盖范围外的UE通信。
D2D资源池
图8示出了第一UE(UE1)、第二UE(UE2)和执行D2D通信的UE1和UE2所使用的资源池的示例。在图8的(a)中,UE对应于根据D2D通信方案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终端或诸如eNB之类的网络装置。UE从对应于一组资源的资源池中选择与特定资源相对应的资源单元,并且UE使用所选择的资源单元发送D2D信号。对应于接收UE的UE2接收其中UE1能够发送信号的资源池的配置,并在资源池中检测UE1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UE1位于eNB的覆盖范围内,则eNB可向UE1通知资源池。如果UE1位于eNB的覆盖范围之外,则资源池可由不同的UE通知或者可由预定资源确定。通常,资源池包括多个资源单元。UE从多个资源单元中选择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单元,并且能够将所选择的资源单元用于D2D信号发送。图8的(b)示出了配置资源单元的示例。参照图8的(b),将整个频率资源划分为NF个资源单元,将整个时间资源划分为NT个资源单元。具体地,总共能够定义NF*NT个资源单元。具体地,资源池可以以NT个子帧为周期而进行重复。具体地,如图8所示,可以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一个资源单元。或者,逻辑资源单元所映射至的物理资源单元的索引可以根据时间以预定图案改变,以在时域和/或频域中获得分集增益。在这种资源单元结构中,资源池可以对应于能够由旨在发送D2D信号的UE使用的一组资源单元。
资源池可被分为各种类型。首先,可以根据经由每个资源池发送的D2D信号的内容对资源池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将D2D信号的内容分类为各种信号,并且可以根据每种内容配置单独的资源池。D2D信号的内容可以包括调度分配(SA或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D2D数据信道和发现信道。SA可以对应于包括关于D2D数据信道的资源位置的信息、关于调制和解调数据信道所必需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信息、关于MIMO发送方案的信息以及关于定时提前(TA)的信息等的信号。SA信号可以以与D2D数据复用的方式在相同的资源单元上发送。在这种情况下,SA资源池可以与以复用的方式发送SA和D2D数据的资源池相对应。SA信号还可以被称为D2D控制信道或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D2D数据信道(或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对应于发送UE为发送用户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池。如果在相同资源单元中以复用的方式发送SA和D2D数据,则可以仅在用于D2D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发送除SA信息之外的D2D数据信道。换句话说,被用于在SA资源池的特定资源单元中发送SA信息的RE也可以被用于在D2D数据信道资源池中发送D2D数据。发现信道可以对应于用于使相邻UE能够发现发送信息(例如,UE的ID等)的发送UE的消息的资源池。
尽管D2D信号的内容彼此相同,但是其可以根据D2D信号的发送/接收属性而使用不同的资源池。例如,对于相同的D2D数据信道或相同的发现消息而言,D2D数据信道或发现信号可根据D2D信号的发送定时确定方案(例如,是在接收同步参考信号的时间处,还是在增加了规定的定时提前的定时处发送D2D信号)、资源分配方案(例如,单个信号的发送资源是由eNB指定的,还是单个发送UE从池中选择单个信号发送资源)、信号格式(例如,子帧中D2D信号占用的符号数、用于发送D2D信号的子帧数)、来自eNB的信号强度、D2D UE的发送功率的强度等而被分类为不同的资源池。为清楚起见,将eNB直接指定D2D发送UE的发送资源的方法称为模式1(对V2X而言为模式3)。如果预先配置发送资源区域,或者eNB指定发送资源区域并且UE直接从所述发送资源区域选择发送资源,则将其称为模式2(对V2X而言为模式4)。在执行D2D发现的情况下,如果eNB直接指示资源,则将其称为类型2。如果UE直接从预定资源区域或由eNB指示的资源区域中选择发送资源,则将其称为类型1。
SA发送/接收
模式1的UE可以在由eNB配置的资源中发送SA(D2D控制信号或侧链路控制信息(SCI))。对于模式2的UE,eNB配置用于D2D发送的资源。模式2的UE可以从所配置的资源中选择时间-频率资源,并在所选择的时间-频率资源中发送SA。
可以如图9所示定义SA周期。参照图9,第一SA周期可以在与特定系统帧间隔开预定偏移(由高层信令指示的SAOffsetIndicator)的子帧中开始。每个SA周期可以包括SA资源池和用于D2D数据发送的子帧池。SA资源池可以包括SA周期的第一子帧到子帧位图saSubframeBitmap中的被指示为载送SA的最后一个子帧。用于D2D数据发送的资源池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应用用于发送的时间资源图案(T-RPT)或模式1中的时间资源图案(TRP)而进行实际数据发送的子帧。如图所示,如果SA周期中所包括的除SA资源池之外的子帧的数量大于T-RPT的比特数,则可以重复应用T-RPT,并且最后应用的T-RPT可以被截短,从而与剩余子帧的数量一样长。发送UE在所指示的T-RPT中在与T-RPT位图中设置的1s相对应的位置处执行发送,并且将一个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发送四次。
在V2V通信中,可以发送周期性消息类型的协作感知消息(CAM)、事件触发消息类型的分散式环境通知消息(DENM)等。CAM可以传递基本车辆信息,基本车辆信息包括关于车辆的动态状态信息(诸如方向和速度)、车辆的静态数据(诸如尺寸)、环境照明状态、路径的细节等。CAM的长度可以是50字节到300字节。CAM是广播的,其时延应小于100ms。在发生诸如车辆故障或车辆事故的意外事件时,可以生成DENM。DENM可短于3000字节,并且由在传输范围内的所有车辆接收。DENM可比CAM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当说起消息具有更高的优先级时,这意味着在从一个UE的角度来看同时发送消息的情况下,更高优先级的消息被首先发送,或者在比多个消息中的任何其它消息时间更早地发送。从多UE的角度来看,具有更高优先级的消息可以比具有更低优先级的消息受到更少的干扰,从而具有降低了的接收错误概率。关于CAM,当CAM包括安全开销时,CAM可具有比当其不包括安全开销时更大的消息大小。
新无线接入技术(新RAT或NR)
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装置需要更大的通信容量,需要超越传统RAT的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此外,能够通过连接多个装置和对象而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服务的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TC)是下一代通信要考虑的另一重要问题。还在讨论考虑对可靠性和延时敏感的服务/UE的通信系统设计。因此,正在讨论考虑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eMBB)、大规模MTC和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引入。在本公开中,为了简单起见,该技术将被称为NR。
图10示出了可用于NR的示例性帧结构。参见图10,帧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一个帧中包括所有的DL控制信道、DL或UL数据以及UL控制信道的自包含结构。DL控制信道可以传递DL数据调度信息、UL数据调度信息等,并且UL控制信道可以传递用于DL数据的ACK/NACK信息、CSI(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MIMO传输相关信息等)、调度请求等。可以在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之间定义用于DL到UL或UL到DL切换的时间间隙。DL控制信道、DL数据、UL数据和UL控制信道的一部分可以不配置在一个帧中。此外,可以改变一帧中的信道的顺序(例如,DL控制/DL数据/UL控制/UL数据、UL控制/UL数据/DL控制/DL数据等)。
实施方式
在NR中,与传统调制解调器相比,在发送器和接收器处的高效处理可以导致直流(DC)子载波遭受的干扰(或泄漏)的显著减少。因此,可以在DC子载波上发送数据。然而,在没有DC子载波的位置的准确知识的情况下,接收器有可能无法在准确的频率位置处接收信号。因此,需要一种向接收器指示DC子载波的位置的方法。当在一个载波中复用不同的服务时,该方法也可以是有用的。例如,当在一个载波中同时提供需要低延时的服务和需要高吞吐量的服务时,可以配置不同的DC子载波。在UL上,只有当UE具有相同的DC子载波时,接收器才可以避免多个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接收复杂性,有必要向发送器指示(公共)DC子载波的位置。因此,eNB还可以向UE指示用于UL的DC子载波的位置。
基于以上描述,将解决与DC子载波有关的问题,诸如用于侧链路信号发送或接收的DC子载波的位置。在详细描述这些问题之前,下面的表1描述了关于DC子载波的协议,这些协议正在讨论中。表1用作以下描述的基础,并且并入本公开中。
[表1]
首先,将给出如何确定侧链路DC子载波的描述。UE可以生成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将序列映射到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然后发送所映射的序列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另选地,UE可以从另一UE接收侧链路信号,并且相对于侧链路DC子载波对侧链路信号进行解码。
可以从当UE向eNB发送UL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当UE从eNB接收DL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中继承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传统UL或DL DC子载波,从而避免了额外地配置侧链路DC子载波的需要。例如,当DL DC子载波被继承时,UE可以将DL接收电路的全部或部分重复用于侧链路。当UL DC子载波被继承时,UE可以将UL发生电路的全部或部分重复用于侧链路。此外,有利地,不需要针对侧链路发送和接收对DL或UL发送/接收射频(RF)电路进行重新调谐。
多个DC子载波可以被配置用于DL信号从UE到eNB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规定将特定的DL DC子载波用作侧链路DC子载波。例如,可以规定,用于eMBB的DL DC子载波被用作侧链路DC子载波。
另选地,可以规定DL DC子载波基本上用作侧链路子载波。可以规定,除非以其他方式发信号通知(例如,除非发信号通知了侧链路DC子载波),否则用于同步信号的传输的DC子载波可以被配置为默认的侧链路DC子载波,而仅当以其他方式发信号通知时(例如,仅当发信号通知侧链路DC子载波时),可以例外地使用对应资源池的侧链路DC子载波或对应服务的侧链路DC子载波。例如,当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用于从UE到eNB的DL信号的传输并且通过信令来指示侧链路DC子载波时,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是被配置用于各个资源池的DC子载波之一。另选地,当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用于从UE到eNB的DL信号的传输并且通过信令来指示侧链路DC子载波时,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是被配置用于各个服务的DC子载波之一。服务可以包括车联网(V2X)和窄带物联网(NB-IoT)。
网络可以向执行侧链路发送/接收的UE发信号通知指示与侧链路DC子载波对准的DL或UL DC子载波的信息。
也可以在UL上配置多个UL DC子载波。这些UL DC子载波可以被单独配置用于不同服务的RACH传输。如果允许如此配置多个UL/DL DC子载波,则网络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向UE指示多个UL或DL DC子载波中的哪一个被用作侧链路DC子载波。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重复使用传统UL/DLDC子载波之一来重复使用发送/接收电路。
可以与资源池无关地或基于资源池来配置侧链路DC子载波。具体地,可以在系统带宽(BW)内定义侧链路操作BW,并且可以在侧链路BW内配置DC子载波。这相当于独立于侧链路资源池为侧链路子帧配置公共DC子载波。该方法可以被理解为配置公共地应用于多个资源池的DC子载波。该方法使得UE能够使用单个DC子载波来接收信号,即使多个侧链路资源池按照频分复用(FDM)的方式进行复用。另选地,可以为每个单独的侧链路资源池配置侧链路DC子载波。也就是说,在资源池的基础上单独地配置DC子载波。根据网络配置,可以为多个池配置相同的DC子载波。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为特定服务或应用配置不同的DC子载波来单独地配置同步信号/RS,而无需在另一服务或应用中进行发送和接收。
在前述方法(具体地,与资源池相关地配置DC子载波的方法)中,为了配置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避免DL DC子载波。这旨在避免与DL DC子载波的冲突并因此避免与DL DC子载波的干扰。然而,当DL和侧链路按照时分复用(TDM)的方式进行复用时,该条件可能是不必要的。因此,仅当DL和侧链路按照FDM方式进行复用时,不同的DC子载波可以被例外地配置用于DL和侧链路。
半子载波移位(DL和UL相对于DC子载波彼此间隔半子载波)可应用于侧链路发送和接收。旨在重用传统LTE发送器/接收器的半子载波移位可以用在专用的侧链路频带中。半子载波移位信息可以由网络通过物理层或高层信令为UE配置,或者可以为UE预配置。另一方面,LTE电路可以仅针对同步信号重复使用,而NR电路可以针对数据发送和接收重复使用。为此目的,关于PSSCH/PSCCH的半子载波移位的信息可由PSBCH或SLSS发信号通知。UE可以接收同步信号,检测用于后续数据发送/接收的半子载波移位信息,并且在后续操作中反映半子载波移位信息。考虑到利用半子载波移位尽可能多地寻求LTE侧链路电路的重用,仅用于同步信号发送/接收的传统LTE电路的使用和用于更高效的数据发送/接收的新NR电路的使用可以提高数据发送/接收的效率。
下文将关于同步信号来描述侧链路DC子载波。
用于发送和接收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可以与为DL或UL配置的特定DC子载波对准。也就是说,可以与侧链路DC子载波无关地确定UE用于发送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该方法具有将传统同步信号接收(或发送)电路的全部或部分重复用于DL或UL的优点。也就是说,由于可以重用用于DL的传统同步信号接收电路,因此可以降低UE的实现复杂度。
另一方面,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可以与网络配置的或预配置的侧链路DC子载波对准。当为不同的服务配置不同的同步信号时,可以容易地使用该方法。也就是说,当针对每个服务发送不同的同步信号时,用于发送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与侧链路DC子载波对准。具体地,例如,在V2X和NB-IoT的情况下,V2X DC同步信号可以基于V2X DC子载波,并且NB-IoT同步信号可以基于用于NB-IoT的DC子载波。
侧链路DC子载波可以位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之间,或者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交叠。就此而言,生成/映射RS的方法可以不同。
如果DC子载波位于数据子载波之间,则RS可以如常规那样被映射到所有子载波。如果DC子载波位于特定数据子载波中,则RS可以在该位置为空的情况下被映射。具体而言,子载波被打孔并映射RS。也就是说,与DC子载波的存在与否无关地生成RS,并且如果发送RS的频率区域包括DC子载波,则不在DC子载波的位置处发送RS。该方法可以是有利的,因为实现的复杂性低,因为不管DC子载波的存在或不存在都生成和使用RS。在另一方法中,在不存在对应子载波的假设下生成RS,然后通过跳过对应子载波来顺序地映射RS。也就是说,当生成RS时,假设在RS所映射到的子载波当中不存在DC子载波。在该操作中,如果载送RS的频率区域包括DC子载波,则通过排除该位置来生成RS。在当前LTE UL中,当生成RS时,针对12倍于RB大小的RE生成用于最大素数的Zadoff-Chu(ZC)序列,并且通过循环移位填充剩余部分。因此,当发送基于不存在DC子载波的假设的长度(例如,6个RB)时,针对71个RE而不是72个RE生成RS。
如果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是ZC序列,则循环移位(CS)的数目可以被限制为预定值或更少。在上述方法中,存在RS正交性由于不发送特定子载波或通过消隐和映射特定子载波而被破坏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当在包括DC子载波的RB中发送信号时,CS的数目可以被限制为预定数目或更少。
上述描述也可以应用于UL或DL,不限于UE之间的直接通信。在这种情况下,BS或中继节点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由于上文提出的方法的示例可以被包括作为实现本公开的方法之一,因此显然可以将这些示例视为所提出的方法。此外,上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独立实现,或者这些方法中的一些方法可以组合(或合并)实现。此外,可以规定,由eNB通过预定义信号(或物理层或高层信号)将指示是否应用所提出的方法的信息(或关于所提出的方法的规则的信息)指示给UE。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备配置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发送点和UE的框图。
参照图12,根据本公开的发送点10可以包括接收器11、发送器12、处理器13、存储器14以及多个天线15。多个天线15的使用表示发送点10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接收器11可以从UE接收各种UL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器12可以向UE发送各种DL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13可以向发送点10提供整体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发送点10的处理器13可以处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要求。
发送点10的处理器13可以用作计算和处理由发送点10接收的信息和要发送到外部的信息。存储器14可以将经计算和处理的信息存储预定时间,并且可以由诸如缓冲器(未示出)之类的组件代替。
继续参照图12,根据本公开的UE 20可以包括接收器21、发送器22、处理器23、存储器24和多个天线25。多个天线25的使用表示UE 20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接收器21可以从eNB接收各种DL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器22可以向eNB发送各种UL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23可以向UE 20提供整体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UE 20的处理器23可以处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要求。具体地,处理器可以生成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将序列映射到侧链路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并发送所映射的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可以继承自在UE发送UL信号给eNB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在UE从eNB接收DL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
UE 20的处理器23还可以执行计算处理由UE 20接收的信息和要发送到外部的信息的功能,而存储器24可以将经计算处理的信息等存储预定时间,并且可以由诸如缓冲器(未示出)之类的组件代替。
发送点和UE的具体配置可以实现为使得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细节可以独立地应用,或者实现为使得两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同时应用。为清楚起见,省略冗余的描述。
在图12的示例中,对于发送点10的描述也可以应用于作为DL发送实体或UL接收实体的中继,并且对于UE 20的描述也可以应用于作为DL接收实体或UL发送实体的中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各种手段来实现。
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以模块、程序、功能等的形式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已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如前所述,已经给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和执行本公开。虽然上文参考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组合使用前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组件。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确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确定,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在本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通过除了本文所述的方式之外的其他特定方式来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确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确定,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在本文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引用彼此的权利要求可以作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组合呈现,或者在本申请提交之后通过随后的修改而作为新的权利要求被包括在内。
工业适用性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3)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
将所述序列映射到侧链路直流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以及
发送所映射的序列以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继承自当所述UE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当所述UE从BS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为当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为当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并且通过信令指示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时,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对应于为各个资源池配置的DC子载波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多个DC子载波被配置为当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并且通过信令指示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时,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对应于为各个服务配置的DC子载波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被公共地应用于资源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独立于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来确定用于所述UE发送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针对不同的服务发送不同的同步信号时,用于发送侧链路同步信号的DC子载波与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包括车联网V2X和窄带物联网NB-Io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位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与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载送数据的子载波交叠的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被排除在参考信号映射之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所述序列是Zadoff-Chu序列时,循环移位CS的数目被限制为预定值或更小。
1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
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生成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的序列;将所述序列映射到侧链路直流DC子载波周围的多个子载波;以及发送所映射的序列以用于侧链路信号传输,并且
其中,所述侧链路DC子载波的位置继承自当所述UE向基站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或者当所述UE从BS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DC子载波的位置。
CN201880015423.7A 2017-03-02 2018-03-02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383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66352P 2017-03-02 2017-03-02
US62/466,352 2017-03-02
PCT/KR2018/002541 WO2018160036A1 (ko) 2017-03-02 2018-03-02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917A true CN110383917A (zh) 2019-10-25
CN110383917B CN110383917B (zh) 2023-06-16

Family

ID=6337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423.7A Active CN110383917B (zh) 2017-03-02 2018-03-02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5059B2 (zh)
KR (1) KR20190120342A (zh)
CN (1) CN110383917B (zh)
WO (1) WO20181600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316A (zh) * 2020-01-31 2022-1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侧链路辅助载波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2298A1 (ko) * 2018-05-03 2019-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반송파를 통해 사이드 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GB2580050B (en) * 2018-12-20 2021-07-07 Tcl Communication Ltd Distinguishing downlink signal synchronization blocks and sidelink signal synchronization bloc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4179808A4 (en) * 2020-07-10 2024-05-0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BURST OVER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20110124A1 (en) * 2020-10-05 2022-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current (dc) tone indication in sidelink
CN114430312A (zh) * 2020-10-29 2022-05-0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直流分量载波的位置上报、接收方法、终端及设备
US11425675B2 (en) * 2021-01-28 202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vance (TA) handling for sidelink (SL)-assisted position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2602A1 (en) * 2015-05-08 2016-11-17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figurabl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channel design
CN106256156A (zh) * 2014-03-18 2016-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功率控制
US20170012753A1 (en) * 2014-01-26 2017-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5341B2 (en) * 2013-11-01 2017-04-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WO2015163728A1 (ko) * 2014-04-24 2015-10-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183921B1 (en) * 2014-08-22 2019-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ormatting for d2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EP3190843B1 (en) * 2014-09-05 2020-1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US10285142B2 (en) * 2014-11-05 2019-05-07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2D communication
US10887143B2 (en) * 2016-05-06 2021-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524255B2 (en) * 2016-05-20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C subcarrier in NR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28775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a new radio carrier supporting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US11096128B2 (en) * 2016-11-03 2021-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 in new radio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12753A1 (en) * 2014-01-26 2017-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6256156A (zh) * 2014-03-18 2016-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功率控制
WO2016182602A1 (en) * 2015-05-08 2016-11-17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figurabl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channel desig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R1-1700010 "Handling of DC subcarrier in NR"", 《3GPP TSG_RAN\WG1_RL1》 *
MOTOROLA: "R1-062061 "Uplink DC subcarrier distortion considerations in LTE"", 《3GPP TSG_RAN\WG1_RL1》 *
SAMSUNG: "R1-154110 "DC subcarrier handling for Rel-13 Low-cost UE"",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316A (zh) * 2020-01-31 2022-1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侧链路辅助载波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60036A1 (ko) 2018-09-07
US10925059B2 (en) 2021-02-16
CN110383917B (zh) 2023-06-16
US20200015230A1 (en) 2020-01-09
KR20190120342A (ko)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19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获取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23167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9183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d2d终端与通信装置形成通信链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92597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v2x终端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0468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向另一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
JP201953163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d2d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802874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v2x终端收发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391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39036A (zh) V2x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91959B (zh) 通过应用偏移来发送d2d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9271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资源并发送pssch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5150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967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测量和发送信道占用率cr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9446B (zh) 在支持多个tti长度的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9955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子帧类型相关发送/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EP3442285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7928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与车队通信相关联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
CN11116502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允许用户设备在多个分量载波中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2019003588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측정을 통한 자원 선택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51720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200028479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른 단말로부터 신호를 수신한 단말이 피드백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0878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选择资源并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340227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96013B (zh)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多个cc上选择资源并发送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