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767A -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767A
CN110383767A CN201980001046.6A CN201980001046A CN110383767A CN 110383767 A CN110383767 A CN 110383767A CN 201980001046 A CN201980001046 A CN 201980001046A CN 110383767 A CN110383767 A CN 110383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enter
link
peripher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767B (zh
Inventor
郭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3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58Isochron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9Details regarding a bus mas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123Interconnection of computers and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3Bus networks with centralised control, e.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中心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方法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的切换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数据通信进入爆发期,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随处可见,比如基于音频的无线耳机个人应用等。其中,无线个人局域网(Wireless PersonalArea Network,缩写为WPAN)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无线数据通信方式,WPAN被用在诸如电话、计算机、附属设备以及小范围(个人局域网的工作范围一般是在10米以内)内的数字助理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WPAN,设备之间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交互,比如:移动终端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无线网络数据交互等。在WPAN中,通用的无线链路可以采用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红外数据组织(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或蓝牙等无线链路方式。
现有技术中,在无线分组数据传输时,应用于不同场合的设备需要根据使用情况、链路拓扑、设备数量等作出分组链路拓扑更新、角色转换,在拓扑结构进行转换时通常需要先断开所有同步分组链路,然后以新的拓扑结构重新创建所有链路。
然而,现有技术在同步分组链路拓扑切换过程中,同步分组链路数据传输会发生中断,因此,同步分组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中心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方法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本方案中,通过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且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避免了在主设备与新增加的从设备建立同步链路的过程中,断开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的切换效率。
可选的,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
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停止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同步链路;第一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N-1)帧数据之后,停止时间在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在停止时间,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二同步链路为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第二同步链路用于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在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使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本方案中,实现了外围从设备的离开或删除,并且避免了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进而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
可选的,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一同步链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使得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在外围从设备中选择一个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向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三同步信息,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第二中心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第三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和第三同步时间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并使第二中心从设备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本方案中,实现了中心从设备的离开或删除,且在中心从设备离开或删除的过程中,避免了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而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
可选的,在第一中心从设备分别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识别,则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在第一中心从设备分别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未通过识别,则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到了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其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向主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二通信链路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外围从设备,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同步链路,方法包括:
外围从设备从第一中心从设备获取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使得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外围从设备接收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使得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开始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开始时间,开始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传输完第(N-1)帧数据传输之后,开始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之后;外围从设备在开始时间,开始与主设备之间传输第N帧数据。
可选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二同步信息,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二同步链路为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二同步信息,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且使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外围从设备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第二同步链路用于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一同步链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二中心从设备接收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的第三同步信息,第二中心从设备为外围从设备中的任一个,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第二中心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第三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二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使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第二中心从设备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第三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三同步时间信息,使得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M-1)帧数据之后,停止时间在第二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M帧数据之前。
可选的,第三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向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三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以使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并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包括:
当外围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外围从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外围从设备接收到了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下面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芯片、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选方式的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选方式的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选方式的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选方式的基于同步分组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心从设备,包括如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的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外围从设备,包括如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的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系统,包括主设备、至少一个如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的中心从设备和如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的外围从设备;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同步链路,中心从设备与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分别存在一个第一通信链路。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中心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方法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由于通过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且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避免了在主设备与新增加的从设备建立同步链路的过程中,断开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的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2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于图2A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时序交互逻辑图;
图4是基于图2A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数据收发时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多设备数据收发时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的交互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的交互图;
图10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数据通信进入爆发期,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随处可见,比如:移动终端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无线网络数据交互等。在WPAN中,通用的无线链路可以采用WIFI、IrDA或蓝牙等无线链路方式,在无线分组数据传输时,应用于不同场合的设备需要根据使用情况、链路拓扑、设备数量等作出分组链路拓扑更新、角色转换,然而,在拓扑结构进行转换时通常需要先断开所有同步分组链路,然后以新的拓扑结构重新创建所有链路,同步分组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以终端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无线网络数据交互为例进行介绍,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设备,例如主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平板电脑、个人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等具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的设备,无线耳机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从设备,例如从设备可以是真正无线立体声(TrueWireless Stereo,TWS)、扬声器等可以从主设备接收数据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在使用一只耳机进行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取出另外一只耳机并进行音乐播放时,或,在使用两只耳机进行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取下一只耳机收回盒子充电或者某只耳机电量耗尽等情况时,同步链路拓扑会发生切换。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下面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其中,该方法可以由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本申请以从设备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链路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应用于从设备,其中,从设备可以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和外围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进行介绍,下面将结合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结构进行描述。图2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1、第一同步链路2和第一同步链路3,多个第一同步链路分别用于传输同步数据流,例如:音频数据流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选的,每个同步链路用于传输不同声道的数据流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分别存在一个第一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用于传输第一同步信息等,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例如,第一同步链路的接入码、频率信息、编码规则等,用于实现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因此,在步骤S101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如何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识别,则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从设备可以通过UUID(Universally Unique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未通过识别,则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本实施例中,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后,可以通过该第一通信链路发送信令询问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收到的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可以被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则证明该外围从设备是目标设备,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未通过识别,则证明该外围从设备是非目标设备,则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第二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传输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间信息、频率信息、编码规则和加密信息等信息,用于实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中,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是采用相同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的链路,也可以是采用不同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的链路,例如: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是蓝牙物理链路(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ACL),同步链路可以是基于连接的同步分组(Connected Isochronous Group,CIG),也可以是基于广播的同步分组(Broadcast Isochronous Group,BIG),若同步链路为CIG,则在同步分组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为基于连接的同步流(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CIS),若同步链路为BIG,则在同步分组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为基于广播的同步流(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BI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步链路CIG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进一步的,为便于对基于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过程的理解,下面根据图3对此进行介绍。图3是基于图2A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时序交互逻辑图,在一个CIG中可以包含多个CIS链路,一个主设备与从设备建立包含多条CIS同步链路的CIG拓扑的时序交互逻辑,如图3所示,在一个同步链路(Isochronous Channels,ISO)周期内,可以包括多个CIS子区间,在一个CIS子区间内,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M->S),从设备接收到数据之后,向主设备发送数据(S->M),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的时刻为CIS的锚点,例如:主设备通过同步链路CIS1向从设备发送数据时,为CIS1锚点。在主设备两次通过同步链路CIS向从设备发送数据之间的间隔时间为ISO周期。
为了便于对主设备与一个从设备之间数据传输过程的介绍,图4是基于图2A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数据收发时序图,如图4所示,在CIS1子区间或CIS2子区间内,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TX)事件开始,从设备接收该数据(RX)并向主设备发送数据(TX),主设备接收从设备发送的数据(RX)。经过多个同步链路CIS完成上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过程,事件结束。然后再进行下一个事件,依此类推,不做赘述。
第一中心从设备可以为第一个与主设备建立连接的从设备,外围从设备可以为非第一个与主设备建立连接的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的方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其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向主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二通信链路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中心从设备分别向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参数可以包括当前第一通信链路最近的锚点、需要同步的锚点以及两锚点之间的时间差(offset)、事件计数器(Eventcounter)、ISO周期时间等信息,并可以通过空口数据包的形式,第一中心从设备将上述信息发送至外围从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参数的具体内容及形式等不做限制,可选的,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参数还可以包括调频图(ch map)、子事件数量(nse)、(每个事件中需要传输的数据包数量)bn、周期(interval)等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数据第一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中,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前,第一中心从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即第一中心从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后,再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接入地址被发送给外围从设备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无法与主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主设备会与有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的外围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对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的表示形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为切入码(aa)、接入码或其他地址形式等。
步骤S102:外围从设备从第一中心从设备获取第一同步信息。
外围从设备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在第一中心从设备获取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S103: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停止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同步链路;第一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N-1)帧数据之后,停止时间在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在停止时间,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停止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同步链路,为了便于对步骤S103和步骤S104的介绍,图2B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以加入外围从设备1为例,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停止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同步链路为第一同步链路1,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1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第一中心从设备在停止时间,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1的数据传输。
为了更清楚的对停止时间进行介绍,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多设备数据收发时序图,如图5所示,按照时序,在第一个CIS1子区间和CIS2子区间内,从设备只有第一中心从设备,此时主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数据,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数据,实现了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当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建立第一通信链路连接之后,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第一同步时间信息例如可以是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N-1)帧数据之后,且在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之前的时刻,例如,可以是在图5中,外围从设备的事件开始时刻之前,且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成第(N-1)帧数据之后,本实施例中,N大于0且为整数。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的具体信息不做限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一同步链路。
如图2B所示,以外围从设备1加入拓扑为例,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一同步链路1。
步骤S104: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对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的方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开始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开始时间,开始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传输完第(N-1)帧数据传输之后,开始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之后;外围从设备在开始时间,开始与主设备之间传输第N帧数据。
如图2B所示,以外围从设备1加入拓扑为例,外围从设备1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该第N帧数据为主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1向第一中心从设备传输的数据第(N-1)帧数据的下一帧,然后通过第一同步信息中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开始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开始时间,例如: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外围从设备1根据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开始时间。最后外围从设备1在开始时间,开始与主设备之间传输第N帧数据。
如图5所示,在外围从设备事件开始时刻,即第二个CIS2子区间开始时刻,外围从设备开始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数据,并发送数据至主设备,以实现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
如图2B所示,外围从设备1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1,其中,第二同步链路1与图2A中的第一同步链路1的链路参数一致。另外外围从设备2加入拓扑的方式与外围从设备1加入拓扑的方式一致,不再赘述。
在此过程中,通过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实现了外围从设备的加入拓扑,并且在外围从设备加入拓扑的过程中,避免了数据传输中断,进而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的切换效率,实现了无缝切换。
可选的,为了确认外围从设备是否加入拓扑成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方法,还可以包括:
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如图5所示,外围从设备在完成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之后,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链路同步成功消息,表示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建立连接成功。若外围从设备在第一锚点没有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ISO周期计算下一个ISO事件,并尝试在下一个ISO事件接收数据,若连续多个事件中均未收到CIS链路数据,那么可以通过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发送链路同步失败消息至第一中心从设备,确定该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的同步链路建立连接失败。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方法对应的拓扑结构进行介绍,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拓扑结构11表示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建立一条第二通信链路ACL-A和多条同步链路CIS1和CIS2,CIS1和CIS2属于同步分组链路CIG,拓扑结构12表示外围从设备加入无线通信局域网,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建立第一通信链路ACL-B,外围从设备通过第一通信链路ACL-B与第一中心从设备进行通信,拓扑结构13表示外围从设备通过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CIS2传输的数据,而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CIS1接收主设备发送的数据,并停止接收CIS2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通过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且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避免了在主设备与新增加的从设备建立同步链路的过程中,断开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的切换效率。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存在从设备离开的情况,以蓝牙耳机为例,例如:断开某只蓝牙耳机与主设备之间的连接等,由于离开的从设备可能是外围从设备,也可能是第一中心从设备,基于此,下面分别对该两种情况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的交互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1:外围从设备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二同步信息。
若外围从设备离开,则外围从设备会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二同步信息,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二同步链路为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可以包括当前第一通信链路最近的锚点、事件计数器、延迟时间、时间差等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使得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第二同步信息与第一同步信息的内容类似,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同步信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拓扑结构21表示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同步链路CIS1以及第二通信链路ACL-A连接,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通过第二同步链路CIS2连接,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建立第一通信链路ACL-B,外围从设备离开时,通过第一通信链路ACL-B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二同步信息。
步骤S202: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如图8中的拓扑结构22所示,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CIS2的数据传输。步骤S202与步骤S103中的内容类似,具体可参考步骤S103,不再赘述。
步骤S203: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如图8中的拓扑结构22所示,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CIS2的数据传输,步骤S203与步骤S104中的内容类似,具体可参考步骤S104,不再赘述。
步骤S204: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如图8所示,在拓扑结构23中,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了第一通信链路ACL-B,外围从设备离开。
本方案中,实现了外围从设备的离开,且在外围从设备离开的过程中,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未发生中断,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在外围从设备离开的过程中,无需主设备进行多设备管理,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的交互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301:第一中心从设备在外围从设备中选择一个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
在一个无线局域网中,可能会包括多个外围从设备,若第一中心从设备离开,则可以在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中选择任意一个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下面以只有一个外围从设备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图10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结构示意图,如图10中的拓扑结构31所示,第一中心从设备欲离开,则选择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如何选择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的方式不做限制。
步骤S302:第一中心从设备向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三同步信息。
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第二中心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第三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和第三同步时间信息;第三同步信息的内容可参考对第一同步信息的介绍,不再赘述。
步骤S303:第二中心从设备接收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的第三同步信息。
本步骤可参考对步骤S102的介绍,不再赘述。
步骤S304: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如图10中的拓扑结构32所示,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CIS1的数据传输,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103中的内容,不再赘述。同时,也停止与主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通信链路ACL-A的数据传输。
步骤S305:第二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如图10中的拓扑结构32所示,第二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CIS1的数据传输,具体过程可参考步骤S104中的内容,不再赘述。同时,也开始与主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通信链路ACL-A的数据传输。
步骤S306: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ACL-B,此时的拓扑结构可参考图10中的拓扑结构33。
本方案中,实现了中心从设备的离开,且在中心从设备离开的过程中,由于通过第二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避免了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中断,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在外围从设备离开的过程中,无需主设备进行多设备管理,提高了同步链路拓扑切换的效率。
在主设备向从设备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的情况。针对上述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到了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当外围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外围从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外围从设备接收到了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示例性的,如图2B所示,主设备与一个第一中心从设备建立了第一同步链路3,主设备分别和外围从设备1和外围从设备2分别建立第二同步链路1和第二同步链路2,若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3发送的数据失败,则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3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接收失败的数据,若外围从设备1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1发送的数据失败,则外围从设备1通过第二同步链路1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依此类推,不再赘述。
以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3发送的数据失败为例,第一中心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之后,依然未收到主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第一中心从设备可以再次通过第一同步链路3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或者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阈值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
本方案中,通过不同设备根据其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直接向主设备请求重传,并且根据其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进行应答,提高了数据重传的效率。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芯片、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应用于第一中心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分别存在一个第一通信链路,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包括:收发模块41、存储模块42和处理模块43,存储模块4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43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如上述实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收发模块41用于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处理模块43用于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处理模块43还用于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使得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模块43用于: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停止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同步链路;第一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N-1)帧数据之后,停止时间在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之前;在停止时间,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收发模块41还用于: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可选的,收发模块41用于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二同步链路为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第二同步链路用于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处理模块43用于在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使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一同步链路。
可选的,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使得外围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模块43还用于在接收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后,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模块43用于:在外围从设备中选择一个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收发模块41用于向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三同步信息,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第二中心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第三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和第三同步时间信息;处理模块43用于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并使第二中心从设备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处理模块43还用于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处理模块43还用于:
扫描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识别,则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在分别通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若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未通过识别,则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处理模块43用于:
当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第一同步链路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到了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可选的,收发模块41用于通过其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向主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通过第二通信链路接收主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多个第一同步链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应用于外围从设备,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同步链路,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存在一个第一通信链路,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包括:收发模块51、存储模块52和处理模块53,存储模块5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53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如上述实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收发模块51,用于从第一中心从设备获取第一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在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使得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处理模块53用于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收发模块51用于接收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使得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模块53用于:
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开始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开始时间,开始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传输完第(N-1)帧数据传输之后,开始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之后;在开始时间,开始与主设备之间传输第N帧数据。
可选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向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收发模块51还用于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可选的,收发模块51用于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二同步信息,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第二同步链路为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处理模块53用于根据第二同步信息,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且使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断开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外围从设备根据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第二同步链路用于外围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第一同步链路。
可选的,收发模块51用于接收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的第三同步信息,第二中心从设备为外围从设备中的任一个,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第二中心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第三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处理模块53用于根据第三同步信息,开始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使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断开第一中心从设备与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第三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三同步时间信息,使得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第三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主设备之间的通过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在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M-1)帧数据之后,停止时间在第二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M帧数据之前。
可选的,第三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第一中心从设备向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三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发送时间与主设备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的,收发模块51用于向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以使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并识别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建立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可选的,处理模块53用于:
当外围从设备接收主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外围从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向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外围从设备接收到了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主设备重新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部分,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心从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部分,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围从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部分,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包括主设备、中心从设备和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同步链路,中心从设备与至少一个外围从设备分别存在一个第一通信链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部分,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内容和效果可参考方法部分,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中心从设备,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外围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与所述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所述第一同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使得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在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
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得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向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使得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确定停止与所述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一同步链路;
所述第一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所述停止时间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N-1)帧数据之后,所述停止时间在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之前;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在所述停止时间,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向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发送时间与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的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
所述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所述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同步链路为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用于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使所述外围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同步链路;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同步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使得所述外围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接入地址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在所述外围从设备中选择一个所述外围从设备作为第二中心从设备;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向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三同步信息,所述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所述第三同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和第三同步时间信息;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同步信息,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并使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开始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分别通过与所述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
若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所述识别,则建立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分别通过与所述外围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第一同步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建立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识别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
若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未通过所述识别,则断开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所述主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所述主设备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接收到了所述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主设备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其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向所述主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多个第一同步链路;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通信链路接收所述主设备发送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多个第一同步链路。
14.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外围从设备,所述外围从设备与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同步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获取第一同步信息,所述第一同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在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之前,使得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包括:第一数据接入地址,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用于使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所述外围从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使得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接入地址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N帧数据;
所述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开始与所述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开始时间,所述开始时间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传输完第(N-1)帧数据传输之后,所述开始时间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之后;
所述外围从设备在所述开始时间,开始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所述第N帧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向所述外围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发送时间与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向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链路同步成功消息或链路同步失败消息,
所述链路同步成功消息,用于确认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成功,所述链路同步失败消息,用于确认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失败。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向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第二同步信息,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二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所述第二同步链路为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同步链路;
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且使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
所述外围从设备断开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建立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第二同步链路,所述第二同步链路用于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断开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同步链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中心从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的第三同步信息,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为所述外围从设备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三同步信息是通过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传输的,所述第三同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链路参数;
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同步信息,开始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使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
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断开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三同步信息还包括第三同步时间信息,使得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同步时间信息,确定停止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停止时间,所述停止时间在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传输完第(M-1)帧数据之后,所述停止时间在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传输第M帧数据之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同步时间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向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三同步信息的发送时间,以及所述发送时间与所述第二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开始数据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24.根据权利要求14-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外围从设备向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发送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扫描并识别所述外围从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建立所述外围从设备与所述第一中心从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
25.根据权利要求14-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外围从设备接收所述主设备通过第二同步链路发送的数据失败时,所述外围从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同步链路向所述主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直到所述主设备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的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或,所述外围从设备接收到了所述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主设备重新发送所述数据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数据。
26.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27.一种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2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28.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2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2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
30.一种中心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芯片。
31.一种外围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芯片。
32.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设备、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中心从设备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外围从设备;
所述中心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存在多个第一同步链路,所述中心从设备与所述外围从设备之间存在第一通信链路。
3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01046.6A 2019-06-05 2019-06-05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83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0119 WO2020243921A1 (zh) 2019-06-05 2019-06-05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767A true CN110383767A (zh) 2019-10-25
CN110383767B CN110383767B (zh) 2023-07-11

Family

ID=6826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046.6A Active CN110383767B (zh) 2019-06-05 2019-06-05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4800B2 (zh)
EP (1) EP3817292B1 (zh)
CN (1) CN110383767B (zh)
WO (1) WO202024392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290A (zh) * 2020-12-02 2021-04-16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主从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1092859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iso链路的方法和ble设备
WO2022000817A1 (zh) * 2020-06-29 2022-01-06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设备
WO2022068221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延迟无线音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WO2022087794A1 (zh) * 2020-10-26 2022-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广播同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58155B2 (en) * 2020-03-10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relay piconet for low energy audio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6348A (zh) * 2021-06-23 2023-12-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蓝牙音频多流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3064A1 (ko) * 2014-07-03 2016-01-07 엘지전자(주)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오디오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040308A (zh) * 2017-10-18 2018-05-15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主从连接切换、通话监听和麦克切换的方法
CN109121172A (zh) * 2018-07-27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2983B2 (ja) * 1996-02-02 1998-06-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割り当てチャネル制御方式
US6590928B1 (en) * 1997-09-17 2003-07-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hopping piconets in an uncoordinated wireless multi-user system
EP1198153A1 (en) * 2000-05-22 2002-04-17 Sony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JP4004817B2 (ja) * 2002-02-28 2007-11-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20080240324A1 (en) * 2007-03-27 2008-10-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dependent Dispatch of Multiple Streaming Queues Via Reserved Time Slots
CN101621836B (zh) * 2008-06-30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esh网络中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和mesh网络
GB0816054D0 (en) * 2008-09-03 2008-10-08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Coexistance of data streams
KR101974900B1 (ko) * 2012-01-19 201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12589A (zh) * 2012-11-09 2014-05-21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环总线的时间同步方法
US9301268B2 (en) * 2013-11-08 2016-03-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synchronization
CN103916187A (zh) * 2014-03-24 2014-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高速光纤环网通信网络控制拓扑
US10631363B1 (en) * 2018-10-23 2020-04-21 Google Llc Two stage role switch for fully wireless earbu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3064A1 (ko) * 2014-07-03 2016-01-07 엘지전자(주)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오디오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040308A (zh) * 2017-10-18 2018-05-15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主从连接切换、通话监听和麦克切换的方法
CN109121172A (zh) * 2018-07-27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2859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iso链路的方法和ble设备
CN114830699A (zh) * 2019-11-14 2022-07-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iso链路的方法和ble设备
US11558155B2 (en) * 2020-03-10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relay piconet for low energy audio
WO2022000817A1 (zh) * 2020-06-29 2022-01-06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设备
US11659604B1 (en) 2020-06-29 2023-05-23 Actions Technology Co.,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2068221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延迟无线音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WO2022087794A1 (zh) * 2020-10-26 2022-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广播同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72290A (zh) * 2020-12-02 2021-04-16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主从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44800B2 (en) 2022-09-13
EP3817292A4 (en) 2021-06-30
WO2020243921A1 (zh) 2020-12-10
CN110383767B (zh) 2023-07-11
EP3817292B1 (en) 2023-05-31
US20210014081A1 (en) 2021-01-14
EP3817292A1 (en) 202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3767A (zh) 基于同步链路的拓扑切换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660906B (zh) 无线蓝牙耳机、无线蓝牙耳机主从切换优化方法
CN108260056B (zh) 功率高效、平衡及可靠真实无线蓝牙立体声音频解决方案
CN109995479A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方法、系统及音频通信设备
CN110519742A (zh) 一种音频同步播放方法、装置及tws蓝牙耳机
CN109819377B (zh) 无线耳机的信号传输方法及无线耳机系统
CN109495868A (zh) 蓝牙设备、蓝牙设备间的组网方法和蓝牙通信系统
CN108323246A (zh) 组网方法、芯片及无线网络系统
JP202354630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装置間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20107691A1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1294783A (zh) 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芯片和电子设备
CN110536246A (zh) 一种设备防丢失方法及系统
CN101742405A (zh) 蓝牙广播通讯系统以及蓝牙广播通讯方法
CN10974378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410982A (zh) 一种无线异构网络中终端聚合与重构方法
WO2018170920A1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083847B2 (en)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4982369A (zh) 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芯片和电子设备
CN11333075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0166988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05228096B (zh) 一种基于wifi的通信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23045784A1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9839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
CN115226080A (zh) 音频数据接收、发送方法、音频接收装置和音频发送装置
CN11566905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通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及其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