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587A -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587A
CN110381587A CN201810333555.6A CN201810333555A CN110381587A CN 110381587 A CN110381587 A CN 110381587A CN 201810333555 A CN201810333555 A CN 201810333555A CN 110381587 A CN110381587 A CN 110381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served beams
beam failure
failure recovery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35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587B (zh
Inventor
管鹏
唐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335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87B/zh
Priority to EP19784678.5A priority patent/EP374903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2137 priority patent/WO20191968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1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87A/zh
Priority to US17/002,581 priority patent/US1136820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5Handover due to radio link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中继节点使用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继续监测该服务波束,并确认服务波束是否恢复;如果该服务波束恢复,则中继节点继续使用该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波束恢复方法减小了波束恢复中的资源浪费,并进一步的缩短了波束恢复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系统的大容量及高速率的传输需求,引入大于6GHz的高频频段进行通信,以利用其大带宽、高速率的传输特性,是5G通信系统的热点研究技术之一。
基于波束的通信能带来更高的天线增益,特别是在高频通信环境,是克服高频信号快速衰减的重要工具。然而,基于波束的通信容易被遮挡而导致信号中断,所以,波束失败恢复的机制是必须的。
现有协议规定了基站和终端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流程,上述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也可以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波束恢复流程需要重新进行波束管理,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的,耗时也较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以减小波束恢复流程中的资源浪费。
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包括:中继节点使用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继续监测该服务波束,并确认该服务波束是否恢复;如果该服务波束恢复,则中继节点继续使用该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结合上述方案,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进一步包括: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原服务波束恢复后,中继节点终止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也就是说,波束失败后,中继节点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但同时继续监控原服务波束的状态,如果原服务波束及时恢复了,继续使用原服务波束进行通信,并终止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从而减小了资源浪费,进一步的也缩短了波束恢复的时间。
一种情况中,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开启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可用波束,配置上行资源等;中继节点终止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关闭或重置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释放已经配置的上行资源。
上述情况下,中继节点还未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原服务波束就已经恢复,则直接使用原服务波束,并终止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另外,如果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中已经配置了上行资源,则终止波束恢复流程还需要释放掉已经配置的上行资源,也不在该上行资源进行上行信号发送。
另一种情况中,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可用波束,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中继节点终止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中继节点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的响应。
上述情况中,由于中继节点已经发送了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而原服务波束又恢复了,因此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回退,即通知网络设备不再使用新的可用波束,以便于继续使用原来的服务波束。
结合上述各个方案,确认服务波束是否恢复包括:确认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设定条件;和/或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新可用波束质量。
上述方案同样适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恢复,只需要将中继节点改成终端设备即可。
对应于上述方法,还公开了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处理模块:用于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继续监测该服务波束,并确认该服务波束是否恢复;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如果该服务波束恢复,继续使用该服务波束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装置中,如果处理模块确认原服务波束恢复,则通信模块继续原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通信;上述两个模块的功能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实现。
结合上述装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以及该服务波束恢复后,终止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结合上述装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关闭或重置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
结合上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的响应;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上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用收发模块来实现。
结合上述装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认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设定条件;和/或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新可用波束质量。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的可用波束。
上述装置可以是中继节点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其中的芯片、集成电路或功能单元;上述模块也可以为单元。
上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中继节点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发送模块可以由发射机替代,接收模块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模块,如处理模块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通信模块可以为基带处理器,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操作、接收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通信操作。
上述发射机和接收机也可以为收发机,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的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简称终端)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中的网络设备是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网络侧设备,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的接入点、下一代通信的基站,如5G的gNB或小站、微站,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还可以是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中继网络中,为下级节点提供服务的节点称为donor。5G NR(new radio)中,donor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中继节点(RN,relay node),5G网络中的基站可称为gNB(nextgeneration node B),也记为DgNB(Donor gNB),中继节点也可以称为rTRP(relay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以网络设备是基站为例,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过程:
1、终端检测波束失败
波束失败检测基于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eam failure detection referencesignal,BFD RS),终端物理层周期性的检测基站发送的BFD RS,如果BFD RS满足波束失败事例(beam failure instance)的条件,例如:波束质量低于设定波束失败质量门限,则向该终端高层发送波束失败事例的指示(beam failure instance indication)。如果连续N次出现beam failure instance,则该终端高层宣布波束失败,其中N为设定值。
2、终端发现新可用波束
终端高层要求终端物理层向其发送满足条件的备选波束,例如:波束质量高于给定备选波束质量门限。备选波束的集合(candidate beam RS)是由基站配置给终端的。高层指除物理层外的其它层,备选波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3、终端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BFRQ)
终端高层从满足条件的备选波束中选择一个作为新可用波束(标记为q_new),并将其关联的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通知给终端物理层。终端物理层在该RACH资源上使用所述新可用波束标识(q_new)向基站发送BFRQ。
4、终端接收基站对BFRQ的响应
例如:在发送BFRQ后的第4个slot开始(n+4),n表示发送BFRQ的slot,4为举例,可以为其它值;终端使用q_new监听专用的控制信道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和其对应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以期获得基站对BFRQ的响应。该响应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例如: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下发,如果收到该响应,表示表示波束恢复成功。
上述流程同样适用于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波束失败恢复的流程,只需要将终端替换为中继节点即可,中继节点可以为中继站,也可以为其它中继设备。上述高层可以为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
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采用波束通信时,由于基站和中继节点位置较为固定,且信号传输路径多为可视径(line of sight,LOS),所以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基于波束的通信可能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点:
1、波束失败多由于移动的遮挡物引起,当遮挡物移走后,服务波束自然恢复。
2、服务波束质量远远优于备选波束质量。
3、基站与中继节点的通信,由于帧结构的影响,下行资源可能较少。
将前述用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时,可能会导致以下一种或多种问题:
1、将通信链路恢复到新的备选波束,其质量远差于原服务波束。
2、恢复到备选波束之后又需要重新进行波束管理,造成资源浪费。
3、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的BFRQ后,接收响应的时间可能较长,造成波束恢复时间长。
针对上述一种或多种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当启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后,继续监控原服务波束,如果原服务波束恢复,则继续使用原服务波束进行通信;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
100:初始状态,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正常通信。
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波束进行通信。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可以配置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包括:
服务波束的集合,例如:可以为每个CORESET配置一个或多个服务波束,服务波束的集合可以包括多个CORESET的服务波束。
波束失败的判断条件,包括:波束失败检测门限(门限值1),波束失败事例计数器/计时器(计数器/计时器1)等一个或多个。
备选波束的集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的参考信号资源(CSI-RS resource)的集合,或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指示(SSB index)。通常一个波束对应一个CSI-RS(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SSB(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同步信号块)。
可用波束的门限,包括:可用波束检测门限(门限值2),可用波束检测计数器/计时器(计数器/计时器2)等一个或多个。
备选波束和上行传输资源的关联关系。
服务波束失败恢复的判断条件,包括:服务波束失败恢复检测门限(门限值3),服务波束失败恢复检测计数器/计时器(计数器/计时器3)等一个或多个。
波束失败恢复整体流程需要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因此需要波束失败恢复计时器(计时器4),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最大只能重传一定次数,因此需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重传计数器(计数器4)。
上述一种或多种信息可以由基站配置,通知中继节点,也可以由标准定义,双方预先配置。
101:中继节点对服务波束进行监测,发现服务波束失败。
具体来说,中继节点判断服务波束失败的条件可以包括:
服务波束质量差于一定程度,如差于预先设定的质量门限,可以采用上述门限值1;
例如,门限值1是控制信道误码率,可以为hypothetical PDCCH BLER(blockerror rate,误码率)。那么在一个时间区间内中继节点如果判断服务波束的质量高于门限值1(因为BLER是指误码率,BLER越高说明质量越差),则计数器1计一次波束失败事例;或者门限值1是接收功率,例如:L1-RSRP(layer 1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power,层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那么在一个时间区间内中继节点如果判断服务波束的质量低于门限值1(因为L1-RSRP是指信号强度,RSRP越低则质量越差),计一次波束失败事例。当计数器1连续计得N1次波束失败事例(N1值可以预先设定),中继节点可以判定服务波束失败。
上述门限为举例,在标准中有定义,但门限不限于上述两种,能反映波束质量即可。
在分层模型中,考虑到物理层和高层执行功能各不相同,可以有以下分工:
波束失败事例可以由中继节点物理层判断,并通知中继节点高层。
中继节点高层执行计数器1,当满足连续N1次的条件时,由高层宣布波束失败。
发现波束失败后,可以启动计时器4和/或计数器4。
102:中继节点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可用波束。
具体的说,中继节点确认新可用波束的条件可以包括:
备选波束质量优于一定程度。例如,优于预先设定的质量门限;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门限值2,与门限值1类似,门限值2可以是hypothetical PDCCH BLER。或者门限值2是L1-RSRP。当备选波束质量低于设定的BLER门限或者高于设定的RSRP门限时,中继节点认为该备选波束质量满足条件。
当备选波束质量连续N2次(由计数器2计数,N2值可以预先设定)优于设定门限时,中继节点认为该备选波束可以作为新可用波束。
在分层模型中,考虑到物理层和高层执行功能各不相同,可以有以下分工:
中继节点高层在101描述的波束失败宣布后,向物理层要求备选波束。
中继节点物理层执行测量功能,并向高层上报备选波束标识和备选波束质量。
中继节点高层从一个或者多个可能的备选波束中选择一个作为新可用波束。
中继节点高层向物理层通知新可用波束和/或上行资源(例如RACH资源,PUCCH资源等)。
103:中继节点继续监测原服务波束,并确认原服务波束是否恢复。
在步骤101波束失败之后,中继节点需要继续监测原服务波束。例如:中继节点周期性的执行监测行为。
如果原服务波束已经恢复,并且步骤102已经执行,中继节点自主终止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中继节点释放掉102配置的上行资源,不在该上行资源上进行上行信号的发送;
中继节点重新启动101描述的对服务波束的监测;
中继节点关闭/重置100中描述的波束失败恢复整体流程的计时器4和/或计数器4。
中继向基站反馈新发现的可用波束及其质量;
如果原服务波束已经恢复,并且步骤102还未执行,则中继节点关闭/重置100中描述的波束失败恢复整体流程的计时器4和计数器4。通常关闭计时器,重置计数器。
中继节点确定原服务波束失败恢复的判断条件,与检测服务波束类似,可以包括:
原服务波束质量优于一定程度,如优于设定的质量门限,可以采用门限值3。与门限值1类似,例如,门限值3可以是hypothetical PDCCH BLER。或者门限值3是L1-RSRP。原服务波束质量高于一定程度指其低于设定的BLER或者高于设定的RSRP。
或者,原服务波束质量优于102选出的新可用波束质量,例如:原服务波束的L1-RSRP高于102选出的新可用波束的L1-RSRP。或者,原服务波束的hypothetical PDCCH BLER低于102选出的新可用波束的hypothetical PDCCH BLER。
上面2个原服务波束质量的判断条件也可以同时满足,也可只满足一个。
当原服务波束质量连续N3次(由计数器3计数,N3为设定值)高于设定门限时,中继节点认为原服务波束失败后已经恢复。
102与103没有先后关系,两者也可以并行。
104: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继续使用原服务波束进行正常通信。
上述方案中,启动波束恢复的过程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前,原服务波束已经恢复,则中继节点继续使用原服务波束与基站进行通信;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之后,原服务波束才恢复,则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回退,并继续使用原服务波束,参考图2,该方法包括:
200-202,同步骤100-102,不再赘述。
203: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
中继节点可以使用202选择的新可用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发送BFRQ。BFRQ可以是RACH序列,或者BFRQ也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通过RACH序列发送,中继节点可以隐式的通知基站,新可用波束是哪一个波束,因为预先配置的RACH和备选波束的存在关联关系。
通过PUCCH发送,中继节点可以显示的通知基站,新可用波束是哪一个波束,可以使用正常的波束上报的PUCCH format,例如采用指示波束标识+波束质量的形式上报。
204:基站响应BFRQ,中继节点监听基站对BFRQ的响应。
在203发送BFRQ之后的X1时间之后,中继节点开始在202选择的新可用波束接收基站对BFRQ的响应。该响应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例如是一个PDCCH消息。如果中继节点能在新可用波束上接收到该PDCCH消息,则说明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已经成功,中继节点可以使用新可用波束继续和基站进行通信。X1可以为4,n为发送BFRQ的时隙,中继节点在n+4时隙监听PDCCH。
中继节点监听基站对BFRQ的响应也是在一个时间窗1内进行的。如果时间窗1到期时中继节点仍然没有收到响应,那么中继节点可以重发BFRQ,例如,使用另外的备选波束发送,或者使用更高的发送功率发送等。
在多次重发都没有收到基站响应的情况下,中继节点可以认为该次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失败,重发次数可以预先设定。
波束失败恢复整体流程需要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因此需要波束失败恢复计时器(计时器4)进行计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最大只能重传一定次数,因此需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重传计数器(计数器4)计数。
205:中继节点继续监测原服务波束,确认原服务波束是否恢复。
波束失败之后,中继节点一直持续的对原服务波束进行监测。由于遮挡物可能已经移走,原服务波束又能够使用。
中继节点判断原服务波束可用的条件可以参考103中的介绍,不再赘述。
204、205没有先后关系,可以并行,中继节点继续监测原服务波束可以在检测到波束失败后就执行。
206: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
基于205的判断结果,如果原服务波束已经恢复,由于中继节点之前向基站发送了BFRQ,因此需要进行新波束的回退,表示不再使用新的可用波束,便于使用原服务波束。
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表明原服务波束已恢复,不需要再进行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可以通过已经恢复的原服务波束进行发送,也可以通过202中确认的新可用波束发送;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可以是RACH序列,或者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例如通过PUCCH发送。
RACH序列可以是一个特殊序列,基站可以配置专用的RACH作为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RACH序列也可以是正常序列,需要额外的协议规定:当基站检测到原服务波束关联的RACH资源上有信息发送,则认为之前该中继节点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FRQ)无效。
通过PUCCH发送时,上报方式可以是特殊PUCCH格式,基站可以配置专用的PUCCHformat作为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上报方式也可以采用正常的波束上报,即:指示多个波束标识(ID)+每个波束的质量;需要协议规定:基站在接收到BFRQ后,又检测到中继节点上报的原服务波束ID时(并且其波束质量满足通信条件),则认为BFRQ无效。
基站在接收到该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时,如果尚未发送BFRQ的响应,则应该停止该BFRQ响应的发送。
在一种情况下,如果204步骤中,中继节点的新可用波束已经可以用于成功通信,那么也可以使用新可用波束反馈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
207: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的响应,中继节点监听基站对回退消息的响应。
在206发送回退消息之后的X2时间(可由基站配置或协议定义)之后,中继节点开可以在原服务波束接收基站的响应,也可以通过202中确认的新可用波束接收。该响应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例如是一个PDCCH消息。如果中继节点接收到该PDCCH消息,则说明该回退消息已成功到达基站,中继节点可以使用原服务波束继续和基站进行通信。
中继节点监听基站对回退消息的响应也是在一个时间窗2(可由基站配置或协议定义)内进行的。如果时间窗2到期时中继节点仍然没有收到响应,那么中继节点可以重发回退消息,例如使用另外的备选波束发送,或者使用更高的发送功率发送等。
在多次重发都没有收到基站响应的情况下,中继节点可以认为该次波束回退失败,重发次数可以预先设定。
回退整体流程需要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因此需要回退计时器(计时器5)进行计时,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最大只能重传一定次数,因此需要回退计数器(计数器5)计数。上述计时器和计数器也可以在100或200的配置信息中进行配置。
可选的,该回退消息的响应可以是一个特殊格式PDCCH消息,该响应也可以是一个正常格式的PDCCH消息,但是配置了专用的控制信道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和/或配置了专用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中继节点应该在专用的控制信道资源集合和/或搜索空间上接收到基站对回退消息的响应。
另外,如果中继节点成功的接收到基站对BFRQ的响应和基站对回退消息的响应。中继节点应该优先考虑回退机制,即优先使用原服务波束与基站进行通信。
208:中继节点和基站间使用原服务波束进行通信。
上述实施例中,在波束恢复的过程中,由于中继节点已经发送了BFRQ,而原服务波束又恢复了,并且质量较好,因此需要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回退,不使用新的可用波束,然后继续使用原服务波束进行通信。
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案同样适用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波束回复,只需要将中继节点替换为终端设备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或终端设备,参考图3,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模块,通信模块,处理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
上述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中继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发送模块方法执行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的步骤,接收模块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的步骤,通信模块执行通信功能,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模块执行。具体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例如:
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301:用于使用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模块302:用于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继续监测该服务波束,并确认该服务波束是否恢复;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如果该服务波束恢复,继续使用该服务波束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认所述原服务波束是否恢复;进一步的,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原服务波束恢复后,终止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启动、关闭或重置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可用波束;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认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设定条件;和/或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新可用波束质量。
进一步包括:发送模块303: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接收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的响应,以及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
上述各个模块也可以集成,例如: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集成为收发模块,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集成为处理模块,共同实现通信及处理的功能。
相应的,还公开了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参考相关方法,由相应的模块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
上述各个方法对应的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还有另一形式的实施例,发送模块可以由发射机替代,接收模块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模块,如处理模块可以由处理器替代,通信模块可以由基带处理器或基带芯片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操作、接收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通信等操作,发射机及接收机可以组成收发器。
上述另一形式的装置实施例具体结构可参看图4,其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共同实现处理及通信功能。
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组成收发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代码等相关信息,存储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上述各个组件可以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
上述图4只是示意图,还有可以包括其它元件或只包括部分元件,例如包括发射机及接收机;或者只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及处理器。
上述图4的各个器件或部分器件可以集成到芯片中实现,如集成到基带芯片中实现。
上述提到的各个装置可以方法实施例提到的中继设备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其中的芯片、功能单元(模块)或集成电路。
进一步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其中,当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所述中继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
存储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实现等。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装置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可选地,当上述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装置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上述各个方法对应的装置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即由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执行相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使用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继续监测该服务波束,并确认该服务波束是否恢复;
如果该服务波束恢复,则中继节点继续使用该服务波束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进一步包括: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所述服务波束恢复后,中继节点终止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
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
中继节点终止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
关闭或重置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
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的可用波束;
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中继节点终止波束失败恢复流程包括:
中继节点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的响应。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确认服务波束是否恢复包括:
确认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设定条件和/或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新可用波束质量。
6.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服务波束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模块:用于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继续监测该服务波束,并确认该服务波束是否恢复;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处理模块确认该服务波束恢复,继续使用该服务波束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监测到该服务波束失败后,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以及
所述服务波束恢复后,终止该波束失败恢复流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启动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以及
关闭或重置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计时器和/或计数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波束失败恢复回退消息的响应。
10.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执行以下一项或多项:从备选波束集合中确认新的可用波束;确认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设定条件;确认该服务波束质量是否优于新可用波束质量。
CN201810333555.6A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81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3555.6A CN110381587B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EP19784678.5A EP3749033A4 (en) 2018-04-13 2019-04-10 BEAM RESTOR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PCT/CN2019/082137 WO2019196885A1 (zh) 2018-04-13 2019-04-10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US17/002,581 US11368205B2 (en) 2018-04-13 2020-08-25 Beam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3555.6A CN110381587B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587A true CN110381587A (zh) 2019-10-25
CN110381587B CN110381587B (zh) 2022-06-07

Family

ID=6816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3555.6A Active CN110381587B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8205B2 (zh)
EP (1) EP3749033A4 (zh)
CN (1) CN110381587B (zh)
WO (1) WO20191968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421A (zh) * 2020-07-17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29372A1 (en) * 2018-01-09 2019-07-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CN112740745A (zh) * 2018-09-21 2021-04-30 苹果公司 向子节点发送信号通知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5g-nr)集成接入和回程(iab)中的回程波束故障
WO2020221561A1 (en) * 2019-05-02 2020-11-0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for handling beam failures
EP4270813A1 (en) * 2022-04-25 2023-11-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ower control for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
WO2024069434A1 (en) * 2022-09-28 2024-04-0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 operation during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of the backhaul lin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513A (zh) * 2009-06-19 2012-05-30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双层波束成形关联过程的透明中继
CN103875191A (zh) * 2011-08-12 2014-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性波束成形的装置和方法
US20160183143A1 (en) * 2013-08-09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ell shap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079459A (zh) * 2015-08-11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
WO2018027904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f radio link failure detection in hf-n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3293B (zh) * 2016-04-01 2022-04-01 苹果公司 用于多波束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波束成形架构
ES2955591T3 (es) * 2016-07-01 2023-12-04 Asustek Comp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gestionar la comunicación cuando un haz de servicio deja de ser válid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RU2729211C1 (ru) * 2017-05-30 2020-08-05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ыбор луча для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го радиоустройства
US11057937B2 (en) * 2017-10-19 2021-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node connec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backhaul systems
US10492208B2 (en) * 2017-10-30 2019-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559291B1 (ko) * 2018-01-10 2023-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7370868B2 (ja) * 2018-01-26 2023-10-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EP3753122A1 (en) * 2018-02-15 2020-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csi report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JP7170836B2 (ja) * 2018-07-31 2022-11-1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初期アクセスを確立するための端末、基地局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513A (zh) * 2009-06-19 2012-05-30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使用双层波束成形关联过程的透明中继
CN103875191A (zh) * 2011-08-12 2014-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性波束成形的装置和方法
US20160183143A1 (en) * 2013-08-09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ell shap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079459A (zh) * 2015-08-11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
WO2018027904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f radio link failure detection in hf-nr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CC SUPPORT: "R1-1715351,Draft Report of 3GPP TSG RAN WG1 #90 v0.2.0",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AH_NR#3》 *
SAMSUNG: "R1-1702938:Recovery mechanisms for beam failure scenario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421A (zh) * 2020-07-17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49421B (zh) * 2020-07-17 2023-0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68205B2 (en) 2022-06-21
CN110381587B (zh) 2022-06-07
WO2019196885A1 (zh) 2019-10-17
EP3749033A4 (en) 2021-01-27
US20200389223A1 (en) 2020-12-10
EP3749033A1 (en)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1587A (zh) 一种波束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58635B (zh) 用于周期性波束故障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16112139B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JP6962519B2 (ja)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機器
US11849340B2 (e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9149023A1 (zh) 一种中继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121916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00645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RU2664484C2 (ru)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процедур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JP2022041994A (ja) 一時的な遮断の識別
JP2019527503A (ja) データ再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401860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vailability in a cyber-physical system
EP3228116B1 (en) Detection of sleeping cell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0164337A1 (zh)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420334A (zh) 用于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和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网络节点
WO2019136730A1 (zh) 链路重新配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219126A (zh) 一种有虚拟通道方式下子环协议vlan的自动学习方法和设备
US20240073710A1 (en) Beam recovery method for multi-trp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478195B2 (ja) リンク障害復旧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208813B2 (ja) リンク障害復旧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3004613A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