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8062A - 取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取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8062A
CN110368062A CN201810327006.8A CN201810327006A CN110368062A CN 110368062 A CN110368062 A CN 110368062A CN 201810327006 A CN201810327006 A CN 201810327006A CN 110368062 A CN110368062 A CN 110368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ube
silk
push
taking devic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7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扬
顾玉燕
傅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imally Invasive You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imally Invasive You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You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imally Invasive You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270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8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8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8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61B2017/2212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having a closed distal end, e.g. a loo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取石装置。该取石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管以及多个收取丝。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多个支撑管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每个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对应,用以带动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者远离。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多个支撑管的管体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开口,结石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从而,结石进入第一容置空间时,不易碰到取石装置的其他部件,进而能够减少结石移位的风险。

Description

取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取石装置。
背景技术
泌尿科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微创伤治疗技术已取代传统性开放手术成为结石病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微创伤治疗技术治疗结石病的根本目的是完全清除结石。内窥镜通过人体自然通道进入泌尿系统,通过钬激光碎石,效果确切,是治疗泌尿科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取出结石,常采用取石装置套取结石。然而,传统的取石装置取石时,需要从侧面套取并穿过结石,才能取到结石,容易引起结石移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般的取石装置容易引起结石移位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取石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石装置,用于抓取结石,包括:
多个支撑管,多个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以及
多个收取丝,每个所述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对应,用以带动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其中,多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多个所述支撑管的管体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第一开口,用于使得所述结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多个支撑管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每个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对应,用以带动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者远离。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多个支撑管的管体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开口,结石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从而,结石进入第一容置空间时,不易碰到取石装置的其他部件,进而能够减少结石移位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一个所述支撑管相对固定,每个所述收取丝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所述支撑管移动,并且所述收取丝穿设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所述支撑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以及第三支撑管;
所述收取丝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
第一收取丝,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相对应;
第二收取丝,与所述第二支撑管和所述第三支撑管相对应;以及
第三收取丝,与所述第三支撑管和所述第一支撑管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还包括:
连接管,套设于所述多个收取丝,所述连接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固定端固定连接;
手柄,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多个收取丝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收取丝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从所述固定管内部穿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还包括第一推拉芯丝,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拉芯丝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还包括第一金属管,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具有第一容腔;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拉部和第二推拉部,所述第一推拉部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一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拉部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外壁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部用于夹住所述第一推拉芯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取石装置还包括第二金属管,所述第二金属管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金属管套设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以致所述夹持部夹住所述第二金属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固定连接,所述装配部具有第二容腔,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容腔内,并且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推拉部与所述夹持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一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支撑管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管的管体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多个所述支撑管的第一部的延伸方向均一致,并且相邻的所述支撑管的第一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部能够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具有聚拢状态,所述取石装置处于聚拢状态时,所述多个支撑管相互靠拢,以致所述多个支撑管的第二部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处于聚拢状态时,所述收取丝包括第三部、第四部以及第五部,其中,所述第五部为半圆形,所述第五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部穿设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一个所述支撑管,所述第四部穿设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所述支撑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石装置具有张开状态,在所述张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部相互远离且呈弧形状态,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所述第二部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部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当所述取石装置处于张开状态下时,各所述第二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皆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取丝所采用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所采用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取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收取丝、多个支撑管、以及固定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取石装置处于聚拢状态时收取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收取丝、第一推拉芯丝、第一金属管以及连接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手柄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推拉芯丝和第二金属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取石装置100。该取石装置100用于抓取患者体内的结石。该取石装置100包括多个收取丝和多个支撑管。
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也就是说,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相对固定的。
多个支撑管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也就是说,多个支撑管的另一端彼此之间是可以做相对运动的。
每个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相对应,用以带动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者远离。具体地,在操作取石装置100时,可以通过将多个支撑管的固定端均固定在固定管上,或通过夹具夹住多个支撑管的一端等方式,从而使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再通过收取丝的运动带动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近或远离。由于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通过收取丝带动支撑管,从而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收取丝的一端与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一个支撑管相对固定。具体地,收取丝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支撑管的内壁,也可以固定在支撑管的外壁,还可以穿过支撑管固定在其他构件上。
收取丝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支撑管移动。具体地,收取丝的另一端可以穿设在支撑管,也可以穿出支撑管。收取丝穿设于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支撑管。
由于收取丝的一端与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一个支撑管相对固定。收取丝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另一个支撑管移动,并且收取丝穿设于另一个支撑管。从而,收取丝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管相对移动时,收取丝的一端能够牵引与其固定的一个支撑管运动,同时,收取丝还能带动另一个支撑管运动,从而收取丝能够带动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远离。
其中,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一个支撑管可以是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任一个支撑管。相应地,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支撑管是该相邻的两个支撑管中剩下的那个支撑管。
多个收取丝同时带动各自对应的支撑管运动时,则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均相互靠拢或远离。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多个支撑管的管体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开口,结石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空间。从而,结石进入第一容置空间时,不易碰到取石装置100的其他部件,进而能够减少结石移位的风险。然后,通过使多个收取丝与各自对应支撑管相对移动,以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从而取石装置100能够抓住结石。
其中,支撑管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下面以支撑管的数量为三个、收取丝的数量为三个为例进行具体介绍。请结合图1和图2,三个支撑管分别为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以及第三支撑管123。三个收取丝分别为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
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以及第三支撑管123沿一周向依次排列。第一支撑管121的一端121a、第二支撑管122的一端122a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一端(未示出)均为固定端。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可以将第一支撑管121的一端121a、第二支撑管122的一端122a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一端(未示出)均固定在固定管150上。第一支撑管121的另一端、第二支撑管12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也就是说,第一支撑管121的另一端、第二支撑管12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另一端相互之间可以做相对运动。
在操作取石装置100时,由于第一支撑管121的一端121a、第二支撑管122的一端122a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一端(未示出)均固定在固定管150上,则在收取丝的牵引下,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可以做相对运动。
每个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相对应。
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支撑管121与第二支撑管122相邻。第一收取丝111对应于第一支撑管121和第二支撑管122,用以带动第一支撑管121和第二支撑管122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具体地,第一收取丝111的一端111a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一收取丝111的一端111a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121的内壁。第一收取丝111的一端111a也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管121的外壁。第一收取丝的一端111a还可以穿过第一支撑管121,固定在固定管150上。
第一收取丝111穿设于第二支撑管122。并且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具体地,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可以穿设在第二支撑管122内,也可以穿出第二支撑管122。
由于第一收取丝111的一端111a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第一收取丝111穿设于第二支撑管122,并且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因此,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时,能够牵引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和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穿出第二支撑管122。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管122的方向运动时,则第一支撑管121能够被第一收取丝111牵动,第二支撑管122同时被第一收取丝111带动,从而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与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相互靠拢。相应地,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支撑管122的方向运动时,则第一支撑管121能够被第一收取丝111推动,第二支撑管122同时被第一收取丝111带动,从而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与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相互远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收取丝111的一端111a还可以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管121,并且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撑管121移动。
第二支撑管122与第三支撑管123相邻。第二收取丝112对应于第二支撑管122和第三支撑管123,用以带动第二支撑管122和第三支撑管123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具体地,第二收取丝112的一端112a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二收取丝112的一端112a可以固定在第二支撑管122的内壁。第二收取丝112的一端112a也可以固定在第二支撑管122的外壁。第一收取丝的一端112a还可以穿过第二支撑管122,固定在固定管150上。
第二收取丝112穿设于第三支撑管123。并且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具体地,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可以穿设在第三支撑管123内,也可以穿出第三支撑管123。
由于第二收取丝112的一端112a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第二收取丝112穿设于第三支撑管123,并且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因此,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时,能够牵引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和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穿出第三支撑管123。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三支撑管123的方向运动时,则第二支撑管122能够被第二收取丝112牵动,第三支撑管123同时被第二收取丝112带动,从而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与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相互靠拢。相应地,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三支撑管123的方向运动时,则第二支撑管122能够被第二收取丝112推动,第三支撑管123同时被第二收取丝112带动,从而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与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相互远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收取丝112的一端112a还可以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管122,并且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撑管122移动。
第三支撑管123与第一支撑管121相邻。第三收取丝113对应于第三支撑管123和第一支撑管121,用以带动第三支撑管123和第一支撑管121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具体地,第三收取丝11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三收取丝113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三支撑管123的内壁。第三收取丝113的一端也可以固定在第三支撑管123的外壁。第一收取丝的一端还可以穿过第三支撑管123,固定在固定管150上。
第三收取丝113穿设于第一支撑管121。并且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具体地,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可以穿设在第一支撑管121内,也可以穿出第一支撑管121。
由于第三收取丝11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第三收取丝113穿设于第一支撑管121,并且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因此,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时,能够牵引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和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穿出第一支撑管121。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支撑管121的方向运动时,则第三支撑管123能够被第三收取丝113牵动,第一支撑管121同时被第三收取丝113带动,从而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与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相互靠拢。相应地,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支撑管121的方向运动时,则第三支撑管123能够被第三收取丝113推动,第一支撑管121同时被第三收取丝113带动,从而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与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相互远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收取丝113的一端还可以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三支撑管123,并且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
取石装置100进入患者体内后,同时使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支撑管122的方向运动,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三支撑管123的方向运动,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支撑管121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同时运动,则第一支撑管121同时受到第一收取丝111和第三收取丝113的作用,第二支撑管122同时受到第一收取丝111和第二收取丝112的作用,第三支撑管123同时受到第二收取丝112和第三收取丝113的作用,以致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相互远离。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第一支撑管121的管体、第二支撑管122的管体、第三支撑管123的管体、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围成第一容置空间101。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围成第一开口102。此时,取石装置100处于张开状态。取石装置100靠近结石时,使结石从第一开口102进入第一容置空间101中。从而,结石进入第一容置空间101时,不易碰到取石装置100的其他部件,进而能够减少结石移位的风险。
取石装置100处于张开状态时,多个支撑管沿一周向依次排列。具体地,多个支撑管可以是沿某个圆的周向依次排列。多个支撑管也可以沿某个椭圆的周向依次排列,多个支撑管也可以沿着锥形或圆锥形的周向依次排列。本实施例不限定多个支撑管张开时依次排列时所围绕的形状。
结石进入第一容置空间101后,同时使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二支撑管122的方向运动,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三支撑管123的方向运动,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支撑管121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同时运动,则第一支撑管121同时受到第一收取丝111和第三收取丝113的作用,第二支撑管122同时受到第一收取丝111和第二收取丝112的作用,第三支撑管123同时受到第二收取丝112和第三收取丝113的作用,以致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以及第三支撑管123同时向结石聚拢,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也同时收紧,进而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第三支撑管123、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覆盖结石的表面,以致抓住结石。此时,取石装置100处于聚拢状态。
当取石装置100取出结石后,同时使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支撑管122的方向运动,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三支撑管123的方向运动,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支撑管121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收取丝111的另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另一端同时运动,则第一支撑管121同时受到第一收取丝111和第三收取丝113的作用,第二支撑管122同时受到第一收取丝111和第二收取丝112的作用,第三支撑管123同时受到第二收取丝112和第三收取丝113的作用,以致第一支撑管121的活动端、第二支撑管122的活动端、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活动端相互远离,从而能够释放结石。
上述取石装置100包括多个支撑管以及多个收取丝。多个支撑管沿一周向依次排列。多个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多个支撑管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每个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对应,用以带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者远离。多个支撑管的管体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第一开口,结石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从而,结石进入第一容置空间时,不易碰到取石装置100的其他部件,进而能够减少结石移位的风险。然后,通过使多个收取丝与各自对应的支撑管相对移动,以致多个支撑管相互靠拢,从而取石装置100能够抓住结石。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管的数量还可以为四个。四个支撑管分别为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第三支撑管以及第四支撑管。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第三支撑管以及第四支撑管沿一周向依次排列。第一收取丝对应于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第二收取丝对应于第二支撑管和第三支撑管。第三收取丝对应于第三支撑管和第四支撑管。第四收取丝对应于第四支撑管和第一支撑管。以此类推,支撑管的数量还可以为五个、六个、七个等。
具体地,收取丝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合金。镍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以致收取丝在产生变形时还能恢复形状,从而收取丝能够反复收紧或展开,以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能够收取或释放结石。
支撑管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PI(聚酰亚胺)材料,PI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使支撑管能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能围成用于容纳结石的容置空间。PI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使支撑管能反复弯折变形,从而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可以相互靠拢或远离。
请结合图1至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包括连接管130、手柄140以及驱动组件。
具体地,连接管130可以为外鞘管。连接管130套设于多个收取丝,从而能够保护多个收取丝,以致多个收取丝的运动不受到外界干扰。
手柄140与连接管130固定连接。手柄140可以是弧形、圆柱形等形状,便于手术操作时握持。手柄140和连接管130可以通过螺母连接。
由于手柄140与连接管130固定连接,连接管130分别与多个支撑管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因此,多个支撑管的固定端均与手柄140相对固定。从而在操作取石装置100时,用户可以握持手柄140而操作,便于控制多个支撑管。
驱动组件与手柄140活动连接。具体地,驱动组件与手柄140可以滑动连接。驱动组件与多个收取丝固定连接。具体地,驱动组件可以为蜗轮蜗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等。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推拉机构,驱动组件与多个收取丝的与另一个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固定连接。
医护人员在使用取石装置时,可以握持手柄140,然后使得驱动组件与手柄140相对移动,则驱动组件带动多个收取丝运动。由于多个支撑管的固定端均与连接管130固定连接,从而多个收取丝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支撑管相对移动,进而带动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远离,进而便于操作取石装置100。
请结合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还包括固定管150。固定管150与连接管130固定连接。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管150的外表面,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从固定管150内部穿过。从而,通过固定管150能够将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和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分隔开,进而使得多个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的运动不受到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的干扰。
具体地,固定管150可以为金属管,例如不锈钢管,铝合金管、钢管等。金属管强度高,不易损坏。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可以从支撑管内部穿过后,再固定到固定管150的外表面,便于装配收取丝。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与固定管150的外表面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焊接等。
具体地,以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第三支撑管123、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为例。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的一端111a从第一支撑管121的内部穿过后,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的一端111a固定于固定管150的外表面。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的一端从固定管150的内部穿过。
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的一端112a从第二支撑管122的内部穿过后,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的一端112a固定于固定管150的外表面。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的一端从固定管150的内部穿过。
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的一端从第三支撑管123的内部穿过后,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管150的外表面。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的一端从固定管150的内部穿过。
固定管150将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的一端111a、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的一端112a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的一端隔离在固定管150的外表面,而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的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的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的一端从固定管150内部穿过,从而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的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的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的一端的运动受到固定管150的保护,不被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固定的一端111a、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固定的一端112a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固定的一端干扰。
请结合图2、图4以及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推拉芯丝160。每个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第一推拉芯丝16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推拉芯丝160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驱动组件与手柄140相对移动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推拉芯丝160运动,从而第一推拉芯丝160的运动带动多个收取丝同时运动。第一推拉芯丝160带动多个收取丝同时运动时,各个收取丝运动时产生的牵引力集中施加到第一推拉芯丝160上。
示例性地,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的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的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第一推拉芯丝160固定连接。从而第一推拉芯丝160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同时运动,因此,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运动时分别产生的牵引力集中施加在第一推拉芯丝160上。第一推拉芯丝160受力集中,从而第一推拉芯丝160运动方向稳定,不易发生弯折、扭曲变形。进而,第一推拉芯丝160牵引多个收取丝运动时,使得多个收取丝运动方向稳定,多个收取丝不容易发生弯折、扭曲变形。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推拉芯丝160,第一推拉芯丝160能够带动多个收取丝沿稳定的方向运动,不容易发生弯折、扭曲变形。因此,通过牵引收取丝运动而改变取石装置100的工作状态时,有利于取石装置100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正常转换。取石装置100的工作状态可以是聚拢状态、张开状态等。
具体地,第一推拉芯丝160可以为镍钛丝,镍钛丝支撑性好,使得第一推拉芯丝160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或推力,从而第一推拉芯丝160带动多个收取丝运动时,不易发生弯折、扭曲变形,有利于取石装置100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正常转换。
参考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金属管170。每个收取丝的与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第一金属管170固定连接。第一金属管170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拉芯丝160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收取丝111的与第二支撑管122相对移动的一端、第二收取丝112的与第三支撑管123相对移动的一端以及第三收取丝113的与第一支撑管121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第一金属管170固定连接。第一金属管170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拉芯丝160固定连接。因此,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推拉芯丝160运动时,第一推拉芯丝160带动第一金属管170运动,则第一金属管170则带动多个收取丝同时运动,第一推拉芯丝160将推力或拉力集中传递至第一金属管170。第一金属管17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铁、铜等。由于第一金属管170强度高,不易变形,从而能够在多个收取丝与第一推拉芯丝160之间提供更好的连接强度,收取丝不易发生扭曲变形。进而,通过牵引收取丝运动而改变取石装置100的工作状态时,有利于取石装置100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正常转换。
请结合图5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手柄140具有第一容腔141。
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拉部181和第二推拉部182。第一推拉部181与第一推拉芯丝160固定连接,第一推拉部181位于第一容腔141中。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推拉部181可以为推拉杆。第一推拉部181上开设有孔。第一推拉芯丝160穿设于第一推拉部181的孔内。并且第一推拉芯丝160与第一推拉部181固定连接。
第二推拉部182与第一推拉部181固定连接。第二推拉部182与第一容腔141的外壁滑动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推拉部182可以为推拉块。第二推拉部182还可以是滑轮等。
在操作取石装置100时,通过推动或拉动第二推拉部182使第二推拉部182与第一容腔141的外壁相对移动,则第二推拉部182带动第一推拉部181在第一容腔141内运动。第一推拉部181带动第一推拉芯丝160运动,从而带动多个收取丝运动,以致多个收取丝带动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远离,进而取石装置100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具有方便操作取石装置100的技术效果。
请结合图5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夹持部183。夹持部183与第一推拉部181固定连接。夹持部183用于夹住第一推拉芯丝160。第二推拉部182与第一容腔141的外壁相对移动时,第二推拉部182带动第一推拉部181运动,从而第一推拉部181带动夹持部183运动。由于夹持部183夹住第一推拉芯丝160,则夹持部183能够带动第一推拉芯丝160运动,从而带动多个收取丝运动,以致多个收取丝带动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远离。通过设置夹持部183,便于第一推拉芯丝160与第一推拉部181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夹持部183可以为金属夹头。夹持部183包括多个夹持臂183a,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臂183a的数量为四个。夹持臂183a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五个等。各个夹持臂183a分别与第一推拉芯丝160抵接,进而夹住第一推拉芯丝160。
参考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金属管190。第二金属管190与第一推拉芯丝160固定连接。并且第二金属管190套设于第一推拉芯丝160。具体地,第二金属管190可以为金属管,例如不锈钢管、铜管、铁管等。夹持部183通过夹住第二金属管190,从而夹住第一推拉芯丝160。夹持部183的夹紧力作用在第二金属管190上,从而能够避免夹持部183夹紧时损坏第一推拉芯丝160。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金属管190为金属材料,强度高,能够加强夹持部183的夹紧强度。
请结合图5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装配部184。装配部184与第一推拉部181固定连接。具体地,装配部184可以套设于第二推拉部181。装配部184可以为螺母,并且装配部184与第二推拉部18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装配部184具有第二容腔,夹持部183与第二容腔的内壁抵接,从而夹持部183能够被夹紧在第二容腔内。夹持部183由于受到第二容腔的内壁抵接力,从而夹持部183收紧,进而夹持部183抵接第一推拉芯丝160,以致夹紧第一推拉芯丝160。
具体地,第一推拉部182的一端具有第一锥面181a,夹持臂183a的靠近第一推拉部181的一端具有第二锥面183b。第一锥面181a与第二锥面183b相适配。当装配部184与第一推拉部181通过螺纹连接而相互旋紧时,第一锥面181a与第二锥面183b抵接,从而有利于夹持部183与第二推拉部182连接紧固,便于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收取丝的一端分别与不同的支撑管相对固定。也就是说,每个支撑管都与一个收取丝的一端相对固定。具体地,以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第三支撑管123、第一收取丝111、第二收取丝112以及第三收取丝113为例。第一支撑管121与第三收取丝113的一端相对固定。第二支撑管122与第二收取丝112的一端相对固定。第三支撑管123与第一收取丝111的一端相对固定。由于每个支撑管都与一个收取丝的一端相对固定。在多个收取丝同时运动时,每个支撑管都受到与其相对固定的收取丝的牵动,从而使得每个支撑管的受力状态相似。进而,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能够充分伸展开,从而围成较大的容置空间。多个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时容易收紧,以致更紧固地收紧结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管的管体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多个支撑管的第一部的延伸方向均一致,并且相邻的支撑管的第一部接触连接,第二部的一端与第一部相连接,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能够弯折。所述取石装置在张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部相互远离且呈弧形状态,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所述第二部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且较佳地,多个所述第一部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当所述取石装置处于张开状态下时,各所述第二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皆相同。
示例性地,如图2中所示,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一部1211、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一部、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一部的延伸方向均一致。并且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一部1211和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一部的接触连接,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一部1211和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一部的接触连接,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一部和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一部的接触连接。由于多个支撑管的第一部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相邻的支撑管的第一部均为面与面接触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多个支撑管连接紧固。示例性地,相邻的支撑管的第一部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胶粘接、焊接等。
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二部121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一部1211相连接,并且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二部1212相对于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一部能够弯折。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二部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一部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二部的一端相对于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一部能够弯折。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二部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一部相连接,并且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二部的一端相对于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一部能够弯折。
示例性地,每个支撑管的第二部和第一部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从而使得第二部和第一部连接可靠,并且便于加工。第二部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弯折变形,进而多个支撑管的第二部通过弯折可以相互靠拢或远离,从而可以将结石收紧或释放。第一支撑管121、第二支撑管122以及第三支撑管123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PI材料。PI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从而第二部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反复弯折,且可以使得支撑管的第二部的原始形态为弧形,当其处于张开状态时,其自动恢复为弧形,便于夹持落入第一容置空间的结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具有聚拢状态。取石装置100处于聚拢状态时,多个支撑管相互靠拢,从而多个支撑管的第二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支撑管的所述第一部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当所述取石装置处于张开状态下时,各所述第二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皆相同,从而具有更稳定的夹持能力。
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一部1211、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一部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一部的延伸方向均相同,并且相邻的第一部的外表面接触连接。取石装置100从张开状态向聚拢状态转换时,第一支撑管121的第二部1212、第二支撑管122的第二部以及第三支撑管123的第二部相互靠拢,从而每个支撑管的第二部和相应的第一部延伸方向均相同,进而多个支撑管聚拢在一起。此时,多个支撑管和多个收取丝聚拢成的整体结构比较细,则可以在人体开设较小的创口,即可将取石装置100插入人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石装置100处于聚拢状态时,收取丝包括第三部1111、第四部1112以及第五部1113,如图3所示。其中,第五部1113的形状为半圆形。第五部1113的一端与第三部1111固定连接,第五部1113的另一端与第四部1112固定连接。第三部1111穿设在一个支撑管中,第四部1112穿设在另一个支撑管中。
由于取石装置100处于聚拢状态时,多个支撑管的延伸方向一致,此时,第三部1111和第四部1112均穿设在支撑管中,第三部1111和第四部1112的延伸方向均与支撑管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第五部1113定型为半圆形,使得取石装置100从聚拢状态转换到张开状态时,多个支撑管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的容置空间较大,多个支撑管以及多个收取丝围成的开口较大,结石能够通过开口而进入容置空间中,从而,结石进入容置空间时,不易碰到其他部件,进而能够减少结石移位的风险。第五部1113定型为半圆形,使得取石装置处于聚拢状态时,又能使取石装置100聚拢到最细的状态,则可以在人体开设较小的创口,即可将取石装置100插入人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取石装置,用于抓取结石,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撑管,多个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均为固定端,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以及
多个收取丝,每个所述收取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对应,用以带动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其中,多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相互远离时,多个所述支撑管的管体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第一容置空间,多个所述支撑管的活动端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第一开口,用于使得所述结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一个所述支撑管相对固定,每个所述收取丝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所述支撑管移动,并且所述收取丝穿设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所述支撑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以及第三支撑管;
所述收取丝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
第一收取丝,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相对应;
第二收取丝,与所述第二支撑管和所述第三支撑管相对应;以及
第三收取丝,与所述第三支撑管和所述第一支撑管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管,套设于所述多个收取丝,所述连接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固定端固定连接;
手柄,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多个收取丝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多个收取丝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固定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从所述固定管内部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推拉芯丝,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拉芯丝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金属管,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与所述支撑管相对移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具有第一容腔;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拉部和第二推拉部,所述第一推拉部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一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拉部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外壁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部用于夹住所述第一推拉芯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金属管,所述第二金属管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金属管套设于所述第一推拉芯丝,以致所述夹持部夹住所述第二金属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固定连接,所述装配部具有第二容腔,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容腔内,并且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推拉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推拉部与所述夹持部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收取丝的一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支撑管相对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管的管体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多个所述支撑管的第一部的延伸方向均一致,并且相邻的所述支撑管的第一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部能够弯折。
15.根据权利要求14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石装置具有聚拢状态,所述取石装置处于聚拢状态时,所述多个支撑管相互靠拢,以致所述多个支撑管的第二部的延伸方向一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石装置处于聚拢状态时,所述收取丝包括第三部、第四部以及第五部,其中,所述第五部为半圆形,所述第五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部穿设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一个所述支撑管,所述第四部穿设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管中的另一个所述支撑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石装置具有张开状态,在所述张开状态下,所述第二部相互远离且呈弧形状态,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所述第二部以及多个所述收取丝围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部围绕一中心轴线设置,当所述取石装置处于张开状态下时,各所述第二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皆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取丝所采用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所采用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材料。
CN201810327006.8A 2018-04-12 2018-04-12 取石装置 Pending CN110368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7006.8A CN110368062A (zh) 2018-04-12 2018-04-12 取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7006.8A CN110368062A (zh) 2018-04-12 2018-04-12 取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8062A true CN110368062A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7006.8A Pending CN110368062A (zh) 2018-04-12 2018-04-12 取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80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87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造口器械
CN113069180A (zh) * 2021-03-17 2021-07-06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一种肝胆科取石器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4145A (zh) * 2008-02-04 2008-07-23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体内医疗器械输送系统的锁紧装置
CN203647470U (zh) * 2013-12-12 2014-06-18 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器械定位装置
CN104095667A (zh) * 2014-07-15 2014-1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覆膜网篮式输尿管结石阻挡取出器
CN204193270U (zh) * 2014-11-03 2015-03-11 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的导丝锁紧装置
CN106659512A (zh) * 2014-05-15 2017-05-10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取出装置及相关使用方法
CN107212914A (zh) * 2017-05-12 2017-09-29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手柄及取石网篮系统
CN107771061A (zh) * 2015-06-30 2018-03-06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取回装置以及相关的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4145A (zh) * 2008-02-04 2008-07-23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体内医疗器械输送系统的锁紧装置
CN203647470U (zh) * 2013-12-12 2014-06-18 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器械定位装置
CN106659512A (zh) * 2014-05-15 2017-05-10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取出装置及相关使用方法
CN104095667A (zh) * 2014-07-15 2014-1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覆膜网篮式输尿管结石阻挡取出器
CN204193270U (zh) * 2014-11-03 2015-03-11 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的导丝锁紧装置
CN107771061A (zh) * 2015-06-30 2018-03-06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取回装置以及相关的使用方法
CN107212914A (zh) * 2017-05-12 2017-09-29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手柄及取石网篮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870A (zh) * 2019-12-26 2021-06-29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造口器械
WO2021129288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造口器械
CN113069180A (zh) * 2021-03-17 2021-07-06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一种肝胆科取石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9207B (zh) 一种双向调弯的内窥镜
US5857961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use with a viewing system
JP2007519444A (ja) 精密機械適用または外科適用の器具
CN209548144U (zh)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03153204B (zh) 用于引导缝合线的方法和装置
JP2016179183A (ja) 異物を処理するための医療用装置
CN110368062A (zh) 取石装置
CN208958288U (zh) 手术用外固定复位支架
US9924960B2 (en) Endoscope treatment tool
CN106102603B (zh) 可扩展的篮子形取回装置
CN202313595U (zh) 一种可视可弯手术钳
CN210871993U (zh) 一种骨科微创钢丝导引结构
CN201267509Y (zh) 肾镜软性手术钳
CN213189936U (zh) 一种经胆道镜取石装置
CN107536641B (zh) 一种可远端操作的外科手术电凝钳
CN108403243A (zh) 一种用于口腔医疗器械的减震固锁装置
CN201019791Y (zh) 镊式缝合器
CN2808070Y (zh) 脐孔腔镜阑尾曲头抓钳
CN220124761U (zh) 一种可视化转向型取石网篮
CN219501107U (zh) 一种医疗抓取装置
CN208988993U (zh) 一种手术拉钩
CN107997792A (zh) 单孔腹腔镜扒肝器
CN213552236U (zh) 一种内镜用异物钳
CN213550299U (zh) 一种高连接强度的内窥镜清洁刷
CN215129183U (zh) 一种新型双头夹取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