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5456B -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456B
CN110365456B CN201810321437.3A CN201810321437A CN110365456B CN 110365456 B CN110365456 B CN 110365456B CN 201810321437 A CN201810321437 A CN 201810321437A CN 110365456 B CN110365456 B CN 110365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physical uplink
pucch
slots
pus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14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5456A (zh
Inventor
苟伟
郝鹏
左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3214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54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2161 priority patent/WO20191968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5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5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该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该m个slot:依据该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依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确定。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确定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slot的方案的问题,实现了依据预设规则在多个slot中进行选择,使用选择出的slot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Description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一代无线通信(New Rat,简称为NR)系统中,目前有5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分别记为PUCCH格式0~4。
PUCCH格式0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下文的使用符号进行描述)为1~2个,用于承载1~2bit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HARQ-ACK),且支持不同终端(User Equipment,UE)之间复用。
PUCCH格式1用于承载1~2bit的HARQ-ACK信息,包含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4个,且支持不同UE之间复用。
PUCCH格式2用于传输大于2bit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信息(这个UCI可以是HARQ-ACK、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简称为SR)、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中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数为1~2个,且不支持不同UE之间复用。
PUCCH格式3用于传输大于2bit的UCI信息,符号数为大于等于4个,且不支持不同UE之间复用。
PUCCH格式4用于传输大于2bit的UCI信息,符号数为大于等于4个,且支持不同UE之间复用。
这里也可以按照PUCCH的符号数范围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PUCCH类型,例如格式0和格式2的符号数为1~2个,属于同一PUCCH类型,也可称短格式;格式1,3和4的符号数为大于等于4个,属于同一PUCCH类型,也可称长格式。
相关技术中,UE只能选择一个SR进行发送。即如果多个SR中有多个SR请求时,UE只能发送其中一个SR给基站。那么UE如何将HARQ-ACK和选择的SR发送给基站呢?基站又怎么知道UE反馈了哪个SR请求呢?
针对相关技术中缺乏确定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slot的方案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缺乏确定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slot的方案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m个slot:依据所述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依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跨W个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其中,在所述W个slot中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所述重复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分别与Q个调度请求SR的物理上行信道出现时域重叠;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有时域重叠的所述一个或多个slot中,依据以下方式之一传输X比特,其中,所述X比特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指示所述Q个SR中哪个SR有SR请求:将所述X比特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进行打孔,在打孔位置中传输所述X比特;将所述X比特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所述X比特速率匹配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将所述X比特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预留资源中传输所述X比特;其中,所述W,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Q在不同的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取值允许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节点确定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生时域重叠;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PUCCH或所述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所述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PUCCH或所述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且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中的PUSCH被打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m个slot:依据所述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依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跨W个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其中,在所述W个slot中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所述重复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分别与Q个调度请求SR的物理上行信道出现时域重叠;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有时域重叠的所述一个或多个slot中,依据以下方式之一传输X比特,其中,所述X比特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指示所述Q个SR中哪个SR有SR请求:将所述X比特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进行打孔,在打孔位置中传输所述X比特;将所述X比特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所述X比特速率匹配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将所述X比特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预留资源中传输所述X比特;其中,所述W,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Q在不同的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取值允许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生时域重叠;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PUCCH或所述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所述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将所述PUCCH或所述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且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中的PUSCH被打孔。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公开,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该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该m个slot:依据该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依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确定。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确定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slot的方案的问题,实现了依据预设规则在多个slot中进行选择,使用选择出的slot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终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基站侧设备,但是,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5G移动通信网络),该网络的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和终端。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上的信息传输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信息传输方法的运行环境并不限于上述网络架构。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步骤S104,该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该m个slot:依据该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依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物理上行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可以依据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可以依据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通过上述步骤,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该第二通信节点依据该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该m个slot;或者,依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确定。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确定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slot的方案的问题,实现了依据预设规则在多个slot中进行选择,使用选择出的slot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步骤S102和步骤S104的执行顺序是可以互换的,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104,然后再执行S102。
可选地,在该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时,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UC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该PUC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该PUCCH持续OFDM符号数量;该PUCCH的m的取值;在该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时,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US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该PUS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该PUSCH持续OFDM符号数量;该PUSCH的m的取值。
可选地,在该配置信息中未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时,未被包括的信息采用通信系统中约定的值: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该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该物理上行信道持续OFDM符号数量;该物理上行信道的m的取值。
可选地,当该物理上行信道为PUCCH时,该第二通信节点确定该m个slot的方式,包括:该PUCCH的起始slot通过该配置信息确定;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slot中有与该PUC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slot中有允许该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该起始slot中该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slot中传输该PUCCH时,该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需要补充的是,第二通信节点选择出的后续m-1个slot一般情况下不是连续的m-1个slot。
可选地,当该物理上行信道为PUSCH时,确定该m个slot,包括:该PUSCH的起始slot通过该配置信息确定;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至少之一:slot中有与该PUS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slot中允许该PUS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该起始slot中该PUS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slot中传输该PUSCH时,该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slot中有与该PUS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能被使用。
可选地,在该第二通信节点未被提供slot类型指示信息时,确定该m个slot中,包括:
依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slot;
确定该起始slot之后连续m-1个slot,和该起始slot共为该m个slot。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W个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其中,在该W个slot中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该重复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分别与Q个调度请求SR的物理上行信道出现时域重叠;
步骤二,该第二通信节点在有时域重叠的该一个或多个slot中,依据以下方式之一传输X比特,其中,该X比特用于向该第一通信节点指示该Q个SR中哪个SR有SR请求:
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进行打孔,在打孔位置中传输该X比特;
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该X比特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
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预留资源中传输该X比特;
其中,该W,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Q在不同的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取值允许不同。
需要补充的是,Q个SR可以理解为Q个通道,或Q个PUCCH。本申请文件中的,将X比特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可以是,将X比特的编码后的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本申请文件中的,且将该X比特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可以是,将X比特的编码后的信息速率匹配到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UCI比特的编码后的信息中进行传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第一通信节点无法知晓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了哪个SR请求的问题,实现了向第一通信节点指示多个SR请求的情况。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该X比特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081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082
其中,该Qmax为通信系统中该第二通信节点能被同时配置的最大SR数量,该Q为该通信系统给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SR数量;或该Q为该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中,具有最多时域重叠的SR数量;或该Q为该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中,时域重叠的SR数量(需要补充的是,此处可以对应后续方法B中的Q1,Q2,和Q3理解);
该X比特的比特取值为第二通信节点要传输的有SR请求的SR编号,或者该Q个SR均为无SR请求时,该X比特的比特取值均为0,其中,SR编号为该Q个SR的SR索引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后的编号;
该预留资源是按照Qmax或Q值对应的该X比特数确定的。
可选地,该X比特仅在发生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中,或者在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发送;或者,仅在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中,或仅在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执行该打孔、速率匹配或预留资源。需要补充的是,上述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是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的符号。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发送,可以描述为,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DMRS符合最近的符号中发送。以及,仅在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执行该打孔、速率匹配或预留资源,可以描述为,仅在距离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DMRS符号最近的符号中执行打孔、速率匹配或预留资源。上述实施例中的符号,均可以是OFDM符号。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离发生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最近的两侧或单侧的OFDM符号中,发送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DMRS。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该W个slot中不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该X比特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其中,在不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该X比特的比特取值不代表有SR请求的SR编号,约定X比特每个比特取值均为1或0,X比特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091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092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该W个slot中,从第一个出现该时域重叠的slot开始,以及后续的slot中,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需要补充的是,此处的后续的slot可以是,后续的所有W个slot中的slot。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二通信节点确定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生时域重叠;
步骤二,该第二通信节点将该PUCCH或该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该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
或者,该第二通信节点将该PUCCH或该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且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中的PUSCH被打孔。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UCI可以包括HARQ-ACK,SR,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一者或多者。发生时域重叠位置可以不传输PUSCH。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在PUCCH和PUSCH存在时域重叠时,如何传输物理上行信道方案的问题。实现了UCI信息在二者时域重叠位置上传输。
可选地,该第二通信节点将该PUCCH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该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包括:该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用于解码该UCI信息的参考信号RS;将该参考信号RS和该UCI,均在该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
可选地,在离该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最近的两侧或单侧的OFDM符号中,发送PUSCH的DMRS或PUCCH的DMRS。
可选地,该第二通信节点在发生时域重叠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依据以下方式之一传输该PUCCH或该UCI:
将该UCI或该PUCCH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且将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信息进行打孔,在打孔位置中传输该UCI的编码后信息;
将该UCI或该PUCCH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且将该UCI的编码后信息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
将该UCI或该PUCCH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且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预留资源,在预留资源中传输该UCI的编码后信息。
下面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NR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0用于承载1~2bit的HARQ-ACK,并通过配置的循环序列CS表示HARQ-ACK是ACK或NACK;如果同时有调度请求传输,那么也是需要配置对应的CS来表示。
相关技术中的PUCCH格式0的HARQ-ACK的传输,以及PUCCH格式0的HARQ-ACK和SR请求同时传输的做法:
如果有SR和HARQ-ACK同传,则使用HARQ-ACK的时频资源,且通过约定序列表达HARQ-ACK和SR。例如表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1bit HARQ-ACK和CS分配表,表2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2bit HARQ-ACK和CS分配表。表3是根据相关技术中1bit HARQ-ACK与SR同传的CS分配表,表4是根据相关技术中2bit HARQ-ACK与SR同传的CS分配表。
其中,一个基序列包含12个CS。
表1
HARQ-ACK值 0 1
循环序列CS m<sub>CS</sub>=0 m<sub>CS</sub>=6
表2
HARQ-ACK值 {0,0} {0,1} {1,1} {1,0}
CS m<sub>CS</sub>=0 m<sub>CS</sub>=3 m<sub>CS</sub>=6 m<sub>CS</sub>=9
表3
HARQ-ACK值 0 1
CS m<sub>CS</sub>=3 m<sub>CS</sub>=9
表4
HARQ-ACK值 {0,0} {0,1} {1,1} {1,0}
CS m<sub>CS</sub>=1 m<sub>CS</sub>=4 m<sub>CS</sub>=7 m<sub>CS</sub>=10
相关技术中PUCCH格式1的HARQ-ACK的传输,以及PUCCH格式1的HARQ-ACK和有SR请求的同时传输的做法:
如果有SR+HARQ-ACK同传,则使用SR的时频资源,且使用分配给SR的CS,HARQ-ACK调制到SR的CS上;如果没有SR请求,HARQ-ACK使用HARQ-ACK的时频资源,且CS使用分配给HARQ-ACK的CS,HARQ-ACK调制到SR的CS上。总结为:通过使用的时频资源来表达SR的“有”和“无”,且CS与时频资源绑定,HARQ-ACK调制到传输的CS。
相关技术中,对于SR的PUCCH允许使用PUCCH格式0和PUCCH格式1,其中PUCCH格式1按照相关技术的协议规定允许跨slot传输。那么,当一个UE的一个承载HARQ-ACK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0或格式1与多个承载调度请求SR的PUCCH时域重叠时且其中所述HARQ-ACK的PUCCH或SR的PUCCH是跨slot的,例如,承载HARQ-ACK的PUCCH是格式1跨2个slot,承载SR的多个PUCCH也是格式1跨2个slot,且时域重叠或部分重叠。相关技术中,UE只能选择一个SR进行发送。即如果多个SR中有多个SR请求时,UE只能发送其中一个SR给基站。那么UE如何将HARQ-ACK和选择的SR发送给基站呢?基站又怎么知道UE反馈了哪个SR请求呢?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涉及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多个调度请求SR的信道时域重叠时,上行控制信道中的HARQ-ACK和SR的传输。
具体实施例1
一个UE的承载HARQ-ACK的PUCCH格式1,3或4是跨多个slot模式的,和该UE的多个SR的PUCCH时域重叠。多个SR的PUCCH也可能是跨多个slot,也可以能不是跨多个slot的。时域重叠可以是它们的OFDM符号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基站和UE约定采用下面方式传输HARQ-ACK和SR。
基站和UE约定:
在现有选择后续slot的条件中,再增加:UE承载HARQ-ACK的PUCCH在选择后续slot(除第一个slot外)时,如果该slot中有该UE的SR的PUCCH,且如果选择了该slot后,会出现承载HARQ-ACK和SR的PUCCH出现时域重叠时,UE不选择该slot作为承载HARQ-ACK的PUCCH的slot。
或者描述为:在现有选择后续slot的条件中,再增加:UE承载HARQ-ACK的PUCCH在选择后续slot(除第一个slot外)时,选择UE的SR的PUCCH和该PUCCH不会出现时域重叠的slot。
具体可以描述为:
UE被配置了跨m个(m大于1)slot重复的PUCCH,UE根据配置的PUC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的起始符号位置、持续符号数量和要求重复的slot数量m,再结合是否会发生多个上行物理信道时域重叠,来确定后续那些slot被选择发送该PUCCH。
规则约定包括:UE在被提供了slot类型的配置信息时,UE从起始slot开始选择后续的m-1个slot(或者说从起始slot开始选择m个slot,包括起始slot在内)中有足够PUCCH使用的上行OFDM符号,如有大于或等于起始slot中PUCCH使用的符号数,其次可选的增加条件是且有与起始slot中PUCCH相同的起始符号,且该slot中如果承载PUCCH时,不会引起UE的多个上行物理信道(包括承载不同UCI信息的PUCCH、PUSCH等)时域重叠。
如果UE在未被提供slot类型的配置信息时,UE被配置跨m个slot重复PUCCH时,UE认为从基站配置的起始slot开始后续的m-1个slot为PUCCH重复的slot,或者描述为UE认为基站配置的起始slot开始共连续m个slot为PUCCH重复的slot。这种情况下,基站需要保证后续的slot满足上述为UE提供了slot类型的配置信息时选择slot的条件。
例如,UE的PUCCH被配置跨4个slot重复,且基站配置了PUCCH的第一个slot以及在该slot中PUCCH时域的起始OFDM符号(文中符号均指OFDM符号)和符号数,配置了PUCCH起始PRB,如果PUCCH跳频,则为每个跳频配置对应的起始PRB。然后UE在选择后续slot时,如果发现slot中有PUCCH可以使用的OFDM符号,且PUCCH能够使用的符号能与第一个slot中的PUCCH的起始OFDM符号以及符号数相同,且不会导致PUCCH和该UE的SR的PUCCH时域重叠时,UE选择该slot作为PUCCH后续slot。
当然,这里的SR的PUCCH也可以是该UE的其他目的的PUCCH或PUSCH,例如传输CSI的PUCCH,或者是UE的PUSCH。这样的限制主要为了避免UE在一个slot中出现多个上行物理信道,且这些上行物理信道存在时域重叠,这样将导致UE的PUCCH在多个slot之间不能合并解码,或者导致UE同时传输多个上行物理信道将导致UE实现成本显著增加。因为按照现有技术,对于一个UE当多个上行物理信道出现时域重叠(例如按照OFDM符号时域重叠,包括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UE将传输一个上行物理信道,以降低UE实现成本。
如果UE未被提供slot类型的配置信息,那么UE认为PUCCH后续的slot和第一个slot是连续的。这种情况下,基站不配置UE关于slot类型的配置信息,基站为UE配置了跨slot的PUCCH时,基站保证从第一个slot开始,后续的连续的要求数量的slot是满足第一个slot中发送PUCCH的条件。所以,这种情况下,UE认为PUCCH跨slot时,PUCCH的第一个slot之后,后续的slot会有连续的要求数量的且满足传输PUCCH要求(和第一个slot中传输PUCCH一样)的slot。也就是说UE被提供了slot类型配置信息,按照上述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上述的方式也能被使用为PUSCH通过多个slot重复发送的情况,原理是类似的。只需要对于上述的PUCCH进行对等替换即可。这里不再赘述。例如,UE的PUSCH被配置跨n个(n大于1)slot重复,且基站配置了PUSCH的第一个slot位置以及在该slot中PUSCH使用的起始符号和符号数(也配置了PUSCH的PRB)。然后UE在选择后续slot时,如果发现slot中有PUSCH可以使用的OFDM符号,且PUSCH能够使用的符号能与第一个slot中的PUSCH的起始符号以及符号数相同,且不会导致PUSCH和该UE的其他的上行物理信道(例如PUCCH或另一个PUSCH等)时域重叠(这一条对于PUSCH选择后续slot作为可选的条件)时,UE选择该slot作为PUSCH后续slot。对于PUSCH取消最后一个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因为PUSCH即使被速率匹配或打孔后,PUSCH仍然能够和其他slot中的PUSCH合并解码,但是性能会略有降低,所以最后一个条件作为可选项的。对于UE的PUSCH,如果跨slot传输,UE未被提供slot类型的配置信息时,UE默认从第一个slot开始,后续连续n-1的slot都是满足要求的slot。也就是说UE被提供了slot类型配置信息,按照上述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具体实施例2
相关技术中,对于在一个slot中传输的PUCCH格式2,3和4,当与K(K大于0)个SR的PUCCH时域重叠时,将在PUCCH承载的UCI末尾增加X比特,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151
X描述第几个SR发送了SR请求。如果K个SR均为无SR请求,那么X bit取值为均为0。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技术,发现下面的问题。
当一个UE被配置跨多个slot重复传输PUCCH格式3或4(这里可以泛指需要跨slot重复传输的物理信道),且在传输PUCCH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出现了,与UE的一个或多个SR的PUCCH时域重叠时(注意:这里SR的PUCCH可以是一个slot的PUCCH,也可以是跨slot重复的PUCCH,时域重叠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slot中时域重叠,也可以是一个跨slot的PUCCH在多个slot中和多个SR分别时域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跨多个slot的PUCCH应该如何传输,且携带SR信息,且不降低PUCCH的性能呢?PUCCH跨多个slot重复传输主要是为了提升上行覆盖,即利用多个slot中的PUCCH传输的UCI进行合并解码提升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方法:
方法A
对于UE,跨W(W大于0)个slot重复传输的PUCCH格式3,4在一个或多个slot中与Q(大于0且小于等于Qmax)个SR的PUCCH出现时域重叠,UE总是在所述W个slot中传输的PUCCH承载UCI末尾均增加X比特,X比特的比特数为,Qmax为系统中一个UE能被同时配置的最大SR数量,这样,X将是一个固定值。X比特的比特取值根据UE要传输的有SR请求的SR编号进行确定,或者取值均为0。然后,对于UCI比特末尾串接X比特得到的数据使用polar码进行编码,并发送。
上述方式优先被考虑应用于在PUCCH的起始slot中,就出现了和一个或多个SR时域重叠。或,上述方式优先被考虑应用于在PUCCH的起始slot中,就出现了和一个或多个SR时域重叠,且两者起始符号相同。或,上述方式优先被考虑应用于在PUCCH的起始slot中,就出现了和一个或多个SR时域重叠,且SR的起始符号早于PUCCH的起始符号。
方法B
对于UE,跨W(W大于0)个slot重复传输的PUCCH格式3,4在一个或多个slot中与Q(大于0且小于等于Qmax)个SR的PUCCH出现时域重叠,UE在时域重叠的slot中,采用对PUCCH信道进行打孔或速率匹配,或在PUCCH信道预留资源的方式来传输X比特。所述X比特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161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162
其中,所述Qmax为通信系统中所述UE能被同时配置的最大SR数量;所述Q为所述通信系统给UE配置的SR数量(如记为Q1);或所述Q为所述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中,具有最多时域重叠的SR数量(记为Q2);或所述Q为所述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中,时域重叠的SR数量(这里在不同的slot中Q可能取值不同,记为Q3)。所述X比特的比特取值为UE要传输的有SR请求的SR编号,或者所述Q个SR均为无SR请求时,所述X比特的比特取值均为0,其中,SR编号为所述Q个SR的SR索引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后的编号;所述预留资源是按照Qmax或Q值对应的所述X比特数确定的。一个例子为Q的不同取值说明:例,系统为UE最大允许配置8个SR,即Qmax为8,应用与所述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或所有W个slot。系统为UE总共配置了4个SR,那么即UE此时共有4个SR,即Q1=4,应用与所述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或所有W个slot。但是在W个(如W=4)slot中,第一个slot中有1个SR与PUCCH格式3/4时域重叠,第二、四个slot中没有SR与PUCCH格式3/4时域重叠,第三个slot中有2个SR与PUCCH格式3/4时域重叠(此时配置了4个SR但是重叠的SR个数是小于等于4),那么,4个slot中,时域重叠SR数量最多的slot为第三个slot,重叠SR为2个,即Q2=2,应用与所述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或所有W个slot。此时第一个slot中Q3=1,第二、四个slot没有时域重叠的SR,Q3为无取值或0,第三个slot中Q3=2。
所述X比特的比特取值为UE要传输的有SR请求的SR编号,或者所述Q个SR均为无SR请求时,所述X比特的比特取值均为0,其中,SR编号为所述Q个SR的SR索引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后的编号。
传输X bit的slot可以是所述W个slot中第一个出现时域重叠的slot以及后续的slot(后续slot中没有时域重叠的slot被包括或不被包括)传输X比特,其余slot(如果有)不传输Xbit。或者所有W个slot均传输X bit,不管slot中是否有上述的时域重叠。
例如,在PUCCH映射的时频资源中,预留一部分PUCCH的资源用来传输X比特,预留的资源按照X bit传输时需要的RE数量进行预留。显然,这里需要先按照X bit传输时采用调制方式,码率,层数等计算,然后按照协议TS 38.212的6.2.7节进行X bit与UCI的复用处理。注意,此时所述6.2.7节中的HARQ-ACK比特信息等价于本申请的Xbit通过速率匹配后的数据,所述6.2.7节中的UL-SCH中的数据(Data)等价于本申请中承载在PUCCH中的UCI信息。
例如,对于一个跨W个slot重复的PUCCH格式3/4,在所述W个slot中,一个或多个slot中分别出现了所述PUCCH格式3/4与该UE的一个或多个SR的PUCCH时域重叠(这里将W个slot中出现时域重叠的slot称为时域重叠的slot,将W个slot中未出现时域重叠的slot称为非时域重叠的slot),每个时域重叠的slot中可能重叠的SR的个数不同。但是每个时域重叠的slot中,如果存在有SR请求时,UE只能选择一个有SR请求的SR传输,使用X个比特的比特取值表示,X的定义和取值见前文;
X个比特进行编码调制后,得到X比特对应的待传输信息Y1,例如按照现有PUCCH中的UCI编码的规则进行调制编码。
PUCCH格式3/4中的UCI进行编码调制后,得到对应的待传输信息Y2。
将Y1和Y2进行速率匹配,最终得到传输信息Y。
这里为了保证W个slot中传输的PUCCH格式3/4进行合并译码(合并译码需要满足多个条件,例如编码时母码使用的母码编码矩阵要相同,这个和期望传输的比特数有关,为了保证母码编码矩阵相同,本文使得W个slot中,每个slot中最终传输的信息相等),在所述W个slot中,不管该slot中是否发生上述的时域重叠,每个slot中均传输信息Y。即,每个slot中都使用X个比特对PUCCH格式3/4进行速率匹配了。这样,每个slot中,PUCCH格式3/4期望传输的信息数都是相等的,所以使用的编码母码矩阵相同,所以可以保证所述W个slot中PUCCH格式3/4可以合并。也有一个的例子,当上述的时域重叠在所述W个slot中第一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时,那么UE启动上述方式传输。
也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当上述的时域重叠发生时,且在所述W个slot中,第一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那么UE就所有slot中按照第一个slot中的确定的X(比特数和比特取值)速率匹配PUCCH格式3/4,然后在每个slot中都传输,除了第一个slot外,其余W-1个slot都丢弃SR。这种方式也能保证W个slot中PUCCH格式3/4的合并译码,且X比特也能被保证合并译码。
也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当上述的时域重叠发生时,且在所述W个slot中,第一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那么UE就所有slot中按照第一个slot中的确定的X(比特数和比特取值)比特串接在PUCCH格式3/4的UCI末尾,然后联合编码,在每个slot中都传输,除了第一个slot外,其余W-1个slot都丢弃SR。这种方式也能保证W个slot中PUCCH格式3/4的合并译码,且X比特也能被保证合并译码。
具体实施例3
解决问题:对于一个UE,一个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时,UE该怎么传输PUCCH信道中的信息,尤其是PUCCH中承载的是对于时延敏感业务的信息时。
在相关技术中,如果PUCCH和PUSCH完全重叠,或PUCCH和PUSCH的起始符号相同,UE将承载在PUCCH的UCI信息(包括HARQ-ACK、SR、CSI的一个或多个)通过PUSCH信道进行传输,丢弃PUCCH信道。但是这种做法被使用为eMBB,即时延要求不苛刻的业务。此时,UCI通过PUSCH传输,UCI在PUSCH中的映射位置被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可以查阅3GPP TS 38.212),在这个定义中,HARQ-ACK被映射从PUSCH的DMRS符号之后开始映射,DMRS符号位于PUSCH的可能非第一个OFDM。也就是说承载HARQ-ACK的PUCCH信道的符号位置在UCI映射到PUSCH时会发生变化。
例子1,DMRS在PUSCH的第3个符号中,PUCCH有2个符号,和PUSCH的前2个符号时域重叠,此时按照现有技术,该PUCCH承载的HARQ-ACK将被映射到第4个及其之后符号中,这样PUCCH的时域位置被改变了,如果PUCCH承载的是低时延高可靠URLLC业务信息,那么这个时域位置改动将可能导致业务传输失败。
还有例子2,实际中也存在:UE的PUSCH占用的符号是:符号2~符号13(编号从0开始),假设符号3为DMRS符号;PUCCH占用的符号是:符号11~符号13。显然,时域重叠符号11~符号13。这里假设PUCCH承载的是URLCC业务信息,例如HARQ-ACK。URLLC是对于时延要求非常苛刻的业务,意味着发送的时域位置不能被轻易修改。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PUCCH传输呢?
下面的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中,PUCCH可以是跨slot重复的PUCCH,PUSCH也可以是跨slot重复的PUSCH。下面处理的方式都是通用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方法1
对于一个UE,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时,UE将PUCCH承载的UCI通过PUSCH信道进行传输,且在PUSCH中仅使用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的符号来进行UCI的映射和发送。PUCCH被丢弃。
例如,在上述的例子1中,UCI就映射在PUSCH的前2个符号中,而不是从PUSCH的第4个符号开始映射。在例子2中,UCI被映射都符号11~符号13中,而不是从符号4开始映射。这样以保证PUCCH的时域位置不变。
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PUCCH和PUSCH起始符号相同的情况,因为在进行PUSCH和PUCCH能被同时获知待传输的信息。
方法2
在方法1中,UCI在PUSCH中映射符号可能距离DMRS很远,此时UCI的解码性能会下降(例如在例子2中)。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采用下面的方式。
对于一个UE,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时,UE将PUCCH承载的UCI通过PUSCH信道进行传输,且在PUSCH中仅使用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的符号来进行UCI的映射和发送。PUCCH被丢弃。在UCI信息中穿插用于UCI解码RS信息,然后将穿插了解码RS的UCI信息作为新的UCI信息映射到PUCCH与PUSCH时域重叠的符号中。这样,UCI能够使用穿插的解码RS进行解码,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其本质就是,在UCI信息比特或UCI信息调制符号的约定位置处插入解码RS比特或解码RS调制符号,形成新的一系列UCI信息或一系列UCI信息调制符号,然后再映射到PUCCH和PUSCH重叠符号上发送。
方法3
对于一个UE,PUCCH和PUSCH时域重叠时,UE将PUCCH和PUSCH重叠的符号中的PUSCH打孔,即重叠符号中不传输PUSCH,在重叠的符号中传输所述PUCCH。此时,PUCCH可以使用重叠符号中PUSCH的频域资源,也可以使用PUCCH自身的频域资源。此时PUCCH信道被传输了。
例如,在上述的例子1中,PUSCH的前2个符号会被打掉,PUCCH会在前2个符号中传输。在例子2中,PUSCH的符号11~符号13被打孔,PUCCH会在符号11~符号13中传输。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公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装置结构图,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第一确定模块24,连接至第一接收模块22,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该m个slot:依据该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依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物理上行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可以依据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可以依据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通过上述步骤,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该第二通信节点依据该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该m个slot;或者,依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确定。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确定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slot的方案的问题,实现了依据预设规则在多个slot中进行选择,使用选择出的slot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可选地,在该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时,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UC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该PUC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该PUCCH持续OFDM符号数量;该PUCCH的m的取值;在该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时,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US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该PUS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该PUSCH持续OFDM符号数量;该PUSCH的m的取值。
可选地,在该配置信息中未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时,未被包括的信息采用通信系统中约定的值: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该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该物理上行信道持续OFDM符号数量;该物理上行信道的m的取值。
可选地,当该物理上行信道为PUCCH时,该第二通信节点确定该m个slot的方式,包括:该PUCCH的起始slot通过该配置信息确定;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slot中有与该PUC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slot中有允许该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该起始slot中该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slot中传输该PUCCH时,该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需要补充的是,第二通信节点选择出的后续m-1个slot一般情况下不是连续的m-1个slot。
可选地,当该物理上行信道为PUSCH时,确定该m个slot,包括:该PUSCH的起始slot通过该配置信息确定;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至少之一:slot中有与该PUS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slot中允许该PUS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该起始slot中该PUS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slot中传输该PUSCH时,该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slot中有与该PUS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能被使用。
可选地,在该第二通信节点未被提供slot类型指示信息时,确定该m个slot中,包括:
依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slot;
确定该起始slot之后连续m-1个slot,和该起始slot共为该m个slot。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通信节点跨W个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其中,在该W个slot中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该重复传输的物理上行信道,分别与Q个调度请求SR的物理上行信道出现时域重叠;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有时域重叠的该一个或多个slot中,依据以下方式之一传输X比特,其中,该X比特用于向该第一通信节点指示该Q个SR中哪个SR有SR请求:
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进行打孔,在打孔位置中传输该X比特;
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该X比特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
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预留资源中传输该X比特;
其中,该W,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Q在不同的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取值允许不同。
需要补充的是,Q个SR可以理解为Q个通道,或Q个PUCCH。本申请文件中的,将X比特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可以是,将X比特的编码后的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本申请文件中的,且将该X比特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可以是,将X比特的编码后的信息速率匹配到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UCI比特的编码后的信息中进行传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第一通信节点无法知晓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了哪个SR请求的问题,实现了向第一通信节点指示多个SR请求的情况。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该X比特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241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242
其中,该Qmax为通信系统中该第二通信节点能被同时配置的最大SR数量,该Q为该通信系统给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SR数量;或该Q为该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中,具有最多时域重叠的SR数量;或该Q为该W个slot中有时域重叠的slot中,时域重叠的SR数量(需要补充的是,此处可以对应后续装置B中的Q1,Q2,和Q3理解);
该X比特的比特取值为第二通信节点要传输的有SR请求的SR编号,或者该Q个SR均为无SR请求时,该X比特的比特取值均为0,其中,SR编号为该Q个SR的SR索引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后的编号;
该预留资源是按照Qmax或Q值对应的该X比特数确定的。
可选地,该X比特仅在发生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中,或者在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发送;或者,仅在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中,或仅在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执行该打孔、速率匹配或预留资源。需要补充的是,上述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是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的符号。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发送,可以描述为,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DMRS符合最近的符号中发送。以及,仅在紧邻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解码参考信号DMRS符号的符号中执行该打孔、速率匹配或预留资源,可以描述为,仅在距离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DMRS符号最近的符号中执行打孔、速率匹配或预留资源。上述实施例中的符号,均可以是OFDM符号。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在离发生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最近的两侧或单侧的OFDM符号中,发送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DMRS。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在该W个slot中不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且将该X比特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其中,在不发生时域重叠的slot中,该X比特的比特取值不代表有SR请求的SR编号,约定X比特每个比特取值均为1或0,X比特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251
Figure BDA0001625378430000252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在该W个slot中,从第一个出现该时域重叠的slot开始,以及后续的slot中,将该X比特在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需要补充的是,此处的后续的slot可以是,后续的所有W个slot中的slot。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的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生时域重叠;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将该PUCCH或该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该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
或者,该第二通信节点将该PUCCH或该PUCCH中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且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中的PUSCH被打孔。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UCI可以包括HARQ-ACK,SR,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一者或多者。发生时域重叠位置可以不传输PUSCH。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在PUCCH和PUSCH存在时域重叠时,如何传输物理上行信道方案的问题。实现了UCI信息在二者时域重叠位置上传输。
可选地,该第二通信节点将该PUCCH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该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包括:该第二通信节点确定用于解码该UCI信息的参考信号RS;将该参考信号RS和该UCI,均在该PUSCH中发生时域重叠的符号上传输。
可选地,在离该时域重叠的OFDM符号最近的两侧或单侧的OFDM符号中,发送PUSCH的DMRS或PUCCH的DMRS。
可选地,该第二通信节点在发生时域重叠的一个或多个slot中,依据以下方式之一传输该PUCCH或该UCI:
将该UCI或该PUCCH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且将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信息进行打孔,在打孔位置中传输该UCI的编码后信息;
将该UCI或该PUCCH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且将该UCI的编码后信息速率匹配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信息中进行传输;
将该UCI或该PUCCH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且在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预留资源,在预留资源中传输该UCI的编码后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三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实施例四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公开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公开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m个slot:
依据所述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包括:当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为PUCCH时,所述PUCCH的起始slot通过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slot中有与所述PUC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slot中有允许所述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所述起始slot中所述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slot中传输所述PUCCH时,所述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后续m-1个slot可为不连续的m-1个slot;
依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时,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UC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所述PUC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所述PUCCH持续OFDM符号数量;所述PUCCH的m的取值;
在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时,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USCH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所述PUS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所述PUSCH持续OFDM符号数量;所述PUSCH的m的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置信息中未包括以下信息至少之一时,未被包括的信息采用通信系统中约定的值: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slot;起始slot中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起始slot中所述物理上行信道持续OFDM符号数量;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的m的取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为PUSCH时,确定所述m个slot,包括:
所述PUSCH的起始slot通过所述配置信息确定;
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至少之一:
slot中有与所述PUS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
slot中允许所述PUS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所述起始slot中所述PUS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
slot中传输所述PUSCH时,所述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
slot中有与所述PUS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能被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未被提供slot类型指示信息时,确定所述m个slot中,包括:
依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的起始slot;
确定所述起始slot之后连续m-1个slot,和所述起始slot共为所述m个slot。
6.一种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跨m个时隙slot重复传输物理上行信道;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m个slot:
依据所述配置信息,和slot中是否发生物理上行信道时域重叠进行确定;
依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确定,包括:当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为PUCCH时,所述PUCCH的起始slot通过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后续m-1个slot需要满足下述条件:slot中有与所述PUCCH在起始slot中相同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能被使用;slot中有允许所述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大于等于所述起始slot中所述PUCCH使用的持续的OFDM符号数;slot中传输所述PUCCH时,所述slot中传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上行信道之间不存在时域重叠,后续m-1个slot可为不连续的m-1个slot。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810321437.3A 2018-04-11 2018-04-11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65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437.3A CN110365456B (zh) 2018-04-11 2018-04-11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82161 WO2019196888A1 (zh) 2018-04-11 2019-04-11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437.3A CN110365456B (zh) 2018-04-11 2018-04-11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456A CN110365456A (zh) 2019-10-22
CN110365456B true CN110365456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163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1437.3A Active CN110365456B (zh) 2018-04-11 2018-04-11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5456B (zh)
WO (1) WO20191968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502B (zh) * 2020-01-22 2023-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541895B (zh) * 2020-04-16 2022-11-29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097603A (zh) * 2020-09-30 2023-05-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频域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89850A (zh) * 2021-04-06 2022-10-14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复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941275A (zh) * 2021-12-29 2023-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覆盖增强的复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616A (zh) * 2010-01-11 2012-11-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针对异构网络的控制信道干扰管理和扩展pdcch
CN105075166A (zh) * 2013-01-17 2015-1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确认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P2975897A1 (en) * 2010-03-02 2016-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6048595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7295651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0189B1 (ko) * 2007-03-29 2015-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기준신호 전송 방법
US9820298B2 (en) *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616A (zh) * 2010-01-11 2012-11-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针对异构网络的控制信道干扰管理和扩展pdcch
EP2975897A1 (en) * 2010-03-02 2016-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075166A (zh) * 2013-01-17 2015-1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确认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48595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7295651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802690";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20180302;全文第1、2.1节 *
"R1-1803527 Summary for Al 7.1.3.2.2. PUCCH structure in long-duration";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20180302;全文第2.1节、3.1节 *
"R1-1804007";OPP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20180406;全文第2节 *
Single-Carrier Time-Domain Overlapping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Jing Wang;《2007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ignal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s》;20071226;全文 *
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张健丰;《信息科技辑》;2011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456A (zh) 2019-10-22
WO2019196888A1 (zh)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75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CN110365456B (zh) 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隙确定方法及装置
KR102508791B1 (ko)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8491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582952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63121B (zh) 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74825A (zh) 用于多发送和接收点传输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3105B (zh) 一种资源传输的指示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2911721A (zh) 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294897B (zh) 下行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JP650190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ユーザデバイス及びその方法
CN111525978B (zh) 索引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JP2019521558A (ja) Harq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伝送方法、ue、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KR102083813B1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과 수신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KR20180069834A (ko) 낮은 레이턴시 전송들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61341A (ko) 낮은 레이턴시 전송들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884773B (zh)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80070600A (ko) 낮은 레이턴시 전송들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539489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9152010B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56979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7846707B (zh) 一种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2023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953466A (zh)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KR2020003672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구분을 위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