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9041B -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9041B
CN110359041B CN201910729114.2A CN201910729114A CN110359041B CN 110359041 B CN110359041 B CN 110359041B CN 201910729114 A CN201910729114 A CN 201910729114A CN 110359041 B CN110359041 B CN 110359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laser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las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91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9041A (zh
Inventor
段开椋
韩媛
马宝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ke Zhongme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kzm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kzm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kzm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91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9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9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9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9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9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4/00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 C23C24/08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by application of heat or pressure and heat
    • C23C24/10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by application of heat or pressure and heat with intermediate formation of a liquid phase in the layer
    • C23C24/103Coating with metallic material, i.e. metals or metal alloys, optionally comprising hard particles, e.g. oxides, carbides or nitr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该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上的多组激光通道、送粉通道、反射镜和水冷通道,送粉通道设置于熔覆头的中轴面上,水冷通道与多组激光通道错开设置,反射镜设置在多组激光通道内部,所述主体为柱状结构。本发明的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采用多束激光空间组合的方式,在不增加单束激光强度的条件下,通过多束激光空间组合方式,突破了现有内孔熔覆头因功率密度过高导致的反射镜镀膜层容易烧毁的行业瓶颈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可用于激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激光熔覆是通过在基材表面添加熔覆材料,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使之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提高基体表面的耐腐、耐磨、抗氧化等特性。激光熔覆过程中会产生热辐射及飞溅的金属粉尘,影响激光熔覆头的使用性能。尤其对于内孔激光熔覆,熔覆加工空间小,加工环境闭塞且粉尘污染严重,内孔熔覆头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受到烟尘的干扰和污染,熔覆头内部的光学镜片经常因污染而烧毁。
现有内孔熔覆头还存在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内孔熔覆头都需要一内置光学反射镜将激光反射至部件内壁,此反射镜镜面处的激光光斑一般都很小(直径1-3mm),功率密度很高(500-800W/mm2),反射镜的反射膜在如此高的激光功率密度作用下也容易损坏。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市场内孔熔覆激光功率一般都维持在2500W上下,且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若是继续增大激光功率,会导致内孔熔覆头的可靠性更差。激光功率决定着熔覆加工效率,由于上述原因,目前现有内孔熔覆使用的激光功率较小,熔覆加工效率低,满足不了大孔径、大面积工件内部的熔覆加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上的多组激光通道、送粉通道、反射镜和水冷通道,送粉通道设置于熔覆头的中轴面上,水冷通道与多组激光通道错开设置,反射镜设置在多组激光通道内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为柱状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N组激光通道,N的取值为2、3或4。
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三组激光通道,每组激光通道包括第一横向激光通道、第二横向激光通道、第三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第二纵向激光通道、第三纵向激光通道;第一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为相互连通,第二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为相互连通,第三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为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第二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第三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或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第二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第三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通过压片分别固定于主体上,压片与主体紧固连接,每个横向激光通道和纵向激光通道连通处分别为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所在的位置,每组激光通道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两通道轴线与对应的反射镜的垂线夹角相同。
优选地,所述送粉通道包括横向送粉通道和纵向送粉通道,第一横向激光通道、第二横向激光通道、第三横向激光通道和横向送粉通道两两平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第二纵向激光通道、第三纵向激光通道的中心轴线和纵向送粉通道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主体外部。
优选地,所述纵向送粉通道中心轴线分别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第二纵向激光通道、第三纵向激光通道中心轴线夹角均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送粉通道的横向送粉通道内径大于纵向送粉通道内径,纵向送粉通道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第二纵向激光通道、第三纵向激光通道均为锥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水冷通道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两个长水路通道,以及和两个长水路通道均连通并纵向设置的短水路通道。
优选地,所述短水路通道在靠近第一纵向激光通道、第二纵向激光通道、第三纵向激光通道位置处开设,两个长水路通道和主体三者轴线平行。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发明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采用多束激光空间组合的方式,在不增加单束激光强度的条件下,通过多束激光空间组合方式,突破了现有内孔熔覆头因功率密度过高导致的反射镜镀膜层容易烧毁的行业瓶颈问题。
采用本发明技术,内孔熔覆头的承载功率可从现有的2500W左右,增大到3000W-10000W。相对于传统的单光束内孔熔覆头,本发明在增加激光输出总功率,提高熔覆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因单光束激光功率增大导致的内孔熔覆头的不能连续工作问题。
本发明内孔熔覆头可实现大功率激光稳定输出,尤其适用于大型工件内壁加工,加工效率高,大大缩短熔覆加工时间短。
本发明纵向送粉通道与纵向激光通道轴线交于熔覆头外部,实际工作中该交点位于工件内壁内表面上方,即金属粉与激光束在待熔覆工件内表面上方发生交叠作用,吸收激光能量后的金属粉以熔化或半熔化状态落入待熔覆工件内孔表面,该处技术设计依据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原理,相较传统的内孔熔覆头(激光和粉在内壁表面相互作用),熔覆效率高、熔覆层薄且平整、稀释率低以及对基体热影响小等优势。
本发明采用中心送粉即“光包粉”的工作原理,多束激光围绕中心金属粉,金属粉与激光充分发生作用,粉末利用率大大提高,利用率大于80%,熔覆效率高,节约了金属粉末购置成本,适合在产业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于主体1上的多组激光通道、送粉通道、反射镜和水冷通道,送粉通道设置于熔覆头的中轴面上,水冷通道与多组激光通道错开设置,反射镜设置在多组激光通道内部。
如图1所示,所述主体1为柱状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N组激光通道,N的取值为2、3或4,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上优选地设置有三组激光通道。实施例1: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三组激光通道时,每组激光通道包括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为相互连通,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为相互连通,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为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钝角角度范围为:90°-120°,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的夹角范围优选为100°。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钝角角度范围为:90°-120°,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的夹角范围优选为100°。所述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的夹角范围优选为80°。
或者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钝角角度范围为:90°-120°。
所述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和第三反射镜54,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和第三反射镜54通过压片5分别固定于主体1上,压片5通过螺丝与主体1紧固连接。每个横向激光通道和纵向激光通道连通处分别为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第三反射镜54所在的位置,每组激光通道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两通道轴线与对应的反射镜的垂线夹角相同。
所述送粉通道包括横向送粉通道81和纵向送粉通道8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横向送粉通道81两两平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的中心轴线和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主体外部。
所述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分别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中心轴线夹角为锐角,在本技术方案中,该锐角的角度优选为20°。所述送粉通道的横向送粉通道81内径大于纵向送粉通道82内径,纵向送粉通道82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均为锥形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每个激光通道的横向激光通道内径均大于纵向激光通道内径,具体地为: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大于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的内径,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大于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的内径,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大于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的内径。
实施例2: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两组激光通道时,具体为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为相互连通,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为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两者轴线相交,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两者轴线相交。
所述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镜51和第二反射镜53,第一反射镜51和第二反射镜53通过压片5分别固定于主体1上,压片5通过螺丝与主体1紧固连接。每个横向激光通道和纵向激光通道连通处分别为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所在的位置,每组激光通道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两通道轴线与对应的反射镜的垂线夹角相同。
所述送粉通道包括横向送粉通道81和纵向送粉通道8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横向送粉通道81两两平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的中心轴线和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主体外部。
所述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分别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中心轴线夹角相同均为锐角,在本技术方案中,该锐角的角度优选为20°。所述送粉通道的横向送粉通道81内径大于纵向送粉通道82内径,纵向送粉通道82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均为锥形结构。
实施例3: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四组激光通道时,具体为: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第四横向激光通道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第四纵向激光通道。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为相互连通,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为相互连通,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为相互连通,第四横向激光通道和第四纵向激光通道为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两者轴线相交,夹角为90°-120°,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两者轴线相交,夹角为90°-120°,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两者轴线相交,夹角为60°-90°,第四横向激光通道和第四纵向激光通道两者轴线相交,夹角为60°-90°。
所述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第三反射镜54和第四反射镜,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第三反射镜54和第四反射镜通过压片5分别固定于主体1上,压片5通过螺丝与主体1紧固连接。每个横向激光通道和纵向激光通道连通处分别为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第三反射镜54和第四反射镜所在的位置,每组激光通道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两通道轴线与对应的反射镜的垂线夹角相同。
所述送粉通道包括横向送粉通道81和纵向送粉通道8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第四横向激光通道和横向送粉通道81两两平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第四纵向激光通道的中心轴线和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主体外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每个激光通道的横向激光通道内径均大于纵向激光通道内径,具体地为: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大于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的内径,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大于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的内径,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大于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的内径,第四横向激光通道大于第四纵向激光通道的内径。
在本技术方案中,纵向送粉通道与纵向激光通道轴线交于熔覆头外部,实际工作中该交点位于工件内壁内表面上方,即金属粉与激光束在待熔覆工件内表面上方发生交叠作用,吸收激光能量后的金属粉以熔化或半熔化状态落入待熔覆工件内孔表面,该设置具有熔覆效率高、熔覆层薄且平整、稀释率低以及对基体热影响小等优点。
所述水冷通道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两个长水路通道61,以及和两个长水路通道61均连通并纵向设置的短水路通道62,短水路通道62在靠近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位置处开设。两个长水路通道61和主体1三者轴线平行且位于主体1较外侧的位置。
实际加工时,首先完成主体1侧面短水路通道62的钻孔,然后分别将两个长水路通道61钻通至短水路通道62。工作时,先将短水路通道62端口进行塞堵,从而与两个长水路通道61形成U形水路;两个长边水路通道61的开口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
该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激光熔覆头工作时,如图1和图4所示,激光4分别沿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输入,经对应的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第三反射镜54反射后分别沿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输出。
金属粉6在气动作用下分别经过横向送粉通道81和纵向送粉通道82输出;冷却水在U形通道流通,熔覆头在水冷作用下使得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三路激光光束4和单路金属粉6在熔覆头外部基体46上方相互作用,并在基体46内壁表面形成熔覆熔池47,实现了部件内壁高速激光熔覆。
该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内孔激光熔覆头承受的激光功率低,熔覆效率低,以及光学镜片易烧毁等问题。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于主体(1)上的多组激光通道、送粉通道、反射镜和水冷通道,送粉通道设置于熔覆头的中轴面上,水冷通道与多组激光通道错开设置,反射镜设置在多组激光通道内部;
其中所述主体(1)为柱状结构,且主体(1)上设置有三组激光通道,每组激光通道包括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为相互连通,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为相互连通,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为相互连通;
所述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和第三反射镜(54),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和第三反射镜(54)通过压片(5)分别固定于主体(1)上,压片(5)与主体(1)紧固连接,每个横向激光通道和纵向激光通道连通处分别为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第三反射镜(54)所在的位置,每组激光通道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两通道轴线与对应的反射镜的垂线夹角相同;
所述送粉通道包括横向送粉通道(81)和纵向送粉通道(82),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横向送粉通道(81)两两平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的中心轴线和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主体外部;
所述纵向送粉通道(82)中心轴线分别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中心轴线夹角均为锐角;所述送粉通道的横向送粉通道(81)内径大于纵向送粉通道(82)内径,纵向送粉通道(82)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均为锥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或所述第一横向激光通道(21)和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第二横向激光通道(23)和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锐角,第三横向激光通道(24)和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两者轴线相交且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通道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两个长水路通道(61),以及和两个长水路通道(61)均连通并纵向设置的短水路通道(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水路通道(62)在靠近第一纵向激光通道(12)、第二纵向激光通道(32)、第三纵向激光通道(42)位置处开设,两个长水路通道(61)和主体(1)三者轴线平行。
CN201910729114.2A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Active CN110359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9114.2A CN110359041B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9114.2A CN110359041B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9041A CN110359041A (zh) 2019-10-22
CN110359041B true CN110359041B (zh) 2024-02-23

Family

ID=6822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9114.2A Active CN110359041B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9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6527B (zh) * 2020-08-27 2022-03-11 东南大学 能够进行多路同步送粉增材的激光熔覆头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391A (zh) * 2005-12-27 2006-08-09 苏州大学 激光精密熔覆光粉同轴装置
CN104289811A (zh) * 2013-07-18 2015-01-2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丝激光加工头及其加工方法
CN204825050U (zh) * 2015-07-23 2015-12-02 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孔用激光熔覆头
CN106583726A (zh) * 2017-01-24 2017-04-26 苏州大学 激光多光束熔覆装置
CN107723705A (zh) * 2017-11-23 2018-02-23 西安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送粉可扩展多束激光熔覆头及其应用
CN109338359A (zh) * 2018-12-14 2019-02-15 西安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束金属粉流与多束激光精准匹配的高速激光熔覆头
CN109837497A (zh) * 2019-04-17 2019-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中心同轴送粉式超音速激光喷涂方法
CN109930151A (zh) * 2019-04-12 2019-06-25 西安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束激光中心送粉熔覆头及激光熔覆加工系统
CN210596257U (zh) * 2019-08-08 2020-05-22 苏州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4391A (zh) * 2005-12-27 2006-08-09 苏州大学 激光精密熔覆光粉同轴装置
CN104289811A (zh) * 2013-07-18 2015-01-2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丝激光加工头及其加工方法
CN204825050U (zh) * 2015-07-23 2015-12-02 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孔用激光熔覆头
CN106583726A (zh) * 2017-01-24 2017-04-26 苏州大学 激光多光束熔覆装置
CN107723705A (zh) * 2017-11-23 2018-02-23 西安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送粉可扩展多束激光熔覆头及其应用
CN109338359A (zh) * 2018-12-14 2019-02-15 西安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束金属粉流与多束激光精准匹配的高速激光熔覆头
CN109930151A (zh) * 2019-04-12 2019-06-25 西安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束激光中心送粉熔覆头及激光熔覆加工系统
CN109837497A (zh) * 2019-04-17 2019-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中心同轴送粉式超音速激光喷涂方法
CN210596257U (zh) * 2019-08-08 2020-05-22 苏州中科中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9041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2965B (zh) 一种激光送丝与送粉复合的激光熔覆加工头
CN102044830B (zh) 一种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侧面耦合器及制作方法
CN104289811A (zh)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丝激光加工头及其加工方法
WO2022088307A1 (zh)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CN110359041B (zh)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CN103399381A (zh) 光纤激光输出头
CN110681992A (zh) 一种可调变的宽带激光加工光学系统及加工方法
CN210683947U (zh) 一种可变光斑的振镜扫描式激光熔覆加工头装置
CN210596257U (zh) 一种多光束中心送粉内孔熔覆头
CN112563869A (zh) 一种复合全光纤激光器系统
CN111809180A (zh) 一种激光内孔熔覆头
CN202126514U (zh) 用于激光加工的光学元件及激光加工设备
CN116742448B (zh) 抗高回返光激光输出头及激光器
CN112975171B (zh) 一种超快激光微孔旋切加工装置
CN110587118A (zh) 一种双激光合束装置及双激光复合加工的光束系统
CN107385435B (zh) 熔覆喷头及激光熔覆装置
CN110091073B (zh) 多光束耦合激光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10334786U (zh) 一种具有杂光吸收腔的激光加工头
CN210237777U (zh) 一种多束激光中心送粉熔覆头及激光熔覆加工系统
CN107971631A (zh) 一种短波长高效稳定的高反金属的激光焊接系统
CN102185244B (zh) 一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制作方法
KR20180010372A (ko) 레이저 가공 헤드
CN105925792A (zh) 激光冲击强化系统
CN210711742U (zh) 一种宽光斑深孔激光熔覆头
CN111996528A (zh) 基于双振镜系统的激光熔覆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8

Address after: Room 10902-9, Unit 1, Building 1, Yinchi Pinzhi Tianxia, No. 169 Weiyang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710068

Patentee after: XI'AN ZHONGKE ZHONGMEI LAS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600 Las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Haiba Road, Daxin Town, Zhangjiagang,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ZKZM LAS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