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7272A -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7272A
CN110357272A CN201910655578.3A CN201910655578A CN110357272A CN 110357272 A CN110357272 A CN 110357272A CN 201910655578 A CN201910655578 A CN 201910655578A CN 110357272 A CN110357272 A CN 110357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acrylic acid
abr
waste water
sb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55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艺强
李庭忠
于冬娥
佟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HANDSOME CHEM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HANDSOME CHEM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HANDSOME CHEMIC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HANDSOME CHEM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55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7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7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7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3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4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4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本发明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COD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到97%、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丙烯酸及酯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高毒性,成分复杂的难处理有机废水,目前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焚烧法,湿式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等等。
目前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的主流方法仍然是焚烧法,催化湿式氧化法以及生物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其他方法发展相对缓慢。催化湿化氧化法处理效率高,速度快;但催化剂专一性的特点限制了该技术在组分复杂的丙烯酸及酯废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生物法能耗低,经济环保,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生物法的缺点是对含毒以及过高浓度废水适应性较差,但是随着人们对生物菌种的不断驯化,渐渐提高了微生物的抗毒性以及耐受性,以及新型反应器的应用也改善了高浓度、高毒性废水对微生物的冲击,使其在这些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生物法是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传统的生物法处理丙烯酸及酯废水是应用活性污泥,以弹性或组合性的填料,通过厌氧池和好氧池逐渐培养起来的细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而得到净化。但受丙烯酸及酯废水浓度高,毒性高,成分复杂等因素影响,简单地采用生物法还不能直接使该类废水达到达标排放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COD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到97%、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
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本发明处理工艺、主要是针对丙烯酸丁酯废水本身所做的。丙烯酸丁酯是一种长链分子,废水COD很高,在水解酸化过程中反应复杂,传统的单级A/O工艺处理后,仍然含有较高的BOD值,可进行继续生化处理,进一步降解COD。本工艺采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后,出水达到排放的标准。
进一步地,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就本发明而言,本发明在EMO的选择上主要是因为活性炭内有很多微孔,非常适合作为菌种的载体,实际运行中菌种所反应出来的活性很高,效果很好。而选择火山石,主要是因为第二ABR池所处理的COD已经相对较低,用火山石作为载体既能满足需要,而且相对活性炭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进一步地,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
进一步地,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40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
进一步地,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
进一步地,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就本发明而言,各阶段处理条件的设定,主要是根据实际运行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整个废水工艺运行是串联系统,任何一个阶段的出水质量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最终会影响到出水不达标。所以每一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是由废水种类、细菌生活情况和出水要求等方面制定的,不同的废水种类、不同的细菌生活环境、不同的达标排放要求所制定的处理条件各不相同。
本发明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经过上述改进工艺反应处理后废水的COD、氨氮和色度有明显的降低。该工艺通过改进传统的一级好氧+厌氧的生物法处理技术,针对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的废水的特点,采用两级ABR+SBR并EMO复合微生物菌种的生化处理技术,以活性炭+火山石作填料,使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得到降解而达到达标排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包括:1——调节池;2——第一ABR池;3——第一SBR池;4——第一中间池;5——第二ABR池;6——第二SBR池;7——第二中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1、第一ABR池2、第一SBR池3、第一中间池4、第二ABR池5、第二SBR池6、第二中间池7;废水经过调节池1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2、第一SBR池3、第一中间池4、第二ABR池5、第二SBR池6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7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生化池中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培养,EMO复合微生物菌种具有如下特点:EMO复合菌微生物只需一次添加,无需补加驯化和复壮;在高氯离子、硫酸根及高氨氮下还能正常的工作;消除高COD、BOD、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速度快且强;产污泥量小,去除1Kg的COD产生0.1Kg的污泥;污染物去除率达95%以上,且可以生物脱色;菌种种类齐全,可适应有毒的工作环境;处理能力和成果打破甚多微生物法的传统方法的局限,同时,为了保证处理效果,调节池的进水的最佳总氮应控制在500mg/L以内,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8%,达到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进一步地,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该组合载体具有生物吸附量大,反应充分且不容易流失的特点。
进一步地,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
进一步地,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40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
进一步地,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
进一步地,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为动态平衡状态,其条件控制为端点值或范围值,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4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35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35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95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为动态平衡状态,其条件控制为端点值或范围值,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40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48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35℃,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39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实施例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45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39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35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实施例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38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38℃,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38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在排水过程中,若发现载体活性炭流失严重,需及时进行补充。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98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18 mg/L,总磷不超过1 mg/L。若出水COD过高导致排水不达标,则要进行回流至前一阶段处理;若总氮总P排放超标,则从源头调节C:N:P的比例。
应用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结合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本工艺的实施调试分4个阶段:菌种激活阶段、菌种固定驯化阶段、污水浓度提升阶段、稳定运行阶段。
运行阶段:正常运行时每天监测各生化池的进出水指标,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进出水指标检测结果
项目 COD mg/L 总氨mg/L pH
调节池 15000 500 9.5
第一ABR池 11500 350 7.0
第一SBR池 2500 200 8.6
第二ABR池 1100 100 8.1
第二SBR池 100 15 8.4
就本发明技术方案而言,进出水是针对整个生化系统而言,调节池就是该系统的进水,第二SBR池就是该系统的出水,对于某一个生化池而言如第一SBR池,第一ABR池的出水就是第一SBR池的进水,以上数据是基于本发明属于一个串联的工艺而得出。
调试运行至1-2个月时,进水的COD、氨氮等指标均正常,此时生化池的氨氮出水几乎监测不到,说明EMO复合菌微生物对氨氮的高效去除率。调试期间由于车间排放废水的的氨氮超过设计值,进水氨氮最大值到800-1000mg/L,总氮2200mg/L,对生化系统有一定的冲击性,导致出水COD和氨氮偏高,随着进水指标的调整,系统的处理能力很快的得到恢复,说明EMO复合菌微生物的抗冲击性能强。
调试运行期间进水的水质不稳定,尤其是氨氮的指标波动很大,当氨氮进水超过500mg/L时,生化脱氮的效果下降,主要是由于废水的碱度严重不足,加上水温过高如超过45℃所致。
当进水氨氮超过1000mg/L时虽然生化系统可以继续工作但是去除效率会有所下降,所以如果废水的氨氮超过1000mg/L时,先进行预处理再进入EMO生化处理系统,确保出水达标。
废水的总氮较高,EMO生化系统进水的最佳总氮应控制在500mg/L以内,确保出水达标。
在本发明中,生化系统是指由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整体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有细菌进行新陈代谢,降解生化作用的部分均作为生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工艺包括调节池、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第二中间池;
废水经过调节池进行EMO复合微生物处理后依次流入第一ABR池、第一SBR池、第一中间池、第二ABR池、第二SBR池进行生化处理,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池实现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EMO复合微生物处理中的填料为活性炭和火山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进水COD不超过15000mg/L,总盐度不超过4%,C:N:P为100:5:1,pH控制在8.5~9.5,水温不超过40℃,控制出水pH在6.5~7,池体密闭处理不透风,微生物产生的少量气体收集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4000 mg/L,若出水COD太高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质量,此时必须降低负荷或部分回流至前一阶段即第一ABR进行处理,pH控制8.5~8.8,池中溶解氧控制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BR池的处理条件: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500 mg/L, pH控制8.0~8.3,池体密闭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BR池的处理条件为:控制该池出水COD不超过100 mg/L, pH控制8.2~8.8,池中溶解氧控制1~3%,总氮不超过20 mg/L,总磷不超过1 mg/L。
CN201910655578.3A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Pending CN110357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5578.3A CN110357272A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5578.3A CN110357272A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7272A true CN110357272A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5578.3A Pending CN110357272A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727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9488C2 (ru) * 2004-04-12 2006-02-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фи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ефтяно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ОУ ВПО УГНТУ)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предприятий химичес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криловой кислоты и ее производных
CN101333050A (zh) * 2007-09-12 2008-12-31 北京中科国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丙烯酸和/或含盐丙烯酯的废水处理方法
CN101830602A (zh) * 2010-05-18 2010-09-15 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CN102020552A (zh) * 2009-09-16 2011-04-2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电驱动膜分离回收丙烯酸酯生产废水中丙烯酸的方法
CN10287497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李进民 折流厌氧反应器以及应用该反应器的污水水处理装置
CN104556554A (zh) * 2014-12-04 2015-04-29 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及酯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的方法
CN204569545U (zh) * 2015-03-26 2015-08-19 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水生化处理进水配水装置
CN109354310A (zh) * 2018-11-13 2019-02-19 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9879471A (zh) * 2018-12-22 2019-06-14 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正丁酯中和废水降cod处理装置及废水降cod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9488C2 (ru) * 2004-04-12 2006-02-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фим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ефтяно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ОУ ВПО УГНТУ)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предприятий химичес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криловой кислоты и ее производных
CN101333050A (zh) * 2007-09-12 2008-12-31 北京中科国益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含盐丙烯酸和/或含盐丙烯酯的废水处理方法
CN102020552A (zh) * 2009-09-16 2011-04-2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电驱动膜分离回收丙烯酸酯生产废水中丙烯酸的方法
CN101830602A (zh) * 2010-05-18 2010-09-15 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CN10287497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李进民 折流厌氧反应器以及应用该反应器的污水水处理装置
CN104556554A (zh) * 2014-12-04 2015-04-29 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及酯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的方法
CN204569545U (zh) * 2015-03-26 2015-08-19 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水生化处理进水配水装置
CN109354310A (zh) * 2018-11-13 2019-02-19 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9879471A (zh) * 2018-12-22 2019-06-14 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正丁酯中和废水降cod处理装置及废水降cod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62615A1 (zh) 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实现生活污水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CN104058551A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城市污水自养脱氮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Su et al. Rapid enrichment of anammox bacteria and transformation to 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mmox with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ludge
CN102653436B (zh) 污水回用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9205954A (zh) 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处理高浓度废水工艺
Zhang et al. Nighttime aeration mode enhanced the microalgae-bacteria symbiosis (ABS) system stability and 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ies
Zeng et al. Biogas desulfurization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using synthetic wastewater and biogas slurry
Liu et al. Synergist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anammox and in-situ fermentation (SPDAF) process for treating domestic and nitrate wastewater: Response of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to decreasing temperature
CN110510831A (zh) 一种缩短培菌周期的污水处理工艺
WO2022170787A1 (zh) 分段进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同步处理污水与污泥的装置与方法
CN103739060B (zh) 游离氨与游离亚硝酸协同抑制硝化菌活性实现短程硝化的装置与方法
CN107055816A (zh) 一种快速、大量富集硝化菌的方法及应用
CN104961290A (zh) 采用预处理和微曝气两阶段式低能耗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383239B (zh) 间歇曝气模式下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时除磷的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
JP5032564B2 (ja) 排水処理用の新規の微生物、及び対応する方法
Yang et al. Rapid and stable achievement of mainstream nitrit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using the competitive inhibition caused by the organics
CN107840444B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装置
CN103045578A (zh) 氨氧化菌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hen et al. Influence of C/S ratios on nitrogen removal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n mixotrophic DEAMOX process
CN110357272A (zh) 一种应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15756903U (zh) 藻类、微生物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3357069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实际处理工程的生物脱氮装置
CN105776750B (zh) 一种三段式加酶催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调试工艺
CN204661498U (zh) 采用预处理和微曝气两阶段式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N107201329A (zh) 一株兼具六价铬去除和好氧反硝化性能的无色杆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