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692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692A
CN110351692A CN201810301230.XA CN201810301230A CN110351692A CN 110351692 A CN110351692 A CN 110351692A CN 201810301230 A CN201810301230 A CN 201810301230A CN 110351692 A CN110351692 A CN 110351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equipment
mould group
data
car
ehf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12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692B (zh
Inventor
张加亮
万世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012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1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其中,本申请首先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驾驶人提供数据线以连接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便利性,更能排除数据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车辆、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通常的,车辆配置有车载终端,通过车载终端对车辆状态进行监控管理,以及提供娱乐功能等。
目前,驾驶人可以通过数据线将移动设备连接至车载终端,实现车载终端和移动设备的数据交互,以进一步扩展车载终端的功能。然而,数据线的存在将会干扰驾驶人的正常驾驶,比如,数据线可能缠绕挂挡杆,使得驾驶人无法正常进行挂挡操作,影响行车安全。
由此可见,为了实现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需要驾驶人额外提供数据线,并通过数据线连接车载终端以及外部设备,不仅操作繁琐,更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能够提高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便利性,并排除数据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了提供了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侦测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在侦测到所述外部设备时,基于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建立的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了提供了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设备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侦测到所述外部设备时,基于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建立的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当所述数据传输程序在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车载终端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包括极高频通信模组、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数据传输程序,用于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首先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驾驶人提供数据线以连接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便利性,更能排除数据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将显示界面映射到车载终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将接收到的操作信息反馈至手机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响应操作信息后,将新的显示界面映射至车载终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又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终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申请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这些步骤及操作将有数次提到由计算机执行,本文所指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的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的操作。此操作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的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测试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的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的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申请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测试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对象。本文所述的不同组件、模块、引擎及服务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的实施对象。而本文所述的装置及方法可以以软件的方式进行实施,当然也可在硬件上进行实施,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比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某些实施例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某些实施例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集成在具备存储器并安装有处理器而具有运算能力的车载终端中。
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车载终端10和外部设备20。车载终端10与外部设备20之间可以可以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现实非接触式的高速数据传输。
具体的,一方面,车载终端10包括极高频通信模组,该极高频通信模组内包括封装有极高频天线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极高频是指频率位于30G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频率,对应波长为1mm至10mm的毫米波。毫米波位于红外线和可见光的交汇处,又称“极高频电磁波”。由此,车载终端10可以基于极高频(例如,60GHz)的毫米波实现高速(例如,6Gbps的传输速度)的无线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外部设备20同样包括极高频通信模组,该极高频通信模组内包括封装有极高频天线的集成电路芯片。由此,可以实现车载终端10与外部设备20之间的双向通信。
应理解,采用毫米波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具有低功耗、体积小、传输速率快、非接触传输等优点,还可以实现即插即用模块的功能(比如,车载终端10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可以拓展),可以大幅提高的信号完整性,支持更灵活的系统实现,降低待机功耗,增加带宽幅度与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兼容对高速视频信号的支持等特点。
比如,驾驶人预先将可插拔的极高频通信模组插接在车载终端之上,该极高频通信模组包括封装有极高频天线的集成电路芯片,该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向外发射60GHz的毫米波,由此实现与外部设备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如,6Gbps的传输速度)。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该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在步骤101中,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旨在于:基于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各自具有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在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以此来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
由于极高频通信模组采用毫米波实现数据传输,而毫米波的传播特性与几何光学相似,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相应的,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若要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其前提就是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对准,以使得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均位于对方的通信范围内,这样,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既能够接收到对方发送的毫米波,又能够向对方发送毫米波。
为了使得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均能够侦测到对方,以建立二者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车载终端控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向外发射预定格式的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至少携带发送端的身份信息,此处为车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告知接收端(此处为外部设备)自身的存在。
同样,外部设备控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向外发射预定格式的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至少携带发送端的身份信息,此处为车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告知接收端(此处为车载终端)自身的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也即是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根据是否接收到探测报文来确定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其中,若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到外部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则车载终端确定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若未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到外部设备方式的探测报文,则车载终端确定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外部设备。
此外,由于极高频通信模组的低功耗以及高频率特性,使得其通信范围有限,在对准之后,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的任何一方的位移将使得二者的极高频通信模组不再对准,使得二者不再位于对方的通信范围之内。
为解决对准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构造成可移除的固定外部设备,此外,用于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极高频通信模组正是设置在该固定组件之中。如此,当驾驶人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外部设备时,将使得固定组件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对准。
在步骤102中,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若车载终端能够侦测到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则外部设备必然能够侦测到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车载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在侦测到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时,按照约定的连接建立规则,基于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在步骤103中,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在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之后,也即是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二者各自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车载终端即可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比如,外部设备可以将自身存储的音视频文件传输至车载终端,由车载终端进行播放。
又比如,车载终端可以将自身采集的车辆的历史运行数据传输至外部设备,由外部设备进行备份存储。
为避免外界因素导致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比如,在数据传输未完成时,驾驶人拿起外部设备,导致数据传输中断),而重新传输中断的全部数据,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待发送数据至外部设备的过程中,若侦测到被中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重新恢复之后,查询记录的传输信息,该传输信息用于指示待发送数据中未完成发送的数据块;
向外部设备发送待发送数据中未完成发送的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待接收数据的过程中,若侦测到被中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重新恢复之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待接收数据中未完成接收的数据块。
由此,实现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断点续传。
在一实施例中,在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被中断之前,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将待发送数据分割成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将待发送数据分割成数据块,使得每个数据块的传输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秒。
在一实施例中,查询记录的传输信息,包括:
根据记录表查询记录的传输信息,该记录表包括待发送数据中未完成发送的数据块和/或待发送数据中已经完成发送的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该界面数据包括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数据。
其中,一方面,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包括其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数据,也即是外部设备显示该显示界面所需的数据,该界面数据储存于其自身的图形缓存区中。
在向车载终端发送该界面数据时,外部设备可以直接从自身的图形缓存区中提取出该界面数据,并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自身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将提取出的界面数据发送至车载终端。
另一方面,车载终端通过自身的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也即是外部设备通过其自身的极高频通信模组所发送的界面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界面数据,生成与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生成的待显示界面。
比如,请参照图3,在外部设备为手机时,手机的显示界面为“桌面”,手机从自身的图形缓存区中提取出用于显示该桌面的界面数据,并将提取出的界面数据发送至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在接收到来自手机的界面数据之后,根据该界面数据生成与手机桌面内容相同的“桌面”,并通过自身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如图3所示。
由此,可将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映射到车载终端进行显示,通常的,车载终端具备较外部设备更大尺寸的显示器,能够提供较外部设备更佳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生成的待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接收基于待显示界面输入的操作信息;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将该操作信息发送至外部设备,指示外部设备响应该操作信息,并在其显示界面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显示界面的界面数据作为新的界面数据返回;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新的界面数据;
根据该新的界面数据,生成与外部设备变化后的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新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新的待显示界面。
其中,操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单击、双击、长按以及滑动等操作。
比如,请参照图4,在外部设备为手机时,将手机的显示界面“桌面”映射到车载终端。
驾驶人点击车载终端显示的“桌面”中的浏览器图标,相应的,车载终端将基于该浏览器图标接收到的操作信息,发送至手机,指示手机进行响应。
请参照图5,手机在接收到来自车载终端的操作信息之后,运行浏览器应用,显示浏览器界面,并将浏览器界面的界面数据作为新的界面数据返回。
车载终端在接收到手机返回的浏览器界面的界面数据之后,根据该界面数据生成与手机相同的浏览器界面,并显示,如图5所示。
由此,将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映射到车载终端,通过车载终端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操作,能够提供较外部设备更佳的操作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将获取到的运行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指示外部设备对该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返回分析结果;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手机等外部设备相较于车载终端,通常拥有处理能力更强的处理器,若将车载终端的部分处理任务交由外部设备处理,不仅能够降低车载终端的工作负荷,还能够更快的完成处理。
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将不良行车行为的分析任务交由外部设备进行处理。
具体的,车载终端可以通过OBD(On-Board Diagnostic)接口与车辆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总线电连接,按照CAN总线协议与车辆通信,获取到车辆的运行数据。
其中,运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水温、车速、发动机转速以及节气门开度等。
在获取到车辆的运行数据之后,车载终端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自身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将获取到车辆的运行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在接收到来自车载终端的运行数据之后,根据预置的不良行车行为对应的条件参数,对接收到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车辆的行车行为是否为不良行车行为的分析结果。
以车辆冷启动为例,在低温条件下,正常驾驶车辆前需要对车辆进行预热:如车辆启动后先原地怠速一分钟,再低速行驶一定时长,当车辆水温达到一定值时,方可正常驾驶车辆。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车辆,预热的具体过程不同,相应的,不良行车行为对应的条件参数也是不同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不良行车行为的条件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比如,可以通过服务器集中维护不同车辆的、不良行车行为对应的条件参数;外部设备在对接收到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时,实时从服务器获取到目标条件参数,该目标条件参数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不良行车行为对应的条件参数。
如获取到的条件参数为:发动机转速高于1500转/分、车速高于30公里/时、车辆水温低于50度且节气门开度大于30%时,为低温未预热的不良行车行为。若接收到的运行数据中,发动机转速为2000转/分、车速为50公里/时、车辆水温为30度、节气门开度为50%,则可得到分析结果: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行车行为是低温未预热的不良行车行为。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之后,还包括:
输出对应该分析结果的提示信息。
其中,车载终端输出的提示信息包括语音信息和/或图像信息。
比如,车载终端获取到车辆的运行数据为:车速0公里/时、发动机转速1000转/分,并将获取到的运行数据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发送至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预置的停车高油耗不良行车行为对应的条件参数为:车速为零且发动机转速不为零并持续15秒;外部设备在接收到来自车载终端的运行数据之后,对接收到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此时将得到分析结果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为停车高油耗不良行车行为;之后,外部设备将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返回至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在接收到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根据该分析结果确定其所在车辆的行车行为为停车高油耗不良行车行为,此时输出输出语音提示信息:“若等待时间较长,可熄火等待,以降低油耗”。
为补充外部设备在与车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在一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无线充电模组,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期间,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通过无线电力信号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其中,无线充电模组可与极高频通信模组一同设置在车载终端的固定组件中,这样,当驾驶人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外部设备时,将使得固定组件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对准,同时,固定组件之中的无线充电模组也将与外部设备之中的无线充电模组对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极高频通信模组和无线充电模组均设置在固定组件之中,但是极高频通信模组工作在极高频频段,无线充电模组工作在甚低频至低频频段,二者的工作并不会相互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无线充电模组采用的无线充电标准不做具体限制,可以采用传统的无线充电标准,比如,无线充电模组可以基于以下无线充电标准中的一种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QI标准、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无线电源联盟)标准以及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电源实物联盟)标准。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之前,还包括: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
而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包括:
根据协商结果,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其中,车载终端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包括但不限于协商无线电力信号的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等。
比如,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为:发射功率15W,频率22KHz,则控制自身无线充电模组以15W的发射功率,向外发射频率为22KHz的无线电力信号,以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驾驶人提供数据线以连接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便利性,更能排除数据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下面将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基础上,对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做进一步介绍。请参照图6,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和无线充电模组的车载终端,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201中,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旨在于:基于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各自具有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在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以此来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
由于极高频通信模组采用毫米波实现数据传输,而毫米波的传播特性与几何光学相似,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相应的,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若要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其前提就是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对准,以使得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均位于对方的通信范围内,这样,两个极高频通信模组既能够接收到对方发送的毫米波,又能够向对方发送毫米波。
为了使得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均能够侦测到对方,以建立二者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车载终端控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向外发射预定格式的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至少携带发送端的身份信息,此处为车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告知接收端(此处为外部设备)自身的存在。
同样,外部设备控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向外发射预定格式的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至少携带发送端的身份信息,此处为车载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告知接收端(此处为车载终端)自身的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也即是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根据是否接收到探测报文来确定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其中,若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到外部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则车载终端确定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若未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到外部设备方式的探测报文,则车载终端确定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不存在外部设备。
此外,由于极高频通信模组的低功耗以及高频率特性,使得其通信范围有限,在对准之后,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的任何一方的位移将使得二者的极高频通信模组不再对准,使得二者不再位于对方的通信范围之内。
为解决对准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构造成可移除的固定外部设备,此外,用于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极高频通信模组正是设置在该固定组件之中。如此,当驾驶人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外部设备时,将使得固定组件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对准。
在步骤202中,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若车载终端能够侦测到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则外部设备必然能够侦测到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车载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在侦测到其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时,按照约定的连接建立规则,基于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在步骤203中,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终端在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之后,也即是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二者各自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车载终端即可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自身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比如,外部设备可以将自身存储的音视频文件传输至车载终端,由车载终端进行播放。
又比如,车载终端可以将自身采集的车辆的历史运行数据传输至外部设备,由外部设备进行备份存储。
为避免外界因素导致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比如,在数据传输未完成时,驾驶人拿起外部设备,导致数据传输中断),而重新传输中断的全部数据,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待发送数据至外部设备的过程中,若侦测到被中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重新恢复之后,查询记录的传输信息,该传输信息用于指示待发送数据中未完成发送的数据块;
向外部设备发送待发送数据中未完成发送的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待接收数据的过程中,若侦测到被中断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重新恢复之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待接收数据中未完成接收的数据块。
由此,实现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断点续传。
在一实施例中,在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被中断之前,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将待发送数据分割成数据块。
在一实施例中,将待发送数据分割成数据块,使得每个数据块的传输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秒。
在一实施例中,查询记录的传输信息,包括:
根据记录表查询记录的传输信息,该记录表包括待发送数据中未完成发送的数据块和/或待发送数据中已经完成发送的数据块。
在步骤204中,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组可与极高频通信模组一同设置在车载终端的固定组件中,这样,当驾驶人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外部设备时,将使得固定组件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之中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对准,同时,固定组件之中的无线充电模组也将与外部设备之中的无线充电模组对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极高频通信模组和无线充电模组均设置在固定组件之中,但是极高频通信模组工作在极高频频段,无线充电模组工作在甚低频至低频频段,二者的工作并不会相互干扰。
其中,车载终端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包括但不限于协商无线电力信号的发射功率以及频率等。
在步骤205中,根据协商结果,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通过无线电力信号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完成充电协商之后,根据协商结果,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通过无线电力信号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比如,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为:发射功率15W,频率22KHz,则控制自身无线充电模组以15W的发射功率,向外发射频率为22KHz的无线电力信号,以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无线充电模组采用的无线充电标准不做具体限制,可以采用传统的无线充电标准,比如,无线充电模组可以基于以下无线充电标准中的一种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QI标准、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无线电源联盟)标准以及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电源实物联盟)标准。
在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400,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400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该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设备侦测模块401、连接建立模块402、以及数据传输模块403如下:
设备侦测模块401,用于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连接建立模块402,用于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403,用于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403具体用于: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该界面数据包括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包括界面显示模块,用于:
根据数据传输模块403接收的界面数据,生成与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生成的待显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界面显示模块还用于接收基于待显示界面输入的操作信息;
数据传输模块403还用于: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将该操作信息发送至外部设备,指示外部设备响应该操作信息,并在其显示界面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显示界面的界面数据作为新的界面数据返回;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新的界面数据;
界面显示模块还用于:
根据该新的界面数据,生成与外部设备变化后的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新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新的待显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403还具体用于:
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将获取到的运行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指示外部设备对该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返回分析结果;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包括信息提示模块,用于:
输出对应接收的分析结果的提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无线充电模组,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包括充电控制模块,用于:
在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期间,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通过无线电力信号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
根据协商结果,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位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400可以由设备侦测模块401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由连接建立模块402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由数据传输模块403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驾驶人提供数据线以连接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便利性,更能排除数据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终端。请参阅图8,车载终端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极高频通信模组507以及无线充电模组508。其中,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电性连接,处理器501与极高频通信模组507电性连接,处理器501与极高频通信模组507电性连接。
处理器501是车载终端5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车载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车载终端500的各种功能并处理数据,从而对车载终端500进行整体监控。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计算机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车载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501对存储器502的访问。
极高频通信模组507可用于与外部设备(具体为外部设备内置的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无线充电模组508可用于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由处理器501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数据传输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如下:
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507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507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处理器501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该界面数据包括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之后,处理器501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接收的界面数据,生成与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生成的待显示界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显示生成的待显示界面之后,处理器501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基于待显示界面输入的操作信息;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将该操作信息发送至外部设备,指示外部设备响应该操作信息,并在其显示界面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显示界面的界面数据作为新的界面数据返回;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新的界面数据;
根据该新的界面数据,生成与外部设备变化后的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新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新的待显示界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处理器501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将获取到的运行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指示外部设备对该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返回分析结果;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507接收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之后,处理器501还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输出对应接收的分析结果的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极高频通信模组507的通信范围内存在外部设备期间,处理器501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控制无线充电模组508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通过无线电力信号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无线充电模组508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之前,处理器501可以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
根据协商结果,控制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终端500,首先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实现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驾驶人提供数据线以连接车载终端和外部设备,不仅能够提高车载终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便利性,更能排除数据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请一并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车载终端5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503、射频电路504、音频电路505以及电源506。其中,其中,显示器503、射频电路504、音频电路505以及电源506分别与处理器501电性连接。
显示器503可以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器5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射频电路504可以用于收发射频信号,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设备或其他车载终端建立无线通讯,与网络设备或其他车载终端之间收发信号。
音频电路505可以用于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车载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
电源506(如电池)可以用于给车载终端500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506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9中未示出,车载终端5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当数据传输程序在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上运行时,使得车载终端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比如:
侦测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在侦测到外部设备时,基于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建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极高频通信模组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者随机存取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而言,本领域普通测试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数据传输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数据传输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车载终端的存储器中,并被该车载终端内的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记忆体等。
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而言,其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芯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譬如为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侦测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在侦测到所述外部设备时,基于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建立的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所述界面数据包括所述外部设备的显示界面所对应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界面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界面数据,生成与所述显示界面内容相同的待显示界面;
显示生成的所述待显示界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
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将所述运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外部设备,指示所述外部设备对所述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返回分析结果;
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接收所述外部设备返回的分析结果之后,还包括:
输出对应所述分析结果的提示信息。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范围内存在所述外部设备期间,控制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通过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外部设备进行充电。
7.如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协商,得到协商结果;
而控制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协商结果,控制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设备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的通信范围内是否存在外部设备;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侦测到所述外部设备时,基于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建立与所述外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建立的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所述极高频通信模组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传输程序在具有极高频通信模组的车载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车载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车载终端,包括极高频通信模组、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数据传输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810301230.XA 2018-04-04 2018-04-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Active CN110351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1230.XA CN110351692B (zh) 2018-04-04 2018-04-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1230.XA CN110351692B (zh) 2018-04-04 2018-04-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692A true CN110351692A (zh) 2019-10-18
CN110351692B CN110351692B (zh) 2023-08-29

Family

ID=6817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1230.XA Active CN110351692B (zh) 2018-04-04 2018-04-0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16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490A (zh) * 2020-08-31 2020-12-11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行车事件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560A (zh) * 2009-08-13 2011-03-30 索尼公司 无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方法
US20120295539A1 (en) * 2008-12-23 2012-11-22 Waveconnex, Inc. Ehf communication with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with dielectric transmission medium
US2014028153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Waveconnex, Inc. EHF Secur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283325A (zh) * 2013-07-03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发送器和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CN104678993A (zh) * 2015-03-19 2015-06-0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wifi的汽车无线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4937956A (zh) * 2012-12-14 2015-09-23 凯萨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数字版权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5270293A (zh) * 2015-06-24 2016-01-27 广州爱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车辆保养提醒方法及其车载终端装置
CN105656110A (zh) * 2014-11-28 2016-06-08 战炜 用于终端设备的智能充电装置、终端设备及智能充电方法
US20160249073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for a vehicle entertainment system
US20170033818A1 (en) * 2013-10-18 2017-02-02 Keyssa, Inc.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unit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signal directing structures
CN106549447A (zh) * 2016-11-21 2017-03-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系统
CN206076484U (zh) * 2015-10-23 2017-04-05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
EP3206322A1 (en) * 2010-05-04 2017-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arly harq feedback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42795A (zh) * 2016-05-03 2017-11-10 凯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非接触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8039474A1 (en) * 2016-08-24 2018-03-01 Keyssa Systems, Inc. Mechanical connectors for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units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95539A1 (en) * 2008-12-23 2012-11-22 Waveconnex, Inc. Ehf communication with electrical isolation and with dielectric transmission medium
CN101997560A (zh) * 2009-08-13 2011-03-30 索尼公司 无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方法
EP3206322A1 (en) * 2010-05-04 2017-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arly harq feedback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37956A (zh) * 2012-12-14 2015-09-23 凯萨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触数字版权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US2014028153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Waveconnex, Inc. EHF Secur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283325A (zh) * 2013-07-03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电力发送器和无线电力传输方法
US20170033818A1 (en) * 2013-10-18 2017-02-02 Keyssa, Inc.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unit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signal directing structures
CN105656110A (zh) * 2014-11-28 2016-06-08 战炜 用于终端设备的智能充电装置、终端设备及智能充电方法
US20160249073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system for a vehicle entertainment system
CN104678993A (zh) * 2015-03-19 2015-06-0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wifi的汽车无线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5270293A (zh) * 2015-06-24 2016-01-27 广州爱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车辆保养提醒方法及其车载终端装置
CN206076484U (zh) * 2015-10-23 2017-04-05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342795A (zh) * 2016-05-03 2017-11-10 凯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非接触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8039474A1 (en) * 2016-08-24 2018-03-01 Keyssa Systems, Inc. Mechanical connectors for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units
CN106549447A (zh) * 2016-11-21 2017-03-2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及充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ACHARY MACHARDY: "V2X Access Technologies: Regulation, Research, and Remaining Challenges", 《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
任仁良;熊伟;: "飞机座椅电源的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490A (zh) * 2020-08-31 2020-12-11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行车事件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2073490B (zh) * 2020-08-31 2022-12-30 中科美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行车事件监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692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3971B2 (en) Sensitive operation verif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server,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CN105900466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19976A (zh) 应用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EP2405684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mobile terminal
CN108988513A (zh) 无线充电对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275122B (zh) 标签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86961A (zh) 充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009327A (zh) 一种电子交易的方法及终端
CN107707653A (zh) 一种广告推送方法、装置及车载智能设备
CN106850988A (zh)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778295A (zh) 文件存储、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628713A (zh) 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363590A (zh) 接入点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6503986A (zh) 虚拟资源转移方法及装置
WO2022161285A1 (zh) 对车载终端进行功能辅助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26848B (zh) 登录网页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1035169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US11308474B1 (en) Smart node to node payment systems
CN108494851B (zh) 应用程序推荐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
CN106815078A (zh) 一种内存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5978989B (zh) 服务资源推荐系统、方法及装置
Xu Big NB‐IoT Data: Enhancing Portability of Handheld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Performance on Big Data Technology
CN107124719A (zh) 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01220A (zh) 显示内容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791037A (zh) 操作触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