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0259B -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0259B
CN110350259B CN201910458271.4A CN201910458271A CN110350259B CN 110350259 B CN110350259 B CN 110350259B CN 201910458271 A CN201910458271 A CN 201910458271A CN 110350259 B CN110350259 B CN 110350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rging
lithium battery
battery
charg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82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0259A (zh
Inventor
杨世春
范智伟
华旸
张祚铭
周新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582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0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5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0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0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0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应用于锂电池低温充电过程中,该方法先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利用实时温度与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电池加热装置的开关以将锂电池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并将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并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重复进行超声波检测以及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的操作过程以实现锂电池全程分阶段安全充电,该方法巧妙地引入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电池加热技术相结合的充电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锂电池低温充电耗能大、时间久、容易析锂的问题,还提升了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充电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频发,传统汽车工业受到严峻挑战,电动汽车得以发展并以其清洁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热点。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尤为重要,目前车上应用较多的是锂离子电池,所以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化逐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具有比能量大、电压平台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低温时充电易析锂便是其中之一。低温环境下进行过大倍率(过大充电电流)充电,会造成锂不可逆析出,即为析锂,析锂会造成锂电池内部结构永久改变,导致锂电池最大可用容量减少、寿命缩短,并且析锂产生的枝晶还可能刺穿锂电池隔膜后造成内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风险。
目前,解决低温充电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加装加热装置,由外界或锂电池自身提供电能对锂电池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较高的温度后再进行充电。这种方法无疑增加了充电时间,还会造成比较大的耗能问题。并且,由于加热过程中锂电池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即使温度采样点达到安全温度时,电池的其他部位温度可能还尚未达到安全温度,仍容易产生析锂,使得锂电池整体无法有效摆脱析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低温充电问题的一般方法充电时间长、耗能大且仍容易析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该方法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检测锂电池内部的排气情况,从而判断锂电池是否析锂,及时发现析锂情况,及时调整充电电流,使得锂电池实现全成分阶段安全充电,有效解决了锂电池低温充电容易析锂的问题还提升了充电效率,简单易行、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应用于锂电池低温充电过程中,所述方法先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利用实时温度与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电池加热装置的开关以将锂电池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所述安全温度范围为锂电池不析锂的温度范围,所述预设的温度阈值取锂电池是否析锂的温度临界值,并将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并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重复进行超声波检测以及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的操作过程以实现锂电池全程分阶段安全充电;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增设超声波检测装置并预设其检测频率,在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并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当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对锂电池加热直至实时温度超过温度阈值,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一温度值,执行S2;否则,直接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二温度值,执行S3;
S2确定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启动超声波检测装置依预设的检测频率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4,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5;
S3确定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启动超声波检测装置依预设的检测频率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4,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5;
S4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过大进而控制降低充电电流,并继续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直至检测结果为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而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时,记录此时第三充电电流值,使锂电池以第三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6;
S5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使锂电池继续保持以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或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7;
S6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并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三温度值,确定第三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第四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所述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三充电电流值,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8,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9;
S7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并记录此时锂电池第四温度值,确定第四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第五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所述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三充电电流值,使超声波检测装置按照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8,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9;
S8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过大进而控制降低充电电流,并继续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直至检测结果为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而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时,记录此时第六充电电流值,使锂电池以第六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10;
S9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使锂电池继续保持以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或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10;
S10判断锂电池实际容量是否达到额定容量,达到额定容量时直接结束充电,未达到额定容量时重复上述S6至S9,获得新的充电电流值再次进入分阶段充电,直至锂电池实际容量达到其额定容量时结束充电。
优选地,S1中对锂电池加热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的电池加热装置或外部加装的电池加热装置进行。
优选地,S4、S6、S7、S8和S10中的超声波检测装置的检测频率等于或小于预设检测频率。
优选地,S2、S3、S6、S7、S10中确定各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各最大安全充电倍率采用查表法且所述查表法所依据数据表利用现有数据表或利用根据待充电锂电池性能实时测得的温度与充电倍率的关系数据表。
优选地,所述关系数据表的测定过程为首先预设若干个温度梯度,在每个温度值下分别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不同充电倍率对应的排气状况以反向得到该温度值下锂电池的最大充电倍率,并将每个温度值下的最大充电倍标示在同一图中进而得到温度与充电倍率的关系数据表。
优选地,结束充电时将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充电电流设置为0。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检测采用基于空气耦合原理的超声波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该方法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产生,从而判断锂电池是否析锂,及时发现析锂情况,及时调整充电电流,使得锂电池实现全成分阶段安全充电(可以理解为对现有锂电池低温充电技术的进一步修正的充电方法),也就是说,运用超声波检测电池排气现象,温度低于电池充电温度下限时,开启电池加热装置;温度大于充电下限时,在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小倍率充电,防止低温环境下过大倍率充电造成的锂电池析锂,而在工作温度较高时增大充电电流,增大充电倍率,提高充电效率,节约充电时间,有效解决了现有锂电池低温充电耗能大、时间久、容易析锂的问题,还提升了充电效率、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耗能量、缩短了充电时间且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最终实现了锂电池低温下的安全高效长寿的充电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低温充电过程中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如图1的流程图所示,所述方法先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利用锂电池实时温度与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电池加热装置的开关以将锂电池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优选地所述安全温度范围为锂电池不析锂的温度范围且所述预设的温度阈值优选取锂电池是否析锂的温度临界值,使得控制后锂电池的工作温度不可能低于析锂的温度临界值,也就是不再会出现低温析锂的问题,并将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并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重复进行超声波检测以及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的操作过程以最终实现锂电池全程分阶段安全充电,该方法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产生,从而判断锂电池是否析锂,及时发现析锂情况,及时调整充电电流,使得锂电池实现全成分阶段安全充电(可以理解为对现有锂电池低温充电技术的进一步修正的充电方法),也就是说,运用超声波检测电池排气现象,温度低于电池充电温度下限时,开启电池加热装置;温度大于充电下限时,在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小倍率充电,防止低温环境下过大倍率充电造成的锂电池析锂,而在工作温度较高时增大充电电流,增大充电倍率,提高充电效率,节约充电时间,有效解决了现有锂电池低温充电耗能大、时间久、容易析锂的问题,还提升了充电效率、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耗能量、缩短了充电时间且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最终实现了锂电池低温下的安全高效长寿的充电方式。
优选地,所述方法具体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超声波检测锂离子电池排气的低温充电修正策略,执行该策略的装置可包含电池管理系统(BMS)、超声波检测装置、加热装置、锂离子电池包等部分,BMS接收来自锂离子电池包的温度信号,根据电池包温度,控制充电电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分阶段充电,运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电池包排气现象,超声信号反馈到超声检测装置,经处理后传递给BMS,作为判定充电电流是否合适的依据。温度低于电池充电温度下限时,开启加热装置;温度大于充电下限时,在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小倍率充电,防止锂离子电池析锂;温度较高时增大充电电流,节约充电时间。在尽可能减少消耗电能进行加热前提下,提高低温充电效率,避免锂离子电池低温析锂,实现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的高效安全长寿。也就是说,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尽可能减少消耗电能进行锂电池加热的前提下去实现锂电池的低温充电,既可以缩短充电时间,又可以避免锂离子电池低温析锂,保证电池低温充电的高效安全长寿,具体的,如图2优选的流程图所示,上述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充电过程一开始就增设超声波检测装置并预设其检测频率,预设检测频率的作用是让超声波检测装置能够按照预设的各种频率工作以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能够有效检测锂电池气体排气情况,在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并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比如预设温度阈值记为Tset(Tset可以为0℃),并记录此时锂电池实时温度T,然后判断锂电池实时温度T是否小于预设的温度阈值Tset,当实时温度T小于温度阈值Tset时对锂电池加热直至新的实时温度T’超过温度阈值Tset,优选地对锂电池加热时是通过开启电池加热装置实现加热,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一温度值T1,执行S2;否则,也即实时温度T’不小于温度阈值时,直接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二温度值T2,直接执行S3;
S2确定第一温度值T1对应的第一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数据可以根据不同锂电池的不同温度下充电工作超声波检测实验的经验数据制表获得,具体值通过查表法确定),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1进行充电,启动超声波检测装置依预设的检测频率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持续有气体产生,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4,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5;
S3确定第二温度值T2对应的第二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数据可以根据不同锂电池的不同温度下充电工作超声波检测实验的经验数据制表获得,具体值通过查表法确定),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2进行充电,启动超声波检测装置依预设的检测频率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持续有气体产生,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4,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5;
S4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过大进而控制降低充电电流,具体的可以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接收来自锂电池电池包的温度信号后根据锂电池的温度信号情况控制充电电流,并继续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检测频率与上次检测时检测频率一致),直至检测结果为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而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时,记录此时第三充电电流值I3,使锂电池以第三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I3,执行S6;
S5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使锂电池继续保持以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1或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2进行充电,执行S7;
S6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由于其欧姆内阻的存在会导致锂电池温度上升,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并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三温度值T3,确定第三温度值T3对应的锂电池的第四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数据可以根据不同锂电池的不同温度下充电工作超声波检测实验的经验数据制表获得,具体值通过查表法确定),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4进行充电,所述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4≥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1>第三充电电流值I3,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检测频率与上次检测时检测频率一致),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8,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9;
S7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并记录此时锂电池第四温度值T4,确定第四温度值T4对应的锂电池的第五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数据可以根据不同锂电池的不同温度下充电工作超声波检测实验的经验数据制表获得,具体值通过查表法确定),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5进行充电,所述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5≥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2>第三充电电流值I3,使超声波检测装置按照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检测频率与上次检测时检测频率一致),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8,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9;
S8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过大进而控制降低充电电流,具体的可以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接收来自锂电池电池包的温度信号后根据锂电池的温度信号情况控制充电电流,并继续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检测频率与上次检测时检测频率一致),直至检测结果为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而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时,记录此时第六充电电流值I6,使锂电池以第六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I6,执行S10;
S9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使锂电池继续保持以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I4或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I5,执行S10;
S10判断锂电池实际容量是否达到额定容量,达到额定容量时直接结束充电,未达到额定容量时重复上述S6至S9,获得新的充电电流值再次进入分阶段充电,直至锂电池实际容量达到其额定容量时结束充电,并一直按照该策略对锂电池充电电流进行修正,直至最终充电工作完成。
上述策略根据锂电池温度,对锂电池进行分阶段安全充电,运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排气现象,在锂电池实际温度小于预设的温度阈值(锂电池充电温度下限)时,开启加热装置对锂电池进行加热;锂电池实际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锂电池充电温度下限)时,采用分阶段式充电,在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小倍率充电,防止锂电池析锂,温度较高时增大充电电流,加快充电速度,节约充电时间,解决了现有锂电池低温充电耗能大、安全性差、时间久的问题,实现锂电池低温下的安全高效长寿充电,并且在整个充电过程中,由于锂电池充电前期容量上升很快而后期较慢,故可在前期多设置几个温度采样间隔,增大充电电流,节省充电时间,而在后期温度采样间隔稍少,从而整体提高充电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优选地,S1中对锂电池加热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的电池加热装置或外部加装的电池加热装置进行,采用内部的电池加热装置无需外加设备,简单易操作,使用外部加装的电池加热装置比如外部加热板包裹锂电池的方式等,能够更有效地包裹锂电池的多个表面,从而加热更加快速。
优选地,S4、S6、S7、S8和S10中的超声波检测装置的检测频率等于或小于预设检测频率,保证工作效率。
优选地,S2、S3、S6、S7、S10中确定各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各最大安全充电倍率采用查表法且所述查表法所依据数据表利用现有数据表或利用根据待充电锂电池性能实时测得的温度与充电倍率的关系数据表,即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数据可以根据不同锂电池的不同温度下充电工作超声波检测实验的经验数据制表获得,其具体值通过查表法确定,并且不断将目前当次充电的数据进行记录,对不同温度下锂电池充电超声波检测不产生气体的最大安全充电倍率数据进行更新,下次充电工作时可以以更新后的数据作为基准。
优选地,所述关系数据表的测定过程为首先预设若干个温度梯度,在每个温度值下分别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不同充电倍率对应的排气状况以反向得到该温度值下锂电池的最大充电倍率,并将每个温度值下的最大充电倍标示在同一图中进而得到温度与充电倍率的关系数据表,优选地,比如锂电池在不同温度下充电超声波检测实验,温度设定从0℃到45℃,以5℃为步长,用超声波检测各温度下以不同充电倍率充电的排气状况,找出满足条件的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以此类推,获得温度与最大安全充电倍率的关系折线图。
优选地,结束充电时将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充电电流设置为0,如果不调整为0则时间长后可能造成锂电池过充,及时设置为0能够避免过充且节约能量为下次充电使用。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检测采用基于空气耦合原理的超声波检测装置,以空气为耦合剂,也即采用空气耦合原理,其与传统超声波技术相比,具有不与被测件直接接触、不浸入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且准确性高、灵敏度好,本方法运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锂电池包排气现象,超声信号反馈到超声波检测装置,经处理后传递给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判定当前充电电流是否合适的依据。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应用于锂电池低温充电过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先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利用实时温度与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电池加热装置的开关以将锂电池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所述安全温度范围为锂电池不析锂的温度范围,所述预设的温度阈值取锂电池是否析锂的温度临界值,并将锂电池稳定在特定安全充电倍率下进行充电;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并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重复进行超声波检测以及依据检测结果控制直接继续充电或降低充电电流后再充电的操作过程以实现锂电池全程分阶段安全充电;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增设超声波检测装置并预设其检测频率,在电池管理系统中预设温度阈值并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当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对锂电池加热直至实时温度超过温度阈值,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一温度值,执行S2;否则,直接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二温度值,执行S3;
S2确定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启动超声波检测装置依预设的检测频率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4,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5;
S3确定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启动超声波检测装置依预设的检测频率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有气体,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4,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5;
S4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过大进而控制降低充电电流,并继续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直至检测结果为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而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时,记录此时第三充电电流值,使锂电池以第三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6;
S5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使锂电池继续保持以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或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7;
S6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并记录此时锂电池第三温度值,确定第三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第四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所述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一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三充电电流值,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8,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9;
S7充电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取锂电池实时温度并记录此时锂电池第四温度值,确定第四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第五最大安全充电倍率,使锂电池以相应的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所述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二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第三充电电流值,使超声波检测装置按照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当若干个频率内持续检测到有气体时执行S8,当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时执行S9;
S8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过大进而控制降低充电电流,并继续使超声波检测装置依一定的检测频率工作,直至检测结果为若干个频率内均未检测到气体而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时,记录此时第六充电电流值,使锂电池以第六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10;
S9电池管理系统判定此时充电电流安全,使锂电池继续保持以第四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或第五最大安全充电电流值进行充电,执行S10;
S10判断锂电池实际容量是否达到额定容量,达到额定容量时直接结束充电,未达到额定容量时重复上述S6至S9,获得新的充电电流值再次进入分阶段充电,直至锂电池实际容量达到其额定容量时结束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对锂电池加热采用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的电池加热装置或外部加装的电池加热装置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4、S6、S7、S8和S10中的超声波检测装置的检测频率等于或小于预设检测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2、S3、S6、S7、S10中确定各温度值对应的锂电池的各最大安全充电倍率采用查表法且所述查表法所依据数据表利用现有数据表或利用根据待充电锂电池性能实时测得的温度与充电倍率的关系数据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数据表的测定过程为首先预设若干个温度梯度,在每个温度值下分别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锂电池不同充电倍率对应的排气状况以反向得到该温度值下锂电池的最大充电倍率,并将每个温度值下的最大充电倍标示在同一图中进而得到温度与充电倍率的关系数据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束充电时将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充电电流设置为0。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检测采用基于空气耦合原理的超声波检测装置。
CN201910458271.4A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Active CN110350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8271.4A CN110350259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8271.4A CN110350259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0259A CN110350259A (zh) 2019-10-18
CN110350259B true CN110350259B (zh) 2021-02-23

Family

ID=6817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8271.4A Active CN110350259B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50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2271B (zh) * 2019-12-16 2022-04-1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CN113036248B (zh) * 2021-05-19 2021-10-22 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全固态锂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81487B (zh) * 2021-08-12 2021-11-16 深圳市有为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终端的预防锂电池失效的电池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347652B (zh) * 2022-10-18 2023-01-31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低温充电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826920B (zh) * 2023-07-06 2024-06-21 深圳市恒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机器人锂电池储能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8285A (en) * 1992-08-31 1996-01-30 Shinko Electric Co., Ltd. Gas-controlled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for a driverless transport vehicle
CN104733791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电池过度充电的安全装置
CN105633497A (zh) * 2016-03-23 2016-06-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108847513A (zh) * 2018-05-08 2018-11-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729A (zh) * 2017-08-01 2019-03-29 深圳市绿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移动电源
CN108032745B (zh) * 2017-11-24 2021-06-01 安徽特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温工作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09216810A (zh) * 2018-09-07 2019-01-15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及其循环性能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8285A (en) * 1992-08-31 1996-01-30 Shinko Electric Co., Ltd. Gas-controlled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for a driverless transport vehicle
CN104733791A (zh) * 2013-12-24 2015-06-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电池过度充电的安全装置
CN105633497A (zh) * 2016-03-23 2016-06-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108847513A (zh) * 2018-05-08 2018-11-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0259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025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方法
US20210323442A1 (en) Battery system with adjustable heating rat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77733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脉冲放电自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10635187B (zh) 一种考虑老化的锂电池充电方法
CN113410537B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64879B (zh) 一种汽车低压能量管理装置及方法
US20210078431A1 (en) Charge control device,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180261B (zh) 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析锂检测方法
CN108336435B (zh) 一种考虑充电能量效率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
CN103997108A (zh) 一种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充电器
US20230023717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tion battery, vehicle, medium, and device
CN105098272A (zh) 一种安全的锂二次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9884542B (zh)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并联模组内微短路故障单体的检测方法
CN104730464A (zh) 一种电池绝热温升速率测试方法
CN110556601A (zh) 一种三元动力电池低温充电工艺
CN214314619U (zh) 电池加热装置及锂电池
CN211653012U (zh) 一种电池包低温加热功能测试装置
CN101931111A (zh) 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和装置
CN203840042U (zh) 一种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充电器
CN1140303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24413A (zh) 一种电池系统的充电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13075572B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温度检测方法
CN203456477U (zh) 电池加热保温装置
CN115642328B (zh) 一种混储中镍氢充放电上下限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571890B (zh) 一种5g基站备用电源的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