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5923B -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5923B
CN110345923B CN201810307554.4A CN201810307554A CN110345923B CN 110345923 B CN110345923 B CN 110345923B CN 201810307554 A CN201810307554 A CN 201810307554A CN 110345923 B CN110345923 B CN 110345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system
reflecting surface
main
camera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75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5923A (zh
Inventor
孟艳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075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5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5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5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5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5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01C11/02Picture tak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mmetry or photographic surveying, e.g. controlling overlapping of pi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01C11/04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首先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获取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将相机固定在主反射面,保证相机坐标系与天线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然后采用工业相机对副反射面连续拍照,并实时测量天线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相对位姿关系,求出天线主、副反射面相对位姿关系,并据此调整副反射面的位姿,可有效改善测量精度,并极大提高测量效率。

Description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位姿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双反射面天线有主、副两个反射面,如图1所示,为保证天线效能,在天线安装过程中需将副反射面安装、调整至设计位置、姿态(即位姿,下同),即将副反射面坐标系O-XYZ在主反射面坐标系O-XYZ下的参数值调整至设计值。
目前,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测量主要采用工业摄影测量方法,即:利用单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同时测量主、副反射面上的测量点坐标,分析得到主、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相对关系,依据测量值与设计值间的差异调整副反射面位姿;重复该过程直至精度满足指标要求。例如,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许薇的硕士论文《基于几何特征量的自主位姿测量方法的研究》中提到的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方法,采用该方法调整主副反射面位姿关系存在计算量大、调整效率低、精度较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方法调整主副反射面位姿关系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获取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将一台相机固定到主反射面,保持相机坐标系与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对副反射面拍照,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2)将副反射面坐标系作为中间量,根据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计算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
S3)再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所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4)判断所述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副反射面,再按照步骤S3)中的内容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直至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本发明首先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获取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将相机固定在主反射面,保证相机坐标系与天线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然后采用工业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上述两种相对位姿关系求出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再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已知的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并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在不满足要求时,通过微调副反射面重新拍照计算,直到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本发明能够通过调整副反射面,实时测量副反射面坐标系与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可有效改善测量精度,并极大提高副反射面的调整效率。
进一步,上述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通过以副反射面粘贴的测量点作为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得到的。
进一步,主、副反射面相对位姿关系包括: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计算式如下: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31
式中,T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旋转矩阵;T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副相为R副相的转置矩阵;T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主相为R主相的转置矩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包括相机,连接相机的计算机,相机用于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后固定在主反射面上,保持相机坐标系与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并对副反射面拍照。
所述计算机用于执行实现以下步骤的指令:
(S1)根据相机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计算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根据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计算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2)将副反射面坐标系作为中间量,根据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计算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
(S3)再根据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所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4)判断所述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不满足,当副反射面调整后,再按照步骤(S3)中的内容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直至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粘贴在副反射面上的测量标志,所述计算机还用于通过测量该测量标志的坐标值,将该坐标值作为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得到所述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进一步,所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包括: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
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41
式中,T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旋转矩阵;T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副相为R副相的转置矩阵;T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主相为R主相的转置矩阵。
附图说明
图1是天线双反射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测量主副反射面位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种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天线副反射面粗装后,采用单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将主、副反射面进行统一测量,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
(2)将一台相机固定到主反射面,保持相机坐标系与天线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对副反射面拍照,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3)将副反射面坐标系作为中间量,根据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计算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
(4)再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5)判断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副反射面,再按照步骤S3)中的内容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直至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上述方法的测量原理为:
如图2所示,在天线主反射面附近固定一台工业相机,其坐标系记为O相机-X相机Y相机Z相机,工业相机与一台计算机连接,实现相机控制、数据传输及实时计算处理,本发明利用工业相机坐标系作为中间量,实时测量出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即副反射面坐标系在主反射面坐标系下的参数值,包括平移量和旋转矩阵。
记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为: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61
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旋转矩阵为R主副,则两坐标系间的相对关系为: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62
同理,主、副反射面坐标系分别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关系为: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63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64
式中,T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副相为R副相的转置矩阵;T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主相为R主相的转置矩阵。
结合上述两式,副反射面坐标系在主反射面坐标系下的参数可用相机坐标系表示为:
Figure GDA0002967582120000071
因工业相机与主反射面固连,故在副反射面位姿调整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变,只要实时测量出相机与副反射面间相对位姿关系,即可根据上式计算出副反射面坐标系在主反射面坐标系下的参数。根据该参数值与设计值的差值调整副反射面位置、姿态,直至满足指标要求。
本发明首先采用单相机工业摄影测量系统将主反射面、副反射面进行测量,获取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然后,将相机固定在一设定位置,保证相机坐标系与天线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采用工业相机对副反射面连续拍照,并实时测量天线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相对位姿关系的方法,求出天线主、副反射面相对位姿关系,并据此实时调整副反射面的位姿,不断更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有效改善了测量精度,并极大的提高测量的效率。
进一步,上述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通过以副反射面粘贴的测量点作为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得到的。
基于上述测量原理和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包括相机,连接相机的计算机,以及用于粘贴在天线副反射面上的测量标志。其中,相机用于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后固定在主反射面上,保持相机坐标系与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并对副反射面拍照。
计算机用于执行实现以下步骤的指令:
(S1)根据相机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计算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根据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计算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2)将副反射面坐标系作为中间量,根据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计算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
(S3)再根据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4)判断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不满足,当副反射面调整后,再按照步骤(S3)中的内容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直至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该计算机还用于通过测量该测量标志的坐标值,将该坐标值作为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得到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所指的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实际上是基于本发明方法流程的硬件解决方案,由于对上述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的介绍已经足够清楚完整,故不再详细描述该位姿测量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获取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将一台相机固定到主反射面,保持相机坐标系与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对副反射面拍照,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2)将副反射面坐标系作为中间量,根据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计算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
S3)再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所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4)判断所述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副反射面,再按照步骤S3)中的内容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直至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步骤S3)还包括:以副反射面粘贴的测量点作为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得到所述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包括: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FDA0002967582110000021
式中,T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旋转矩阵;T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副相为R副相的转置矩阵;T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主相为R主相的转置矩阵。
5.一种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连接相机的计算机,相机用于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后固定在主反射面上,保持相机坐标系与主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不变,并对副反射面拍照;
所述计算机用于执行实现以下步骤的指令:
(S1)根据相机对天线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分别拍照,计算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根据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计算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2)将副反射面坐标系作为中间量,根据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初始相对位姿关系、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计算得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
(S3)再根据相机对副反射面拍照,重新获取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结合所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S4)判断所述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不满足,当副反射面调整后,再按照步骤(S3)中的内容重新确定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直至满足设定的要求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粘贴在副反射面上的测量标志,所述计算机还用于通过测量该测量标志的坐标值,将该坐标值作为控制点,通过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得到所述副反射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相对位姿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射面坐标系与副反射面坐标系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包括: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和旋转矩阵的计算式如下:
Figure FDA0002967582110000031
式中,T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副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主反射面坐标系的旋转矩阵;T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副相为副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副相为R副相的转置矩阵;T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平移量,R主相为主反射面坐标系相对相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RT 主相为R主相的转置矩阵。
CN201810307554.4A 2018-04-08 2018-04-08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Active CN110345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7554.4A CN110345923B (zh) 2018-04-08 2018-04-08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7554.4A CN110345923B (zh) 2018-04-08 2018-04-08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5923A CN110345923A (zh) 2019-10-18
CN110345923B true CN110345923B (zh) 2021-06-18

Family

ID=6817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7554.4A Active CN110345923B (zh) 2018-04-08 2018-04-08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5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6985B (zh) * 2021-07-07 2023-03-28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一种反射面天线电轴指向标定方法
CN114295049B (zh) * 2021-12-23 2023-11-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 一种天线反射体空间几何关系校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11469A1 (de) * 2007-03-07 2008-09-11 Astrium Gmbh Systemintegriertes Bodenstationsantennen-Kalibrierungssystem inkl. Phasenabgleich für automatisches Tracking (Autotracking)
CN103258075A (zh) * 2013-03-25 2013-08-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赋形卡式天线主面精度和主副面调整的精确计算方法
CN104154931A (zh) * 2014-07-23 2014-11-1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交会测量系统的光机定位测量方法
CN107504918A (zh) * 2017-10-23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射电望远镜面形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7729705A (zh) * 2017-11-29 2018-02-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面天线单块面板精度的测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11469A1 (de) * 2007-03-07 2008-09-11 Astrium Gmbh Systemintegriertes Bodenstationsantennen-Kalibrierungssystem inkl. Phasenabgleich für automatisches Tracking (Autotracking)
CN103258075A (zh) * 2013-03-25 2013-08-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赋形卡式天线主面精度和主副面调整的精确计算方法
CN104154931A (zh) * 2014-07-23 2014-11-1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交会测量系统的光机定位测量方法
CN107504918A (zh) * 2017-10-23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射电望远镜面形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7729705A (zh) * 2017-11-29 2018-02-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面天线单块面板精度的测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5923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7436B (zh) 基于全站仪及摄影测量技术的bim增强现实放样系统
US1006918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antenna engineering parameter and system
CN110345923B (zh) 天线主副反射面位姿测量系统与副反射面位姿调整方法
CN108363079A (zh) 一种面向便携式智能设备的gnss伪距双差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362266A (zh) 一种基于ekf激光测距辅助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和系统
US10782119B2 (en) Object dimens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157680A (zh) 一种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结合的视觉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3697885B (zh) 自动补偿磁偏角的远程定位方法
CN103791889B (zh) 一种利用十字结构光辅助的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方法
CN111538029A (zh) 一种视觉与雷达融合的测量方法及终端
CN118011315A (zh) 一种uwb超宽带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652292B (zh) 一种gps多径效应改正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0376618A (zh) 基于北斗三号卫星星基增强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189541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748714A (zh) 一种星载索网可展开天线形面精度测量方法
Fraser Multiple focal setting self-calibration of close-range metric cameras
CN111211424B (zh) 一种适用于ska天线的主面面型测量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664801A (zh) 一种基于高斯曲率的光学靶标点投影规划方法
CN113532428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动中通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21300B (zh) 确定鱼眼相机图像中物体实际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24538B (zh) 一种合作目标远距离高精度六自由度位姿测量方法
CN108917652A (zh) 一种结构光检测离轴非球面的位姿优化方法
CN109900301A (zh) 一种动态环境下双目立体定位角度补偿方法
CN109143287A (zh) 定位解算处理系统
CN116320756B (zh) 基于液态光学调控的单双目组合式深度感知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