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36374A -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 Google Patents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36374A
CN110336374A CN201910547908.7A CN201910547908A CN110336374A CN 110336374 A CN110336374 A CN 110336374A CN 201910547908 A CN201910547908 A CN 201910547908A CN 110336374 A CN110336374 A CN 110336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in memory
memory area
period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79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奇吼
徐百钏
徐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479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36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36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36374A/zh
Priority to US16/706,813 priority patent/US11086728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3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roughpu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 G01R31/1245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of line insulators or spacers, e.g. ceramic overhead line cap insulators; of insulators in HV bush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06F11/1451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by selection of backup cont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4Graphs; Linked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02J13/0013
    • H02J13/0075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包括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与网络中的备份终端连接,这样就能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里进行贮存,以此达到备份的目的;备份终端的数量也为若干,各个所述CPU处理单元通过其对应的通信模块与所有的所述备份终端连接;CPU处理单元还与闪存连接;结合其它的结构和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传递模式里却没有涉及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通信模块传递量这样的方面对数据传递效果的作用、使得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化不小或让通信模块的传递量过大的状况、妨碍另外的任务对数据的传递的缺陷。

Description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技术领域,也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背景技术
铁道是一种永久性道路,上面有按间距铺设并固定在枕木上的钢轨,枕木置于水平或有坡的铺有道碴的路基上,为货车、客车及其他机车车辆提供轨道。
绝缘子是铁道供电线路的重要设备,我国现有的铁道供电系统中还没有绝缘子污秽情况实时信息监测,当绝缘子污染严重时,会发生闪络,最终导致短路跳闸事故,致使列车停运。因此研制监测绝缘子污秽状况的设备,实时提供绝缘子表面污染数据和预报警服务,对铁道供电网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为了避免发生污秽闪络事故,减少数据采集部分对电源的要求,就推出了一种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其由铁路沿线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和车内机载数据接收处理部分组成;所述的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在接触网支持立柱上安装湿度传感器和信号采集模块,在接触网支持弯臂等绝缘子靠近立柱侧安装泄露电流采集装置,该装置可将绝缘子产生的泄露电流检测出来,湿度传感器负责采集绝缘子所处环境的湿度,信号采集模块将湿度和泄露电流参数进行收集、处理,将有用的信息通过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发送给机车上的信号接收模块;在机车上安装信号接收模块和机载处理设备,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信号采集模块发送的信息,该信息传送给机载处理设备,机载处理设备将馈电线的网压及与污秽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分析、打印处理,当机车到达车站内上,通过站内通信系统将绝缘子污秽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牵引供电段。
所述的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绝缘子泄露电流采集装置、信号采集模块、湿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设备、蓄电池、无线收发器、以及CPU处理单元;信号采集模块的电源由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加锂电池双电源进行供电,采用电源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当蓄电池电源不足或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锂电池供电状态;泄露电流采集装置安放在绝缘子的接地侧,采用电磁隔离,将泄露电流与信号采集模块相隔离,把泄露电流变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湿度传感器安放在绝缘子的附近,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参数,湿度传感器将湿度信号转换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nRF905无线收发模块负责将采集的信息向机车车载信号接收模块发送,当机车通过该设备时,机车车载信号接收模块发送一个唤醒信号,让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的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中的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有2个,第一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检测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第二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检测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所述的车内机载数据接收处理部分包括电源、信号接收模块、机载处理设备、人机操作面板;电源由机车的DC110V供电,将110V通过开关电源变换成24V的电源给各个部件供电;信号接收模块由nRF905无线收发模块构成,该部分负责向检测部分发送唤醒信号,同时将检测部分发送的信息进行收集;机载处理设备负责发送唤醒命令,以及接收信息,并通过车载GPS定位系统、接触网压检测系统将机车的位置及对应的网压信息传送给CPU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采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人机操作面板可以进行污秽程度的设定,如果达到了污秽程度,处理单元发生命令,可在人机操作面板上进行报警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这样采用绝缘子泄露电流来在线监测,各个检测模块都有自己地址,将对应的地址和数据传送到运行在该线路的机车数据接收模块上,该机车上的数据接收处理部分将绝缘子信息反馈给牵引供电部门,及时的清扫绝缘子,避免发生污秽闪络事故,减少了数据采集部分对电源的要求,同时不需要增加GPS定位设备,可采用机车上的GPS定位设备,使设备的价格下降,减少了对电源的要求,同时检测绝缘子所处电压的参数来判别污秽程度。
而由CPU处理单元处理的数据有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和环境湿度参数,这样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分别经第一泄露电流采集装置、第二泄露电流采集装置和湿度传感器采集并转化而得,为了实现对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的备份,就用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与网络中的备份终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能够是4G模块,所述网络能够是4G网,所述备份终端能够是PC机,这样就能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里进行贮存,以此达到备份的目的。
而为了达到分布式贮存的效果,往往是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的数量一样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CPU处理单元的数量为若干,备份终端的数量也是若干,而通信模块的传递量为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长里,所述CPU处理单元经由通信模块能传递的数据长度大小为受约束的,也就是它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是受约束的;面向所述CPU处理单元经由通信模块所须传递的各个数据,即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的特性与性能亦有差别,因此对应的各个数据的传递的比特率亦能够有差别,来降低通信模块的传递量,以此改善数据传递性能;然而,现有的数据传递模式里却没有涉及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通信模块传递量这样的方面对数据传递效果的作用,以此常常使得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化不小,或让通信模块的传递量过大的状况,亦会妨碍另外的任务对数据的传递。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数据传递模式里却没有涉及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通信模块传递量这样的方面对数据传递效果的作用、使得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化不小或让通信模块的传递量过大的状况、妨碍另外的任务对数据的传递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铁道供电监控架构,包括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的铁路沿线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
所述的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绝缘子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湿度传感器以及CPU处理单元;泄露电流采集装置安放在绝缘子的接地侧,采用电磁隔离,将泄露电流与信号采集模块相隔离,把泄露电流变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湿度传感器安放在绝缘子的附近,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参数,湿度传感器将湿度信号转换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所述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与网络中的备份终端连接,这样就能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里进行贮存,以此达到备份的目的;
所述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的数量一样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CPU处理单元的数量为若干,备份终端的数量也为若干,各个所述CPU处理单元通过其对应的通信模块与所有的所述备份终端连接;
CPU处理单元还与闪存连接。
所述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A-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传递任务包括传递数据、备份终端的识别码,这里通常为以实现设定的唯一性的字符串、备份终端的IP地址或备份终端的MAC地址来充当备份终端的识别码;这里,用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充当传递数据;
还有就是,该数据链表是每次都是从链表尾部添加新的数据而从链表的头部取出数据的数据链表;
A-2: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A-3: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所述A-3包括:
A-3-1:运用通信模块,凭借所述传递任务里包括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与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把所述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所属的备份终端;
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B-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B-2: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各个所述字段的大小为8bit;
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而各个主存区仅可存进NULL或者1,所述主存区被要求后,其初始值是NULL,为没传递的标志;
所要求的主存区用来贮存已传递标志,它的个数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相关联;用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中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充当要求主存区的设定个数;
所述述主存区为依赖设定的次序被贮存进数据的;
B-3:确定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是不是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所述主存区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复位就是把所述主存区的值都用NULL填充;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B-4里执行,直至该时段一结束,且在该时段一完成之际跳到B-5里执行;
随后跳到B-6里执行;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均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B-6里执行,且在该时段一结束之际跳到B-5里执行;
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一个传递任务且执行完成,就会相应在一个主存区里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的已传递标志为用来贮存于所述主存区里,来标记一传递任务已执行完成的标识,一传递任务已执行完成包括数据传递达成,或者为运用通信模块超过设定的时间范围来使得的数据传递未达成的状况,均会在主存区里贮存已传递标志;
另外该次配置传递信息期间的各个时段一里所用的主存区为恒定,而已传递标志的值是1,在各个时段一里,经执行现时时段一的首个传递任务起,每执行达成一传递任务,就会相应地从所要求的首个主存区起顺序在主存区里贮存1,直至现时时段一完成,复位所要求的所有主存区,接着进入后一时段一;
而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贮存已传递标志的主存区的状态能分为如下两中:
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
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有均贮存已传递标志;
B-4: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B-5:复位所述主存区;
B-6: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此时没有另外的主存区用来持续贮存已传递标志,还有就是要维持数据的传递的比特率,因此不再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数据直至现时时段一完成,且在现时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主存区;还有就是,要确保各个时段一的整体性和彼此间的持续性,若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有均贮存已传递标志,依旧复位所述主存区,来进行后一时段一;
B-7: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B-8: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为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这样的主存区为依赖设定的顺序被贮存的,在各个时段一里,面向已贮存已传递标志的区域不能再次贮存。
另外能运用用于配置的程序达成B-3到B-5的过程,所述用于配置的程序能够分别构造启动进程与执行进程;这里,启动进程凭借B-3里的确定结论来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执行进程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接着把所述已传递标志顺序贮存在所要求的主存区里;而一用于配置的程序能够仅取出执行一个传递任务且把已传递结果贮存主存区里,亦能够再次执行B-3到B-5来分别取出执行若干传递任务且把已传递的结论贮存主存区里。
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C-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C-2: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
C-3:确定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是不是低于时段一;这里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的传递标志;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就跳到C-4里执行,直到所花费的时长和中止时间求和能达到时段一,就跳到C-5里执行,接着跳到C-6里执行;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不低于时段一,就跳到C-5里执行,接着跳到C-6里执行;
C-4: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C-5:复位所述主存区;
C-6: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这样经由对比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和时段一的时长,也就是在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填充完之际,就对比确定经头次复位主存区后或首次取出传递任务直至现时时刻所花费的时长和时段一的时长;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这时没有额外的主存区用来持续贮存已传递标志,这样要维持信息的传递的比特率,于是不会接着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信息直到现时时段一完成,且在现时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主存区;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就径直复位所述主存区,并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后一传递任务;
C-7: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C-8: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是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D-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D-2: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D-3: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D-4:确定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是不是等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若相等,就跳到D-5里执行,接着跳到D-2里执行;
若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低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就持续经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
D-5:中止事先设定的时段二;
这里的临界数和时段二能够在D-3前的事先设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以凭借预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和数据传递时间执行传递任务,将数据传递至对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所在的终端,其中预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可以凭借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和本次传递信息的需求灵活设定,由此解决了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动较大,造成通信模块传递量过大以及数据传递效率不稳定的问题,取得了提高了数据传递的效率及准确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第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第二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第三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第四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4所示,铁道供电监控架构,包括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其由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的铁路沿线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和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的车内机载数据接收处理部分组成;所述的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在接触网支持立柱上安装湿度传感器和信号采集模块,在接触网支持弯臂等绝缘子靠近立柱侧安装泄露电流采集装置,该装置可将绝缘子产生的泄露电流检测出来,湿度传感器负责采集绝缘子所处环境的湿度,信号采集模块将湿度和泄露电流参数进行收集、处理,将有用的信息通过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发送给机车上的信号接收模块;在机车上安装信号接收模块和机载处理设备,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信号采集模块发送的信息,该信息传送给机载处理设备,机载处理设备将馈电线的网压及与污秽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分析、打印处理,当机车到达车站内上,通过站内通信系统将绝缘子污秽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牵引供电段。所述的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绝缘子泄露电流采集装置、信号采集模块、湿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设备、蓄电池、无线收发器、以及CPU处理单元;信号采集模块的电源由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加锂电池双电源进行供电,采用电源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当蓄电池电源不足或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锂电池供电状态;泄露电流采集装置安放在绝缘子的接地侧,采用电磁隔离,将泄露电流与信号采集模块相隔离,把泄露电流变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湿度传感器安放在绝缘子的附近,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参数,湿度传感器将湿度信号转换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nRF905无线收发模块负责将采集的信息向机车车载信号接收模块发送,当机车通过该设备时,机车车载信号接收模块发送一个唤醒信号,让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的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中的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有2个,第一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检测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第二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检测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所述的车内机载数据接收处理部分包括电源、信号接收模块、机载处理设备、人机操作面板;电源由机车的DC110V供电,将110V通过开关电源变换成24V的电源给各个部件供电;信号接收模块由nRF905无线收发模块构成,该部分负责向检测部分发送唤醒信号,同时将检测部分发送的信息进行收集;机载处理设备负责发送唤醒命令,以及接收信息,并通过车载GPS定位系统、接触网压检测系统将机车的位置及对应的网压信息传送给CPU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采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人机操作面板可以进行污秽程度的设定,如果达到了污秽程度,处理单元发生命令,可在人机操作面板上进行报警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这样采用绝缘子泄露电流来在线监测,各个检测模块都有自己地址,将对应的地址和数据传送到运行在该线路的机车数据接收模块上,该机车上的数据接收处理部分将绝缘子信息反馈给牵引供电部门,及时的清扫绝缘子,避免发生污秽闪络事故,减少了数据采集部分对电源的要求,同时不需要增加GPS定位设备,可采用机车上的GPS定位设备,使设备的价格下降,减少了对电源的要求,同时检测绝缘子所处电压的参数来判别污秽程度。
而由CPU处理单元处理的数据有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和环境湿度参数,这样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分别经第一泄露电流采集装置、第二泄露电流采集装置和湿度传感器采集并转化而得,为了实现对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的备份,就用所述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与网络中的备份终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能够是4G模块,所述网络能够是4G网,所述备份终端能够是PC机,这样就能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里进行贮存,以此达到备份的目的;所述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的数量一样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CPU处理单元的数量为若干,备份终端的数量也为若干,各个所述CPU处理单元通过其对应的通信模块与所有的所述备份终端连接;CPU处理单元还与闪存连接。
所述闪存中贮存有:
序列化单元,用来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取出单元,用来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传递单元,用来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该传递单元包括:
数据传递子单元,用来运用通信模块,凭借所述传递任务里包括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与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把所述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所属的备份终端;
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执行传递任务,接着运用通信模块执行传递任务,这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能够凭借通信模块的传递量状态而机动设定,于是克服了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化不小,使得通信模块传递量过大,数据传递性能波动大,还会妨碍另外的任务对信息的传递,获得了改善数据传递的性能的目的。
所述闪存中贮存有:
序列化单元,用来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主存区要求单元,用来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各个所述字段的大小为8bit;
取出单元,适于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从数据链表中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内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具体包括:
主存区确定单元,用来确定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是不是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所述主存区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复位就是把所述主存区的值都用NULL填充;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中止单元一里执行,直至该时段一结束,且在该时段一完成之际跳到复位单元里执行;随后跳到传递任务取出单元里执行;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均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传递任务取出单元里执行,且在该时段一结束之际跳到复位单元里执行;
中止单元一,用来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传递任务取出单元,用来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复位单元,用来复位所述主存区。
传递单元,用来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传递标识贮存单元,用来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为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所述闪存中贮存有:
序列化单元,用来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主存区要求单元,用来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
取出单元,用来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详细而言其包括:
时长确定单元,用来确定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是不是低于时段一;这里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的传递标志。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小于时段一,就跳到中止单元一里执行,直到所花费的时长和中止时间求和能达到时段一,就跳到复位单元里执行,接着跳到传递任务取出单元里执行;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不低于时段一,就跳到复位单元里执行,接着跳到传递任务取出单元里执行;
中止单元一,用来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复位单元,用来复位所述主存区;
传递任务取出单元,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传递单元,用来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传递标识贮存单元,用来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是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所述闪存中贮存有:
序列化单元,用来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取出单元,用来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传递单元,用来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临界数确定单元,用来确确定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是不是等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若相等,就跳到中止单元二,经过事先设定的时段二后,接着跳到取出单元820去执行
中止单元二,用来中止事先设定的时段二。
所述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A-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传递任务包括传递数据、备份终端的识别码,这里通常为以实现设定的唯一性的字符串、备份终端的IP地址或备份终端的MAC地址来充当备份终端的识别码;这里,用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充当传递数据;
还有就是,该数据链表是每次都是从链表尾部添加新的数据而从链表的头部取出数据的数据链表;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在运用期间利于添加与取出数据。
就像,有一CPU单元要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三个备份终端,就先构造传递任务,且把它顺序送进数据链表里,且分别为:
传递任务一、传递任务二和传递任务三;所述三个备份终端分别是备份终端一、备份终端二与备份终端三。
针对所述的各个传递任务,所具有的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与备份终端的识别码分别是:
传递任务一: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是备份终端一的MAC地址;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CPU单元的标识码;所述CPU单元的标识码是给CPU单元设定的记号。
传递任务二: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是备份终端二的MAC地址;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CPU单元的标识码;
传递任务三: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是备份终端三的MAC地址;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CPU单元的标识码;
A-2: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面对任意的一通信模块,它在设定的时段里可传递的数据的个数是受约束的,也就是所述通信模块的传递量为有最高临界值的,另外在同样的时间段,能够伴随同该次数据传递没关联的另外的若干传递任务也在传递;所以,凭借所运用的通信模块的最大传递量,和该通信模块现下时点的传递量状态,事先设定该次数据配置传递所用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
通常来说,现在普遍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是每500ms里数据传递的个数,亦能够是每2s或3h里数据传递的个数。
还有就是,所述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能够在A-2或A-1前事先设定。
就像,面向所述CPU单元朝备份终端传递数据,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是每500ms为48个,这样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的数据个数是48个;
A-3: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通信模块就是达成CPU单元朝备份终端传递信息的端口,它会凭借传递任务里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把传递任务中的传递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
所述A-3包括:
A-3-1:运用通信模块,凭借所述传递任务里包括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与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把所述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所属的备份终端;
就像面向所述传递任务一、传递任务二与传递任务三,运用通信模块,凭借传递任务里具有的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与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最终备份终端的识别码、备份终端二的识别码与备份终端三的识别码所属的备份终端的会收受到的数据分别是:
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CPU单元的标识码;
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CPU单元的标识码;
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CPU单元的标识码;
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执行传递任务,接着运用通信模块执行传递任务,这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能够凭借通信模块的传递量状态而机动设定,于是克服了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化不小,使得通信模块传递量过大,数据传递性能波动大,还会妨碍另外的任务对信息的传递,获得了改善数据传递的性能的目的。
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B-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B-2: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各个所述字段的大小为8bit;
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而各个主存区仅可存进NULL或者1,所述主存区被要求后,其初始值是NULL,为没传递的标志;
所要求的主存区用来贮存已传递标志,它的个数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相关联;用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中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充当要求主存区的设定个数;
就像,面向所述的CPU单元朝备份终端传递数据,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是每500ms传递48个数据,那么它包括的设定时段一是500ms,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是48个,于是,所要求的主存区个数是48;
所述述主存区为依赖设定的次序被贮存进数据的;
B-3:确定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是不是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所述主存区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复位就是把所述主存区的值都用NULL填充;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B-4里执行,直至该时段一结束,且在该时段一完成之际跳到B-5里执行;
随后跳到B-6里执行;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均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B-6里执行,且在该时段一结束之际跳到B-5里执行;
在数据配置传递期间,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一个传递任务且执行完成,就会相应在一个主存区里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的已传递标志为用来贮存于所述主存区里,来标记一传递任务已执行完成的标识,一传递任务已执行完成包括数据传递达成,或者为运用通信模块超过设定的时间范围来使得的数据传递未达成的状况,均会在主存区里贮存已传递标志;
要不运用过大的主存,已传递用户标识的量能非常的少,另外该次配置传递信息期间的各个时段一里所用的主存区为恒定,而已传递标志的值是1,在各个时段一里,经执行现时时段一的首个传递任务起,每执行达成一传递任务,就会相应地从所要求的首个主存区起顺序在主存区里贮存1,直至现时时段一完成,复位所要求的所有主存区,接着进入后一时段一;
而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贮存已传递标志的主存区的状态能分为如下两中:
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
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有均贮存已传递标志;
B-4: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B-5:复位所述主存区;
B-6: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此时没有另外的主存区用来持续贮存已传递标志,还有就是要维持数据的传递的比特率,因此不再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数据直至现时时段一完成,且在现时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主存区;还有就是,要确保各个时段一的整体性和彼此间的持续性,若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有均贮存已传递标志,依旧复位所述主存区,来进行后一时段一;
就像,面向所述CPU单元,时段一是500ms,所要求的主存区为48个,已传递标志为1;若在500ms里,30个主存区里均已被贮存1,就不接着持续取出传递任务直至500ms时长里,复位主存区;若在500ms里,48个主存区没有均贮存1,就持续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直至500ms时长结束,复位主存区;另外若在500ms时长结束之际,48个主存区依然没被均贮存1,这时若持续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直至主存区均贮存1,就常发生时段一的有所缺的状况,扰乱时段一的持续性,不利于往后的往复进程,于是,在500ms时长结束之际,均不会接着持续取出传递任务,而来复位主存区,无论48个主存区是不是已均贮存1。
B-7: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B-8: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为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这样的主存区为依赖设定的顺序被贮存的,在各个时段一里,面向已贮存已传递标志的区域不能再次贮存。
另外能运用用于配置的程序达成B-3到B-5的过程,所述用于配置的程序能够分别构造启动进程与执行进程;这里,启动进程凭借B-3里的确定结论来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执行进程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接着把所述已传递标志顺序贮存在所要求的主存区里;而一用于配置的程序能够仅取出执行一个传递任务且把已传递结果贮存主存区里,亦能够再次执行B-3到B-5来分别取出执行若干传递任务且把已传递的结论贮存主存区里。
这样,一样的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执行传递任务,接着运用通信模块执行传递任务,这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能够凭借通信模块的传递量状态机动设定,于是克服了通信模块的传递量变化波动不小,使得通信模块传递量太高,数据传递性能波动不小,亦会妨碍另外的任务对数据的传递,获得了改善数据传递的性能的目的。
还有就是,经由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里首个数据段要求主存区,用来贮存已传递标志;确定在时段一里,所要求的主存区是不是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来认定是不是持续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可极大的改善操纵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低于或等于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改善配置传递信息的性能。
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C-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C-2: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
C-3:确定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是不是低于时段一;这里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的传递标志;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就跳到C-4里执行,直到所花费的时长和中止时间求和能达到时段一,就跳到C-5里执行,接着跳到C-6里执行;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不低于时段一,就跳到C-5里执行,接着跳到C-6里执行;
C-4: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C-5:复位所述主存区;
C-6: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这样经由对比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和时段一的时长,也就是在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填充完之际,就对比确定经头次复位主存区后或首次取出传递任务直至现时时刻所花费的时长和时段一的时长;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这时没有额外的主存区用来持续贮存已传递标志,这样要维持信息的传递的比特率,于是不会接着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信息直到现时时段一完成,且在现时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主存区;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就径直复位所述主存区,并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后一传递任务;
就像,一样的针对所述的CPU单元,时段一是500ms,所要求的主存区为48个,已传递标志是1。若这时48个主存区里均贮存传递标识1,就对比经头次复位主存区后或者是首次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到此时的时间段与时段一500ms的时长,若所述时间段低于500ms,就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直至中止的时间与所述时间段求和为500ms,复位48个主存区,且启动经从数据链表中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的过程;要是若所述时间段不小于500ms,就径直复位48个主存区,且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
这样就能表明,经头次复位主存区后到该次复位主存区前的真实时长不低于时段一,以此确保了具体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不大于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所以无法对通信模块构成太高的传递量。
C-7: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C-8: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是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一样的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执行传递任务,接着运用通信模块执行传递任务,这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能够凭借通信模块的传递量状态机动设定,于是克服了通信模块的传递量波动不小,构成通信模块传递量太高,数据传递效率波动也不小,还会妨碍另外的任务对信息的传递,获得了改善数据传递的性能。还有就是,经头次复位主存区后到该次复位主存区前的真实时长不低于时段一,以此确保了真实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低于或等于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所以不能对通信模块构成太高的传递量。
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包括:
D-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D-2: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D-3: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D-4:确定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是不是等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若相等,就跳到D-5里执行,接着跳到D-2里执行;
若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低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就持续经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
D-5:中止事先设定的时段二;
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和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均为有比特率传递的约束的,要避免D-2里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的比特率高过D-1里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的比特率,这样使得取出的传递任务是NULL的状态发生,并发的要防止对数据链表的数据贮存与取出构成太高的差距,通过结合数据链表的贮存与取出的性能,事先设定临界数与时段二,若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等于该临界数,就会中止暂定时段二,来让现时和以后所要取出的数据链表的值不是NULL;
这里的临界数和时段二能够在D-3前的事先设定。
这样经由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执行传递任务,接着运用通信模块执行传递任务,这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能够凭借通信模块的传递量状态机动设定,于是克服了通信模块的传递量波动不小,使得通信模块传递量太高,数据传递性能波动不小,亦会妨碍另外的任务对信息的传递,获得了改善数据传递的性能的目的。
而若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等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就会中止事先设定的时段二,依次能够克服经数据链表里所取出的传递任务是NULL的状态发生,确保了数据配置传递方法的适用性。
以上以用实施例说明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Claims (7)

1.一种铁道供电监控架构,包括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的铁路沿线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
所述的绝缘子状态检测部分包括绝缘子泄露电流采集装置、湿度传感器以及CPU处理单元;泄露电流采集装置安放在绝缘子的接地侧,采用电磁隔离,将泄露电流与信号采集模块相隔离,把泄露电流变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湿度传感器安放在绝缘子的附近,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参数,湿度传感器将湿度信号转换成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传送给信号采集模块中的A/D转换电路,然后该数字信息由CPU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与网络中的备份终端连接,这样就能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里进行贮存,以此达到备份的目的;
所述CPU处理单元与通信模块的数量一样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CPU处理单元的数量为若干,备份终端的数量也为若干,各个所述CPU处理单元通过其对应的通信模块与所有的所述备份终端连接;
CPU处理单元还与闪存连接。
2.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传递任务包括传递数据、备份终端的识别码,这里通常为以实现设定的唯一性的字符串、备份终端的IP地址或备份终端的MAC地址来充当备份终端的识别码;这里,用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充当传递数据;
还有就是,该数据链表是每次都是从链表尾部添加新的数据而从链表的头部取出数据的数据链表;
A-2: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A-3: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包括:
A-3-1:运用通信模块,凭借所述传递任务里包括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与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把所述要传递的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或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相应的备份终端的识别码所属的备份终端。
4.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B-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B-2: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各个所述字段的大小为8bit;
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而各个主存区仅可存进NULL或者1,所述主存区被要求后,其初始值是NULL,为没传递的标志;
所要求的主存区用来贮存已传递标志,它的个数同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相关联;用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中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充当要求主存区的设定个数;
所述述主存区为依赖设定的次序被贮存进数据的;
B-3:确定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是不是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所述主存区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复位就是把所述主存区的值都用NULL填充;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B-4里执行,直至该时段一结束,且在该时段一完成之际跳到B-5里执行;
随后跳到B-6里执行;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均贮存已传递标志,就跳到B-6里执行,且在该时段一结束之际跳到B-5里执行;
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一个传递任务且执行完成,就会相应在一个主存区里贮存已传递标志;这里的已传递标志为用来贮存于所述主存区里,来标记一传递任务已执行完成的标识,一传递任务已执行完成包括数据传递达成,或者为运用通信模块超过设定的时间范围来使得的数据传递未达成的状况,均会在主存区里贮存已传递标志;
另外该次配置传递信息期间的各个时段一里所用的主存区为恒定,而已传递标志的值是1,在各个时段一里,经执行现时时段一的首个传递任务起,每执行达成一传递任务,就会相应地从所要求的首个主存区起顺序在主存区里贮存1,直至现时时段一完成,复位所要求的所有主存区,接着进入后一时段一;
而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贮存已传递标志的主存区的状态能分为如下两中:
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都贮存已传递标志;
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有均贮存已传递标志;
B-4: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B-5:复位所述主存区;
B-6: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若在各个时段一里,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已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此时没有另外的主存区用来持续贮存已传递标志,还有就是要维持数据的传递的比特率,因此不再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数据直至现时时段一完成,且在现时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主存区;还有就是,要确保各个时段一的整体性和彼此间的持续性,若在各个时段一完成之际,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里没有均贮存已传递标志,依旧复位所述主存区,来进行后一时段一;
B-7: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B-8: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为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这样的主存区为依赖设定的顺序被贮存的,在各个时段一里,面向已贮存已传递标志的区域不能再次贮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外能运用用于配置的程序达成B-3到B-5的过程,所述用于配置的程序能够分别构造启动进程与执行进程;这里,启动进程凭借B-3里的确定结论来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执行进程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接着把所述已传递标志顺序贮存在所要求的主存区里;而一用于配置的程序能够仅取出执行一个传递任务且把已传递结果贮存主存区里,亦能够再次执行B-3到B-5来分别取出执行若干传递任务且把已传递的结论贮存主存区里。
6.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C-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C-2:用字段作为计量值,要求设定个数的主存区;
C-3:确定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是不是低于时段一;这里所述已传递标志是各个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贮存的传递标志;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就跳到C-4里执行,直到所花费的时长和中止时间求和能达到时段一,就跳到C-5里执行,接着跳到C-6里执行;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不低于时段一,就跳到C-5里执行,接着跳到C-6里执行;
C-4:中止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
C-5:复位所述主存区;
C-6:经数据链表里顺序取出传递任务;
这样经由对比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和时段一的时长,也就是在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填充完之际,就对比确定经头次复位主存区后或首次取出传递任务直至现时时刻所花费的时长和时段一的时长;
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这时没有额外的主存区用来持续贮存已传递标志,这样要维持信息的传递的比特率,于是不会接着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信息直到现时时段一完成,且在现时时段一完成之际复位所述主存区;若首个数据段的主存区均贮存已传递标志所花费的时长低于时段一,就径直复位所述主存区,并持续经数据链表里取出后一传递任务;
C-7: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C-8:在现时传递任务执行完成后,顺序的在所述主存区里是NULL的地方贮存已传递标志。
7.一种把水平绝缘子上的泄露电流数据、倾斜放置的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数据和环境湿度参数数据传递到备份终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D-1:把传递任务送进数据链表里;
D-2:凭借事先设定的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经数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所述在设定时长里数据传递的数据量包括在设定时段一里执行传递任务的首个数据段;
D-3:运用通信模块执行所述传递任务;
D-4:确定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是不是等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若相等,就跳到D-5里执行,接着跳到D-2里执行;
若现时执行传递任务的所有的个数低于事先设定的临界数,就持续经据链表里取出传递任务来执行;
D-5:中止事先设定的时段二;
这里的临界数和时段二能够在D-3前的事先设定。
CN201910547908.7A 2019-06-24 2019-06-24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Pending CN110336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7908.7A CN110336374A (zh) 2019-06-24 2019-06-24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US16/706,813 US11086728B2 (en) 2019-06-24 2019-12-08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sulator on-site monitoring data backu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7908.7A CN110336374A (zh) 2019-06-24 2019-06-24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36374A true CN110336374A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42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7908.7A Pending CN110336374A (zh) 2019-06-24 2019-06-24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6728B2 (zh)
CN (1) CN1103363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668A (zh) * 2019-11-29 2020-04-03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接触网巡检体系和步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1154A1 (en) * 2021-09-15 2023-03-23 Callidus Grupa D.O.O. Insulator condition monitor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PA06013614A (es) * 2006-11-24 2007-12-06 Global Sight S A De C V Sistemas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forma remota y digital y localizacion satelital desde terminales moviles o fijas con camaras de vigilancia urbana para reconocimiento facial, detector de disparos, captura de personal de seguridad publica y persona
JP2011070259A (ja) * 2009-09-24 2011-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4061963A (zh) * 2014-06-18 2014-09-24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
CN106372687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武汉精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自动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600385A (zh) * 2018-05-08 2018-09-28 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6736B2 (en) * 2009-07-17 2013-04-23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Maintaining insula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US8289665B2 (en) * 2009-07-17 2012-10-16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ounding power line sections to clear faults
DE102010045044B4 (de) * 2010-06-04 2012-11-29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Zünden eines Brennstoff-Luft-Gemisches einer Verbrennungskammer, insbesondere in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durch Erzeugen einer Korona-Entladung
US10209291B2 (en) * 2016-02-04 2019-02-19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PA06013614A (es) * 2006-11-24 2007-12-06 Global Sight S A De C V Sistemas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forma remota y digital y localizacion satelital desde terminales moviles o fijas con camaras de vigilancia urbana para reconocimiento facial, detector de disparos, captura de personal de seguridad publica y persona
JP2011070259A (ja) * 2009-09-24 2011-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4061963A (zh) * 2014-06-18 2014-09-24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
CN106372687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武汉精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自动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600385A (zh) * 2018-05-08 2018-09-28 南京博内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668A (zh) * 2019-11-29 2020-04-03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接触网巡检体系和步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01486A1 (en) 2020-12-24
US11086728B2 (en)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4986B (zh) 一种新能源车远程电池管理检测方法及系统
US20140139354A1 (en) Vehicle information provision device and vehicl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CN110988517B (zh) 一种配电台区拓扑自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4816813A (zh) 一种船用锂电池组电池管理冗余控制系统
CN107968850A (zh) 电力线载波的台区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4269058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034153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及管理控制方法
CN100381319C (zh)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装置
CN1035298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终端离线数据压缩缓存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8705948U (zh) 一种基于cors技术的电力巡检系统
CN107689995B (zh)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无线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6975821U (zh) 基于无人机的远程抄表系统
CN110336374A (zh) 铁道供电监控架构与流程
CN105955152A (zh) 一种充电桩的监控管理系统
CN108540992B (zh) 一种用于车载设备在线实时监测的系统
CN105667540B (zh) 轨道状态检测系统
CN108656978A (zh) 基于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的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008637B (zh) 一种机床远程故障采集通信方法
CN204904399U (zh) 一种车位锁的控制系统
CN10593903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架无线定位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5356680A (zh) 发电机智能运维体系
CN208536899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冷链物流车辆监控系统
CN103439927A (zh) 一种电线杆远程监控方法
CN21073389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
CN109471452A (zh) 基于无人机的远程工程及地质灾害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