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1333B -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1333B
CN110321333B CN201910316511.7A CN201910316511A CN110321333B CN 110321333 B CN110321333 B CN 110321333B CN 201910316511 A CN201910316511 A CN 201910316511A CN 110321333 B CN110321333 B CN 110321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zone
whole day
time
dif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65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1333A (zh
Inventor
曹瑞峰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Ap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65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1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21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1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1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1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7Database tu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77Temporal data qu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已有的方案中,为了获取第三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本地数据库通常采用每小时获取当前数据总额,减去上一小时的数据总额,获得该小时的数据变化。这种方法以本地数据库所在时区为准,每单位时间获取数据,例如每小时为单位获取数据。
基于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已有的方案中,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三方数据库所在时区为准,以日为单位,按日调整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数据,调整后的校正数据体现在第三方数据库以自身时区提供的整日结算数据中。在已有的方案中,调整后的校正数据无法体现在本地数据库中,造成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存在偏差。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以下各方面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后,还包括: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之后,还包括: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包括: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包括: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以及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调整模块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差值模块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之后,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能够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例如终端设备或服务端设备。换言之,所述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终端设备或服务端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所述服务端包括但不限于:单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云端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集群等。如图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
根据自然规律,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共划分为24个不同的时区,各时区之间存在时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本方案中为了获取第三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本地数据库通常采用每单位时间获取数据,例如每小时获取当前数据总额,减去上一小时的数据总额,获得该小时的数据变化。
图2示出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北京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和太平洋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第三方数据库)作为说明,根据北京时区5号16:00点到6号16:00点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时区的5号的整日数据,根据北京时区6号16:00点到7号16:00的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时区的6号的整日数据。
步骤S104,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第二时区为准,以日为单位,按日调整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数据,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体现在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二时区提供的整日结算数据中。本步骤中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并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结合图2所示,例如,在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5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5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5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5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52与整日数据Data5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5。同理,可以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6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6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6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6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62与整日数据Data6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6。
步骤S106,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整日差值△Data5,获得从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根据整日差值△Data6,获得从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
步骤S108,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本实施例中,使用步骤S106得出的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例如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5号16:00至6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根据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6号16:00至7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在原北京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对应的单位时间差值。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能够基于时差规律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不需改变本地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获取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改造成本。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
根据自然规律,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共划分为24个不同的时区,各时区之间存在时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本方案中为了获取第三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本地数据库通常采用每单位时间获取数据,例如每小时获取当前数据总额,减去上一小时的数据总额,获得该小时的数据变化。
图2示出本步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北京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和太平洋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第三方数据库)作为说明,根据北京时区5号16:00点到6号16:00点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5号的整日数据,根据北京时区6号16:00点到7号16:00的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6号的整日数据。
步骤S304,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第二时区为准,以日为单位,按日调整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数据,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体现在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二时区提供的整日结算数据中。本步骤中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并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在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5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5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5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5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52与整日数据Data5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5。同理,可以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6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6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6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6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62与整日数据Data6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6。
步骤S306,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整日差值△Data5,获得从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根据整日差值△Data6,获得从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
步骤S308,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例如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5号16:00至6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根据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6号16:00至7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在原北京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对应的单位时间差值。
步骤S310,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北京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调整北京时区6号的整日数据。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能够基于时差规律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不需改变本地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获取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改造成本。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能够基于时差规律准确地按日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
根据自然规律,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共划分为24个不同的时区,各时区之间存在时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本方案中为了获取第三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本地数据库通常采用每单位时间获取数据,例如每小时获取当前数据总额,减去上一小时的数据总额,获得该小时的数据变化。
图2示出本步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北京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和太平洋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第三方数据库)作为说明,根据北京时区5号16:00点到6号16:00点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5号的整日数据,根据北京时区6号16:00点到7号16:00的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6号的整日数据。
步骤S404,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第二时区为准,以日为单位,按日调整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数据,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体现在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二时区提供的整日结算数据中。本步骤中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并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在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5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5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5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5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52与整日数据Data5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5。同理,可以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6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6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6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6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62与整日数据Data6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6。
步骤S406,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若第三方数据库的数据发生多次调整,则本地数据库需要随之发生多次调整,此时可以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当接收到用户的查询请求或调用数据请求时,再进行后续运算和数据调整。
由此,能够保证历史数据的可回溯性,并且当接收到用户的查询请求或调用数据请求时,再进行后续运算和数据调整可以节约技术步骤,提高数据调整的效率,提高数据库的响应能力。
步骤S408,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整日差值△Data5,获得从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根据整日差值△Data6,获得从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
步骤S410,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例如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5号16:00至6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根据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6号16:00至7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在原北京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对应的单位时间差值。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能够基于时差规律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不需改变本地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获取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改造成本。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能够保证历史数据的可回溯性,并且可以当接收到用户的查询请求或调用数据请求时,再进行后续运算和数据调整可以节约技术步骤,提高数据调整的效率,提高数据库的响应能力。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
根据自然规律,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共划分为24个不同的时区,各时区之间存在时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本方案中为了获取第三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本地数据库通常采用每单位时间获取数据,例如每小时获取当前数据总额,减去上一小时的数据总额,获得该小时的数据变化。
图2示出本步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北京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和太平洋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第三方数据库)作为说明,根据北京时区5号16:00点到6号16:00点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5号的整日数据,根据北京时区6号16:00点到7号16:00的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6号的整日数据。
步骤S504,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第二时区为准,以日为单位,按日调整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数据,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体现在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二时区提供的整日结算数据中。本步骤中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并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在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5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5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5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5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52与整日数据Data5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5。同理,可以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6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6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6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6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62与整日数据Data6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6。
步骤S506,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整日差值△Data5,获得从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例如可以将整日差值△Data5平均分配给24个小时,即△Data5除以24。根据整日差值△Data6,获得从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例如可以将整日差值△Data6平均分配给24个小时,即△Data6除以24。
步骤S508,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例如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5号16:00至6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根据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6号16:00至7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在原北京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对应的单位时间差值。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能够基于时差规律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不需改变本地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获取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改造成本。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能够保留真实的数据变化情况。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
根据自然规律,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共划分为24个不同的时区,各时区之间存在时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本方案中为了获取第三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本地数据库通常采用每单位时间获取数据,例如每小时获取当前数据总额,减去上一小时的数据总额,获得该小时的数据变化。
图2示出本步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北京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和太平洋时区的数据库(可以为第三方数据库)作为说明,根据北京时区5号16:00点到6号16:00点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5号的整日数据,根据北京时区6号16:00点到7号16:00的24个小时的数据,可以计算太平洋的6号的整日数据。
步骤S604,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第二时区为准,以日为单位,按日调整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数据,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体现在第三方数据库以第二时区提供的整日结算数据中。本步骤中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该第二时区校正数据。并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在上一步骤中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5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5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5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5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52与整日数据Data5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5。同理,可以计算得到太平洋时区6号的整日数据为Data61,如果太平洋时区的第三方数据库调整了6号的数据,则于本步骤中获取校正数据Data62,并计算校正数据Data62与整日数据Data61之间的差值作为整日差值△Data6。
步骤S606,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步骤S608,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结合图2所示,计算北京时区的5号16:00点到6号16:00点之间24个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步骤S610,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整日差值△Data5,基于所述比例关系,获得从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即、基于所述比例关系将整日差值△Data5分配给对应的24个小时。根据整日差值△Data6,基于所述比例关系,获得从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即、基于所述比例关系将整日差值△Data6分配给对应的24个小时。
步骤S612,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例如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
结合图2所示,例如,根据太平洋时区5号0:00点至6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5号16:00至6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根据太平洋时区6号0:00点至7号0:00点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差值,调整北京时区从6号16:00至7号16:00之间24个小时中每个小时的数据。在原北京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对应的单位时间差值。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能够基于时差规律准确地调整本地数据库与第三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偏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不需改变本地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获取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改造成本。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通过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能够基于等比计算进行数据调整,从而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起到放大作用,使数据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00包括:处理模块110、计算模块120、获取模块130和调整模块140。
处理模块110,用于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模块120,用于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获取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调整模块140,用于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140还用于:在所述调整模块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30还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3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装置100,可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并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00包括:处理模块110、计算模块120、获取模块130、调整模块140和存储模块150。
处理模块110,用于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模块120,用于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获取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调整模块140,用于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模块150用于在所述差值模块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之后,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140还用于:在所述调整模块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30还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3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装置100,可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并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9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9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该电子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9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902通信,在该电子设备上执行存储器9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9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9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9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由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的电子设备可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并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由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并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根据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差值,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由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并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从第三方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存储到本地数据库后,根据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三方数据库中的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将所述整日差值分配到所述第二时区的各单位时间内,获得所述第二时区的单位时间差值;
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以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之后,还包括:
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包括:
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6.一种调整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从第三方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存储到本地数据库后,根据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第三方数据库中的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区为本地数据库所在的时区,所述第二时区为第三方数据库所在的时区;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其中,所述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为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的校正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整日差值分配到所述第二时区的各单位时间内,获得所述第二时区的单位时间差值;以及
调整模块,用于在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该单位时间差值,以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调整模块调整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调整第一时区的整日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差值模块计算第二时区校正数据与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之间的整日差值之后,分别保存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和所述整日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整日差值,基于等量计算获得所述单位时间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时区的整日数据中包含的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计算各所述第一时区的单位时间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基于所述比例关系,根据所述整日差值,获得单位时间差值。
CN201910316511.7A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321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6511.7A CN110321333B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6511.7A CN110321333B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1333A CN110321333A (zh) 2019-10-11
CN110321333B true CN110321333B (zh) 2021-06-04

Family

ID=6811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6511.7A Active CN110321333B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2133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5384A (zh) * 2016-05-17 2017-1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时区站点间的数据版本比对方法及装置
CN107480215A (zh) * 2017-07-28 2017-12-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7888654A (zh) * 2017-09-30 2018-04-06 北京诺君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时区更新数据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8156233A (zh) * 2017-12-20 2018-06-12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59957A (zh) * 2018-05-23 2018-12-21 青岛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510857A (zh) * 2018-07-10 2019-03-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5384A (zh) * 2016-05-17 2017-1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时区站点间的数据版本比对方法及装置
CN107480215A (zh) * 2017-07-28 2017-12-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7888654A (zh) * 2017-09-30 2018-04-06 北京诺君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时区更新数据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8156233A (zh) * 2017-12-20 2018-06-12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59957A (zh) * 2018-05-23 2018-12-21 青岛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510857A (zh) * 2018-07-10 2019-03-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1333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0204C (en) Optimizing caching period of location data for network based location services
CN108307318B (zh) 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JP2012064128A (ja) 通信量削減方法
CN108924213A (zh) 一种服务器的qps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97637A (zh) 对象类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161485A (zh) 一种基础服务集群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402739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outgoing call connection based on actual location
CN110930107A (zh) 考勤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21333B (zh) 一种调整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2819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648709A (zh) 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的推广收入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391861B (zh) 一种校正计时器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67913B (zh) 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介质及产品
CN109324914A (zh) 服务调用方法、服务调用装置及中心服务器
CN110099179B (zh) 号码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4297318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82088A (zh) 手机银行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3684877B (zh) 一种为网络内容服务选取基础设施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30051B (zh) 降噪数据库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10400046A (zh) 监控指标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6502B (zh) 多系统报文时间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0093657A (zh) 一种电镀效率自学习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4500285B (zh) 一种带宽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5277823A (zh) 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315789A1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2

Address after: No.16 and 17, unit 1, North District, Kailin center, No.51 Jinshui East Road, Zhengzhou area (Zhengdong),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Apa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E301-27, building 1, No.1, hagongda Road,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TIANY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