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6922A -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6922A
CN110316922A CN201910588614.9A CN201910588614A CN110316922A CN 110316922 A CN110316922 A CN 110316922A CN 201910588614 A CN201910588614 A CN 201910588614A CN 110316922 A CN110316922 A CN 110316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
root
covering material
plant
hollow sphe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86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雯
陈雪梅
尹月鹏
李国新
薛云鹏
刘静
辜昊
刘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886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6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6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B01J20/12Naturally occurring clays or bleaching ear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14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B01J20/28016Particle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属于沉积泥除磷领域,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它通过可降解空心球,将覆盖材料挂接在水生植物的根部,联合为一体,且使水生植物的根须暴露,便于根须快速在沉积泥内扎根,同时覆盖材料为水生植物增加重量,使水生植物便于在沉积泥中种植,水生植物为覆盖材料增加重量,使覆盖材料不易因水流动而移动导致覆盖薄厚不均,进而水生植物均匀种植扎根后,覆盖材料也会更均匀牢固,再者可降解空心球包裹覆盖材料,既能减小二者的分离速度,又能使覆盖材料不易快速流失,此外相比于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单独吸附磷,二者共同作用对沉积泥中磷的吸附去除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积泥除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背景技术
磷元素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限制元素,其在河流、湖泊等不同系统中的丰度、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与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有着密切联系,一般认为,TP浓度(总磷浓度)为0.02mg/L时,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浓度值,水中过量的磷会增加淡水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负面的影响。底泥作为自然水体污染的蓄积场所,当外源污染被减少或切断以后,底泥中的磷释放是水体磷污染的主要来源。Hullebusch(2003)等人研究发现法国Courtille湖上覆水中99%的TP都来自表层底泥中的磷释放,且好氧条件下也会引起底泥中磷的释放,长江中下游20个湖泊的内源磷含量比外源磷的含量高几个数量级。通常,底泥中磷的控制技术主要为异位处理技术和原位处理技术,异位处理技术的原理主要是从湖泊中疏浚受污染的沉积物,泥沙疏浚已应用于许多工程项目,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湖泊沉积物磷的原位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设计了许多用于湖泊内部磷负荷控制的原位技术,包括低磁通气、原位覆盖、原位物理化学降水、植物修复与原位吸附-生物结合的技术。
沉水植物可以减轻沉积物的再悬浮和磷的释放,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替代物。由于沉水植物修复对底质磷的处理能力往往受到植物生长周期和周边环境的限制,单一的生态技术已不能再得到有效和普遍的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联合技术来处理沉积物中的磷,同时,原位控制技术是控制稳定沉积物和减少溶解污染物迁移到上覆的潜在有效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的修复作用,弥补应用单一技术的不足,现在出现了一种物理化学和沉水植物相结合的技术,而最普遍应用的是覆盖土与水生植物相结合的方法。
但是,目前生活中的覆盖土和水生植物联用除磷时是将覆盖土铺洒在沉积物上,然后将水生植物种子铺洒在水里或将水生植株栽种在沉积物里,覆盖土或水生植物种子铺洒时均匀度不好控制,容易导致密度过大,导致光照和养分争抢严重,需要后期拔除,比较麻烦,且覆盖土还会在水流力下移位,导致覆盖土薄厚不均,对磷的吸附不一致,水生植物栽种时也容易出现水生植物扎根不牢固,根须暴露,或水生植物长歪漂浮的情况。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它通过设置可降解空心球,将覆盖材料红土挂接在水生植物的根部,且使水生植物的根须暴露,便于根须快速在沉积泥内扎根,同时,可降解空心球使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合为一体,覆盖材料为水生植物增加重量,使水生植物便于在沉积泥中种植,不易移动生长歪斜,相应的,水生植物为覆盖材料增加重量,使覆盖材料不易因水流动而移动导致覆盖薄厚不均,进而,水生植物均匀种植扎根后,覆盖材料也会定位更均匀牢固,再者,可降解空心球包裹覆盖材料,既能减小覆盖材料与水生植物的分离速度,又能使覆盖材料不易快速流失,引起水体浑浊,此外,相比于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单独吸附磷,二者共同作用对沉积泥中磷的吸附去除效果更佳。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根须为1-2cm的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冲洗消毒,去除其中的无脊椎食草动物,然后将水生植物根部从可降解空心球的开口处垂直放入;
S2:利用植物的趋水性能,在带有可降解空心球的水生植物下方放置水盆;
S3:每天观察植物根部生长情况,具体为观察其根须是否穿过可降解空心球下端的出根孔以及根须穿过出根孔后的伸出长度;
S4:采取天然红土作为覆盖材料,去除其中较大的石砾和植物残渣后风干;
S5:将风干后的红土过60目筛子,得到筛选后的红土;
S6:将筛选后的红土、粉煤灰、石灰粉、淀粉造孔剂和粘结剂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后造孔,并通过颗粒机制成填料颗粒;
S7:对填料颗粒进行风干,并放置在马弗炉中,在300-500℃下高温煅烧0.5-1小时,然后将煅烧后的填料颗粒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S8:当观察植物根部后发现,植物根须从可降解空心球下端的出根孔穿出并延伸3-5cm时,取备用填料颗粒,向其内加入粘接剂搅拌均匀;
S9:将搅拌后的填料颗粒填充在植物根须延伸3-5cm的可降解空心球内,并使水生植物位于填料颗粒中心位置;
S10:对填充后的填料颗粒进行风干,风干后的填料颗粒之间相互粘接成团,并与可降解空心球内壁紧密接触,得到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的结合体;
S11:最后将多个结合体均匀种植在沉积泥内。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空心球的内径D1为3-5cm,所述开口的口径D2为2-3cm,开口的口径小于可降解空心球的内径,使填充在可降解空心球内的填料颗粒团不易从开口出来,可降解空心球的内径大于水生植物的根须长度(1-2cm),使水生植物的根部能完全位于可降解空心球内,且使水生植物的叶子能大部分位于可降解空心球的外部,不易影响叶子的光合作用,所述出根孔的直径D3为0.2-0.5cm,所述填料颗粒的直径为0.6-1cm,出根孔的直径小于填料颗粒的直径,使填料颗粒不易从出根孔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空心球的开口处内壁设有抛光层,增加开口内壁的光滑度,使水生植物根部从开口处垂直放入过程中,不易与开口的内壁摩擦而产生磨损,有效保护水生植物根须的完整性,所述可降解空心球的外壁设有磨砂层,增大可降解空心球与沉积泥之间的摩擦,便于对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结合体的均匀种植,多个所述出根孔均匀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的下部,使水生植物的根部能垂直向下生长,在沉积泥中能向下扎入更深,便于水生植物与沉积泥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空心球采用光降解塑料制成,在光的作用下可自然降解,更环保,不易造成水体污染,且可降解空心球植入沉积泥后,由于在沉积泥以及水生植物叶子的遮挡下光进入减少,可降解空心球的降解速度减慢,使用时间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水盆上端套接有塑料薄膜,采用塑料薄膜,使水盆内的水汽能大部分截留在水盆内对水生植物根部进行滋养,提高水生植物根部的生长进度,所述水盆内部设有放置可降解空心球的放置架,所述水生植物下方的可降解空心球贯穿塑料薄膜并放置在放置架上,所述水生植物的叶子部分位于塑料薄膜上方,方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所述塑料薄膜上的贯穿点与可降解空心球在放置架上的放置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贯穿点和放置点对水生植物进行定位,使其保持竖直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内,从而使其生长时不易歪斜。
进一步的,所述水盆采用不透明水盆,所述塑料薄膜采用黑色不透膜薄膜,有效减少水盆内部的光亮度,使可降解空心球不易在光的作用下降解,提高可降解空心球的寿命,所述水盆内的水面线距可降解空心球下端2-3cm,既使水生植物的根须不完全与水接触,有效避免植物根须因水浸泡而腐烂,同时使水生植物的根须能与水接触更近,更充分的得到水汽的滋养。
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采用沉水植物苦草,所述苦草可以减轻沉积泥的再悬浮和磷的释放,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替代物,所述在植物根部生长期间,控制水温在15-20℃,使水生植物的根部更快更好的生长,缩短水生植物的根部生长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体在沉积泥内的种植时间在3-4月或7-8月份,3-4月或7-8月气温温度最适宜苦草的生长,多个所述结合体按株行距20cm×20cm进行种植,使苦草种植时不易过于密集,留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保证苦草根部的呼吸作用,同时确保每个苦草叶子能充分的接受阳光照射以及肥料的滋养。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设置可降解空心球,将覆盖材料红土挂接在水生植物的根部,且使水生植物的根须暴露,便于根须快速在沉积泥内扎根,同时,可降解空心球使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合为一体,覆盖材料为水生植物增加重量,使水生植物便于在沉积泥中种植,不易移动生长歪斜,相应的,水生植物为覆盖材料增加重量,使覆盖材料不易因水流动而移动导致覆盖薄厚不均,进而,水生植物均匀种植扎根后,覆盖材料也会定位更均匀牢固,再者,可降解空心球包裹覆盖材料,既能减小覆盖材料与水生植物的分离速度,又能使覆盖材料不易快速流失,引起水体浑浊,此外,相比于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单独吸附磷,二者共同作用对沉积泥中磷的吸附去除效果更佳。
(2)可降解空心球的内径D1为3-5cm,开口的口径D2为2-3cm,开口的口径小于可降解空心球的内径,使填充在可降解空心球内的填料颗粒团不易从开口出来,可降解空心球的内径大于水生植物的根须长度(1-2cm),使水生植物的根部能完全位于可降解空心球内,且使水生植物的叶子能大部分位于可降解空心球的外部,不易影响叶子的光合作用,出根孔的直径D3为0.2-0.5cm,填料颗粒的直径为0.6-1cm,出根孔的直径小于填料颗粒的直径,使填料颗粒不易从出根孔漏出。
(3)可降解空心球的开口处内壁设有抛光层,增加开口内壁的光滑度,使水生植物根部从开口处垂直放入过程中,不易与开口的内壁摩擦而产生磨损,有效保护水生植物根须的完整性,可降解空心球的外壁设有磨砂层,增大可降解空心球与沉积泥之间的摩擦,便于对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结合体的均匀种植,多个出根孔均匀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的下部,使水生植物的根部能垂直向下生长,在沉积泥中能向下扎入更深,便于水生植物与沉积泥稳定连接。
(4)可降解空心球采用光降解塑料制成,在光的作用下可自然降解,更环保,不易造成水体污染,且可降解空心球植入沉积泥后,由于在沉积泥以及水生植物叶子的遮挡下光进入减少,可降解空心球的降解速度减慢,使用时间更长。
(5)水盆上端套接有塑料薄膜,采用塑料薄膜,使水盆内的水汽能大部分截留在水盆内对水生植物根部进行滋养,提高水生植物根部的生长进度,水盆内部设有放置可降解空心球的放置架,水生植物下方的可降解空心球贯穿塑料薄膜并放置在放置架上,水生植物的叶子部分位于塑料薄膜上方,方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塑料薄膜上的贯穿点与可降解空心球在放置架上的放置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贯穿点和放置点对水生植物进行定位,使其保持竖直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内,从而使其生长时不易歪斜。
(6)水盆采用不透明水盆,塑料薄膜采用黑色不透膜薄膜,有效减少水盆内部的光亮度,使可降解空心球不易在光的作用下降解,提高可降解空心球的寿命,水盆内的水面线距可降解空心球下端2-3cm,既使水生植物的根须不完全与水接触,有效避免植物根须因水浸泡而腐烂,同时使水生植物的根须能与水接触更近,更充分的得到水汽的滋养。
(7)水生植物采用沉水植物苦草,苦草可以减轻沉积泥的再悬浮和磷的释放,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替代物,在植物根部生长期间,控制水温在15-20℃,使水生植物的根部更快更好的生长,缩短水生植物的根部生长周期。
(8)结合体在沉积泥内的种植时间在3-4月或7-8月份,3-4月或7-8月气温温度最适宜苦草的生长,多个结合体按株行距20cm×20cm进行种植,使苦草种植时不易过于密集,留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保证苦草根部的呼吸作用,同时确保每个苦草叶子能充分的接受阳光照射以及肥料的滋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生植物根部从可降解空心球的开口处垂直放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的结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降解空心球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可降解空心球结构半剖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可降解空心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可降解空心球、2开口、3出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根须为2cm的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冲洗消毒,去除其中的无脊椎食草动物,然后将水生植物根部从可降解空心球1的开口2处垂直放入;
S2:利用植物的趋水性能,在带有可降解空心球1的水生植物下方放置水盆;
S3:每天观察植物根部生长情况,具体为观察其根须是否穿过可降解空心球1下端的出根孔3以及根须穿过出根孔3后的伸出长度;
S4:采取天然红土作为覆盖材料,去除其中较大的石砾和植物残渣后风干;
S5:将风干后的红土过60目筛子,得到筛选后的红土;
S6:将筛选后的红土、粉煤灰、石灰粉、淀粉造孔剂和粘结剂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后造孔,并通过颗粒机制成填料颗粒;
S7:对填料颗粒进行风干,并放置在马弗炉中,在500℃下高温煅烧1小时,然后将煅烧后的填料颗粒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S8:当观察植物根部后发现,植物根须从可降解空心球1下端的出根孔3穿出并延伸4cm时,取备用填料颗粒,向其内加入粘接剂搅拌均匀;
S9:将搅拌后的填料颗粒填充在植物根须延伸4cm的可降解空心球1内,并使水生植物位于填料颗粒中心位置;
S10:对填充后的填料颗粒进行风干,风干后的填料颗粒之间相互粘接成团,并与可降解空心球1内壁紧密接触,得到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的结合体;
S11:最后将多个结合体均匀种植在沉积泥内。
可降解空心球1的内径D1为4cm,开口2的口径D2为3cm,开口2的口径小于可降解空心球1的内径,使填充在可降解空心球1内的填料颗粒团不易从开口2出来,可降解空心球1的内径大于水生植物的根须长度2cm,使水生植物的根部能完全位于可降解空心球1内,且使水生植物的叶子能大部分位于可降解空心球1的外部,不易影响叶子的光合作用,出根孔3的直径D3为0.5cm,填料颗粒的直径为0.6cm,出根孔3的直径小于填料颗粒的直径,使填料颗粒不易从出根孔3漏出,可降解空心球1的开口2处内壁设有抛光层,增加开口2内壁的光滑度,使水生植物根部从开口2处垂直放入过程中,不易与开口2的内壁摩擦而产生磨损,有效保护水生植物根须的完整性,可降解空心球1的外壁设有磨砂层,增大可降解空心球1与沉积泥之间的摩擦,便于对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结合体的均匀种植,多个出根孔3均匀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1的下部,使水生植物的根部能垂直向下生长,在沉积泥中能向下扎入更深,便于水生植物与沉积泥稳定连接。
可降解空心球1采用光降解塑料制成,在光的作用下可自然降解,更环保,不易造成水体污染,且可降解空心球1植入沉积泥后,由于在沉积泥以及水生植物叶子的遮挡下光进入减少,可降解空心球1的降解速度减慢,使用时间更长,水盆上端套接有塑料薄膜,采用塑料薄膜,使水盆内的水汽能大部分截留在水盆内对水生植物根部进行滋养,提高水生植物根部的生长进度,水盆内部设有放置可降解空心球1的放置架,水生植物下方的可降解空心球1贯穿塑料薄膜并放置在放置架上,水生植物的叶子部分位于塑料薄膜上方,方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塑料薄膜上的贯穿点与可降解空心球1在放置架上的放置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通过贯穿点和放置点对水生植物进行定位,使其保持竖直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1内,从而使其生长时不易歪斜,水盆采用不透明水盆,塑料薄膜采用黑色不透膜薄膜,有效减少水盆内部的光亮度,使可降解空心球1不易在光的作用下降解,提高可降解空心球1的寿命,水盆内的水面线距可降解空心球1下端3cm,既使水生植物的根须不完全与水接触,有效避免植物根须因水浸泡而腐烂,同时使水生植物的根须能与水接触更近,更充分的得到水汽的滋养。
水生植物采用沉水植物苦草,苦草可以减轻沉积泥的再悬浮和磷的释放,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替代物,在植物根部生长期间,控制水温在20℃,20℃时苦草的根部生长速度较快,使水生植物的根部更快更好的生长,缩短水生植物的根部生长周期,结合体在沉积泥内的种植时间在3-4月或7-8月份,3-4月或7-8月气温温度最适宜苦草的生长,多个结合体按株行距20cm×20cm进行种植,使苦草种植时不易过于密集,留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保证苦草根部的呼吸作用,同时确保每个苦草叶子能充分的接受阳光照射以及肥料的滋养。
本方案通过设置可降解空心球1,将覆盖材料红土挂接在水生植物的根部,且使水生植物的根须暴露,便于根须快速在沉积泥内扎根,同时,可降解空心球1使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合为一体,覆盖材料为水生植物增加重量,使水生植物便于在沉积泥中种植,不易移动生长歪斜,相应的,水生植物为覆盖材料增加重量,使覆盖材料不易因水流动而移动导致覆盖薄厚不均,进而,水生植物均匀种植扎根后,覆盖材料也会定位更均匀牢固,再者,可降解空心球1包裹覆盖材料,既能减小覆盖材料与水生植物的分离速度,又能使覆盖材料不易快速流失,引起水体浑浊,此外,相比于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单独吸附磷,二者共同作用对沉积泥中磷的吸附去除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根须为1-2cm的水生植物,对水生植物冲洗消毒,去除其中的无脊椎食草动物,然后将水生植物根部从可降解空心球(1)的开口(2)处垂直放入;
S2:利用植物的趋水性能,在带有可降解空心球(1)的水生植物下方放置水盆;
S3:每天观察植物根部生长情况,具体为观察其根须是否穿过可降解空心球(1)下端的出根孔(3)以及根须穿过出根孔(3)后的伸出长度;
S4:采取天然红土作为覆盖材料,去除其中较大的石砾和植物残渣后风干;
S5:将风干后的红土过60目筛子,得到筛选后的红土;
S6:将筛选后的红土、粉煤灰、石灰粉、淀粉造孔剂和粘结剂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后造孔,并通过颗粒机制成填料颗粒;
S7:对填料颗粒进行风干,并放置在马弗炉中,在300-500℃下高温煅烧0.5-1小时,然后将煅烧后的填料颗粒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S8:当观察植物根部后发现,植物根须从可降解空心球(1)下端的出根孔(3)穿出并延伸3-5cm时,取备用填料颗粒,向其内加入粘接剂搅拌均匀;
S9:将搅拌后的填料颗粒填充在植物根须延伸3-5cm的可降解空心球(1)内,并使水生植物位于填料颗粒中心位置;
S10:对填充后的填料颗粒进行风干,风干后的填料颗粒之间相互粘接成团,并与可降解空心球(1)内壁紧密接触,得到填料颗粒与水生植物的结合体;
S11:最后将多个结合体均匀种植在沉积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空心球(1)的内径D1为3-5cm,所述开口(2)的口径D2为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根孔(3)的直径D3为0.2-0.5cm,所述填料颗粒的直径为0.6-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空心球(1)的开口(2)处内壁设有抛光层,所述可降解空心球(1)的外壁设有磨砂层,多个所述出根孔(3)均匀设置在可降解空心球(1)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空心球(1)采用光降解塑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盆上端套接有塑料薄膜,所述水盆内部设有放置可降解空心球(1)的放置架,所述水生植物下方的可降解空心球(1)贯穿塑料薄膜并放置在放置架上,所述水生植物的叶子部分位于塑料薄膜上方,所述塑料薄膜上的贯穿点与可降解空心球(1)在放置架上的放置点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盆采用不透明水盆,所述塑料薄膜采用黑色不透膜薄膜,所述水盆内的水面线距可降解空心球(1)下端2-3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可采用沉水植物苦草,所述苦草可以减轻沉积泥的再悬浮和磷的释放,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替代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植物根部生长期间,控制水温在15-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体在沉积泥内的种植时间在3-4月或7-8月份,多个所述结合体按株行距20cm×20cm进行种植。
CN201910588614.9A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Pending CN110316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8614.9A CN110316922A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8614.9A CN110316922A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922A true CN110316922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8614.9A Pending CN110316922A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692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1843A (zh) * 2020-12-05 2021-03-05 任杰 一种基于有机泡沫浸渍法的附丝型多孔陶瓷制备工艺
CN116116373A (zh) * 2023-02-24 2023-05-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抑制底泥磷释放的原位覆盖生态环境材料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9813A (zh) * 2013-06-26 2013-09-18 蔡夏莲 一种天然有机肥盆栽栽培方法
CN204529465U (zh) * 2015-03-20 2015-08-05 上海粤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包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9813A (zh) * 2013-06-26 2013-09-18 蔡夏莲 一种天然有机肥盆栽栽培方法
CN204529465U (zh) * 2015-03-20 2015-08-05 上海粤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包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传东等: "天然矿物材料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研究", 《岩石矿物学杂志》 *
陈国元等: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滇池沉积物无机氮迁移转化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1843A (zh) * 2020-12-05 2021-03-05 任杰 一种基于有机泡沫浸渍法的附丝型多孔陶瓷制备工艺
CN116116373A (zh) * 2023-02-24 2023-05-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抑制底泥磷释放的原位覆盖生态环境材料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4620B (zh) 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01444155B (zh) 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
CN107971334B (zh) 一种多塘-藻水循环灌溉修复污染土壤的系统
CN105220666B (zh) 一种硬化沟渠生态化改造的方法
CN203708875U (zh) 一种沉水植物毯
CN110089410B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毯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52652U (zh) 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
CN105917781A (zh) 一种含硫矿山废渣堆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0316922A (zh) 一种覆盖材料和水生植物联用的除磷方法
CN102351314A (zh) 悬浮式组合生态滤床及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N104521731B (zh) 一种铜藻海藻床人工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08160685A (zh) 一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煤炭矿区土壤的方法
CN203683234U (zh) 沉水植物模块化生长床
CN108668880A (zh) 一种半潜式海草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CN204490613U (zh) 基于低矮无花苦草的水下草坪模块系统
CN102276066A (zh) 悬浮式组合生态滤床
CN102060384B (zh) 一种除磷抑藻的“水下草坪”及构建方法
CN102138393A (zh) 一种利用含氧土壤对沉水植物种芽包衣的方法
CN1323580C (zh) 促进裸沙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CN110508600A (zh) 一种土壤基底改良方法及促进滨岸带植物定植扩繁的生态建设方法
CN202465398U (zh) 悬浮式组合生态滤床
CN205821003U (zh) 一种河水净化装置
CN105800792A (zh) 水体修复方法
CN114731910B (zh) 一种干旱地区矿山堆填场蒸-渗可控生态修复系统
CN205856120U (zh) 基于速生经济树种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的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