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6333A -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6333A
CN110316333A CN201910648010.9A CN201910648010A CN110316333A CN 110316333 A CN110316333 A CN 110316333A CN 201910648010 A CN201910648010 A CN 201910648010A CN 110316333 A CN110316333 A CN 110316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underwater robot
locator
spot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480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维成
宋长会
李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Lake, University of
Westlak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Lake, University of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Lake, University of filed Critical West Lake, University of
Priority to CN2019106480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6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6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59/00Hull prote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ssels; Clean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ssels
    • B63B59/06Cleaning devices for hulls
    • B63B59/10Cleaning devices for hulls using trolleys or the like driven along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壳体、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清洗单元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单元;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将船舶划分为多个清洗区域的指示定位单元,所述指示定位单元包括设有至少两个起点定位器的起始装置、设有至少两个终点定位器的终结装置、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的第一机械臂及用于放置所述终点定位器的第二机械臂。本发明通过将船舶的表面区分为单独的清洗区域,因此机器人在清洗的时候,行进过程受到的阻碍小,运动平稳,其清洗的效果好,提高了机器人清洗的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船舶在整个的营运周期内,都会有海洋生物附着在船壁、船底、甚至螺旋桨上,尤其是船只停靠在港口、码头或锚地时,各种海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就会快速附着,并在船底表面生长,在船舶吃水线以下的壳体上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海生物垢层,这些海生物垢层主要由藻类、贝类附着物构成。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海洋生物的附着量将会增加,对于船舶的航行状态、甚至运营安全均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海洋生物附着于船体增加了船舶的重量,影响了船底外壳的光滑,使得航行阻力相比于光滑船体大幅增加,海洋生物附着在螺旋桨上能使得螺旋桨输出功率降低,降低船舶的航行速度,提高了船舶航行的油耗,这些影响都讲直接大幅提升船舶的运营成本。研究表明,部分海生物附着1~2月后个体死亡,在其死壳的船壁处可能会出现2~5毫米深的腐蚀坑,这将直接影响船舶的自身安全。
目前船舶清洗方式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工人使用清除工具在船坞进行附着海生物清理工作,再涂保护层、油漆等;或者由潜水员携带工具、设备在水下进行附着海生物的清除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外大型船坞、码头逐渐配备了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清洗装备,但仍然需要人员参与其中大量、繁重的配合工作。
随着人们对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逐渐深入,水下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众多前沿技术学科与水下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包括系统集成、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使得水下机器人具备了完成复杂海洋环境中预定任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船舶自动清洗成为水下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现有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用于清洗船舶表面海洋生物的机器人,但是由于船舶表面不是平整的理想平面,其除了船舶的边缘除外,大型单体的船舶通常具有渐变的凸弧面,而双体船、三体船的船壁表面则更为复杂;船舶外形未知或者不准确时,很难预先得到清洗的线路,船舶维修后,外壁修补处或焊缝较高的位置,水下机器人难以通过,船壁焊接的扶梯或其他设备使得水下机器人难以自动通过,因此无法对船舶的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洗效果好的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壳体、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清洗单元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单元;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将船舶划分为多个清洗区域的指示定位单元,所述指示定位单元包括设有至少两个起点定位器的起始装置、设有至少两个终点定位器的终结装置、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的第一机械臂及用于放置所述终点定位器的第二机械臂;当清洗船舶时,先将船舶表面划分出多个清洗区域,所述第二机械臂安放所述终点定位器于所述清洗区域的右下角;然后第一机械臂安放起点定位器于所述清洗区域的左上角,机器人由起点开始按照“己”字形清洗至终点停止。
本发明通过放置起点定位器和终点定位器来将船舶的表面区分为单独的清洗区域,因此可通过区分出表面较为平整的区域来进行清洗,此时可将船舶表面的焊缝和梯子等障碍物给避开,机器人在清洗的时候,行进过程受到的阻碍小,运动平稳,清洗的效果好并且提高了机器人清洗的效率;而且本发明采用至少两个起点定位器和至少两个终点定位器,其在机器人工作的时候,若是遇见其中的一个起点定位器或是终点定位器出现损坏或者是在水中遗失时,另一个可进行替换,从而避免水下机器人在到达工作区域之后又重新浮出水面,该方式保障了机器人在清洗时,能够保障机器人工作的效率,保障机器人每次下水均能正常的进行清洗。
优选的,所述起始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的存储盒和用于支撑所述起点定位器的释放部件,所述释放部件设于所述存储盒下方;通过采用存储盒对起点定位器进行存放,其可便于在每次机器人工作时,起点定位器可集中放置在存储盒当中,然后随着存储盒一起放置到壳体当中,该方式放置起点定位器方便;而且还可便于在机器人不工作的时候,检修后的起点定位器可集中存放在存储盒当中;而且通过释放部件可便于在存储盒内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起点定位器的时候,避免两个起点定位器一同从存储盒当中出来,保障只能有一个起点定位器由存储盒取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存储盒插入的存放腔,在所述存放腔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释放部件工作的驱动结构;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存放腔可便于存储盒直接插入到存放腔内,其存放稳定且方便。
优选的,所述释放部件包括可左右动作的第一支撑件和可左右动作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第二支撑件为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械臂包括第一臂体、与所述第一臂体活动连接的第二臂体及设于所述第一臂体端部处的第一爪体,所述起点定位器可由所述存储盒进入至所述第一爪体上;通过第一爪体可对起点定位器进行爪取和放置,其操作方便;而且起点定位器放置到第一爪体上,其可快速且方便的放置到起点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臂体上设有用于临时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的安放结构和用于将所述起点定位器由所述第一爪体运输至所述安放结构上的输送结构;通过在第一臂体上设置安放结构,因此在第一爪体上的起点定位器发生损坏的时候,输送结构可将起点定位器拿离第一爪体,进而其他的起点定位器可进入到第一爪体上,保持在定位起点的时候,能够顺畅且快速。
优选的,所述安放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的存放槽和用于锁住所述起点定位器的锁定部件;通过设置存放槽可便于将起点定位器进行定位存储,而锁定部件则锁定起点定位器以避免起点定位器从第一臂体上脱落。
优选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抓取所述起点定位器的抓取件和用于带动所述抓取件来回动作的驱动气缸;通过设置抓取件可便于将起点定位器进行移动,其操作迅速且方便。
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动作的第一驱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动作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插接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插接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与第一驱动件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在存储盒插入存放腔当中的时候,其即可实现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支撑件实现连接,其可操作方便且快速。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驱动件端部上设有供所述第一凸部插入的第一凹槽;当所述第一凸部插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之后,两个第一压紧片紧压于所述第一凸部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一凸部插入到第一凹槽内,其连接稳定,进而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支撑件动作的稳定性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船舶的表面区分为单独的清洗区域,因此机器人在清洗的时候,行进过程受到的阻碍小,运动平稳,其清洗的效果好,提高了机器人清洗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第一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机械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抓取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起点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机器人清洗时的运动路线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机器人航行偏离航向时,重新定位航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2所示,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架1、壳体10、清洗单元2及驱动单元3;其中所述机架1为金属架,所述壳体10置于该机架1上,其中所述壳体10为金属壳或者高强度的非金属壳,所述清洗单元2、驱动单元3均设在壳体10内,所述清洗单元2为现有的空化水射流清洗技术,其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驱动单元3主要用于实现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包括升沉、进退、旋转等方向的单独运动以及多个自由度的联动;该驱动单元3主要包括六个推进器31,该推进器31由电机和螺旋桨组成,其为现有技术;其中四个推进器31位于所述壳体10上部,并且该四个推进器31用于控制机器人在水下进行升沉,另外两个推进器31位于壳体10的尾部,这两个推进器31用于控制机器人在水下前进。
为了在清洗的时候,机器人避开船舶表面的障碍物,将船舶的表面划分为多个清洗区域,然后逐步对每个清洗区域进行清洗;在所述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区分出上述清洗区域的指示定位单元,该指示定位单元包括具有起点定位器6的起始装置51、具有终点定位器的终结装置52、第一机械臂53及第二机械臂54,其中所述起点定位器6和终点定位器为完全一样的结构,因此在此仅对起点定位器6进行详细解释;所述起点定位器6有外壳61、传感器及磁性件63组成,所述外壳61为防水的塑料壳,该外壳6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凹环611;所述传感器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得到常规信号传感器,该传感器设在所述外壳61内部;所述磁性件63为粘接在所述外壳61底部的磁铁,在放置起点定位器6的时候,起点定位器6可直接吸附到船舶的侧壁上;在对船舶侧壁进行分区域的时候,机器人先运动到清洗区域的右下角处,然后第二机械臂54将终点定位器7放置到右下角处;然后机器人再直接运动到清洗区域的左上角,第一机械臂51将起点定位器6放置到左上角处,然后机器人由起点开始清洗该区域内的船舶侧壁,清洗的过程中机器人以“己”字形的路径进行清洗至终点定位器7处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起始装置51包括了存储盒511和释放部件512,在所述壳体10上设有存放腔100,所述存储盒511可插入到所述存放腔100当中;在所述存放腔100的内壁上设有止转凹槽101,在所述存储盒511的侧壁上设有可插入到所述止转凹槽101当中的止转凸部501,在存储盒511插入到存放腔100当中的时候,其止转凸部501插入到止转凹槽101当中;其中所述存储盒511为高强度的塑料盒,该存储盒511具有上盒体部519和与上盒体部519一体成型的下盒体部518,所述的上盒体部519和下盒体部518均为圆柱形,并且所述上盒体部519的直径大于所述下盒体部518直径,因此所述上盒体部519和下盒体部518之间的连接处具有一阶梯部517;在所述上盒体部519的内壁围设有一圈气囊515,该气囊515为橡胶囊,并且气囊515当中充有气体;所述起点定位器6放置在所述上盒体部519当中;通过气囊的设置,其起点定位器6在上盒体内可更好的被保护,避免起点定位器6因为晃动而发生碰撞受损;同时若是存储盒511从壳体10上脱开的时候,由于气囊515的浮力,其会带动所述存储盒511和起点定位器6向上浮起,避免存储盒511丢失;在所述上盒体部519上部设有一塑料制成的盖体,该盖体为塑料盖,其与上盒体部519的内壁螺接,所述盖体具有多个通孔,该通孔保持起点定位器6可顺利从存储盒当中出去。
所述释放部件512设于所述下盒体部519的上部,该释放部件512包括可左右动作的第一支撑件551和可左右动作的第二支撑件552,所述第一、第二支撑件为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551和第二支撑件552均为C形的金属爪,在所述下盒体部519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供所述第一、第二支撑件进行活动;所述第一支撑件551上设有第一凸部555,所述第二支撑件552上设有第二凸部556;所述第一凸部555为凸条,所述第二凸部556同样为凸条;在所述存放腔100内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559和第二驱动件558,所述第一驱动件559为气缸,所述第二驱动件558同样为气缸,所述第一驱动件559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槽571,所述第二驱动件558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570,当所述存储盒511插入到存放腔100当中之后,所述第一凸部555插入到第一凹槽571当中,所述第二凸部556插入到第二凹槽570当中。
同时所述终点定位器的结构与所述起点定位器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终结装置的结构与所述起始装置的结构也完全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机械臂53包括第一臂体531、第二臂体532及设于所述第一臂体531端部处的第一爪体533,其中与所述第一臂体531与所述第二臂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臂体531与第二臂体532之间还连接有推动气缸,从而实现第一臂体531和第二臂体532可弯折;所述第一爪体533与所述第二臂体532的端部活动连接,该第一爪体533为多个C形的金属爪;所述第一爪体533位于所述第一臂体531的端部上,并且在所述第一臂体531上设有抓物气缸539,所述抓物气缸539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爪体538,所述第二爪体538与所述第一爪体539相对称,因此在抓取起点定位器6的时候,抓物气缸539驱动第二爪体538动作,从而抓住起点定位器6。
在所述第一臂体531上设置有安放结构,该安放结构用于供所述第一爪体531上的起点定位器6进行临时放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臂体531上的存放槽561、设于所述存放槽561上部的关闭部件562,所述存放槽561为一常规的金属槽,并且该存放槽561的底部具有排水开孔560,所述起点定位器6可放于所述存放槽561内;所述关闭部件52为可旋转打开的门,该关闭部件52包括启闭门569和扭簧568,所述启闭门569通过轴与第一臂体531活动连接,而扭簧568套在轴上,该扭簧568推动启闭门569向上弹;所述启闭门569上设有限位凸部567,所述限位凸部567为凸条,该限位凸部567与所述第一臂体531上端面相抵,因此所述限位凸部567只能向下翻动;在所述起点定位器6放到所述关闭部件上的时候,下压所述关闭部件,所述关闭部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即可打开。
所述第一臂体531上还设有用于将第一爪体531上的起点定位器6输送到存放槽561当中的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抓取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抓取件581、用于带动所述抓取件581来回动作的驱动气缸582、用于推动驱动气缸582转动的转向气缸583及升降气缸584;其中所述抓取件581为C形金属爪,该抓取件581的两端设有弹性的压紧件588,所述压紧件588为弧形的金属弹片,该压紧件588的端部与所述抓取件581活动连接;并且抓取件581上设有弧形的凹轨585,在所述压紧件588的端部具有位于凹轨585内的防脱部584,所述防脱部584位于所述凹轨内,并且该防脱部584与所述凹轨585内壁相接触;同时在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侧边上设有定位部69,所述定位部69为凹槽,所述压紧件588夹在所述定位部69上。
进一步的,该所述驱动气缸582为常规气缸,通过驱动气缸582带动所述抓取件581来回动作,所述升降气缸584为常规气缸,升降气缸584设在所述第一臂体531上,该升降气缸584上端设有凸板591,所述凸板591上设有轴承,所述驱动气缸582设在轴承上,所述转向气缸583设在所述凸板591上,并且该气缸583推动轴承转动;在抓取件581抓取起点定位器6之后,驱动气缸带动起点定位器6动作,然后转向气缸583带动起点定位器6转向到放置槽上方,然后升降气缸带动所述起点定位器向下动作到放置槽561当中。
具体的,所述第二机械臂54与所述第一机械臂为53为对称设置,其结构与所述第一机械臂53完全相同。
同时在的起点定位器和终点定位器上均安装有高亮度的LED指示灯(图中未具体示出),当在起点定位器和终点定位器当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因为磁吸的原因未与船舶的侧壁相吸牢而掉落的时候,机器人会通过岸上操作人员的发出指令,通过LED灯光搜寻起点定位器和终点定位器,再搜寻发现之后由上述的第一机械臂将起点的定位器和抓起,然后再携带起点定位器运动到指定的工作位置上;同样通过第二机械臂将终点定位器抓起,然后携带终点定位器运动到制定为位置重新展开工作,通过该方式可避免设备遗落在海底而污染了海水,同时也可减少因起点或终点定位器的遗落而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本申请将船舶划分为若干个清洗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水下机器人的清洗作业按照设定的程序航行于清洗,在清洗区域的边缘,进行换向,具体的工作步骤如下:
1)开始作业时,由水下机器人慢速绕清洗船舶运动一周,摄像机与光雷达对船壁进行拍摄和扫描,生成船壁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可以显示出船舶的尺寸信息,船壁的变化趋势、折角信息等;
2)在三维模型中,船壁上的凸起的高度如果超过水下机器人的通过高度H,那么水下机器人将无法沿船壁爬行通过。船舶建造的特点,焊缝通常是垂直于甲板方向的。本申请中,一旦发现此类凸起,将其沿纵向延伸至船底,定义此类凸起为边界凸起;
3)船舶的横剖面及纵向都是渐变的曲面,水下机器人行走在曲面交界处时,会存在不能够通过的情况,水下机器人的通过角度其中LZ为前后车轮的轴距,LL左右车轮的轮距,当船壁的表面夹角或其延长线形成夹角的锐角大于通过角度时,水下机器人不能够行驶通过折线,定义此类折线为边界折线;
4)通过船首位、水线、底部、以及测定的边界凸起和边界折线,可以将船壁表面划分为N个近似矩形区域,机器在任意一个区域内,通过任务规划路线可以实现连续行走遍历整个区域;
5)对于每一个独立清洗区域,定义左上清洗点为作业起始点S,右下清洗点为作业结束点T。水下机器人首先行驶到清洗区域的作业结束点T,通过第二机械臂放置一个终点定位器,终点定位器器通过永磁铁磁力吸附在船壁上,再行驶到清洗区域作业开始点S,通过第二机械臂放置一个起点定位器,通过两个定位指示器,水下机器人在清洗区域内任意位置进行作业时,它的相对起始点的位置都是唯一的。定位指示器用于测量与水下机器人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业起始点到水下机器人的距离定义为r1,作业结束点到水下机器人的距离定义为r2;
6)水下机器人的清洗作业的有效宽度为D,水下机器作业的航迹线之间的宽度W=0.5*D,水下机器人作业过程中的允许偏离误差σ=0.25*D,这样既可以保证水下清洗作业的效率,也可以足够的覆盖范围;
7)定义机器人前进速度为v,作业起始点时间t=0,水下机器折返次数n=0,当水下机器人沿S→O1方向前进时,水下机器人相对于S点水平坐标为x=v*t,垂直坐标为y=n*W=0。当水下机器人前进到边界点O1后,水下机器人转向,令t=0,n=n+1,水下机器沿O1→O2方向前进,S点O1的水平距离为SOn,这时水下机器人相对于S点水平坐标为x=SOn-v*t,垂直坐标为y=n*W,这里n代表折返次数。此时水下机器的理论的坐标点可以用(x,y)计算得出;
8)水下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偏离航线的情况,由终点定位器和起点定位器,可以计算出水下机器人相对于S点的实际坐标(x1,y1),如果距离偏差,表明现在水下机器人偏离设定航线,运行时间t计时停止,并保存当前时间数值;
水下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偏离航线的情况,由终点定位器测定相对距离r1,水下机器人的理论坐标(x,y),如果距离偏差,表明现在水下机器人偏离设定航线,运行时间t计时停止,并保存当前时间数值;
在平面上,分别以S、T为圆心,以r1、r2为半径做圆,会有2个交点P1和P2,他们的坐标(x1,y1),(x2,y2)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如果当前位置水下机器人的水深,其中α为水下机器人船壁与铅垂线的夹角,则P2为水下机器人实际位置,水下机器人沿P2→P方向行驶到P点,否则水下机器人沿P1→P方向行驶到P点;
9)将水下机器人航向重新调整到设定航向,运行时间t继续计时,水下机器人按设定方向继续前进;
10)水下机器人运行到O2点后,重复步骤7)—步骤9),直到水下机器运行到作业结束点T;
11)水下机器人使用第二机械臂抓取并握紧终点定位器,向将机械手装置上的电磁线圈通过电流,使得第二机械臂线圈产生的磁力抵消终点定位器的吸附磁力,将终点定位器收回;
12)水下机器人航行到作业起始点S处,使用第二机械臂抓取并握紧起点定位器,向将第二机械臂装置上的电磁线圈通过电流,使得机械手线圈产生的磁力抵消起点定位器的吸附磁力,将起点定位器收回;
13)水下机器人完成清洗区域的清洗工作,脱离船壁,在水中航行到2#区域,重复步骤1)—步骤12),直到完成所有区域的清洗工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包括机架(1)、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壳体(10)、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清洗单元(2)及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将船舶划分为多个清洗区域的指示定位单元(5),所述指示定位单元(5)包括设有至少两个起点定位器(6)的起始装置(51)、设有至少两个终点定位器(502)的终结装置(52)、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第一机械臂(53)及用于放置所述终点定位器(502)的第二机械臂(54);当清洗船舶时,先将船舶表面划分出多个清洗区域,所述第二机械臂(54)安放所述终点定位器(502)于所述清洗区域的右下角;然后第一机械臂(53)安放起点定位器(6)于所述清洗区域的左上角,机器人由起点开始按照“己”字形清洗至终点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装置(51)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存储盒(511)和用于支撑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释放部件(512),所述释放部件(512)设于所述存储盒(51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存储盒(511)插入的存放腔(100),在所述存放腔(100)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释放部件(512)工作的驱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部件(512)包括可左右动作的第一支撑件(551)和可左右动作的第二支撑件(552),所述第一、第二支撑件为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臂(53)包括第一臂体(531)、与所述第一臂体(531)活动连接的第二臂体(532)及设于所述第一臂体(531)端部处的第一爪体(533),所述起点定位器(6)可由所述存储盒(511)进入至所述第一爪体(5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531)上设有用于临时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安放结构和用于将所述起点定位器(6)由所述第一爪体(533)运输至所述安放结构上的输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存放槽(561)和用于锁住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锁定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抓取所述起点定位器(6)的抓取件(581)和用于带动所述抓取件(581)来回动作的驱动气缸(58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551)动作的第一驱动件(559)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552)动作的第二驱动件(558),所述第一驱动件(559)与所述第一支撑件(511)为插接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558)与所述第二支撑件(552)为插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551)上设有第一凸部(555),所述第一驱动件(559)端部上设有供所述第一凸部(555)插入的第一凹槽(571)。
CN201910648010.9A 2019-07-18 2019-07-18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Pending CN110316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8010.9A CN110316333A (zh) 2019-07-18 2019-07-18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8010.9A CN110316333A (zh) 2019-07-18 2019-07-18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333A true CN110316333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48010.9A Pending CN110316333A (zh) 2019-07-18 2019-07-18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63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9190A (zh) * 2019-11-15 2020-03-24 浙江大学 一种桥墩水下表面附着物清洗方法及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11232150A (zh) * 2020-01-16 2020-06-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船体壁面清洁系统及清刷作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7051A (en) * 1997-06-04 1999-09-07 Geiger; Michael B. Underwater self-propelled surface adhering robotically operated vehicle
CN106647751A (zh) * 2016-12-12 2017-05-1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船舶水下清洗机器人路径控制和定位装置
CN107985526A (zh) * 2017-12-07 2018-05-04 浙江海洋大学 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
WO2018086188A1 (zh) * 2016-11-11 2018-05-17 南通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船体清刷监测水下机器人
CN210618409U (zh) * 2019-07-18 2020-05-26 西湖大学 用于船舶清理的水下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7051A (en) * 1997-06-04 1999-09-07 Geiger; Michael B. Underwater self-propelled surface adhering robotically operated vehicle
WO2018086188A1 (zh) * 2016-11-11 2018-05-17 南通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船体清刷监测水下机器人
CN106647751A (zh) * 2016-12-12 2017-05-1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船舶水下清洗机器人路径控制和定位装置
CN107985526A (zh) * 2017-12-07 2018-05-04 浙江海洋大学 清除水下船体附着物的机器人
CN210618409U (zh) * 2019-07-18 2020-05-26 西湖大学 用于船舶清理的水下机器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9190A (zh) * 2019-11-15 2020-03-24 浙江大学 一种桥墩水下表面附着物清洗方法及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11232150A (zh) * 2020-01-16 2020-06-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船体壁面清洁系统及清刷作业方法
CN111232150B (zh) * 2020-01-16 2021-08-2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船体壁面清洁系统及清刷作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7561B (zh) 一种适用于水中巡游和海底爬行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JP6001085B2 (ja) 歩行と遊泳の複合移動機能を有する多関節海底ロボ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海底探査システム
WO2022121204A1 (zh) 一种海洋装备水下清洗装置
US8506719B2 (en) Robotic submersible cleaning system
Jun et al. A new concept and technologies of multi-legged underwater robot for high tidal current environment
CN110316333A (zh) 用于船舶清洗的水下机器人
JPH03266794A (ja) 水中探査システム
Souto et al. Lappa: A new type of robot for underwater non-magnetic and complex hull cleaning
CN210618409U (zh) 用于船舶清理的水下机器人
Low Locomotion and depth control of robotic fish with modular undulating fins
CN216332646U (zh) 一种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
CN110091973B (zh) 一种仿生人形水下探测装置
Picardi et al. Surveying and cleaning 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sediment: SILVER+ approach
CN207510681U (zh) 一种水下钢结构表面作业机器人
Listak et al. Design of a semiautonomous biomimetic underwater vehicle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N116331430A (zh) 一种两栖式水下清扫机器人
KR20150022540A (ko) 수심정보를 이용한 선체청소용 수중로봇
JP2018090168A (ja) 水中探査艇
CN110395369A (zh) 一种基于磁轮行走的水下钢结构表面海生物清洗机器人
CN110000792A (zh) 船壁清洗机器人的路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rk et al. Mechanism development and position control of smart buoy robot
KR101346278B1 (ko) 잠수정 시스템
Yoo et al. Preliminary water tank test of a multi-legged underwater robot for seabed explorations
CN115339595A (zh) 一种大型船舶自主水下清刷机器人
Yang et al. Review of underwater adsorptive-operating robot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