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4389A -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4389A
CN110314389A CN201910671980.0A CN201910671980A CN110314389A CN 110314389 A CN110314389 A CN 110314389A CN 201910671980 A CN201910671980 A CN 201910671980A CN 110314389 A CN110314389 A CN 110314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airplane
model
w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1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4389B (zh
Inventor
贾虎
武卫华
陈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to CN2019106719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4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4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4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4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4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23/00Toy boats; Floating toys; Other aquatic toy devices
    • A63H23/10Other water toys, floating toys, or like buoyant to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27/00Toy aircraft; Other flying toys
    • A63H27/02Model aircraft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属于模型飞机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体、机翼、螺旋桨、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所述机翼为可收展机翼,其机翼内部通过第二支架实现机翼的展开与收缩,该第二支架为可伸缩式结构;所述的螺旋桨设置在螺旋桨支架上,该螺旋桨支架为折叠收缩式支架;所述机体尾部还设有一尾部螺旋桨;所述机体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机轮。本发明通过将模型飞机的机翼设计成可收展结构,实现机翼的灵活性展开与收缩,增加模型飞机的趣味性;此外,在模型飞机的尾部设有尾部螺旋桨、以及机体底部设有机轮,便于模型飞机在水中或者陆地航行,进一步提高模型飞机的趣味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型飞机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鸟类经过长期进化,其前肢演变成翅膀,通过翅膀实现飞翔或滑行,使其成为天空的霸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模仿鸟类翅膀的飞行方式,逐渐向天空进军,因此,飞机、飞行器、无人机等应运而生。
其中,模型飞机作为一种小型飞行器,可以通过遥控装置对其进行控制,使其在空中飞行,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为了保证模型飞机的的正常飞行,其机翼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现有技术中模型飞机的机翼为了实现飞行,通过螺旋桨和机翼两者相互配合为模型飞机本体提供浮力,但是模型飞机的机翼大多数都是固定安装在模型飞机的本体上,始终处于固定展开状态,其灵活性、趣味性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 201010138146.4,发明创造名称:扑翼机仿生翅膀,该申请案包括主翼翼骨与副翼翼骨之间通过主副翼连接关节活动连接,主、副翼翼骨上固定有羽翼,羽翼由多组羽片拼合而成,主、副翼翼骨与羽翼连接处外侧覆盖有主、副翼覆羽,主副翼连接关节由外关节、内关节、连接轴和轴承组成,外关节固定在副翼翼骨下方,内关节固定在主翼翼骨下方,外关节和内关节通过连接轴和轴承活动连接。该申请案的仿生翅膀在使用时,副翼翼骨上下运动,使得翅膀上下扑扇为扑翼机提供浮力,但是该申请案中的仿生翅膀本身无法实现收缩功能,需进一步改进。
又如,中国专利号:ZL 201721376182.8,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具有活动侧冀的玩具,该申请案包括壳体、侧翼组件及展开结构,侧翼组件可旋转地连接于壳体的两侧,展开结构包括触发部件、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固定设置在侧翼组件上的第一卡扣及能够与第一卡扣扣合的第二卡扣,第二卡扣通过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相互扣合实现侧翼组件收缩附于壳体上,该申请案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当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触压触发部件解除扣合状态后,侧翼组件从收缩的状态变化到展开状态,但是侧翼组件的整体进行收缩或者展开,并未体现侧翼组件本身的灵活性,导致玩具的趣味性较差。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模型飞机趣味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本发明通过将模型飞机的机翼设计成可收展结构,实现机翼的灵活性展开与收缩,增加模型飞机的趣味性;此外,在模型飞机的尾部设有尾部螺旋桨、以及机体底部设有机轮,便于模型飞机在水中或者陆地航行,进一步提高模型飞机的趣味性。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包括机体、机翼、螺旋桨、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所述机翼为可收展机翼,其机翼内部通过第二支架实现机翼的展开与收缩,该第二支架为可伸缩式结构;所述的螺旋桨设置在螺旋桨支架上,该螺旋桨支架为折叠收缩式支架;所述机体尾部还设有一尾部螺旋桨;所述机体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机轮。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翼包括铰接安装在机体一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机体的一端与第三支架、第四支架靠近机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机体的一端也与第四支架靠近机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架远离机体的一端与第五支架靠近机体一端铰接;所述第四支架远离机体的一端与第五支架、第六支架靠近机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支架远离机体的一端与第五支架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的侧壁与一支撑元件铰接,该支撑元件元件设置在机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支架靠近机体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弯曲状的端面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四支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支架与第四支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二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支架靠近机体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弯曲状的端面包括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所述第三支架与第五支架的铰接点位于第三端面,所述第四支架与第五支架的铰接点位于第四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架与第四支架之间还通过轮齿进行啮合;所述第三支架与第五支架之间还通过轮齿进行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支架外部由碳纤维织成的篷布包裹成翅膀状,所述篷布内部设有多个筋条放置孔,且该筋条放置孔沿机体长度方向上开设,用于放置筋条。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0.1~0.5mm,所织成的篷布厚度为 3-5mm。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筋条的直径为20-50mm。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篷布底边沿其周向设有保护边,该保护边由直径为 5-10mm的柱状体构成,该柱状体由碳纤维制成。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通过将模型飞机的机翼设计成可收展机翼,通过机翼内部可伸缩的第二支架作为驱动机构,实现机翼的展开与收缩,模型飞机在飞行时,机翼灵活性强,增加模型飞机的趣味性;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模型飞的趣味性,在机体尾部设有一尾部螺旋桨,便于模型飞机在水中航行;同时,也在机体底部设有机轮,便于模型飞机在陆地行驶,通过上述结构保证模型飞机在水陆空三个领域都能使用,进一步增加了模型飞机的趣味性。
(2)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机翼内部的各支架之间通过铰接的形式进行连接,该铰接方式使得支架之间的转动更加灵活,此外,为了控制机翼的支架进行展开或者收缩,第二支架与一支撑元件铰接,且第二支架为可收缩式结构,通过该支撑元件与第二支架的相互配合实现支架的展开或者收缩,整个操作过程简单,灵活。
(3)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为了便于第二支架带动其他支架运动,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设计成相互平行的结构,且第三支架与第二支架铰接相连,当第二支架转动伸缩时,第四支架运动也跟着运动,在各铰接点的作用下,带动第三支架,导致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也跟着转动,实现机翼的展开或者收缩。
(4)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通过将第四支架与第五支架靠近机体的一端设成弯曲状,且在对应的弯曲状端面设计有两个弧形,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该结构设计使得支架在收缩或者展开时更加灵活方便,同时也对支架转动进行限位和导向,保证机翼能够展开或者收缩。
(5)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通过采用质量轻、高弹性、高韧性、高模量的 M60G碳纤维制成的篷布作为机翼的外表面,用于保证机翼所需的浮力,此外,在篷布内部设有筋条放置孔,用于放置筋条,为机翼内部提供一定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在陆地行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在水中航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机翼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四支架展开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四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机翼展开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筋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机体;200、支撑元件;300、机翼;310、上固定块;311、第一支架;312、第一转轴关节;313、第二转轴关节;314、第三转轴关节;320、下固定块;321、第二支架;322、第四转轴关节;323、第五转轴关节;330、第三支架;331、第六转轴关节;340、第四支架; 3401、第一端面;3402、第二端面;341、第七转轴关节;342、第八转轴关节;350、第五支架;3501、第三端面;3502、第四端面;360、第六支架;370、篷布;371、保护边;372、筋条;410、螺旋桨支架;411、螺旋桨;510、垂直尾翼;520、水平尾翼;600、潜艇舰桥; 710、尾部螺旋桨支架;711、尾部螺旋桨;800、机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的为了保证模型飞机在空中的稳定飞行,一般在模型飞机的两侧对称设有机翼,其目的主要是为模型飞机提供浮力,保证模型飞机稳定飞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模型飞机的机翼结构设计固定,即机翼固定在模型飞机的机体上,当模型飞机在有障碍物或者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飞行时,由于机翼为固定结构,易于周围的障碍物等发生碰撞,使模型飞机发生损伤。此外,这种飞行器不能对机翼300的形状进行改变,导致其飞行时不够灵活,导致模型飞机爱好者对于这种模型兴趣较小,从而影响模型飞机的生产销售。因此,模型飞机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包括机体100、机翼300、螺旋桨411、垂直尾翼510和水平尾翼520,其中,机体100两侧对称设有机翼300,该机翼300为一可收展机翼,能够实现机翼300的展开与收缩,在保证模型飞机稳定飞行的基础上增加机翼300的灵活性,从而增加模型飞机的趣味性。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螺旋桨411设有两个,且该螺旋桨411设置在螺旋桨支架410上,该螺旋桨支架410对称设置在机体100的两侧,如图1所示,通过螺旋桨411为模型飞机飞行提供推进力。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尾翼510 和水平尾翼520设置在机体100的尾端,其设计位置如图1所示,该结构设计能够保障模型飞机飞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机体100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机轮800,如2个,4个,8个……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轮800设置有4个,4个机轮800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机体100 的前后端。通过机轮800使得模型飞机可以在陆地行驶。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机轮 800设置在起落架上,该起落架为可伸缩结构,模型飞机在飞行时,起落架与机轮800一起收缩进机体100内部,减少模型飞机飞行所受到的阻力。起落架的结构设计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飞机起落架的结构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的模型飞机在陆地行驶时,其机翼300收缩,使之与机体100相贴合,减少模型飞机在陆地行驶的阻力,提高模型飞机行驶的速度。同时,其垂直尾翼510和水平尾翼 520设计成可伸缩式结构,如,将垂直尾翼510设计成两段结构,该结构与伸缩杆的结构类似,在模型飞机行驶时将垂直尾翼510的上一段伸缩进下一段中,减少垂直尾翼510的高度,从而减小模型飞机行驶的阻力。同理,水平尾翼520也可以进行相同的结构设计,从而进一步减小模型飞机行驶的阻力。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在机体100尾部还设有尾部螺旋桨711,该尾部螺旋桨711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模型飞机能够在水中航行,为其提供提动力。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尾部螺旋桨711安装在尾部螺旋桨支架710上,该尾部螺旋桨支架710内部设有一空腔,可以用于存放尾部螺旋桨711,当模型飞机在飞行或者在陆地上行驶时,为了减小阻力,可以将尾部螺旋桨711收缩进尾部螺旋桨支架710的空腔中。结合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在机体100前端的上方设有潜艇舰桥600,该潜艇舰桥600上可以设有相机,可以对水下进行拍摄。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潜艇舰桥600为可伸缩结构,模型飞机在水中行驶中潜艇舰桥600从机体100伸出,拍摄水中行驶环境;当模型飞机在飞行或者陆地上行驶时,潜艇舰桥600收缩进机体100内部,减小模型飞机行驶的阻力。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安装在机体100两侧的螺旋桨支架410设计成折叠收缩式支架,如图1所示,该螺旋桨支架410分为两段式结构,其中一段套设在另一段上,可以沿其长度方向上进行收缩,即为收缩段,该收缩段的前端为螺旋桨411,该螺旋桨411可以收缩进收缩段中,螺旋桨支架410整体可以转动,使螺旋桨支架410与机体100相贴合,即螺旋桨支架410以螺旋桨支架410与机体100相连处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该结构设计使得模型飞机在陆地行驶或者水中航行时,将螺旋桨411和螺旋桨支架410收缩,并将螺旋桨支架410折叠,有效的减小行驶阻力。本实施例中的螺旋桨411可以采用专利公布号CN 106573677A中的螺旋桨结构,即螺旋桨411可以收缩,从而保证螺旋桨411可以收缩进收缩段中。
本实施例中将模型飞机设计成上述结构,使得模型飞机可以在水陆空三个领域都能应用,且模型飞机的形体变化能力强,灵活性高,极大的提高模型飞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模型飞机爱好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机翼300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铰接安装在机体100一侧的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21,机体100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上固定块310和下固定块320,第一支架311通过第一转轴关节312铰接在上固定块310上,第二支架321通过第四转轴关节322铰接在下固定块32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1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三支架330 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关节313进行铰接,同时,第一支架311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也与第四支架34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关节314进行铰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321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也与第四支架34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通过第五转轴关节 323进行铰接,使得第一支架311、第二支架321、机体100和部分第四支架340组成一四边形结构。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33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五支架350靠近机体100 的一端通过第六转轴关节331进行铰接;本实施例中的第四支架34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五支架35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通过第七转轴关节341进行铰接,且第四支架34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也与第六支架36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通过第八转轴关节342进行铰接。第六支架36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五支架350相连。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支架采用优异性能的定向凝固TMD-5合金材料制成,拥有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的特性,使得机翼300更加耐用。
本实施例中各支架之间连接方式通过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各转轴关节的作用下,使得支架能够以转轴关节的中心进行转动,有利于机翼300的收缩与展开。此外,由于各转轴关节的存在,使得整个机翼300的结构趋向于鸟类翅膀的构造,即转轴关节相当于骨头各关节之间的部件,便于支架转动。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321为一可伸缩式结构,可以采用气缸或者油缸进行控制,使得第一支架311、第二支架321、机体100和部分第四支架340所围成的四边形为一可活动的四边形,便于第二支架321伸缩时,带动第四支架340运动。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如图4所示,机翼300需要展开时,第二支架321 开始收缩,在收缩力以及铰接的作用下,第四支架340以第五转轴关节323为旋转中心,顺时针发生转动,由于各转轴关节的限制,使得第三支架330跟着第四支架340转动,当第三支架330转动到一定程度后,第三支架330带动第五支架350以第六转轴关节331为旋转中心,逆时针进行转动,从而将机翼300展开。同理,第二支架321伸长,在推力以及铰接的作用下,第四支架340逆时针转动,之后,第五支架350顺时针转动,实现机翼300的收缩。整个机翼300的结构设计简单,操作灵活,只需通过控制第二支架321的收缩,即可达到整个机翼300的收缩或展开。
更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转轴关节314和第五转轴关节323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固定的,使得第二支架321伸缩的长度有限,即第二支架321以及第一支架311的转动范围有限,如图5所示,图中圆形虚线为:以第三转轴关节314为圆心,第三转轴关节314和第五转轴关节323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假设第一支架311固定不动,第二支架321由图中的实线转变为图中虚线,即第二支架321进行收缩,在第三转轴关节314、第五转轴关节323以及第四转轴关节322的作用下,使得第四支架340顺时针转动,即由图中的实线位置移动到图中虚线的位置,实线第四支架340的展开。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关节313和第三转轴关节314设计的位置如图4所示,其中,第三转轴关节314设在第一支架311远离机体100一端的端面上,第二转轴关节313设在靠近第三转轴关节314的侧壁上,第四支架340和第三支架330进行转动时,由于第三支架330 和第四支架340两者的长度固定,当第四支架340和第三支架330进行顺时针转动时,且第三支架330与第四支架340转动的高度低于第五转轴关节323后,第三支架330远离机体100 一端开始高于第四支架340远离机体100一端时,第三支架330为第五支架350提供一定的拉力,使得第五支架350发生逆时针转动,从而将各个支架撑开,即使机翼300展开。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整个机翼300在展开状态时,其机翼300与机体100 之间具有较大的夹角,使机翼300能够有效提供浮力,从而使模型飞机能够飞行,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支架311的长度为固定值,且第二支架321伸缩的长度有限,第二支架321的长度越长,机翼300展开状态下与机体100之间夹角就越大,因此,上固定块310和下固定块320之间的距离不易过大,本实施例中上固定块310和下固定块320之间距离是第三转轴关节314和第五转轴关节323之间距离的1.0-1.6倍。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上固定块310和下固定块320之间距离是第三转轴关节314和第五转轴关节323之间距离的1.5倍。
模型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控制机翼300进行适当的收缩,便于模型飞机通过障碍物。此外,在飞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机翼300张开的大小,改变机翼 300所提供的浮力大小,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速度,使得模型飞机飞行更加灵活。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机翼300在展开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第二支架321整个与机体100相贴合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在机体100上设有一支撑元件200,该支撑元件200与第二支架321铰接,该支撑元件200的目的在于将第二支架321进行支撑,使第二支架321逆时针转动,保证机翼300与机体100成一定的角度,便于机翼300展开,有利于模型飞机的飞行,有效保证模型飞机飞行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基本同实施例1,更进一步的: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将第三支架330和第四支架340设计成相互平行的结构,第二支架321在伸缩的过程中,带动第四支架340运动,由于第四支架340两端通过转轴关节与第三支架330两端相连,因此,第三支架330也跟着第四支架340一起运动,同时也带动第五支架350和第六支架360 一起运动,实现机翼300的展开或者收缩。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支架34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弯曲状的端面包括第一端面3401和第二端面3402,结合图4和图6,第一端面3401和第二端面3402为弧形,且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第三转轴关节314位于第一端面3401,第五转轴关节323位于第二端面3402。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五支架35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弯曲状的端面包括第三端面3501和第四端面3502,结合图4和图7,第三端面3501和第四端面3502为弧形,且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第六转轴关节331位于第三端面3501,第七转轴关节 341位于第四端面3502。
本实施例中将第四支架340、第五支架350设计成上述形状,机翼300中的各支架在进行转动的时候,由于弧形端面的存在,对支架转动进行限位以及导向,使得支架转动的更加灵活,保证机翼300能够正常展开或收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基本同实施例2,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架321与第四支架340之间相接触的表面上对应设有相互啮合的轮齿,第二支架321移动时,第四支架340发生转动,在轮齿啮合的作用下,第二支架321和第四支架340两者同步转动,即两者相对进行转动,该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机翼300展开或者收缩的效率,另一方面轮齿啮合转动时,第二支架321会受到第四支架340通过轮齿传递的力,使得第二支架 321发生转动,尤其机翼300在展开时,进一步避免第二支架321与机体100相贴合这一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通过支撑元件200以及第二支架321、第四支架340之间设置的轮齿,两者共同配合,有效避免第二支架321与机体100相贴合情况的发生。
同理,本实施例中在第三支架330与第五支架350之间相接触的表面上也设有相互啮合的轮齿,与第二支架321与第四支架340之间相互配合,便于机翼300的收缩与展开。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基本同实施例3,更进一步的:结合图8和图9,由于机翼300安装在模型飞机的两侧,为模型飞机提供一定的浮力,通过浮力抵消模型飞机本身的重力,将模型飞机悬浮在空中。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模型飞机本身的重力,将机翼300的外部通过篷布370进行包裹,并将其包裹成翅膀状,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篷布370由直径为0.1~0.5mm的M60G碳纤维所织成,且织成的篷布370厚度为3-5mm。M60G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质量轻,能够有效减轻模型飞机整体的质量,使得机翼300所要提供的浮力较小,因而对机翼300内部的各支架的要求较小,有利于机翼300的生产制造。此外,M60G碳纤维还具有高弹性、高韧性、高模量的性质,对于机翼300的制造使用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篷布370可以采用直径0.1mm的M60G碳纤维织成厚度3mm的篷布370。也可以可以采用直径0.5mm的M60G碳纤维织成厚度5mm的篷布370。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0.2mm的M60G碳纤维织成厚度4mm的篷布370。
此外,本实施例中模型飞机在飞行时,其机翼300处于展开状态,但是由于篷布370的质量较轻,容易造成篷布370向上翻转的现象,或者篷布370进行波浪形抖动,导致模型飞机无法在空中平稳飞行,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篷布370的内部设有多个筋条放置孔,且该筋条放置孔的开设方向与机体100长度方向上相同,该筋条放置孔用于放置筋条372,通过多个筋条372对机翼300的篷布370进行支撑,保证模型飞机飞行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筋条372直径为20-50mm。如20mm、25mm、40mm、 50mm。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为25mm的筋条37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篷布370的底边沿其周向设有保护边371,该保护边371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机翼300在飞行的过程中篷布370底部在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其底部向上翻转,通过设有保护边371使得机翼300底部的重量增加,避免篷布370的翻转。作为一种优选,本实施例中的保护边371由M60G碳纤维制成,且保护边371为一柱状体,其直径为5-10mm,如5mm、6mm、8mm、10mm。作为一种优选,本实施例中的柱状体直径为8mm。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模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篷布370在流动的空气作用下为机翼300提供向上的力,由于各支架设置在机翼300的前部,保护边371设置在机翼300的后部,即底部,导致机翼300受到力时,其篷布370会中部向上发生凸起,其机翼300从前往后呈一弓形,从而有利于空气的流动,能够为模型飞机提供有效浮力,保证模型飞机飞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机翼300的展开方法,其步骤为:
a、与机体100铰接相连的第二支架321为一可伸缩结构,该第二支架321收缩时,与第二支架321铰接的第四支架340顺时针进行转动;
b、第四支架340转动时,由于第四支架340两端都通过铰接与第三支架330相连,导致第三支架330也跟着进行顺时针转动;
c、第三支架330转动的同时,与该第三支架330铰接的第五支架350逆时针进行转动,同时与该第五支架350的第六支架360也一起逆时针转动;将机翼300展开;
d、支撑元件200进行工作,通过该支撑元件200将第二支架321推离机体100,在铰接点的作用下,第二支架321逆时针转动,使得机翼300整体与机体100呈一定角度。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机翼300进行收缩的方法,只需将控制第二支架321进行伸展,使得各支架转动方向相反,即可实现收缩。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步骤d顺序可以任意,即可以在步骤a至步骤c中任意一个步骤中进行,只需保证将机翼300整体与机体100呈一定角度。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包括机体(100)、机翼(300)、螺旋桨(411)、垂直尾翼(510)和水平尾翼(52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300)为可收展机翼,其机翼(300)内部通过第二支架(321)实现机翼(300)的展开与收缩,该第二支架(321)为可伸缩式结构;所述的螺旋桨(411)设置在螺旋桨支架(410)上,该螺旋桨支架(410)为折叠收缩式支架;所述机体(100)尾部还设有一尾部螺旋桨(711);所述机体(100)底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机轮(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300)包括铰接安装在机体(100)一侧的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21),所述第一支架(311)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三支架(330)、第四支架(34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架(321)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也与第四支架(34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支架(33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五支架(350)靠近机体(100)一端铰接;所述第四支架(34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五支架(350)、第六支架(36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支架(360)远离机体(100)的一端与第五支架(350)相连;所述第二支架(321)的侧壁与一支撑元件(200)铰接,该支撑元件(200)元件设置在机体(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330)和第四支架(340)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34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弯曲状的端面包括第一端面(3401)和第二端面(3402),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3402)为弧形,且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架(311)与第四支架(34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端面(3401),所述第二支架(321)与第四支架(340)的铰接点位于第二端面(34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架(350)靠近机体(100)的一端呈弯曲状,且该弯曲状的端面包括第三端面(3501)和第四端面(3502),所述第三端面(3501)和第四端面(3502)为弧形,且弧形的凹度方向朝向弯曲状的中部,所述第三支架(330)与第五支架(350)的铰接点位于第三端面(3501),所述第四支架(340)与第五支架(350)的铰接点位于第四端面(3502)。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21)与第四支架(340)之间还通过轮齿进行啮合;所述第三支架(330)与第五支架(350)之间还通过轮齿进行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支架外部由碳纤维织成的篷布(370)包裹成翅膀状,所述篷布(370)内部设有多个筋条放置孔,且该筋条放置孔沿机体(100)长度方向上开设,用于放置筋条(37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M60G碳纤维的直径为0.1~0.5mm,所织成的篷布(370)厚度为3-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372)的直径为20-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370)底边沿其周向设有保护边(371),该保护边(371)由直径为5-10mm的柱状体构成,该柱状体由碳纤维制成。
CN201910671980.0A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Active CN110314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980.0A CN110314389B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980.0A CN110314389B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4389A true CN110314389A (zh) 2019-10-11
CN110314389B CN110314389B (zh) 2021-04-23

Family

ID=68124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1980.0A Active CN110314389B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43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8314A (zh) * 2020-12-15 2021-05-0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可变形复合翼跨介质飞行潜水航行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733A (zh) * 2009-12-23 2011-06-29 姚金玉 仿生飞行器
CN103552689A (zh) * 2013-11-11 2014-02-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改变翼面积的微型扑翼飞行器机翼驱动机构
CN10715080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空三用旋翼航空器
CA2945967A1 (en) * 2016-10-19 2018-04-19 Claire Miller Amphibious stol aircraft
CN108146169A (zh) * 2017-11-28 2018-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翼后折式陆空两用运载器
CN108674653A (zh) * 2018-05-30 2018-10-19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人机
CN109849604A (zh) * 2019-03-29 2019-06-07 熊子见 折叠旋翼三栖飞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733A (zh) * 2009-12-23 2011-06-29 姚金玉 仿生飞行器
CN103552689A (zh) * 2013-11-11 2014-02-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改变翼面积的微型扑翼飞行器机翼驱动机构
CN10715080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空三用旋翼航空器
CA2945967A1 (en) * 2016-10-19 2018-04-19 Claire Miller Amphibious stol aircraft
CN108146169A (zh) * 2017-11-28 2018-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翼后折式陆空两用运载器
CN108674653A (zh) * 2018-05-30 2018-10-19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人机
CN109849604A (zh) * 2019-03-29 2019-06-07 熊子见 折叠旋翼三栖飞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8314A (zh) * 2020-12-15 2021-05-0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可变形复合翼跨介质飞行潜水航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4389B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3692B (zh) 一种多自由度仿鸟扑翼飞行器
US8033499B2 (en) Biomimetic micro-aerial-vehicle with figure-eight flapping trajectory
CN107054645B (zh) 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及变形控制方法
US4139171A (en) Articulated wing ornithopter
CN103482064A (zh) 仿生扑翼飞行器
CN109592031A (zh) 单侧单节点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ES2256481T3 (es) Configuracion de avion con prestaciones aerodinamicas mejoradas.
CN103381886A (zh) 一种多维动态主动变体扑翼飞行器
CN104260886B (zh) 一种微型扑翼飞行器的仿羽毛开裂增升机构
CN101508343A (zh) 拍翼轨迹呈8字形的仿生微型飞行器
CN106043691A (zh)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CN113415114A (zh) 一种基于仿生变体机翼的跨介质飞行器
CN110203388A (zh) 一种微型仿蜻蜓双扑翼飞行器
CN109592032B (zh) 单侧多节点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US9561698B2 (en) Shape morphing fuselage for an aerocar
CN110314389A (zh)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
CN110251960A (zh)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型飞机机翼的展开方法
CN107719659A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式飞行器
CN110481774A (zh) 一种基于主副翼模式的扑翼结构及扑翼飞行器
CN110371282A (zh) 一种可收缩式折叠翅膀
CN106494618B (zh) 羽式扑翼机
CN208963314U (zh) 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微型扑翼飞行器
CN107719663B (zh) 扑翼飞行器的驱动机构及扑翼飞行器
CN109080829A (zh) 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微型扑翼飞行器
CN108674633A (zh) 舵面控制机构和航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