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3691A -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 Google Patents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3691A
CN106043691A CN201610403797.9A CN201610403797A CN106043691A CN 106043691 A CN106043691 A CN 106043691A CN 201610403797 A CN201610403797 A CN 201610403797A CN 106043691 A CN106043691 A CN 106043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wing
girder
root
wing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3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3691B (zh
Inventor
杨文青
宋笔锋
宣建林
付鹏
年鹏
梁少然
薛栋
唐伟
钟京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4037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43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43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3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3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36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3/00Ornithopters
    • B64C33/02Wings; Actuating mechanis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包括主梁(7)、斜梁(8)、翼肋、薄膜蒙皮(9)和羽毛蒙皮(6);主梁(7)、斜梁(8)和翼肋构成扑动翼的结构主框架;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上方覆盖薄膜蒙皮(9);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为由主梁梢部段、斜梁梢部段和第n翼肋根部段围成的三角形框架;第n翼肋的朝向翼梢的外侧覆盖若干根鸟类羽毛作为羽毛蒙皮(6),羽毛蒙皮(6)的前缘呈后掠状,后缘呈开缝状;羽毛蒙皮(6)的外缘与薄膜蒙皮(9)形成弧形过渡。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能够控制翼尖涡的强度和方向,提高扑动翼的气动效率,从而提高飞行能力,且重量轻、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翼,具体涉及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背景技术
扑翼飞行器是一种仿生飞行器,模仿自然界的鸟类或昆虫等采用扑动翼进行飞行,具有姿态灵活、仿生性强、隐蔽性好的特点,可以用于执行特殊的安保、监控、侦察等任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研究热点,各国都投入大量研究,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美国的“蜂鸟”,德国的“海鸥”、“蜻蜓”,荷兰的“Delfly”等,但性能距离实用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为飞行时间有限、有效载荷小以及操纵难度大等方面,限制其性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有的扑翼飞行器的飞行效率较低、功率消耗仍然很大。
目前已经成功飞行的扑翼飞行器大多主要采用平板扑动翼,相关的风洞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均表明平板扑动翼的升力系数较低,飞行中需要的迎角大,会造成阻力的同时增大。另外,扑翼由于结构和重量限制,一般采用碳纤维骨架及薄膜蒙皮的结构,此种结构在飞行速度较快时,翼梢部位会向外后方产生强度较大的翼尖涡,对能量产生了很大的消耗。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0467347C,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两段式微型扑翼飞机机翼,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微型扑翼飞机的机翼,分为内外两段,外翼段为平面翼型,内翼段为弧度翼型。其不足之处是,内外翼段的主承力结构变化较大,易造成结构破坏,且整体展弦比较大,无法提供较高的扑动频率。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501972B,公开日2011年11月20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微型扑翼机的机翼。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翼肋具有一定弯度的扑翼机机翼,主梁和辅助梁形成主支撑结构控制整体刚度,根部翼肋有弯度以产生较大升力,梢部翼肋平直以产生较大推力。其不足之处是,翼梢部位产生的翼尖涡方向为外后向,对能量消耗较大。
为了提高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效率,出现了一些采用机构对扑动翼进行主动或半主动改变的发明创造,这类扑动翼的结构比较复杂,具有较大重量,功耗大,可靠性差,难以精确控制。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217500Y,公开日2009年4月8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仿生飞行器机翼,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机翼结构,具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减阻孔,内部通过叶片轴铰接。不足之处在于,页片及机构重量很大,对输入功率需求大,开合运动需要精准配合,控制难度大。
再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92094A,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可折两段式扑翼机机翼,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可折为两段的扑翼机机翼,由传动曲轴和拉杆配合,在扑翼上下运动的同时产生内外翼段的相对折叠运动。其不足之处是,折叠部位无过渡,破坏了气动性能的连续性,且部件重量大,消耗功率大,可靠性差。
可见,目前已公开的各类扑动翼,具有气动效率低、部件重量大以及可靠性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能够控制翼尖涡的强度和方向,提高扑动翼的气动效率,从而提高飞行能力,且重量轻、可靠性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包括主梁(7)、斜梁(8)、翼肋、薄膜蒙皮(9)和羽毛蒙皮(6);
其中,所述翼肋包括n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各根翼肋按从翼根向翼梢方向排列,且其前缘点均固定在所述主梁(7);将从翼根向翼梢方向排列的各根翼肋依次记为第1翼肋、第2翼肋…第n翼肋,第n翼肋与所述主梁(7)的固定点与所述主梁(7)的梢部端点不重合;所述斜梁(8)的外缘点固定于所述主梁(7)的梢部端点,所述斜梁(8)的根部通过所述第1翼肋的后半部分,所述斜梁(8)与各根所述翼肋在相交位置均连接固定;
所述主梁(7)、所述斜梁(8)和n根翼肋构成扑动翼的结构主框架;对于所述结构主框架,以所述第n翼肋为分界,区分为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和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所述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上方覆盖所述薄膜蒙皮(9);所述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为由主梁梢部段、斜梁梢部段和第n翼肋根部段围成的三角形框架;所述第n翼肋的朝向翼梢的外侧覆盖若干根鸟类羽毛作为羽毛蒙皮(6),其中,各根鸟类羽毛布置形状呈扇形,各根鸟类羽毛的根部与所述三角形框架中的主梁梢部段固定,所述鸟类羽毛与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梁梢部段在相交位置也连接固定;所述羽毛蒙皮(6)的前缘呈后掠状,后缘呈开缝状;所述羽毛蒙皮(6)的外缘与所述薄膜蒙皮(9)形成弧形过渡。
优选的,n为5。
优选的,所述主梁(7)平直,从根部开始,n根翼肋占据主梁展向长度的70%~90%。
优选的,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均垂直于主梁;第n翼肋与主梁梢部方向成锐角;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长度相等,第n翼肋的长度小于第1翼肋的长度,从而形成机翼平面向梢部方向弧形扩展。
优选的,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为平直翼肋或具有弯度的翼肋;
当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为具有弯度的翼肋时,所述斜梁(8)在对应位置也具有弧度,进而保证所述斜梁(8)与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均具有相交点;
所述第n翼肋平直,与主梁(7)外侧夹角70~90°。
优选的,所述主梁(7)的刚度大于所述斜梁(8)的刚度;所述斜梁(8)的刚度大于各根翼肋的刚度,以在扑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结构变形。
优选的,第n翼肋的刚度大于等于其他n-1根翼肋的刚度,进而有助于产生推力。
本发明提供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能够控制翼尖涡的强度和方向,提高扑动翼的气动效率,从而提高飞行能力,且重量轻、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克服现有扑动翼气动效率低,结构刚度分布不合理,可靠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能够提高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效率,提高扑动翼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扑动翼的外缘形状会显著影响翼尖涡的大小以及方向,仿生的翼梢开缝扑动翼采用鸟类羽毛作为外段蒙皮,可以有效控制翼尖涡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效率,提高飞行能力。
结合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包括主梁7、斜梁8、翼肋、薄膜蒙皮9和羽毛蒙皮6;其中,主梁、斜梁和翼肋构成扑动翼的结构主框架。蒙皮分为两部分,以斜梁为分界,在框架上靠近翼根的一侧覆盖薄膜蒙皮,靠近翼梢的外侧覆盖鸟类羽毛作为羽毛蒙皮。
下面分别对结构主框架和蒙皮结构形式分别介绍:
(1)结构主框架
主梁、斜梁和翼肋构成扑动翼的结构主框架。其中,翼肋包括n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翼肋的具体设置数量,根据仿生扑动翼的规模而定,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制,在附图中,共设置有5根翼肋;各根翼肋按从翼根向翼梢方向排列,且其前缘点均固定在主梁7;将从翼根向翼梢方向排列的各根翼肋依次记为第1翼肋、第2翼肋…第n翼肋,第n翼肋与主梁7的固定点与主梁7的梢部端点不重合;作为优选方式,主梁7平直,从根部开始,n根翼肋占据主梁展向长度的70%~90%。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均垂直于主梁;第n翼肋与主梁梢部方向成锐角;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长度相等,第n翼肋的长度略小于其他翼肋的长度,从而形成机翼平面向梢部方向弧形扩展。另外,扑动翼中,主梁7的刚度最大,斜梁8的刚度次之,以形成稳固支撑结构;翼肋的刚度最小,以在扑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结构变形。
斜梁8的外缘点固定于主梁7的梢部端点,斜梁8的根部通过第1翼肋的后半部分,斜梁8与各根翼肋在相交位置均连接固定;由于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为平直翼肋或具有弯度的翼肋;因此,当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为具有弯度的翼肋时,斜梁8在对应位置也具有弧度,进而保证斜梁8与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均具有相交点;第n翼肋平直,与主梁7外侧夹角70~90°。第n翼肋的刚度等于或略大于其他n-1根翼肋的刚度,进而有助于产生推力。
(2)蒙皮布置形式
主梁7、斜梁8和n根翼肋构成扑动翼的结构主框架;对于结构主框架,以第n翼肋为分界,区分为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和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上方覆盖薄膜蒙皮9;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为由主梁梢部段、斜梁梢部段和第n翼肋根部段围成的三角形框架;第n翼肋的朝向翼梢的外侧覆盖若干根鸟类羽毛作为羽毛蒙皮6,羽毛蒙皮部分形成了仿生开缝的效果,扑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气流通过,可改变扑动过程产生的翼尖涡的强度及方向,有效减少飞行的阻力,即增加扑翼飞行的推力,同时提高扑动翼的仿生度。其中,各根鸟类羽毛布置形状呈扇形,各根鸟类羽毛的根部与三角形框架中的主梁梢部段固定,鸟类羽毛与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梁梢部段在相交位置也连接固定;羽毛蒙皮6的前缘呈后掠状,后缘呈开缝状;羽毛蒙皮6的外缘与薄膜蒙皮9形成弧形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结构和空气动力学方面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主梁和斜梁形成三角形主支撑框架结构,使得刚度从翼根部向翼梢部逐渐减小,结构的连续性好,易于加工制作。该种结构使得靠近翼根的部分翼型维持有利于升力,而靠近翼梢的部分扑动运动中可以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形,有利于推力。
(2)第1~n-1翼肋与主梁垂直,有利于气流从前往后的连续性;第n翼肋倾斜使得翼面布局可以逐渐的过渡到翼梢的羽毛蒙皮部分;羽毛蒙皮与第n翼肋相邻,且外缘与薄膜蒙皮外缘形成椭圆形过渡,有助于气动特性的连续性。
(3)外部羽毛蒙皮的前缘呈后掠状,减小了功率消耗,有助于提高扑动频率;后缘呈开缝状,随着扑动频率的不同,羽毛所受气动力作用不同,开缝具有自适应变化能力;开缝的方向使得产生的翼尖涡较未开缝状态减弱,且开缝翼梢使得翼尖涡向外的指向角度减小;该扑动翼结构使得升力不减的情况下,提高了产生的推力。
(4)外段的羽毛蒙皮质量轻,且由于羽毛来自自然界的鸟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自适应能力强,不易损坏,且提高了扑动翼的仿生性。
可见,该扑动翼的结构刚度分布合理,扑动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大的升力和推力,提高气动效率,获得了升力和推力的良好组合,同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减小了扑翼飞行器的功率消耗。因此,该扑动翼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整体性能优于现有技术。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一副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包括1号翼肋1、2号翼肋2、3号翼肋3、4号翼肋4、5号翼肋5、羽毛蒙皮6、主梁7、斜梁8、薄膜蒙皮9.
以右扑动翼为例,在实施过程中:
1号翼肋1、2号翼肋2、3号翼肋3、4号翼肋4、5号翼肋5、主梁7、斜梁8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杆件,展弦比取为6,即弦长为翼展的25%,1~4号翼肋长度为10cm,单扑动翼展长为28cm,主梁7长度为20cm;主梁7平直,为2mm直径,五根翼肋1~5的直径为1mm,前缘点固定在主梁7上,1~4号翼肋垂直于主梁6,5号翼肋与主梁6的外段呈70°;1~4号翼肋的长度为10cm,5号翼肋的长度为9.7cm,1~4号翼肋有8%的弯度,5号翼肋平直;1~4号翼肋的间隔为4cm,5号翼肋5与4号翼肋4在主梁上的距离为3cm;斜梁8直径为1.5mm,具有弯度,保证与各条翼肋连接维持形状;主梁与1~5号翼肋、斜梁与1~5号翼肋、主梁与斜梁的外端,均采用浸润胶水的芳纶纤维捆绑。
完成了主框架后,使用聚酯薄膜蒙皮覆盖5号翼肋与斜梁8包覆的内部,用粘接剂连接;再用羽毛蒙皮覆盖5号翼肋的外侧部分,羽毛蒙皮使用了白色鸭的初级飞羽6根,呈扇形均匀分布,最外侧一根羽毛与主梁外侧的角度为30°,最内侧一根羽毛与5号翼肋5平行且略有重叠,每根羽毛的根部均与主梁与斜梁连接,以增强稳固性。主梁与斜梁的根部均超出1号翼肋一定长度,以连接扑翼机的驱动机构或机身。此时,右侧扑动翼制作完成。
左侧扑动翼的制作流程同右侧翼。
经动力学仿真和风洞试验验证知,本实施例制作的扑动翼获得了良好的气动升力和推力的组合,具有突出的综合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7)、斜梁(8)、翼肋、薄膜蒙皮(9)和羽毛蒙皮(6);
其中,所述翼肋包括n根,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各根翼肋按从翼根向翼梢方向排列,且其前缘点均固定在所述主梁(7);将从翼根向翼梢方向排列的各根翼肋依次记为第1翼肋、第2翼肋…第n翼肋,第n翼肋与所述主梁(7)的固定点与所述主梁(7)的梢部端点不重合;所述斜梁(8)的外缘点固定于所述主梁(7)的梢部端点,所述斜梁(8)的根部通过所述第1翼肋的后半部分,所述斜梁(8)与各根所述翼肋在相交位置均连接固定;
所述主梁(7)、所述斜梁(8)和n根翼肋构成扑动翼的结构主框架;对于所述结构主框架,以所述第n翼肋为分界,区分为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和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所述靠近翼根的框架单元上方覆盖所述薄膜蒙皮(9);所述靠近翼梢的框架单元为由主梁梢部段、斜梁梢部段和第n翼肋根部段围成的三角形框架;所述第n翼肋的朝向翼梢的外侧覆盖若干根鸟类羽毛作为羽毛蒙皮(6),其中,各根鸟类羽毛布置形状呈扇形,各根鸟类羽毛的根部与所述三角形框架中的主梁梢部段固定,所述鸟类羽毛与三角形框架中的斜梁梢部段在相交位置也连接固定;所述羽毛蒙皮(6)的前缘呈后掠状,后缘呈开缝状;所述羽毛蒙皮(6)的外缘与所述薄膜蒙皮(9)形成弧形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n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7)平直,从根部开始,n根翼肋占据主梁展向长度的7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均垂直于主梁;第n翼肋与主梁梢部方向成锐角;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长度相等,第n翼肋的长度小于第1翼肋的长度,从而形成机翼平面向梢部方向弧形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为平直翼肋或具有弯度的翼肋;
当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为具有弯度的翼肋时,所述斜梁(8)在对应位置也具有弧度,进而保证所述斜梁(8)与第1翼肋、第2翼肋…第n-1翼肋均具有相交点;
所述第n翼肋平直,与主梁(7)外侧夹角7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7)的刚度大于所述斜梁(8)的刚度;所述斜梁(8)的刚度大于各根翼肋的刚度,以在扑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结构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其特征在于,第n翼肋的刚度大于等于其他n-1根翼肋的刚度,进而有助于产生推力。
CN201610403797.9A 2016-06-08 2016-06-08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3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3797.9A CN106043691B (zh) 2016-06-08 2016-06-08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3797.9A CN106043691B (zh) 2016-06-08 2016-06-08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3691A true CN106043691A (zh) 2016-10-26
CN106043691B CN106043691B (zh) 2017-11-21

Family

ID=5717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379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3691B (zh) 2016-06-08 2016-06-08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369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4645A (zh) * 2017-04-01 2017-08-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及变形控制方法
CN107226208A (zh) * 2017-05-27 2017-10-03 上海交通大学 全翼扑动与翼尖主动扭转相结合的五自由度扑翼飞行器
CN107472489A (zh) * 2017-08-29 2017-1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抗扰流控制装置
CN107499498A (zh) * 2017-09-18 2017-12-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扇形机翼可折叠的飞行器
CN109724767A (zh) * 2019-03-19 2019-05-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风洞翼型动态试验模型
CN110667822A (zh) * 2019-09-30 2020-01-1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变面积可转动的仿生翼梢小翼
CN110861773A (zh) * 2019-11-13 2020-03-0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弧面翼设计的空投扑翼飞行机器人
CN112173067A (zh) * 2020-09-11 2021-01-05 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天飞行器
CN115320826A (zh) * 2022-10-14 2022-11-1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仿生羽毛及采用该仿生羽毛的仿生飞行器
CN115743539A (zh) * 2022-11-14 2023-03-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扑翼飞行器用大尺度高效扑动翼
CN115783258A (zh) * 2022-11-14 2023-03-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扑翼飞行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1A (zh) * 1992-07-26 1993-04-21 冯建光 人力飞行器
CN102501972A (zh) * 2011-11-20 2012-06-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微型扑翼机的机翼
CN104260886A (zh) * 2014-09-26 2015-01-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微型扑翼飞行器的仿羽毛开裂增升机构
CN104986333A (zh) * 2015-07-31 2015-10-21 黄圭鹏 扑翼飞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1A (zh) * 1992-07-26 1993-04-21 冯建光 人力飞行器
CN102501972A (zh) * 2011-11-20 2012-06-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微型扑翼机的机翼
CN104260886A (zh) * 2014-09-26 2015-01-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微型扑翼飞行器的仿羽毛开裂增升机构
CN104986333A (zh) * 2015-07-31 2015-10-21 黄圭鹏 扑翼飞机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4645A (zh) * 2017-04-01 2017-08-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及变形控制方法
CN107226208A (zh) * 2017-05-27 2017-10-03 上海交通大学 全翼扑动与翼尖主动扭转相结合的五自由度扑翼飞行器
CN107472489A (zh) * 2017-08-29 2017-1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抗扰流控制装置
CN107499498A (zh) * 2017-09-18 2017-12-22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扇形机翼可折叠的飞行器
CN109724767A (zh) * 2019-03-19 2019-05-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风洞翼型动态试验模型
CN109724767B (zh) * 2019-03-19 2019-10-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设计的风洞翼型动态试验模型
CN110667822A (zh) * 2019-09-30 2020-01-1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变面积可转动的仿生翼梢小翼
CN110861773A (zh) * 2019-11-13 2020-03-0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弧面翼设计的空投扑翼飞行机器人
CN112173067A (zh) * 2020-09-11 2021-01-05 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天飞行器
CN115320826A (zh) * 2022-10-14 2022-11-1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仿生羽毛及采用该仿生羽毛的仿生飞行器
CN115743539A (zh) * 2022-11-14 2023-03-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扑翼飞行器用大尺度高效扑动翼
CN115783258A (zh) * 2022-11-14 2023-03-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扑翼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3691B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3691B (zh) 翼梢开缝的仿生扑动翼
CN201941975U (zh) 一种仿鸟类折翼扑翼飞行器
CN106043692A (zh) 一种多自由度仿鸟扑翼飞行器
CN108945431B (zh) 扑翼机的仿鸟类与蝙蝠的可折叠机翼
US6824094B2 (en) Power assembly for ornicopter
CN101633409B (zh) 双向同步自动翻转扑翼机
CN110667822B (zh) 一种可变面积可转动的仿生翼梢小翼
CN110466755B (zh) 适用主动扭转扑动机构的弦长自适应伸缩式扑翼及扑翼机
CN108408043B (zh) 一种盒式倾转翼飞行器
CN108090273A (zh) 一种柔性机翼后缘结构及柔性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方法
CN106065845A (zh) 用于风轮机转子叶片的空气流构造
CN103381886A (zh) 一种多维动态主动变体扑翼飞行器
CN111688911B (zh) 一种基于四角星形剪叉机构与可变长度肋板的变形翼装置
CN111409816B (zh) 一种变弯度机翼前缘结构
CN110979682A (zh) 一种变面积鸭式前掠翼变体飞行器
JP4986212B2 (ja) 羽ばたき飛行機
CN202414163U (zh) 一种微型扑翼机的机翼
CN101492094A (zh) 一种能够单向弯曲的微型扑翼机的扑翼
CN210235305U (zh) 一种可变机翼外翼后掠角和可倾斜小翼的飞翼式飞机
CN100467347C (zh) 一种两段式微型扑翼飞机机翼
CN102501972B (zh) 一种微型扑翼机的机翼
CN110667824B (zh) 一种可变面积可转动的仿生水平尾翼
CN110466757A (zh) 一种主动扭转与折叠的仿生扑翼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方法
CN112678149B (zh) 一种多体主动变构型分布式螺旋桨飞行器
CN201158458Y (zh) 一种用于微型飞机的扑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