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1449A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1449A
CN110311449A CN201910685422.XA CN201910685422A CN110311449A CN 110311449 A CN110311449 A CN 110311449A CN 201910685422 A CN201910685422 A CN 201910685422A CN 110311449 A CN110311449 A CN 110311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gauge
snap
she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54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1449B (zh
Inventor
李子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54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1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1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1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take-up reel or dr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外壳、顶盖,卷线腔底部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底部设置有刹车槽,卷线轴一端穿过安装块、装入刹车槽内且与安装块可圆周转动装配;卷线轴另一端穿过卷线轮后与发条弹簧的弹簧带一端装配固定,弹簧带另一端固定在发条弹簧的外壳上,发条弹簧的外壳固定在顶盖上,卷线轮上设置有卷线槽,卷线轮与卷线轴装配固定;电源线另一端与充电插头导电连接,且此端与卷线槽缠绕后穿出外壳;卷线轴位于刹车槽内的部分外壁与刹车块侧壁卡紧,刹车块固定在开关杆一端,开关杆另一端穿出隔板、外壳后与开关块装配固定,隔板固定在刹车槽内。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源,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便携式、能够为电子产品充电的设备,目前移动电源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产品。其主要是搭载大容量电池,从而在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时通过电池放电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以达到延长续航能力。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目前主要是经常出差或旅游的人需要携带移动电源。而目前的移动电源需要单独携带电源线,而移动电源本身没有任何放置电源线的装置,从而导致很多时候使用者都忘记携带电源线。这就使得就算带了移动电源也无法充电,使得移动电源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携带有电源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外壳、顶盖,外壳上设置有第三槽体、卷线腔,所述第三槽体内安装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设置在主板上,且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入端与电池的电极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的放电端与电源线一端、显示屏的电流接入端导电连接;
所述卷线腔底部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底部设置有刹车槽,所述卷线轴一端穿过安装块、装入刹车槽内且与安装块可圆周转动装配;卷线轴另一端穿过卷线轮后与发条弹簧的弹簧带一端装配固定,弹簧带另一端固定在发条弹簧的外壳上,发条弹簧的外壳固定在顶盖上,所述卷线轮上设置有卷线槽,卷线轮与卷线轴装配固定;电源线另一端与充电插头导电连接,且此端与卷线槽缠绕后穿出外壳;
所述卷线轴位于刹车槽内的部分外壁与刹车块侧壁卡紧,所述刹车块固定在开关杆一端,开关杆另一端穿出隔板、外壳后与开关块装配固定,隔板固定在刹车槽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三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门板卡合装配,所述第二槽体通过密封片密封,密封片一侧与第二槽体内壁装配固定,密封片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显示屏为触摸屏,其安装固定在顶盖上,且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电池电量,主板上还安装有MCU、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的电量且其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MCU的信号端与显示屏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成可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稳压直流电,所述AC-DC模块的电流接出端与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导电连接,AC-DC模块的电流接入端与市电插头导电连接,市电插头用于将市电引入AC-DC模块。
优选地,所述门板将存储腔封闭,存储腔用于存储不同的充电转换头。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别将外壳内部分割为独立的电池腔、电气腔、存储腔、卷线腔,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腔内,所述主板安装在电气腔内,所述卷线腔内安装有卷线轴,顶盖安装在外壳顶部。
优选地,充电插头与电源线连接处设置有大端,大端用于防止充电插头反向穿入卷线腔内。
优选地,所述开关杆位于刹车块与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用于向刹车块施加向卷线轴卡紧的弹力;所述开关块上设置有开关斜面,开关斜面与驱动斜面贴合装配,驱动斜面设置在驱动斜板上,所述驱动斜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开关限位板上,两块开关限位板分别固定在开关端板上,驱动斜板有两块,且两块驱动斜板之间形成开关槽;所述开关块一侧与与之靠近的开关限位板内侧之间分别与第二压簧两端装配固定。
优选地,所述驱动斜板设置有驱动斜面的厚度逐渐向第二压簧方向逐渐变大。
优选地,所述滑动开关两侧还分别与两块导向块内壁贴合,导向块固定在外壳外壁上。
优选地,还包括卡紧模块,所述卡紧模块包括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所述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端,且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相对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板限位部分、第二卡板限位部分,所述第一卡板限位部分、第二卡板限位部分内侧分别与电子设备的一端端面卡紧,电子设备另一端端面贴紧在外壳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板机构还包括侧护板、侧连板,所述侧连板一端与第一卡板连接固定,且第一卡板通过侧连板分割为第一卡板限位部分、第一驱动凸缘;
所述侧连板远离第一卡板一端穿过第二卡板槽、卡板导向槽后装入外壳内,且侧连板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不能穿过设置在延长板上的卡板导向槽;
一部分第二螺钉穿过第二拉带一端后与第一导向凸起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二螺钉穿过第二拉带另一端后与第一固定条装配固定。
优选地,所述侧护板与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卡板槽卡合装配,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凸缘贴紧在侧护板底端面上,且侧护板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缺槽;第一卡板端面不超出外壳端面。
优选地,所述卡板导向槽设置在延长板一端,且延长板此端通过延长连接部分与侧护板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卡板导向槽开口端通过侧护板封闭,侧连板端面与侧护板端面贴合、滑动装配;
所述延长板另一端上安装有一部分第三螺钉,延长板卡装入第三卡板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第三卡板槽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底面上,这部分第三螺钉穿过第三拉带一端后与延长板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三螺钉穿过第三拉带另一端后与拉带座装配固定,所述拉带座固定在第三卡板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卡板槽顶部开口且卡扣端通过底封板封闭,所述底封板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底封板靠近第二拉带一端还与第一侧隔板一端装配固定,第一侧隔板分别与电池腔的两侧壁密封装配,且第一侧隔板靠近侧护板一端面通过支撑固定板与外壳设置有第一卡板槽的内侧面装配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隔板靠近第一卡板槽一端端面上还固定有第一竖条,所述第一竖条与第一导向凸起一端面贴合、可滑动装配,第一导向凸起另一端面与第一卡板槽两侧的内侧面贴合、可滑动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板机构还包括导向卡板,所述导向卡板固定在第二卡板远离第二卡板限位部分一端,且导向卡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凸起,第二导向凸起两端面分别与第二竖条一侧端面、第四卡板槽两侧的内侧面贴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四卡板槽设置在外壳上;
一部分第一螺钉穿过第一拉带一端后与导向卡板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一螺钉穿过第一拉带另一端后与第二固定条装配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条固定在外壳内壁上,所述第二竖条固定在第二侧隔板端面上,所述第二侧隔板三个侧面分别与电气腔的两个侧壁、底面密封装配固定。
优选地,第二卡板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板拉槽。
优选地,还包括支架框,铰接销穿过支架框两端后与外壳装配,从而实现支架框与外壳的铰接,所述支架框上还设置有卡扣板,所述卡扣板上设置有卡扣凸起;
所述卡扣板与卡扣槽卡合装配,所述卡扣凸起与卡口凹槽卡合装配,所述卡扣槽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卡扣凹槽设置在卡扣槽内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具有可以半自动收纳的电源线、存储充电转换头,从而使得使用者只需携带一个移动电源即可具有电源线,不用额外携带,大大方便了使用及用户的体验度。
2、本发明通过卡紧模块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将电子产品卡紧在外壳上,从而使得移动电源和电子产品卡紧固定为一体,从而方便电子产品与移动电源的拿取,而且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支架框展开后获得手机支架的功能,从而大大增加本发明的功能集成,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增加产品含金量。
附图说明
图1-图5是实施例一中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实施例一中绕线轮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实施例一中滑动开关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驱动斜板和开关块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中绕线轴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7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图21是实施例二中第二卡板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7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卡板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10、顶盖120,所述外壳110上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槽体111、第二槽体112、第三槽体113,所述第一槽体111与门板210卡合装配,所述第二槽体112通过密封片220密封,密封片220一侧与第二槽体112内壁装配固定,密封片220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其能够防止灰尘、水进入第二槽体112内,且密封片220能够拉开。
所述第三槽体113内安装有充电接口230,充电接口230与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设置在主板上,且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入端与电池330的电极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的放电端与电源线320一端、显示屏310的电流接入端导电连接,从而使得充放电电路输出的稳压电流能够进入电源线320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对显示屏310进行供电。在充电接口230接入外部电源时能够为电池330充电。本实施例中,显示屏310为触摸屏,其安装固定在顶盖120上,且显示屏310用于显示当前电池电量,具体为主板上还安装有MCU、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的电量且其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MCU的信号端与显示屏310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使得MCU可以控制显示屏显示当前电量。
所述主板340上还安装有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成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稳压直流电,类似于目前手机的充电器。所述AC-DC模块的电流接出端与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导电连接,AC-DC模块的电流接入端与市电插头220导电连接,市电插头220用于与插孔导电插接以将市电引入AC-DC模块;
所述外壳110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隔板130、第二隔板140、第三隔板150,所述第一隔板130、第二隔板140、第三隔板150分别将外壳110内部分割为独立的电池腔114、电气腔115、存储腔116、卷线腔117,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腔114内,所述主板340安装在电气腔115内,所述卷线腔117内安装有卷线轴520,顶盖120安装在外壳顶部,从而将电池腔114、电气腔115、存储腔116、卷线腔117封闭。
所述门板210将存储腔116封闭,使用时,存储腔116用于存储不同的充电转换头,如USB-A转USB-C,这种设计主要是由于电源线320另一端上固定的充电插头321为一种型号,对于不同型号的充电口时,需要进行转换。这种充电转换头目前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产品,本实施例为直接采购。而设置专门的存储腔存储充电转换头,能够避免忘记携带充电转换头的情况,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所述卷线腔117底部固定有安装块540,安装块540底部设置有刹车槽541,所述卷线轴520一端穿过安装块540、装入刹车槽541内且与安装块540可圆周转动装配;卷线轴520另一端穿过卷线轮530后与发条弹簧510的弹簧带一端装配固定,弹簧带另一端固定在发条弹簧510的外壳上,发条弹簧510的外壳固定在顶盖120上,所述卷线轮530上设置有卷线槽531,卷线轮530与卷线轴520装配固定;
电源线320另一端与充电插头321导电连接,且此端与卷线槽531缠绕后穿出外壳110,优选地,充电插头321与电源线320连接处设置有大端322,大端322用于防止充电插头321反向穿入卷线腔117内。
所述卷线轴520位于刹车槽541内的部分外壁与刹车块450侧壁卡紧,从而限制卷线轴520的圆周转动,所述刹车块450固定在开关杆430一端,开关杆430另一端穿出隔板550、外壳110后与开关块470装配固定,隔板550固定在刹车槽541内;
所述开关杆430位于刹车块450与隔板55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压簧440,第一压簧440用于向刹车块450施加向卷线轴520卡紧的弹力;所述开关块470上设置有开关斜面471,开关斜面471与驱动斜面461贴合装配,驱动斜面461设置在驱动斜板460上,所述驱动斜板460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开关限位板412上,两块开关限位板412分别固定在开关端板411上,驱动斜板460有两块,且两块驱动斜板460之间形成开关槽413;所述开关块470一侧与与之靠近的开关限位板412内侧之间分别与第二压簧480两端装配固定,且所述驱动斜板460设置有驱动斜面461的厚度逐渐向第二压簧480方向逐渐变大,也就是越靠近第二压簧480的驱动斜面461与开关斜面471接触配合时,能够使开关杆430克服第一压簧440的弹力向远离卷线轴520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卷线轴520的刹车解除,此时可以转动卷线轮530。而两块开关限位板的设计用于限制滑动开关410的移动位移,滑动开关410由开关限位板412、驱动斜板460、开关端板411共同构成。
所述滑动开关410两侧还分别与两块导向块420内壁贴合,导向块420固定在外壳110外壁上,从而使得两块导向块420限制滑动开关410在上下方向上的偏移,防止滑动开关410卡死或掉落。
优选地,可以在外壳上安装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用于控制充放电电路的放电端之电流通断。从而在不使用时,通过电源开关切断电池与电源线、显示屏、主板的供电,以降低能耗。本实施例中,充放电电路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且输出恒压直流电,而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且进行参数计算。所述显示屏为触摸屏时,可以触摸向MCU输入控制指令,如检测充放电电路输出的电压值、调节剩余电量显示方式等,剩余电量显示方式可以是图形显示或文字显示。
使用时,首先接通电源开关,然后驱动滑动开关410克服第二压簧弹力,使得刹车块与卷线轴520分离,此时可以拉出电源线320,然后通过充电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充电口进行充电,最后放开滑动开关410,滑动开关410在第二压簧弹力下复位即可、此时第一拉簧驱动刹车块与卷线轴卡紧,卷线轴不能转动。在拉出电源线320的过程中,卷线轴圆周转动,从而使得发条弹簧的弹簧带卷紧,从而存储弹力。在充电完成后,再次滑动滑动开关410,使得刹车块脱离卷线轴,弹簧带通过弹力即可驱使卷线轴反向转动,从而将电源线再次卷紧在卷线槽531内,从而便于电源线的收纳。
顶盖120上还分别设置有扣合圈121、缺槽122、显示槽123,显示屏310安装在显示槽内,缺槽122与门板顶部对应一便于门板的打开,扣合圈121与外壳内侧卡紧装配。
参见图11,所述绕线轴520底部与滑环的转动轴711装配固定,转动轴711通过连接导体712与电源线320远离充电插头321一端导电连接,滑环的外壳720固定在外壳110内部、底面上的盲孔118内,且滑环的电流接入端与连接导线730一端导电连接,连接导线730另一端与电池的电极导电连接。滑环的电流接出端位于转动轴711上且与连接导体712导电连接,从而实现将电池的电流引入电源线。本实施例中,滑环直接采用现有的小型或微型滑环即可。
实施例二
参见图12-图27,由于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移动电源无法与手机(电子产品)800相对固定,这就导致在边走边充电且需要看手机的时候需要同时拿握手机、移动电源,一般需要一只手拿一个,这就占用了使用者的两只手,而且电源线长度有限,两只手的距离还不能太远,显然这种方式非常不方便。而一旦能够将手机和移动电源相对固定,那么相当于只需要哪一个东西即可,相对方便很多。对此,申请人在移动电源上增加卡紧模块来实现手机与移动电源的相对固定。
所述卡紧模块包括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所述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110的两端,且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板A120、第二卡板A210,所述第一卡板A120、第二卡板A210相对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第二卡板限位部分A211,所述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第二卡板限位部分A211内侧分别与手机800的一端端面卡紧,手机800另一端端面贴紧在外壳110外壁上,从而实现手机800与外壳110的相对卡紧固定,也就是手机800与外壳110相对成一体。
参见图22-图27,所述第一卡板机构还包括侧护板A110、侧连板A130,所述侧连板A130一端与第一卡板A120连接固定,且第一卡板A120通过侧连板A130分割为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第一驱动凸缘A122。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凸缘A122贴紧在侧护板A110底端面上,且侧护板A110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缺槽A111,所述第一缺槽A111用于使手指装入,从而便于手指对第一驱动凸缘A122施力以将侧连板A130拉出侧护板A110。所述侧护板A110与设置在外壳110上的第一卡板槽101卡合装配;初始状态时,第一卡板A120端面不超出外壳110端面。
所述侧连板A130远离第一卡板A120一端穿过第二卡板槽102、卡板导向槽A142后装入外壳内,且侧连板A130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A131,所述第一导向凸起A131不能穿过设置在延长板A440上的卡板导向槽A442,从而使得第一卡板A120不会拉出延长板A440。
一部分第二螺钉A622穿过第二拉带A612一端后与第一导向凸起A131装配固定,从而将第二拉带A612此端固定在第一导向凸起A131上;另一部分第二螺钉A622穿过第二拉带A612另一端后与第一固定条A140装配固定,从而将第二拉带A612此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条A140上;所述第二拉带A140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选用具有高弹性的橡胶带制成。使用时,第二拉带A140为侧连板A130提供阻碍其向第一卡板A120方向拉动的弹力。这种设计使得在卡紧手机时,能够根据不同厚度的手机灵活调节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与外壳端面直接的间距,从而能够适应于不同厚度的手机,同时由于第二拉带A140对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产生拉力,也就使得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卡紧在手机上,防止手机滑动、松动。
所述卡板导向槽A442设置在延长板A440一端,且延长板A440此端通过延长连接部分A441与侧护板A110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卡板导向槽A442开口端通过侧护板A110封闭,侧连板A130端面与侧护板A110端面贴合、滑动装配。
所述延长板A440另一端上安装有一部分第三螺钉A623,延长板A440卡装入第三卡板槽103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第三卡板槽103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底面上,这部分第三螺钉A623穿过第三拉带A613一端后与延长板A440装配固定,从而实现第三拉带A613此端与延长板A440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三螺钉A623穿过第三拉带A613另一端后与拉带座A450装配固定,从而实现第三拉带A613与拉带座A450的装配固定,所述拉带座A450固定在第三卡板槽103内;
所述第三卡板槽103顶部开口且卡扣端通过底封板A430封闭,所述底封板A430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底面上,从而使得延长板A440只能在第三卡板槽103内、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底封板A430靠近第二拉带A612一端还与第一侧隔板A420一端装配固定,第一侧隔板A420分别与电池腔114的两侧壁密封装配,且第一侧隔板A420靠近侧护板A110一端面通过支撑固定板A410与外壳110设置有第一卡板槽101的内侧面装配固定。通过第一侧隔板A420的设计,能够使电池槽相对密封,从而防止外部异物通过第一卡板槽101、第二卡板槽102进入电池腔114内。所述第三拉带A613具有弹性,本实施例采用高弹性橡胶带制成,或者方弹簧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隔板A420靠近第一卡板槽101一端端面上还固定有第一竖条A421,所述第一竖条A421与第一导向凸起A131一端面贴合、可滑动装配,第一导向凸起A131另一端面与第一卡板槽101两侧的内侧面贴合、可滑动装配,从而通过第一竖条A421、第一卡板槽101两侧的内侧面(外壳的内壁)对第一导向凸起A131形成导向、限位作用。
参见图12-图21,所述第二卡板机构还包括导向卡板A220,所述导向卡板A220固定在第二卡板A210远离第二卡板限位部分A211一端,且导向卡板A220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凸起A221,第二导向凸起A221两端面分别与第二竖条A230一侧端面、第四卡板槽104两侧的内侧面(外壳的内壁)贴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四卡板槽104设置在外壳110上。这种设计使得第二卡板A210通过第二竖条A230一侧端面、第四卡板槽104两侧的内侧面的导向作用只能往一个方向滑动。
一部分第一螺钉A621穿过第一拉带A611一端后与导向卡板A220装配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拉带A611与导向卡板A220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一螺钉A621穿过第一拉带A611另一端后与第二固定条A240装配固定,从而实现第一拉带A611与第二固定条A240装配固定,第二拉带具有弹性,本实施例可以选用高弹性橡胶带或方弹簧。
所述第二固定条A240固定在外壳内壁上,所述第二竖条A510固定在第二侧隔板A510端面上,所述第二侧隔板A510三个侧面分别与电气腔115的两个侧壁、底面密封装配固定,从而防止外部有异物通过第四卡板槽104进入电气腔104。所述第二卡板A210与第四卡板槽104卡合、可滑动装配,且初始状态时第二卡板的端面不超出外壳外侧面;所述第一拉带用于产生阻碍第二卡板拉出的弹力,从而既能够时第二卡板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手机,还能通过第一拉带弹力对手机产生卡紧力。
优选地,第二卡板A210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板拉槽A212,所述卡板拉槽A212用于使手指伸入,然后对第二卡板施加使第一拉带伸长的力量。
需要卡紧手机时,首先将第一卡板A120克服第二拉带A612弹力拉出,如果手机比第一卡板A120与第二卡板A210的间距大,则通过侧连板A130、侧护板A110将延长板A440克服第三拉带弹力拉出,直到第一卡板A120与第二卡板A210的间距能够放置手机,然后将释放第一卡板A120,使得第一卡板限位部分A121将手机一端卡紧在外壳上,再释放侧连板A130、侧护板A110,使得第三拉带驱动侧护板将手机侧面卡紧;同时将第二卡板A210克服第一拉带A611拉出,然后将手机另一端放置在第二卡板限位部分A211内侧,再释放第二卡板A210,第二卡板A210通过第一拉带弹力卡紧手机此端,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卡紧,而且还能适用于不同厚度、不同长度的手机。在不卡紧手机时,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均不超出外壳外侧面,从而防止外壳上有尖锐凸起,造成使用不便。
优选地,参见图12-图16,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可能需要边充电边使用手机,此时普通的手机支架无法对移动电源、手机进行固定,手持移动电源、手机又比较费劲,因此申请人设计了支架框A310,铰接销A320穿过支架框A310两端后与外壳110装配,从而实现支架框A310与外壳的铰接,所述支架框A310上还设置有卡扣板A311,所述卡扣板A311上设置有卡扣凸起A312;
所述卡扣板A311与卡扣槽105卡合装配,所述卡扣凸起A312与卡口凹槽106卡合装配,所述卡扣槽105设置在外壳110上,所述卡扣凹槽106设置在卡扣槽105内侧。使用时,通过卡扣板A311与卡扣槽105卡合装配、卡扣凸起A312与卡口凹槽106卡合装配即可实现支架框A310与外壳之间相对装配固定。优选地,卡扣板具有弹性,卡扣凸起A312与卡口凹槽106卡合装配时,卡扣板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通过弹力增加卡扣凸起A312与卡口凹槽106卡合装配的力量。
需要使用手机时,可以将卡扣板A311与卡扣槽105分离,然后将支架框A310以铰接销A320为中心转动打开,达到图15-图16类似状态即可。此时,还能将支架框A310当做手提带,通过手提支撑框A310的方式将移动电源、手机手提携带,以避免拿握带来的不适感。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外壳、顶盖,其特征是:外壳上设置有第三槽体、卷线腔,所述第三槽体内安装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设置在主板上,且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接入端与电池的电极导电连接,充放电电路的放电端与电源线一端、显示屏的电流接入端导电连接;
所述卷线腔底部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底部设置有刹车槽,所述卷线轴一端穿过安装块、装入刹车槽内且与安装块可圆周转动装配;卷线轴另一端穿过卷线轮后与发条弹簧的弹簧带一端装配固定,弹簧带另一端固定在发条弹簧的外壳上,发条弹簧的外壳固定在顶盖上,所述卷线轮上设置有卷线槽,卷线轮与卷线轴装配固定;电源线另一端与充电插头导电连接,且此端与卷线槽缠绕后穿出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上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三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门板卡合装配,所述第二槽体通过密封片密封,密封片一侧与第二槽体内壁装配固定,密封片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显示屏为触摸屏,其安装固定在顶盖上,且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电池电量,主板上还安装有MCU、电量检测电路,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的电量且其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MCU的信号端与显示屏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主板上还安装有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成可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稳压直流电,所述AC-DC模块的电流接出端与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接入端导电连接,AC-DC模块的电流接入端与市电插头导电连接,市电插头用于将市电引入AC-DC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别将外壳内部分割为独立的电池腔、电气腔、存储腔、卷线腔,所述电池安装在电池腔内,所述主板安装在电气腔内,所述卷线腔内安装有卷线轴,顶盖安装在外壳顶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卷线轴位于刹车槽内的部分外壁与刹车块侧壁卡紧,所述刹车块固定在开关杆一端,开关杆另一端穿出隔板、外壳后与开关块装配固定,隔板固定在刹车槽内;所述开关杆位于刹车块与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用于向刹车块施加向卷线轴卡紧的弹力;所述开关块上设置有开关斜面,开关斜面与驱动斜面贴合装配,驱动斜面设置在驱动斜板上,所述驱动斜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开关限位板上,两块开关限位板分别固定在开关端板上,驱动斜板有两块,且两块驱动斜板之间形成开关槽;所述开关块一侧与与之靠近的开关限位板内侧之间分别与第二压簧两端装配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斜板设置有驱动斜面的厚度逐渐向第二压簧方向逐渐变大。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还包括卡紧模块,所述卡紧模块包括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所述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端,且第一卡板机构、第二卡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相对一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板限位部分、第二卡板限位部分,所述第一卡板限位部分、第二卡板限位部分内侧分别与电子设备的一端端面卡紧,电子设备另一端端面贴紧在外壳外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板机构还包括侧护板、侧连板,所述侧连板一端与第一卡板连接固定,且第一卡板通过侧连板分割为第一卡板限位部分、第一驱动凸缘;
所述侧连板远离第一卡板一端穿过第二卡板槽、卡板导向槽后装入外壳内,且侧连板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不能穿过设置在延长板上的卡板导向槽;
一部分第二螺钉穿过第二拉带一端后与第一导向凸起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二螺钉穿过第二拉带另一端后与第一固定条装配固定;
所述卡板导向槽设置在延长板一端,且延长板此端通过延长连接部分与侧护板连接固定,从而使得卡板导向槽开口端通过侧护板封闭,侧连板端面与侧护板端面贴合、滑动装配;
所述延长板另一端上安装有一部分第三螺钉,延长板卡装入第三卡板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第三卡板槽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底面上,这部分第三螺钉穿过第三拉带一端后与延长板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三螺钉穿过第三拉带另一端后与拉带座装配固定,所述拉带座固定在第三卡板槽内;
所述第三卡板槽顶部开口且卡扣端通过底封板封闭,所述底封板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底面上,所述底封板靠近第二拉带一端还与第一侧隔板一端装配固定,第一侧隔板分别与电池腔的两侧壁密封装配,且第一侧隔板靠近侧护板一端面通过支撑固定板与外壳设置有第一卡板槽的内侧面装配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卡板机构还包括导向卡板,所述导向卡板固定在第二卡板远离第二卡板限位部分一端,且导向卡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凸起,第二导向凸起两端面分别与第二竖条一侧端面、第四卡板槽两侧的内侧面贴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第四卡板槽设置在外壳上;
一部分第一螺钉穿过第一拉带一端后与导向卡板装配固定;另一部分第一螺钉穿过第一拉带另一端后与第二固定条装配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条固定在外壳内壁上,所述第二竖条固定在第二侧隔板端面上,所述第二侧隔板三个侧面分别与电气腔的两个侧壁、底面密封装配固定。
CN201910685422.XA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Active CN110311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422.XA CN110311449B (zh)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422.XA CN110311449B (zh)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449A true CN110311449A (zh) 2019-10-08
CN110311449B CN110311449B (zh) 2020-10-20

Family

ID=6808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5422.XA Active CN110311449B (zh) 2019-07-27 2019-07-27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14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447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中山市光之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吊线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7792A2 (de) * 2004-11-15 2006-05-17 Heinrich Kopp GmbH Steckdosenanordnung
CN200947455Y (zh) * 2006-09-25 2007-09-12 郑丽霞 充电器的自动收线装置
CN202856388U (zh) * 2012-08-15 2013-04-03 郑丽霞 一种备用电源
CN105337339A (zh) * 2015-08-21 2016-02-17 麦广树 手机用移动电源
CN207082884U (zh) * 2017-08-26 2018-03-09 王乙帆 一种方便携带及使用的移动电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7792A2 (de) * 2004-11-15 2006-05-17 Heinrich Kopp GmbH Steckdosenanordnung
CN200947455Y (zh) * 2006-09-25 2007-09-12 郑丽霞 充电器的自动收线装置
CN202856388U (zh) * 2012-08-15 2013-04-03 郑丽霞 一种备用电源
CN105337339A (zh) * 2015-08-21 2016-02-17 麦广树 手机用移动电源
CN207082884U (zh) * 2017-08-26 2018-03-09 王乙帆 一种方便携带及使用的移动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447A1 (zh) * 2020-11-04 2022-05-12 中山市光之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吊线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449B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TMI20120100U1 (it) Borsetta provvista di un sistema di illuminzione e di alimentazione
CN110311449A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CN110380483A (zh) 一种卡紧模块及其移动电源
CN207037350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7884837U (zh) 一种便携式易固定的蓝牙耳机充电收纳盒
CN105930898B (zh) 一种智能u盘及其系统
CN209171513U (zh) 无线充电包
CN203813456U (zh) 手机后备电源
CN206117216U (zh) 可穿戴电子装置
WO2017193379A1 (zh) 移动电源及通过摇一摇显示其剩余电量的方法
CN211066578U (zh) 一种通过app控制具有智能提醒功能血压计
CN109771823A (zh) 便携电刺激按摩仪系统
CN21012989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附件
KR200325398Y1 (ko) 휴대 가능한 다이어트용 진동 벨트
CN207011829U (zh) 智能蓝牙便携式戒指及充电宝
KR200202166Y1 (ko) 충전기능이 내장된 휴대폰
CN220261077U (zh) 一种多功能防水剃须刀
CN208073815U (zh) 一种内置无刷电机的锂电式微型折叠智能风扇
CN219961090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智能拉珠窗帘控制器
CN211432905U (zh) 心电记录仪
CN213425811U (zh) 一种具有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移动电源
CN219834136U (zh) 一种便于携带式对讲机
CN109378880A (zh) 一种带开关快速充电电源
CN213785809U (zh) 一种闹钟手提包
CN219980468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2

Address after: 518000 101, building 3, No. 11, Baolong 1st Road, Baolong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7 floor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JING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47 6-12, Qibo building, 99 Jinyu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YIXI BRAND PLANN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