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7216U - 可穿戴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7216U
CN206117216U CN201621081288.0U CN201621081288U CN206117216U CN 206117216 U CN206117216 U CN 206117216U CN 201621081288 U CN201621081288 U CN 201621081288U CN 206117216 U CN206117216 U CN 206117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ets
groove
charging adapter
wearable electronic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12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Clou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Clou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Clou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Cloud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12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7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7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7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穿戴本体及充电转接座,穿戴本体以供穿戴于使用者身上,穿戴本体设有可充电电池及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点组;充电转接座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穿戴本体,且充电转接座具有一第二触点组及一用以接入直流电的充电接口,当充电转接座与穿戴本体连接时,第二触点组与第一触点组电性接触,充电接口接入直流电经由电性接触的第二触点组和第一触点组传输至可充电电池。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装置,结构简单紧凑,通用性好,使用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可穿戴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充电且通用性更好的可穿戴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装置通常要求必须具有高运算效能及尺寸轻薄短小等特点,以符合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近年来,更进一步将穿戴式装置(例如手表、手环等)与移动通讯功能整合,以使移动通讯装置可直接配戴于使用者的身上,增加其使用与携带的便利性。
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上配置的充电接口,影响其外观及结构,而且存在防水防尘等效果差等问题,而采用无线充电方式,通用性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包括:
穿戴本体,以供穿戴于使用者身上,所述穿戴本体设有可充电电池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点组;
充电转接座,其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穿戴本体,且所述充电转接座具有一第二触点组及一用以接入直流电的充电接口,当所述充电转接座与所述穿戴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第一触点组电性接触,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直流电经由电性接触的所述第二触点组和所述第一触点组传输至所述可充电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在穿戴本体上设置第一触点组,并配置一可拆卸式连接的充电转接座,充电转接座具有第二触点组及用以接入直流电的充电接口,当充电转接座与穿戴本体连接时,第二触点组与第一触点组电性接触,充电接口接入直流电经由电性接触的第二触点组和第一触点组传输至可充电电池,如此,可以使得穿戴本体上没有充电接口,进而简化其结构,提高防水防尘效果,同时,充电转接座上的充电接口可以连接至数据线,因此,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携带使用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可穿戴电子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穿戴本体包括机体及与所述机体相连的穿戴件,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机体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转接座与所述机体卡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转接座具有一结合面,所述结合面形成有一凹槽,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面;
所述机体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凹槽卡扣连接的凸台,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凸台的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台上两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卡孔,所述凹槽上两相对的侧壁设有适于与所述卡孔卡接的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上所述两相对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位于所述凹槽外侧,以供使用者施加外力迫使所述侧壁向外侧凸出变形而使得所述卡扣从对应的所述卡孔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具有一敞开侧,所述敞开侧与两相对的所述侧壁邻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片,所述凸台的顶面形成至少两个凹陷区,至少两个所述凹陷区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片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导电片对于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内;
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电极柱,每个所述弹性电极柱部分露出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当所述充电转接座与所述穿戴本体连接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电极柱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片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电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一激光治疗头,当所述穿戴本体穿戴于使用者手腕时,所述激光治疗头与所述手腕的桡动脉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穿戴电子装置为智能手表或电子手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穿戴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穿戴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穿戴电子装置中充电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穿戴本体10;
机体101;
第一表面S2;
第二表面S3;
凸台1011;
卡孔1012;
穿戴件102;
可充电电池11;
第一触点组12;
充电转接座20;
结合面S1;
凹槽S11;
敞开侧S4;
第二触点组201;
充电接口202;
卡扣203;
把手部20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该可穿戴电子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是智能手表、电子手环等,其包括穿戴本体10及充电转接座20。
具体的,穿戴本体10以供穿戴于使用者身上,所述穿戴本体10设有可充电电池11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11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点组12。
充电转接座20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穿戴本体10,且所述充电转接座20具有一第二触点组201及一用以接入直流电的充电接口202,当所述充电转接座20与所述穿戴本体10连接时,所述第二触点组201与所述第一触点组12电性接触,所述充电接口202接入直流电经由电性接触的所述第二触点组201和所述第一触点组12传输至所述可充电电池11。
也就是说,充电转接座20与穿戴本体10是分离式的结构,在需要充电时,将充电转接座20连接至穿戴本体10上,此时,穿戴本体10上的第一触点组12与充电转接座20上第二触点组201电性接触,再将充电接口202连接至数据线的一端,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适配器,如此,电源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传输至充电转接座20的充电接口202,再通过依次通过第二触点组201、第一触点组12传输至可充电电池11,进而实现为可充电电池11充电。在充电完成后,可以将充电转接座20从可穿戴本体10上取下,此时,穿戴本体10可以佩戴至人体身上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充电转接座20为一个独立部件,如果将充电转接座20构造为与数据线为一体式结构的充电数据线,且没有充电接口202,则一方面,不方便于携带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充电接口202,因此,在需要为该穿戴电子装置充电时,必须携带专用于该充电转接座20的上述充电数据线,进而导致其通用性较差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在穿戴本体10上设置第一触点组12,并配置一可拆卸式连接的充电转接座20,充电转接座20具有第二触点组201及用以接入直流电的充电接口202,当充电转接座20与穿戴本体10连接时,第二触点组201与第一触点组12电性接触,充电接口202接入直流电经由电性接触的第二触点组201和第一触点组12传输至可充电电池11,如此,可以使得穿戴本体10上没有充电接口202,进而简化其结构,提高防水防尘效果,同时,充电转接座20上的充电接口202可以连接至数据线,因此,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携带使用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接口202可以但不限于是通用的USB接口,例如Micro-B类型接口、Type-C类型接口等等,如此,进一步提高其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本体10包括机体101及与所述机体101相连的穿戴件102,所述可充电电池11设置于所述机体101内,所述第一触点组12设置于所述机体101的表面。例如当该穿戴电子装置为智能手表或电子手环时,则穿戴件102为表带、挠性腕带等。本实施例中,可充电电池11与机体101形成为一体,其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外观简洁美观,利用穿戴件102佩戴于人体身上时也更加舒适。
有利的,充电转接座20与所述机体101卡扣连接,采用卡扣连接方式,使得充电转接座20与机体101之间的结合更加方便简单,而且拆卸也更加方便。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转接座20具有一结合面S1,所述结合面S1形成有一凹槽S11,所述第二触点组201设置于所述凹槽S11的底面。机体101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S2和第二表面S3,所述第一表面S2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凹槽S11卡扣连接的凸台1011,所述第一触点组12设置于所述凸台1011的顶面。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充电转接座20与机体101之间卡扣连接进而实现与可穿戴本体10之间可拆卸连接。而且,利用凸台1011和凹槽S11实现充电转接座20与机体101之间的卡扣连接,如此,一方面,凸台1011起到定位作用,确保充电转接座20与机体101之间连接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凸台1011与凹槽S11卡扣之后固定更加牢固可靠,进而确保第一触点组12和第二触点组201电性接触更可靠。
更为具体的,凸台1011上两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卡孔1012,所述凹槽S11上两相对的侧壁设有适于与所述卡孔1012卡接的卡扣203。在将充电转接座20连接至机体101时,只需要将充电转接座20的凹槽S11对准机体101上的凸台1011,然后,稍用力将充电转接座20朝向机体101方向按压即可使得凹槽S11两侧壁上的卡扣203卡入至机体101凸台1011两侧的卡孔1012内,其操作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转接座20与机体101之间可拆卸式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卡扣方式,也可以采用磁吸方式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凹槽S11上所述两相对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把手部204,所述把手部204位于所述凹槽S11外侧,以供使用者施加外力迫使所述侧壁向外侧凸出变形而使得所述卡扣203从对应的所述卡孔1012脱离。
当穿戴本体10中的可充电电池11充满电之后,将充电转接座20从机体101上取下,具体的,首先操作者可以利用手指拿捏住充电转接座20的两侧,并对施加外力作用于把手部204上,使得把手部204受力迫使该把手部204所在的侧壁而外侧凸出变形,此时,位于侧壁上的卡扣203也随之向外侧运动,最终即可从卡孔1012内脱离,如此,即可将充电转接座20从机体101上取下,其操作方便省力,便于取下充电转接座20。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凹槽S11具有一敞开侧S4,所述敞开侧S4与两相对的所述侧壁邻接。如此,一方面,由于敞开侧S4的存在,所以,便于在施加外力作用于把手部204上时,便于把手部204变形,进而方便于将充电转接座20取下;另一方面,也使得充电转接座20上的凹槽S11与机体101上的凸台1011更容易结合。
参照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点组12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片,所述凸台1011的顶面形成至少两个凹陷区,至少两个所述凹陷区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片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导电片对于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内。
第二触点组201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电极柱,每个所述弹性电极柱部分露出于所述凹槽S11的底面,当所述充电转接座20与所述穿戴本体10连接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电极柱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片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电性接触。在图1示例中,导电片及弹性电极柱均为两个,其中,两个导电片中的一个作为正极导电片,另一个为负极导电片,两个弹性电极柱中的一个为正极弹性导电柱,另一个为负极弹性导电柱。
由此,一方面,当充电转接座20与机体101连接时,弹性电极柱插入至对应的凹陷区内,如此,可以起到定位作用,确保弹性电极柱与导电片电性连接更加可靠。另一方面,利用弹性电极柱的弹性可以使得弹性电极柱始终保持与导电片接触,进一步提高其电性接触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2设有一激光治疗头,当所述穿戴本体10穿戴于使用者手腕时,所述激光治疗头与所述手腕的桡动脉相对。如此,利用激光治疗头发出的激光作用于人体桡动脉,可以对心脑血管类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戴本体,以供穿戴于使用者身上,所述穿戴本体设有可充电电池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点组;
充电转接座,其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穿戴本体,且所述充电转接座具有一第二触点组及一用以接入直流电的充电接口,当所述充电转接座与所述穿戴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第一触点组电性接触,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直流电经由电性接触的所述第二触点组和所述第一触点组传输至所述可充电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本体包括机体及与所述机体相连的穿戴件,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机体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接座与所述机体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接座具有一结合面,所述结合面形成有一凹槽,所述第二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面;
所述机体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凹槽卡扣连接的凸台,所述第一触点组设置于所述凸台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两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卡孔,所述凹槽上两相对的侧壁设有适于与所述卡孔卡接的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上所述两相对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位于所述凹槽外侧,以供使用者施加外力迫使所述侧壁向外侧凸出变形而使得所述卡扣从对应的所述卡孔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一敞开侧,所述敞开侧与两相对的所述侧壁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片,所述凸台的顶面形成至少两个凹陷区,至少两个所述凹陷区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片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导电片对于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内;
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电极柱,每个所述弹性电极柱部分露出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当所述充电转接座与所述穿戴本体连接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电极柱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片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电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一激光治疗头,当所述穿戴本体穿戴于使用者手腕时,所述激光治疗头与所述手腕的桡动脉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子装置为智能手表或电子手环。
CN201621081288.0U 2016-09-26 2016-09-26 可穿戴电子装置 Active CN206117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1288.0U CN206117216U (zh) 2016-09-26 2016-09-26 可穿戴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1288.0U CN206117216U (zh) 2016-09-26 2016-09-26 可穿戴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7216U true CN206117216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21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1288.0U Active CN206117216U (zh) 2016-09-26 2016-09-26 可穿戴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72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115A (zh) * 2017-06-27 2017-10-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通话手环
CN113156802A (zh) * 2021-02-03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115A (zh) * 2017-06-27 2017-10-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通话手环
CN107241115B (zh) * 2017-06-27 2022-06-1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通话手环
CN113156802A (zh) * 2021-02-03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0002B (zh) 一种手表充电组件及可更换表带的手表
KR20080020982A (ko) 전자 침술 장치 및 시스템, 환자의 경락 에너지 밸런스데이터를 관리하는 방법
CN206117216U (zh) 可穿戴电子装置
JP2014166304A (ja) 美容器及び美容器システム
CN212574369U (zh) 一种充电表带及具有该充电表带的穿戴式设备
CN204349535U (zh) 一种手表移动充电装置
CN206197232U (zh) 一种智能表扣
CN211214986U (zh) 便携式低频脉冲按摩器
CN116009378A (zh) 一种具备充电功能表带的智能手表
CN112189955B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13609387U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仪
CN211156668U (zh) 一种石墨烯多功能眼罩
KR20190015662A (ko) 피부 미용을 위한 휴대용 핸드피스
CN213524138U (zh) 智能手表充电装置与末端设置充电接口的智能手表
CN20558379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环
CN218450466U (zh) 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6700281U (zh) 蓝牙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CN211089169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
CN110780705A (zh) 智能刷牙指导器
CN215895238U (zh) 一种带智慧病房呼叫系统的护士腕表
CN219642017U (zh) 带充电模组的头戴装置
CN204949768U (zh) 一种智能皮带头
KR200325398Y1 (ko) 휴대 가능한 다이어트용 진동 벨트
CN213823174U (zh) 紧凑型脉冲按摩器
CN215308164U (zh) 一种多功能理疗老年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