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8816A -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8816A
CN110308816A CN201910453512.6A CN201910453512A CN110308816A CN 110308816 A CN110308816 A CN 110308816A CN 201910453512 A CN201910453512 A CN 201910453512A CN 110308816 A CN110308816 A CN 110308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isplay screen
recognition componen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35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35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8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8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8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指纹显示面板,包括:透明盖板;指纹识别组件,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一侧,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金属触控件;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远离所述透明盖板一侧,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层叠设置;阻抗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用于降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间的电场干扰。本申请采用以上结构,在指纹识别组件与显示屏之间设置阻抗件,通过阻抗件屏蔽指纹识别组件和显示屏组件二者工作时各自产生的电场,进而提高指纹显示面板的性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以上所描述的指纹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包括指纹识别组件,指纹识别组件通过感应电场,侦测信号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在相关技术中,指纹模组处产生的电场和电子装置的显示屏产生的电场容易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指纹显示面板,包括:
透明盖板;
指纹识别组件,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一侧,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金属触控件;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远离所述透明盖板一侧,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层叠设置;
阻抗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用于降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间的电场干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以上所描述的指纹显示面板。
以上方案中,本申请中包括透明盖板、设置在透明盖板的指纹识别组件,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远离透明盖板一侧的显示屏,以及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与显示屏之间的阻抗件。其中,指纹识别组件工作的时候通过感应电场,侦测信号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指纹识别组件与显示屏层叠设置,可以理解的,显示屏显示工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电场,则指纹识别组件和显示屏各自产生的电场容易产生相互的干扰。本申请采用以上结构,在指纹识别组件与显示屏之间设置阻抗件,通过阻抗件屏蔽指纹识别组件和显示屏组件二者工作时各自产生的电场,进而提高指纹显示面板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包括指纹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阻抗件40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圆偏光片和金属触控层的作用原理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线性偏振光穿过1/4λ波长波板后光线产生的变化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圆偏光片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包括指纹显示面板100的电子装置200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该电子装置2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2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地,电子装置2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头戴式耳机等,电子装置200还可以为其他的需要充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装置20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 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等设备。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装置20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装置 1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的设备。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指纹显示面板100包括透明盖板10、设置在透明盖板的指纹识别组件20,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远离透明盖板一侧的显示屏30,以及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20与显示屏30之间的阻抗件 40。
具体地,透明盖板10盖设在显示屏30上,以覆盖显示屏30。透明盖板10可以为透明玻璃透明盖板,以便显示屏30透过透明盖板10进行显示,用户透过透明盖板10看到显示屏30所显示的画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盖板10可以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透明玻璃。
指纹识别组件20设置在透明盖板靠近显示屏30一侧,指纹识别组件20和显示屏层30层叠设置。具体地,指纹识别组件20用于检测和识别用户的指纹,以达到解锁或者完成某项预设功能,例如完成网上支付或者登录某个应用,例如登录支付宝等。
同时参见图1和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进一步地,指纹识别组件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绝缘层22、金属触控层24、基板电路层26以及玻璃层28,其中璃层28相对金属触控层24远离透明盖板10设置。绝缘层22直接与透明盖板10接触,一方面用于保护指纹识别组件20中的金属触控层24和基板电路层26。具体地,该指纹识别组件20包括互容式电容传感器,通过感应电场侦测指纹信号。更具体地,金属触控层24包括驱动电极、接收电极以及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组件20工作的时候通过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输送电压形成电场,当用户用手按压透明盖板10时,介质层发生改变,电容发生变化,电场发生变化,即电荷量发生变化,最后使得指纹识别芯片侦测到电流的变化。
基板电路层26设置特定功能的电路,例如时钟电路或者反相器等,用于与指纹识别芯片连接,以感测电流变化所形成的图像数据,并传递给电子装置200的主板做处理进而实现指纹识别组件20的功能。
显示屏30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20远离透明盖板10一侧,显示屏 30至少部分与指纹识别组件20层叠设置。具体地,显示屏30包括显示区32和显示区34。
在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20与显示区32的一部分层叠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20完全覆盖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采用该结构用户在透明盖板10上对应显示区32的任何位置按压指纹均可以实现指纹识别组件20的功能,非常方便快捷。
可以理解的,显示屏30中包括液晶层,显示屏30在工作的时候需要靠电场使液晶转向。本申请中指纹识别组20与显示屏30层叠设置,则指纹识别组件20中的驱动电极和接收电极所产生的电场与显示屏30 处产生的电场容易相互产生干扰。具体地,如果指纹识别组件20处的电场受到显示屏30处的电场影响的话,则指纹识别组件20识别的过程中便会出现噪音,导致灵敏度不佳,识别不准的情况。而显示屏30的电场在受到指纹识别组件20的电场所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对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的指纹显示面板100还设置了阻抗件40。具体地,阻抗件40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20与显示屏30之间,用于改善指纹识别组件20与显示屏30之间的电场干扰。在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为低阻抗膜,例如为氧化铟锡薄膜,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只要能够隔断指纹识别组件20和显示屏30各自产生的电场,改善二者之间电场相互干扰的情况即可,例如阻抗件40为纳米银导电膜。
可选地,阻抗件40设置在指纹识别组件20的金属触控层24至显示屏30之间的任一层均可。在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设置在金属触控层24与基板电路层26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设置在基板电路层26与玻璃层28之间。在又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设置在玻璃层28与显示屏30靠近透明盖板10一侧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具有导电作用,例如阻抗件40采用氧化铟锡膜或者纳米银导电膜的实施例中,阻抗件40具有引导静电的作用。具体地,显示屏30中包括接地件36,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阻抗件40与显示屏 30的接地件36连接,用于将指纹识别组件20产生的静电接地导走,避免静电干扰。可以理解地,采用以上结构,指纹识别组件20工作时用户按压透明盖板10,或者用户触摸透明盖板10对电子装置200进行触控(例如在透明盖板上滑动或者点击),以上行为均可能通过透明盖板 10产生静电并传递至指纹识别组件20上。采用以上结构,阻抗件40能够将指纹识别组件20上的静电及时清理掉,以保证指纹识别组件20具有更好的性能。
可选地,不同的实施例中,阻抗件4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阻抗件40覆盖指纹识别组件20的一部分或者完全覆盖指纹识别组件20。不同得实施例中,阻抗件40可以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阻抗件40能够改善指纹识别组件20与显示屏30之间的电场干扰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为镂空的片状。可以理解的,指纹识别组件20与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层叠设置,也就是显示屏30与指纹识别组件20重叠的部分也要正常显示。可以理解的,阻抗件40采用镂空的片状结构,能够提高显示屏30发出的光线的透过率,避免由于设置了阻抗件40而使得显示屏30的显示变得暗沉。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阻抗件40采用网格结构,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阻抗件40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指纹识别组件20和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 重叠,而指纹识别组件20中设置了金属触控层24,金属的部件使得电子装置200外的环境光穿过透明盖板10之后打在金属触控层24上并发生反射,最后形成反射光射出电子装置200外。从而导致电子装置200 的屏幕出现反光的情况,特别是在灭屏的时候,反光更为明显,同时在显示屏30亮屏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显示画面带反光的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的指纹显示面板还包括圆偏光片50,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圆偏光片50设置在透明盖板10与指纹识别组件20之间,圆偏光片50与指纹识别组件20的金属触控层24在透明盖板1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打在金属触控层24的环境光无法通过圆偏光片50反射到所透明盖板10外。具体地,圆偏光片50能够过滤掉一些方向的环境光线,并让剩下的光线改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使得进入的光无法再射出。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圆偏光片和金属触控层的作用原理图,具体地,圆偏光片50包括线性偏光片52以及与线性偏光片52 层叠设置的1/4λ波长波板54。采用以上结构,电子装置200外的环境光穿过透明盖板10后,先依次经过圆偏光片50的线性偏光片52和1/4 λ波长波板54,最后打在指纹识别组件20的金属触控层24上,从金属触控层24反射到1/4λ波长波板54,以上过程中环境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转变,最后无法从线性偏光片52射出。下文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讲解。
可选地,线性偏光片52为水平偏光片或者竖直偏光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8,图8为一实施例中线性偏振光穿过1/4λ波长波板后光线产生的变化示意图。以线性偏光片52的透光方向为图5的ab方向为例进行讲解,则电子装置200外的环境光穿过透明盖板10后,先打在线性偏光片52上,此时大部分方向的环境光都被过滤掉,只有ab方向的环境光线才能够通过线性偏光片52,最后只剩下ab方向的线性偏振光。 1/4λ波长波板包括一个快轴和一个慢轴,通过线性偏光片52之后的ab 方向线性偏振光打在1/4λ波长波板54上,经过1/4λ波长波板54,ab 方向的环境光线会形成与ab方向呈45°夹角的两个相位的光线f1和f2,这两个相位前后相差(1/2+n)π,光程差相差1/4波长。因此穿过1/4 λ波长波板34后形成圆偏振光,圆偏振光打在指纹识别组件20的金属触控层24上,由金属触控层24发生反射,产生左旋或者右旋的变化,圆偏振光反射后再次经过1/4λ波长波板54,最后形成与ab方向垂直的光线,无法再次从线性偏光片52射出。从而将射入的环境光线遮挡在圆偏光片50内,进而改善了金属触控层24的存在导致的反光问题。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线性偏光片52和1/4λ波长波板54之间设置胶黏层60,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圆偏光片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以使得线性偏光片52和1/4λ波长波板54形成一体。采用以上结构,将线性偏光片52和1/4λ波长波板54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运输和安装,同时也节约装配的时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线性偏光片52和1/4λ波长波板54的大小一样且完全重合。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经过线性偏光片52的所有环境光线均能够在1/4λ波长波板54的作用下产生相差1/2λ波长相位的光线,起到更好的阻挡光线的效果。可以理解的,如果线性偏光片52 面积大于1/4λ波长波板54,则经过线性偏光片52的环境光线如果没有经过1/4λ波长波板54,则这部分光线在金属触控层54反射之后依然能够从线性偏光片52射出,不过射出的只有一个方向的光,相对没有设置圆偏光片50的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子装置200的屏幕出现反光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线性偏光片52和1/4λ波长波板54的面积也可以不一样大,只要能够改善金属触控层24的存在导致的反光问题即可。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圆偏光片50完全覆盖指纹识别组件20,以最大程度改善电子装置200的屏幕出现反光的情况。可以理解的,在指纹识别组件20完全覆盖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的实施例中,圆偏光片50覆盖显示屏30的整个显示区32。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 20也可以只覆盖显示区32的一部分,例如设置在电子装置200的下半部分,或者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此时圆偏光片50也可以仅在显示区32对应的位置设置和指纹识别组件20重叠的部分。而位于设置圆偏光片50的同层,未设置圆偏光片 50的位置可以用于设置其他部件,节省空间。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指纹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光学胶层70,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指纹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光学胶层60用于将圆偏光片50固定在透明盖板10一侧或者固定在指纹识别组件20上。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指纹显示面板100位于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中,采用光学胶60能够保证光线的透过性,避免影响显示屏30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采用以上结构,将指纹识别组件20和显示屏30的显示区32 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一方面不需要在非显示区34单独指纹识别组件20,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采用了该指纹显示面板100的电子装置200更具有神秘感和科技感。且通过在指纹识别组件与显示屏之间设置阻抗膜的结构使得指纹识别组件和显示屏二者各自产生的电场互不影响,保证了指纹识别组件检测指纹的灵敏性,同时也保证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圆偏光片50的设置能够使得依次穿过透明盖板10、圆偏光片50 最后打在指纹识别组件20的金属触控层24的反射的光线发生方向的变化无法反射出电子装置200外。进而改善由于在显示区32设置指纹识别组件20而导致的电子装置200的表面容易出现反光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盖板;
指纹识别组件,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一侧;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远离所述透明盖板一侧,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层叠设置;
阻抗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用于降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间的电场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触控层、基板电路层以及玻璃层,所述玻璃层相对金属触控层远离所述透明盖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件设置在所述金属触控层与所述基板电路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电路层与所述玻璃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件设置在所述玻璃层与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透明盖板一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中包括接地件,所述阻抗件与所述接地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件为矩形或者镂空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件为网格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和显示区,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完全覆盖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偏光片,所述圆偏光片设置在透明盖板与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间;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金属触控件,所述圆偏光片与所述指纹识别组件的金属触控件在透明盖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打在所述金属触控件的环境光无法通过圆偏光片反射到所透明盖板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片包括线性偏光片以及与所述线性偏光片层叠设置的1/4λ波长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线性偏光片为水平偏光片或者竖直偏光片。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显示面板。
CN201910453512.6A 2019-05-28 2019-05-28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0308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3512.6A CN110308816A (zh) 2019-05-28 2019-05-28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3512.6A CN110308816A (zh) 2019-05-28 2019-05-28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8816A true CN110308816A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7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3512.6A Pending CN110308816A (zh) 2019-05-28 2019-05-28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881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3026A (zh) * 2016-06-23 2016-12-07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传感器、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功能启动方法
WO2018196670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846313A (zh) * 2018-05-03 2018-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208141412U (zh) * 2018-05-29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模块的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3026A (zh) * 2016-06-23 2016-12-07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传感器、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功能启动方法
WO2018196670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846313A (zh) * 2018-05-03 2018-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208141412U (zh) * 2018-05-29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模块的显示模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乐等: "基于STM32的指纹识别系统设计",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1436B2 (en) Touch user interface at a display edge
WO2018021694A1 (ko) 입력 감지 패널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JP6132274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積層体
US9285929B2 (en) Touchscreen system with simplified mechanical touchscreen design using capacitance and acoustic sensing technologies, and method therefor
US10088968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41953B (zh) 电子设备、指纹图像处理方法
KR101109313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20120162016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touch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286800A (zh)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CN102197355B (zh) 触摸屏及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
US86811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KR20120021721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N110298251A (zh)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CN108881540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308816A (zh)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JP4269683B2 (ja) 入力装置付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918142B2 (en) Smart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810208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668585B (zh) 电子设备及天线控制方法
KR102018228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502440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tenna Module
US20150105124A1 (en) Smart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297566A (zh) 电子设备及界面调整方法
US20120194449A1 (en) Movable touch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208596366U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