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1990A -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1990A
CN110301990A CN201910666672.9A CN201910666672A CN110301990A CN 110301990 A CN110301990 A CN 110301990A CN 201910666672 A CN201910666672 A CN 201910666672A CN 110301990 A CN110301990 A CN 110301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ooth
adjacent teeth
abutment
exca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66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友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6666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1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1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1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003Making bridge-work, inlays, implants or the like
    • A61C13/0006Produc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8Artificial teeth; Making s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5/00Filling or capping teeth
    • A61C5/20Repairing attrition damage, e.g. fac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齿固定修复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包括支架和修复体本体,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为阳性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一翼板、邻牙近心支托和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第二支架为阴性支架,包括第二连接体、第二翼板、邻牙远心支托和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充分利用两端邻牙及邻牙形成的倒凹来增加产品固位力,无需手术,备邻牙组织少,不伤害邻牙和牙体组织,保护邻牙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齿固定修复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种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牙齿脱落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脱落了的牙齿如果放任不管,不仅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咀嚼,还会影响我们美丽的笑容。因此对于掉落的牙齿,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治疗。通常在治疗时,是在缺失牙位上植入由人工制作的义齿或者活动托,也就是俗称的“假牙”。
一般地,牙齿脱落患者都会因牙齿缺失而导致牙槽骨吸收,那么在做固定修复时,要么通过种植修复,要么通过固定桥修复。
所谓种植修复即将人工牙根植入于颌骨内,待其与牙槽骨形成骨结合后利用螺丝固定人工牙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也是一种手术,对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高。同时,这种修复方法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种植牙的实施具有局限性。
固定桥修复是最具代表性的修复方式,然而它的制作需要磨切缺失牙旁边的自然牙,制备固位体后以桥架的方式将义齿粘固。如果想在基牙上制备固位体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固位力,就需要切割较多的牙体组织,容易造成露髓、过敏反应等后遗症。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粘接剂脱落、继发龋等经常诱发牙髓变性、坏死等病变。还有如果邻牙倾斜严重时,由于牙体预备量过多,通常需要先进行根管治疗。失去牙髓活性的基牙因为没有营养供应变脆易折,根折后的基牙往往需要拔除,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十分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可以充分利用两端邻牙及邻牙形成的倒凹来增加产品固位力,无需手术,备邻牙组织少,不伤害邻牙和牙体组织,从而保护邻牙健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包括支架和修复体本体,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为阳性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一翼板、邻牙近心支托和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位于第一基牙与修复体本体之间,所述第一翼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面对所述第一基牙的一端的颊侧或者舌侧的任意中的一侧或者两侧,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基牙紧密贴合的第一弧形贴合部,所述邻牙近心支托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面对所述第一基牙的一端的第一基牙的凹槽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基牙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缘结构,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面对所述修复体本体的一侧,并设置有阳性结合部,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面对所述缺失牙牙床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牙床紧密结合的第一结合部;
所述第二支架为阴性支架,包括第二连接体、第二翼板、邻牙远心支托和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所述第二连接体位于所述第二基牙与所述修复体本体之间,所述第二翼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面对所述第二基牙的颊侧或者舌侧的任意中的一侧或者两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基牙紧密贴合的第二弧形贴合部,所述邻牙远心支托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面对所述第二基牙的一端的第二基牙的凹槽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基牙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缘结构,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面对所述修复体本体的一侧,并设置有与所述阳性结合部相配合的阴性结合部,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面对所述缺失牙牙床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牙床紧密贴合的第二结合部;
所述修复体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架的栓体和第二支架的栓道拼合后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和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均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中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是从颊侧或舌侧插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铸造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金属打印和铣削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体本体直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上OP、上瓷、车瓷和上釉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修复体本体直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上聚合瓷或者光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
S2:利用蜡或者树脂根据所述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分别制作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模型;
S3:利用铸造工艺制作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S4:组装支架;
S5:在支架上制作修复体本体。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又一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分别制作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模型;
S2:扫描模型数据和口腔数据;
S3:进行数据排版;
S4:打印金属和铣削加工制作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S5:组装支架;
S6:在支架上制作修复体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特性包括第一连接体的长度要根据缺失牙的大小情况而定,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的底部必须要和缺失牙肉密贴,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的高度根据缺失牙的咬合高度的情况而定,邻牙远心支托必须要和邻牙的支托窝密贴,第一翼板必须要和邻牙的舌侧密贴,所述第二支架特性包括第二连接体的长度要根据缺失牙的大小情况而定,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的底部必须要和缺失牙肉密贴,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的高度根据缺失牙的咬合高度的情况而定,邻牙近心支托必须要和邻牙的支托窝密贴,第二翼板必须要和邻牙的舌侧密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两端邻牙及邻牙形成的倒凹来增加产品固位力;
2、无需手术,备邻牙组织少,不伤害邻牙和牙体组织,保护邻牙健康;
3、可以关闭邻牙产生的黑三角,避免三角嵌塞食物;
4、制作安装简单、快速;
5、上部修复体本体直接在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和阴性连接体上聚合瓷和光固化树脂,后期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支架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支架的第一支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支架的第二支架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修复体本体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安装在牙齿模型上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又一制作方法的框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1第一支架;111-第一连接体;112-第一翼板;1121-第一弧形贴合部;113-邻牙近心支托;1131-第一凸缘结构;114-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1-阳性结合部;1142-第一结合部;12-第二支架;121-第二连接体;122-第二翼板;1221-第二弧形贴合部;123-邻牙远心支托;1231-第二凸缘结构;124-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1-阴性结合部;1242-第二结合部;1143-插销孔;1243-插销孔;13-插销;2-修复体本体;21-凹槽结构;3-第一基牙;4-第二基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包括支架1和修复体本体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为阳性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111、第一翼板112、邻牙近心支托113和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所述第一连接体111位于第一基牙3与修复体本体2之间。所述第一翼板1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11的面对所述第一基牙3的一端的颊侧或者舌侧的任意中的一侧或者两侧,优选为舌侧,如此设计可以使修复体本体2设计出来更加的美观,而且第一翼板112设计在舌侧不容易看出来,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基牙3紧密贴合的第一弧形贴合部1121。所述邻牙近心支托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11的面对所述第一基牙3的一端的第一基牙3的凹槽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基牙3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缘结构1131。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11的面对所述修复体本体2的一侧,并设置有阳性结合部1141,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面对所述缺失牙牙床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牙床紧密结合的第一结合部1142。所述第二支架12为阴性支架,包括第二连接体121、第二翼板122、邻牙远心支托123和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所述第二连接体121位于所述第二基牙4与所述修复体本体2之间。所述第二翼板12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21的面对所述第二基牙4的颊侧或者舌侧的任意中的一侧或者两侧,优选为舌侧,如此设计可以使修复体本体2设计出来更加的美观,而且第一翼板112设计在舌侧不容易看出来,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基牙4紧密贴合的第二弧形贴合部1221。所述邻牙远心支托12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21的面对所述第二基牙4的一端的第二基牙4的凹槽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基牙4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缘结构1231。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21的面对所述修复体本体2的一侧,并设置有与所述阳性结合部1141相配合的阴性结合部1241,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面对所述缺失牙牙床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牙床紧密贴合的第二结合部1242。所述修复体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架11的栓体和所述第二支架12的栓道拼合后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结构21。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和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均开设有插销孔1143,1243,所述插销孔1143,1243中设置有插销13,所述插销13是从颊侧或舌侧插入。如此设计可以增加产品的固位力,而且产品可以直接使用插销13固位,不用粘接固位,方便取戴以及产品后期在口内清洁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为铸造成型。一体成型制作快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为金属打印和铣削加工成型。如此成型,结构精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修复体本体2直接在所述第二支架12上上OP、上瓷、车瓷和上釉制作而成。如此制作,制作时间快。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修复体本体2直接在所述第二支架12上上聚合瓷或者光固化树脂制作而成。如此制作,制作时间快,同时聚合瓷不容易裂,在口内处理也方便及时。
图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
S2:利用蜡或者树脂根据所述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分别制作出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模型;
S3:利用铸造工艺制作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
S4:组装支架1;
S5:在支架1上制作修复体本体2。
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又一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上诉的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分别制作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模型;
S2:扫描模型数据和口腔数据;
S3:进行数据排版;
S4:打印金属和铣削加工制作出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
S5:组装支架1;
S6:在支架1上制作修复体本体2。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架特性包括第一连接体111的长度要根据缺失牙的大小情况而定,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的底部必须要和缺失牙肉密贴,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的高度根据缺失牙的咬合高度的情况而定,邻牙远心支托113必须要和邻牙的支托窝密贴,第一翼板112必须要和邻牙的舌侧密贴,所述第二支架特性包括第二连接体121的长度要根据缺失牙的大小情况而定,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的底部必须要和缺失牙肉密贴,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的高度根据缺失牙的咬合高度的情况而定,邻牙近心支托123必须要和邻牙的支托窝密贴,第二翼板122必须要和邻牙的舌侧密贴。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包括支架(1)和修复体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为阳性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111)、第一翼板(112)、邻牙近心支托(113)和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所述第一连接体(111)位于第一基牙(3)与修复体本体(2)之间,所述第一翼板(1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11)的面对所述第一基牙(3)的一端的颊侧或者舌侧的任意中的一侧或者两侧,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基牙(3)紧密贴合的第一弧形贴合部(1121),所述邻牙近心支托(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11)的面对所述第一基牙(3)的一端的第一基牙(3)的凹槽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基牙(3)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缘结构(1131),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11)的面对所述修复体本体(2)的一侧,并设置有阳性结合部(1141),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面对所述缺失牙牙床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牙床紧密结合的第一结合部(1142);
所述第二支架(12)为阴性支架,包括第二连接体(121)、第二翼板(122)、邻牙远心支托(123)和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所述第二连接体(121)位于所述第二基牙(4)与所述修复体本体(2)之间,所述第二翼板(12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21)的面对所述第二基牙(4)的颊侧或者舌侧的任意中的一侧或者两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基牙(4)紧密贴合的第二弧形贴合部(1221),所述邻牙远心支托(12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21)的面对所述第二基牙(4)的一端的第二基牙(4)的凹槽侧,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基牙(4)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缘结构(1231),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21)的面对所述修复体本体(2)的一侧,并设置有与所述阳性结合部(1141)相配合的阴性结合部(1241),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面对所述缺失牙牙床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牙床紧密贴合的第二结合部(1242);
所述修复体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架(11)的栓体和第二支架(12)的栓道拼合后的外形相适配的凹槽结构(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和所述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均开设有插销孔(1143,1243),所述插销孔(1143,1243)中设置有插销(13),所述插销(13)从颊侧或舌侧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为铸造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为金属打印和铣削加工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体本体(2)直接在所述第二支架(12)上上OP、上瓷、车瓷和上釉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体本体(2)直接在所述第二支架(12)上上聚合瓷或者光固化树脂制作而成。
7.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
S2:利用蜡或者树脂根据所述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分别制作出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模型;
S3:利用铸造工艺制作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
S4:组装支架(1);
S5:在支架(1)上制作修复体本体(2)。
8.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第一支架特性和第二支架特性,分别制作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模型;
S2:扫描模型数据和口腔数据;
S3:进行数据排版;
S4:打印金属和铣削加工制作出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
S5:组装支架(1);
S6:在支架(1)上制作修复体本体(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特性包括第一连接体(111)的长度要根据缺失牙的大小情况而定,精密附着体阳性栓体(114)的底部必须要和缺失牙肉密贴,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的高度根据缺失牙的咬合高度的情况而定,邻牙远心支托(113)必须要和邻牙的支托窝密贴,第一翼板(112)必须要和邻牙的舌侧密贴,所述第二支架特性包括第二连接体(121)的长度要根据缺失牙的大小情况而定,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的底部必须要和缺失牙肉密贴,精密附着体阴性栓道(124)的高度根据缺失牙的咬合高度的情况而定,邻牙近心支托(123)必须要和邻牙的支托窝密贴,第二翼板(122)必须要和邻牙的舌侧密贴。
CN201910666672.9A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0301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6672.9A CN110301990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6672.9A CN110301990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1990A true CN110301990A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81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6672.9A Pending CN110301990A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199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8590A (zh) * 2009-10-29 2011-05-11 张鼎易 一种约束型粘接桥式假牙的使用方法
KR101264657B1 (ko) * 2012-10-19 2013-05-15 조건제 디지털 치아 보철물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1094845U (zh) * 2019-07-23 2020-07-28 刘友烈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8590A (zh) * 2009-10-29 2011-05-11 张鼎易 一种约束型粘接桥式假牙的使用方法
KR101264657B1 (ko) * 2012-10-19 2013-05-15 조건제 디지털 치아 보철물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1094845U (zh) * 2019-07-23 2020-07-28 刘友烈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lder The bar joint mandibular denture
US20180055608A1 (en) Integrated support device for providing temporary primary stability to dental implants and prosthesi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30209961A1 (en) Dental Implant Assembly, Implant, and Prosthesis to Replace a Nonfunctional Natural Tooth and Related Methods
Haddadi et al. Evaluation of Operating Time and Patient Perception Using Conventional Impression Taking and Intraoral Scanning for Crown Manufacture: A Split-mouth,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Mühlemann et al. Clinical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onolithic glass ceramic crowns in the posterior area: digital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orkflows.
Sajjan An altered cast procedure to improve tissue support for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KR20150010118A (ko) 캐드캠을 이용한 맞춤형 치과용 임플란트 보철물 제조방법
Greco et al. Accuracy of 3-dimensional printing of dental casts: A proposal for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CN209884371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Patel et al. Use of precision attachment and cast partial denture for long-span partially edentulous mouth-A case report
CN110236714A (zh) 一种个性化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及其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EP3949897A1 (en) Denture, reference denture, and den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301990A (zh) 一种用于部分缺失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制作方法
Unkovskiy et al. A virtual patient concept for esthetic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a fully digital workflow.
Egger et al. Four-quadrant rehabilitation after periodontal functional and erosive damage.
RU231188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войного слепка при изготовлении культевых вкладок
DE202007014550U1 (de) Konfektionierte Kaufläche
KR102201769B1 (ko) 치아 균형 정보 획득용 보형물
Mattoo et al. Determining the cast core inclination in absence of guidance from natural teeth–a distinctive clinical technique
Trivedi Futuristic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Of Acquired Maxillectomy Defect In Post Covid19 Mucormycosis Using Polyether Ether Ketone Obturator Prosthesis-A Case Report
Chronaios et al. Material options for restoring intentionally misaligned implants on maxillary edentulous arch: a clinical report
RU2200502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двойного слепка при изготовлении культевых вкладок
Pandey et al. Use of a semi-precision attachment to fabricate a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a case report
Chu et al. Making porcelain veneers with the Procera AllCeram system: case studies
Kapadia et al. Shark Fin Titanium Hollow Bulb Obturator: A Treatment Concep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