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7679A -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7679A
CN110287679A CN201910579963.4A CN201910579963A CN110287679A CN 110287679 A CN110287679 A CN 110287679A CN 201910579963 A CN201910579963 A CN 201910579963A CN 110287679 A CN110287679 A CN 110287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inger print
print data
moul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7679B (zh
Inventor
袁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9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7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7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7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7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7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包括: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本申请的控制方通过法将指纹识别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通过多个子区域组合的方式对预定应用程序进行加密,提升了密码的安全等级,用户体验更佳。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上存储的用户的私密信息越来越多,比如照片、视频、各种账号、手机号、聊天记录、浏览记录等等,用户对私密信息的保护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对于私密信息通常采用较为的简单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保护力度较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应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
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及处理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应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
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指纹识别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通过多个子区域组合的方式对预定应用程序进行加密,提升了密码的安全等级,用户体验更佳。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5至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2至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容式指纹模组与显示屏及盖板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光学指纹模组与显示屏及盖板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30及设置在显示屏30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10。指纹识别模组10对应在显示屏3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屏30的显示区域内。其中,指纹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控制方法包括:
011: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
012: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和
013: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30、设置在显示屏30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10以及处理器20。指纹识别模组10对应在显示屏3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屏30的显示区域内。其中,指纹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步骤011可以由指纹识别模组10实现。步骤012、013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指纹识别模组10用于同时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处理器20可用于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均匹配时处理器20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虚拟现实设备、头显设备等等。本申请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电子设备100的形式并不限于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是安装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应用程序或者是存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文件,比如文档、照片、视频等等。
指纹识别模组10可以是电容式指纹模组12(图14所示)、光学指纹模组15(图15所示)、超声波指纹模组等等。指纹识别模组10设置在显示屏30下方时,指纹识别模组10对应在显示屏3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屏30的显示区域内。具体地,指纹识别模组10对应在显示屏3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可以是显示屏30的部分显示区域(区域指纹),也可以是显示屏30的全部显示区域(全屏指纹),只要满足指纹识别模组10对应在显示屏30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与显示屏30的显示区域的比值大于预定比值,以保证指纹识别区域可以放置多个手指以进行指纹采集即可。
目前手机上存储的用户的私密信息越来越多,用户对私密信息的保护需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手机通常通过全局方式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加密,而缺少针对具体应用程序进行加密,此外,加密的方式过于简单,特别地,当通过指纹进行加密时,往往仅通过单一指纹进行加密,安全级别较低。
本申请的控制方法中,通过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增大了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指纹识别区域可等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例如,可以等分为4个、6个或8个子区域,具体数量不做限制,以划分后的每个识别子区域能够单独的采集完整的指纹为宜。各子区域可边界线进行标识,边界线可以是实线或虚线,在此不做限制。此外,各子区域可通过数字、文字等对序号进行标识加以区分。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识别子区域可采用同一个指纹模板,也即是说,至少两个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数据是相同手指的指纹数据,只是分别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指纹识别子区域中进行采集。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识别子区域中的每个可以分别对应一个指纹模板。也即是说,至少两个子区域的指纹数据是不同手指的指纹数据。
当需要启动预定应用程序时,用户在指纹识别区域中的至少两个识别子区域中输入与该预定应用程序相对应的指纹,当指纹匹配时,能够启动运行该预定应用程序。
预定应用程序可以包括社交类应用程序,社交类应用程序包括如联系人资料、聊天记录在内的诸多隐私信息,保护不当将可能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困扰。预定应用程序还以是财务类应用程序,财务类应用程序可包括如用户银行卡电子账务、虚拟电子账户、电子钱包在内的诸多信息,保护不当将可能造成用户的财物损失。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在针对系统加密的基础上,还可针对与用户隐私信息高度相关的应用程序单独进行加密,操作中将指纹识别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通过多个子区域组合的方式对预定应用程序进行加密,提升了密码的安全等级,用户体验更佳。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011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014: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指纹数据;
015:将指纹数据作为每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4可由指纹识别模组10实现。步骤015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指纹识别模组10可用于获取的指纹数据。处理器20可用于将指纹数据作为每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识别子区域可采用同一个指纹模板。在设置时,用户可依次点击“设置”、“指纹、面板与密码”、“指纹”、“单一指纹”后,进入指纹录入界面。在指纹录入界面下,用户将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区域中,指纹识别模组10获取用户的指纹数据。指纹识别模组10获取完毕指纹数据后将指纹数据发送给处理器20,同时显示屏30会提示用户指纹录入完成。处理器20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及指纹数据后,将该指纹数据作为全部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随后,用户可选择将指纹用于加密的预定应用程序以及加密该预定应用程序的指纹识别子区域。后续即可通过在指纹识别区域上相应的指纹识别子区域录入指纹的方式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当多个识别子区域对应同一个指纹模板时,在解锁启动预定应用程序的过程中,需要在正确的指纹识别子区域分别录入正确的指纹即可。在一个示例中,用户对微信采用单一指纹方式加密,指纹子区域组合具体为: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和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指纹模板为食指指纹。那么在解锁过程中,用户首先在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录入食指指纹,然后在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录入食指指纹。当指纹匹配成功后,可启动运行微信。若指纹识别子区域组合中存在错误时即认定匹配失败,该预定应用程序不能启动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011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016: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与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多个指纹数据;
017:将指纹数据中的每个作为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6可由指纹识别模组10实现。步骤017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指纹识别模组10可用于获取的与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多个指纹数据。处理器20可用于将指纹数据中的每个作为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识别子区域采用不同的指纹模板。在设置时,用户可依次点击“设置”、“指纹、面板与密码”、“指纹”、“指纹组合”后,进入指纹录入界面。在指纹录入界面下,用户将手指依次放在每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指纹识别模组10获取用户的多个指纹数据。指纹识别模组10获取完毕指纹数据后将指纹数据发送给处理器20,同时显示屏30会提示用户指纹录入完成。处理器20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及指纹数据后,将指纹识别子区域与对应的指纹数据绑定以将不同的指纹数据分别作为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随后,用户可选择将指纹用于加密的预定应用程序以及加密该预定应用程序的指纹识别子区域。后续即可通过在对应的指纹识别子区域上录入相对应的指纹的方式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请参阅图7,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步骤012包括:
0121: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分别与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匹配。
步骤013包括:
0131: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对应的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21和0131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分别与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匹配。处理器20还用于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对应的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100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具体地,当每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分别对应一个指纹模板时,在解锁启动预定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录入正确的指纹,还需要在正确的指纹识别子区域录入正确的指纹。在一个示例中,用户对微信采用指纹组合方式加密,指纹组合具体为: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食指,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拇指。那么在解锁过程中,需要在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录入食指指纹,然后在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录入拇指指纹。当二者均匹配时,可启动运行微信。若指纹组合中存在指纹识别子区域错误或指纹录入错误时即认定匹配失败,该预定应用程序不能启动。
请参阅图8,在某些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018:根据用户对指纹识别区域的第一输入,高亮显示指纹识别区域和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019:根据用户对预定应用程序的第二输入,确定预定应用程序为加密应用程序;
020:根据用户对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第三输入,将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与预定应用程序绑定。
请再次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8-020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用于根据用户对指纹识别区域的第一输入控制显示屏30高亮显示指纹识别区域和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处理器20还用于根据用户对预定应用程序的第二输入确定预定应用程序为加密应用程序。处理器20还用于根据用户对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第三输入将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与预定应用程序绑定。
具体地,请参阅图9,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可以长按指纹识别区域预定时间,例如2s,指纹识别区域高亮显示,同时一并显示多个识别子区域。触发对预定应用程序的加密操作。当然,触发动作也可以在非指纹识别区域进行,例如,可选择桌面的空白处进行。随后,用户选定希望进行加密的预定应用程序,选定方式可以是长按应用程序图标等,在此不做限定。选定后该应用程序图标呈现可移动状态,用户将该应用程序拖拽至指纹识别区域内,此时显示屏30可对用户进行提示选择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组合,用户可根据喜好或需求,选择至少两个识别子区域,使得应用程序与指纹识别子区域形成绑定关系,并以与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指纹作为密码对该应用程序进行加密。在一个示例中,用户对微信进行加密,首先用户在指纹识别区域长按预定时间,指纹识别模组10被激活,指纹识别区域及指纹识别子区域高亮显示,用户长按微信图标,微信图标呈现可移动状态,用户将微信图标拖入指纹识别区域,根据提示,用户选择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和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以完成微信的加密。较佳地,完成加密的预定应用程序的图标上会显示锁定标识。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021:根据用户对指纹识别区域的第四输入,高亮指纹识别区域;
022: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指纹数据并在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匹配时解锁指纹识别区域并高亮显示加密应用程序;
023:根据用户对加密应用程序的第五输入,解除加密应用程序。
请再次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21-023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根据用户对指纹识别区域的第四输入控制显示屏30高亮指纹识别区域。处理器20还用于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指纹数据并在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匹配时解锁指纹识别区域并高亮显示加密应用程序。处理20还用于根据用户对加密应用程序的第五输入解除加密应用程序。
具体地,请参阅图11,当用户希望解除已加密的应用程序,或对已加密的应用程序重新设定指纹组合密码时,首先长按指纹识别区域预定时间,例如2s,指纹识别区域高亮显示。触发对加密应用程序的解除操作。为了防止其他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过程中对加密应用程序的误解除。在触发解除操作后,需要进行用户身份的验证,用户可通过与任一指纹模板进行匹配来解锁指纹识别区域,指纹识别中显示全部加密应用程序,用户将希望解除加密的应用程序从指纹识别区域中拖出即可。在一个示例中,用户对已加密的微信进行解除,首先用户在指纹识别区域长按预定时间,指纹识别模组10被激活,指纹识别区域高亮显示,用户通过指纹匹配成功验证用户身份后,指纹识别区域显示全部被加密的应用程序,用户从中找到微信并将微信图标从指纹识别区域中拖出,从而解除对微信的加密。较佳地,解除加密的预定应用程序的图标上不再显示锁定标识。
请参阅图12,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20还包括:
0200:确定与预定应用程序绑定的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绑定顺序;
步骤012包括:
0122: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获取顺序与绑定顺序是否一致且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是否匹配。
请再次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200和0122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用于确定与预定应用程序绑定的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绑定顺序。处理器20还用于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获取顺序与绑定顺序是否一致且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是否匹配。
具体地,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是有序的,也即是说,对于一个应用程序而言,同样是选定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和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组合,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在先和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在先是两种不同的指纹密码。在启动该应用程序时应当注意各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匹配顺序。如此,安全性更高。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是无序的,也即是说,对于一个应用程序而言,选定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和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组合,第一指纹识别子区域在先和第三指纹识别子区域在先是相同的指纹密码。在启动该应用程序时无需注意各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匹配顺序。如此,通用性更强。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011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024:根据用户对预定应用程序的第六输入,高亮指纹识别区域及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
步骤024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根据用户对预定应用程序的第六输入,控制显示屏30高亮指纹识别区域及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具体地,在使用电子设备100的过程中,当希望启动已加密的预定应用程序时,用户点按该预定应用程序的图标,指纹识别区域和指纹之别子区域高亮显示,以提示用户通过在指纹识别子区域输入适当的指纹来启动该预定应用程序。
如前所述,指纹识别模组10可以是电容式指纹模组12、光学指纹模组15或超声指纹模组等。
请参阅图14,在一个例子中,指纹识别模组10为电容式指纹模组1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盖板40。沿显示屏30(集成有显示及触控功能)的发光方向,显示屏30、电容式指纹模组12及盖板40依次堆叠。其中,电容式指纹模组12与盖板40通过一光学胶层50粘接在一起,光学胶层50的厚度为0.05mm~0.01mm。电容式指纹模组12包括基板及多个阵列排布的用于与手指表面形成电容值的传感器(图未示),传感器采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工艺制作在基板上,传感器可以采用透明的材料,如氧化铟锡等制成。用户将手指放在盖板40上时,手指的表面分别与电容式指纹模组12中的多个传感器形成电容,不同电容的电容值会随着指纹的波峰及波谷的差异而不同,电容式指纹模组12可以根据多个电容的电容值形成指纹图像。本申请将电容式指纹模组12设置在盖板40下方,则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区域A1无需开设放置电容式指纹的收容孔,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并且,本申请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电容式指纹模组12的传感器,传感器不会遮挡显示屏30发出的光线,可以避免影响显示屏30的显示。
请参阅图15,在又一个例子中,指纹识别模组10为光学指纹模组15。光学指纹模组15包括感光芯片150,感光芯片150包括基板151及排布于基板151上的多个感光像素单元152。基板151可以采用玻璃或柔性的聚酰亚胺材料制成,感光像素单元152可以采用TFT工艺制作在基板151上。光学指纹模组15借助显示屏30(如OLED显示屏)作为光源。指纹录入过程中,显示屏30发射光线,显示屏30发射的光线到达手指表面后发生反射,被反射的光线可以由感光像素单元152接收。波峰和波谷反射的光线的反射量不同,多个感光像素单元152即可接收到不同反射量的光线。光学指纹模组15可以根据多个感光像素单元152接收到的光线形成指纹图像。
具体地,沿显示屏30的发光方向,光学指纹模组15、显示屏30、盖板40依次堆叠。将光学指纹模组15放置在显示屏30下方,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显示屏30包括朝向用户的显示面31和与显示面31相对的背面32。基板151堆叠于显示屏30的靠近背面32的一侧,多个感光像素单元152位于基板151朝向显示屏30的一侧。光学指纹模组15还包括准直层153。准直层153位于背面32远离显示面31的一侧,准直层153完全覆盖感光芯片150的感光区域。准直层153可以将被手指反射的光线传到至感光芯片150以减小杂光干扰,提升感光芯片150获取的指纹图像的质量。准直层153的厚度为0.3mm~0.5mm。准直层153包括朝向背面32的第一表面1532和与第一表面1532相背的第二表面1533。由手指反射至准直层153的光线经第一表面1532传到至第二表面1533,并从第二表面1533出射至感光芯片150,在感光芯片150上聚焦,以使得感光芯片150可以获得指纹的图像。准直层153的第一表面1532与背面32之间设置第一光学胶层61。第一光学胶层61可以将准直层153粘接于显示屏30,第一光学胶层61具有高透过率,被手指反射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光学胶层61入射至感光芯片150上。准直层153的第二表面1533与感光芯片150之间设置有第二光学胶层62,第二光学胶层62将准直层153与感光芯片150粘接,第二光学胶层62也具有高透过率,被手指反射的光线可以依次透过第一光学胶层61及第二光学胶层62入射至感光芯片150上。
示例地,准直层153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531,多个通孔1531用于将被手指反射回的光线聚焦于感光芯片150上。多个通孔1531由第一表面1532贯穿至第二表面1533。多个通孔1531在准直层153上阵列排布,每一个感光像素单元152对应至少一个通孔1531,以使得至少存在一个通孔1531将光线聚焦于感光像素单元152上。示例地,每一个感光像素单元152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孔1531对应,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防止通过通孔1531的光线与感光像素单元152偏离。当然,在其他例子中,准直层153还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组合等。
进一步地,指纹识别模组10还包括红外滤光片154,红外滤光片154贴合于准直层153背离感光芯片150的一侧,红外滤光片154用于滤除红外光线。如此,每个感光像素单元152仅能接收到可见光,可以避免红外光线对指纹图像采集的干扰。
请参阅图1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0。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应用控制方法。
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11: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
012: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
013: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14: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指纹数据;
015:将指纹数据作为每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16: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与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多个指纹数据;
017:将指纹数据中的每个作为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121: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分别与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匹配;
0131:在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对应的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18:根据用户对指纹识别区域的第一输入,高亮显示指纹识别区域和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019:根据用户对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的第二输入,确定预定应用程序为加密应用程序;
020:根据用户对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第三输入,将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与预定应用程序绑定。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21:根据用户对指纹识别区域的第四输入,高亮指纹识别区域;
022:接收通过指纹识别模组获取指纹数据并在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匹配时解锁指纹识别区域并高亮显示加密应用程序;
023:根据用户对加密应用程序的第五输入,解除加密应用程序。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200:确定与预定应用程序绑定的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绑定顺序;
0122:判断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获取顺序与绑定顺序是否一致且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指纹模板是否匹配。
再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30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00执行以下步骤:
024:根据用户对预定应用程序的第六输入,高亮指纹识别区域及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应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
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步骤前还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指纹数据;
将所述指纹数据作为每个所述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步骤前还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与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多个指纹数据;
将所述指纹数据中的每个作为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分别与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匹配;
所述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对应的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对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第一输入,高亮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和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的第二输入,确定所述预定应用程序为加密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第三输入,将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与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绑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第四输入,高亮所述指纹识别区域;
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指纹数据并在所述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匹配时解锁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并高亮显示所述加密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加密应用程序的第五输入,解除所述加密应用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第三输入将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与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绑定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绑定的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绑定顺序;
所述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获取顺序与所述绑定顺序是否一致且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是否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步骤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的第六输入,高亮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及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及处理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应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用于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与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至少两个指纹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与指纹模板匹配;
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用于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指纹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指纹数据作为每个所述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用于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的与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对应的多个指纹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指纹数据中的每个作为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是否分别与对应指纹识别子区域的指纹模板匹配;
在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对应的所述指纹模板均匹配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启动预定应用程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用户对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第一输入,高亮显示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和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的第二输入,确定所述预定应用程序为加密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第三输入,将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中的至少两个与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绑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第四输入,高亮所述指纹识别区域;
接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获取指纹数据并在所述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匹配时解锁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并高亮显示所述加密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加密应用程序的第五输入,解除所述加密应用程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确定与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绑定的至少两个指纹识别子区域的绑定顺序;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的获取顺序与所述绑定顺序是否一致且所述至少两个指纹数据与所述指纹模板是否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预定应用程序的第六输入,高亮所述指纹识别区域及所述多个指纹识别子区域。
17.一种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1910579963.4A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87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963.4A CN110287679B (zh)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963.4A CN110287679B (zh)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7679A true CN110287679A (zh) 2019-09-27
CN110287679B CN110287679B (zh) 2021-10-08

Family

ID=6801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963.4A Active CN110287679B (zh)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767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2121A (zh) * 2015-03-24 2015-06-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加密设置方法、解密设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8664177A (zh) * 2017-03-29 2018-10-16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开启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45558A (zh) * 2018-08-01 2019-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9328349A (zh) * 2018-09-25 2019-0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6739A (zh) * 2018-09-25 2019-03-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屏下指纹采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9416738A (zh) * 2018-09-25 2019-03-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屏下指纹认证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9871793A (zh) * 2019-01-31 2019-06-11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检测方法、指纹传感器、指纹检测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9114712A1 (zh) * 2017-12-13 2019-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或解密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2121A (zh) * 2015-03-24 2015-06-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加密设置方法、解密设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8664177A (zh) * 2017-03-29 2018-10-16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开启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14712A1 (zh) * 2017-12-13 2019-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或解密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9918880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或解密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9145558A (zh) * 2018-08-01 2019-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9328349A (zh) * 2018-09-25 2019-0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6739A (zh) * 2018-09-25 2019-03-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屏下指纹采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9416738A (zh) * 2018-09-25 2019-03-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屏下指纹认证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9871793A (zh) * 2019-01-31 2019-06-11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检测方法、指纹传感器、指纹检测装置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7679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48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ask collim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60140379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user authentication
US20120313754A1 (en) Biometric smart card reader
US10445605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WO2017167094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JP2007156790A (ja) 複数種の生体情報による認証をおこなう認証技術
EP3754540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JP2011060110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7122164A (ja) 本人認証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271770A (zh) 智能手表的身份验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48827A1 (zh) 快捷功能的启用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60702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CN110287679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697801B (zh) 應用功能啟動方法、裝置以及設備
CN109328349B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40560A (zh) 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9983437A (zh) 功能界面的进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262852A (zh) 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1580A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73560A (zh) 应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87678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1143077A (ja) 指紋認識型データ入力装置
CN111310517A (zh) 一种基于sim卡的认证方法、装置、系统
CN110276206B (zh) 已加密内容的查看方法及查看系统
JP2009116485A (ja) 生体認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