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6788B -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6788B
CN110286788B CN201910497669.9A CN201910497669A CN110286788B CN 110286788 B CN110286788 B CN 110286788B CN 201910497669 A CN201910497669 A CN 201910497669A CN 110286788 B CN110286788 B CN 110286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rtition
determining
event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76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6788A (zh
Inventor
戴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76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6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6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6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6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6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采用指纹锁定方式,采用该方式的终端设备会配备指纹模组,在终端设备唤醒状态下,指纹识别通过即可解锁,十分便捷。为了更进一步简化操作,将指纹识别与唤醒终端设备进行了关联,在熄屏状态下,只要进行一次指纹识别便能够唤醒终端设备并解锁。在很多场景下,用户可能会无意间用手指或手掌触摸到终端设备上的指纹传感器,从而触发指纹传感器进行指纹匹配及系统唤醒,导致终端设备不必要的耗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以期提高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
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所述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以及用于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电子设备将用户需要指纹识别的操作判断为误触事件,从而不执行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有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S101,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
其中,所述误触操作包括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握持手机或将手机放置在包内时,无意间触摸到触控显示屏。
S102,所述电子设备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则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控制所述触控显示屏点亮屏幕。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电子设备将用户需要指纹识别的操作判断为误触事件,从而不执行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有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用户主动触控的位置,和/或用户被动触控的位置。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确定触控事件的触控位置为A和B,A和B均为用户握持手机时发生的触控,根据A和B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再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包括: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其中,所述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包括多个触控分区,所述多个触控分区相互独立,不存在重叠区域。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每一触控位置仅属于一个触控分区。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确定触控事件的触控位置为A和B,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A对应的触控分区为M,根据A对应的触控分区M,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再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包括:电子设备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为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多个分区的触控频率;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二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其中,所述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还包括: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大小和所述指纹模组的位置确定第一触控分区、第二触控分区和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占所述触控显示屏大小的30%,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占所述触控显示屏大小的30%,所述第三触控分区占所述触控显示屏大小的40%;所述电子设备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其中,所述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还包括:电子设备弹出触控分区设置窗口,根据用户的自主选择,确定第一触控分区、第二触控分区和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X,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X为第一触控分区A;再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B分区和C分区的触控频率,B分区的触控频率为V1,C分区的触控频率为V2;确定V1小于第一频率阈值V,进一步确定B分区为第二触控分区;确定V2大于第一频率阈值V,进一步确定C分区为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查询A、B和C,确定触控位置M对应的触控分区为C。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为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多个分区的触控频率,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第二触控分区和第三触控分区,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通过触控频率定义不同分区,在正常情况下触控频率高的区域应视为不易误触的区域,通过该分区策略,可以确保较为高效便捷的识别在用户握持状态下或行走状态下发生的误触,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其中,所述触控分区可以包括多个触控位置,例如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均对应第一触控分区。
具体实现中,如图1B所示,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X1、所述第二触控分区X2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X3,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Y1和第二触控位置Y2,所述第一触控位置Y1对应所述第一触控分区X1,所述第二触控位置Y2对应所述第三触控分区X3,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还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和第二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第二触控分区的第二触控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触控分区A1、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A3;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的第一触控时长X1小于第一时间阈值M,判断用户误触第一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触控分区A1、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A3;触控位置对应第一触控分区A1和第二触控分区A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的第一触控时长X1大于第一时间阈值M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N;确定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的第二触控时长X2大于第一时间阈值M,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通过触控时间的长短判断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包括: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二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触控分区的第二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后,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点亮所述触控显示屏。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触控分区A1、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A3;触控位置对应第一触控分区A1和第二触控分区A2;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的第一触控时长X1第三时间阈值K范围内;确定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的第二触控时长X2第三时间阈值K范围内,此时判断电子设备处于被握持状态,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点亮所述触控显示屏。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二触控分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二触控分区的第二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手指触控到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多个区域,此时根据触控时长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判断该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用户请求指纹识别,电子设备却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的情况发生,提供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与上述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如图所示,本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包括:
S201,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
S202,所述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S203,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S204,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电子设备将用户需要指纹识别的操作判断为误触事件,从而不执行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有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再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与上述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如图所示,本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包括:
S301,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
S302,所述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S303,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
S304,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S305,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电子设备将用户需要指纹识别的操作判断为误触事件,从而不执行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有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电子设备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与上述图1A、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00包括应用处理器410、存储器420、通信接口43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4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应用处理器4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
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电子设备将用户需要指纹识别的操作判断为误触事件,从而不执行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有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为第一触控分区;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多个分区的触控频率;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二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三触控分区;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的第三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5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50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包括处理单元501和通信单元502,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501,用于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以及用于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可见,在检测到针对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先确定触控事件是否存在误触操作,避免电子设备将用户需要指纹识别的操作判断为误触事件,从而不执行指纹识别,有利于提高屏下指纹识别时防止误触发生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同时,智能地判断用户是否有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通知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能够避免指纹传感器的误触发导致的不必要的耗电,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查询预设的触控分区集合,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为第一触控分区;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多个分区的触控频率;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二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三触控分区;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所述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二触控位置,所述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分区为所述第三触控分区;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的第三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
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为第一触控分区;
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多个分区的触控频率;
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二触控分区;
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三触控分区;
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
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的第三触控时长在所述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2.一种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相对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预设区域设置的指纹模组;所述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事件时,确定所述触控事件的至少一个触控位置;
检测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确定所述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为第一触控分区;
基于采集到的历史触控数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多个分区的触控频率;
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二触控分区;
根据所述触控频率,确定所述触控频率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触控区域为第三触控分区;
查询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触控位置中每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分区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分区、所述第二触控分区和所述第三触控分区;
检测所述触控事件的触控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分区的第一触控时长在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以及所述第三触控分区的第三触控时长在所述第三时间阈值范围内,确定所述触控事件不存在误触操作;
若确定所述触控事件存在误触操作,则不通知所述指纹模组执行指纹识别。
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97669.9A 2019-06-10 2019-06-10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0286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7669.9A CN110286788B (zh) 2019-06-10 2019-06-10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7669.9A CN110286788B (zh) 2019-06-10 2019-06-10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6788A CN110286788A (zh) 2019-09-27
CN110286788B true CN110286788B (zh) 2023-03-28

Family

ID=6800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7669.9A Active CN110286788B (zh) 2019-06-10 2019-06-10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678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4559A (zh) * 2016-02-29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误触识别及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7031910A1 (zh) * 2015-07-28 2017-03-02 李睿 一种用于触控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系统
WO2017197636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误触摸操作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8107849A1 (zh) * 2016-12-16 2018-06-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上触摸操作的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319386A (zh) * 2018-01-08 2018-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防误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074216A (zh) * 2017-04-21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83320A (zh) * 2018-11-08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1910A1 (zh) * 2015-07-28 2017-03-02 李睿 一种用于触控屏的防误触方法及系统
CN105824559A (zh) * 2016-02-29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误触识别及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7197636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误触摸操作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8107849A1 (zh) * 2016-12-16 2018-06-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上触摸操作的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74216A (zh) * 2017-04-21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19386A (zh) * 2018-01-08 2018-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防误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583320A (zh) * 2018-11-08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可用性的智能手机键盘优化设计研究;殷晓晨等;《包装工程》;20181020(第2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6788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5980B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ouchscreen input correction
AU2013409739B2 (en) Side menu displa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06778707B (zh) 指纹识别方法、显示屏以及移动终端
EP33366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ouch screen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105808122B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383684B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622191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738719B (zh) 静电释放esd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7666B (zh) 指纹解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96684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rning off alarm of mobile terminal
EP306503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7800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output of report
CN106055455B (zh) 一种按键的防干扰方法及装置
CN107040657B (zh) 一种防止触摸屏误触发方法及装置
EP3282773B1 (en)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307063B (zh) 跌落提示方法及相关装置、介质
EP2998843A1 (en)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put operation interface thereof
CN105549857B (zh) 一种电子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7295192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6788B (zh) 屏下指纹识别防误触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596793B (zh) 防误操作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958345B (zh) 移动终端后盖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54416B (zh) 防误触方法及装置
CN108762996B (zh) 触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395888B (zh) 黑屏手势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