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4597A -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4597A
CN110284597A CN201910421718.0A CN201910421718A CN110284597A CN 110284597 A CN110284597 A CN 110284597A CN 201910421718 A CN201910421718 A CN 201910421718A CN 110284597 A CN110284597 A CN 110284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veral
donor
building
building body
camber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17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江
何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world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Winworld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world Academy filed Critical Winworld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19104217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84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84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4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Extraordinary structures, e.g. with suspended or cantilever parts supported by masts or tower-like structures enclosing elevators or stairs;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属于高层建筑技术领域。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本发明高层建筑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建筑结构不断的探索向高空和地下发展。
而建筑结构向高空发展,一般为高层建筑,高空建筑是指的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但是,在建设高空建筑时,如建设地受高空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高度会受限制,进而会影响建筑使用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物高度受限制会影响建筑使用面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拱体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延楼层结构包括上承式楼层结构、中承式楼层结构及下承式楼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所述第二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杆、若干第三水平楼层、若干第二连接杆及若干第四水平楼层;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三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四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有第三间隙;若干所述第三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隙内。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有第四间隙;若干所述第四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隙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若干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的顶部,若干拉索与若干拱体一一对应,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的两端连接,拱体的两端位于拱体中部的上方,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拱体固定连接,所以,外延楼层次结构的载荷传递给拱体,拉索在拱体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上承式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下承式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中承式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杆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1、外延楼层结构2、若干拉索3及若干拱体4。
若干拱体4的中部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每个拱体4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1的顶部。
若干拉索3与若干拱体4一一对应,拉索3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4的两端连接,拱体4的两端位于拱体4中部的上方,拉索3与建筑主体1的顶部平行。
外延楼层次结构2与拱体4固定连接。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若干拱体4的中部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每个拱体4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1的顶部,若干拉索3与若干拱体4一一对应,拉索3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4的两端连接,拱体4的两端位于拱体4中部的上方,拉索3与建筑主体1的顶部平行,外延楼层次结构2与拱体4固定连接,所以,外延楼层次结构2的载荷传递给拱体4,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详细介绍拱体4的结构。
若干拱体4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拱体4可通过钢筋混泥土的形式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
拱体4可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制成。
详细介绍外延楼层结构2的结构。
所述外延楼层结构包括上承式楼层结构2-1、中承式楼层结构2-3及下承式楼层结构2-2。
参见图3,上承式楼层结构2-1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2-11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
若干第一支撑杆2-11与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第一支撑杆2-11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
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固定设置在若干第一支撑杆2-11之间。
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杆2-11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间隙内。
若干第一支撑杆2-11将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的压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参见图4,下承式楼层结构2-2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2-21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
若干第一连接杆2-21与拱体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固定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杆2-21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
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固定设置在若干第一连接杆2-21之间。
每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杆2-21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间隙内。
若干第一连接杆2-21将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的重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其中,参见图6,当外延楼层次结构2为上承式楼层结构2-1或下承式楼层结构2-2时,若干拱体4中每相邻的两个拱体之间可通过稳定杆系5固定连接,用于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不影响建筑面积。
稳定杆系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及第四连杆5-4。
第一连杆5-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拱体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5-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拱体4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平行。
第三连杆5-3的中部与第四连杆5-4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三连杆5-3与第四连杆5-4成X形,第三连杆5-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5-1及第二连杆5-2固定连接,第四连杆5-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5-1及第二连杆5-2固定连接。
参见图5,中承式楼层结构2-3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杆2-31、若干第三水平楼层2-32、若干第二连接杆2-33及若干第四水平楼层2-34。
若干第二支撑杆2-31与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第三水平楼层2-32固定设置在若干第二支撑杆2-31之间。
若干第二支撑杆2-31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杆2-31之间有第三间隙。
若干第三水平楼层2-3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三间隙内。
若干第二连接杆2-33与拱体4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第四水平楼层2-34固定设置在若干第二连接杆2-33之间。
若干第二连接杆2-33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4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杆2-33之间有第四间隙。
若干第四水平楼层2-34由上至下设置在第四间隙内。
若干第二支撑杆2-31将若干第三水平楼层2-32的压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若干第二连接杆2-33将若干第四水平楼层2-34的重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其中,第一水平楼层2-12、第二水平楼层2-22、第三水平楼层2-32及第四水平楼层2-34可以在现场施工,也可以在预制厂加工好了之后,现场吊装。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从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若干拱体4的中部固定设置在建筑主体1的顶部,每个拱体4开口的方向均背离建筑主体1的顶部,若干拉索3与若干拱体4一一对应,拉索3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拱体4的两端连接,拱体4的两端位于拱体4中部的上方,拉索3与建筑主体1的顶部平行,外延楼层次结构2与拱体4固定连接。
当外延楼层次结构2为上承式楼层结构2-1时。
将若干第一支撑杆2-11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杆2-11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间隙内。
若干第一支撑杆2-11将若干第一水平楼层2-12的压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当外延楼层次结构2为下承式楼层结构2-2时。
将若干第一连接杆2-21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拱体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杆2-21之间有第一间隙,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间隙内。
若干第一连接杆2-21将若干第二水平楼层2-22的重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当外延楼层次结构2为中承式楼层结构2-3时。
将若干第二支撑杆2-31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拱体4背离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杆2-31之间有第三间隙,若干第三水平楼层2-32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三间隙内。
若干第二连接杆2-33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拱体4朝向建筑主体1的弧面上。每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杆2-33之间有第四间隙,若干第四水平楼层2-34由上至下设置在第四间隙内。
若干第二支撑杆2-31将若干第三水平楼层2-32的压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若干第二连接杆2-33将若干第四水平楼层2-34的重力载荷传递给拱体1,拉索3在拱体4产生水平拉力,通过水平拉力实现对载荷的承载,减小了拱体4的弯矩及剪力,可以实现大跨度外延,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外延楼层结构、若干拉索及若干拱体;
若干所述拱体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每个所述拱体开口的方向均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
若干所述拉索与若干所述拱体一一对应,所述拉索的两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拱体的两端连接,所述拱体的两端位于所述拱体中部的上方;
所述外延楼层次结构与所述拱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拱体等间距均匀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主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延楼层结构包括上承式楼层结构、中承式楼层结构及下承式楼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及若干第一水平楼层;
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有第一间隙;
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杆及若干第二水平楼层;
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第二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有第一间隙;
若干所述第二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式楼层结构包括:若干第二支撑杆、若干第三水平楼层、若干第二连接杆及若干第四水平楼层;
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第三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
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第四水平楼层固定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背离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有第三间隙;
若干所述第三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所述的高层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等间距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拱体朝向所述建筑主体的弧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有第四间隙;
若干所述第四水平楼层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隙内。
CN201910421718.0A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Pending CN110284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1718.0A CN110284597A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1718.0A CN110284597A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4597A true CN110284597A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01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1718.0A Pending CN110284597A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8459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43737A1 (de) * 1976-10-07 1978-04-13 Binishells New Systems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richtung von im wesentlichen kuppelfoermigen bauwerken o.dgl., sowie damit errichtetes bauwerk
CN101200916A (zh) * 2007-11-29 2008-06-18 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6570928U (zh) * 2017-03-13 2017-10-20 王玉顺 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
CN210342244U (zh) * 2019-05-21 2020-04-17 文华学院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43737A1 (de) * 1976-10-07 1978-04-13 Binishells New Systems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richtung von im wesentlichen kuppelfoermigen bauwerken o.dgl., sowie damit errichtetes bauwerk
CN101200916A (zh) * 2007-11-29 2008-06-18 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6570928U (zh) * 2017-03-13 2017-10-20 王玉顺 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
CN210342244U (zh) * 2019-05-21 2020-04-17 文华学院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aidya Seismic analysis of building with shear wall on sloping ground
CN106013447A (zh) 钢管混凝土拱形空间网格结构
CN103898834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梁与桁架式索塔斜拉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81147U (zh) 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
CN108643362B (zh) 一种斜拉-索桁张力结构
CN110284597A (zh)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CN210342244U (zh)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
CN202220435U (zh) 逆作地下混凝土结构降模设备
CN102828616A (zh) 一种屋盖高支模体系
CN208563658U (zh) 一种预制格构组合剪力墙装配单体
CN207499149U (zh) 一种多层环梁结构体系
CN205822770U (zh) 一种建筑剪力墙成型支架
CN105220609B (zh) 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施工工艺
CN207646942U (zh) 基于插接式格构组合剪力墙
CN208219836U (zh) 半组合结构体系
CN206844335U (zh) 一种抗震房屋外墙结构
Syed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lat plate multistoried Frames with and without Shear walls under Wind loads
CN106032702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自平衡整体式模板拼装结构
CN107882211A (zh) 建筑用约束组合墙结构
CN204298993U (zh) 一种大层高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CN104453044B (zh) 一种适用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空心板
CN205444564U (zh) 一种钢板剪力墙外包防火、保温结构
CN209504445U (zh) 一种方便钢筋整体入模的模具
CN203594257U (zh) 一种大跨度悬索管桁结构煤棚
CN203878449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张弦劲性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