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9927A -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9927A
CN110279927A CN201910451265.6A CN201910451265A CN110279927A CN 110279927 A CN110279927 A CN 110279927A CN 201910451265 A CN201910451265 A CN 201910451265A CN 110279927 A CN110279927 A CN 110279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ell
lamp bead
intensity
intelligent sle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12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9927B (zh
Inventor
池静
李杰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Iceco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12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9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9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9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9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9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Light 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0651Diodes
    • A61N2005/0652Arrays of di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62Visible light
    • A61N2005/0663Coloured ligh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睡眠眼镜,该智能睡眠眼镜包括:壳体;鼻托,连接壳体;眼镜腿,连接壳体;一组或多组光检测传感器,位于壳体或眼镜腿上,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多个发光模组,位于壳体或者鼻托上,多个发光模组能够从两个以上的位置照射人眼,发光模组包括灯珠,其中灯珠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80nm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发光波长为500nm‑510nm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模组能够通过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灯珠的发光强度。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扩大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区域,提高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眼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背景技术
睡眠是人们最好的养生方法,睡眠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可以说睡眠的好坏是生活质量一半的基础,规律的睡眠是生存的前提。而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多人都陷入了失眠的困境,长期失眠者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有害身体健康。
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促进睡眠的眼镜,但大多是通过在镜架上设置工作电路,刺激人体睡眠穴位。由于镜架的大小是固定的,而每个人的头部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很难针对每个人找准穴位,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方便携带,且能够改善人体睡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该智能睡眠眼镜包括:壳体;鼻托,连接壳体;眼镜腿,连接壳体;一组或多组光检测传感器,位于壳体或眼镜腿上,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多个发光模组,位于壳体或者鼻托上,多个发光模组能够从两个以上的位置照射人眼,发光模组包括灯珠,其中灯珠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80nm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发光波长为500nm-510nm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模组能够通过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灯珠的发光强度。
其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连接第二壳体部,所述鼻托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光检测传感器为两组,分别位于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远离鼻托的一侧。
其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连接第二壳体部,光检测传感器为一组,位于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
其中,发光模组还包括有导光板,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凹槽,灯珠位于导光板的凹槽内。
其中,导光板为方形或者椭圆形,灯珠位于导光板两侧的凹槽内。
其中,导光板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凹槽,中间凹槽内设置有灯珠,其中,凹槽的中心和中间凹槽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发光模组还包括有球形凹槽,灯珠位于球形凹槽内。
其中,球形凹槽内涂覆有反射层。
其中,球形凹槽粘附或者卡接于壳体上。
其中,灯珠还包括发光波长为620nm-700nm的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发光模组,多个发光模组能够从不同的位置照射人眼,扩大了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区域,提高了发光效率。发光模组发出的蓝光或者绿光能够较好地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同时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中包括有光检测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该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为可抑制褪黑素的光量,并将该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反馈给发光模组,发光模组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灯珠的发光强度,以更好地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皮层兴奋度,提高认知能力,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夜间睡眠时能够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来促进睡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一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中发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导光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导光板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发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睡眠眼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智能睡眠眼镜进行详细介绍。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一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睡眠眼镜包括有壳体1、鼻托2、眼镜腿3、光检测传感器4、多个发光模组5。
具体地,壳体1包括有第一壳体部11和第二壳体部12。第一壳体部11连接第二壳体部12。可选地,第一壳体部11和第二壳体部12一体成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11可直接连接第二壳体部12,第一壳体部11也可通过一连接部连接第二壳体部12。
鼻托2连接在壳体1上。可选地,鼻托2与壳体1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收纳或更换鼻托2。具体地,可在鼻托2上设置卡扣,鼻托2通过卡扣扣接于壳体1上;还可在鼻托2上设置鼻托夹,通过鼻托夹将鼻托2夹持在壳体1上;为了增加鼻托2连接的紧固性,鼻托2还可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1上。鼻托2和壳体1还可为固定连接,以防止鼻托2遗失。进一步地,鼻托2包括第一托叶21和第二托叶22,鼻托2还包括有调节装置(图未示),利用该调节装置可调节第一托叶21和第二托叶22的位置和角度,以使佩戴者佩戴更舒适。
光检测传感器4位于壳体1或者眼镜腿3上,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本申请中的环境光强度指的是来自外界的可抑制褪黑素的光量。由于褪黑素的分泌是有昼夜节律的。在白天,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夜幕降临后,光刺激减弱,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酶类活性增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也相应增高。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光检测传感器4的测量误差,将光检测传感器4设置在壳体1远离鼻托2的一侧。其中,光检测传感器4可突出于壳体1的表面,也可完全设置在壳体1上的凹槽内不突出壳体1的表面。优选地,光检测传感器4的检测面与壳体1的表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光检测传感器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壳体部11和第二壳体部12远离鼻托2的一侧,以分开检测两个壳体部处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光检测传感器4还可为一个,设置在第一壳体部11与第二壳体部12的连接处,以较少数量的光检测传感器4获取较高准确率的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光检测传感器4还可位于眼镜腿3处,眼镜腿3靠近壳体1的根部设置有容纳腔,将光检测传感器4设置于眼镜腿3的根部处,可利用此容纳腔方便排线。
发光模组5用于发出光线照射人眼,本实施例的发光模组5设置在壳体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模组5可以设置在鼻托2上。智能睡眠眼镜也可以设置有多组发光模组5,同时设置在壳体1和鼻托2上。请参阅图3,发光模组5包括有导光板51和灯珠52,导光板51对应于灯珠52设置,以将灯珠52的点光源转换成光线更加柔和、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51的形状可为梯形、方形、椭圆形、圆形、不规则形状等。为了更好的适应眼睛的形状,且方便制作,导光板51的形状优选方形。
灯珠52位于导光板51的侧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光板51的侧面设置有凹槽511,灯珠52位于导光板51的侧面的凹槽511内。凹槽511的入光面可设置为锯齿形,以使入光更加均匀。
再参阅图4,图4是图3中导光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可在导光板51的中间区域开设中间凹槽512,使灯珠52也可位于导光板51的中间区域。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导光板51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凹槽511,在导光板51的中间也开设有中间凹槽512,中间凹槽512内也设置有灯珠52。其中,凹槽511的中心与中间凹槽51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此种方式,可增强导光板51中间区域的亮度,使得导光板51的光线分布更加明亮均匀。
可选地,还可在导光板51的中间区域设置固定间隔的中间凹槽512,比如可以沿着导光板51的延伸方向,每隔1cm处设置一个中间凹槽512,以增加导光板51的亮度及均匀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导光板51的中间区域开设中间凹槽512,还可使中间凹槽512的分布呈L形、三角形和直线分布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只要在导光板51的中间区域开设中间凹槽512以增加导光板51的亮度及均匀度即可。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可在导光板51的三个侧边开设凹槽511,凹槽511的深度小于凹槽511延伸方向上导光板5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此种方式可使得导光板51靠近其中一个侧边的亮度大于与其相对的另一个侧边的亮度,从而使得发光模组5的光线利用更加合理。
发光模组5中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灯珠52的发光强度,根据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对灯珠52进行亮度调节,可以更大程度地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
进一步地,发光模组5位于第一壳体部11上和第二壳体部12上。可选地,第一壳体部11上设置有1个发光模组5。该发光模组5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在第一壳体部11的不同位置。优选地,发光模组5位于第一壳体部11上靠近鼻托2的一侧,以便在使用时,发光模组5位于人体眼球下方的位置,从而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11上还可根据需求设置多个发光模组5,以在佩戴时实现从不同的位置照射人眼。例如,第一壳体部11上可设置2个发光模组5,分别位于第一壳体部11任意的两个边上;第一壳体部11上还可设置3个发光模组5,分别位于第一壳体部11的任意三个边上;第一壳体部11还可设置4个发光模组5,分别位于第一壳体部11的任意四个边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部12上发光模组5的分布与第一壳体部11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光模组5还可位于鼻托2上。发光模组5还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件可以位于壳体1内,鼻托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金属片,电池组件通过该金属片给灯珠52供电,该金属片可为银、铜、金、铝、钨、镍、铁及其合金等。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电池组件也可直接位于鼻托2上。
具体地,灯珠52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8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或者发光波长为500nm-510nm的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使用此波长的蓝光或者绿光作为主照射光线,对人眼无害且可较大程度上抑制人体产生褪黑素。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蓝光或者绿光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发光模组5还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的波长范围为620nm-700nm。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可以设置在壳体1上或者鼻托2上,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出的辅助光用于刺激人体神经细胞从饱和态到激发态,从而提高蓝光或者绿光的作用。
可选地,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可位于导光板51的凹槽511、中间凹槽512内,此种模式下,红光与蓝光/绿光可交替闪烁。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也可不利用导光板51而单独设置,具体地,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可直接设置在壳体1上,并与导光板51间隔设置。在该种模式下,红光与蓝光/绿光可同步闪烁。优选地,为了提高红光照射的均匀度,可对应设置红光导光片,将发出的红光点光源转换成红光面光源,均匀地照射人眼。
进一步地,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还包括反光板(图未示),反光板连接壳体1靠近鼻托2的一侧,并沿着壳体1的延伸方向朝壳体1外侧延伸。通过反光板的使用可改善发光模组5发出的光线,使得照射入人眼的光线更加柔和。反光板的形状可为方形、椭圆形、圆形、不规则形状等。
本实施例的智能睡眠眼镜,通过设置多个发光模组,多个发光模组能够从不同的位置照射人眼,扩大了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区域,提高了发光效率。发光模组发出的蓝光或者绿光能够较好地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在发光模组中设置导光板,将灯珠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使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均匀。同时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中包括有光检测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该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为可抑制褪黑素的光量,并将该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反馈给发光模组,发光模组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灯珠的发光强度,以更好的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皮层兴奋度,提高认知能力,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夜间睡眠时能够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来促进睡眠。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智能睡眠眼镜,区别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智能睡眠眼镜中,发光模组采用点状光源,并将发光模组设置成球形,使点光源直接照射人体眼球,从而让光线分布适应人体眼球形状,提高发光效率。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发光模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发光模组包括球形凹槽53和灯珠52,灯珠52位于球形凹槽53内。
球形凹槽53内的灯珠52呈环状分布,且每个灯珠52都直接照射人眼,使得所有的灯珠52的发光与眼底细胞分布类似,以更好地适应眼球形状。
为了提高光线利用率,可在球形凹槽53内涂覆反射层。反射层的可包含银,厚度约为200n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反射层可包括复合金属层,如钛银合金、镍银合金、铜银合金或铂银合金。优选地,在球形凹槽53和反射层之间可包括一薄材料层,如氧化铟锡、镍、钛或铂,也可提升粘着力。
球形凹槽53可粘附于壳体上,也可通过卡扣或者卡槽卡接于壳体上。优选地,球形凹槽53可通过卡槽卡接于壳体上,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方便发光模组的更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球形凹槽53还可替换为梯形体凹槽,梯形体形状的凹槽设计更加简单,灯珠52位于梯形体内。灯珠52在梯形体内也呈环状分布,灯珠52在发光时,可直接照射人眼。
本实施例中的发光模组在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分布与上述实施例中发光模组的分布相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发光模组,以分别照射人体的左右眼,发光模组中灯珠52在球形凹槽53内环形分布,可更好地适应人体眼球的形状,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具体地,灯珠52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8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或者发光波长为500nm-510nm的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使用此波长的蓝光或者绿光照射人眼可较大程度上抑制人体产生褪黑素。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蓝光或者绿光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发光模组还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发光的波长范围为620nm-700nm。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可设置于球形凹槽53内,也可单独设置于球形凹槽53外且直接设置在壳体上。当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设置于球形凹槽53内时,红光和蓝光/绿光交替闪烁。当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设置于球形凹槽53外且直接设置在壳体上时,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与蓝光/绿光可同步闪烁。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还可以位于鼻托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智能睡眠眼镜的其他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智能睡眠眼镜,通过在发光模组中设置球形凹槽或者梯形体凹槽,凹槽内的灯珠呈环状分布,灯珠的点光源直接照射人眼,能够刚好适应人体眼球的形状,提高发光效率。同时本申请的智能睡眠眼镜中包括有光检测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该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为可抑制褪黑素的光量,并将该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反馈给发光模组,发光模组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灯珠的发光强度,以更好地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提高皮层兴奋度,提高认知能力,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夜间睡眠时能够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来促进睡眠。
上述实施例的发光模组能够通过预设的方式进行发光,对人眼进行照射。为了方便控制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情况,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该智能睡眠眼镜的结构请详见上述实施例的附图及文字说明。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一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该智能睡眠眼镜中的发光模组中设置有控制器,通过该控制器可以实现以下控制方法:
S71: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和发光模组发出的主照射光线的第一主光照强度。
本实施例中,发光模组中控制器从光检测传感器中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的同时从发光模组中获取到主照射光线的第一主光照强度。
具体地,当智能睡眠眼镜中含有一个光检测传感器时,可直接读取光检测传感器中测得的光强度作为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为了提高光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准确度,也可以使用多个光检测传感器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所有光检测传感器测量的光强度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当前的环境光强度。比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智能睡眠眼镜中有两个光检测传感器,分别获取两个光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当前环境光的第一环境光强度和第二环境光强度,然后再计算第一环境光强度和第二环境光强度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当前的环境光强度。
本实施例中,发光模组中的主照射光线指的是发光模组中用于照射人眼,以抑制人眼产生褪黑素的光线。可选地,主照射光线可包括波长为470nm-480nm的蓝光或者波长为500nm-510nm的绿光。主照射光线的第一主光照强度可以通过照度计测量得到。
S72:判断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一主光照强度之和是否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
当获取到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和主照射光线的光照强度后,则计算出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一主光照强度的和是否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该预设的主光照强度为人眼能接收的最佳光照强度,其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预设的主光照强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设置成不同的数值。比如一天之中,早上的气温一般会比较低,人体的新陈代谢一般会比较慢,此时将预设的主光照强度设置成一个较小的数值。在中午时,气温较高,随着人体活动量的增加,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快一些,此时可将预设的主光照强度设置成一个较大的数值。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天气的变化将预设的主光照强度设置成不同的数值,比如阴天时的预设的主光照强度小于晴天时的预设的主光照强度。
S73:当确定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一主光照强度之和不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时,控制发光模组发出第二主光照强度的光线,以使得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二主光照强度之和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
由于获取的当前的环境光强度并不是稳定的,其会随天气或者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了能够让人眼接收的光强度保持稳定,避免光线亮度不够影响智能睡眠眼镜的效果或者光线过多造成光线浪费,当确定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一光照强度之和不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时,则控制发光模组发出第二主光照强度的主照射光线。其中,第二主光照强度与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之和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
S74:当确定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一主光照强度之和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时,控制发光模组继续发出第一主光照强度的主照射光线。
当确定当前的环境光强度与第一主光照强度之和就等于预设的主光照强度时,则此时不改变发光模组发出的主照射光的光照强度,即还是控制发光模组发出第一主光照强度的主照射光线。
本实施例中智能睡眠眼镜能够实时监测发光模组发出的主照射光线的光照强度,当主光照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发光模组发出的主照射光线的光照强度。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得人眼接收的光线能够均匀,提升智能睡眠眼镜的光照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智能睡眠眼镜的效果,在发光模组中增加辅助光,以使人眼更好的吸收发光模组发出的主照射光线,避免造成光线浪费。据此,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智能睡眠眼镜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控制发光模组的辅助光的发光情况。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81:在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模组开始工作时,记录发光模组的工作时间。
本实施例中,此步骤中的发光模组开始工作,指的是发光模组开始发出用于照射人眼的主照射光线,该主照射光线可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当发光模组开始发出主照射光线照射人眼时,开始记录发光模组的工作时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发光模组发出的主照射光线包括波长为470nm-480nm的蓝光或者波长为500nm-510nm的绿光。
S82:判断工作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
判断上述步骤中记录的工作时间是否超出预设的时间阈值,该预设的时间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比如预设的时间阈值为30min-60min,判断工作时间是否在预设的时间阈值的范围之内。当工作时间在30min-60min的范围内,则确定工作时间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的时间阈值还可设置为一个具体的数值,比如60min,此种情况下,则判断工作时间是否超过60min,如果工作时间超过60min,则确定工作时间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
可选地,由于智能睡眠眼镜在使用过程中,发光模组会发出主照射光线对人眼进行照射,但是人眼能接收的光线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多余的光线则不能被吸收,从而会造成光线的浪费。因此,可根据人眼接收主照射光线照射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来设置预设的时间阈值。
S83:若是,则控制发光模组发出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第一辅助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辅助光照强度。
如果发光模组工作的时间满足上述预设的时间阈值,则表示人眼接收的主照射光线达到或者即将达到饱和状态。为了能够提高主照射光线的利用率,可控制发光模组发出较高亮度的辅助光,该辅助光的光照强度为第一辅助光照强度。利用此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照射人眼,使人眼的神经细胞从饱和态到激发态,从而能够吸收更多的光线,避免造成光线浪费。该第一辅助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辅助光照强度。关于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的发光时间可根据用户的年龄及偏好情况进行具体设置。优选地,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的发光时间为1min-5min。
可选地,当利用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进行照射时,主照射光线可以完全关闭或者降低亮度。优选地,辅助光的光照强度为第一辅助光照强度时,完全关闭发光模组中的蓝光或者绿光,此种情况下,蓝光或者绿光与辅助光交替照射,可更大程度的减小损耗,提升发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让人眼能接收更多主照射光线,也可不关闭对应的主照射光线,只是将其亮度减弱。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81中,当发光模组发出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进行照射时,不统计发光模组的工作时间,待第一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关闭后,再开始统计发光模组的工作时间。
S84:若判断工作时间未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则控制发光模组发出第二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第二辅助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照强度。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控制发光模组发出不同光照强度的辅助光。发光模组工作时间未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可控制发光模组发出第二辅助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第二辅助光照强度小于第一辅助光照强度。即发光模组刚开始工作时,辅助光的亮度较弱,满足预设的时间阈值后,则控制发光模组发出较高光照强度的辅助光线。本步骤中低亮度的辅助光和高亮度的辅助光交替使用,可以延长人眼吸收光线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当智能睡眠眼镜中的发光模组具有发出主照射光线和辅助光的功能时,发光模组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对主照射光线和辅助光线进行控制。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能够智能地控制智能睡眠眼镜的发光情况,避免造成光线的浪费,另外通过对辅助光的控制可以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睡眠眼镜包括:
壳体;
鼻托,连接所述壳体;
眼镜腿,连接所述壳体;
一组或多组光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眼镜腿上,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度;
多个发光模组,位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鼻托上,多个所述发光模组能够从两个以上的位置照射人眼,所述发光模组包括灯珠,其中所述灯珠包括发光波长为470nm-480nm蓝光发光二极管灯珠和/或发光波长为500nm-510nm绿光发光二极管灯珠,所述发光模组能够通过所述当前的环境光强度调整所述灯珠的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鼻托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所述光检测传感器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远离所述鼻托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光检测传感器为一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方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导光板两侧的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中间设置有中间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内设置有所述灯珠,其中,所述凹槽的中心和所述中间凹槽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有球形凹槽,所述灯珠位于所述球形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凹槽内涂覆有反射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凹槽粘附或者卡接于所述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睡眠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还包括发光波长为620nm-700nm的红光发光二极管灯珠。
CN201910451265.6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Active CN110279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1265.6A CN110279927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1265.6A CN110279927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9927A true CN110279927A (zh) 2019-09-27
CN110279927B CN110279927B (zh) 2022-03-29

Family

ID=6800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1265.6A Active CN110279927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99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9017A (zh) * 2020-05-21 2020-09-15 张弘 一种发光治疗眼镜
WO2021103227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104047A1 (en) * 2020-11-13 2022-05-19 Have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leep and other indications, including treating anxiet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817A (zh) * 2011-02-04 2013-10-02 庄臣及庄臣视力保护公司 包括眼镜框和接触镜片的光疗系统
CN103343943A (zh) * 2013-05-08 2013-10-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以及白光led
US20140303428A1 (en) * 2008-10-07 2014-10-09 Advanced Brain Monitor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ation of sleep and post-sleep performance
CN105065950A (zh) * 2015-09-01 2015-11-18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睡眠设备上的多区域照射发光模组结构
JP2017074099A (ja) * 2015-10-13 2017-04-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メンタルヘルス・呼吸訓練システム、掛け軸型メンタルヘルス・呼吸訓練システムおよび面発光表示体
US20170367651A1 (en) * 2016-06-27 2017-12-28 Facense Ltd. Wearable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 system
CN107851176A (zh) * 2015-02-06 2018-03-27 阿克伦大学 光学成像系统及其方法
CN109432565A (zh) * 2018-11-07 2019-03-08 深圳智能光谱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生理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03428A1 (en) * 2008-10-07 2014-10-09 Advanced Brain Monitor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ation of sleep and post-sleep performance
CN103338817A (zh) * 2011-02-04 2013-10-02 庄臣及庄臣视力保护公司 包括眼镜框和接触镜片的光疗系统
CN103343943A (zh) * 2013-05-08 2013-10-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以及白光led
CN107851176A (zh) * 2015-02-06 2018-03-27 阿克伦大学 光学成像系统及其方法
CN105065950A (zh) * 2015-09-01 2015-11-18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睡眠设备上的多区域照射发光模组结构
JP2017074099A (ja) * 2015-10-13 2017-04-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メンタルヘルス・呼吸訓練システム、掛け軸型メンタルヘルス・呼吸訓練システムおよび面発光表示体
US20170367651A1 (en) * 2016-06-27 2017-12-28 Facense Ltd. Wearable respiration measurements system
CN109432565A (zh) * 2018-11-07 2019-03-08 深圳智能光谱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生理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3227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59017A (zh) * 2020-05-21 2020-09-15 张弘 一种发光治疗眼镜
WO2022104047A1 (en) * 2020-11-13 2022-05-19 Have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leep and other indications, including treating anxie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9927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9927A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US10953240B2 (en) Ocular devices
EP2670481B1 (en) Spectacles for light therapy
EP2670482B1 (en) Light therapy system including spectacle frames and contact lenses
RU266102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и лечения сезонного аффективного расстройства
US6053936A (en) Portable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modifying circadian rhythms
CN105664372B (zh) 黄疸检测蓝光治疗仪
CN202892606U (zh) 控制进入眼睛光强度而改善生物钟的装置
WO2019153966A1 (zh) 一种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的光照装置
WO2017036091A1 (zh) 用于智能睡眠设备上的多区域照射发光模组结构
CA2901813A1 (en) Portable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the circadian clock of a subject
WO2017036090A1 (zh) 智能睡眠设备
CN110269992A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睡眠眼镜
CN211132591U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N205094776U (zh) 一种用于改善睡眠的可穿戴led眼罩
CN110279928A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的控制方法及智能睡眠眼镜
CN211705581U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N211724325U (zh) 一种智能睡眠眼镜
CN211724326U (zh) 一种智能终端
CN106455219B (zh) 一种用于减少睡眠惯性的照明唤醒设备及方法
CN109350827A (zh) 一种头戴式情绪干预治疗系统
CN110173637A (zh) 一种量子点智能护眼学习灯
CN220778518U (zh) 一种光闹钟眼罩
CN116990984A (zh) 一种近视预防方法、智能眼镜及存储介质
CN111659017A (zh) 一种发光治疗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