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8734A - 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734A
CN110278734A CN201810342622.0A CN201810342622A CN110278734A CN 110278734 A CN110278734 A CN 110278734A CN 201810342622 A CN201810342622 A CN 201810342622A CN 110278734 A CN110278734 A CN 11027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shrub seeds
skin
shrub
see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26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义强
史常青
王玉
吴红璇
孙盛年
赵廷宁
张森
刘寒晓
谢千
方佩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oufa Tianre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fa Tianre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fa Tianre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fa Tianre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包括:混播前,对经过筛选的饱满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吸水能力检测和种皮结构检测,得到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根据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对每种种子进行分类,使吸水能力与种皮结构相似的种子归类到一起,形成一类种皮质地种子,得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对多类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混播灌木种子。本发明方法提高了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发芽率,解决了由于灌木种子发芽时期不一致导致的建植初期的灌木种间资源利用性竞争以及草本植物与灌木种子的资源利用性竞争,方法简单,普适性广。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及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提高多种灌木植物绿化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发建设项目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破坏建设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新增大面积的裸露边坡,造成景观失调和水土流失,甚至引发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因此,裸露边坡的生态修复与重建(也称边坡绿化)已迫在眉睫。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利用植被进行边坡防护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可实现坡面长期保护,既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
目前我国边坡绿化多以“液压喷播灌草(灌草混合种子)植灌(栽植灌木容器苗)”方法为主,草灌混合群落地上茎叶可对雨滴起到分层拦截和缓冲作用,地下根系可以起到土壤的加筋作用和锚固作用,因此更有利于减小坡面水土流失,增强坡体的稳定性。理想的边坡灌木是用种子直接建植的实生苗木,对比营养钵苗(或扦插苗),实生苗灌木具有根系发育伸展,根系间连结性强,防灾能力好等优点,更加符合坡面生态恢复的要求,但是在边坡植被恢复工程实践中灌木混播生长模式往往绿化效果差,主要原因是混播前不对灌木种子进行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导致建植初期阶段常常受到草本植物强烈的资源利用性竞争,使灌木种子难以发芽出苗或生长受到抑制,没有绿化效果或绿化效果差,造成大量的人力与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多种灌木植物绿化效果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对灌木植物种子进行分类处理,提高灌木植物中每种种子的发芽率,进而提高绿化效果,通过本发明方法,灌木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0%以上。
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混播前,对经过筛选的饱满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吸水能力检测和种皮结构检测,得到所述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
步骤二:根据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对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分类,使吸水能力与种皮结构相似的种子归类到一起,形成一类种皮质地种子,最终得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
步骤三:对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中的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混播灌木种子。
其中,所述吸水能力检测是对相同重量的每种种子在同一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水进行相同时间的浸泡后,得到的每种种子增重的百分比数据。
其中,所述种皮结构检测是对种皮致密程度的检测。
优选的,所述种皮结构检测是对经过吸水能力检测时,对吸水后的每种种子进行种皮致密程度的检测。
特别是,本发明还根据种皮质感,对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分类。
其中,所述种皮质感包括膜质种皮、革质种皮、木质种皮、蜡质种皮。
优选的,本发明还根据种皮质感并结合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
其中,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包括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特别是,所述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包括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其中,所述对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中的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包括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分类处理,以及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催芽处理。
特别是,所述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分类处理包括:
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处理,得到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分析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种皮结构并检测其吸水能力,根据分析和检测结果将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归类到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去蜡质处理是通过热水浸泡或酸溶液浸泡实现。
其中,所述热水浸泡的温度为60~70℃,优选为62~68,进一步优选为64~66。
其中,所述热水浸泡的时间为1~3小时,优选为1.5~2.5小时,进一步预选为2小时。
其中,所述酸溶液包括但不限于稀硫酸溶液、稀盐酸、醋酸。
其中,所述酸溶液的浸泡时间根据种皮的致密程度进行调整。
特别是,所述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催芽处理包括:
对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第一浸泡处理,使膜质种皮充分吸胀吸水,得到待萌发的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和第一浸泡处理,得到待萌发的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依次进行破坏处理和第一浸泡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其中,所述第一浸泡处理是使用温水或赤霉素溶液浸泡。
其中,所述温水或赤霉素溶液浸泡时长为8-10小时,优选为8.5-9.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7小时。
其中,所述温水的温度为12-25℃,优选为16-22℃,进一步优选为18℃。
其中,所述赤霉素溶液的赤霉素浓度为50~120mg/L,优选为70~100mg/L。
其中,所述第二浸泡处理是使用热水浸泡。
其中,所述热水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进一步优选为70℃。
其中,所述热水浸泡时间为2-4小时,优选为2.5-3.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3小时。
其中,所述破坏处理选自机械预措、热水浸泡或酸溶液浸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破坏处理选自机械预措法、热水浸泡或酸溶液浸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机械预措法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通过人工方法使种皮破裂,或完全褪去。
其中,所述人工方式可以是通过人为的利用机械操作的方法。
其中,所述热水浸泡的温度为60~70℃,优选为62~68,进一步优选为64~66。
其中,所述热水浸泡的时间为1~3小时,优选为1.5~2.5小时,进一步预选为2小时。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通过在混播前分析灌木种子的种皮结构和吸水能力,对多种灌木种子进行分类处理,提高了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发芽率,解决了由于灌木种子发芽时期不一致导致的建植初期的灌木种间资源利用性竞争以及草本植物与灌木种子的资源利用性竞争。
2、本发明方法处理的混播灌木种子的发芽整齐度高,发芽率达到90%以上,建植效果好。
3、本发明方法处理的混播灌木种子可以用于草灌混播中,不会受到草本植物竞争压力。
4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普适性广,可以用于喷播等施工工艺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的灌草种子的预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药剂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混播前,按建植要求配置灌木种子的种类及重量比,然后对多种灌木种子进行以下处理。
1、混播灌木种子的分析与检测
1.1种子吸水检测
称量少量的混播用的灌木种子中的每种种子,使种子重量相同,然后将每种浸泡在盛有相同水质和体积水的不同容器中,其中,水量应当浸没种子。一段时间后,例如是8小时后,取出种子,吸干种皮表面的水分后,分别称量每种种子,计算种子增重情况,得到增重率数据。
根据得到的增重率数据,将种子吸水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的具体增重率数据范围不做限制,根据混播种子中的不同种子浸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1.2种皮结构分析
采用压力工具,对种子进行挤压,每次挤压种子的压力及时间一致,挤压后,观察种子的变形程度以及种皮表面的破裂程度,将种子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不变形,有裂缝;不变形,无裂缝。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有裂缝、无裂缝的判断均以肉眼可见为准,为了提高准确性,也可以借助测量工具对挤压后的种子进行形态判断,例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种子是否发生了形变,破裂程度有多大,裂缝的缝隙有多窄等,均不受限制。
1.3种皮质感进行分析
根据膜质、革质、木质、蜡质的触感将混播灌木种子进行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膜质、革质、木质、蜡质的判断均以能够感知的触感为准,膜质、革质、木质、蜡质均为公众能够理解的公知判断标准,例如柔软而极薄为膜质,坚韧而较厚为革质,坚硬且厚实的为木质,具有蜡质光泽为蜡质。
2、混播灌木种子的分类
根据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的吸水检测结果,以及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不变形,有裂缝;不变形,无裂缝的种皮结构分析结果,以及膜质种皮、革质种皮、木质种皮、蜡质种皮的种皮质感,按照表1的归类方法将混播灌木种子分为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表1分类结果
发明人通过大量调查和观测,发现影响灌木种子催芽效果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种皮结构,由于种皮结构不同,浸泡时种胚吸水能力不同,致使催芽效果不同;另一方面是种皮外面附有蜡状物质,浸泡时阻碍了种胚吸水,致使催芽效果不明显。因此,根据这些限制因素将灌木种子分为四种,即膜质种皮种子、革质种皮种子、木质种皮种子、蜡质种皮种子。
3、腊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处理
使用温度为65℃的热水对蜡质种皮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为2h,使种皮表面的蜡质去除,将脱去蜡质的种子重复步骤1和2,将其进行分类,确定脱去蜡质的灌木种子归属在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中的哪一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水的温度在60~70℃的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61、62、63、64、65、66、68、69;浸泡时长在1~3小时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1.1、1.2、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7、2.8、2.9等。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为65℃的热水还可以由酸溶液替代,例如浓硫酸溶液。
4、膜质种皮灌木种子的处理
用温度为18℃温水对膜质种皮灌木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为7h,使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发生吸胀吸水,促进萌发。
需要说明的是,温水的温度在12-25℃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13、15、16、17、18、19、20、21、22、23、24等,浸泡时长在8-10小时范围内的任意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8.1、8.2、8.3、8.4、8.5、8.6、8.7、8.8、8.9、9.1、9.2、9.3、9.4、9.5、9.6、9.8、9.9等。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为18℃温水还可以由赤霉素溶液替代,赤霉素溶液的赤霉素浓度为50~150mg/L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4、革质种皮灌木种子的处理
使用温度为70℃的热水对革质种皮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为3h,使革质种皮充分吸水,种皮的革质结构发生改变;然后使用温度为18℃温水对革质种皮灌木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为7h,使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发生吸胀吸水,促进萌发。
需要说明的是,热水的温度在60~80℃的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61、62、63、64、65、66、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浸泡时长在2~4小时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2.1、2.2、2.4、2.5、2.6、2.7、2.8、2.9、3.1、3.2、3.3、3.4、3.5、3.7、3.8、3.9等;温水的温度在12-25℃范围内的任一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13、15、16、17、18、19、20、21、22、23、24等,浸泡时长在8-10小时范围内的任意数值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例如8.1、8.2、8.3、8.4、8.5、8.6、8.7、8.8、8.9、9.1、9.2、9.3、9.4、9.5、9.6、9.8、9.9等。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为18℃温水还可以由赤霉素溶液替代,赤霉素溶液的赤霉素浓度为50~150mg/L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5木质种皮灌木种子的处理
使用机械预措法对木质种皮灌木种子进行处理,使种皮的木质结构被破坏,然后将其置于温度为18℃温水中对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为7h,使种子发生吸胀吸水,促进萌发。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预措法还可以使用热水浸泡或酸溶液浸泡替代。
实施例2
混播前,按建植要求配置灌木种子的种类及重量比,然后对多种灌木种子进行以下处理。
1、混播灌木种子的分析与检测
1.1种子吸水检测
称量少量的混播用的灌木种子中的每种种子,使种子重量相同,然后将每种浸泡在盛有相同水质和体积水的不同容器中,其中,水量应当浸没种子。一段时间后,例如是6小时后,取出种子,吸干种皮表面的水分后,分别称量每种种子,计算种子增重情况,得到增重率数据。
根据得到的增重率数据,将种子吸水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的具体增重率数据范围不做限制,根据混播种子中的不同种子浸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1.2种皮质感进行分析
根据膜质、革质、木质、蜡质的触感将混播灌木种子进行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膜质、革质、木质、蜡质的判断均以能够感知的触感为准,膜质、革质、木质、蜡质均为公众能够理解的公知判断标准,例如柔软而极薄为膜质,坚韧而较厚为革质,坚硬且厚实的为木质,具有蜡质光泽为蜡质。
2、混播灌木种子的分类
根据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的吸水检测结果,以及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不变形,有裂缝;不变形,无裂缝的种皮结构分析结果,以及膜质种皮、革质种皮、木质种皮、蜡质种皮的种皮质感,按照表2的归类方法将混播灌木种子分为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表2分类结果
序号 名称 种皮特点与吸水特性
1 膜质种皮种子 易吸水,种皮膜质化
2 革质种皮种子 较易吸水,种皮革质化
3 木质种皮种子 难吸水,种皮木质化
4 蜡质种皮种子 难吸水,种皮外附蜡状物质
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混播前,按建植要求配置灌木种子的种类及重量比,然后对多种灌木种子进行以下处理。
1、混播灌木种子的分析与检测
1.1种子吸水检测
称量少量的混播用的灌木种子中的每种种子,使种子重量相同,然后将每种浸泡在盛有相同水质和体积水的不同容器中,其中,水量应当浸没种子。一段时间后,例如是12小时后,取出种子,吸干种皮表面的水分后,分别称量每种种子,计算种子增重情况,得到增重率数据。
根据得到的增重率数据,将种子吸水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的具体增重率数据范围不做限制,根据混播种子中的不同种子浸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1.2种皮结构分析
采用压力工具,对种子进行挤压,每次挤压种子的压力及时间一致,挤压后,观察种子的变形程度以及种皮表面的破裂程度,将种子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不变形,有裂缝;不变形,无裂缝。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有裂缝、无裂缝的判断均以肉眼可见为准,为了提高准确性,也可以借助测量工具对挤压后的种子进行形态判断,例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种子是否发生了形变,破裂程度有多大,裂缝的缝隙有多窄等,均不受限制。
2、混播灌木种子的分类
根据易吸水,较易吸水,难吸水,不吸水的吸水检测结果,以及易变形;不变形,有破裂;不变形,有裂缝;不变形,无裂缝的种皮结构分析结果,以及膜质种皮、革质种皮、木质种皮、蜡质种皮的种皮质感,按照表1的归类方法将混播灌木种子分为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表3分类结果
序号 名称 种皮特点与吸水特性
1 膜质种皮种子 易变形,易吸水
2 革质种皮种子 不变形,有破裂,较易吸水
3 木质种皮种子 不变形,有裂缝,难吸水
4 蜡质种皮种子 不变形,无裂缝,难吸水
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应用实施例1
根据建植需求,购置河朔荛花、蒙古莸、多花胡枝子、野豌豆、短尾铁线莲、多花木兰种子进行室内机室外试验。按照上述实施例1进行分类,得到如表4所示的分类结果。
表4分类结果
灌木种子 种皮特点与吸水特性 名称
河朔荛花、野豌豆、短尾铁线莲 易变形,易吸水 膜质种皮种子
蒙古莸、多花木兰 不变形,有破裂,较易吸水 革质种皮种子
山桃 木质种皮种子
多花胡枝子 不变形,无裂缝,难吸水 蜡质种皮种子
根据表4的分类结果,按照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对种子分别进行处理,其中
将河朔荛花、野豌豆、短尾铁线莲使用5%次氯酸钠消毒15min,蒸馏水冲洗干净,再以赤霉素溶液浸泡12h,得到待萌发的膜质种皮种子;
将蒙古莸和多花木兰使用60℃热水浸种2~3h,然后再使用5%次氯酸钠消毒15min,蒸馏水冲洗干净,以赤霉素溶液浸泡12h得到待萌发的革质种皮种子;
使用搓板挤搓山桃种子,种子破裂,然后将其置于温度为18℃温水中对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为7h。
将多花胡枝子使用60℃热水浸种2~3h后,其表面蜡质去除,然后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1对多花胡枝子进行分析,判断其为膜质种子,先5%次氯酸钠消毒15min,蒸馏水冲洗干净,再以赤霉素溶液浸泡12h,得到待萌发的蜡质种皮种子。
1、室内发芽试验
将处理后的上述种子分别播种于底面0.1m2,深0.3m的长方体花盆中,90天后统计出苗情况,同时将同比例的没有处理过的混播灌木种子进行相同的播种处理,统计出苗情况。
室内出苗情况对比
经统计,应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相比,每0.1m2的花盆中,实施例1灌木的出苗数是对比例的两倍多,且发芽势、发芽率均高于对比例1。
可见,本发明的灌草种子的处理方法能够增加灌木出苗数。
2、田间发芽试验
将应用实施例1获得的种子喷播在边坡上,同时将同比例的没有处理过的混播灌木种子进行相同的播种处理作为对照,90天后统计出苗情况,经检测:
应用实施例1比对照的灌木出苗数每平米增加50棵,长势好。
可见,野外喷播实验同样证明本发明的混播灌木种子的预处理方法能够增加灌木出苗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混播前,对经过筛选的饱满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吸水能力检测和种皮结构检测,得到所述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
步骤二:根据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的吸水检测数据和种皮结构分析数据,对混播灌木种子中每种种子进行分类,使吸水能力与种皮结构相似的种子归类到一起,形成一类种皮质地种子,最终得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
步骤三:对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中的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混播灌木种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能力检测是对相同重量的每种种子在同一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水进行相同时间的浸泡后,得到的每种种子增重的百分比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包括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其中,所述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包括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和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多类种皮质地的灌木种子中的每一类种皮质地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包括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分类处理,以及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催芽处理。
5.如权利要求1、3、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分类处理包括:
对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去蜡质处理,得到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处理,将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归类到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或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非蜡质种皮的灌木种子的催芽处理包括:
对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进行第一浸泡处理,使膜质种皮充分吸胀吸水,得到待萌发的膜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依次进行第二浸泡处理和第一浸泡处理,得到待萌发的革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对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依次进行破坏处理和第一浸泡处理,得到待萌发的木质种皮的灌木种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泡处理是使用温水或赤霉素溶液浸泡,其中,浸泡时长为8-10小时,优选为8.5-9.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7小时,赤霉素浓度为50~150mg/L,优选为70~130mg/L,进一步优选为100mg/L。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浸泡处理是使用热水浸泡,浸泡时长为2-4小时,热水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进一步优选为70℃。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处理选自机械预措、热水浸泡或酸溶液浸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用于提高草灌混播绿化效果的用途。
CN201810342622.0A 2018-03-19 2018-04-17 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102787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3170 2018-03-19
CN2018102231704 2018-03-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734A true CN110278734A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01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2622.0A Pending CN110278734A (zh) 2018-03-19 2018-04-17 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873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8482C1 (ru) * 1997-05-13 1998-09-10 Пензен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подбора растений для смешанных посевов
CN102498838A (zh) * 2011-09-30 2012-06-20 城市建设研究院 露地花卉混播组合景观的营建方法
CN103190280A (zh) * 2013-04-23 2013-07-10 安徽振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5009902A (zh) * 2015-07-28 2015-11-04 渠县金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芍药分根繁殖的混合套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8482C1 (ru) * 1997-05-13 1998-09-10 Пензен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подбора растений для смешанных посевов
CN102498838A (zh) * 2011-09-30 2012-06-20 城市建设研究院 露地花卉混播组合景观的营建方法
CN103190280A (zh) * 2013-04-23 2013-07-10 安徽振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5009902A (zh) * 2015-07-28 2015-11-04 渠县金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芍药分根繁殖的混合套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红茹: "《现代育苗技术》", 31 January 2014, 重庆大学出版社 *
方家选等: "《南阳中药优质栽培技术》", 31 August 2004, 三秦出版社 *
贾东坡等: "《植物与植物生理》", 30 September 2015, 重庆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783B (zh) 一种小麦苗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方法
Hu et al. Water-induced variation in yield and quality can be explained by altered yield component contributions in field-grown cotton
CN106818101A (zh) 一种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
CN104521496A (zh) 一种节水型小麦品种鉴定筛选方法
CN104542265A (zh) 一种杉木的诱变选育方法
CN110024524A (zh) 一种高效的玉米苗期耐盐性评价方法
Zhang et al. Cotton responses to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in the Low Plain around the Bohai Sea in China
CN105265206A (zh) 一种盐碱地绿化苗木耐盐能力的测定方法
CN107466752A (zh) 一种耐深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
Zurweller et al. Assessing above-and below-ground traits of disparate peanut genotypes for determining adaptability to soil hydrologic conditions
Makhmadjanov et al. Cotton advanced lines assessment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Kazakhstan.
CN103782782B (zh) 一种大田鉴定晚稻抽穗扬花期耐旱型品种的方法
CN110278734A (zh) 一种提高混播灌木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应用
Haque et al. Development of pre-breeding technology for root system study and selection of Kihara Afghan wheat landraces (KAWLR) to enhance wheat breeding in the rain-fed region
Sui et al. Effect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nd graded levels of nitrogen on cotton yield and quality
CN107041286A (zh) 一种菊花插穗生根能力的评价方法
Bayabil et al.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of Three Sweet Corn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Levels
Turner Crop physiology and cultural practices-a synergy in banana and plantain (Musa spp.)
Bhatt et al. Regeneration problem in Quercus leucotrichophora A. Camus in Nainital forest division of Kumaun Himalaya
CN106688592A (zh) 棉花育种过程中耐早衰性状的筛选方法
Abdolahipour et al. Effect of time and amount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ree trunks 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rain-fed fig production
Walters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US cucumber germplasm collection for root size using a subjective rating technique
Maleki Sadabad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autec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atomical and kary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anthophyllum ejtehadii Mahmoudi & Vaezi (Caryophyllaceae): a rare endemic in Iran.
CN109673201A (zh) 一种文冠果种子休眠破除的方法
CN109511407A (zh) 一种萝卜耐旱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