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3672B -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3672B
CN110273672B CN201810208666.4A CN201810208666A CN110273672B CN 110273672 B CN110273672 B CN 110273672B CN 201810208666 A CN201810208666 A CN 201810208666A CN 110273672 B CN110273672 B CN 110273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production
wells
injection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86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3672A (zh
Inventor
王强
郑松青
郑惠光
薛兆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2086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3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田区块中具有多口井,所述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各口井的位置或各口井的储集体的类型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S2):分别计算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S3):根据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分别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S4):选择变异系数最小的初始注采方案作为最终注采方案。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实现避免了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水窜而导致的单向受效,并因此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注水采油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藏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以缝洞型为主。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缝洞型油藏。截至2016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达13.36亿吨。塔河缝洞型油藏2005年开始注水,截至2016年底,单元注水覆盖地质储量5.98亿吨,占已开发出量的69%,已经成为塔河油田主要的补充能量开发方式。
空间结构井网依据不同的岩溶地质背景,采用不同的井网构建方法:风化壳型注采关系以“低注高采、缝注孔洞采、小洞注大洞采”为特点,建立“面状”注采井网;断控型注采井组以“等高注采、缝注洞采、边注中采”的注采关系为主,建立“条带状”的注采井网;暗河型注采井组易形成“低注高采、洞注洞采”的注采关系,建立“线状”注采井网。
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现有井网设计方法仅提供了一种设计原则,无法满足实际精细开发的需要。一方面,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注采效果不仅同注采井钻遇的储集体类型有关,同井间储集体同样关系密切。根据钻遇的储集体类型确定注采,依据不充分。另一方面,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是在初始井网基础上通过油井转注构建的,依据上述原则,可能得到多套方案,如何进一步优化设计,并未提及。因此,现有技术不能满足精细开发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从而实现避免了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水窜而导致的单向受效,并因此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油田区块中具有多口井,所述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各口井的位置或各口井的储集体的类型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S2):分别计算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
S3):根据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分别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S4):选择变异系数最小的初始注采方案作为最终注采方案。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S3)中,根据如下公式(1)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21
其中,VJ为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小数;
Ji为采油井i与注水井间的连通程度(i=1,2…n),m3·d-1·MPa-1
n为采油井数,口;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22
为平均连通程度,m3·d-1·MPa-1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根据“低注高采”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还能够根据“含水率大于98%或产油量小于1t/d的井作为注水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根据“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及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且溶洞型储集体的井为采油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所述多口井中的一口井作为注水井,所述多口井中的其它井均作为采油井。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S2)中,基于传导率和控制体积建立的动态指标预测模型及通过拟合产量,反演出传导率,其中,传导率为井间连通程度的表征参数,
该动态指标预测模型为: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31
其中,Tij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之间的传导率;
μi为原油粘度;
pi和pj分别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的井底压力;
qi为第i口井的产量;
Ct为综合压缩系数;
Vpi为第i口井的控制体积;
p为井间控制体积的平均压力;
t为时间。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油田区块中具有五口井。
如上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步骤S1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所述五口井中的一口井作为注水井,其它四口井作为采油井。
在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中,根据各口井的位置或各口井的储集体的类型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计算不同初始方案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取变异系数最小的方案为最终方案。该方法依据连通程度优选方案,连通程度变异系数最小的原则,避免了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水窜而导致的单向受效,提高了波及系数和注入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井位及注采井网设计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的示意图以及本发明的井位及注采井网设计结果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中,在油田区块中具有多口井,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各口井的位置或各口井的储集体的类型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S2):分别计算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
S3):根据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分别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S4):选择变异系数最小的初始注采方案作为最终注采方案。
具体地,参见图2,在步骤S1中,根据“低注高采”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根据“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及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且溶洞型储集体的井为采油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和/或还可以根据井的生产情况确定初始注采井网方案。在该步骤S1中,也可以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确定多个初始注采井网方案,即选择位置较低、钻遇裂缝型储集体、生产状况不好(含水率>98%或产油量<1t/d)的井作为注水井;选择位置较高、钻遇溶洞型储集体、生产状况好的井做采油井。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多口井中的其中一口井作为注水井,多口井中的其它口井均作为采油井。
进一步地,在在步骤S2)中,基于传导率和井的控制体积建立的动态指标预测模型及通过拟合产量,反演出传导率,其中,传导率为井间连通程度的表征参数,
该动态指标预测模型为: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51
其中,在上述模型中,Tij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之间的传导率;μi为原油粘度;pi和pj分别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的井底压力;qi为第i口井的产量;Ct为综合压缩系数;Vpi为第i口井的控制体积;p为井间控制体积的平均压力;t为时间。
根据该模型及通过拟合产量,反演出传导率,该传导率为井间连通程度的表征参数,从而分别计算出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
进一步地,在计算出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基础上,分别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其中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52
其中,在上述公式中,VJ为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小数;Ji为采油井i与注水井间的连通程度(i=1,2…n),m3·d-1·MPa-1;n为采油井数,口;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53
为平均连通程度,m3·d-1·MPa-1,其中,选用各个连通程度的算数平均值作为平均连通程度。
选择变异系数最小的方案为最终注采井网方案。其中,注入水在不同方向的劈分量同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和注采压差有关(公式3)。井间连通程度变异系数越小,则表明相同的注采压差下各方向劈分量越均匀,各个方向驱替越均衡,从而避免注入水主要沿高导流通道窜形成单向受效,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Qi=Ji×(p-pi) (3)
在上述式(3)中,Qi为注水井在采油井i方向的注入水劈分量,m3;p为注水井井底流压,MPa;pi为采油井i井底流压,MPa。
本发明是在初步井网构建方法基础上进行的优化设计。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考虑注采井钻遇的储集体类型,井的生产情况,同时考虑井间连通程度。选择井间连通程度变异系数最小的方案作为注采方案,避免注入水沿高导流通道窜进而导致的单向受效,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在具体实施例中,以国内某油田区块为例,阐述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该区块共有5口井:分别为井P1、井P2、井P3、井W1和井W2(参见图3)。
首先,根据“低注高采、缝注洞采”以及井的生产情况确定初始注采方案。P1、P2、P3、W2钻遇溶洞型储集体,W1井钻遇裂缝型储集体。P1井日产油量27m3,含水36%,P2日产油量42m3,含水28%,P3日产油量38m3,含水35%,W1井高含水间开,W2井日产油量0.89m3,不含水。根据原则综合考虑,初始方案有两个,W1井注水和W2井注水。
根据上述模型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如表1所示。
表1初始方案注采井间连通程度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1596593390000061
利用上述公式(2)计算不同方案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变异系数。计算方案1和方案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4、0.39。
根据变异系数确定最终方案。方案一变异系数小于方案二的变异系数,因此选择方案一为最终方案,即W1井注水为最终方案。
在本发明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中,该方法依据连通程度优选方案,连通程度变异系数最小的原则,避免了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水窜而导致的单向受效,提高了波及系数和注入水的利用率。

Claims (8)

1.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田区块中具有多口井,所述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各口井的位置或各口井的储集体的类型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S2):分别计算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
S3):根据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分别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S4):选择变异系数最小的初始注采方案作为最终注采方案;
在步骤S3)中,根据如下公式(1)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Figure FDA0003178090820000011
其中,VJ为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小数;
Ji为采油井i与注水井间的连通程度(i=1,2…n),m3·d-1·MPa-1
n为采油井数,口;
Figure FDA0003178090820000012
为平均连通程度,m3·d-1·MPa-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根据“低注高采”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还能够根据“含水率大于98%或产油量小于1t/d的井作为注水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及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且溶洞型储集体的井为采油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所述多口井中的一口井作为注水井,所述多口井中的其它井均作为采油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基于传导率和控制体积建立的动态指标预测模型及通过拟合产量,反演出传导率,其中,传导率为井间连通程度的表征参数,
该动态指标预测模型为:
Figure FDA0003178090820000021
其中,Tij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之间的传导率;
μi为原油粘度;
pi和pj分别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的井底压力;
qi为第i口井的产量;
Ct为综合压缩系数;
Vpi为第i口井的控制体积;
p为井间控制体积的平均压力;
t为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田区块中具有五口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所述五口井中的一口井作为注水井,其它四口井作为采油井。
CN201810208666.4A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273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8666.4A CN110273672B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8666.4A CN110273672B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3672A CN110273672A (zh) 2019-09-24
CN110273672B true CN110273672B (zh) 2022-05-03

Family

ID=6795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8666.4A Active CN110273672B (zh) 2018-03-14 2018-03-14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3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1117A (zh) * 2019-12-03 2021-06-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的部署方法及装置、介质
CN112228051B (zh) * 2020-10-23 2023-07-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井注采井的评价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2700B2 (en) * 2002-05-31 2005-01-1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ve well and reservoir evalu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well pressure history
CN104790926A (zh) * 2015-03-20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4895537A (zh) * 2015-06-01 2015-09-0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注水替油开采方法
CN105041307A (zh) * 2015-07-23 2015-11-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
RU2595106C1 (ru) * 2015-09-21 2016-08-20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с трещиноватыми коллекторами
CN106640027A (zh) * 2016-09-28 2017-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缝洞型油藏暗河型岩溶储集体空间结构井网的构建方法
CN106703779A (zh) * 2016-12-02 2017-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CN107178357A (zh) * 2017-07-24 2017-09-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控水稳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38903A1 (en) * 2013-05-20 2014-11-20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Method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in situ carbon dioxide gen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2700B2 (en) * 2002-05-31 2005-01-1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ve well and reservoir evalu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well pressure history
CN104790926A (zh) * 2015-03-20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4895537A (zh) * 2015-06-01 2015-09-0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注水替油开采方法
CN105041307A (zh) * 2015-07-23 2015-11-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
RU2595106C1 (ru) * 2015-09-21 2016-08-20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с трещиноватыми коллекторами
CN106640027A (zh) * 2016-09-28 2017-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缝洞型油藏暗河型岩溶储集体空间结构井网的构建方法
CN106703779A (zh) * 2016-12-02 2017-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CN107178357A (zh) * 2017-07-24 2017-09-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控水稳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分类的渗透率建模方法研究--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为例;司马立强等;《岩性油气藏》;20170630;第29卷(第3期);第92-102页 *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优化研究;李新华等;《钻采工艺》;20130930;第36卷(第5期);第47-51页 *
缝洞型底水油藏油井底水突破时间预测方法-以塔河油田4区S48井为例;陈朝晖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1031;第33卷(第5期);第791-795页 *
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程度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赵艳艳;《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531;第32卷(第3期);第68-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3672A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3883B (zh) 一种个性化确定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等级的方法
Yang et 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development in China
CN107044277B (zh)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水平井重复压裂增产潜力评价方法
CN104747180B (zh) 一种用于注水开发的缝洞型油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34431A (zh) 一种低渗透致密气藏单井控制储量计算及剩余气分析方法
CN107869348B (zh) 一种厚层砂岩油藏生产井产量劈分的方法
CN104989341B (zh) 一种确定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注采井距的方法
CN104484556A (zh) 一种油田开发评价方法
CN105673001B (zh) 一种碳酸盐岩单井地层压力降低处理方法
CN106437674A (zh)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井网适配方法
CN103899285A (zh) 多层砂岩油藏近极限含水期轮替水驱方法
CN110273673B (zh) 一种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注采井网优化设计方法
CN105626036A (zh) 一种确定油藏合理产液量油藏工程计算方法
CN110984970B (zh) 一种利用地层测试确定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
CN110273672B (zh) 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
CN113836695B (zh) 一种基于无网格连接元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A3108482C (en) Method, medium, terminal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layered water injection efficiency of oil reservoir
CN112983368A (zh) 一种注采优化协同化学驱实现原油均衡驱替的方法
CN108457630A (zh) 利用多配点小压差注水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0390154A (zh) 一种提高复杂断块油气田油藏数值模拟效率的方法
CN113051746B (zh) 一种致密油体积压裂井最优油嘴尺寸的确定方法
CN104156617A (zh) 用于多层砂岩气藏气层品质分类表征的六阶段建模方法
CN103498661B (zh) 一种确定油藏高压物性参数的方法
CN106150454B (zh) 海上油田矢量化配产配注方法
CN110067555B (zh) 碳酸盐岩油井的最小动态储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