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7315B -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7315B
CN110267315B CN201910573171.6A CN201910573171A CN110267315B CN 110267315 B CN110267315 B CN 110267315B CN 201910573171 A CN201910573171 A CN 201910573171A CN 110267315 B CN110267315 B CN 110267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trength
network signal
threshold
wireless network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3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7315A (zh
Inventor
孙冠斌
连昭仁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31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7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7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7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7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7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智能终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智能终端内预设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将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及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及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以控制默认路由。基于各网络通道的延迟及信号强度,实时动态切换默认网络接口,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促使各应用程序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越发普及,人们对于智能终端在使用时可带来的使用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不少对智能终端上安装的游戏类、视频类、直播类应用程序具有深度使用的用户,则希望在使用智能终端时,可同时享受到畅快的游戏、娱乐的体验。而对于该体验的基本要求,就在于智能终端的网络连接在体验时不可出现断流、限流、甚至网络断开的情况发生。
为了保证网络的始终稳定与畅通,智能终端内可具有多个网络接口,通过每个网络接口,智能终端均可访问外部网络进行数据收发。但由于同一时间段内多个网络接口的同时使用,会引发智能终端功耗高,发热严重等问题。例如,以智能手机为例,同时使用wifi网络和移动网络,其中wifi网络是默认数据网络,智能终端内的应用程序在使用wifi网络进行业务数据交换的同时,频繁使用移动网络收发小数据,以监控网络质量,其结果便造成wifi网络和移动网络两个网络接口一直工作而由此引发功耗高,发热严重的问题。而且很多应用程序在网络使用不佳的情况会自行进行异常处理,如大量占用系统资源、复用其他网络接口等,引发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卡顿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和系统,在保证网络连接不中断的情况下,节省多网络接口同时使用时的功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基于各网络通道接口的延迟及信号强度,实时动态切换默认网络接口,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从而促使各应用程序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智能终端建立基于无线网络的第一通信连接和基于蜂窝网络的第二通信连接;
S200:智能终端内预设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
S300:将智能终端的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
S400: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S500: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且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或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优选地,步骤S500中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
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
步骤S500中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
优选地,步骤S500还包括:
S510: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一网络延迟比较;
S520: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一网络延迟,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优选地,步骤S200包括:
S210:智能终端内预设对应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一吞吐量阈值,及对应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二吞吐量阈值;
S220:根据第一吞吐量阈值及第二吞吐量阈值设定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优先级;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还包括:
S600: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及将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
S700: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根据优先级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或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优选地,步骤S200还包括:
S230:智能终端预设一检测迟滞;
步骤S600及步骤S700中,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检测迟滞,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检测迟滞。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建立无线网络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模块和建立蜂窝网络连接的第二通信连接模块,及处理模块,
处理模块内预设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
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
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处理模块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且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或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处理模块控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优选地,处理模块内还预设对应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一吞吐量阈值,及对应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二吞吐量阈值;
处理模块根据第一吞吐量阈值及第二吞吐量阈值设定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优先级;
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及将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处理模块根据优先级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或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系统。
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网络连接强度情况,可智能调整多网络接口的使用状态,并减少非必要性的使用,降低智能终端的功耗,减少发热情况的产生;
2.减少双通道网络在短时间内的频繁切换次数,给予应用程序更为健康的运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连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对多参数、多维度下的数据处理及及时响应,实现了在各种情况下的双通道网络连接控制及功耗把控,具体步骤包括:
S100:智能终端建立基于无线网络的第一通信连接和基于蜂窝网络的第二通信连接
智能终端在使用时,由于数据传输的需要,将与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设备,如路由、中继器、基站等建立基于无线网络的第一通信连接,及与提供蜂窝网络的设备,如基站等建立基于蜂窝网络的第二通信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连接常见的如Wifi连接,第二通信连接常见的如3G、4G、5G移动网络连接。当智能终端建立有上述两通信连接后,即代表着智能终端在同一时刻下可同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的网络通道和第二通信连接的网络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S200:智能终端内预设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
本发明中用作对无线网络和蜂窝网络的连接、断开、单用、复用等的控制逻辑主要基于网络信号强度、网络延迟,并在不同情况下,给出不同控制方案,因此需在智能终端内预设上述阈值参数。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即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代表高强度信号,而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代表低强度信号;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即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代表高强度信号,而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代表低强度信号,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即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代表网络质量较好,第二网络延迟阈值代表网络质量较差。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00和S200并无前后顺序的限定,使用者完全可在智能终端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后再行设置上述阈值参数;或是在智能终端出厂时,便预先设置好阈值参数。此外,智能终端为可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其内可设置有相应的天线,如无线网络天线和蜂窝天线,贴设在智能终端的两侧内部,以实现上述功能。
以安卓系统为例,当需要同时使用Wifi连接和4G、5G等移动网络连接网络时,首先需确保4G数据链接不会被强制断开,例如,修改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ConnectivityService.java内的数据。其他如在Api Level21及以上,代表手机网卡的类Network中有bindSocket()方法,可以将单个Socket绑定至某网卡;或者调用getSocketFactory()方法,直接工厂模式生产Socket;
在Api Level23及以上,直接调用ConnectivityManager的bindProcessToNetwork()方法,将整个进程的网络请求都绑定到某网卡等。
S300:将智能终端的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
该步骤S300的执行,需要求智能终端已启用无线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双通道网络连接,在启用双通道后,首先将比较智能终端的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可以理解的是,该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可以是智能终端的双通道网络启动后,作为默认网络连接的无线网络通道的延迟,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将智能终端的默认网络连接改为蜂窝网络,则该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可相应地变换为当前蜂窝网络延迟。
步骤S300中的比较结果有两种,分别为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默认网络连接的网络质量较差,或是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默认网络连接的网络质量较好。针对上述两种比较结果,分别执行步骤S400和S500。
S400: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
当出现上述条件时,将开启对默认网络连接外的另一网络连接的信号强度和延迟的检测。如当默认网络连接为无线网络连接时,上述条件触发后将对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进行判断,如比较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的大小,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表示当前时刻下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好于无线网络的网络质量,可以蜂窝网络作为主要的网络连接,因此将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以安卓系统为例,有多个网络接口的情况下,多个网络接口都是可以使用的,系统内的路由表里面具有有一默认路由,即如果程序指定了特定网络接口的情况,则使用该特定网络接口收发数据,如果程序没有指定网络接口的情况,则使用默认路由,将网络数据发送到默认网络接口上;而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表示当前时刻下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与无线网络的网络质量差异不大,可继续使用无线网络作为默认网络连接,因此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S500: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且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
当出现上述条件时,将同样地开启对默认网络连接外的另一网络连接的信号强度和延迟的检测。但与步骤S400所不同的是,步骤S500中触发的条件内,无线网络延迟所在阈值区间表示无线网络的质量尚可,还未达到大幅度影响用户使用的地步。因此,将以提高网络质量为优先,对无线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作检测,以确定无线网络是否稳定。即,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或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表示当前时刻下,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处于较佳的状态,更优于无线网络,可以蜂窝网络作为主要的网络连接,因此将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通过对网络延迟的比较,可实时地检测双通道网络下每一通道的网络质量情况,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以保证最优的网络传输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若步骤S300中的比较结果为: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小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时,即表示当前时刻下,作为默认网络连接的无线网络的网络质量较佳或极佳,则不具有对另一非默认网络连接的网络质量检测必要性,维持第一路由为默认路由,以控制网络连接产生的功耗。总而言之,本发明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中,若非必要(如默认网络连接的网络质量过差),将维持提供无线网络连接的第一路由为默认路由,在网络连接和功耗间作出平衡。
一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500中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包括: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步骤S500中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包括: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上述配置主要考虑到对于无线网络和蜂窝网络的选择,用户通常以无线网络作为第一考虑对象,而在不具有无线网络连接的可能性下,才会选择蜂窝网络作为默认网络连接。因此,对于无线网络和蜂窝网络的选择标准也将不同,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需从参数上始终优于无线网络,或领先一个档次,才会将蜂窝网络选择为默认网络连接,否则仍将保持无线网络连接为默认网络连接。
参阅图2,一优选实施例中,除对于信号强度、网络延迟的考量外,还将对其他参数检测以确定网络连接的应用。具体地,在考虑网络质量和优先级设置下,实现双通道网络的通道间自动切换,步骤S200包括:
S210:智能终端内预设对应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一吞吐量阈值,该第一吞吐量阈值为无线网络覆盖下,接收到第一无线信号强度阈值的无线信号的智能终端所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如RF芯片理论值的一般,150Mbps、75Mbps等;及对应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二吞吐量阈值,同样地,该第二吞吐量阈值为蜂窝网络覆盖下,接收到第一蜂窝信号强度阈值的蜂窝信号的智能终端所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
S220:根据第一吞吐量阈值及第二吞吐量阈值设定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优先级
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S220,可在不同环境下多次检测,以确定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默认网络连接。如当判断智能终端从常驻位置移动至非常驻位置,将再次执行步骤S220,确定新环境下无线网络的吞吐量与蜂窝网络的吞吐量,并根据吞吐量自动调整默认网络连接,或是同等条件下的网络连接优先级。
此外,步骤S500中还可包括:S510: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一网络延迟比较;S520: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一网络延迟,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也就是说,在以网络延迟和信号强度为考量要素中,对于蜂窝网络的第二路由作为默认路由的跳江相对而言更为苛刻,即只有在其网络延迟小于第一网络延迟下,才会切换,以保证无线网络的高优先级。
基于此,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还包括:
S600: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及将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以确定当前环境及当前时刻下,无线网络及蜂窝网络的质量为何;
S700: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代表无线网络和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均较佳,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代表无线网络和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均较差时,根据优先级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或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即根据步骤S600中检测并确定的优先级保持第一路由为默认路由。此外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双通道网络均佳或均差的情况下,也可仅使用其中一路作为单路连接,这一控制逻辑恰与常规的控制逻辑相反,不再添加辅助的网络通道,以功耗和降低智能终端的机身温度为先,牺牲部分数据传输速率(某些情况下,用户难以感知)保证用户对智能终端的握持体验。
继续参阅图2,为避免通过上述网络控制方法执行后,智能终端的网络连接在无线网路连接和蜂窝网络连接间频繁切换,步骤S200还包括S230:智能终端预设一检测迟滞,检测迟滞以时间为单位,可以是10秒、5秒、30秒等;步骤S600及步骤S700中,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检测迟滞,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检测迟滞,也就是说步骤S600和步骤S700中,比较结果需保持一定的时长后才会选择切换到另一路网络连接,防止某一路网络连接的网络质量非预见性或不可再现性地增长而导致的误切换。
参阅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建立无线网络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模块和建立蜂窝网络连接的第二通信连接模块,及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内预设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处理模块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当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且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或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处理模块控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进一步优选或可选地,处理模块内还预设对应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一吞吐量阈值,及对应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二吞吐量阈值;处理模块根据第一吞吐量阈值及第二吞吐量阈值设定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优先级;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及将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处理模块根据优先级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或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上述网络连接控制系统还可应用至智能终端内,或是编译有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智能终端建立基于无线网络的第一通信连接和基于蜂窝网络的第二通信连接;
S200:智能终端内预设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
S300:将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
S400:当所述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S500:当所述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且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或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其中
步骤S200包括:
S210:智能终端内预设对应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一吞吐量阈值,及对应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二吞吐量阈值;
S220:根据第一吞吐量阈值及第二吞吐量阈值设定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优先级;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600:将所述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及将所述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
S700: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根据所述优先级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或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500中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
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
步骤S500中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500还包括:
S510: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一网络延迟比较;
S520: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一网络延迟,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00还包括:
S230:智能终端预设一检测迟滞;
步骤S600及步骤S700中,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检测迟滞,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检测迟滞。
5.一种网络连接控制系统,包括建立无线网络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模块和建立蜂窝网络连接的第二通信连接模块,及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内预设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及第二网络延迟阈值,其中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第一网络延迟阈值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
当所述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所述处理模块将当前蜂窝网络延迟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比较,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当当前蜂窝网络延迟大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维持默认路由为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
当所述当前无线网络延迟大于或等于第一网络延迟阈值,且小于第二网络延迟阈值时,所述处理模块将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二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或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大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所述处理模块控制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内还预设对应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一吞吐量阈值,及对应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的第二吞吐量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第一吞吐量阈值及第二吞吐量阈值设定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优先级;
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及将所述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比较;当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或当前无线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阈值,且当前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蜂窝网络信号强度阈值时,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优先级选择性切换默认路由至第一通信连接的第一路由或第二通信连接的第二路由。
6.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系统。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
CN201910573171.6A 2019-06-28 2019-06-28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67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3171.6A CN110267315B (zh) 2019-06-28 2019-06-28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3171.6A CN110267315B (zh) 2019-06-28 2019-06-28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7315A CN110267315A (zh) 2019-09-20
CN110267315B true CN110267315B (zh) 2021-03-09

Family

ID=6792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3171.6A Active CN110267315B (zh) 2019-06-28 2019-06-28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7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911B (zh) * 2020-06-30 2020-09-25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双卡数据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423374B (zh) * 2020-11-16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个人热点开启方法、移动终端、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55962B (zh) * 2021-03-05 2022-07-26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多网络切换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9541B (zh) * 2021-04-25 2023-04-28 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波图传和蜂窝网络的无人机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278A (zh) * 2007-01-30 2008-08-06 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中继站及基站
CN101730165A (zh) * 2008-10-14 2010-06-0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频点同频网络中的切换方法
CN102497659A (zh) * 2011-12-05 2012-06-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网覆盖下的网络选择方法与系统、双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8957B (en) * 2008-07-04 2012-02-21 Qisda Corp Wireless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
CN103987029B (zh) * 2013-02-08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5357699B (zh) * 2015-12-15 2019-02-05 珠海市经纬天地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7484190B (zh) * 2017-08-07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9476B (zh) * 2017-11-21 2021-1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09905901B (zh) * 2017-12-08 2021-10-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选择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49771B (zh) * 2018-06-29 2020-08-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18320A (zh) * 2019-01-15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漫游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278A (zh) * 2007-01-30 2008-08-06 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中继站及基站
CN101730165A (zh) * 2008-10-14 2010-06-0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频点同频网络中的切换方法
CN102497659A (zh) * 2011-12-05 2012-06-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网覆盖下的网络选择方法与系统、双模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7315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315B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280187B1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2238701B (zh) 根据网络环境进行自动sim卡选择的设备和方法
KR101466792B1 (ko) 다수의 무선 액세스 기술들을 지원하는 사용자 단말에서의 제어된 유휴 모드 거동
KR101151075B1 (ko) 핑퐁 현상을 방지할 수 있도록 하는 듀얼모드 단말기에서의 로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듀얼모드 단말기
US2013005831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network
WO2007047911B1 (e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xtension via spontaneous generation of new cells
MX2007008914A (es) Transferencia de un equipo de usuario entre celda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CN109769281B (zh) 一种提升通信速率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US8612778B2 (en) Terminal device capable to operate at a dual power feeding mode for supporting a dual-mode configuration having two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s
CN110290596B (zh) 网络通道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2319B (zh) 移动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8729A (zh) 一种固移融合网络环境中的异构网络切换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01974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0300446B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959148A (zh) 重定向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177380B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7049B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90595B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49764A (zh)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0393169C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手动网络连接装置及方法
US20220095190A1 (en)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device,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base station
EP2140585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KR101625212B1 (ko) 멀티 모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모드 결정 방법
CN112996018B (zh) 一种确定方法、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