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6507B - 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66507B CN110266507B CN201910450160.9A CN201910450160A CN110266507B CN 110266507 B CN110266507 B CN 110266507B CN 201910450160 A CN201910450160 A CN 201910450160A CN 110266507 B CN110266507 B CN 1102665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terprise
- type
- applicant
- information
- ident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0627 Phaseolus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6052 Phaseolus vulg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多企业间的联络效率。本发明包括:服务器接收第一类用户端发送的创建请求,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了申请人信息和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人的用户端与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处于不同的企业内网;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并向所述第二类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当接收到确认消息后,根据所述申请人信息和所述被申请人信息,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并向所建立的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发送入群信息。本发明适用于跨企业联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已经在大部分企业内得到应用,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一部分,也相应提出了跨企业互联、协同办公等系列的需求及场景。各大中小规模的企业现在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在组织内部实现了数字通信和无纸化办公。
而目前针对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采用的方法大都是由员工个人通过通讯工具私下单独邀请外部企业用户,建立1对1关系的方法进行关联,例如通过企业通讯软件添加外部企业用户为好友关系进行互通。这种跨企业互联方法只能满足1对1的单人联系的场景,且企业员工对外联系无法管控,存在企业信息外泄的隐患。
若要实现多员工、多企业的互联场景,则往往需要重新建立一套互联系统,成本高昂。但若直接将大量外部人员直接接入企业内部的互联系统,则又存在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方案中,则是通过一整套权限策略限制外部人员使用企业内部的互联系统,不够灵活且需要专门管理权限系统,权限的调整往往需要层层报批,效率较低,尤其不适用大型电商平台与海量供应商的业务合作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多企业间的联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服务器接收第一类用户端发送的创建请求,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了申请人信息和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人的用户端与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处于不同的企业内网;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并向所述第二类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当接收到确认消息后,根据所述申请人信息和所述被申请人信息,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并向所建立的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发送入群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包括:从所述创建请求中提取申请人的企业ID,和被申请人的企业ID;查询所获取的各个企业ID对应的企业类型标识,所述企业类型标识包括了第一类标识和第二类标识;当不存在第二类标识时,则将被申请人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其中,所述创建请求中申请人信息包括了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被申请人信息包括了被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
当存在第二类标识时,确定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将管理员ID指向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包括: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包括: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被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被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进一步的,还包括: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后,记录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部门标签,并根据所述部门标签,生成虚拟团队的组织架构拓扑图;将所生成的组织架构拓扑图,显示在所述虚拟团队的公告栏中。
获取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并建立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与控件按钮的映射关系,其中,控件按钮用于点击操作;将控件按钮显示在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
当检测到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的控件按钮被点击后,获取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并根据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显示通信界面。
本实施例解决了目前企业通讯软件中跨企业通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企业组织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的系统及方法,建立企业和企业之间处理联络人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实现跨企业的业务互联和协作的服务渠道。可以解决现有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只能一个一个去搜索添加外公司员工为好友建立关系的不便性,将本企业与外企业中需要联系的合作人员聚集在一个虚拟组织内,在该范围内,人员无需再单独去互相添加为好友建立联系,可以直接与其外公司多员工之间进行联系,提高了多企业间的联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图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具体可以执行在一种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其中包括: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其中,服务器用于运行聊天平台、会话系统等通信类的应用程序的后台系统,用户终端上运行通信类的应用程序的用户端(也成为客户端)。用户端启动后,可以在用户终端的显示器上展示交互界面(比如聊天框、虚拟团队管理界面等会话界面)。通常的,可以将用户端理解为目前常见的用户终端上的聊天、会话程序,比如智能手机上的具备在线会话功能的APP,个人电脑上运行的会话程序等。
用户终端具体可以实做成单独一台装置,或整合于各种不同的媒体数据播放装置中,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用户终端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网络与服务端系统进行通信。具体的,用户终端上安装有显示单元,比如触摸屏、小型显示器等,用户终端上锁运行的应用程序,比如现在聊天APP的界面,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并且在APP的界面中,可以显示多个展示层,不同的展示层可以分别展示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来源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服务器,具体可以是刀片机、工作站、超级计算机等设备,或者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一种用于数据处理的服务器集群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可以连接数据库,数据库主要用于:用于存储用户ID、企业ID等用户信息,以及已经建立的虚拟团队的信息,包括组织架构拓扑图、虚拟团队成员的通信识别码(比如账号、电话号码、工号等)以及已经设置的按钮控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区别于通常聊天软件中的群组,所述的虚拟团队,指的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将各个成员组成在同一个团队内,在可视化界面中,可以形成组织架构拓扑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实现在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上,该方法具体如图2所示的,包括:
S101,服务器接收第一类用户端发送的创建请求。
其中,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了申请人信息和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人的用户端与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处于不同的企业内网。具体的,被申请人可以有多个,且被申请人可以分别来自多个不同的企业,因此被申请人信息可以以列表的形式记录。记录的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表数据,以被申请人的“用户ID+企业ID”的字符串的形式记录为表数据,表中的每一行即代表一个被申请人。申请人可以在用户终端上进行写入操作,写入需要选取的被申请人,用户终端将被申请人的通信识别码(比如账号、电话号码、工号等)向服务器发送,服务器通过被申请人的通信识别码,查询得到被申请人的“用户ID+企业ID”。
S102,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并向所述第二类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用户端”与“第二类用户端”是认为定义的词,目的在于便于区分不同的对象。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类用户端可以理解为:发起建立虚拟团队的创建请求的用户端;第一类用户端可以理解为:服务器在接收到创建请求后,需要直接联系的用户端,服务器需要向这一些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例如:在开放式的企业中,第二类用户端指的就是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在封闭式的企业中,由于存在审核管理的环节,因此第二类用户端指的是管理员的用户端。
S103,当接收到确认消息后,根据所述申请人信息和所述被申请人信息,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并向所建立的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发送入群信息。
目前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企业内外关系互联模式来看,已经不能满足各类跨企业互联和办公需求场景,尤其是对于大型电商平台与海量供应商的业务合作场景。尤其适用于大体量公司,采销或运营等岗位同事急需与外部大量的供应商进行业务联系,虚拟团队完成之前,用户只能通过QQ、微信等第三方通讯工具1对1建立关系,与此同时公司的一些商业隐私数据就会存在不安全隐患,虚拟团队的创建既让多企业用户之间的联系变得顺畅,数据安全性方面也有了很好的保证。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用户之间关联关系建立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多个企业之间组建一个虚拟联系人组织,解决现有跨企业关系只能由员工1对1去建立关系的不便性。且虚拟的分组架构,岗位标签等信息,方便跨企业之间业务联系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联系人,了解其负责的业务范畴,提高跨企业业务互联互通效率。而且企业关联关系的组建,在企业管理员或团队管理员的可控范围内,且对外企业显示的部门分组及岗位标签信息可编辑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跨企业互联企业及员工的信息安全。
本实施例解决了目前企业通讯软件中跨企业通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企业组织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的系统及方法,建立企业和企业之间处理联络人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实现跨企业的业务互联和协作的服务渠道。可以解决现有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只能一个一个去搜索添加外公司员工为好友建立关系的不便性,将本企业与外企业中需要联系的合作人员聚集在一个虚拟组织内,在该范围内,人员无需再单独去互相添加为好友建立联系,可以直接与其外公司多员工之间进行联系。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述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包括:
从所述创建请求中提取申请人的企业ID,和被申请人的企业ID。查询所获取的各个企业ID对应的企业类型标识。当不存在第二类标识时,则将被申请人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其中,所述企业类型标识包括了第一类标识和第二类标识。所述创建请求中申请人信息包括了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被申请人信息包括了被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例如:对于开放式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没有管理员来审核内部员工与外界的通信,可以打上第一类标识;对于封闭式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有管理员来审核内部员工与外界的通信,可以打上第二类标识。
进一步的,还包括:当存在第二类标识时,确定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将管理员ID指向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包括: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或者,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包括: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被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被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本实施例主要用于建立虚拟团队关系,例如:A企业员工有需要与B企业和C企业员工建立关联关系时,在用户端发起创建虚拟团队请求,请求用于将需要建立业务联系的本企业员工和要邀请的B和C企业员工加入到虚拟团队。
服务端在收到用户端创建需求团队请求时,判断申请人及被邀请人所在企业是否是封闭企业,不同属性企业可以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针对性审核处理。具体如图3所示的,如果申请人所在企业是封闭企业,服务端会将创建虚拟团队的请求发给本企业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将邀请加入虚拟团队请求发送给被邀请人,本企业管理员如果拒绝,则发送本企业拒绝创建虚拟团队的消息发送给申请人;如果申请人在开放企业,则服务端判断被邀请人所在企业是封闭企业还是开放企业,如果被邀请人是封闭企业,则由对方企业管理员审核,如果在开放企业则直接将请求发送给被邀请人,被邀请人同意后即可加入虚拟团队,服务器将同意加入虚拟团队的信息通知给申请人。其中“豆芽”是一种通信类的应用程序。
服务端处理创建请求之后会根据不同场景模式给不同企业的用户发送创建审核消息,用户可以针对性的对创建请求进行审批,审批完成之后服务端将虚拟团队用户存储在elasticSearch、redis及mongodb服务器供之后搜索使用,审核完成之后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即可正常搜索联系。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由一个用户端发起创建虚拟团队的请求,申请人信息包括申请人UserID、所属企业ID,被申请人列表包括被申请人UserID、所属企业ID。服务器处理请求: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是开放企业,直接给被申请人发送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中的至少一个是封闭企业,则向企业管理员发送审核请求。例如,创建虚拟团队业务流程图可以如图4所示的:
S1:用户端发起创建虚拟团队的创建请求,并将申请人UserID、所属企业ID,被申请人UserID、所属企业ID等信息写入请求信息中并发送至服务器端;
S2:服务器处理创建请求,判断需要将申请消息(即上述的通知信息)发送给哪些用户端,其中,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是属于开放企业,则可以直接飞被邀人员发送通知;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中有任何一个属于封闭企业,则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审核后才能建立虚拟团队;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属于封闭企业,则需要双方的企业管理人员都审核后才能建立虚拟团队。
S3-1,若是封闭型企业,则发送审核通知给申请人所在的企业的管理员;
S3-2,企业的管理员审核通过/拒绝,并通过管理员的用户端将审核结果返回给服务器。
S4,发送邀请通知给被邀方本人;同时还可以是S4-1,发送邀请通知给被邀方企业管理员;S4-2,承接S4-1之后,企业管理员审核通过/拒绝邀请通知,并将审核通过/拒绝邀请通知的结果返回给服务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拓展方案,还包括:
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后,记录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部门标签,并根据所述部门标签,生成虚拟团队的组织架构拓扑图。将所生成的组织架构拓扑图,显示在所述虚拟团队的公告栏中。
具体还包括:获取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并建立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与控件按钮的映射关系。将控件按钮显示在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其中,控件按钮用于点击操作。
当检测到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的控件按钮被点击后,获取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并根据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显示通信界面。例如:如图5所示的,在实际应用中,成员管理的方式为:虚拟团队创建者或子管理员可以编辑虚拟组织内的人员的联络信息,包括昵称、岗位标签、部门分组等信息,此外互联范围的联络人可以随时邀请更多人员加入,或者根据业务变动移除人员。
组织架构管理的方式为:管理员可以为本公司虚拟团队成员设置虚拟组织架构,分配部门和部门人员,方便双方参与人员查找对应的人员,提高沟通效率。
团队管理的方式为:虚拟团队的创建者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修改虚拟组织的名称、设置多个子管理员、移交管理员权限。
解散虚拟团队的方式为:多企业之间业务合作结束,虚拟团队的管理员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选择将虚拟团队解散。
基于跨企业间业务互联关系建立的能力,现与小微OA系统结合,便于实现了跨企业联系人之间的流程审批,使得跨企业协同办公更加便捷。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的,包括:
第一类用户设备,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创建请求,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了申请人信息和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人的用户端与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处于不同的企业内网。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类用户端发送的创建请求,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并向所述第二类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
第二类用户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知信息后,生成确认消息或者驳回信息,并将所生成的确认消息或者拒绝消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根据所述申请人信息和所述被申请人信息,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并向所建立的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发送入群信息。或者,当接收到所述拒绝消息后,向所述第一类用户设备反馈所述拒绝消息。
其中,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从所述创建请求中提取申请人的企业ID,和被申请人的企业ID。查询所获取的各个企业ID对应的企业类型标识,所述企业类型标识包括了第一类标识和第二类标识。当不存在第二类标识时,则将被申请人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其中,所述创建请求中申请人信息包括了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被申请人信息包括了被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
当存在第二类标识时,确定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将管理员ID指向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和/或,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被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被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后,记录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部门标签,并根据所述部门标签,生成虚拟团队的组织架构拓扑图。将所生成的组织架构拓扑图,显示在所述虚拟团队的公告栏中,并将更新后的公告栏向虚拟团队中的成员的用户端发送。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获取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并建立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与控件按钮的映射关系,其中,控件按钮用于点击操作。将控件按钮显示在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
当检测到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的控件按钮被点击后,获取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并根据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将通信界面,分别向点击控件按钮的用户端和通信识别码指向的用户端展示。
本实施例解决了目前企业通讯软件中跨企业通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企业组织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的系统及方法,建立企业和企业之间处理联络人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实现跨企业的业务互联和协作的服务渠道。可以解决现有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只能一个一个去搜索添加外公司员工为好友建立关系的不便性,将本企业与外企业中需要联系的合作人员聚集在一个虚拟组织内,在该范围内,人员无需再单独去互相添加为好友建立联系,可以直接与其外公司多员工之间进行联系。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类用户端发送的创建请求,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了申请人信息和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人的用户端与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处于不同的企业内网;
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并向所述第二类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
当接收到确认消息后,根据所述申请人信息和所述被申请人信息,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并向所建立的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发送入群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包括:
从所述创建请求中提取申请人的企业ID,和被申请人的企业ID;
查询所获取的各个企业ID对应的企业类型标识,所述企业类型标识包括了第一类标识和第二类标识;
当不存在第二类标识时,则将被申请人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其中,所述创建请求中申请人信息包括了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被申请人信息包括了被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
还包括:
当存在第二类标识时,确定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
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将管理员ID指向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包括:
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或者,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包括:
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被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被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在开放式的企业中,第二类用户端为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在封闭式的企业中,第二类用户端为管理员的用户端;
对于开放式企业打上第一类标识,对于封闭式企业打上第二类标识;
还包括: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后,记录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部门标签,并根据所述部门标签,生成虚拟团队的组织架构拓扑图;将所生成的组织架构拓扑图,显示在所述虚拟团队的公告栏中;
还包括:获取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并建立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与控件按钮的映射关系,其中,控件按钮用于点击操作;将控件按钮显示在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
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的控件按钮被点击后,获取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并根据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显示通信界面。
2.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类用户设备,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创建请求,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了申请人信息和被申请人信息,申请人的用户端与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处于不同的企业内网;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类用户端发送的创建请求,根 据所述创建请求确定第二类用户端,并向所述第二类用户端发送通知信息;
第二类用户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知信息后,生成确认消息或者驳回信息,并将所生成的确认消息或者拒绝消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根据所述申请人信息和所述被申请人信息,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并向所建立的虚拟团队中的成员发送入群信息;或者,当接收到所述拒绝消息后,向所述第一类用户设备反馈所述拒绝消息;
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从所述创建请求中提取申请人的企业ID,和被申请人的企业ID;查询所获取的各个企业ID对应的企业类型标识,所述企业类型标识包括了第一类标识和第二类标识;当不存在第二类标识时,则将被申请人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其中,所述创建请求中申请人信息包括了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被申请人信息包括了被申请人的用户ID和企业ID;
当存在第二类标识时,确定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根据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确定管理员ID,将管理员ID指向的用户端确定为第二类用户端;
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和/或,若所述第二类标识对应的企业ID为被申请人的企业ID,则查询被申请人的用户端所处的企业内网的管理员终端,并获取所述管理员终端的ID;
在开放式的企业中,第二类用户端为被申请人的用户端;在封闭式的企业中,第二类用户端为管理员的用户端;
对于开放式企业打上第一类标识,对于封闭式企业打上第二类标识;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虚拟团队后,记录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部门标签,并根据所述部门标签,生成虚拟团队的组织架构拓扑图;将所生成的组织架构拓扑图,显示在所述虚拟团队的公告栏中,并将更新后的公告栏向虚拟团队中的成员的用户端发送;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获取虚拟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并建立各个成员的通信识别码与控件按钮的映射关系,其中,控件按钮用于点击操作;将控件按钮显示在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当检测到所述组织架构拓扑图中的控件按钮被点击后,获取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并根据被点击的控件按钮对应的通信识别码,将通信界面,分别向点击控件按钮的用户端和通信识别码指向的用户端展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50160.9A CN110266507B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50160.9A CN110266507B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6507A CN110266507A (zh) | 2019-09-20 |
CN110266507B true CN110266507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791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50160.9A Active CN110266507B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665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91567A (zh) * | 2020-12-17 | 2021-03-12 | 北京橙色云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户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663325B (zh) * | 2021-08-31 | 2023-06-2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虚拟场景中团队的创建方法、加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965537B (zh) * | 2021-10-13 | 2023-03-31 | 成都华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跨机构即时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986090B (zh) * | 2021-10-25 | 2023-11-21 | 重庆允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企业下发公告的方法 |
CN115099777B (zh) * | 2022-06-23 | 2024-07-02 |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6051A (zh) * | 2007-11-07 | 2008-03-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企业级即时通信互联系统及其实现企业互联的方法 |
CN101488928A (zh) * | 2009-01-06 | 2009-07-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互联企业群通信设备及互联企业群通信方法 |
CN104202236A (zh) * | 2014-08-29 | 2014-12-10 | 蓝信工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建立协作群组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相应的即时通信方法 |
CN106817294A (zh) * | 2015-11-30 | 2017-06-09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跨系统通信的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76025A1 (en) * | 2000-12-18 | 2002-06-2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nd Bell Canad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handling of invitations to join communications sessions in a virtual team environment |
CN100553198C (zh) * | 2005-06-09 | 2009-10-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群组通信系统中实现虚拟讨论组的方法 |
CN100450001C (zh) * | 2005-11-17 | 2009-01-0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快速建立在线企业以及加入在线企业的方法 |
TW201015934A (en) * | 2008-10-14 | 2010-04-16 | Acer Inc | Method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of community network services and system thereof |
-
2019
- 2019-05-28 CN CN201910450160.9A patent/CN1102665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6051A (zh) * | 2007-11-07 | 2008-03-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企业级即时通信互联系统及其实现企业互联的方法 |
CN101488928A (zh) * | 2009-01-06 | 2009-07-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互联企业群通信设备及互联企业群通信方法 |
CN104202236A (zh) * | 2014-08-29 | 2014-12-10 | 蓝信工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建立协作群组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相应的即时通信方法 |
CN106817294A (zh) * | 2015-11-30 | 2017-06-09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跨系统通信的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6507A (zh) | 2019-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6507B (zh) | 一种基于虚拟团队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
DiMicco et al. | People sensemaking and relationship building on an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site | |
US793686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tasks in a workflow | |
US7454465B2 (en) | Real-time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a peer-to-peer networking infrastructure | |
US8209384B2 (en) | Persistent group-based instant messaging | |
US8416935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lling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to establish a conference call | |
US854365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siness network management discovery and consolidation | |
KR100521297B1 (ko) | 커뮤니케이션 시스템 및 기록 매체 | |
CN106651073A (zh) | 任务派发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703767B (zh) | 一种视讯会议的实现方法、业务管理设备及视讯会议系统 | |
US11726987B2 (en) | Normalizing user identification across disparate systems | |
O'Leary | KPM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ext phase: Using enterprise social media | |
US20130090973A1 (en) | Enterprise Intera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 |
CN112242948B (zh) | 群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5027871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sharing in a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7590282A (zh) | 一种工作流引擎的处理方法及工作流引擎 | |
KR101466329B1 (ko) |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 |
Burns et al. | Transforming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s through the blending of social networking and unified communications | |
US20230353651A1 (en) | Identifying suggested contacts for connection | |
CN109495283A (zh) | 一种自动标注即时通讯讨论组联系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819445A (zh) | 一种工作流审批方法及系统 | |
KR20020034551A (ko) | 협동 작업 지원 시스템 | |
CN108898303A (zh) | 工作微博管理方法 | |
US11784955B1 (en) | Virtual space server redundancy across geographic regions | |
US11902228B1 (en) | Interactive user st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