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6383B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6383B
CN110266383B CN201910528818.3A CN201910528818A CN110266383B CN 110266383 B CN110266383 B CN 110266383B CN 201910528818 A CN201910528818 A CN 201910528818A CN 110266383 B CN110266383 B CN 110266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mperature
communication module
transmitted
transmission strate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88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6383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88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6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6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6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6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6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2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 G01K1/028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mometers arrangements for numerical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16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4Vascular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智能选择数据传输的传输方式,具有用户体验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的大量普及应用,电子设备能够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设备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
目前部分电子设备主要通过可见光实现不同设备间的通信,需要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发光光源来发射可见光信号,但是持续发射可见光信号使得电子设备的温度升高,容易导致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同时电子设备过热也使用户体验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能够智能选择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避免电子设备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对电子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提高用户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
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模组,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通信模组,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应用于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如此,能够依据环境温度与设备温度动态调节数据传输策略,避免电子设备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满足用户多样性,提高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果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110,以及与所述存储和处理电路110连接的传感器170,其中: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110。该存储和处理电路110可以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或用于形成固态驱动器的其它电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存储和处理电路110中的处理电路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0的运转。该处理电路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功率管理单元,音频编解码器芯片,专用集成电路,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等来实现。
存储和处理电路110可用于运行电子设备100中的软件,例如互联网浏览应用程序,互联网协议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媒体播放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功能等。这些软件可以用于执行一些控制操作,例如,基于照相机的图像采集,基于环境光传感器的环境光测量,基于接近传感器的接近传感器测量,基于诸如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指示灯等状态指示器实现的信息显示功能,基于触摸传感器的触摸事件检测,与在多个(例如分层的)显示屏上显示信息相关联的功能,与执行无线通信功能相关联的操作,与收集和产生音频信号相关联的操作,与收集和处理按钮按压事件数据相关联的控制操作,以及电子设备100中的其它功能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输入-输出电路150。输入-输出电路150可用于使电子设备100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即允许电子设备100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和也允许电子设备100将数据从电子设备100输出至外部设备。输入-输出电路150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170。传感器170包括设备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基于光和电容的接近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触摸传感器(例如,基于光触摸传感器和/或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其中,设备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环境的环境温度,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触控显示屏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一个触摸传感器结构独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和其它传感器等,摄像头可以为前置摄像头或者后置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可集成于显示屏下方,用于采集指纹图像,指纹识别模组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或者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等等,在此不作限定。上述前置摄像头可以设置前面显示屏的下方,上述后置摄像头可以设置在后面显示屏的下方。当然上述前置摄像头或后置摄像头也可以不和显示屏集成设置,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前置摄像头或后置摄像头还可以为升降结构,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上述前置摄像头或后置摄像头的具体结构。
输入-输出电路15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屏,当为多个显示屏时,例如2个显示屏时,一个显示屏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前面,另一个显示屏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后面,例如显示屏130。显示屏13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使用其它显示技术的显示屏中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显示屏130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阵列(即,显示屏130可以是触控显示屏)。触摸传感器可以是由透明的触摸传感器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TO)电极)阵列形成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可以是使用其它触摸技术形成的触摸传感器,例如音波触控,压敏触摸,电阻触摸,光学触摸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音频组件140。音频组件14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音频输入和输出功能。电子设备100中的音频组件140可以包括扬声器,麦克风,蜂鸣器,音调发生器以及其它用于产生和检测声音的组件。
通信电路12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能力。通信电路120可以包括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基于射频信号和/或光信号的无线通信电路。通信电路120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和天线。举例来说,通信电路120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发射和接收近场耦合电磁信号来支持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电路。例如,通信电路120可以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近场通信收发器。通信电路120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和天线,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和天线等。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池,电力管理电路和其它输入-输出单元160。输入-输出单元160可以包括按钮,操纵杆,点击轮,滚动轮,触摸板,小键盘,键盘,照相机,发光二极管和其它状态指示器等。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电路150输入命令来控制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并且可以使用输入-输出电路150的输出数据以实现接收来自电子设备100的状态信息和其它输出。
基于上述图1A所描述的电子设备,可以用于实现如下功能:
所述电子设备的存储和处理电路110,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
存储和处理电路110,用于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
存储和处理电路110,用于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设备温度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应的位置;依据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确定可见光光源位置;计算所述位置和所述可见光光源位置的位置距离,判断所述位置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所述位置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若所述位置距离不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三传输策略。
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
存储和处理电路110,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
存储和处理电路110,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
存储和处理电路110,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三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三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请参阅图1B,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全景拍摄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步骤102、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
步骤103、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101,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具体包括: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该待传输数据并存储,启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备温度传感器,其中,该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环境的环境温度,该设备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该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获取该环境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温度,获取该设备温度传感器采集的设备温度。
上述终端启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备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按钮来确定是否同时启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备温度传感器。当然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满足设定触发条件时,启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备温度传感器,该触发条件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操作来确定是否启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备温度传感器,该特定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的手势、或者生物识别验证,该生物识别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验证、指纹识别验证、静脉识别验证等等。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上述启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设备温度传感器的方案。
上述静脉识别验证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11、对所述目标静脉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得到目标静脉区域图像;
12、分析所述目标静脉区域图像的特征点分布;
13、按照M个不同圆心对所述目标静脉区域图像进行圆形图像截取,得到M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述M为大于3的整数;
14、从所述M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中选出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述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包含的特征点的数量大于所述M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中的其他圆形静脉区域图像;
15,将所述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划分得到N个圆环,所述N个圆环的环宽相同;
16、从所述N个圆环中半径最小的圆环开始,将所述N个圆环依次与预设静脉模板进行特征点匹配,并累计已匹配圆环的匹配值;
17,当累计的匹配值大于预设匹配阈值时立即停止进行特征点匹配,并输出身份识别成功的提示消息。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对目标静脉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得到目标静脉区域图像,进而,分析该目标静脉区域图像的特征点分布,按照M个不同圆心对该目标静脉区域图像进行圆形图像截取,得到M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M为大于3的整数,从M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中选出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包含的特征点的数量大于M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中的其他圆形静脉区域图像,将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划分得到N个圆环,N个圆环的环宽相同,从N个圆环中半径最小的圆环开始,将N个圆环依次与预设静脉模板进行特征点匹配,并累计已匹配圆环的匹配值,如此,在静脉识别过程中,可以将不同位置或者不同静脉的特征点用于匹配,相当于对整个静脉图像进行采样,且该采样能够覆盖整个静脉区域,从而,从每个区域中均可以找到相应的达标性特征以用于匹配,当累计的匹配值大于预设匹配阈值时立即停止进行特征点匹配,并输出身份识别成功的提示消息,如此,能够快速且精准识别静脉识别。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步骤102,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
22、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23、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
24、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25、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设备温度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应的位置;
26、依据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确定可见光光源位置;
27、计算所述位置和所述可见光光源位置的位置距离,判断所述位置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28、若所述位置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
29、若所述位置距离不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三传输策略。
其中,上述步骤25,确定所述设备温度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应的位置具体包括:通过设备温度传感器获取该电子设备中多个元器件对应的多个元器件温度,确定该多个元器件温度中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元器件温度,获取该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元器件温度对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元器件,获取该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元器件对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元器件位置。
其中,上述步骤27,计算所述位置和所述可见光光源位置的位置距离,判断所述位置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具体包括:计算该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元器件位置与该可见光光源位置对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置距离,若该目标元器件位置为一个,获取该目标元器件位置对应的位置距离,获取预设的距离阈值,判断该位置距离是否大于该距离阈值;若该目标元器件位置为一个以上即多个元器件位置,获取该多个元器件位置对应的多个位置距离,依据该多个位置距离计算该多个位置距离的距离方差,获取预设的方差阈值,判断该距离方差是否大于该方差阈值。
下面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例如,获取的第一温度阈值为30℃,第二温度阈值为20℃,当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为35℃,设备温度为15℃时,判断该环境温度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该设备温度不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确定该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当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为25℃,设备温度为15℃时,判断该环境温度不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且该设备温度不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确定该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当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为25℃,设备温度为35℃时,判断该环境温度不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但该设备温度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通过该设备温度传感器获取该电子设备中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的元器件温度为中央处理器温度,计算得到该中央处理器与该可见光光源的距离大于该距离阈值,确定该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策略;当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为25℃,设备温度为35℃时,判断该环境温度不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但该设备温度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通过该设备温度传感器获取该电子设备中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的元器件温度为中央处理器温度,计算得到该中央处理器与该可见光光源的距离不大于该距离阈值,确定该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三策略。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步骤103,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具体包括:
A31、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A32、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A33、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A32,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具体包括:若确定该环境温度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该设备温度不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计算该环境温度与该第一温度阈值的环境温度差值,获取预设的环境温度差值范围与拆分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环境温度差值对应的环境温度差值范围,依据该环境温度差值范围、该环境温度差值范围与拆分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拆分策略,依据该第一拆分策略将该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若确定该环境温度不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该设备温度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计算该设备温度与该第二温度阈值的设备温度差值,获取预设的设备温度差值范围与拆分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该设备温度差值对应的设备温度差值范围,依据该设备温度差值范围、该设备温度差值范围与拆分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拆分策略,依据该第二拆分策略将该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若确定该环境温度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该设备温度大于该第二温度阈值,计算该环境温度与该第一温度差值的环境温度差值,计算该设备温度与该第二温度阈值的设备温度差值,依据预设的权值计算该环境温度差值、该设备温度差值合成的温度差值,获取预设的温度差值范围与拆分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温度差值对应的温度差值范围,依据该温度差值范围、该温度差值范围与拆分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三拆分策略,依据该第三拆分策略将该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A33,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具体包括:启动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该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该第一待传输子数据,检测到该第一待传输子数据传输完毕后,启动该无线通信模组,控制该无线通信模组传输该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步骤103,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具体包括:
B31、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B32、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B33、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B33、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具体包括:当检测到该设备温度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时,中断该待传输数据的传输,关闭该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该无线通信模组,检测该电子设备是否与无线网络进行连接,若该电子设备与无线网络进行连接,通过该无线网络继续传输该待传输数据;若该电子设备与无线网络无连接,检测该电子设备是否启动蓝牙传输功能,若该电子设备启动蓝牙传输功能,通过该蓝牙传输功能继续传输该待传输数据。
在一可能的示例中,步骤103,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具体包括:
C31、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三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三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C32、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C33、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C33,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具体包括:对该设备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该设备温度不大于该第一温度阈值时,计算该设备温度与该第一温度阈值的设备温度差值,依据预设的设备温度差值与可见光传输速率的映射关系确定该设备温度差值对应的目标可见光传输速率,中断该待传输数据的传输,关闭该无线通信模组,启动该可见光通信模组,依据该目标可见光传输速率继续传输该待传输数据。
参阅图2A,图2A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A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如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如图2A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A、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步骤202A、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203A、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或者,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
步骤204A、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步骤205A、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201A-步骤205A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B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环境温度、设备温度确定第一传输策略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从而实现了在环境温度或设备温度过高时,结合可见光通信模组与无线通信模组共同传输待传输数据,避免造成电子设备温度二次升高导致电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参阅图2B,图2B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B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如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如图2B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B、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步骤202B、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203B、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步骤204B、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步骤205B、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201B-步骤205B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B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依据环境温度、设备温度确定第二传输策略时,通过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该待传输数据,同时对设备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设备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无线通信模组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实现在数据传输时对数据传输方式的智能切换,满足用户的多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也提升了数据传输体验。
参阅图2C,图2C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C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如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如图2C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C、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步骤202C、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203C、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设备温度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应的位置;
步骤204C、依据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确定可见光光源位置,计算所述位置和所述可见光光源位置的位置距离,判断所述位置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步骤205C、若所述位置距离不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三传输策略,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三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步骤206C、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201C-步骤206C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B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依据环境温度、设备温度确定第三传输策略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传输该待传输数据,同时对设备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设备温度不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切换可见光通信模组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传输,实现在数据传输时对数据传输方式的智能切换,满足用户的多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也提升了数据传输体验。
如图3所示,图3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模组301、处理器302和存储器303,其中:
所述处理器302,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通信模组301,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器302,具体用于: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器302,具体用于: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设备温度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应的位置;依据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确定可见光光源位置;计算所述位置和所述可见光光源位置的位置距离,判断所述位置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所述位置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若所述位置距离不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三传输策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器3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器3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器3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三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三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4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40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1、确定单元402和传输单元403,其中,
获取单元401,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确定单元402,用于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
传输单元403,用于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
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
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其中,
所述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启动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还包括:
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设备温度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应的位置;
依据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确定可见光光源位置;
计算所述位置和所述可见光光源位置的位置距离,判断所述位置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若所述位置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
若所述位置距离不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三传输策略;
其中,所述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三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三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模组,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通信模组,用于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
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其中,所述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启动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待传输数据时,获取环境温度和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温度;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设备温度确定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策略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
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判断所述设备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一传输策略;
若所述环境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设备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预设的第二传输策略;
其中,
所述依据所述数据传输策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一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
依据预设的拆分方法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拆分为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和第二待传输子数据;启动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一待传输子数据,启动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第二待传输子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策略时,控制所述通信模组依据所述第二传输策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启动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控制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对所述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设备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关闭所述可见光通信模组,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组,控制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28818.3A 2019-06-18 2019-06-18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0266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818.3A CN110266383B (zh) 2019-06-18 2019-06-18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818.3A CN110266383B (zh) 2019-06-18 2019-06-18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6383A CN110266383A (zh) 2019-09-20
CN110266383B true CN110266383B (zh) 2021-07-20

Family

ID=67919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8818.3A Active CN110266383B (zh) 2019-06-18 2019-06-18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638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8528A (ja) * 2009-05-26 2010-12-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電気分散補償回路制御方法および光受信機
CN104618054A (zh) * 2013-11-04 2015-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205029687U (zh) * 2015-10-29 2016-02-10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速率自动切换的can通信装置
CN105872441A (zh) * 2016-01-15 2016-08-17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视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882027A (zh) * 2018-07-17 2018-11-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信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8964838A (zh) * 2018-06-12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547173A (zh) * 2018-12-21 2019-03-2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的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0128B (en) * 2006-06-12 2009-05-21 Asustek Comp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9391518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环境应力的列车网络设备通信测试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8528A (ja) * 2009-05-26 2010-12-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電気分散補償回路制御方法および光受信機
CN104618054A (zh) * 2013-11-04 2015-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205029687U (zh) * 2015-10-29 2016-02-10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速率自动切换的can通信装置
CN105872441A (zh) * 2016-01-15 2016-08-17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视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964838A (zh) * 2018-06-12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882027A (zh) * 2018-07-17 2018-11-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信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547173A (zh) * 2018-12-21 2019-03-2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的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6383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9262B (zh) 蓝牙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6738B (zh) 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580996B (zh) Ursp规则的多运营商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240551B (zh) 使用手势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475020B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427741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00231B (zh) 动态天线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77741B (zh)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338725A (zh) 界面布局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48055B (zh)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10395B (zh) 静脉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69401B (zh) 信号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833683B (zh) 动态天线调整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162264B (zh) 应用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810261B (zh) 通话中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21696B (zh) 眼球追踪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64184B (zh) 支付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00385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66290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989878A (zh) 瞳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6638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78029B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76190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78305B (zh) 模式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443019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