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3471A -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3471A
CN110263471A CN201910565868.9A CN201910565868A CN110263471A CN 110263471 A CN110263471 A CN 110263471A CN 201910565868 A CN201910565868 A CN 201910565868A CN 110263471 A CN110263471 A CN 110263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ulation model
guard rail
structured data
model
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58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
徐井芒
李银芳
吴唯伟
申佳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China Railway Lanzho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 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 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 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58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3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3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3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将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将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根据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仿真计算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列车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轨道的安全性能成为了轨道生产的一大研究课题。
现有技术中,铁路辙叉所使用的H型护轨,通常是采用普通钢轨通过机加工的手段将轨底一侧的多余部分除掉,形成H型护轨截面,而加工成形的H型护轨,这种H型护轨不仅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且浪费材料,并且由于护轨的工作边为普通钢轨轨头的一侧面,容易造成磨损,但采用全高强度材料显然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强度护轨制作成本过高的问题。可以仿真计算出护轨的磨损分布,确定护轨需要加强的区域作为切削区域,只对切削区域进行切削替换为高强度材料,制成性价比高的复合护轨,节省了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所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将所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将所述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
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还包括转辙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辙叉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连接部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将所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还包括:
将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作用力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包括:
将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输入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与伤损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累积伤损信息;
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
若迭代参数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所述累积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在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迭代参数没有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累积伤损信息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并重新执行步骤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在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护轨的切削区域,对护轨进行切削,得到待补充护轨;
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对所述待补充护轨进行重构,得到复合护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所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根据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输入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迭代模块,用于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与伤损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累积伤损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若迭代参数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所述累积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若迭代参数没有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累积伤损信息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并重新执行步骤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根据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在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护轨的切削区域,对护轨进行切削,得到待补充护轨;
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对所述待补充护轨进行重构,得到复合护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仿真车辆在道岔上运行计算车辆对于道岔的轮轨动态力以及车轮在道岔上的动态横向位移,以计算出车辆在道岔上运行时对护轨冲击摩擦造成的伤损信息,将伤损信息中护轨受到冲击磨损的区域作为切削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精准确定了护轨易磨损的区域节约了资源,降低了高强度护轨的生产成本。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4:
S101、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上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车辆仿真模型是对于实体的车辆的结构部件简化为刚体的物理模型,由车轮、转向架和车体等部件组合而成,悬挂系统有弹簧和阻尼元件进行模拟,车辆的各个悬挂点都有空间坐标系上三个轴方向的自由度。
道岔仿真模型是对于实体的道岔假定为离散扣件弹簧支撑梁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中考虑表面不平滑的影响。护轨仿真模型是道岔仿真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要将车辆仿真模型和道岔仿真模型放入数学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所以在获取两个仿真模型时,是获取仿真模型对应的结构数据。
S102、将上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具体地,将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根据通过仿真车辆在道岔上运行来仿真计算,得出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轮轨动态力是车辆仿真模型对于道岔仿真模型的作用力的合力,车轮动态横向位移是车辆的轮对相对于道岔的横向振动产生的相对位移的动态数据。
S103、将上述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
具体地,伤损计算模型是通过仿真计算的方式得到车辆在道岔上运行对于护轨的损伤。根据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伤损计算模型可以计算出护轨具体的损伤点和损伤程度,生成伤损信息。
S104、根据上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根据伤损信息中的损伤点和损伤程度数据,得到护轨伤损的区域,作为护轨需要强化的区域,也就是切削区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还包括转辙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辙叉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连接部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道岔仿真模型除了护轨仿真模型外,还由转辙器仿真模型、辙叉仿真模型和连接部分仿真模型组成。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将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作用力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
具体地,动力学计算模型所需要的数据除了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外,还需要输入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作用力数据作为车辆仿真模型和道岔仿真模型动态相互作用的纽带,主要是轮轨法向力和蠕滑力。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4包括:
S105、将上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输入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S106、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S107、上述动力学计算模型与伤损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上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累积伤损信息。
S108、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
S109、若迭代参数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上述累积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步骤S109之后,还包括:
S110、若迭代参数没有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累积伤损信息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并重新执行步骤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将第二周期伤损计算模型得到的伤损信息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用来进行第三周期的动力学计算,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完第三周期的动力学计算后得到第三周期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在将第三周期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到伤损计算模型中进行伤损计算,再进行伤损计算后得到第三周期的伤损信息,然后进行判断是否第三周期计算后迭代参数是否达到了预设要求。其中,迭代参数是根据预设要求的种类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例如,预设要求是时间,那么迭代参数就是时间参数,又例如,预设要求是次数,那么迭代参数就是计数参数。
如果迭代参数没有达到预设要求,那么就继续进行迭代计算,将第三周期的伤损信息输入进动力学计算模型,动力学计算模型将在第三周期中动力学计算模型所使用的更新了伤损的护轨仿真模型作为第四周期护轨仿真模型的基础,再将第三周期得到的伤损信息更新到该护轨仿真模型上,得到第三周期伤损后的护轨仿真模型,再进行第四周期的迭代动力学计算,以此类推。
如果迭代参数达到了预设要求,那么就结束迭代计算过程,将迭代计算中的每一周期的伤损信息进行叠加,得到该护轨仿真模型从未伤损到最后一次伤损之间的轮廓变化,变化的区域就是在迭代计算中的总的伤损区域,也就是切削区域。
具体地,通过一次的伤损计算只能得到比较浅的伤损区域,在后续的使用中可能由于护轨磨损后车辆对于护轨的作用力或作用力点发生变化,所以这里将第一次伤损计算模型得到的护轨的伤损信息输入回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动力学计算模型根据该伤损信息对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已有的护轨仿真模型进行外形更新,根据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再次进行动力学计算,以得到新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然后,伤损计算模型根据新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计算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伤损信息,以进行动力学计算模型和伤损计算模型的迭代计算。
一般来说,护轨都有相应的可使用年限或安全年限,将该可使用年限或安全年限作为预设要求进行迭代计算,以计算出在护轨工作达到该可使用年限或安全年限时的累计伤损信息。上述预设要求也可以是迭代计算的次数,或其他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的参数。
例如,一种护轨的安全年限是5年,那么将该护轨的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开始进行迭代计算,迭代计算对应的仿真时间达到5年时,停止迭代计算,得到该护轨在持续工作5年后的累计伤损信息。
根据上述累计伤损信息就可以得到护轨在工作达到预设要求后的磨损点和磨损程度,也就得到了需要进行加强的区域,也就是切削区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
S111、根据上述护轨的切削区域,对护轨进行切削,得到待补充护轨。
S112、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对上述待补充护轨进行重构,得到复合护轨。
具体地,根据得到的切削区域对护轨仿真模型对应的实体护轨进行切削后,再使用3D打印技术将高强度合金材料分层打印在切削的部位上以重构护轨,得到复合护轨。
采用3D打印中的分层打印方式,可以改善不同材料手里的过渡形式,以优化打印后整体结构受力,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想的效果,提高复合护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的适用对象除护轨外,同样适用于辙叉、尖轨以及基本轨等轨道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上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31,用于将上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第二计算模块32,用于将上述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
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上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3,包括:
更新模块34,用于将上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输入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第三计算模块35,用于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迭代模块36,用于上述动力学计算模型与伤损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上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累积伤损信息。
判断模块37,用于判断预设要求是否达到预设要求;若预设要求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上述累积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判断模块37,还包括:
若预设要求没有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累积伤损信息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并重新执行步骤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确认模块33之后,还包括:
切削模块38,用于根据上述护轨的切削区域,对护轨进行切削,得到待补充护轨。
打印模块39,用于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对上述待补充护轨进行重构,得到复合护轨。
对应于图1中的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400,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1上并可在该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4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402运行存储器4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强度护轨制作成本过高的问题。
对应于图1中的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强度护轨制作成本过高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仿真车辆在道岔上运行计算车辆对于道岔的轮轨动态力以及车轮在道岔上的动态横向位移,以计算出车辆在道岔上运行时对护轨冲击摩擦造成的伤损信息,将伤损信息中护轨受到冲击磨损的区域作为切削区域,节约了资源,降低了高强度护轨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所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将所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将所述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
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还包括转辙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辙叉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连接部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还包括:
将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作用力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包括:
将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输入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与伤损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累积伤损信息;
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
若迭代参数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所述累积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之后,还包括:
若迭代参数没有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累积伤损信息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并重新执行步骤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护轨的切削区域,对护轨进行切削,得到待补充护轨;
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对所述待补充护轨进行重构,得到复合护轨。
7.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所述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包括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辆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和道岔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输入伤损计算模型中,得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伤损信息输入动力学计算模型中,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迭代模块,用于所述动力学计算模型与伤损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所述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的累积伤损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迭代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要求;若迭代参数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所述累积伤损信息确定护轨的切削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若迭代参数没有达到预设要求,则根据累积伤损信息更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并重新执行步骤将更新后的护轨仿真模型的结构数据输入到动力学计算模型中,得到数据更新后的车辆仿真模型与道岔仿真模型之间的轮轨动态力和车轮动态横向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确认模块之后,还包括:
切削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护轨的切削区域,对护轨进行切削,得到待补充护轨;
打印模块,用于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对所述待补充护轨进行重构,得到复合护轨。
CN201910565868.9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263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5868.9A CN110263471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5868.9A CN110263471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3471A true CN110263471A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2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5868.9A Pending CN110263471A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34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768A (zh) * 2019-09-27 2020-01-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运维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3828A (zh) * 2018-03-12 2018-09-2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道岔尖轨纵向裂纹扩展过程分析方法及养护方法
CN109702441A (zh) * 2018-12-11 2019-05-03 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产品材料的模具生产工艺
CN109813620A (zh) * 2018-12-28 2019-05-28 中国铁路总公司 确定铁路道岔钢轨磨耗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3828A (zh) * 2018-03-12 2018-09-2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道岔尖轨纵向裂纹扩展过程分析方法及养护方法
CN109702441A (zh) * 2018-12-11 2019-05-03 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产品材料的模具生产工艺
CN109813620A (zh) * 2018-12-28 2019-05-28 中国铁路总公司 确定铁路道岔钢轨磨耗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军等: "轮对与道岔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铁道学报》 *
徐井芒: "高速道岔曲尖轨磨耗仿真分析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杨新文等: "基于修正的轮轨非Hertz接触的重载铁路曲线超高对钢轨磨耗的影响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768A (zh) * 2019-09-27 2020-01-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运维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83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cellular automata algorithm for traffic flow modeling
CN103328931B (zh) 用于获得速度分布的方法
CN109813620A (zh) 确定铁路道岔钢轨磨耗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857902A (zh) 车辆损坏检测
Li et al. Design of an improved predictive LTR for rollover warning systems
CN104768821A (zh) 驾驶辅助装置和方法、碰撞预测装置和方法以及通知装置和方法
CN104679938A (zh) 用于评估重载列车及轨道耦合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
JP7006174B2 (ja)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64496A (zh) 基于前向车辆驾驶行为的智能车辆安全环境包络重构方法
CN105808314B (zh) 一种交通仿真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63471A (zh) 一种切削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875121A (zh) 确定高速铁路钢轨磨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83402A (zh) 轮胎花纹的实际磨损预测方法
Dukkipati et al. The dynamic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freight car running over a dipped-joint
Kim et al. Impact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on a steel girder bridge
Duarte et al. Software tool for simulation of vehicle–road interaction
CN105205216A (zh) 枢纽内大规模行人运动跨领域仿真方法及装置
Kozłowski et al. Analysis of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PRT vehicle-track system
JP6551207B2 (ja) タイヤ摩耗性能予測方法及びタイヤ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Yi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s of a suspension bridge under stochastic traffic flows and road roughness
Wu et al. Study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unning safety of two high-speed trains passing each other under crosswinds based on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ies
CN107798168B (zh) 一种高铁前挡玻璃风沙作用下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Sapragonas et al.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tire hydroplaning on directional stability of vehicle
CN108573115A (zh) 汽车后悬架振动分析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393861A (zh)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稳健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30

Address after: 637100, Gaoping Nanchong Sichuan Airpor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YI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LANZHOU BUREA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37100, Gaoping Nanchong Sichuan Airpor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YI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