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54169A -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54169A
CN110254169A CN201910563770.XA CN201910563770A CN110254169A CN 110254169 A CN110254169 A CN 110254169A CN 201910563770 A CN201910563770 A CN 201910563770A CN 110254169 A CN110254169 A CN 110254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reg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branch
transferr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37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彪
王刚
张凯
秦红
刘金宇
李国凯
甄永敏
曾文康
任学文
郑晓欢
张姗
刘忠华
崔晓旭
王凯
胡文东
马超
乔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de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de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e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de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37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541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5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541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内设有第一流动区、第二流动区和第三流动区,第一流动区的第二端、第二流动区的第二端和第三流动区的第二端彼此连通,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的第一端进入室外换热器内,换热介质从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和第三流动区的第一端流出室外换热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的第一端和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进入室外换热器内,换热介质从第三流动区的第一端流出室外换热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同时提高了空调系统在制冷和制热时与外界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内设有空调系统,以对车辆的乘员舱进行换热,使乘员舱位于合适的温度,同时可以在车辆在较冷天气下启动时对车辆的电池预热,保证电池位于合适的工作温度。
车辆的空调空调技术相较于家用空调技术,一方面由于车辆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使用环境恶劣,振动等均比家用空调严苛;另一方面车辆对于零部件执行非常严格的轻量化要求,家用空调则几乎对重量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两者之间无法直接相互转用。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空调系统通过室外换热器与外界进行换热。当空调系统位于制冷模式下时,空调系统的换热介质通过室外换热器对外界散热,换热介质在气态下进入室外换热器后散热液化,并以液态形式流出室外换热器,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内流动时体积逐渐减小,为保证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内的散热效果,室外换热器从出口向入口处的流动截面应逐渐减小。
当空调系统位于制热模式下时,空调系统的换热介质通过室外换热器对外界吸热,换热器在液态下进入室外换热器后吸热气化,并以气态形式流出室外换热器,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内流动时体积逐渐增大,为保证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内的吸热效果,室外换热器从出口向入口处的流动截面应逐渐增大。现有技术中的室外换热器的流动通道从出口向入口处的流动截面始终不变,空调系统与外界的换热效果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调系统与外界的换热效果的空调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内设有第一流动区、第二流动区和第三流动区,所述第一流动区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流动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流动区的第二端彼此连通,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热工作模式和制冷工作模式,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动区的第一端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内,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流动区的第一端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动区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内,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三流动区的第一端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具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流动区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三流动区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断开,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断开;
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断开,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第一两通阀和第二两通阀,所述第一两通阀连接在所述第一流动区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两通阀连接在所述第二流动区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流动区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两通阀断开,第二两通阀连通,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两通阀断开,第一两通阀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所述第一集液管内设有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在所述第一集液管内间隔开,所述第一流动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集液管之间,所述第二流动区连接在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集液管之间,所述第三流动区连接在所述第三分段与所述第二集液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动区、所述第二流动区和所述第三流动区的流动截面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动区、所述第二流动区和所述第三流动区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至少一个连通管,每个所述连通管分别连通在所述第一集液管和所述第二集液管之间,多个所述连通管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流入管路和流出管路,所述换热介质适于通过所述流入管路流入所述压缩机,所述换热介质适于通过所述流出管路流出所述压缩机,所述流入管路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分路和第二分路,所述第一分路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分路设有第一膨胀阀,所述流出管路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三分路和第四分路,所述第三分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四分路设有第二膨胀阀,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膨胀阀关闭,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路设有蒸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经济器,所述流出管路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五分路和第六分路,所述第五分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六分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经济器用于令所述第五分路内的所述换热介质与所述第六分路内的所述换热介质换热,所述第五分路在所述经济器的上游设有第三膨胀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流动区、第二流动区和第三流动区,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内流动时流动截面变大,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内流动时流动截面变小,同时提高了空调系统在制冷和制热时与外界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空调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空调系统,提高了车辆与外界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空调系统1000,室外换热器100,第一端101,第二端102,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第三流动区13,连通管14,第一集液管21,隔板211,第二集液管22,第一开口 31,第二开口32,第三开口33,第四开口34,翅片4,压缩机200,流入管路300,第一分路301,第二分路302,第一电磁阀303,第一膨胀阀304,蒸发器305,流出管路400,第三分路401,第四分路402,第二电磁阀403,第二膨胀阀404,经济器405,第三膨胀阀406,第五分路407,第六分路408,三通阀500,第一通道501,第二通道502,第三通道503,第一两通阀601,第二两通阀602,气液分离器700,室内换热器800,温度风门801,加热器901,控制模块90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可用于车辆,以调节车辆的乘员舱的温度和/或调节车辆内电池等器件的工作温度。图1-图5中的虚线管道代表由于对应阀门关闭形成的非连通管道。
如图1-图5所示,空调系统1000可以包括室外换热器100,空调系统1000内可以流动换热介质(例如水等介质),空调系统1000内的换热介质流经至室外换热器100时,可以与车辆外的大气环境进行换热。空调系统1000具有制热工作模式和制冷工作模式。当车辆位于冬天较冷环境时,空调系统1000可位于制热工作模式,此时空调系统1000内的换热介质需要通过室外换热器100从外界大气吸热。当车辆位于夏天较热环境时,空调系统1000可位于制冷工作模式,此时空调系统1000内的换热介质需要通过室外换热器100对外界大气散热。
如图1所示,室外换热器100内设有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和第三流动区13,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102、第二流动区12的第二端102和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 彼此连通。
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 101进入室外换热器100内后从外界大气吸热并气化,随后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101沿第一流动区11流动至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102,之后,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102流动至第二流动区12的第二端102,随后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二端102沿第二流动区12流动至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并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流出室外换热器100;另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102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随后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沿第三流动区13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并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流出室外换热器100。
由此,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流动并吸热气化时,换热介质体积逐渐变大,此时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分流至第二流动区12和第三流动区13,换热介质的流动截面逐渐变大,保证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的吸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流动区12的流动截面与第三流动区13的流动截面的总面积和大于第一流动区11的流动截面面积。
如图3所示,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101进入室外换热器100内后对外界大气散热并液化,随后该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101沿第一流动区11流动至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102,之后,该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102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随后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沿第三流动区13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另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进入室外换热器100内后对外界大气散热并液化,随后换热介质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沿第二流动区12流动至第二流动区12的第二端102,之后,该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二端102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随后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102沿第三流动区13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最后,两部分换热介质在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汇合,并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 101流出室外换热器100。
由此,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流动并放热液化时,换热介质体积逐渐变小,此时换热介质分别从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合流至第三流动区13,换热介质的流动截面逐渐变小,保证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的吸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流动区11的流动截面与第二流动区12的流动截面的总面积和大于第三流动区13的流动截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过设置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和第三流动区13,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流动时流动截面变大,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流动时流动截面变小,同时提高了空调系统1000在制冷和制热时与外界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流动区11的流动截面、第二流动区12的流动截面、第三流动区13的流动截面均相等,由此可以实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流动时流动截面变小,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内流动时流动截面变大,且室外换热器100便于制造。
具体地,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流出室外换热器100后,可以再次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流入室外换热器100与另一部分换热介质合流后一并流出室外换热器100,由此,流出室外换热器100的管路排布简便,便于布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101设有第一开口31,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设有第二开口32,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设有第三开口33和第四开口 34。
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第一开口31进入第一流动区11内,随后一部分换热介质可以从第二开口32流出第二流动区12,并进一步从第三开口33流入第三流动区13以与另一部分换热介质合流,合流后的换热介质从第四开口34流出室外换热器100。
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一开口31进入第一流动区 11内,另一部分换热介质从第二开口32进入第二流动区12内,两部分换热介质在第三流动区13合流后从第四开口34流出室外换热器100。
具体地,如图2、图3、图5所示,空调系统1000具有三通阀500,三通阀500的第一通道501与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101连通,三通阀500的第二通道502与第二流动区12 的第一端101连通,三通阀500的第三通道503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连通。
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第二通道502与第三通道503连通,第一通道501 与第二通道502断开,第一通道501与第三通道503断开。由此,一部分换热介质可以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通过三通阀500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以与另一部分换热介质合流后一并流出室外换热器100。
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第一通道501与第二通道502连通,第二通道502 与第三通道503断开,第一通道501与第三通道503断开。由此,一部分换热介质可以通过三通阀500分流至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
由此,仅需一个阀门即可实现空调系统1000制热工作模式与制冷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时换热介质的流动截面面积的变化,空调系统1000的结构简单。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两通阀代替三通阀500,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 1000具有第一两通阀601和第二两通阀602,第一两通阀601连接在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101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之间,第二两通阀602连接在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与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之间。
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第一两通阀601断开,第二两通阀602连通,由此,一部分换热介质可以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通过三通阀500流动至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101,以与另一部分换热介质合流后一并流出室外换热器100。
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第二两通阀602断开,第一两通阀601连通。由此,一部分换热介质可以通过三通阀500分流至从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101。
由此,仅需一个阀门即可实现空调系统1000制热工作模式与制冷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时换热介质的流动截面面积的变化,空调系统1000的结构简单。
具体地,如图1所示,室外换热器100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相对,室外换热器100具有第一集液管21和第二集液管22,第一集液管21分别与第一分段的第一端101、第二分段的第一端101、第三分段的第一端101连通,第二集液管22分别与第一分段的第二端102、第二分段的第二端102、第三分段的第二端102连通。
如图1所示,第一集液管21内设有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在第一集液管21内间隔开。例如第一集液管2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隔板211,第一分段与第二分段通过一个隔板211间隔开,第二分段与第三分段通过另一个隔板211间隔开。
第一流动区11连接在第一分段与第二集液管22之间,第二流动区12连接在第二分段与第二集液管22之间,第三流动区13连接在第三分段与第二集液管22之间。
由此,在第一集液管21处,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第三流动区13分隔开;在第二集液管22处,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第三流动区13彼此连通。由此,换热介质可以流经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第三流动区13,流动距离较长,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好。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和第三流动区1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至少一个连通管14,每个连通管14分别连通在第一集液管21和第二集液管22之间,多个连通管14互相平行。更加具体地,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和第三流动通过分别设置连通管14的个数,可以实现流动截面面积的变化。
具体地,如图1所示,每个连通管14均设有翅片4,翅片4可以增加连通管14内的换热介质与外界大气的换热面积,增强换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空调系统10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800、压缩机200、流入管路300和流出管路400,换热介质适于通过流入管路300流入压缩机200,换热介质适于通过流出管路400流出压缩机200,室内换热器800用于对乘员舱和/或车内元件进行加热,压缩机200用于将换热介质从室外换热器100与外界换热后流动至室内换热器800,以对乘员舱和/或车内元件进行加热。
如图2和图3所示,流入管路300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分路301和第二分路302,第一分路301设有第一电磁阀303,第二分路302设有第一膨胀阀304,流出管路400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三分路401和第四分路402,第三分路401设有第二电磁阀403,第四分路402设有第二膨胀阀404。
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磁阀303和第二膨胀阀404开启,第二电磁阀403和第一膨胀阀304关闭,换热介质通过第二膨胀阀404后,使换热介质变为气液混合状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00进行吸热气化,增加换热介质的气化程度,从而增加换热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0的吸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分路302设有蒸发器305,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磁阀403和第一膨胀阀304开启,第一电磁阀303和第二膨胀阀404关闭,换热介质通过第一膨胀阀304后,使换热介质变为气液混合状态后进入蒸发器305进行吸热气化,蒸发器305进而对乘员舱和/或车内元件进行吸热冷却,换热介质通过蒸发器305后进入压缩机200进行下一次循环。第一膨胀阀304可增加换热介质的气化程度,从而增加换热介质在蒸发器305的吸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流入管路300还设有气液分离器700,换热介质通过气液分离器700时,气液分离器700可以将换热介质的液体和气体分离,使气体部分进入压缩机200,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200导致压缩机200发生液击,保证压缩机200正常工作。
具体地,如图5所示,空调系统1000还包括:经济器405,流出管路400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五分路407和第六分路408,第五分路407与压缩机200连接,第六分路408与室外换热器100连接,经济器405用于令第五分路407内的换热介质与第六分路408内的换热介质换热。第五分路407连接有第三膨胀阀406,第三膨胀阀406位于经济器405的上游。
当空调系统1000位于制冷工作模式时,第三膨胀阀406关闭,经济器405不工作。当空调系统1000位于制热工作模式时,第三膨胀阀406开启,经济器405工作,第五分路407 内的换热介质经过第三膨胀阀406后部分气化吸热,进而第五分路407的换热介质通过与第六分路408内的换热介质换热,实现了对第六分路408的换热介质的焓值降低,第六分路 408的换热介质进一步进入室外换热器100后吸热量变大,提高吸热效果,从而提高空调系统1000的制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室内换热器800具有温度风门801,温度风门801常规状态下位于关闭状态以阻挡乘员舱的空气与室内换热器800散热。当不需要对乘员舱换热,仅需要对车内元件进行换热时,温度风门801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对乘员舱换热时,温度风门801开启,以使乘员舱的空气与室内换热器800接触,以实现室内换热器800对乘员舱的调温。
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空调系统1000还设有加热器901,当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且室内换热器800无法达到满意的加热效果时,可以开启加热器901对乘员舱和/或车辆内元件进行辅助加热。更加具体地,加热器901可以为PTC加热器901。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空调系统1000还设有控制模块902,控制模块902用于控制切换空调系统1000在制热工作模式与制冷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同时控制模块902还可以控制空调系统1000的阀门开闭。更加具体地,控制模块902为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 Conditioning,中文名称: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模块。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空调系统1000,提高了车辆与外界的换热效果,车辆换热效率更高,耗费能源更少。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换热器(100),所述室外换热器(100)内设有第一流动区(11)、第二流动区(12)和第三流动区(13),所述第一流动区(1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流动区(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流动区(13)的第二端彼此连通,所述空调系统(1000)具有制热工作模式和制冷工作模式;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100)内,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100);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100)内,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0)具有三通阀(500),所述三通阀(500)的第一通道(501)与所述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500)的第二通道(502)与所述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500)的第三通道(503)与所述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通道(502)与所述第三通道(503)连通,所述第一通道(501)与所述第二通道(502)断开,所述第一通道(501)与所述第三通道(503)断开;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通道(501)与所述第二通道(50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502)与所述第三通道(503)断开,所述第一通道(501)与所述第三通道(503)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0)具有第一两通阀(601)和第二两通阀(602),所述第一两通阀(601)连接在所述第一流动区(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两通阀(602)连接在所述第二流动区(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流动区(13)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两通阀(601)断开,第二两通阀(602)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两通阀(602)断开,第一两通阀(6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0)具有第一集液管(21)和第二集液管(22),所述第一集液管(21)内设有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在所述第一集液管(21)内间隔开,所述第一流动区(11)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集液管(22)之间,所述第二流动区(12)连接在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集液管(22)之间,所述第三流动区(13)连接在所述第三分段与所述第二集液管(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区(11)、所述第二流动区(12)和所述第三流动区(13)的流动截面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区(11)、所述第二流动区(12)和所述第三流动区(1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至少一个连通管(14),每个所述连通管(14)分别连通在所述第一集液管(21)和所述第二集液管(22)之间,多个所述连通管(14)互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0)还包括:压缩机(200)、流入管路(300)和流出管路(400),所述换热介质适于通过所述流入管路(300)流入所述压缩机(200),所述换热介质适于通过所述流出管路(400)流出所述压缩机(200);
所述流入管路(300)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一分路(301)和第二分路(302),所述第一分路(301)设有第一电磁阀(303),所述第二分路(302)设有第一膨胀阀(304),所述流出管路(400)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三分路(401)和第四分路(402),所述第三分路(401)设有第二电磁阀(403),所述第四分路(402)设有第二膨胀阀(404);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电磁阀(403)和所述第一膨胀阀(304)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303)和所述第二膨胀阀(404)开启;
所述空调系统(10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电磁阀(403)和所述第一膨胀阀(304)开启,所述第一电磁阀(303)和所述第二膨胀阀(404)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路(302)设有蒸发器(3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0)还包括:经济器(405),所述流出管路(400)设有并联设置的第五分路(407)和第六分路(408),所述第五分路(407)与所述压缩机(200)连接,所述第六分路(408)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0)连接,所述经济器(405)用于令所述第五分路(407)内的所述换热介质与所述第六分路(408)内的所述换热介质换热,所述第五分路(407)在所述经济器(405)的上游设有第三膨胀阀(406)。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1000)。
CN201910563770.XA 2019-06-26 2019-06-26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102541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3770.XA CN110254169A (zh) 2019-06-26 2019-06-26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3770.XA CN110254169A (zh) 2019-06-26 2019-06-26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54169A true CN110254169A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2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3770.XA Pending CN110254169A (zh) 2019-06-26 2019-06-26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5416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2646A (ja) * 2002-10-25 2004-05-20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278676A (ja) * 2006-04-12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3649667A (zh) * 2011-07-14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室外换热器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837657A (zh) * 2012-12-12 2015-08-12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泵系统
CN107499089A (zh) * 2017-08-23 2017-12-22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JP2017227367A (ja) * 2016-06-21 2017-12-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709898A (zh) * 2015-08-19 2018-02-16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系统
CN208170776U (zh) * 2018-03-19 2018-11-30 吉林大学 一种补气式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2646A (ja) * 2002-10-25 2004-05-20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278676A (ja) * 2006-04-12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3649667A (zh) * 2011-07-14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室外换热器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837657A (zh) * 2012-12-12 2015-08-12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热泵系统
CN107709898A (zh) * 2015-08-19 2018-02-16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系统
JP2017227367A (ja) * 2016-06-21 2017-12-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499089A (zh) * 2017-08-23 2017-12-22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8170776U (zh) * 2018-03-19 2018-11-30 吉林大学 一种补气式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0162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9751378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WO2021239137A1 (zh) 热管理系统
TWI646288B (zh) 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換熱器
CN109968940B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US11747057B2 (en) Heat pump system
CN212950033U (zh) 热管理系统
WO2019029218A9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109080409A (zh) 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07089113A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515114A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11892770U (zh) 热管理系统
CN112428767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0254169A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19223612A1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EP3798536A1 (en) Heat pump system
CN110530063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WO2023207583A1 (zh) 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0530049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11660754A (zh) 热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24022451A1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20500436U (zh) 热管理系统
CN211335510U (zh) 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11222955U (zh) 双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
EP4299345A1 (en) Valve group integrated module,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