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7826B -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7826B
CN110247826B CN201910619349.6A CN201910619349A CN110247826B CN 110247826 B CN110247826 B CN 110247826B CN 201910619349 A CN201910619349 A CN 201910619349A CN 110247826 B CN110247826 B CN 110247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test
source
destination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93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7826A (zh
Inventor
何杏宇
杨桂松
刘雪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6193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7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7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7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7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属于数据交换网络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生成随机图;步骤2,生成组件;步骤3,判断源节点与目的节点是否在同一组件内;步骤4,测试并判断源组件与目的组件是否连通;步骤5,将源组件与第三类组件以及目的组件与第三类组件的测试边放入待侧列表内;步骤6,测试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类组件的测试边将源组件与目的组件连通;步骤7,生成相融源组件与相融目的组件;步骤8,判断所述待测边列表中所述测试边数目是否为0。本发明基于直接联通概率等数据对连通性测试的随机图进行划分,所以能够在保障测试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属于数据交换网络领域。
背景技术
点对点的连通性在物联网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固定无线网络中,点对点的连通性是通过固定的拓扑结构来保证的以及通过基于泛洪的各种路由协议来探索点到点的连通性,这需要消耗大量的网络资源。
而在移动无线网络中,点对点的连通性变得更加难以测定,一般通过节点之间的连通概率和社会关系来进行估计,但这些估计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该方法用于数据中心测试多个节点中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连通性,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数据中心根据预设时间内的网络通信记录计算所有节点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并根据直接连通概率生成随机图,在所述随机图中,当两个节点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两个节点之间存在一条测试边;步骤2,数据中心根据预设时间内的网络通信记录计算所有节点的度中心性以及所有节点对于源节点S以及目的节点D的中介中心性,将随机图中中介中心性为0的节点去除并将度中心性高于第二预设阈值的节点恢复,得到多个包含节点的组件,组件内的所有节点之间全联通;步骤3,判断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是否在同一组件中,如果为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4;步骤4,按照测试边对应的直接连通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测试并判断包含有源节点S的源组件CS与包含有目的节点D的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是否连通,当判断为是时,停止测试并判定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5;步骤5,将源组件CS与既不包含源节点S又不包含目的节点D的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以及目的组件CD与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放入待测边列表;步骤6,根据预设规则对待测边列表中测试边的测试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测试优先级顺序进行测试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类组件的测试边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当判断为是时,停止测试并判定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7;步骤7,将在步骤6中测试出与源组件CS有连通测试边的第三类组件Ci融入源组件CS,得到相融源组件,同时将在步骤6中测试出与目的组件CD有连通测试边的第三类组件Ci融入目的组件,得到相融目的组件,然后进入步骤8;步骤8,将相融源组件与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以及相融目的组件与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放入待测边列表,将已测试过的测试边从待测边列表中删除,判断待测边列表中测试边数目是否为0,当判断为是时,判定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不连通,否则进入步骤6。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6中,预设规则包括如下规则:规则1,对于多个第三类组件,按照组件优先级系数从小到大排序,组件优先级系数越小第三组件的测试边的测试顺序越靠前;规则2,对于一个组件,从其侧优先级系数低的一侧的测试边先测试,然后测试其侧优先级系数高的一侧的测试边;规则3,对于一个组件的一侧的测试边,测试边对应的直接连通概率越高则越先被测试。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直接连通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ij=Ncij/Nc(test),式中,Pij为任意一对节点i和j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Ncij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测试过程中i和j直接相连的次数,Nc(test)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次数。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节点的度中心性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31
式中,DC(i)节点i的度中心性,Ndc(i)为对于任意节点i,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与之直接相连的不同节点个数,Ndc max为网络中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过程中与一个节点直接连通的最大节点数量。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节点的中介中心性的计算公式为BCi(S,D)=Nr(i,(S,D))/Nc(test),式中,BCi(S,D)为节点i相对于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的中介中心性,Nr(i,(S,D))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测试过程中节点i充当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的中继节点的次数,Nc(test)是在预设时间内的测试次数。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组件优先级系数PRI(Ci)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41
式中,PCi是组件Ci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n1 Ci是当第三类组件组件Ci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的估计测试次数,n0 Ci是当第三类组件组件Ci不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NCi-D是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组件Ci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P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42
式中,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NCi-D是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当第三类组件Ci不可以将源组件CS和目的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第三类组件Ci的估计测试次数n0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51
式中,PRIS-Ci是组件Ci的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是组件Ci的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n0,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52
式中,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n0,2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53
式中,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当第三类组件Ci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第三类组件Ci的估计测试次数n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54
n1,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55
式中,PS-Ci(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S-Ci(b-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b-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1,2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61
式中,PCi-D(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a-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a-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62
式中,PCi-D(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a-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a-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63
式中,PS-Ci(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S-Ci(b-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b-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侧优先级系数由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S-Ci和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组成,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71
式中,PS-Ci是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的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72
式中,PCi-D是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的概率P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73
式中,N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P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74
式中,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因为基于直接联通概率、度中心性以及中介中心性将用于连通性测试的随机图进行裁剪和划分,减少了很多无效的测试,所以本发明能够在保障测试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将随机图拆分为组件示意图;图2中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81
表示源节点,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82
表示目的节点,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83
表示删除的节点,●表示恢复的节点,○表示其他节点。
图3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中测试级优先方法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组件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该方法用于数据中心测试多个节点中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连通性,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所述数据中心根据预设时间内的网络通信记录计算所有所述节点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并根据直接连通概率生成随机图,
在随机图中,当两个所述节点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两个所述节点之间存在一条测试边,
第一预设阈值在0-1之间取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取0.5。
图2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将随机图拆分为组件示意图。
步骤2,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中心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的所述网络通信记录计算所有所述节点的度中心性以及所有所述节点对于所述源节点S以及所述目的节点D的中介中心性,将所述随机图中中介中心性为0的节点去除并将度中心性高于第二预设阈值的节点恢复,得到多个包含所述节点的组件,
所述组件内的所有所述节点之间全联通,
所述节点的度中心性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091
式中,DC(i)节点i的度中心性,Ndc(i)为对于任意节点i,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与之直接相连的不同节点个数,Ndc max为网络中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过程中与一个节点直接连通的最大节点数量,
所述节点的中介中心性的计算公式为BCi(S,D)=Nr(i,(S,D))/Nc(test),
式中,BCi(S,D)为节点i相对于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的中介中心性,Nr(i,(S,D))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测试过程中节点i充当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的中继节点的次数,Nc(test)是在预设时间内的测试次数,
第二预设阈值在0-1之间取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阈值取0.4。
步骤3,判断所述源节点S和所述目的节点D是否在同一所述组件中,如果为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按照所述测试边对应的直接连通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测试并判断包含有所述源节点S的源组件CS与包含有所述目的节点D的目的组件CD之间的所述测试边是否连通,当判断为是时,停止测试并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5,测试测试边是否连通的工作是数据中心将测试任务指派给相应节点来完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测试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测试边是否连通,数据中心会指派节点i或者节点j来测试它们之间的测试边是否联通。
所述直接连通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ij=Ncij/Nc(test),
式中,Pij为任意一对节点i和j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Ncij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测试过程中i和j直接相连的次数,Nc(test)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次数,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运行初期的第一个预设时间段采用泛洪的方法测试两点之间的联通性,此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测试。
步骤5,将源组件CS与既不包含源节点S又不包含目的节点D的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以及目的组件CD与所述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放入待测边列表。
步骤6,根据预设规则对待测边列表中测试边的测试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测试优先级顺序进行测试并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三类组件的所述测试边将所述源组件CS和所述目的组件CD连通,当判断为是时,停止测试并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7,
测试测试边是否连通的工作是数据中心将测试任务指派给相应节点来完成的,在本实施例中,测试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测试边是否连通,数据中心会指派节点i或者j来测试它们之间的测试边是否联通。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包括如下三条规则:
规则1,对于多个第三类组件,按照组件优先级系数从小到大排序,组件优先级系数越小第三组件的测试边的测试顺序越靠前;
规则2,对于一个组件,从其侧优先级系数低的一侧的测试边先测试,然后测试其侧优先级系数高的一侧的测试边;
规则3,对于一个组件的一侧的测试边,测试边对应的直接连通概率越高则越先被测试,
图3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中测试级优先方法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组件优先级系数PRI(Ci)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21
式中,PCi是组件Ci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n1 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的估计测试次数,n0 Ci是当第三类组件组件Ci不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NCi-D是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组件Ci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P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22
式中,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NCi-D是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当第三类组件Ci不可以将源组件CS和目的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第三类组件Ci的估计测试次数n0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23
PRIS-Ci是组件Ci的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是组件Ci的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
n0,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24
式中,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n0,2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31
式中,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当第三类组件Ci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第三类组件Ci的估计测试次数n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32
n1,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33
式中,PS-Ci(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S-Ci(b-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b-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n1,2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34
式中,PCi-D(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a-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a-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41
式中,PCi-D(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a-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a-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42
式中,PS-Ci(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S-Ci(b-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b-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侧优先级系数由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S-Ci和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组成,
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43
式中,PS-Ci是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的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51
式中,PCi-D是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所述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的概率P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52
式中,N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所述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P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124989950000153
式中,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图4是本发明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中的实施例组件融合示意图。
步骤7,如图4所示,将在所述步骤6中测试出与所述源组件CS有连通测试边的所述第三类组件Ci融入所述源组件CS,得到相融源组件,同时将在步骤6中测试出与所述目的组件CD有连通测试边的所述第三类组件Ci融入目的组件,得到相融目的组件,然后进入步骤8。
步骤8,将所述相融源组件与所述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以及所述相融目的组件与所述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放入待测边列表,将已测试过的测试边从所述待测边列表中删除,判断所述待测边列表中所述测试边数目是否为0,当判断为是时,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不连通,否则进入步骤6。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因为基于直接联通概率、度中心性以及中介中心性将用于连通性测试的随机图进行裁剪和划分,减少了很多无效的测试,所以本实施例能够在保障测试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测试成本。
进一步地,由于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因为预设了排序规则,减少了很多无效的测试,所以本实施例使得测试算法能够更快且更少成本的获得测试结果。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该方法用于数据中心测试多个节点中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连通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所述数据中心根据预设时间内的网络通信记录计算所有所述节点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并根据所述直接连通概率生成随机图,
在所述随机图中,当两个所述节点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两个所述节点之间存在一条测试边;
步骤2,所述数据中心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的所述网络通信记录计算所有所述节点的度中心性以及所有所述节点对于所述源节点S以及所述目的节点D的中介中心性,将所述随机图中中介中心性为0的节点去除并将度中心性高于第二预设阈值的节点恢复,得到多个包含所述节点的组件,
所述组件内的所有所述节点之间全联通;
步骤3,判断所述源节点S和所述目的节点D是否在同一所述组件中,如果为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4;
步骤4,按照所述测试边对应的直接连通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测试并判断包含有所述源节点S的源组件CS与包含有所述目的节点D的目的组件CD之间的所述测试边是否连通,当判断为是时,停止测试并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5,将源组件CS与既不包含源节点S又不包含目的节点D的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以及目的组件CD与所述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放入待测边列表;
步骤6,根据预设规则对待测边列表中测试边的测试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测试优先级顺序进行测试并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三类组件的所述测试边将所述源组件CS和所述目的组件CD连通,当判断为是时,停止测试并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连通,否则,进入步骤7;
步骤7,将在所述步骤6中测试出与所述源组件CS有连通测试边的所述第三类组件Ci融入所述源组件CS,得到相融源组件,同时将在步骤6中测试出与所述目的组件CD有连通测试边的所述第三类组件Ci融入目的组件,得到相融目的组件,然后进入步骤8;
步骤8,将所述相融源组件与所述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以及所述相融目的组件与所述第三类组件Ci之间的测试边放入待测边列表,将已测试过的测试边从所述待测边列表中删除,判断所述待测边列表中所述测试边数目是否为0,当判断为是时,判定所述源节点S与所述目的节点D不连通,否则进入步骤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6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如下规则:
规则1,对于多个第三类组件,按照组件优先级系数从小到大排序,组件优先级系数越小第三组件的测试边的测试顺序越靠前;
规则2,对于一个组件,从其侧优先级系数低的一侧的测试边先测试,然后测试其侧优先级系数高的一侧的测试边;
规则3,对于一个组件的一侧的测试边,测试边对应的直接连通概率越高则越先被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直接连通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ij=Ncij/Nc(test),
式中,Pij为任意一对节点i和j之间的直接连通概率,Ncij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测试过程中i和j直接相连的次数,Nc(test)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节点的度中心性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31
式中,DC(i)节点i的度中心性,Ndc(i)为对于任意节点i,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与之直接相连的不同节点个数,Ndc max为网络中在过去预设时间内的测试过程中与一个节点直接连通的最大节点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节点的中介中心性的计算公式为BCi(S,D)=Nr(i,(S,D))/Nc(test),
式中,BCi(S,D)为节点i相对于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的中介中心性,Nr(i,(S,D))是在过去预设时间内测试过程中节点i充当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的中继节点的次数,Nc(test)是在预设时间内的测试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组件优先级系数PRI(Ci)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41
式中,PCi是组件Ci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n1 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的估计测试次数,n0 Ci是当第三类组件组件Ci不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NCi-D是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组件Ci将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P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42
式中,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NCi-D是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当第三类组件Ci不可以将源组件CS和目的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第三类组件Ci的估计测试次数n0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51
式中,PRIS-Ci是组件Ci的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是组件Ci的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
n0,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52
式中,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n0,2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53
式中,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当第三类组件Ci可将源组件CS和目的CD连通时的用于测试第三类组件Ci的估计测试次数n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61
n1,1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62
式中,PS-Ci(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S-Ci(b-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b-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n1,2 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63
式中,PCi-D(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a-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a-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64
式中,PCi-D(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Ci-D(a-1)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a-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71
式中,PS-Ci(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PS-Ci(b-1)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b-1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侧优先级系数由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S-Ci和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组成,
Ci-CS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72
式中,PS-Ci是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的概率,nS-Ci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时的用于测试Ci-CS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S-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Ci-CD侧的侧优先级系数PRI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81
式中,PCi-D是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nCi-D是当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时用于测试Ci-CD侧的估计测试次数,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三类组件Ci和源组件CS连通的概率PS-C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82
式中,NCi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和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S-Ci(h)是第三类组件Ci与源组件CS之间第h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三类组件Ci和目的组件CD连通的概率PCi-D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124989940000083
式中,NCi-D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的测试边总数,PCi-D(g)是第三类组件Ci与目的组件CD之间第g条测试边的直接连通概率。
CN201910619349.6A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Active CN110247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9349.6A CN110247826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9349.6A CN110247826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826A CN110247826A (zh) 2019-09-17
CN110247826B true CN110247826B (zh) 2022-03-25

Family

ID=6789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9349.6A Active CN110247826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7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1587B (zh) * 2020-04-27 2022-12-06 上海理工大学 多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4583A2 (en) * 1996-06-20 1997-12-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izing the connection set up time in high speed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WO2004114568A2 (en) * 2003-06-25 2004-12-29 Nokia Corporation Bluetooth personal area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optimization using connectivity metric
CN101099086A (zh) * 2005-02-22 2008-01-02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不可用组件的修复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53124A (zh) * 2008-02-15 2011-01-19 思科技术公司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多条不可用链路的修复路径
CN102026203A (zh) * 2010-12-17 2011-04-20 武汉大学 一种无线Mesh网中多SIP服务器布局方法
EP2584849A1 (en) * 2011-10-17 2013-04-24 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Method for node positioning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414711A (zh) * 2013-08-05 2013-11-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信任的网络群体异常感知方法
CN108933694A (zh) * 2018-06-09 2018-12-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拨测数据的数据中心网络故障节点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9862536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同济大学 大规模车联网多社区间通达性方法
CN109862537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同济大学 车联网社区内通达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1536A1 (en) * 2001-01-17 2002-12-19 Laforge Laurence Edward Algorithmic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for synthesizing self-healing networks, bus structures, and connectivities
US7835351B2 (en) * 2006-07-03 2010-11-1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information for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in an ad-hoc network based upon local synopsis exchang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14583A2 (en) * 1996-06-20 1997-12-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izing the connection set up time in high speed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WO2004114568A2 (en) * 2003-06-25 2004-12-29 Nokia Corporation Bluetooth personal area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optimization using connectivity metric
CN101099086A (zh) * 2005-02-22 2008-01-02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不可用组件的修复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53124A (zh) * 2008-02-15 2011-01-19 思科技术公司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多条不可用链路的修复路径
CN102026203A (zh) * 2010-12-17 2011-04-20 武汉大学 一种无线Mesh网中多SIP服务器布局方法
EP2584849A1 (en) * 2011-10-17 2013-04-24 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Method for node positioning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414711A (zh) * 2013-08-05 2013-11-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信任的网络群体异常感知方法
CN108933694A (zh) * 2018-06-09 2018-12-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拨测数据的数据中心网络故障节点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9862536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同济大学 大规模车联网多社区间通达性方法
CN109862537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同济大学 车联网社区内通达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otocol and Connectivity Based Overlay Level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P2P Networks;Kasim Oztoprak等;《2006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Workshops》;20070108;全文 *
一种P2P环境下点割集的被动分布式发现算法;任浩等;《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1215(第12期);全文 *
一种新的点对点路由算法容错性概率分析;胡清桂;《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0(第04期);全文 *
基于点对点技术的协同工作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孙尽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20071015(第4期);全文 *
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容量分析;孟利民等;《传感技术学报》;20160115(第01期);全文 *
基于转码策略的点对点流媒体系统研究;曾帅;《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信息科技辑》;20151115(第11期);全文 *
对等网络中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的分析;陈浩等;《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0321(第03期);全文 *
高速公路场景中车用自组织网络1-连通的必要条件;熊炜等;《软件学报》;20101115(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7826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ll The use of game theory to measure the vulnerability of stochastic networks
CN107276793B (zh) 基于概率跳转随机游走的节点重要性度量方法
Al-Turjman et al. Network experience scheduling and routing approach for big data transmiss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Zhang et al. Modeling end-to-end delay using pareto distribution
US10831630B2 (en) Fault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data center
CN110247826B (zh) 一种点对点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Munjal et al. Changing trends in modeling mobility
CN116225769B (zh) 一种系统故障根因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Mahyar et al. CS-ComDet: A compressive sensing approach for inter-community detection in social networks
Moscholios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rate loss systems supporting cooperative users with a probabilistic behavior
CN113569142B (zh) 一种基于全阶邻居覆盖策略的网络谣言溯源方法
KR101928822B1 (ko) 사물 인터넷 환경에서 낯선 기기에 대한 사용자 신뢰도 계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450986B (zh) 一种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资源调度方法
JP5201051B2 (ja) 接続状態推定プログラム、接続状態推定装置および接続状態推定方法
CN110149233B (zh) 采用概要图和节点对影响值评估关键节点的方法与系统
US8266165B2 (en) Adaptive parameterized search algorithm
Xia et al. Measuring group mobility: a topology based approach
Kawabata et al. Modeling restrained epidemic routing on complex networks
CN109274525A (zh) 一种基于网络场论的识别网络中最有影响力top k节点的方法
CN111432447A (zh) 消息传输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46747A (zh) 一种面向图流的社交网络用户间路径规划方法和系统
Maller et al. Cloud-in-the-Loop simulation of C-V2X application relocation distortions in Kubernetes based Edge Cloud environment
CN116683981B (zh) 一种基于多维时变资源图的低轨卫星路径规划方法
Farzad et al. Modeling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ttorrent-like peer-to-peer networks
CN111294809A (zh) 问题集中区域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