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5472A -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5472A
CN110245472A CN201910041041.8A CN201910041041A CN110245472A CN 110245472 A CN110245472 A CN 110245472A CN 201910041041 A CN201910041041 A CN 201910041041A CN 110245472 A CN110245472 A CN 110245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ying party
user
node
use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10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5472B (zh
Inventor
汪东艳
李茂材
李波
屠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10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5472B/zh
Priority to CN202110432483.2A priority patent/CN113190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5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5472A/zh
Priority to JP2021540362A priority patent/JP719977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952 priority patent/WO2020147709A1/zh
Priority to US17/147,370 priority patent/US2021013607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5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5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41User authentication where a single sign-on provides access to a plurality of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8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delegation of authentication, e.g. a proxy authenticates an entity to be authenticated on behalf of this entity vis-à-vis an authentication 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 H04L9/321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using tickets or token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04L9/3239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involving non-keyed hash functions, e.g. modification detection codes [MDCs], MD5, SHA or RIPEM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身份认证时提高用户身份资产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身份认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背景技术
身份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框架之一。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业务开展应以一定确信等级的身份认证为前提。现有技术中的身份认证,一般采用以某个中心化机构发行和管理身份信息的模式。但是,随着各种业务类型的发展,人的身份也呈现出多维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身份认证模式存在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例如,中心化存储的信息常常在不同程度上更容易被恶意获取或者买卖。
另外,身份信息经常被过度采集。明明用户只是要办理快递,或者搭乘出租车,却要采集用户的身份证信息。而这些快递、出租车运营公司在保护数据的基础设施上投入和能力可能根本不足以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一旦发生数据泄漏,更加剧了信息泄漏的恶性循环。原来身份核验可以依赖的法定身份信息泄漏尤为严重,身份核验存在越来越大的风险。这不但影响到采集机构本身的业务和声誉,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带来了用户的身份资产的风险。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在身份认证时能够提高用户身份资产的安全性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其能够在身份认证时提高用户身份资产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所述身份认证方法由身份认证系统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执行,所述身份认证系统除包括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外,还包括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存在于身份认证系统中,所述身份认证系统除包括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外,还包括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
依赖方资格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获取模块,用于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呈现模块,用于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授权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用户授权用户身份凭证发送模块,用于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第一业务履行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读取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在进行用户身份认证之前,首先验证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开展业务的依赖方是否有认证用户身份的资格,即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中立的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这样,最大化减少资格不够的依赖方采集用户身份资产,最后造成用户身份资产泄露的情况。如果依赖方有采集用户身份资产的资格,仍然不是为它提供任何它要采集的用户身份凭证。为它提供的用户身份凭证,只要刚好达到依赖方提供的业务所需要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就可以,没必要过度提供,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身份信息泄露。因此,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并按照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来为用户推荐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用户在这些候选用户身份凭证中选择用户身份凭证,进行授权,从而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了为依赖方提供的用户身份凭证与其提供的业务刚好适应,不过度提供身份信息,避免泄露,且对依赖方资格信息的认证也防止了身份信息泄露,提高了在身份认证时用户身份资产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A-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应用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系统构架图,其中,图1A是简略的系统构架图,图1B是在图1A的基础上更加详细的系统构架图。
图2A-O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应用在审计结果交付的签名小程序应用场景下的场景界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9A-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实施时身份认证系统各节点的三个交互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的模块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的硬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面先参照图1A-1B描述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所应用的体系构架。
如图1A所示的身份认证系统包括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依赖方节点109、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100、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17、对等证明方节点106、依赖方业务员终端108、保险方节点114,其中,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17包括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5、和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4。
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是一个个人身份的安全核心。每个用户有一个对应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它是管理用户个人身份信息、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实施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核心节点。如图1B所示,它可以包括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115和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116。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115是在用户终端上安装的、用于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实施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116是与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115配合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服务器。
如1B所示,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115包括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评估模块110、密钥管理模块112、授权管理模块111、足迹保险箱113。
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评估模块110是根据业务需要确定采用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的模块。该模块中可能存储有业务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关系表。可以参照该对应关系表确定与业务适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也可以从外部(例如依赖方业务员终端108)直接获取业务需要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授权管理模块111是使用户对用户身份凭证完成授权,用于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的模块。它可以根据该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为用户匹配与该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供用户进行授权,并接收用户的授权,发送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用于认证。
密钥管理模块112存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的密钥。由于一个用户对应于一个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所以实际上密钥管理模块112存储着特定于用户的密钥(一般是私钥)。该私钥对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中,在与依赖方履行业务后传递业务履行结果时,要将业务履行结果用所述用户的私钥签名,在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成功后,才能够任务该业务履行结果时是用户作出的,从而保存该业务履行结果。另外,认证过程中,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发送的依赖方资格信息、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等,都是要用所述用户的私钥签名后发送。发送后,对方要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证明这些依赖方资格信息、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等确实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发出的,才可以进行后续操作。因为,密钥是保证整个身份认证过程中各种信息传递真实性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用户各种身份资产可靠性的基础。
足迹保险箱113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中保存用户的身份认证凭证、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的收据的专用区域。一般情况下,足迹保险箱113由于容量有限,保存是是用户身份凭证认证的收据的摘要。由于在用户身份凭证认证后,依赖方节点109保存有对用户身份凭证的认证收据,因此,可以在需要收据时,凭借存储的收据的摘要,请求依赖方节点109获取相应的收据。
依赖方节点109是指用户的业务履行所要依赖的一方的节点,一般是依赖的一方的服务器节点。例如,在快递业务中,用户要依赖快递公司完成该快递业务,快递公司的服务器就是快递业务中的依赖方节点109。在审计业务中,用户要依赖审计公司来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公司的服务器就是审计业务中的依赖方节点109。
依赖方业务员终端108是指依赖方与用户具体业务履行时进行业务履行操作的业务员所用的终端。例如,在快递业务中,具体与用户进行快递业务对接的快递员用的终端就是依赖方业务员终端108。在审计业务中,审计员用的终端就是依赖方业务员终端108。
保险方节点114是保险公司服务器终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应用或签名小程序开发完后投入使用,可能会到保险公司入保。一旦用户使用该身份认证应用或签名小程序出现信息泄露,如果用户本身没有责任,保险公司要赔付因泄密而产生的损失。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交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事件,有些可能与投保赔付有一定关系,需要通知到保险方节点114。
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5是用户法定身份注册的节点。由于该法定身份是在该节点注册的,由其来认证该法定用户身份凭证最为合适,因此,将这些法定身份注册的节点作为认证这些身份的节点。由于全球提供身份注册的机构也较多,对于个人和单位,注册的机构又不同,所以这个节点是各种法定企业身份注册单位的集合,其包括多个法定用户身份登记器1-n,每个法定用户身份登记器是一个注册的机构,也是一个认证的机构。例如,对于身份证来说,对应的法定用户身份登记器是公安局;对于驾照来说,对应的法定用户身份登记器是交管局;对于营业执照来说,对应的法定用户身份登记器是工商局。
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是一些产业内具备较强的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并具备普遍服务能力的业务提供方提供的、证明用户身份的凭证。它的效力比法定身份凭证要低,而且其注册时往往也基于原始法定身份凭证。它的优点是不会暴露法定身份凭证,但又能起到证明用户身份的作用。例如,用户注册了微信,会有一个微信号。在注册微信时可能也是凭身份证等原始凭证进行过登记,而微信平台方有具备较强的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并具备普遍的服务能力。因此,在对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要求不太高时,提供微信号作为一个用户身份凭证,也能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尽管它的证明作用比法定身份凭证,例如身份证等,要弱。它们的业务提供方依据用户注册业务的行为,帮助用户实现业务级别的身份凭证,在进行身份核验普惠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等证明方节点106可包括与身份认证关联的个人证明人的终端,当对身份认证确信等级的要求不是太高时,有可能不需要任何用户身份凭证,仅提供几个证明人的终端标识,然后通过与证明人的终端发消息确认的方式,在一些对身份不太严格的场合,也能够证明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这种情况当前较为常见的是填写履历表以及找回账户。
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100是指对依赖方是否有权限要求用户提供用户身份凭证的资格进行认证的终端。对依赖方权限的考察通常包括:考察依赖方身份是否合法,考察依赖方是否具有足够保护用户身份资产不泄露的能力,以及考察依赖方历史上有无用户身份资产泄露事件等。相应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身份证书、依赖方安全凭证和依赖方安全记录等。
依赖方身份证书是对依赖方身份进行注册的机构颁发的依赖方身份的证明。颁发依赖方身份证书的机构终端(通常是服务器)就是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101。例如,快递公司在工商局注册,工商局发的营业执照就是依赖方身份证书。工商局服务器就是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101。
依赖方安全凭证是对依赖方保护用户身份资产安全方面的能力进行考察的机构对依赖方作出安全等级方面的证明。例如,可以将安全等级分为4级,根据依赖方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能力将依赖方分成4个等级,颁发不同等级的证书。颁发依赖方安全凭证的机构一般都是中立的安全审计机构,如安全标准委员会、和安全调查机构等。颁发依赖方安全凭证的机构的终端(通常是服务器)就是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102。
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103是专门对安全事故进行鉴定和登记的节点。安全事故鉴定组织对各个单位的安全事件进行监管,当发生大的安全事件时,按照预定标准鉴定是否为安全事故,并存储起来,作为安全记录。在事后,发生任何安全事件后,将相关安全事件与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103进行比对,就可以核验其是否是曾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因此,安全事故鉴定方可以作为安全记录的认证方。其终端为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
下面结合图2A-O,描述一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应用在审计结果核验这样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下的界面图。该界面是本公开实施例开发出的一种专门的身份认证应用(APP)、或者签名小程序应用的界面。
图2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应用(APP)、或者签名小程序应用初始化设置用户密钥的界面。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的认证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都涉及身份信息,而身份信息的传递要加信息的发出者的签名,才能证明这种身份信息是签名者发出的,是真实可靠的。为了进行签名,首先要生成签名所用的公私钥对。用户选择图2A界面上的“私人密钥”,出现图2B所示的界面。
图2B所示的界面要求用户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
用户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后,选择“确定”,则进行图2C所示的界面,开始为用户生成公私钥对。
当公私钥对生成后,显示图2D所示的界面,显示“保险箱已获得一级保护”。保险箱即图1B中的足迹保险箱,其中不仅存储了用户身份凭证,还存储着从依赖方节点接收到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结果的收据。这些信息都需要密钥来保护其安全。当生成密钥后,保险箱获得了一级保护。
如果用户想要获得更高级别的保护,选择图2D的“继续加强”,出现图2E的界面,要求用户上传证件,例如身份证。
当用户上传证件完毕后,显示图2F的界面,显示“个人证件已上传,保险箱已获得二级保护”。此时,生成的密钥可能根据上传的个人证件会变化,结合了上传的证件信息,变得更复杂,难以破解,因此,保险箱获得了二级保护。
如果用户仍然想要获得更高级别的保护,在图2F的界面选择“继续加强”,进入图2G的界面,要求用户进行人脸识别。
用户进行人脸拍照后,进入图2H的界面,显示“人脸识别已完成,保险箱已获得三级保护”。此时,生成的密钥可能会进一步根据上传的人脸变化,结合了上传的人脸信息,变得更复杂,难以破解,因此,保险箱获得了三级保护。
从图2I的界面开始,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应用(APP)、或者签名小程序应用正式使用时的界面。
以审计结果的验证为例,审计方为被审计方做完审计结果,要将审计结果给被审计方审核,签名。这时,如图2I所示,被审计方的接口人用手机扫描审计方的审计员审计后生成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中包含审计方的资格信息、以及审计方审计结果的链接等。
扫描二维码后,不会立即进入审计结果的验证、签名过程。首先,要对审计方的资格进行认证。因为审计结果核验中审计方需要对被审计方的用户身份凭证进行检查,而被审计方将自己的身份凭证给审计方检查,也是不安全的,也需要审计方信得过才可以,因此,反过来需要先查验审计方的资格是否合适,是否有能力保障自己的身份凭证安全。因此,从二维码中,扫描到依赖方的资格信息后,要先发给图1A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101、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102、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103进行依赖方资格的认证。审计方资格认证通过后,也不是将任何用户身份凭证都可以提供给审计方。与审计业务对应着一个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例如是2级,只要将与此匹配的用户身份凭证提供给其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度提供,以免身份资产泄露。
由于判断出审计业务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有身份证、护照、驾照等,因此,在图2J的界面上,要求被审计方的接口人勾选其授权使用的凭证。例如,接口人可以选择身份证作为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
这时,审计方要根据授权的被审计方的用户身份凭证,核实其身份,由于身份证是法定证件,其发送到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5进行认证。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5认证后,将认证结果发送回审计方。如果认证通过,显示图2K的界面,可以用审计结果进行核验签名。
接口人在图2K的界面上选择“确认”,进入图2L所示的审计结果核验结果。如果接口人任务审计结果没有问题,选择“签名”,对审计结果用图2A-H生成的私钥进行签名。
由于中国人更习惯于真实签名后,才会认为自己已经签过名了,因此,在图2M的界面上,让用户在屏幕上手写签名。
在手写签名后,允许在图2N的界面上修改签名。修改签名后,进行确认,签名后的审计结果传输到审计方。
签名确认后,出现如图2O所示的界面,即个人中心的主页。用户可以在主页上查看、修改基础信息,如手机号、微信号、邮件地址。用户也可以主页上查看、修改证件包,如身份证、驾照、护照等。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身份认证方法是指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核验,判断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的方法。其往往是为某一业务的履行做准备的。这里的业务是指快递、审计等由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业务履行前,只有核对用户身份合法,才能为其履行业务。例如,快递公司必须在查验用户身份证件后才能为其提供快递服务。传统的身份认证往往是通过提供业务的一方(依赖方)的接口人查看被提供业务的一方(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的证件进行的。业务需求方往往不能查看依赖方的证件,即使查看,往往也被拒绝,造成业务需求方提供自己的身份凭证时,对自己的身份凭证是否会泄露缺乏安全感。同时,往往是依赖方要什么身份凭证,就必须提供什么身份凭证,造成业务需求方经常提供过度的身份信息,一旦泄露对业务需求方造成损失。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先要自动校验依赖方的资格,只有依赖方的资格认证通过时,才会要求业务需求方提供自己的用户身份凭证,而且该用户身份凭证只要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相适应就可以,避免过度提供身份信息造成不安全。
所述身份认证方法由身份认证系统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执行。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10、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步骤220、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步骤230、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步骤240、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步骤250、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步骤260、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步骤270、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下面对以上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210中,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依赖方资格信息是指证明依赖方有资格获取业务需求方的身份信息的信息,包括依赖方身份证书、依赖方安全凭证、依赖方安全记录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可以通过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扫描依赖方的接口人的二维码的方式。在二维码中包含有依赖方资格信息。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的终端安装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应用(APP)、或者签名小程序应用,相当于一个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扫描二维码后,从二维码中获得了依赖方资格信息。图2I就是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扫描依赖方的接口人的二维码的一个界面示意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也可以通过依赖方的接口人扫描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的二维码的方式。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的二维码包含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终端的通信地址。扫描二维码后,依赖方的接口人的终端从二维码中获取了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终端的通信地址,按照该通信地址发送依赖方资格信息。
步骤220、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的情况下,所述身份认证方法由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执行。这时,所述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将依赖方资格信息通过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
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身份证书、依赖方安全凭证、依赖方安全记录等。相应地,其认证包括依赖方身份认证、依赖方安全凭证认证、依赖方安全记录认证等。
对于依赖方身份认证来说,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例如,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地方工商局是其注册的机构,因此各地的工商局的服务器是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其上级国家主管机关是其注册的机构,因此,上级国家主管机关是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为了让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区分出到哪个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身份认证,依赖方资格信息除了包括依赖方身份证书,还可以包括颁发该依赖方身份证书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标识。这样,步骤220可以包括:将依赖方身份证书发送到所述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标识对应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身份认证。
由于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就是为依赖方颁发依赖方身份证书的终端,其存储有颁发的证书的副本,因此,将该依赖方身份证书与存储的副本进行比对,如一致,则认证成功;否则,认证失败。
依赖方身份认证可以证实依赖方的身份属实,使得业务需求方能够信任依赖方,为其提供业务履行需要的身份凭证。
对于依赖方安全凭证认证来说,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例如,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可以是国家安全部,也可以是一个专门的信息安全委员会,等等。为了让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区分出到哪个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进行安全凭证认证,依赖方资格信息除了包括依赖方安全凭证,还可以包括颁发该依赖方安全凭证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标识。这样,步骤220可以包括:将依赖方安全凭证发送到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标识对应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安全凭证认证。
由于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就是为依赖方颁发安全凭证的终端,其存储有颁发的安全凭证的副本,因此,将该依赖方安全凭证与存储的副本进行比对,如一致,则认证成功;否则,认证失败。
依赖方安全认证的好处是保证了依赖方必须具有足够的保护用户身份资产的能力,从而使业务需求方信任依赖方,愿意为其提供身份凭证进行验证。
对于依赖方安全记录认证来说,由于安全记录没有颁发机构,由此可以发送到专门的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进行验证。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可以是安全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服务器等。安全事故鉴定委员会收集各安全事故的信息。可以规定,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报备安全事故委员会。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后不上报的情形,安全事故委员会也收集互联网上的安全信息。当安全事件较大,可以作为安全事故,其往往被媒体所报道。因此,从安全事故委员会从互联网的报道中,也可以获取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这样,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存储了历史上各依赖方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步骤220可以包括:将所述安全记录发送到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以便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将接收到的安全记录与存储的该依赖方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进行比对,获得对安全记录的认证结果。当与存储的该依赖方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一致时,安全记录认证通过;否则,认证失败。另外,为了防止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存储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不全,也可以当接收到的安全记录多于存储的该依赖方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时,向多出的安全记录的当事方进行证实,如果证实属实,也任务安全记录认证通过。但是,一般来说,接收到的该依赖方的安全记录少于存储的该依赖方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认证不能通过。
安全记录认证保证了依赖方的安全记录属实,使业务需求方相信其不会泄露自己提供的身份资产信息,从而为其提供需要的身份凭证。
上述依赖方安全凭证认证、依赖方安全记录认证只是保障了依赖方安全凭证、安全记录是真实的,是否能达到为其提供身份凭证的信赖度,还可以进行适格判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依赖方安全凭证中的安全等级能否达到与依赖方节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安全等级阈值。
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中可以设有业务与安全等级阈值对应关系表。可以查找该对应关系表,确定依赖方安全凭证中的安全等级能否达到与依赖方节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安全等级阈值。如果依赖方安全凭证中的安全等级高于或等于与依赖方节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安全等级阈值,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流程。否则,停止履行所述业务。
上述实施例进行了依赖方安全凭证是否适格的判断。它保障了只有达到预定要求的依赖方安全凭证才能够进行后续认证。
除了进行依赖方安全凭证的适格判断,还可以进行安全记录适格判断。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根据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向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发送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通知。
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设置有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可以根据该规则,确定依赖方的安全记录是否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例如,该规则要求,如果安全记录有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记录,或者3次中等安全事故的记录,则安全凭证等级不得评为3级或更高。而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中有2次中等安全事故的记录,则安全凭证等级可以评为3级或更高。
该实施例中,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仅向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发送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通知,而不是确定停止业务履行。最终能否履行业务是通过上述步骤中确定降级后的依赖方安全凭证中的安全等级能否达到与依赖方节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安全等级阈值来实现的。该实施例的好处是既考虑了安全记录对依赖方信赖度的影响,又考虑了历史上该依赖方一贯的安全水平,提高了依赖方资格审核的客观性。
在步骤230中,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在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的情况下,步骤230包括: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经由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
在进行了上述依赖方安全凭证、依赖方安全记录的适格性审查的情况下,步骤230包括: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且依赖方安全凭证中的安全等级达到与依赖方节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安全等级阈值,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该实施例的好处是,不仅考虑到依赖方安全凭证、依赖方安全记录是否是真实的,还考虑其是否达到业务实际需要的信赖程度,使业务需求方更加信赖依赖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包括:从扫描的依赖方二维码中,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也就是说,如图2I所示的二维码中不仅包括依赖方资格信息,还包括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因此,该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可以扫码获得。该实施例的优点是简单、直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含依赖方的业务。所述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包括:查找业务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关系表,确定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也就是说,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存储着业务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关系表。图2I所示的二维码扫描出来的依赖方资格信息中还包括依赖方的业务,如审计、快递等等。根据该依赖方的业务查找业务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关系表,确定与该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该实施例的好处是,该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不由依赖方决定,使得身份认证确信等级的确定有比较客观的标准,增加身份认证的客观性。
在步骤240、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用户身份凭证是用户身份证件与业务中需要的用户信息组合而成的打包文件。当然,业务不需要其它用户信息时,其也可以是单独的用户身份证件,如身份证。业务中需要的用户信息如用户地址、邮政编码等。在业务履行时,除了用户身份证件之外,经常需要各种其它用户信息。因此,经常需要将用户身份证件和业务中需要的这些其它用户信息打包成一个文件,作为一个凭证,它是多种信息的一个组合。在认证时,作为整体一起认证。
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即作为备选、等待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40包括:查找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用户身份凭证,作为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向用户呈现。
确定候选用户身份凭证时不仅要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匹配,还要与业务匹配,是因为,即使同一种类型的身份凭证,不同业务中感兴趣的可能不一样。例如,驾照与身份证是同个身份认证确信等级的身份凭证,但在审计业务中可能更多需要认证身份证,不认证驾照,等等。该实施例的好处是,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用户身份凭证,使得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提供具有客观性,提高认证效果。
在步骤250中,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如图2J所示,用户可以通过例如在勾选框中勾选的方式,选择候选用户身份凭证。选择的凭证就是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该授权是在图1B的授权管理模块111进行管理的。
在步骤260中,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的情况下,所述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
由于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可能是法定用户身份凭证(法定用户身份证件+业务需要的其它用户信息),也可能是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业务级用户身份证件+业务需要的其它用户信息),对它们进行认证的节点是不一样的。如图1B所示,其分别通过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5、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104进行认证。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依赖方节点,如果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法定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如果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业务级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
由于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是该法定用户身份注册的节点,其存储有原始法定用户身份凭证,可以通过将接收到的法定用户身份凭证与存储的原始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进行比对完成法定用户身份认证。由于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是该业务级用户身份注册的节点,其存储有原始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可以通过将接收到的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与存储的原始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进行比对完成业务级用户身份认证。该实施例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身份凭证类型采取不同的认证方式,提高认证的灵活性。
在步骤270中,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在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的情况下,所述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包括:经由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业务的履行例如快递合同的签署、审计结果的核验等,其履行方式随不同业务的不同而不同。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41、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对等证明方标识;
步骤251、接收用户对对等证明方标识的选择,作为用户对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的授权;
步骤261、向依赖方节点发送用户选择的对等证明方标识,以便依赖方节点向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发送查证请求;
步骤271、如果接收到对等证明方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的对等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对等证明方即与业务需求方身份基本对等的第三方。它在往往在身份认证确信等级比较低的情况下起作用。例如,业务需求方是普通个人,与其身份对等的第三方可以是其朋友或亲属。当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要求不高时,为了保障身份凭证安全,业务需求方可以不提供用户身份凭证,而是仅提出几个其认识的第三人,在身份认证时,给几个第三人的终端发查证请求,如果都回复能够证明该业务需求方的身份,或预定数目的第三人回复能够证明该业务需求方的身份,则认为该业务需求方通过认证。
证明方的证明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如果对等证明方是北大校长,可能比北大学生对用户身份的证明更有说服力。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用户通讯录中的所有用户,根据通讯录中用户属性中的身份分配其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并结合依赖方提供的业务,事先产生一个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等证明方标识对应关系表。在确定出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后,从该对应关系表获得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对等证明方标识,向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呈现。接口人选择预定个数(根据界面提示)个对等证明方标识,作为授权的对等证明方标识。然后,向依赖方节点发送用户选择的对等证明方标识,以便依赖方节点向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发送查证请求。对等证明方进行应答,应答中包含对该用户的身份的确认。如果用户授权的所有对等证明方都发送回了包含对该用户的身份的确认的应答,或者接收到预定数目或预定比例的包含对该用户的身份的确认的应答,则可以认为对等认证成功,由依赖方节点向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发送对等认证成功的收据,收据中包括履行所述业务的链接。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接收到该收据后,进入该链接,则可以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在审计结果核验的应用场景下,即开始核验签名。
该实施例的优点是,可以在一些身份认证确信等级比较低的情况下,避免用户身份凭证的泄露。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00、响应于接收到用户信息,为用户生成用户的公私钥对,并存储私钥,发布公钥。
如图2A-H所示,即一个生成用户的公私钥对的过程。公私钥对对于足迹保险箱中用户身份资产的安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步骤220中发送依赖方资格,在步骤260中发送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都要用生成的私钥签名,对方用生成的公钥验证,才能证明这个信息是用户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发出来的,保证认证过程中的每个信息的合法来源。因此,公私钥对是用户身份资产的安全性保障。
用户信息不仅包括用户身份信息,还包括其它信息。例如,在图2C中,它包括用户手机号。根据手机号能够生成公私钥对。在图2E中,它还包括用户证件。根据用户证件和手机号可以重新生成更复杂的公私钥对。图2G中,它还包括用户的生物信息,例如人脸信息。根据生物信息、用户证件和手机号可以重新生成更复杂的公私钥对。利用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公私钥对的一个优点是由于该生物信息难于复制,由于其它用户拿不到用户的生物信息,用该私钥签名或加密的信息难于破解,提高安全性。
发布公钥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即广播到所有节点,所有节点存储后即可从自身存储器中获取该用户的公钥,以便于在后续的过程中用该公钥验证签名等。
发布公钥也可以采用发布到一个专门的密钥管理中心(未示)的方式。当之后其它方接收到用户对用户的私钥对消息的签名后,该其它方可以从该密钥管理中心获取用户的公钥进行签名验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27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72、将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并将业务履行结果和所述签名一起发送给依赖方节点,以便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
在审计的例子中,业务履行结果例如图2L所示的审计结果。被审计方接口人终端获得该审计结果时,该审计结果已经由审计方审计员签名,但仍然需要被审计方接口人核验后签名。当接口人选择“签名”后,用图2A-H产生的私钥签名,发送到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节点从自身存储器或密钥管理中心等活动用户的公钥,对该签名验证。
该实施例的好处是,由于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只有用户自己拥有用户的私钥,提高了认证过程中传递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20包括:将依赖方资格信息,连同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依赖方资格信息的签名一起,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以便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验证成功后,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也就是说,在发送依赖方资格信息时,也可以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依赖方资格信息进行签名,并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和签名一起发送。这样,接收到该依赖方资格信息和签名的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就可以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从而保证了依赖方资格信息是由用户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真实发出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60包括:
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连同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用户身份凭证的签名一起,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以便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验证成功后,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也就是说,在发送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时,也可以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进行签名,并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和签名一起发送。这样,接收到该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和签名的依赖方节点,就可以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进行验证,从而保证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由用户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真实发出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步骤220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23、当根据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向用户呈现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的提示,并询问用户是否继续信任该依赖方。
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当根据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要通知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让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而对于当前用户身份认证来说,是否能够继续进行后续认证流程,完全取决于降级之后的安全凭证等级是否能达到预定安全凭证等级阈值。然而,实际上,也可以提供给用户另外一种选择。即,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向用户呈现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的提示,并询问用户是否继续信任该依赖方。如果用户坚持选择信任该依赖方,即使降级之后的安全凭证等级已经无法达到预定安全凭证等级阈值,也可以使认证过程继续进行下去。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就是,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所对应的确信等级也要降低。因为用户选择将一个用户身份凭证授权给一个安全记录有瑕疵的依赖方,如果依赖方泄密的话,其实意味着该用户身份凭证可能被泄密,被其他人非法得到后,其证明力就变弱了。因此,用户可以继续信任该依赖方,但要承担其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降级的风险。
该实施例中,在步骤26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在该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
该实施例的好处是,给用户自主选择权,增加了用户使用用户身份凭证认证的灵活性,同时,使用户的不安全授权自己承担责任,保障安全认证链条的整体性能不下降。
虽然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在安全记录认证时会对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重新进行考量,如果安全记录已经不支持依赖方目前的安全凭证等级要进行安全凭证等级的降级,但这只是对依赖方来说的。实际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户存储在足迹保险箱中的用户身份凭证之前信赖给了某一其它依赖方,随着该其它依赖方的安全泄露事件而泄露了,该用户身份凭证的证明作用已经降低,但在签名的实施例中,考虑的仅仅是当前业务中的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和安全记录,并没有考虑用户目前的用户身份凭证随着第三方依赖方的泄露而证明作用变低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步骤250中针对用户选择的用户身份凭证,考量其是否被其它第三方依赖方的安全事故已经泄露,如果已经泄露,则建议用户更换身份凭证。该实施例的好处是,及时发现用户目前的用户身份凭证随着第三方依赖方的泄露,从而采取适当措施,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
具体地,该实施例中,步骤250包括:
确定用户选择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
在区块链上确定该摘要是否存在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其中,如果依赖方出现安全事故,该安全事故以及该安全事故中泄露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被记录到所述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
如果确定该摘要存在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向用户显示更换用户身份凭证的提示;
将用户更换后的用户身份凭证,作为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
该实施例的前提是,依赖方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以及在安全事故中被泄露的摘要都要记录在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这样,根据用户选择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就可以明确判断其是不是安全事故中已经泄露的用户身份凭证。之所以不将用户身份凭证本身放在该区块链上,是为了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泄露。用户选择用户身份凭证后,根据预定摘要算法(例如哈希算法),先确定该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再将该摘要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每个数据区块的区块体比较,如果存在于其中一个数据区块的区块体中,提示用户更换用户身份凭证授权。
该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用户选择不更换用户身份凭证,在步骤27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在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
在证实用户的用户身份凭证已经在某一安全事件中泄露的情况下之后,不是直接拒绝用户使用该用户身份凭证,而是给用户一个选择权。如果用户面临一个比较重要的业务必须履行或者在时限前履行,而用户暂时拿不到更好的符合要求的相同身份认证确信等级的用户身份凭证,可以授权该用户身份凭证,代价是该用户身份凭证使用后要降级,因为它信任给了一个不太安全的依赖方。该实施例的好处在于,既给了用户选择的灵活性又维护了身份认证链条的绿色健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用户选择不更换用户身份凭证,在步骤27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知保险方节点记录用户的继续使用行为。
用户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可能入了保险。如果用户使用安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APP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却由于非用户本人的原因丢失了用户身份资产,用户可以找到保险公司索赔。但是,如果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身份凭证降级,通知用户更换,用户却继续使用,要通知保险公司。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了用户身份资产泄露,是由于个人的错误信任导致的,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该实施例的优点是,实现了认证链与保险理赔的一体化和自动化。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7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280、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的用户身份认证成功的收据,生成所述收据的摘要与依赖方标识对应保存在所述足迹保险箱中。
如上所述,足迹保险箱中需要保存用户的所有用户身份凭证、和所有用户身份认证成功的收据摘要,这些收据构成了用户曾经为哪个依赖方认证过哪种用户身份凭证的证据,即“足迹”。一旦之后需要与同一依赖方再次履行业务,就可以直接参考这些“足迹”,履行相应收据中的业务,大大提高了后续用户履行同一依赖方的业务的效率。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2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依赖方标识;
将获取的依赖方标识与足迹保险箱中保存的一个依赖方标识一致,则与依赖方节点履行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对应的收据中的业务。
依赖方的标识可以在如图2I所示的扫码环节获得,即图2I所示的二维码除了包括依赖方资格信息,还包括依赖方标识,该标识可以是工商登记号,也可以是由专门服务器为依赖方专门发放的一个标识。获得该标识后,由于在足迹保险箱中,历史上的收据摘要和依赖方标识是对应存储的,就可以获得与该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收据摘要,找到对应的收据中的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据是有效期的。业务需求方曾经与依赖方在很长时间之前履行过一次业务,获得过一次对用户身份凭证认证产生的收据。但是,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依赖方可能信用状况和以前不一样了,业务需求方自己的用户身份资产状况可能也与之前不一样的。因此,如果收据时在有效期内,则可以根据历史的收据直接履行相应业务,否则不能履行,仍然要执行图3的步骤210-270的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保障了如果业务需求方在不远的时间前与依赖方履行过业务,则没必要反复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提高业务履行效率,又充分考虑到依赖方和业务需求方信用的不断变化。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收据包括有效期。所述与依赖方节点履行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对应的收据中的业务,包括:
向依赖方节点发送收据请求、和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收据请求进行的签名,所述收据请求包括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其中,所述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验证成功后,返回该摘要对应的收据;
确定当前时间是否在该收据中的有效期之内;
如果当前时间在该收据中的有效期之内,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收据中的业务。
由于存储空间所限,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存储的仅仅是收据的摘要,其要履行该业务首先找根据该摘要找到收据。收据时依赖方节点生成的,生成后与摘要对应存储在依赖方节点。因此,向依赖方节点发送收据请求,由依赖方节点向其返回收据。为了保障该收据请求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真实发出的,要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收据请求进行签名。将该签名与收据请求一起发出。依赖方节点接收到后,用用户的公钥对签名进行验证。验证成功,证明该请求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真实发出,这时可以为其返回摘要对应的收据。这时要判断该收据是否过期,即当前时间是否在收据的有效期之内。如果是,可以进入收据中的业务履行链接,在业务履行页面上开始履行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还能随时撤销对一个依赖方的依赖。如果用户以前信任过某一依赖方履行过业务,之后不希望再与该依赖方履行业务,可以选择撤回足迹保险箱中存储的相应的收据摘要。这样,之后,信任相同的依赖方履行业务时,在足迹保险箱中已经找不到对应的收据摘要,因此无法从这个入口直接进行业务履行。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消除对以前信任过的某个依赖方的信赖的途径。
如图7所示,在步骤28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85、接收用户对存储的收据摘要中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的指定;
步骤290、生成撤回凭证、和利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撤回凭证的签名,所述撤回凭证中包括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撤回收据请求的摘要;
步骤295、将所述撤回凭证和所述签名发送到依赖方节点,以供依赖方节点对签名利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成功后,清除依赖方节点存储的、与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
可以通过显示存储的收据摘要列表的方式,让用户在界面上选择撤回的收据摘要。然后,生成撤回凭证,该撤回凭证可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一部分内核是撤回收据请求的摘要。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起到在依赖方节点接收到后,能够清楚地知道要撤回的是哪个收据的作用。撤回收据请求是要撤回收据的意思表达。有了撤回收据请求的摘要,依赖方节点将其留底,形成该用户意愿的证据。该撤回凭证生成后,用所述用户的私钥签名,发送到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这起到验证撤回凭证是否是用户真实发出的作用。如果不是真实发出,则验证不成功。如果验证成功,则依赖方节点清除其出其存储的、与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这样,使得当用户不再信任依赖方进行业务履行时,使依赖方不留有自己的身份凭证,防止身份资产泄密。
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在安装了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的终端丢失的情况下,用户仍然能找回自己的足迹保险箱中的资产,包括用户的用户身份凭证、以及上述收据,所述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存储与所述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保存的同样的用户身份凭证和收据的摘要。所述方法由所述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执行,且包括:
向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凭证和收据恢复请求、和用用户的私钥进行的签名,以便所述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和收据恢复请求和所述签名,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签名验证成功后,向所述依赖方节点发送所述收据摘要,从所述依赖方节点接收到所述收据摘要对应的收据,与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一并返回给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
接收所述用户身份凭证和收据,保存在足迹保险箱。
在用户的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的终端丢失的情况下,只有用户自己知道自己的私钥,其可以通过该私钥找回自己的全部身份资产。其可以用其它人的终端进入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生成一个用户身份凭证和收据恢复请求并用自己的私钥签名,将该请求和签名发送给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为了验证该请求和签名是否是用户自己生成并发出,所述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签名进行验证。如果该签名是用用户的私钥生成的,验证成功,可以将用户身份凭证返回给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对于收据,由于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只保存了摘要,可以凭摘要向依赖方节点发请求,从所述依赖方节点接收到所述收据摘要对应的收据,返回给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这样,在用户的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的终端丢失的情况下,用户也能恢复自己的全部身份资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步骤2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02、响应于用户在所述身份认证系统注册,为用户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并存储,用于用户登录时的验证;
步骤204、接收用户输入的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标识;
步骤205、响应于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丢失的指示,根据所述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发送身份证明请求;
步骤207、接收到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身份证明应答,并对该身份证明应答验证成功后,向用户返回该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供用在登录时使用。
用户在登录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之前,需要进行注册的过程。在注册时,用户输入注册要求填写的信息,然后为用户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可能由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自动生成,也可以由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然后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比较该用户名是否已被其它用户注册,如未注册,则为用户分配该用户名和密码并存储。以后当用户需要进行业务履行前的身份认证时,首先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成功,才能够登录。
为了让用户遗忘用户名或密码时能够找回用户名或密码,用户还输入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标识。一旦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丢失,用户选择界面上的“找回用户名或密码”选项,根据当初用户注册时输入的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发送身份证明请求。该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可以是朋友的手机。其可以是多个。当接收到全部多个或其中预定数目以上个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身份证明应答,且这些应答都验证了用户的身份真实时,可以向用户返回用户名和密码。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让用户遗忘用户名或密码时,能够找回用户名或密码的快捷手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72包括:
将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后,接收用户的手写签名的笔迹;
将业务履行结果、所述用用户的私钥的签名、所述笔迹一起发送给依赖方节点,以便依赖方节点首先将笔迹发送给笔迹鉴定方节点,与该笔迹鉴定方节点存储的用户的笔迹核对成功后,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
当用户在如图2L所示的界面上选择“签名”后,将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之所以要如图2M和2N所示,让用户在界面上手写一个签名,第一是为了考虑中国用户的签名习惯,如果不真正手写签名,会有不踏实的感觉;第二是为了形成双重验证,进一步证明了该业务履行结果是由用户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发出的。将业务履行结果、所述用用户的私钥的签名、所述笔迹一起发送给依赖方节点后,依赖方节点会将所述笔迹发送给笔迹鉴定方节点进行鉴定。笔迹鉴定方节点可以是笔迹鉴定机构的服务器,可以让该服务器事先存有各用户的笔迹。该笔迹鉴定方节点接收到该笔迹后,与存储的用户的笔迹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核对成功,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这样,笔迹的验证和前面的验证形成双重验证,进一步证实了用户是业务履行结果的真实发出者,提高认证安全性。
图9A示出了当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法定用户身份凭证时身份认证系统各节点的交互流程图。
当业务需求方需要与依赖方履行业务,如审计报告的核验时,业务需求方的接口人用其终端(即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扫描依赖方接口人的终端上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APP或签名小程序产生的二维码,获得二维码中包含的依赖方资格信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将该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将该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对依赖方资格信息进行认证,即认证其是否有资格作为依赖方获取业务需求方的用户身份凭证。如果认证成功,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将该应答传递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
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从内部存储的业务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关系表,查找到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然后,从内部存储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匹配与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对应关系表中,查找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向用户显示。用户选择用户身份凭证进行授权。
用户授权后,如果用户授权的是法定用户身份凭证,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将该法定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将该法定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节点判断该用户身份凭证是法定用户身份凭证后,将法定用户身份凭证发送给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如果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认证成功后,产生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将该收据发送给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将该收据转发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进入该收据中的链接,开始业务履行,将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后连同业务履行结果一起,发送给依赖方节点,供依赖方节点用用户的公钥对签名进行验证。
图9B示出了当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时身份认证系统各节点的交互流程图。图9B与图9A的区别在于,图9B中,用户授权的是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该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转发到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认证,并从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接受认证结果的收据。
图9C示出了当用户授权的是对等证明方时身份认证系统各节点的交互流程图。图9C与图9A的区别在于,图9C中,用户授权的是对等证明方,其选择一个对等证明方标识。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客户端将用户选择的对等证明方标识发送给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向依赖方节点发送用户选择的对等证明方标识。依赖方节点向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发送查证请求。对等证明方发出对查证请求的应答,该应答中证明用户的身份。如果依赖方节点接收到全部对等证明方发来的证实用户身份合法的应答后,或者预定数目的对等证明方发来的证实用户身份合法的应答后,认为对等认证成功,将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发送对等认证成功的收据。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将对等认证成功的收据发送给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服务器。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存在于身份认证系统中,所述身份认证系统除包括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外,还包括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
依赖方资格信息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320,用于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获取模块330,用于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呈现模块340,用于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授权模块350,用于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用户授权用户身份凭证发送模块360,用于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第一业务履行模块370,用于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包括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用户授权用户身份凭证发送模块360进一步用于: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依赖方节点,如果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法定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如果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业务级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认证系统还包括对等证明方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对等证明方标识呈现模块,用于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对等证明方标识;
对等证明方授权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对等证明方标识的选择,作为用户对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的授权;
对等证明方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向依赖方节点发送用户选择的对等证明方标识,以便依赖方节点向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发送查证请求;
第二业务履行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对等证明方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的对等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公私钥对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户信息,为用户生成用户的公私钥对,并存储私钥,发布公钥;
业务履行结果签名模块,用于将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并将业务履行结果和所述签名一起发送给依赖方节点,以便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物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320进一步用于:
将依赖方资格信息,连同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依赖方资格信息的签名一起,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以便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验证成功后,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授权用户身份凭证发送模块360进一步用于:
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连同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用户身份凭证的签名一起,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以便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验证成功后,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身份证书、和颁发该依赖方身份证书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标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320进一步用于:将依赖方身份证书发送到所述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标识对应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身份认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安全凭证、和颁发该依赖方安全凭证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标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320进一步用于:将依赖方安全凭证发送到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标识对应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安全凭证认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存储了历史上各依赖方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320进一步用于:将所述安全记录发生到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以便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将接收到的安全记录与存储的该依赖方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进行比对,获得对安全记录的认证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通知模块,用于当根据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向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发送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通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具有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提示模块,用于当根据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向用户呈现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的提示,并询问用户是否继续信任该依赖方。
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用户继续信任该依赖方的应答,在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之后,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在该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从扫描的依赖方二维码中,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含依赖方的业务。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查找业务与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对应关系表,确定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呈现模块进一步用于:
查找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用户身份凭证,作为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向用户呈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授权模块进一步用于:
确定用户选择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
在区块链上确定该摘要是否存在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其中,如果依赖方出现安全事故,该安全事故以及该安全事故中泄露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被记录到所述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
如果确定该摘要存在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向用户显示更换用户身份凭证的提示;
将用户更换后的用户身份凭证,作为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
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用户身份凭证降低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用户选择不更换用户身份凭证,在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之后,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在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认证系统还包括保险方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继续使用行为通知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用户选择不更换用户身份凭证,在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之后,通知保险方节点记录用户的继续使用行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足迹保险箱,用于存储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返回的收据的摘要。
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收据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的用户身份认证成功的收据,生成所述收据的摘要与依赖方标识对应保存在所述足迹保险箱中;
依赖方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依赖方标识;
第三业务履行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依赖方标识与足迹保险箱中保存的一个依赖方标识一致,则与依赖方节点履行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对应的收据中的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据包括有效期。所述与依赖方节点履行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对应的收据中的业务,包括:
向依赖方节点发送收据请求、和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收据请求进行的签名,所述收据请求包括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其中,所述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对所述签名验证成功后,返回该摘要对应的收据;
确定当前时间是否在该收据中的有效期之内;
如果当前时间在该收据中的有效期之内,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收据中的业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指定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存储的收据摘要中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的指定;
撤回凭证和签名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撤回凭证、和利用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撤回凭证的签名,所述撤回凭证中包括基于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撤回收据请求的摘要;
撤回凭证和签名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撤回凭证和所述签名发送到依赖方节点,以供依赖方节点对签名利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成功后,清除依赖方节点存储的、与要撤回业务的收据摘要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还包括:
用户名和密码分配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在所述身份认证系统注册,为用户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并存储,用于用户登录时的验证;
标识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标识;
身份证明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丢失的指示,根据所述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标识,向该标识对应的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发送身份证明请求;
用户名和密码找回模块,用于接收到指定身份证明方节点的身份证明应答,并对该身份证明应答验证成功后,向用户返回该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供用在登录时使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方法可以由图11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实现。
如图11所示,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10)的总线8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的描述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810可以执行如图3中所示的各个步骤。
存储单元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8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8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8203。
存储单元8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05的程序/实用工具8204,这样的程序模块8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8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860通过总线830与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个人安全内核节点107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 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部分描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方法由身份认证系统的个人安全内核节点执行,所述身份认证系统除包括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外,还包括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包括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
所述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依赖方节点,如果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法定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法定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如果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是业务级身份凭证,依赖方节点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发送到业务级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系统还包括对等证明方节点,在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对等证明方标识;
接收用户对对等证明方标识的选择,作为用户对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的授权;
向依赖方节点发送用户选择的对等证明方标识,以便依赖方节点向该标识对应的对等证明方发送查证请求;
如果接收到对等证明方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的对等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所述身份认证方法由个人安全内核节点中的个人安全内核客户端执行,
所述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将依赖方资格信息通过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
所述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包括: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经由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
所述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
所述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包括:经由个人安全内核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信息,为用户生成用户的公私钥对,并存储私钥,发布公钥;
在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业务履行结果用用户的私钥签名,并将业务履行结果和所述签名一起发送给依赖方节点,以便依赖方节点用所述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
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身份证书、和颁发该依赖方身份证书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标识,
所述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包括:将依赖方身份证书发送到所述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标识对应的依赖方身份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身份认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
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安全凭证、和颁发该依赖方安全凭证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标识,
所述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包括:将依赖方安全凭证发送到所述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标识对应的安全凭证认证方节点,进行依赖方安全凭证认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包括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存储了历史上各依赖方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
所述依赖方资格信息包括依赖方的安全记录,
所述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包括:将所述安全记录发生到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以便所述安全事故鉴定方节点将接收到的安全记录与存储的该依赖方的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进行比对,获得对安全记录的认证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当根据安全凭证等级与安全记录匹配规则,依赖方的安全记录不匹配于依赖方的安全凭证等级时,向用户呈现依赖方安全凭证等级降级的提示,并询问用户是否继续信任该依赖方;
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具有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
如果接收到用户继续信任该依赖方的应答,在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在该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包括:
查找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用户身份凭证,作为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向用户呈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包括:
确定用户选择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
在区块链上确定该摘要是否存在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其中,如果依赖方出现安全事故,该安全事故以及该安全事故中泄露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摘要被记录到所述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
如果确定该摘要存在于身份泄漏核验区块链上,向用户显示更换用户身份凭证的提示;
将用户更换后的用户身份凭证,作为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
且,如果所述用户选择不更换用户身份凭证,在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在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业务和用户身份凭证的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降级。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足迹保险箱,用于存储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返回的收据的摘要,
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认证节点的用户身份认证成功的收据,生成所述收据的摘要与依赖方标识对应保存在所述足迹保险箱中;
在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依赖方标识;
将获取的依赖方标识与足迹保险箱中保存的一个依赖方标识一致,则与依赖方节点履行与所述依赖方标识对应的摘要对应的收据中的业务。
13.一种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存在于身份认证系统中,所述身份认证系统除包括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外,还包括依赖方节点、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所述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包括:
依赖方资格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依赖方资格信息;
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依赖方资格信息发送到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进行依赖方资格认证;
身份认证确信等级获取模块,用于如果从依赖方资格证明方节点接收到依赖方资格认证成功的应答,获取与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对应的身份认证确信等级;
候选用户身份凭证呈现模块,用于向用户呈现与所述身份认证确信等级、和依赖方提供的业务匹配的候选用户身份凭证;
授权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候选用户身份凭证的选择,作为用户对业务使用的用户身份凭证的授权;
用户授权用户身份凭证发送模块,用于将用户授权的用户身份凭证通过依赖方节点发送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节点,进行用户身份凭证认证;
第一业务履行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用户身份凭证证明方节点的用户身份凭证认证成功的收据,与依赖方节点履行所述业务。
14.一种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
处理器,读取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41041.8A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Active CN110245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041.8A CN11024547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CN202110432483.2A CN11319082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电子设备
JP2021540362A JP7199776B2 (ja) 2019-01-16 2020-01-14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認証方法、パーソナルセキュリティカーネルノード、デバイス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CT/CN2020/071952 WO2020147709A1 (zh) 2019-01-16 2020-01-14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设备和介质
US17/147,370 US20210136073A1 (en) 2019-01-16 2021-01-12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personal security kernel node, device,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1041.8A CN11024547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483.2A Division CN11319082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5472A true CN110245472A (zh) 2019-09-17
CN110245472B CN110245472B (zh) 2021-05-11

Family

ID=678829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1041.8A Active CN11024547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CN202110432483.2A Active CN11319082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483.2A Active CN113190822B (zh) 2019-01-16 2019-01-16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36073A1 (zh)
JP (1) JP7199776B2 (zh)
CN (2) CN110245472B (zh)
WO (1) WO202014770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1380A (zh) * 2019-10-25 2020-05-01 趣派(海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好友隐蔽验证的区块链资产管理方法
CN111353903A (zh) * 2020-02-26 2020-06-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网络身份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147709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设备和介质
CN112104672A (zh) * 2020-11-12 2020-12-18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蓝牙设备证书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2287313A (zh) * 2019-07-24 2021-01-29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设备验证系统和方法
CN113328971A (zh) * 2020-02-28 2021-08-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访问资源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65845A (zh) * 2020-06-01 2021-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759831A (zh) * 2020-06-01 2021-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及电子设备
EP4046047A4 (en) * 2019-10-14 2023-11-15 Shanghai We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DENTITY CONFIRMATION ON BLOCKCHAI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8841A (zh) * 2021-04-29 2022-09-2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60632B (zh) * 2021-06-29 2023-10-27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v2x身份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13656263B (zh) * 2021-08-20 2023-05-12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3032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Sign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ing and authentica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via a signature authority which may act in concert with software controlled by the signer
CN102811210A (zh) * 2011-06-03 2012-12-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ws协议的信息卡认证方法及系统
US20150332029A1 (en) * 2012-06-29 2015-11-19 Id Dataweb,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monetizing trusted identities in cyberspace with personal data service and user console
CN107832632A (zh) * 2017-10-30 2018-03-23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证明授权查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0541A (zh) * 2018-08-15 2019-01-04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6751B2 (en) * 2001-10-29 2009-02-24 Sun Microsystems, Inc. Privacy and identification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A2489127C (en) * 2004-01-27 2010-08-10 Novell, Inc.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establishing and managing authentication and trust relationships
US8555078B2 (en) * 2008-02-29 2013-10-08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Relying party specifiable format for assertion provider token
GB0815587D0 (en) * 2008-08-27 2008-10-01 Applied Neural Technologies Ltd Computer/network security application
US9490984B2 (en) * 2009-09-14 2016-11-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usted authentication and logon
US9768962B2 (en) * 2013-03-15 2017-09-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nimal disclosure credential verification and revocation
CN110245472B (zh) * 2019-01-16 2021-05-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3032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Sign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ing and authentica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via a signature authority which may act in concert with software controlled by the signer
CN102811210A (zh) * 2011-06-03 2012-12-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ws协议的信息卡认证方法及系统
US20150332029A1 (en) * 2012-06-29 2015-11-19 Id Dataweb,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monetizing trusted identities in cyberspace with personal data service and user console
CN107832632A (zh) * 2017-10-30 2018-03-23 天逸财金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证明授权查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0541A (zh) * 2018-08-15 2019-01-04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709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设备和介质
CN112287313A (zh) * 2019-07-24 2021-01-29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设备验证系统和方法
EP4046047A4 (en) * 2019-10-14 2023-11-15 Shanghai We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DENTITY CONFIRMATION ON BLOCKCHAIN
CN111091380A (zh) * 2019-10-25 2020-05-01 趣派(海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好友隐蔽验证的区块链资产管理方法
CN111091380B (zh) * 2019-10-25 2023-05-09 趣派(海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好友隐蔽验证的区块链资产管理方法
CN111353903A (zh) * 2020-02-26 2020-06-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网络身份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28971A (zh) * 2020-02-28 2021-08-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访问资源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65845A (zh) * 2020-06-01 2021-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759831A (zh) * 2020-06-01 2021-12-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104672A (zh) * 2020-11-12 2020-12-18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蓝牙设备证书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2104672B (zh) * 2020-11-12 2021-03-16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蓝牙设备证书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99776B2 (ja) 2023-01-06
CN113190822B (zh) 2023-06-09
WO2020147709A1 (zh) 2020-07-23
JP2022500807A (ja) 2022-01-04
CN110245472B (zh) 2021-05-11
CN113190822A (zh) 2021-07-30
US20210136073A1 (en)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5472A (zh) 身份认证方法、个人安全内核节点、和介质
US11018869B2 (en)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identity management (DIM) system
US202103141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an identity of a user using a cryptographic challenge based on a cryptographic operation
EP3460692A1 (en) Identity management for implementing vehicle acces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US7831522B1 (en) Evaluating relying parties
CN10971068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投保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659559A (zh) 验证远程服务器的安全性
US1134809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rchant and personal transactions using mobile identification credential
CN109858911A (zh) 资质验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790719B2 (en) Tamper resistant public ledger voting system
CN105978855A (zh) 一种实名制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
Nabi Comparative study on identity management methods using blockchain
CN115174087A (zh) 用于用多方计算执行的零知识证明的装置和系统
KR20050117540A (ko) 인증 방법, 인증 장치 및 기록 매체
Smith Control and Security of E-commerce
KR20210075076A (ko) 공개 원장용의 단일 목적 공개 키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360843B1 (ko) 차세대 금융 거래 시스템
Fernandes Risking “trust” in a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old techniques of managing risk applied to new technology
CN111552985B (zh) 一种信息核验方法和装置
US202103191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ccess validation using distributed ledger identity management
US20210350020A1 (en) De-identified Identity Proof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hen et al. A trusted biometric system
EP40509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ccess validation using distributed ledger identity management
KR101303915B1 (ko) 금융 거래 시스템
Pruksasri et al. Accountability in Single Window systems using an Internal Certificate Authority: A case study on Thailand’s National Single Window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90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