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5072A -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5072A
CN110245072A CN201910420900.4A CN201910420900A CN110245072A CN 110245072 A CN110245072 A CN 110245072A CN 201910420900 A CN201910420900 A CN 201910420900A CN 110245072 A CN110245072 A CN 110245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istory parameters
parameter
use valu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09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锦程
徐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Connect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09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5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5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5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76Test management for coverage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获取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所述影响系数表示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依据所述影响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在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将所述测试参数输入所述待测系统,接收所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实施本申请,可以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新系统的发布周期也越来越短。在新系统发布之前,测试人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该系统性能稳定。在系统测试过程中,测试参数需要尽可能符合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以及尽可能覆盖更多用户的使用场景,以便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因此,如何找到准确的测试参数,以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通常将一套或者多套惯用的测试参数添加到测试脚本中,以此对待测系统进行测试。
这种执行方案,存在效率低下,无法准确查找系统漏洞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测试方法,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
获取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上述影响系数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
依据上述影响系数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
在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影响系数包括数量比例,上述数量比例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上述依据上述影响系数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包括:
若上述数量比例高于预设比例,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或者,
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
若上述排序编号小于预设编号,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影响系数包括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上述依据上述影响系数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包括:
若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上述测试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测试结果包括第一测试结果和第二测试结果,上述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包括:
将上述第一参数输入上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结果;
在上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参数输入上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二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对应同一个追踪标识,在上述获取第一历史参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追踪标识;
上述获取第一历史参数,包括:
依据上述追踪标识从上述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得到上述第一历史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之后,在上述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之后,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上述测试结果,则获取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
从上述待测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上述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对应的日志;
依据上述日志生成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包括:
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查找上述数据库中是否包含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
若包含,则将上述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作为第一历史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包括:
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配置文件;
识别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将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作为上述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上述影响系数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
选择单元,用于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影响系数包括数量比例,上述数量比例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上述数量比例高于预设比例,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或者,
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
若上述排序编号小于预设编号,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影响系数包括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上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上述测试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测试结果包括第一测试结果和第二测试结果,上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将上述第一参数输入上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结果;
在上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参数输入上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二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对应同一个追踪标识,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追踪标识;
上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上述追踪标识从上述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得到上述第一历史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若未接收到上述测试结果,则获取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
从上述待测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上述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对应的日志;
依据上述日志生成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查找上述数据库中是否包含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
若包含,则将上述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作为第一历史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
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配置文件;
识别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将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作为上述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
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配置文件;
识别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将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作为上述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处理器和上述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其中,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上述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所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上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获取到数据库中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判断,从而确定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若是为高使用价值,则选择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待测参数,并在待测系统中输入待测参数得到测试结果。能够实现选择出使用价值高的参数作为待测参数,去除待测参数中不必要进行测试的参数,从而达到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出的另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出一种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测试方法,包括:
101、测试端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
具体的,上述测试端可以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工作站、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述终端设备上可以装载操作系统,可以安装和运行测试软件。
具体的,上述历史参数为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输入到系统中的参数,系统在执行完上述历史参数对应的任务之后,将上述历史参数存储到数据库中。
具体的,上述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历史参数,上述历史参数可以属于不同类别的历史参数。电商系统为例,上述历史参数可以属于数码产品类、衣服类、化妆品类和家用电器类。其中,不同类别的历史参数可以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域中。例如,将数码产品类的历史参数存储在数码产品表单中,将衣服类的历史参数存储在衣服类的表单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从数据库中获取历史参数,可以包括: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查找上述数据库中是否包含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若包含,则将上述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作为第一历史参数。
具体的,上述参数模板用于规定测试参数的格式。例如,上述参数模板可以用于规定测试参数的参数字段数目、参数名和参数值的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包括: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应用标识;依据上述映射关系从上述模板集合中选择上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参数模板。
具体的,上述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应用标识,包括:获取待测系统的配置文件;识别上述配置文件所包含的应用标识;将上述配置文件所包含的应用标识作为上述待测系统的应用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之前,还包括:获取模板集合和应用标识集合;建立上述模板集合和上述标识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上述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包括: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应用标识;依据上述映射关系从上述模板集合中选择上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参数模板。
具体的,上述模板集合可以从共享平台中获取。上述共享平台用于存放测试人员上传的共享参数,并与多个测试端建立通讯连接进行参数模板共享。上述应用标识集合中的应用标识可以由测试人员导入到测试端。例如,测试人员可以将包含应用标识集合配置文件导入到测试端,测试端解析上述配置文件,获得上述应用标识集合。
具体的,上述映射关系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映射集合的形式,上述映射集合中包括上述至少一项应用标识和上述至少一项参数模板。
在上述映射集合中,上述至少一项应用标识可以放在第一列,上述至少一项参数模板放在第二列。其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应用标识和参数模板放在同一行。上述映射集合可以是上述映射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举例来说,上述映射集合可以是以下对应关系:
应用标识1 参数模板1
应用标识2 参数模板2
...... ......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端可以先获取应用标识集合,将上述应用标识集合的各项应用标识和模板集合中的各项参数模板显示在前端页面中;接收用户的设置指令;依据上述设置指令设置应用标识与参数模板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对应同一个追踪标识,在上述获取第一历史参数之前,还包括:获取追踪标识;上述获取第一历史参数,包括:依据上述追踪标识从上述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得到上述第一历史参数。
由于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能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或者存储在同一数据库的不同存储区域中,故通过追踪标识可以准确地追踪到同一次任务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
具体的,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分别对应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应用于同一个场景,上述追踪标识为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唯一性标识。以电商系统为例,该电商系统包括获取商品列表接口、获取商品详情接口、加入购物车接口和下单支付接口;上述测试参数的第一参数可以为获取商品列表指令,第二参数为获取商品详情指令,第三参数为加入购物车指令,第四参数为下单支付指令。
具体的,上述追踪标识为该参数对应的唯一性标识。例如,用户在使用电商系统时,该电商系统可以将本次登录的时间戳作为上述追踪标识。
102、获取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上述影响系数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
具体的,上述影响系数可以包括数量比例,上述数量比例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上述获取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包括:计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
具体的,由于多个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会有相同的操作,使得该数据库中可能包含多个相同的历史参数。若数据库中相同历史参数的数量越多,则表明上述相同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越高,上述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就越高。
上述影响系数可以包括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上述被创建时间反映了用户使用系统的时间。具体的,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越接近当前时间,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越接近当前用户的输入习惯,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也就越高。
103、依据上述影响系数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
在上述影响系数包括数量比例的情况下,上述依据上述影响系数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包括:若上述数量比例高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或者,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若上述排序编号小于预设编号,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具体的,历史参数对应的排序编号越小,表明上述历史参数的数量越多,上述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越高。
在本申请当中,依据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来选择测试参数,可以提高测试参数的覆盖率,即测试参数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的使用场景,使得测试参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
在上述影响系数包括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的情况下,上述依据上述影响系数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包括:若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具体的,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越小,表明上述历史参数的时效性越高,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越接近当前用户的输入习惯,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也就越高。
104、在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表明第一历史参数作为测试参数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的使用场景,以及第一历史参数的时效性高,接近当前用户的输入习惯,所以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在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不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105、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
具体的,上述测试端包括测试脚本,上述测试端在获得输入参数值之后,运行上述测试脚本,将上述输入参数值输入待测软件,接收上述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端在将上述输入参数值输入上述待测软件之前,可以输出操作界面,在上述操作界面中显示上述输入参数的信息以及提示用户进行检查的提示信息。通过操作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运行指令;在接收到运行指令后,运行上述测试脚本,接收上述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上述测试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测试结果包括第一测试结果和第二测试结果,上述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包括:将上述第一参数输入上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结果;在上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参数输入上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二测试结果。
例如,上述待测系统可以为电商系统,上述第一参数为“手机,6000元”,上述“手机”字段表示获取的商品的类别,上述“6000元”表示商品价格;上述第二参数为“苹果手机”,上述预期结果为商品列表中包含“苹果手机”选项。测试端将第一参数输入待测接口之后,获得商品列表,确定上述商品列表是否包含“苹果手机”选项;若包含,则进入“苹果手机”的详情页面。
在本申请当中,可以系统地对待测系统进行测试,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可以更好地检验系统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之后,在上述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之后,还包括:若未接收到测试结果,则获取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从上述待测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上述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对应的日志;依据上述日志生成上述参数对应的测试结果。
具体的,在测试参数输入待测系统时,待测系统会为本次测试任务分配一个UUID,该UUID即为测试参数对应的UUID。
测试端将测试参数输入待测系统后,若待测系统未出现故障,则会将测试结果返回给测试端。若待测系统出现故障,例如,待测系统中负责客户端接入的服务器出现故障,则待测系统可能无法将测试结果返回给测试端。
若待测系统无法将测试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则测试端可以读取待测系统生成的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UUID。测试端向待测系统的各个服务器或者数据库请求上述UUID对应的日志(即待测系统处理上述测试参数所产生的日志),依据上述日志生成故障信息,将上述故障信息作为上述测试结果。更具体的,上述故障信息可以包括出现故障的原因信息,出现故障的节点以及未出现故障的节点执行任务时所产生的中间数据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实施本申请,通过对获取到数据库中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判断,从而确定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若是为高使用价值,则选择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待测参数,并在待测系统中输入待测参数得到测试结果。能够实现选择出使用价值高的参数作为待测参数,去除待测参数中不必要进行测试的参数,从而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图2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测试方法的流程图,上述方法包括:
201、测试端获取追踪标识;依据上述追踪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得到第一历史参数。
具体的,上述第一历史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为用户发起一次任务时所产生的历史参数。上述追踪标识为该任务对应的唯一性标识,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对应同一个追踪标识。
以电商系统为例,用户在发起一次任务时,可能包含获取商品列表和查看指定商品的详情等操作。上述第一参数可以为“手机,6000元”,上述第二参数可以为“苹果手机”。上述追踪标识可以为用户登录电商系统时的时间戳。
由于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系统的不同数据库中,也可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系统中,依据上述追踪标识可以准确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第一历史参数。
202、获取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上述数量比例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
具体的,由于多个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会有相同的操作,使得该数据库中可能包含多个相同的历史参数。若数据库中相同历史参数的数量越多,则表明上述相同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越高,上述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越高。
测试端在获取多个相同的第一历史参数之后,将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除以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获得上述数量比例。
203、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若上述排序编号小于预设编号,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具体的,测试端可以统计上述各个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将各个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有高到底进行排序,获得各个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其中,排序编号越小,数量比例越大。
具体的,上述预设编号可以为2,即当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为1,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最多时,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则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若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则不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在本申请当中,依据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来选择测试参数,可以提高测试参数的覆盖率,即测试参数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的使用场景,使得测试参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
204、上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上述测试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测试结果包括第一测试结果和第二测试结果;将上述第一参数输入上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结果;在上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参数输入上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二测试结果。
待测系统可能包含多个待测接口,每个待测接口的功能不一致。举例来说,对于电商系统而言,第一接口可以为获取商品列表接口、第二接口可以为查看商品详情接口,第三接口可以为下单支付接口等等。其中,以上三个接口的调用顺序的优先级可以为:第一接口优先于第二接口,第二接口优先于第三接口。
上述预期结果可以是测试端依据第二参数生成的预期结果。同样以电商系统为例,上述第一参数为“手机,6000元”,上述第二参数为“苹果手机”,则依据上述第二参数可以得到预期结果为:商品列表中包含“苹果手机”选项。
在本申请中,同时对待测系统的多个接口按照优先级顺序进行测试,可以更全面地查找系统的漏洞,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能力。
实施本申请,通过对获取到数据库中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判断,从而确定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若是为高使用价值,则选择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待测参数,并在待测系统中输入待测参数得到测试结果。能够实现选择出使用价值高的参数作为待测参数,去除待测参数中不必要进行测试的参数,从而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图3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上述方法包括:
301、测试端获取数据库中存储的追踪标识,依据上述追踪标识查询数据库中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得到第一历史参数。
具体的,上述追踪标识可以存储在数据库的标识表单中,上述标识表单包含多个标识。测试端可以从上述标识表单中随机选取一个标识作为上述追踪标识。
具体的,上述第一历史参数包含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作为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的一个或者多个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该数据记录分别对应一个标识字段,上述标识字段与追踪标识相匹配。测试端可以向数据库发送查询指令,查询数据库中每条数据记录是否包含与上述追踪标识匹配的标识字段;若包含,则获取上述标识字段对应的测试参数。
上述第一参数可以为“手机,6000元”,上述“手机”为商品类别,上述“6000元”为手机的价格,上述第一参数用于获取价格为6000元的手机的商品列表。上述第二参数可以为“苹果手机”,上述“苹果手机”表示手机的具体种类。上述第二参数用于获取上述苹果手机的商品详情。上述预期结果可以为商品列表中包含“苹果手机”选项。
302、计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上述数量比例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
由于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存在相同的操作,上述数据库中可能包含多个内容相同的测试参数。测试端通过追踪标识获得第一历史参数之后,计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全部参数数量的比例,获得上述数量比例。
上述第一历史参数包括“手机,6000元”和“苹果手机”,测试端计算“‘手机,6000元’,‘苹果手机’”占所有历史参数的比值。
303、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各项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若上述排序标号小于预设编号,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其中,上述预设标号为2,即若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比例为最高,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将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不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304、上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将上述第一参数输入上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结果;在上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参数输入上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二测试结果。
具体的,上述第一待测接口为获取商品列表接口,上述第二待测接口为获取商品详情接口。
将第一参数“手机,6000元”输入第一待测接口,获取商品列表,上述商品列表包含“苹果手机”选项,与预期结果相匹配。将第二参数“苹果手机”输入第二待测接口,获得“苹果手机”的商品详情。
在本申请当中,可以借助于生产实践当中的真实用户数据来实现测试数据多样化,并能够按照一个用户的维度,或者一次调用任务的维度把所有调用到的接口都串起来,或者是把所访问的路径都串联起来(如把同一个用户的登陆操作,获取商品列表,获取商品详情,下单支付等操作信息都串联起来)。
在本申请当中,对于分布式系统,需要一个全局的追踪标识(例如TraceId),把该用户调用的一串接口都串联起来,在各个接口中把这个追踪标识一直传递下去。在本申请当中,可以把各个接口的调用做整合,按照主要历史参数的分类,把历史参数的数量统计出来。根据历史参数数量的比例,选取测试参数,更新测试用例脚本。在本申请当中,通过唯一的全局追踪标识,去获取各个接口的参数信息,从而实现场景化的接口测试。
实施本申请,通过对获取到数据库中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判断,从而确定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若是为高使用价值,则选择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待测参数,并在待测系统中输入待测参数得到测试结果。能够实现选择出使用价值高的参数作为待测参数,去除待测参数中不必要进行测试的参数,从而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图4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
第二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上述影响系数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
确定单元403,用于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
选择单元404,用于在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接收单元405,用于将上述测试参数输入上述待测系统,接收上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影响系数包括数量比例,上述数量比例表示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上述确定单元403,具体用于:
在上述数量比例高于预设比例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上述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或者,
将上述数据库中的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
若上述排序编号小于预设编号,
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影响系数包括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上述确定单元403,具体用于:
若上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上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上述测试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上述测试结果包括第一测试结果和第二测试结果,上述接收单元405,具体用于:
将上述第一参数输入上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一测试结果;
在上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二参数输入上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上述第二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对应同一个追踪标识,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406,用于获取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对应的追踪标识;
上述第一获取单元401,具体用于:
依据上述追踪标识从上述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得到上述第一历史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单元405,具体用于:
若未接收到上述测试结果,则获取上述测试参数对应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
从上述待测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上述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对应的日志;
依据上述日志生成上述参数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401,具体用于:
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查找上述数据库中是否包含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若包含,则将上述符合上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作为第一历史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401,还用于:
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配置文件;识别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将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作为上述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401,还用于:
获取上述待测系统的配置文件;
识别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将上述配置文件包含的参数模板作为上述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可理解,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实施本申请提出的装置,通过对获取到数据库中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判断,从而确定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若是为高使用价值,则选择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待测参数,并在待测系统中输入待测参数得到测试结果。能够实现选择出使用价值高的参数作为待测参数,去除待测参数中不必要进行测试的参数,从而提高测试效率,提高发现系统漏洞的概率,节约测试时间。
图5是本申请提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至少一个存储器502,和至少一个总线503。其中,上述总线503可以是一组并行的数据线,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501和上述存储器502相互连接;上述存储器502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至少一个闪存存储器(flash memory)。
具体的,上述存储器502中可以存储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501可用于调用程序指令执行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
获取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所述影响系数表示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
依据所述影响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
在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将所述测试参数输入所述待测系统,接收所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系数包括数量比例,所述数量比例表示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数量占数据库中的参数总量的比例,所述依据所述影响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包括:
若所述数量比例高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或者,
将所述数据库中的历史参数依据数量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得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排序编号;
若所述排序标号小于预设编号,则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系数包括所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所述依据所述影响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是否为高使用价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历史参数被创建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则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
否则,则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不为高使用价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系统包括第一待测接口和第二待测接口,所述测试参数包括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所述测试结果包括第一测试结果和第二测试结果,所述将所述测试参数输入所述待测系统,接收所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数输入所述第一待测接口,接收所述第一测试结果;
在所述第一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参数输入所述第二待测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测试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对应同一个追踪标识,在所述获取第一历史参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追踪标识;
所述获取第一历史参数,包括:
依据所述追踪标识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得到所述第一历史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测试参数输入所述待测系统之后,在所述接收所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之后,还包括:
若未接收到测试结果,则获取所述测试参数对应的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
从所述待测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所述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对应的日志;
依据所述日志生成所述测试参数对应的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包括:
确定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的参数模板;
查询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包含符合所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
若包含,则将所述符合所述参数模板的历史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历史参数。
8.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历史参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影响系数,所述影响系数表示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
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影响系数确定所述第一历史参数使用价值是否为高;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历史参数的使用价值为高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第一历史参数作为待测系统的测试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将所述测试参数输入所述待测系统,接收所述待测系统返回的测试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20900.4A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245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0900.4A CN110245072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0900.4A CN110245072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5072A true CN110245072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8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0900.4A Pending CN110245072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507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1981A (zh) * 2020-01-02 2020-05-12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线损点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48257A (zh) * 2021-06-01 2021-09-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及平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0573A (zh) * 2016-10-26 2017-07-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测试用例请求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08540A (zh) * 2017-07-26 2018-04-13 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8153670A (zh) * 2017-11-30 2018-06-1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459964A (zh) * 2018-03-06 2018-08-2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选择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3071A (zh) * 2018-05-17 2018-11-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测试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0573A (zh) * 2016-10-26 2017-07-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构建测试用例请求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08540A (zh) * 2017-07-26 2018-04-13 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8153670A (zh) * 2017-11-30 2018-06-1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459964A (zh) * 2018-03-06 2018-08-2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用例选择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3071A (zh) * 2018-05-17 2018-11-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测试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1981A (zh) * 2020-01-02 2020-05-12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线损点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48257A (zh) * 2021-06-01 2021-09-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航电座舱显示系统仿真测试方法及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9293B (zh) 系统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66483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load-driven multidimensional and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monitored transaction executions for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tasks like statistical anomaly detection
US11410113B2 (en) Shipping preferences popul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1160950B (zh) 一种资源信息的处理、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8459964A (zh) 测试用例选择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8521B (zh) 对象处置方法及装置
CN110221967A (zh) 测试数据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41035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71842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5072A (zh) 一种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255699A (zh) 回归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41441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1018A (zh) 一种流程任务管理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42852B (zh) 目标成本的编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其智能终端
CN108399125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82956A (zh) 一种通过数据组合计算自动生成全场景自动化测试案例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213067A (zh) 业务请求的跟踪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34019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23043A (zh) 资源信息展示、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44987A (zh) 异常购物行为的限制方法、限制组件及购物系统
CN109542743A (zh) 日志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94872B (zh) 一种业务处置的数据化方案的提供方法及装置
CN113434765A (zh) 客户回访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64283A1 (zh) 测试设备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367703A (zh) 故障排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