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0934B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40934B CN110240934B CN201910560603.XA CN201910560603A CN110240934B CN 110240934 B CN110240934 B CN 110240934B CN 201910560603 A CN201910560603 A CN 201910560603A CN 110240934 B CN110240934 B CN 1102409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drogen
- gas
- reaction zone
- outlet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984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4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4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517 catalytic hydrocr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435 hydrogen atom Chemical group [H]*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MWPLVEDNUUSJAV-UHFFFAOYSA-N anthrac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2=CC3=CC=CC=C3C=C21 MWPLVEDNUUSJA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63 liqui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65/00—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two or more hydrotreatment processes only
- C10G65/02—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two or more hydrotreatment processes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 C10G65/12—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two or more hydrotreatment processes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including cracking steps and other hydrotreatment ste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加氢精制部,其设有原料入口、精制反应区和第一气液分离区,第一气液分离区设有第一气体出口、第一液体出口,第一液体出口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气体出口连接有第一氢气测量部件;与第二管路相连的加氢裂化部,其设有裂化反应区、第二气液分离区,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第二气体出口,第二气体出口连接有第二氢气测量部件;新氢加入部,其包括新氢入口、新氢压缩机,新氢压缩机和精制反应区之间设有第一调节阀,新氢压缩机和裂化反应区之间设有第二调节阀;循环氢压缩机。本发明所提供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能够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加氢技术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原料油与氢气进行反应进而提高油品质量或者得到目标产品的工艺技术,其主要包括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技术。加氢技术对于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合理利用石油资源、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质油收率以及减少大气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环保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提高、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以及现有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加氢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分别为一段加氢反应和二段加氢反应,一段加氢反应主要为二段加氢反应提供条件。它们采用不同的催化剂,所以两段加氢反应的工艺条件、产品分布、产品质量各不相同。两段加氢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更强、操作更灵活,在劣质原料的加工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的操作不够安全平稳,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以能够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包括:
加氢精制部,其设有原料入口、位于所述原料入口下游的精制反应区和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下游的第一气液分离区,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设有第一气体出口、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第一液体出口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还连接于所述精制反应区的上游,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输出氢气含量的第一氢气测量部件;
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加氢裂化部,所述加氢裂化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裂化反应区、位于所述裂化反应区下游的第二气液分离区,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第二气体出口,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输出氢气含量的第二氢气测量部件;
新氢加入部,其包括新氢入口、以及位于所述新氢入口下游的新氢压缩机,所述新氢压缩机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的上游,所述新氢压缩机和所述精制反应区之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测量的值控制所述精制反应区新氢加入量的第一调节阀,所述新氢压缩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之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测量的值控制所述裂化反应区新氢加入量的第二调节阀;
循环氢压缩机,其位于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的下游、所述精制反应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的上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出口下游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的第一压力计,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上游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新氢压缩机入口压力的第二压力计;
所述新氢加入部还设有将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连通的返流管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压力计和所述第二压力计电连接的选择控制器;
所述返流管道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的新氢返回量的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选择控制器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上游、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的下游还设有分液罐,所述分液罐的气体出口下游、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上游设有废氢排放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液罐的气体出口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分液罐气体出口压力的第三压力计,以及与所述第三压力计电连接的第四调节阀,所述第四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废氢排放口的废氢排放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出口设有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精制反应区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位于所述新氢压缩机下游和所述精制反应区上游;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裂化反应区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位于所述新氢压缩机下游和所述裂化反应区上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和/或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为氢气纯度分析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包括精制热高压分离器、精制冷高压分离器、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低压分离器,所述精制热高压分离器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下游,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高压分离器位于所述精制热高压分离器下游,所述精制冷低压分离器位于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高压分离器下游,所述精制冷高压分离器设有所述第一气体出口,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低压分离器设有所述第一液体出口;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裂化冷高压分离器和裂化冷低压分离器,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位于所述裂化反应区下游,所述裂化冷低压分离器位于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下游,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设有所述第二气体出口。
一种两段加氢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加氢精制区对原料进行加氢精制,通过新氢压缩机向所述加氢精制区输入新氢,根据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和入口压力按照预定规则控制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返回量;
将所述加氢精制后的产物进行第一气液分离,根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中的氢气含量控制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的新氢的量;
将部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液相产物循环,与所述原料混合进行加氢精制,以及在加氢裂化区对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液相产物进行加氢裂化,通过新氢压缩机向所述加氢裂化区通入所述新氢;
将所述加氢裂化后的产物进行第二气液分离,根据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中的氢气含量控制通入所述加氢裂化区的新氢的量;
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引入循环氢压缩机进行升压,设于所述循环氢压缩机上游的分液罐向外排出废氢,根据系统压力控制废氢排放量;
所述升压后的循环氢,部分先与所述新氢混合再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其余部分直接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利用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和第二氢气测量部件分别获取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后氢气的含量,从而调整所述新氢压缩机加入所述精制反应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的氢气量,可以根据反应情况相应调整,以使加氢精制部和加氢裂化部所需的氢分压稳定,从而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处设置所述第一压力计,在所述新氢压缩机入口处设置所述第二压力计,根据出口压力和入口压力按照预定规则控制新氢压缩机的出口返回量,以保证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的稳定。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的稳定,以及进入所述精制反应区和裂化反应区氢气量的合理调整,使得反应所需的氢气分压得到保证,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加氢反应深度和产品收率分布。
还有,通过第三压力计和第四调节阀控制废氢的排出量,维持反应系统压力,从而使得整个反应系统的操作平稳安全。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两段加氢反应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新氢压缩机;2、精制反应区;3、精制热高压分离器;4、精制冷高压分离器;5、精制热低压分离器;6、精制冷低压分离器;7、裂化反应区;8、裂化冷高压分离器;9、裂化冷低压分离器;10、分液罐;11、循环氢压缩机;12、第四调节阀;13、第三调节阀;14、第二调节阀;15、第一调节阀;16、第一压力计;17、第二压力计;18、第三压力计;19、第一氢气测量部件;20、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1、选择控制器;22、废氢排放口;23、原料入口;24、新氢入口;25、精制气体产物;26、裂化气体产物;27、裂化液体产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其包括加氢精制部、加氢裂化部、新氢加入部以及循环氢压缩机11。
具体的,所述加氢精制部设有原料入口23、精制反应区2和第一气液分离区。所述原料入口23可以通入待处理的原料,例如新鲜蒽油,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所述精制反应区2位于所述原料入口23的下游。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2的下游。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设有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第一液体出口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还连接于所述精制反应区2的上游,即将气液分离后的部分液体循环回精制反应区2,与原料混合继续进行精制反应。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输出氢气含量的第一氢气测量部件19,从而调整所述新氢压缩机1加入所述精制反应区2的氢气量,可以根据反应情况相应调整,以使加氢精制部所需的氢分压稳定,从而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加氢裂化部相连,即对气液分离后的其余液体进行裂化反应。所述加氢裂化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裂化反应区7、位于所述裂化反应区7下游的第二气液分离区。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第二气体出口,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输出氢气含量的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0,从而调整所述新氢压缩机1加入所述裂化反应区7的氢气量,可以根据反应情况相应调整,以使加氢裂化部所需的氢分压稳定,从而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新氢加入部包括新氢入口24和新氢压缩机1。所述新氢压缩机1将新氢入口24处进入的新氢升压,再向所述精制反应区2和所述裂化反应区7加入氢气,其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2和所述裂化反应区7的上游。所述新氢压缩机1和所述精制反应区2之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19测量的值控制所述精制反应区2新氢加入量的第一调节阀15,所述新氢压缩机1和所述裂化反应区7之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0测量的值控制所述裂化反应区7新氢加入量的第二调节阀14。根据第一氢气测量部件19和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0测量的值确定第一调节阀15和第二调节阀14的开度,从而调整所述新氢压缩机1加入精制反应区2和裂化反应区7的氢气量,根据反应情况相应调整,以使加氢精制部和加氢裂化部所需的氢分压稳定,从而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循环氢压缩机11位于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的下游、所述精制反应区2和所述裂化反应区7的上游。由于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的反应压力相近,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二气体出口的气体共用循环氢压缩机11,气体经循环氢压缩机11混合升压后,再分别进入精制反应区2和裂化反应区7。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利用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19和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0分别获取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后氢气的含量,从而调整所述新氢压缩机1加入所述精制反应区2和所述裂化反应区7的氢气量。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的反应条件不同,耗氢量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各段的补充氢量,以使加氢精制部和加氢裂化部所需的氢分压稳定,从而使操作安全平稳,且能够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新氢压缩机1的出口下游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新氢压缩机1出口压力的第一压力计16。所述新氢压缩机1的入口上游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新氢压缩机1入口压力的第二压力计17。所述新氢加入部还设有将所述新氢压缩机1的入口和出口连通的返流管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压力计16和所述第二压力计17电连接的选择控制器21。所述返流管道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新氢压缩机1出口的新氢返回量的第三调节阀13,所述第三调节阀13与所述选择控制器21电连接。
当所述第二压力计17测量的值大于预定值时,所述选择控制器21根据所述第一压力计16测量的值与第一参考值对比,以控制所述第三调节阀13的新氢返回量。即通过第一压力计16测量的值判断其是否超过第一参考值。若第一压力计16测量的值大于第一参考值,则开大所述第三调节阀13;若第一压力计16测量的值小于第一参考值,则关小所述第三调节阀13。
当所述第二压力计17测量的值小于预定值时,所述选择控制器21根据所述第二压力计17测量的值与第二参考值对比,以控制所述第三调节阀13的新氢返回量。即通过第二压力计17测量的值判断其是否超过第二参考值。若第二压力计17测量的值小于第二参考值,则开大所述第三调节阀13;若第二压力计17测量的值大于第二参考值,则关小所述第三调节阀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新氢压缩机1出口处设置所述第一压力计16,在所述新氢压缩机1入口处设置所述第二压力计17,根据出口压力和入口压力按照预定规则控制新氢压缩机1的出口返回量,以保证新氢压缩机1出口压力的稳定。只有进入系统的补充氢(即新氢)压力稳定,才能保证分别进入精制反应区和裂化反应区的补充氢量的稳定,减少因压力波动导致的不稳定。新氢压缩机1出口压力的稳定,以及进入所述精制反应区2和裂化反应区7氢气量的合理调整,使得反应所需的氢气分压得到保证,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加氢反应深度和产品收率分布。同时使得该系统的操作平稳、安全、可靠。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循环氢压缩机11的上游、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的下游还设有分液罐10,所述分液罐10的气体出口下游、所述循环氢压缩机11的上游设有废氢排放口22。所述废氢排放口22用于排放系统中的废氢,以维持反应系统压力。
优选的,所述分液罐10的气体出口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分液罐10气体出口处压力的第三压力计18,以及与所述第三压力计18电连接的第四调节阀12,所述第四调节阀12用于调节所述废氢排放口22的废氢排放量。通过第三压力计18和第四调节阀12控制废氢的排出量,维持反应系统压力,从而使得整个反应系统的操作平稳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氢压缩机11的出口设有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精制反应区2连通,即循环氢压缩机11直接与所述精制反应区2相连。所述第四管路位于所述新氢压缩机下游和所述精制反应区上游。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裂化反应区连通,即循环氢压缩机11直接与所述裂化反应区7相连。所述第六管路位于所述新氢压缩机下游和所述裂化反应区上游。
其中,第三管路和第五管路中的循环氢作为冷氢,分别控制精制反应区2和裂化反应区7的温升。第四管路和第六管路中的循环氢与新氢压缩机1升压后的新氢混合,分别进入精制反应区2和裂化反应区7,以满足反应所需的进料氢油比要求,降低能耗。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阀15可以和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19电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14可以和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0电连接。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19和/或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20可以为氢气纯度分析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包括精制热高压分离器3、精制冷高压分离器4、精制热低压分离器5和精制冷低压分离器6。所述精制热高压分离器3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2下游。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5和精制冷高压分离器4位于所述精制热高压分离器3下游。所述精制冷低压分离器6位于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5和精制冷高压分离器4下游。所述精制冷高压分离器4设有所述第一气体出口,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5和精制冷低压分离器6设有所述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精制冷低压分离器6分离出的气体作为精制气体产物25进行后续处理。
另外,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裂化冷高压分离器8和裂化冷低压分离器9。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8位于所述裂化反应区7下游,设有所述第二气体出口。所述裂化冷低压分离器9位于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8下游,用于承接裂化冷高压分离器8分离出的液体。所述裂化冷低压分离器9分离出的气体作为裂化气体产物26进形后续处理,所述裂化冷低压分离器9分离出的液体作为裂化液体产物27进形后续处理。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两段加氢反应方法,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加氢精制区对原料进行加氢精制,通过新氢压缩机向所述加氢精制区输入新氢,根据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和入口压力按照预定规则控制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返回量;
步骤S20:将所述加氢精制后的产物进行第一气液分离,根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中的氢气含量控制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的新氢的量;
步骤S30:将部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液相产物循环,与所述原料混合进行加氢精制,以及在加氢裂化区对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液相产物进行加氢裂化,通过新氢压缩机向所述加氢裂化区通入所述新氢;
步骤S40:将所述加氢裂化后的产物进行第二气液分离,根据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中的氢气含量控制通入所述加氢裂化区的新氢的量;
步骤S50: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引入循环氢压缩机进行升压,设于所述循环氢压缩机上游的分液罐向外排出废氢,根据系统压力控制废氢排放量;
步骤S60:所述升压后的循环氢,部分先与所述新氢混合再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其余部分直接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
其中,加氢精制步骤(步骤S10)中,原料油依次与加氢保护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主要用于脱除原料油中的硫、氮、氧等杂质。加氢裂化步骤(步骤S30)中,原料油依次与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后精制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得到加氢裂化产物。
具体的,步骤S10中的所述预定规则包括:当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大于预定值时,将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与第一参考值对比,以控制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出口返回量;当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小于预定值时,将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与第二参考值对比,以控制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出口返回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实施方式与装置实施方式相对应,其能够实现装置实施方式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应的达到装置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两段加氢反应方法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进行实施,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该两段加氢反应方法所提供的精髓的情况下所作的任何改变均覆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Claims (6)
1.一种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氢精制部,其设有原料入口、位于所述原料入口下游的精制反应区和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下游的第一气液分离区,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设有第一气体出口、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第一液体出口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还连接于所述精制反应区的上游,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出口输出氢气含量的第一氢气测量部件;
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加氢裂化部,所述加氢裂化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的裂化反应区、位于所述裂化反应区下游的第二气液分离区,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第二气体出口,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气体出口输出氢气含量的第二氢气测量部件;
新氢加入部,其包括新氢入口、以及位于所述新氢入口下游的新氢压缩机,所述新氢压缩机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的上游,所述新氢压缩机和所述精制反应区之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测量的值控制所述精制反应区新氢加入量的第一调节阀,所述新氢压缩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之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测量的值控制所述裂化反应区新氢加入量的第二调节阀;
循环氢压缩机,其位于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的下游、所述精制反应区和所述裂化反应区的上游;
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出口下游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的第一压力计,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上游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新氢压缩机入口压力的第二压力计;
所述新氢加入部还设有将所述新氢压缩机的入口和出口连通的返流管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压力计和所述第二压力计电连接的选择控制器;
所述返流管道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的新氢返回量的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选择控制器电连接;
在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上游、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的下游还设有分液罐,所述分液罐的气体出口下游、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上游设有废氢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罐的气体出口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分液罐气体出口压力的第三压力计,以及与所述第三压力计电连接的第四调节阀,所述第四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废氢排放口的废氢排放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氢压缩机的出口设有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精制反应区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位于所述新氢压缩机下游和所述精制反应区上游;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裂化反应区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位于所述新氢压缩机下游和所述裂化反应区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氢气测量部件和/或所述第二氢气测量部件为氢气纯度分析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区包括精制热高压分离器、精制冷高压分离器、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低压分离器,所述精制热高压分离器位于所述精制反应区下游,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高压分离器位于所述精制热高压分离器下游,所述精制冷低压分离器位于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高压分离器下游,所述精制冷高压分离器设有所述第一气体出口,所述精制热低压分离器和精制冷低压分离器设有所述第一液体出口;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区包括裂化冷高压分离器和裂化冷低压分离器,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位于所述裂化反应区下游,所述裂化冷低压分离器位于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下游,所述裂化冷高压分离器设有所述第二气体出口。
6.一种两段加氢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加氢精制区对原料进行加氢精制,通过新氢压缩机向所述加氢精制区输入新氢,根据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压力和入口压力按照预定规则控制所述新氢压缩机出口返回量;
将所述加氢精制后的产物进行第一气液分离,根据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中的氢气含量控制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的新氢的量;
将部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液相产物循环,与所述原料混合进行加氢精制,以及在加氢裂化区对其余部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液相产物进行加氢裂化,通过新氢压缩机向所述加氢裂化区通入所述新氢;
将所述加氢裂化后的产物进行第二气液分离,根据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中的氢气含量控制通入所述加氢裂化区的新氢的量;
将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后的气相产物引入循环氢压缩机进行升压,设于所述循环氢压缩机上游的分液罐向外排出废氢,根据系统压力控制废氢排放量;
所述升压后的循环氢,部分先与所述新氢混合再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其余部分直接通入所述加氢精制区和加氢裂化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0603.XA CN110240934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0603.XA CN110240934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0934A CN110240934A (zh) | 2019-09-17 |
CN110240934B true CN110240934B (zh) | 2024-03-26 |
Family
ID=6788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0603.XA Active CN110240934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4093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67667A (en) * | 1953-08-19 | 1957-02-06 |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 Improved integrated hydrofining process |
CN201424455Y (zh) * | 2009-06-11 | 2010-03-17 | 北京优尼泰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馏分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试验装置 |
FR2950896A1 (fr) * | 2009-10-06 | 2011-04-08 |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distillats moyens par hydroisomerisation et hydrocraquage de charges issues du procede fischer-tropsch mettant en oeuvre un catalyseur a base de carbure de silicium |
CN103205274A (zh) * | 2013-03-20 | 2013-07-17 | 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 | 将费托合成产物转化为石脑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方法 |
CN106062145A (zh) * | 2014-02-25 | 2016-10-26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 控制在与烯烃和芳族化合物设备集成的炼油厂的氢系统中氢气的供应和分配的方法 |
CN106221792A (zh) * | 2016-08-29 | 2016-12-14 | 山东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蒽油加氢方法 |
CN107937016A (zh) * | 2017-10-27 | 2018-04-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集输系统硫化氢高压处理的装置 |
CN210163385U (zh) * | 2019-06-26 | 2020-03-20 |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 |
-
2019
- 2019-06-26 CN CN201910560603.XA patent/CN1102409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67667A (en) * | 1953-08-19 | 1957-02-06 | Exxon Research Engineering Co | Improved integrated hydrofining process |
CN201424455Y (zh) * | 2009-06-11 | 2010-03-17 | 北京优尼泰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馏分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试验装置 |
FR2950896A1 (fr) * | 2009-10-06 | 2011-04-08 |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distillats moyens par hydroisomerisation et hydrocraquage de charges issues du procede fischer-tropsch mettant en oeuvre un catalyseur a base de carbure de silicium |
CN103205274A (zh) * | 2013-03-20 | 2013-07-17 | 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 | 将费托合成产物转化为石脑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方法 |
CN106062145A (zh) * | 2014-02-25 | 2016-10-26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 控制在与烯烃和芳族化合物设备集成的炼油厂的氢系统中氢气的供应和分配的方法 |
CN106221792A (zh) * | 2016-08-29 | 2016-12-14 | 山东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蒽油加氢方法 |
CN107937016A (zh) * | 2017-10-27 | 2018-04-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集输系统硫化氢高压处理的装置 |
CN210163385U (zh) * | 2019-06-26 | 2020-03-20 |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0934A (zh) | 2019-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90020B2 (en) | Hydrocarbon conversion process to improve cetane number | |
CN102439119B (zh) | 含有三酸甘油酯的原材料的连续加氢方法 | |
CN101194001B (zh) | 用于连续液相加氢处理的控制系统方法和设备 | |
US11384295B2 (en) | Hydroprocessing method with high liquid mass flux | |
CN102112584A (zh) | 多阶段加氢处理工艺及设备 | |
CN101821360B (zh) | 合成石脑油的制造方法 | |
CN102120934B (zh) | 一种循环液相加氢方法 | |
CN110878221B (zh) | 一种外循环式蜡油固定床加氢处理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工艺 | |
CN102816587B (zh) | 一种全蜡油下回流脱过热及循环比定量控制的延迟焦化装置及方法 | |
CN110240934B (zh)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及方法 | |
CN210163385U (zh) | 两段加氢反应系统 | |
CN210560278U (zh) | 一种加氢裂化和加氢脱硫联合装置 | |
CN100419044C (zh) | 一种从煤液化油最大量生产大比重航空煤油的方法 | |
CN203602560U (zh) | 一种渣油加氢处理装置 | |
CN103450933A (zh) | 一种柴油加氢改质组合方法 | |
CN101250435B (zh) | 一种烃类加氢转化方法 | |
EP4410929A1 (en) | Combined hydrogenatio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chemical raw materials | |
CN85108007A (zh) | 通过液相加氢及后续气相加氢从煤制取重整炉进料、取暖用油或柴油的方法 | |
CN220926682U (zh) | 一种蜡油加氢裂化反应改进的工艺系统 | |
CN218262386U (zh) | 一种沸腾床-固定床组成的复合床加氢处理系统 | |
CN114196438B (zh) | 一种处理高氮原料的加氢工艺与加氢系统 | |
CN104650972B (zh) | 降低轻馏分产品硫含量的加氢裂化方法 | |
CN210065671U (zh) | 煤直接液化油生产白油的装置 | |
CN109988612B (zh) | 灵活柴油加氢改质工艺 | |
CN117186946A (zh) | 一种蜡油加氢裂化反应改进的工艺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