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3380B -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3380B
CN110233380B CN201910449022.9A CN201910449022A CN110233380B CN 110233380 B CN110233380 B CN 110233380B CN 201910449022 A CN201910449022 A CN 201910449022A CN 110233380 B CN110233380 B CN 110233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pper bar
outer core
inner cor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9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3380A (zh
Inventor
饶波
肖嘉鹏
杨勇
张明
张义雄
玄菁菁
彭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4490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3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3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1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crew or scre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lamping member acted on by screw or nut
    • H01R4/46Clamping area between two screws placed side by side

Landscapes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关于两组同轴电缆对称布置的两组组件,各个组件分别包括内芯连接组件、外芯连接组件和绝缘组件;内芯连接组件包括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外芯连接组件包括外芯连接铜排、外芯施压铜排和不锈钢套管;绝缘组件包括主绝缘体和绝缘盖。本装置可对应不同的工况,通过各孔槽的配合使得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完成绝缘性能良好的连接,孔槽的可拓展性保证了本装置的通流能力强和应用的灵活性。同时本装置易于安装与拆卸,固定性能好,体积较小,成本相对较低,方便携带与移动,灵活度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系统连接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等离子体磁约束装置和强磁场实验装置中需要采用较大尺寸的线圈作为磁体,而对应的磁体高电感值使得磁体线圈在很多使用场合中需要承受较高的电压等级,同时为了减少杂散电感,装置中的电源系统与磁体线圈常用同轴电缆连接,因此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处在高压环境下有可能出现爬电、局部击穿等危险情况。另外在各种实验装置中为了形成一定大小的磁场,其磁体线圈所需要的电流等级也比较高,因此对连接装置的通流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现有磁体线圈和同轴电缆的连接方法常使用绝缘材料对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连接处进行整体绝缘浇筑,虽然这种连接方法的绝缘性能满足要求,但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处不可拆卸,活动性能较差,另外一经浇筑后与磁体线圈连接的同轴电缆的数量无法更改,而实际应用中,并联同轴电缆的数量越多,能够承受的电流越大,线路电感和电阻也越小,基于此对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连接的灵活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方式存在的活动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同轴电缆包括内芯、内绝缘层、外芯和外绝缘层,连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关于两组同轴电缆对称布置的两组组件,各个组件分别包括内芯连接组件、外芯连接组件和绝缘组件;内芯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磁体线圈与内芯;外芯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绝缘组件用于电气隔离内芯连接组件和外芯连接组件;
内芯连接组件包括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内芯并将内芯与磁体线圈连接;
外芯连接组件包括外芯连接铜排、外芯施压铜排和不锈钢套管;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外芯并连接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不锈钢套管用于固定外芯并保护内绝缘层。
进一步地,线圈引出铜排包括焊接线圈端、U形孔槽、沉积螺母孔、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焊接线圈端呈矩形,用于与磁体线圈焊接,U形孔槽用于固定内芯,沉积螺母孔呈六边形,用于放置外六角螺母,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用于连接线圈引出铜排与内芯施压铜排;内芯施压铜排包括第一劣弧弓形孔槽和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第一劣弧弓形孔槽用于固定内芯,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用于连接线圈引出铜排与内芯施压铜排。
进一步地,外芯连接铜排包括优弧弓形孔槽和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优弧弓形孔槽用于固定外芯,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用于连接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外芯施压铜排包括第二劣弧弓形孔槽和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第二劣弧弓形孔槽用于固定外芯,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用于连接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不锈钢套为空心结构且长度等于外芯连接铜排的厚度,放置于内绝缘层和外芯的中间,用于固定外芯并保护内绝缘层,防止内绝缘层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绝缘组件包括主绝缘体和绝缘盖;主绝缘体包括绝缘体前端、第一隔离槽、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和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绝缘体前端呈工字型,用于对称的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的位置配合,第一隔离槽用于放置内芯并隔离外芯连接铜排和线圈引出铜排,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用于放置内绝缘层,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用于连接主绝缘体和绝缘盖;绝缘盖包括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螺杆头包覆槽、螺杆通孔、第二隔离槽和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用于连接主绝缘体和绝缘盖,螺杆头包覆槽用于包裹内芯连接组件的螺杆头部,螺杆通孔用于放置固定外芯连接组件的螺杆或螺母,第二隔离槽用于放置内芯并隔离外芯连接铜排和线圈引出铜排,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用于放置内绝缘层。
优选地,沉积螺母孔置于线圈引出铜排底部,用于放置用于夹紧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的外六角螺母,使得外六角螺母置于线圈引出铜排内部。
优选地,螺杆头包覆槽用于包裹住用于夹紧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的螺杆头部,使得内芯连接组件置于绝缘组件内部。
优选地,内芯连接组件与外芯连接组件均采用螺栓夹紧方式实现内芯、外芯与对应铜排的电气连接。
优选地,不锈钢套管放置在处于外芯连接组件位置的同轴电缆内绝缘层和外芯之间,用于防止内绝缘层损坏并配合夹紧外芯。
优选地,所设置的个孔槽的直径范围为2mm~50mm。
本装置既可用于单套电源系统对磁体线圈供电的工况,又适用于因为磁体线圈工作需要的电压等级较高而采用两套电源系统串联对磁体线圈供电的工况,其绝缘性能可以使其运行在数十千伏的高压系统中。内芯连接组件中用于同轴电缆内芯固定的孔槽的个数、主绝缘体及绝缘盖的隔离槽与内绝缘层放置槽个数、外芯连接组件中用于同轴电缆外芯固定的孔槽的个数可根据实际并联的同轴电缆根数而拓展或减少,各孔槽的大小可根据具体同轴电缆的尺寸而改变,其可拓展性保证了本连接装置可运行在高达数十千安的工况下。主绝缘体与绝缘盖可使用树脂或尼龙等绝缘材料,绝缘性能好,加工精度高,易于安装与测试。线圈引出铜排底部设计有沉积螺母孔,可将用于配合夹紧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的外六角螺母置于线圈引出铜排内部。绝缘盖设计有螺杆头放置孔,可包裹住用于夹紧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的螺杆头部,使整个同轴电缆内芯连接组件都置于绝缘组件内部,实现了较高的整体绝缘性。内芯连接组件与外芯连接组件均采用螺栓夹紧方式实现内芯、外芯与对应铜排的电气连接,在充分夹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小的接触电阻。
对应两种不同的工况,上述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当因为磁体线圈工作需要的电压等级较高而采用两套电源系统串联对磁体线圈供电时:
步骤1.将上下两端的两组同轴电缆在连接磁体线圈的一端轴向分别引出内芯与外芯,两者中间为内绝缘层;
步骤2.将对应螺母置于两块线圈引出铜排的沉积螺母孔中,再把主绝缘的绝缘体前端插入两块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然后将上下两端的同轴电缆内芯置于U形孔槽与第一劣弧弓形孔槽之间,将对应规格的不锈钢螺杆通过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与沉积螺母孔中的螺母配合将内芯固定在线圈引出铜排上;
步骤3.将不锈钢套卡在同轴电缆外芯与电缆内绝缘层之间,再将同轴电缆外芯置于优弧弓形孔槽与第二劣弧弓形孔槽之间,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与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将外芯连接至外芯连接铜排上;
步骤4.将两块绝缘盖分别卡至对应位置,再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和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将绝缘盖连接固定至装置上。
当采用单套电源系统对磁体线圈供电时:
步骤1.将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组同轴电缆在连接磁体线圈的一端轴向分别引出内芯与外芯,两者中间为内绝缘层,称此组为A组同轴电缆,A组同轴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到单套电源系统;另一组只截取特定长度的同轴电缆,截取长度应比线圈引出铜排和外芯连接铜排之间的间距长3cm以上,在轴向分别引出内芯与外芯,两者中间为内绝缘层,称此组为B组同轴电缆,在B组同轴电缆对应外芯连接组件位置处将内绝缘层削去小段,削去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外芯连接铜排的厚度,使B组同轴电缆的内芯外芯短接,B组同轴电缆作用为连接A组同轴电缆的外芯与线圈引出铜排;
步骤2.将对应螺母置于两块线圈引出铜排的沉积螺母孔中,再把主绝缘的绝缘体前端插入两块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然后将上下两端的同轴电缆内芯至于U形孔槽与第一劣弧弓形孔槽之间,将对应规格的不锈钢螺杆通过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与沉积螺母孔中的螺母配合,通过螺栓预紧力将内芯固定在线圈引出铜排上;
步骤3.把不锈钢套管卡在A组同轴电缆的外芯与内绝缘层之间,然后将A、B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置于优弧弓形孔槽与第二劣弧弓形孔槽之间,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与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将外芯连接至外芯连接铜排上;
步骤4.将两块绝缘盖分别卡至对应位置,再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和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将绝缘盖连接固定至装置上。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主绝缘体采用一体化设计,与绝缘盖配合可将连接装置内具有高电位差的铜排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与线圈引出铜排底部的沉积螺母孔与绝缘盖顶部的螺杆头包覆槽设计可将内芯固定螺杆件完全包裹在绝缘组件里面,使得具有对地高电位的内芯连接组件与外界完全隔离,实现了较高的绝缘性能,并且可根据具体使用的同轴电缆根数拓展或减少对应孔槽,其孔槽可拓展性保证了本连接装置可运行在高达数十千安的工况下,耐压程度高,通流能力强;
(2)本发明所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既可用于磁体对应单套电源系统的工况,又适用于磁体对应两套电源系统串联的工况,使用方法灵活;
(3)本发明提供的连接装置由三个子部件构成,通过螺杆与螺母可将各部件自由安装或者拆卸,通过对应的内芯(外芯)连接组件可将同轴电缆内芯(外芯)固定到连接装置中,通过内芯连接组件、外芯连接组件和绝缘组件的配合安装可将连接装置固定在磁体线圈上,易于安装与拆卸,固定性能好;
(4)本发明通过加大用于固定螺杆组件的螺栓预紧力,可将同轴电缆内外芯与对应铜排实现良好的电气连接与较小的接触电阻;
(5)本发明提供的连接装置体积较小,成本相对较低,方便携带与移动,灵活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斜视图;
图3和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线圈引出铜排在两个不同视角下的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内芯施压铜排的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内芯连接组件的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外芯连接组件的斜视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外芯连接组件与同轴电缆的斜视图;
图9和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主绝缘体在两个不同视角下的斜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绝缘盖的斜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的绝缘组件的斜视图;
附图标记:
1、内芯,2、内绝缘层,3、外芯,4、外绝缘层,5、焊接线圈端,6、U形孔槽,7、沉积螺母孔,8、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9、第一劣弧弓形孔槽,10、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1、优弧弓形孔槽,12、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3、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4、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5、不锈钢套,16、绝缘体前端,17、第一隔离槽,18、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9、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1、螺杆头包覆槽,22、螺杆通孔,23、第二隔离槽,24、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同轴电缆包括内芯、内绝缘层、外芯和外绝缘层,连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关于两组同轴电缆两端称布置的两组组件,各个组件分别包括内芯连接组件、外芯连接组件和绝缘组件;
内芯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磁体线圈与内芯1;外芯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3;绝缘组件用于电气隔离内芯连接组件和外芯连接组件;
内芯连接组件包括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内芯1并将内芯1与磁体线圈连接;
外芯连接组件包括外芯连接铜排、外芯施压铜排和不锈钢套管;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外芯3并连接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3,不锈钢套管用于固定外芯3并保护内绝缘层2。
具体地,线圈引出铜排包括焊接线圈端5、U形孔槽6、沉积螺母孔7、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焊接线圈端5呈矩形,用于与磁体线圈焊接,U形孔槽6用于固定内芯1,沉积螺母孔7呈六边形,用于放置外六角螺母,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用于连接线圈引出铜排与内芯施压铜排;内芯施压铜排包括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和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用于固定内芯1,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用于连接线圈引出铜排与内芯施压铜排。
具体地,外芯连接铜排包括优弧弓形孔槽11和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优弧弓形孔槽11用于固定外芯3,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用于连接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外芯施压铜排包括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和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用于固定外芯3,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用于连接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不锈钢套15为空心结构且长度等于外芯连接铜排的厚度,放置于内绝缘层2和外芯3的中间,用于固定外芯3并保护内绝缘层2,防止内绝缘层2发生损坏。
具体地,绝缘组件包括主绝缘体和绝缘盖;主绝缘体包括绝缘体前端16、第一隔离槽17、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8和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绝缘体前端16呈工字型,用于对称的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的位置配合,第一隔离槽17用于放置内芯1并隔离外芯连接铜排和线圈引出铜排,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8用于放置内绝缘层2,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用于连接主绝缘体和绝缘盖;绝缘盖包括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螺杆头包覆槽21、螺杆通孔22、第二隔离槽23和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24,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用于连接主绝缘体和绝缘盖,螺杆头包覆槽21用于包裹内芯连接组件的螺杆头部,螺杆通孔22用于放置固定外芯连接组件的螺杆或螺母,第二隔离槽23用于放置内芯1并隔离外芯连接铜排和线圈引出铜排,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24用于放置内绝缘层2。
具体地,沉积螺母孔置于线圈引出铜排底部,用于放置用于夹紧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的外六角螺母,使得外六角螺母置于线圈引出铜排内部。
具体地,螺杆头包覆槽用于包裹住用于夹紧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的螺杆头部,使得内芯连接组件置于绝缘组件内部。
具体地,内芯连接组件与外芯连接组件均采用螺栓夹紧方式实现内芯、外芯与对应铜排的电气连接。
具体地,不锈钢套管放置在处于外芯连接组件位置的同轴电缆内绝缘层和外芯之间,用于防止内绝缘层损坏并配合夹紧外芯。
如图1所示,焊接线圈端5用于与磁体线圈进行焊接;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沉积螺母孔7和螺杆头包覆槽21用于与对应规格的螺杆螺母配合,将内芯1夹紧在U形孔槽6和第一劣弧弓形槽9之间;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不锈钢套管15用于与对应规格的螺杆螺母配合,将外芯3夹紧在优弧弓形孔槽11和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之间;第一隔离槽17和第二隔离槽23用于放置内芯1并隔离内芯连接组件与外芯连接组件;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8和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24用于放置内绝缘层2;螺杆通孔22用于放置用于固定外芯连接组件的螺杆或螺母;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和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用于与对应规格的螺杆螺母配合,将绝缘盖与主绝缘体连接。图2至图12是从各个角度所示的装置的斜视图。
本发明两种使用工况下具体安装连接方式如下:
当因为磁体线圈工作需要的电压等级较高而采用两套电源系统串联对磁体线圈供电时:
步骤1、将本装置两组同轴电缆在连接磁体线圈的一端在轴向分别引出内芯1与外芯3,两者中间为内绝缘层2;
步骤2、如图3至图6所示,将对应螺母置于两块线圈引出铜排的沉积螺母孔7中,再把主绝缘的绝缘体前端16插入两块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然后将上下两端的同轴电缆内芯1置于U形孔槽6与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之间,将对应规格的不锈钢螺杆通过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与沉积螺母孔7中的螺母配合,通过螺栓预紧力将内芯1固定在线圈引出铜排上;
步骤3、如图7至图8所示,把不锈钢套管15卡在同轴电缆外芯3与电缆内绝缘层2之间,再将同轴电缆外芯3置于优弧弓形孔槽11与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之间,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与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将外芯3连接至外芯连接铜排上;
步骤4、如图2、图9至图12所示,将两块绝缘盖分别卡至对应位置,再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和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将绝缘盖连接固定至装置上。
当采用单套电源系统对磁体线圈供电时:
步骤1、本装置共两组同轴电缆,将其中一组同轴电缆在连接磁体线圈的一端轴向分别引出内芯1与外芯3,两者中间为内绝缘层2,称此组为A组同轴电缆,A组同轴电缆的一侧连接到单套电源系统;另一组只截取特定长度的同轴电缆,截取长度应比线圈引出铜排和外芯连接铜排之间的间距长3cm以上,在轴向分别引出内芯1与外芯3,两者中间为内绝缘层2,称此组为B组同轴电缆,在B组同轴电缆对应外芯连接组件位置处将内绝缘层削去小段,削去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外芯连接铜排的厚度,使B组同轴电缆的内芯外芯短接,B组同轴电缆作用为连接A组同轴电缆的外芯与一块线圈引出铜排;
步骤2、如图3至图6所示,将对应螺母置于两块线圈引出铜排的沉积螺母孔7中,再把主绝缘的绝缘体前端16插入两块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然后将上下两端的同轴电缆内芯1至于U形孔槽6与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之间,将对应规格的不锈钢螺杆通过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与沉积螺母孔7中的螺母配合,通过螺栓预紧力将内芯1固定在线圈引出铜排上;
步骤3、如图7至图8所示,把不锈钢套管15卡在A组同轴电缆的外芯3与电缆内绝缘层2之间,然后将A、B两组的同轴电缆外芯3置于优弧弓形孔槽11与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之间,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与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将外芯3连接至外芯连接铜排上;
步骤4、如图2、图9至图12所示,将两块绝缘盖分别卡至对应位置,再使用对应规格的螺杆与螺母通过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和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将绝缘盖连接固定至装置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同轴电缆包括内芯(1)、内绝缘层(2)、外芯(3)和外绝缘层(4),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关于两组同轴电缆对称布置的两组组件,各个组件分别包括内芯连接组件、外芯连接组件和绝缘组件;所述内芯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磁体线圈与所述内芯(1);所述外芯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3);所述绝缘组件用于电气隔离所述内芯连接组件和所述外芯连接组件;
所述内芯连接组件包括线圈引出铜排和内芯施压铜排;所述线圈引出铜排和所述内芯施压铜排相互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内芯(1)并将所述内芯(1)与磁体线圈连接;
所述外芯连接组件包括外芯连接铜排、外芯施压铜排和不锈钢套管;所述外芯连接铜排与所述外芯施压铜排相互连接,用于固定外芯(3)并连接两组同轴电缆的外芯(3),所述不锈钢套管用于固定所述外芯(3)并保护所述内绝缘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引出铜排包括焊接线圈端(5)、U形孔槽(6)、沉积螺母孔(7)、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所述焊接线圈端(5)用于与磁体线圈焊接,所述U形孔槽(6)用于固定所述内芯(1),所述沉积螺母孔(7)用于放置外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用于连接线圈引出铜排与内芯施压铜排;
所述内芯施压铜排包括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和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所述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用于固定内芯(1),所述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用于连接线圈引出铜排与内芯施压铜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芯连接铜排包括优弧弓形孔槽(11)和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所述优弧弓形孔槽(11)用于固定外芯(3),所述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用于连接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
所述外芯施压铜排包括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和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所述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用于固定外芯(3),所述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用于连接外芯连接铜排与外芯施压铜排;所述不锈钢套(15)放置于内绝缘层(2)和外芯(3)的中间,用于固定所述外芯(3)并保护所述内绝缘层(2),防止内绝缘层(2)发生损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主绝缘体和绝缘盖;
所述主绝缘体包括绝缘体前端(16)、第一隔离槽(17)、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8)和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所述绝缘体前端(16)呈工字型,用于对称的线圈引出铜排之间的位置配合,所述第一隔离槽(17)用于放置内芯(1)并隔离所述外芯连接铜排和所述线圈引出铜排,所述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8)用于放置内绝缘层(2),所述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用于连接所述主绝缘体和所述绝缘盖;
所述绝缘盖包括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螺杆头包覆槽(21)、螺杆通孔(22)、第二隔离槽(23)和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24),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用于连接所述主绝缘体和所述绝缘盖,所述螺杆头包覆槽(21)用于包裹内芯连接组件的螺杆头部,所述螺杆通孔(22)用于放置固定外芯连接组件的螺杆或螺母,所述第二隔离槽(23)用于放置内芯(1)并隔离所述外芯连接铜排和所述线圈引出铜排,所述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24)用于放置内绝缘层(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螺母孔(7)置于所述线圈引出铜排底部,用于放置用于夹紧所述线圈引出铜排和所述内芯施压铜排的外六角螺母,使得所述外六角螺母置于所述线圈引出铜排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头包覆槽(21)用于包裹住用于夹紧所述线圈引出铜排和所述内芯施压铜排的螺杆头部,使得所述内芯连接组件置于所述绝缘组件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连接组件与所述外芯连接组件均采用螺栓夹紧方式实现内芯、外芯与对应组件的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孔槽(6)、沉积螺母孔(7)、第一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8)、第一劣弧弓形孔槽(9)和第二内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0)的直径范围均为2mm~5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弧弓形孔槽(11)、第一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2)第二劣弧弓形孔槽(13)和第二外芯连接组件固定通孔(14)的直径范围均为2mm~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17)、第一内绝缘层放置孔槽(18)和第一绝缘组件固定通孔(19)、第二绝缘组件固定通孔(20)、螺杆头包覆槽(21)、螺杆通孔(22)、第二隔离槽(23)和第二内绝缘层放置孔槽(24)的直径范围均为2mm~50mm。
CN201910449022.9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Active CN110233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9022.9A CN110233380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9022.9A CN110233380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380A CN110233380A (zh) 2019-09-13
CN110233380B true CN110233380B (zh) 2020-05-19

Family

ID=6785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9022.9A Active CN110233380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3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892B (zh) * 2022-01-13 2022-08-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高真空度真空舱的舱内同轴电缆转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90497U (zh) * 2009-12-02 2010-09-2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带法兰盘端子及端子连接体
CN201584514U (zh) * 2009-12-25 2010-09-15 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同轴电缆专用接插件
CN201829319U (zh) * 2010-09-15 2011-05-11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
RU166232U1 (ru) * 2016-06-09 2016-11-2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ермотрон-Завод" Дроссель-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
CN206834996U (zh) * 2016-12-30 2018-01-02 四川蔚宇微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频逆变桥式整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380A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1643C1 (ru) Кабельная арматура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высоковольтного кабеля с высоковольтным компонентом
EP2203923B1 (en) High voltage dry-type reactor for a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US7417847B2 (en) Compact current transformer casing for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assemblies
KR20130086535A (ko) 부싱 래치용 어댑터
CN109494057A (zh) 感应器组件
CN110233380B (zh) 一种磁体线圈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装置
CN110994506A (zh) 一种把电压和电流穿过建筑物或墙壁的高压套管及方法
EP2415133A1 (en) Bushing for connecting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with air insulated switchgear
CN219545568U (zh) 一种玻璃钢干式电容型复合外套gis套管
CN201369531Y (zh) 一种特高压试验装置用母线
CN102157314B (zh) 一种高压熔断器及其安装筒结构
CA2858439C (en) Surge arrester
CN209786791U (zh) 一种用磁铁实现避雷芯安装、脱扣的结构
CN108312087B (zh) Gil支柱绝缘子试验用装配工装
CN109155177B (zh) 用于将高压导体与电气设备的绕组连接的设备
US20210398741A1 (en) Medium frquency transfomer
WO2018117512A1 (ko) 전계완화용 모선도체 연결구조
JP2004282907A (ja) スイッチギヤ
CN216214828U (zh) 导电连接装置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设备
CN219739812U (zh) 用于延长电缆套管的转接器和延长的电缆套管
CN201629579U (zh) 全绝缘式电容器装置
US20040074664A1 (en) Energy transfer system for a three-phase current in the average and a high tension range
CN205565356U (zh) 一种高压交流真空开关柜
CN116581681A (zh) 一种gis扩建结构及扩建方法
AU2023254893A1 (en) Cabl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