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3316A -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3316A
CN110233316A CN201910618046.2A CN201910618046A CN110233316A CN 110233316 A CN110233316 A CN 110233316A CN 201910618046 A CN201910618046 A CN 201910618046A CN 110233316 A CN110233316 A CN 110233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tructure
pin diode
microstrip line
branch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8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景富
冯晗琛
侯孝攀
陈英兰
张鹏宇
谢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6180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3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8Phase-shifters
    • H01P1/185Phase-shifters using a diode or a gas filled discharge tube

Landscapes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针对现有的开关线型移相器插损高和移相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三种改进的开关移相结构,通过对现有的开关线型移相器中PIN二极管开关以及微带线分支连接器进行结构优化,从而达到减小移相器插损,提高移相精度和功率容量的目的。本发明移相稳定性能和精度高,移相量不随信号电平等变化;插入损耗小,端口驻波小,移相速度快,所需控制功率小。本发明提供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是相控阵天线发射/接收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的方式控制天线孔径面上各辐射单元的相位,以实现波束扫描。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移相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设计。
背景技术
微波移相器是相控阵雷达、卫星通讯、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核心组件,它的工作频带、插入损耗直接影响着这些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灵敏度,以及系统的重量、体积和成本,因此研究宽带、低插损的移相器在军事上和民用卫星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电控移相器的要求是:有足够的移相精度,移相稳定性高,移相量不随温度、信号电平等变化;插入损耗小,端口驻波小,承受功率高,移相速度快,所需控制功率小。
现有的开关线型移相器在原理和结构上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缺点:
(1)当传输路径的电长度选择不恰当时,在某个工作频率点处,传输线上会发生串联谐振现象,造成插入损耗增大和相位突变。
(2)开关线型移相器不管移相量多大,传输线上传送的微波功率都在两条支路之间来回转接,因此所有的二极管都要承受最高的微波电压和最强的微波电流,插入损耗都同样较高。
(3)开关线型移相器的两条支路上的传输线相互间隔距离要足够远,否则会由于传输线间互耦合造成信号衰减和相位误差,进而影响移相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减小现有的开关线型移相器插损,并提高移相精度和功率容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均为50Ω微带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改进的开关移相结构,移相稳定性能和精度高,移相量不随信号电平等变化;插入损耗小,端口驻波小,移相速度快,所需控制功率小。
进一步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单元、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开关单元,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开关单元、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PIN二极管以及与PIN二极管并联的绕线调谐电感。第一开关单元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二开关单元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三开关单元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第四开关单元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移相结构每个支路的PIN二极管处并联去谐振绕线电感,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可以显著改善插损,提高相移精度。
进一步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PIN二极管对、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PIN二极管对,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PIN二极管对、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PIN二极管对,第一PIN二极管对、第二PIN二极管对、第三PIN二极管对和第四PIN二极管对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PIN二极管。第一PIN二极管对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二PIN二极管对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三PIN二极管对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第四PIN二极管对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移相结构每个支路并联多个PIN二极管作为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可以提高移相器的可靠性,增大移相器的功率容量,减小插损。
进一步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梅花型连接器、第二梅花型连接器、第三梅花型连接器、第四梅花型连接器、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第一梅花型连接器、第二梅花型连接器、第三梅花型连接器和第四梅花型连接器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传输线和圆形转接头,主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主线路接口P0,其另一端与圆形转接头连接,圆形转接头上设置有四个支路接口P1~P4。第一梅花型连接器的主线路接口P0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一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二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三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以及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梅花型连接器的主线路接口P0与第三梅花型连接器的主线路接口P0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一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二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三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以及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三梅花型连接器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五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六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七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第四梅花型连接器的主线路接口P0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五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六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七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PIN二极管、延迟微带线和输出PIN二极管,延迟微带线的一端与输入PIN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PIN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和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入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梅花型连接器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和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出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二梅花型连接器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入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梅花型连接器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出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四梅花型连接器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移相结构中采用尺寸恰当的梅花型接头,满足阻抗匹配的同时在电气线路中更加方便连接,减小电路的尺寸。
进一步地,圆形转接头的半径R与主传输线的线宽W的比值的范围为[1,1.2]。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圆形转接头的半径R与主传输线的线宽W的比值在1-1.2之间时,该梅花型连接器在宽频带(1GHz-10GHz)下满足较好的匹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三提供的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相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并联去谐振电感后回波损耗提升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并联去谐振电感后插入损耗提升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并联去谐振电感后移相精度提升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相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并联PIN二极管前后的插损仿真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相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梅花型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宽频带下不同R:W梅花接头的传输特性曲线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不同R:W梅花型接头对特定频率传输特性的影响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开关单元、102-第二开关单元、103-第三开关单元、104-第四开关单元;201-第一PIN二极管对、202-第二PIN二极管对、203-第三PIN二极管对、204-第四PIN二极管对;301-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2-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3-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4-第四梅花型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意在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而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Pin,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Pout,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均为50Ω微带线。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单元101、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开关单元102,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开关单元103、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开关单元104,第一开关单元101、第二开关单元102、第三开关单元103和第四开关单元104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PIN二极管以及与PIN二极管并联的绕线调谐电感。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01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02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三开关单元103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第四开关单元104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
当开关串联配置的移相器的传输路径的电长度选取不当时,在某个工作频率点处,传输线上会发生串联谐振现象,造成移相器插入损耗增大和相位突变,分析其原因为移相器的断开支路与二极管反向结电容发生串联谐振。此时它也接通信号而与闭合支路一样的传递信号,因而使相移产生突变。在PIN二极管处并联大小适当的绕线调谐电感后,如图2所示,根据公式(C为PIN二极管的反向截止电容容值,L为绕线调谐电感感值),可以使得该支路反向截止PIN二极管的导纳趋近于0,阻抗Z趋近于无穷大,理论上可以对电信号实现开路,从而达到在相应频段内减小插损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22.5°的开关线型移相器为例,如图2所示,将第一延迟微带线设置为22.5°电长度微带线,将第二延迟微带线设置为0°电长度微带线,Pin、Pout分别为移相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输入信号经过50Ω微带线传输至微带分支处,0°电长度微带线和22.5°电长度微带线分别为两条长度不同的微带线,两者之间的相位差为两条支路分别由两个串联的PIN二极管连接至主传输线,其中每个PIN二极管都并联一个绕线调谐电感,该电感的感值大小理论上应使公式结果为0。通过电控PIN二极管选择信号的导通支路进而输出信号,达到移相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Rogers4350板材,厚度H=0.508mm,Er=3.48,频率3G-4G为仿真条件,仿真了22.5°的开关线型移相器在加入了调谐电感后对移相器的插损、回波损耗以及移相精度的影响,如图3-图5所示。在加入调谐电感后,移相器的回波损耗(S11)由小于14dB提升到小于21dB,插入损耗(S21)由小于0.62dB提升到小于0.34dB,中心频率的移相精度提升约1°,移相器的整体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移相结构在每个PIN二极管两侧都并联了一个绕线调谐电感,移相器的移相精度和移相稳定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移相器的插损显著减小。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Pin,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Pout,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均为50Ω微带线。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PIN二极管对201、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PIN二极管对202,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PIN二极管对203、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PIN二极管对204,第一PIN二极管对201、第二PIN二极管对202、第三PIN二极管对203和第四PIN二极管对204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PIN二极管。
其中,第一PIN二极管对201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二PIN二极管对202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第三PIN二极管对203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第四PIN二极管对204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
在开关线型移相器中,将单个PIN二极管更改为多个并联的PIN二极管对,如图6所示。该改进结构可以通过并联PIN二极管减小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从而使得移相器的插损减小,同时可以提高移相器的功率容量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并联了多个二极管,移相器截止支路的反向结电容会增大,可以通过改变微带延迟线的长度解决这个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22.5°的开关线型移相器为例,如图6所示,将第一延迟微带线设置为22.5°电长度微带线,将第二延迟微带线设置为0°电长度微带线。以Rogers4350板材,厚度H=0.508mm,Er=3.48,频率3GHz-4GHz为仿真条件,仿真了22.5°的开关线型移相器在加入同向并联PIN二极管对前后对移相器的插损影响对比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未并联PIN二极管前,移相器的插损(S21)小于0.62dB,在加入并联PIN二极管对结构后,移相器的插损(S21)小于0.32dB,最小能达到0.16dB。可以得知,在加入并联PIN二极管对结构之后,移相器的插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移相结构把每个PIN二极管都替换为了同向并联的多个PIN二极管对。通过并联减小PIN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使得移相器的插损减小,同时提高了移相器的功率容量和可靠性。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Pin,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Pout,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均为50Ω微带线。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以及第八支路结构。
其中,如图9所示,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和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传输线和圆形转接头,主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主线路接口P0,其另一端与圆形转接头连接,圆形转接头上设置有四个支路接口P1~P4。梅花型连接器中,圆形转接头的半径R与主传输线的线宽W会影响该连接器与整体电路间的匹配关系,当二者之比在1-1.2之间时,该梅花型连接器在宽频带(1GHz-10GHz)下满足较好的匹配要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圆形转接头的半径R与主传输线的线宽W的比值的范围为[1,1.2]。
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的主线路接口P0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一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二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三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以及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的主线路接口P0与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的主线路接口P0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一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二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三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以及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五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六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七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的主线路接口P0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五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六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七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如图8所示,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PIN二极管、延迟微带线和输出PIN二极管,延迟微带线的一端与输入PIN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PIN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和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入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和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出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入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出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延迟微带线设置为45°电长度微带线,将第二延迟微带线设置为0°电长度微带线,将第三延迟微带线设置为22.5°电长度微带线,将第四延迟微带线设置为67.5°电长度微带线,将第五延迟微带线设置为180°电长度微带线,将第六延迟微带线设置为0°电长度微带线,将第七延迟微带线设置为90°电长度微带线,将第八延迟微带线设置为270°电长度微带线。
移相结构为两个移相单元级联的“4×2”电路结构,其中每个单元包括4条支路,提供4种可变的移相状态。在4×2结构的开关线型移相器中,如图8所示,信号由Pin端口输入,经过梅花型连接器分为四个不同电长度的支路,通过两个移相单元后,由Pout端口输出信号,从而实现有16种移相状态的开关线型移相器。在该移相器中,主传输线和每个支路之间都由一个梅花型连接器连接,该连接器通过圆形结构将主传输线转换为四条支路,通过调整圆形转接头的半径R与主传输线线宽W的比值达到阻抗匹配状态实现信号的转换与传输。
将主传输线线宽W与圆形转接头半径R之比作为变量对梅花型连接器插损进行仿真,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Rogers3003板材,厚度H=0.254mm,Er=3,频率1GHz-10GHz为仿真条件对不同R:W比值进行传输特性仿真,通过仿真对比,如图10所示,当圆形转接头半径和微带线宽度比值R:W为1.6时,在10GHz时,接头的插入损耗(S21)最差为-0.51dB,当R:W逐渐减小,插入损耗(S21)也逐渐减小,当R:W减小到1.1以下时,连接器的插损小于0.1dB。但对于特定的频率,随着R:W的值减小,传输特性会变差。如图11所示,在不同R:W情况下分别对不同频率进行仿真得到梅花接头的插入损耗(S21)曲线。经过拟合观察,在宽带特定频率的条件下,当梅花接头的R:W比值在1-1.2之间时,插入损耗(S21)在不同频率下都近似取得较大的值,能够得到较好的匹配。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移相结构结构紧凑、插损小,可以在满足电路匹配状态的同时实现电路尺寸小型化的要求。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所述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所述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单元(101)、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开关单元(102),所述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开关单元(103)、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开关单元(10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01)、第二开关单元(102)、第三开关单元(103)和第四开关单元(104)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PIN二极管以及与PIN二极管并联的绕线调谐电感;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01)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02)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103)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4)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所述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PIN二极管对(201)、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PIN二极管对(202),所述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PIN二极管对(203)、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PIN二极管对(204),所述第一PIN二极管对(201)、第二PIN二极管对(202)、第三PIN二极管对(203)和第四PIN二极管对(204)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PIN二极管;
所述第一PIN二极管对(201)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二PIN二极管对(202)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三PIN二极管对(203)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四PIN二极管对(204)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以及第八支路结构;
所述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和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传输线和圆形转接头,所述主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主线路接口P0,其另一端与圆形转接头连接,所述圆形转接头上设置有四个支路接口P1~P4
所述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的主线路接口P0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一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二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三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以及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的主线路接口P0与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的主线路接口P0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一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二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三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以及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五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六支路结构的输入端、第七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的主线路接口P0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四个支路接口P1~P4分别与第五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六支路结构的输出端、第七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以及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PIN二极管、延迟微带线和输出PIN二极管,所述延迟微带线的一端与输入PIN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另一端与输出PIN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和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入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和第四支路结构的输出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入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七支路结构和第八支路结构的输出PIN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的四个支路接口P1~P4一一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转接头的半径R与主传输线的线宽W的比值的范围为[1,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微带线和输出微带线均为50Ω微带线。
CN201910618046.2A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Pending CN1102333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8046.2A CN110233316A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8046.2A CN110233316A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316A true CN110233316A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5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8046.2A Pending CN110233316A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33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215A (zh) * 2020-05-06 2020-08-11 湖南时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移相单元、天线单元、相控阵列单元以及相控阵列
CN114639929A (zh) * 2022-05-18 2022-06-17 合肥芯谷微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线型移相器及通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9873A (en) * 1989-07-18 1991-08-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icrowave elements with impedance control circuits
JPH06104603A (ja) * 1992-09-18 1994-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相器
JPH08242102A (ja) * 1995-03-01 1996-09-17 Nec Corp マイクロ波移相器
CN106470026A (zh) * 2015-08-18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开关电路和射频链路
CN108736123A (zh) * 2018-04-17 2018-11-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紧凑型悬置微带高隔离多路功率合成器
CN208873863U (zh) * 2018-10-24 2019-05-17 北京同方吉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合成结构的调频大功率六合成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9873A (en) * 1989-07-18 1991-08-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icrowave elements with impedance control circuits
JPH06104603A (ja) * 1992-09-18 1994-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相器
JPH08242102A (ja) * 1995-03-01 1996-09-17 Nec Corp マイクロ波移相器
CN106470026A (zh) * 2015-08-18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开关电路和射频链路
CN108736123A (zh) * 2018-04-17 2018-11-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紧凑型悬置微带高隔离多路功率合成器
CN208873863U (zh) * 2018-10-24 2019-05-17 北京同方吉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合成结构的调频大功率六合成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5215A (zh) * 2020-05-06 2020-08-11 湖南时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移相单元、天线单元、相控阵列单元以及相控阵列
CN111525215B (zh) * 2020-05-06 2021-11-16 湖南时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移相单元、天线单元、相控阵列单元以及相控阵列
CN114639929A (zh) * 2022-05-18 2022-06-17 合肥芯谷微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线型移相器及通讯设备
CN114639929B (zh) * 2022-05-18 2022-08-19 合肥芯谷微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线型移相器及通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n et al. Wide-band reduced-size uniplanar magic-T, hybrid-ring, and de Ronde's CPW-slot couplers
Antsos et al. A novel Wilkinson power divider with predictable performance at K and Ka-band
CN110233316A (zh)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CN103493287B (zh) 移相装置
CN109103592A (zh)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带有该双极化辐射单元的阵列天线
CN110444844A (zh) 一种单通道与多通道可重构的滤波电路
CN104659450A (zh) 一种基于十字型谐振器的宽带差分带通滤波器
CN105846026A (zh) 一种集总结构微波幅度均衡器
CN109638401A (zh) 一种宽带不等分的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
CN203674352U (zh) 一种基于十字型谐振器的宽带差分带通滤波器
CN109066091A (zh) Ku/Ka双频馈源组件和天线
CN112467329A (zh) Wilkinson功分器带宽展宽技术方法及其电路
CN202818241U (zh) 超宽带模拟移相器
CN205376694U (zh) 基于容性负载的超宽带定值移相器
CN205122733U (zh) 超宽带数字移相器
CN104183890A (zh) 一种移相单元
CN109509940A (zh) 一种连续可调模拟移相器
CN103594802B (zh) 一种巴特勒矩阵结构
CN107026300A (zh) 基于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的开关单元
KR102271661B1 (ko) 기판 집적 도파관을 이용한 밸런
CN110400999B (zh) 一种直线型e面探针微带波导过渡装置
CN115101904A (zh) 低损耗单开关宽带微波180度移相器
Lan et al. Design of a Ku band 7-bit PIN diode phase shifter
CN204011611U (zh) 一种移相单元
CN105305000A (zh) 一种基于变压器的宽带定向耦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