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0902A -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0902A
CN110230902A CN201910586560.2A CN201910586560A CN110230902A CN 110230902 A CN110230902 A CN 110230902A CN 201910586560 A CN201910586560 A CN 201910586560A CN 110230902 A CN110230902 A CN 110230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heat exchanger
flat
channel
fla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65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0902B (zh
Inventor
刘源
刘树清
罗彬�
杨坤
占磊
吴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30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0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0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0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25B2347/021Alternate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0/00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 F28F2260/02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icro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该微通道扁管(100)内设沿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微通道(1),在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上,多个所述微通道(1)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1行且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2列,n1和n2均不小于2。本发明的微通道扁管(100)、换热器(300)和热泵系统的微通道扁管(100)和换热器(300)的内部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可以实现不停机化霜并快速制热,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Description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冬天低温的情况下,空调一般用于制热。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从室外空气吸收热量,由于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的温度低于室外空气的温度,当室外湿度较大时,室外换热器的表面会逐渐结霜,结霜后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造成空调的制热速度缓慢,使得室内环境温度提升缓慢,空调的使用舒适度较差,用户体验不佳。
为了保证空调能够稳定供热,需要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现有的除霜方法一种是通过四通换向阀使系统由制热循环转到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以利用其高温冷媒进行除霜;另一种是通过将膨胀阀的开度调大,减小其节流作用,从而使高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但是空调在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除霜时,空调的室内机都需要停机停止供热,由此会使得室内的温度下降,影响室内的舒适性。并且当空调切换到制冷循环进行除霜时,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会从室内吸收热量,使得除霜停机时的室内温度会进一步降低,影响用户的舒适性。同时,空调系统在制热循环与制冷循环之间切换时会增加系统的耗电量,不利于节能减排。并且,现有的微通道扁管固化设置只有单行的微通道,内部换热面积受限,导致微通道扁管的内部换热性能受到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该微通道扁管、换热器的内部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可以实现不停机化霜和快速制热,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扁管,该微通道扁管内设沿所述微通道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微通道,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扁管横截面上,多个所述微通道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1行且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2列,n1和n2均不小于2。
可选地,2≤n1≤4,8≤n2≤50。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扁管横截面上,所述扁管横截面的横截面外轮廓面积为S,多个所述微通道的各自通道横截面之和为S0,可满足:0.3≤S0/S≤0.5。
此外,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通道之间的竖直筋的竖直筋壁厚a可满足:0.5mm≤a≤1.5mm;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通道之间的横向筋的横向筋壁厚b2可满足:0.8mm≤b2≤2mm。
另外,所述微通道扁管可包括厚度相等且均为b1的顶壁和底壁,0.8mm≤b1≤3mm且b2≤b1
可选地,所述微通道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宽度c满足:1.5mm≤c≤5mm,所述微通道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高度d满足:1.5mm≤d≤5mm,且c≤d。
其中,所述微通道扁管的扁管横截面的扁管宽度g可满足:80mm≤g≤160mm,所述微通道扁管的扁管横截面的扁管厚度h可满足:4mm≤h≤25mm。
另外,所述微通道扁管的长度j可满足:50mm≤j≤500mm。
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的横截面可为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的相邻两边呈圆角过渡,所述圆角的圆角半径i满足:0.2mm≤i≤1mm。更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的内周壁可形成有用于增大内周壁面积的向内凸起部。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微通道扁管;以及两个集流管,分别布置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并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的端口连通;其中,两个所述集流管中的其中一者设有所述冷媒入口,且另一者设有所述冷媒出口。
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扁管的所述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集流管的管道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集流管的外周壁可设有呈长条状沿所述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扁管插接口,所述微通道扁管包括扁管本体部和该扁管本体部两端的管腔伸入端,所述管腔伸入端与所述扁管插接口适配插接并沿所述集流管的径向朝向所述集流管的中心伸入所述管腔中;其中,所述管腔伸入端的厚度小于所述扁管本体部的厚度,所述管腔伸入端的顶面与所述扁管本体部的顶面之间的顶面落差以及所述管腔伸入端的底面与所述扁管本体部的底面之间的底面落差均为e,且满足:0.3mm≤e≤1.5mm;所述管腔伸入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扁管本体部的宽度,所述管腔伸入端的宽向末端相对于所述扁管本体部的相应的宽向末端向内缩进且最小缩进宽度f满足:2mm≤f≤6mm。
此外,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可设有单个所述微通道扁管。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沿所述微通道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覆盖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表面的加热元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为厚膜加热体;和/或,所述加热元件所述微通道扁管的接触表面设有导热硅胶层。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在冷媒回路上设置的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和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的四通阀,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路中;或者,所述换热器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路中。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冷媒管路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油分离器。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再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在冷媒回路上设置的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板换装置和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根据上述的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流路上连接有所述板换装置且在所述主流路上引出一条冷媒支流路,所述冷媒支流路经所述板换装置与所述冷媒主流路进行换热后通过所述换热器回到所述压缩机。
本发明的新型的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通过在微通道扁管内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设置多行的微通道,大大增加了内部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高,使热泵系统在冬天制热循环时的化霜速度加快,且无需停机除霜,保证室内换热器稳定工作从而提供舒适稳定的室内温度,大大提升客户的使用满意度。同时,微通道扁管可将系统的内部压力分散、减少压降,从而保证换热器有足够的承压能力,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微通道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微通道扁管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微通道扁管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微通道扁管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微通道的内周壁形成有用于增大内周壁面积的向内凸起部;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8的换热器的组装爆炸图;
图12为图11中的集流管的主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热泵系统的冷媒支路的原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热泵系统的冷媒支路的原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热泵系统的冷媒支路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微通道扁管 1 微通道
11 竖直筋 12 横向筋
13 顶壁 14 底壁
15 扁管本体部 16 管腔伸入端
17 安装结构孔 18 凸起部
200 集流管 21 冷媒入口
22 冷媒出口 23 扁管插接口
300 换热器 31 加热元件
311 焊接结构孔 400 室外换热器
500 压缩机 600 室内换热器
700 四通阀 800 板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扁管100、换热器300和热泵系统,该微通道扁管100和换热器300的内部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可以实现不停机化霜且快速制热,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微通道扁管100内设沿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微通道1,在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上,多个微通道1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1行且沿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2列,n1和n2均不小于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微通道扁管100内设沿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微通道1,在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上,多个微通道1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2行。
常规的微通道扁管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有且只有一行微通道1,而微通道扁管换热器的主要换热元件是微通道扁管,故提升微通道扁管的换热效率即可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大换热器的尺寸,但由于换热器的尺寸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尺寸可增大的空间较小;另一种则是通过优化微通道扁管的内部结构参数来提高微通道扁管的内部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微通道扁管100通过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设置多行的微通道1,大大增加了内部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高,使热泵系统在冬天制热循环时的化霜速度加快,且无需停机除霜,保证室内换热器600的稳定工作从而为用户提供舒适稳定的室内温度,大大提升客户的使用满意度。同时,微通道扁管100可将系统的内部压力分散、减少压降,从而保证换热器有足够的承压能力,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
可选地,2≤n1≤4,8≤n2≤50,微通道扁管100通过设置多行多列的微通道1,增大了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媒与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换热面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增加微通道的流通面积可增加冷媒与微通道内壁的接触面积,由此不仅可增大微通道扁管的换热面积,还可减少微通道扁管内部的流通压力。但如果在微通道扁管的外型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大内部的换热面积,则会大大影响到微通道扁管的整体的耐压强度,不利于整个热泵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同时,在微通道扁管的外型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当微通道扁管具有不同的结构、尺寸等时,其换热性能也相差甚远。故在满足微通道扁管100的耐压强度的要求下,需要对换热器的结构尺寸参数的进行最优化设置,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下将具体述及。
进一步地,在扁管横截面上,扁管横截面的横截面外轮廓面积为S,多个微通道1的各自通道横截面之和为S0,可满足:0.3≤S0/S≤0.5。通过对S0/S的进行调整,达到既提高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换热面积也同时兼顾微通道扁管100的耐压强度的目的。
此外,如图5、图6所示,当微通道扁管100内部流通冷媒时,沿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微通道1之间的竖直筋11、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相邻的两个微通道1之间的横向筋12以及厚度相等且均为b1的顶壁13和底壁14均同时受力。与此同时,能够理解的是,微通道扁管100的各个壁厚越厚,传热热阻越大,故在满足微通道扁管100的各个壁厚具有足够的耐压强度的条件下,为了减少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热阻,竖直筋壁厚a可满足:0.5mm≤a≤1.5mm;横向筋壁厚b2可满足:0.8mm≤b2≤2mm。微通道扁管100包括厚度相等且均为b1的顶壁13和底壁14,0.8mm≤b1≤3mm。
并且,当微通道扁管100内部流通冷媒时,微通道扁管100的横向筋在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的双向均有受力,可相应地抵消部分作用力,而微通道扁管100的顶壁和底壁则承受来自冷媒的单向的作用力。同时由于微通道扁管100在安装和物流过程中容易受力碰伤,微通道扁管100的顶壁和底壁作为微通道扁管100的最外表面需要通过增大壁厚来增加强度,故且b2≤b1
另外,在微通道扁管100的横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微通道1的通道截面积越大,即微通道扁管100的单位横截面积可通过的冷媒量越大,可增强微通道扁管100内部的换热能力,但相应地微通道扁管100的各个支撑筋的横截面积之和就会减少,微通道扁管100的耐压强度降低。故基于在换热能力和耐压强度之间的兼顾,微通道1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宽度c可满足:1.5mm≤c≤5mm,微通道1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高度d可满足:1.5mm≤d≤5mm。且考虑到微通道扁管100的横截面积的宽度比厚度要大,微通道扁管100整体呈宽扁条状,故基于对微通道扁管100的整体尺寸的优化考虑,可限定c≤d。
其中,如图6所示,微通道1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圆角矩形的相邻两边呈圆角过渡,圆角的圆角半径i满足:0.2mm≤i≤1mm。对于矩形截面的微通道,矩形的直角容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导致微通道增大了早期失效的危险。因此,需要在矩形的相邻两边设置圆角过渡,从而减少应力集中的发生几率。圆角越大,应力集中越少,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换热面积越少,故在兼顾内部换热面积及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圆角半径i可设置为0.2mm≤i≤1mm。当然,微通道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形、多边形等。
可选地,微通道1的内周壁形成有用于增大内周壁面积的向内凸起部,由此可进一步地增大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换热面积,提高微通道扁管100的整体换热性能。如图7所示,微通道1的内周壁的向内凸起部呈凸起的“V”形,当然,微通道1的内周壁的向内凸起部还可以是其他凸起的形状如凸起的带圆角过渡的“V”形。
进一步地,在满足安装空间及成本限制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大微通道扁管100的尺寸进行调整以增大微通道扁管100的整体尺寸来整体提升换热能力。故如图4、图5所示,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的扁管宽度g可满足:80mm≤g≤160mm,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的扁管厚度h可满足:4mm≤h≤25mm,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j可满足:50mm≤j≤500mm。
此外,在微通道扁管100的顶壁还可设置有安装结构孔17,用于与加热元件31的焊接结构孔311进行适配安装,由此可在微通道扁管100上增加安装发热元件31,加热元件31沿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覆盖在微通道扁管100的表面,从而对微通道扁管100进行加热,提高系统的整体能量以达到给室外换热器不停机除霜的目的。其中,发热元件可为发热电阻、厚膜加热体等其他发热装置。另外,加热元件31与微通道扁管100的接触表面可设有导热硅胶层,使得加热元件31与微通道扁管100的接触表面的传热更加均匀、换热速率更高。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300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微通道扁管100;以及两个集流管200,分别布置在微通道扁管100的两端并与微通道扁管100的端口连通;其中,两个集流管200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冷媒入口21,且另一者设有冷媒出口22。
如图8~图11所示,在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上,多个微通道1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2行,集流器200两个集流管200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冷媒入口21而另一者设有冷媒出口22且分别设置在分别布置在微通道扁管100的两端并与微通道扁管100的端口连通。由此,从冷媒入口21进入集流管200的冷媒可分流在微通道扁管100的多个微通道1中,从而冷媒可与微通道扁管100进行热交换达到换热的目的。
可选地,微通道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集流管200的管道轴线方向。由此,冷媒可更为均匀地分流到各个微孔通道1中。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集流管200的外周壁可设有呈长条状沿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扁管插接口23,微通道扁管100包括扁管本体部15和该扁管本体部两端的管腔伸入端16,管腔伸入端16与扁管插接口23适配插接并沿集流管200的径向朝向集流管200的中心伸入管腔中;其中,管腔伸入端16的厚度小于扁管本体部15的厚度,管腔伸入端16的顶面与扁管本体部15的顶面之间的顶面落差以及管腔伸入端16的底面与扁管本体部15的底面之间的底面落差均为e;管腔伸入端16的宽度小于扁管本体部15的宽度,管腔伸入端16的宽向末端相对于扁管本体部15的相应的宽向末端向内缩进。
其中,沿管腔伸入端16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管腔伸入端16的宽向末端为由管腔伸入端16的中部向两端部延伸的最大距离位置。同理,沿扁管本体部15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扁管本体部15的宽向末端为由扁管本体部15的中部向两端部延伸的最大距离位置。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管腔伸入端16可通过对扁管本体部15的两端部进行铣加工来加工出来。通过在扁管本体部15与管腔伸入端16之间设置有顶面落差、底面落差以及管腔伸入端16的宽向末端相对于扁管本体部15的相应的宽向末端向内的缩进部,可对微通道扁管100与集流管200之间的装配进行限位,防止安装不到位或者超出设定安装位置等情况。并且在兼顾管腔伸入端16的外周壁的耐压强度的要求下,故可设置扁管本体部15与管腔伸入端16之间的顶面落差、底面落差满足:0.3mm≤e≤1.5mm以及管腔伸入端16的宽向末端相对于扁管本体部15的相应的宽向末端向内最小缩进宽度f可满足:2mm≤f≤6mm。
进一步地,两个集流管200之间可设有单个微通道扁管100,该换热器300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实惠。
相应地,如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在冷媒回路上设置的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600、压缩机500和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的四通阀700,热泵系统还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换热器300,换热器300串联设置在压缩机500的出口端与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或者,换热器300串联设置在压缩机500的入口端与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图中未示出),以用于在制热模式下对室外换热器400不停机除霜。
在冬天的低温天气,当使用空气能热泵机组在制热运行时,常规的热泵系统需要周期性停机化霜,化霜过程中室内温度下降以及能耗增加,故本发明针对性地提供了一种可以不停机化霜的低温强热热泵系统,通过在压缩机500的出口端与四通阀700之间冷媒管路中设置上述的换热器300,换热器300用于对室外换热器400除霜,达到不停机化霜的目的。由于换热器300的内部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可实现快速制热化霜并且热泵系统可持续制热,用户可快速感受舒适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在热泵系统的热循环中,在通过四通阀700切换至制热模式下时,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500的出口端出来并依次通过换热器300和通过四通阀700(沿图13中所示的四通阀700内的实线路径)流向室内换热器600、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400等回到压缩机500,完成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循环回路。此外,该热泵系统还可包括串联设置在换热器300与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油分离器。当空调开启制热模式的时候,从压缩机500的出口端出来的冷媒会带出压缩机500的机油,此时换热器300可对从压缩机500的出口端出来冷媒进行加热,由此可将冷媒和掺杂在冷媒中的机油快速分离,从而可使压缩机500快速可靠地运行以提高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
或者,具体地,在另一种热泵系统的热循环中,如图14所示,在通过四通阀700切换至制热模式下时,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500的出口端出来依次流经四通阀700(沿图14中所示的四通阀700内的实线路径)、室内换热器600、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400、四通阀700和换热器300后回到压缩机500。同样的,该热泵系统还可包括串联设置在压缩机500与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油分离器。
其中,当室外换热器400表面温度较低时,可能导致室外换热器400的表面结霜,因而通过在上述两种热泵系统中,发热元件31对换热器300进行加热来提高热泵系统的整体能量以达到给室外换热器400除霜的目的,即可使得系统不停机持续运行。在通过四通阀700切换为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400不存在表面结霜情况,无需化霜。
相应地,如图1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再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在冷媒回路上设置的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600、压缩机500、板换装置800和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的四通阀700,热泵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换热器300,室外换热器400和室内换热器600之间的冷媒主流路上连接有板换装置800且在主流路上引出一条冷媒支流路,冷媒支流路经板换装置800与冷媒主流路进行换热后通过换热器300回到压缩机500。
如图15所示,在空调系统的热循环中,在通过四通阀700切换至制热模式下时,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500的出口端出来经过气液分离器和四通阀700到达室内换热器600进行放热,再依次经过冷媒主流路的板换装置800、室外换热器400和四通阀700回到压缩机500。通过从冷媒主流路引出部分冷媒进入冷媒支流路,冷媒支流路的冷媒支流路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板换装置800并在板换装置800中吸收冷媒主流路中的冷媒的热量后蒸发,然后通过换热器300回到压缩机500。其中,冷媒主流路中的冷媒在被冷媒支流路的冷媒冷却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00吸收外界的热量,然后经过四通阀700回到压缩机500,由此加大了冷媒主流路的循环回路的焓差,大大提高压缩机500的效率。同样的,发热元件31对换热器300进行加热来提高热泵系统的整体能量以达到给室外换热器400不停机除霜的目的。
本发明的新型的微通道扁管100、换热器300和热泵系统通过在微通道扁管100内沿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设置多行的微通道1,大大增加了内部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高,使热泵系统在冬天制热循环时的化霜速度加快,且无需停机除霜,保证室内换热器稳定工作从而提供舒适稳定的室内温度,并可提高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快速启动制热,大大提升客户的使用满意度。同时,微通道扁管100可将系统的内部压力分散、减少压降,从而保证换热器有足够的承压能力,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并且本发明的微通道扁管100可通过优化微通道扁管100的内部结构参数以及微通道扁管100的尺寸来提高微通道扁管的内部换热效率。本发明的换热器300的两个集流管200之间可设有单个微通道扁管100,该换热器300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实惠。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微通道扁管,内设沿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微通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上,多个所述微通道(1)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1行且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成n2列,n1和n2均不小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2≤n1≤4,8≤n2≤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扁管横截面上,所述扁管横截面的横截面外轮廓面积为S,多个所述微通道(1)的各自通道横截面之和为S0,满足:0.3≤S0/S≤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通道(1)之间的竖直筋(11)的竖直筋壁厚a满足:0.5mm≤a≤1.5mm;沿所述扁管横截面的厚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微通道(1)之间的横向筋(12)的横向筋壁厚b2满足:0.8mm≤b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100)包括厚度相等且均为b1的顶壁(13)和底壁(14),0.8mm≤b1≤3mm且b2≤b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1)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宽度c满足:1.5mm≤c≤5mm,所述微通道(1)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高度d满足:1.5mm≤d≤5mm,且c≤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的扁管宽度g满足:80mm≤g≤160mm,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扁管横截面的扁管厚度h满足:4mm≤h≤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j满足:50mm≤j≤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1)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的相邻两边呈圆角过渡,所述圆角的圆角半径i满足:0.2mm≤i≤1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1)的内周壁形成有用于增大内周壁面积的向内凸起部。
1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0)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扁管(100);以及
两个集流管(200),分别布置在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两端并与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端口连通;
其中,两个所述集流管(200)中的其中一者设有所述冷媒入口(21),且另一者设有所述冷媒出口(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所述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集流管(200)的管道轴线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200)的外周壁设有呈长条状沿所述管道轴线方向延伸的扁管插接口(23),所述微通道扁管(100)包括扁管本体部(15)和该扁管本体部两端的管腔伸入端(16),所述管腔伸入端(16)与所述扁管插接口(23)适配插接并沿所述集流管(200)的径向朝向所述集流管(200)的中心伸入所述管腔中;
其中,所述管腔伸入端(16)的厚度小于所述扁管本体部(15)的厚度,所述管腔伸入端(16)的顶面与所述扁管本体部(15)的顶面之间的顶面落差以及所述管腔伸入端(16)的底面与所述扁管本体部(15)的底面之间的底面落差均为e,且满足:0.3mm≤e≤1.5mm;所述管腔伸入端(16)的宽度小于所述扁管本体部(15)的宽度,所述管腔伸入端(16)的宽向末端相对于所述扁管本体部(15)的相应的宽向末端向内缩进且最小缩进宽度f满足:2mm≤f≤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集流管(200)之间设有单个所述微通道扁管(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0)包括沿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覆盖在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表面的加热元件(31)。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1)为厚膜加热体;和/或,所述加热元件(31)所述微通道扁管(100)的接触表面设有导热硅胶层。
17.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在冷媒回路上设置的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600)、压缩机(500)和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的四通阀(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300),所述换热器(300)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500)的出口端与所述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
或者,所述换热器(300)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500)的入口端与所述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0)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500)的出口端与所述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冷媒管路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在所述换热器(300)与所述四通阀(700)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油分离器。
19.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在冷媒回路上设置的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600)、压缩机(500)、板换装置(800)和用于切换制冷制热模式的四通阀(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300),所述室外换热器(40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600)之间的冷媒主流路上连接有所述板换装置(800)且在所述主流路上引出一条冷媒支流路,所述冷媒支流路经所述板换装置(800)与所述冷媒主流路进行换热后通过所述换热器(300)回到所述压缩机(500)。
CN201910586560.2A 2019-02-01 2019-07-01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Active CN110230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59236 2019-02-01
CN201910105923 2019-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0902A true CN110230902A (zh) 2019-09-13
CN110230902B CN110230902B (zh) 2024-07-12

Family

I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805A (zh) * 2020-05-11 2020-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效率高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CN113218103A (zh) * 2021-04-28 2021-08-06 湖南雅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系统
WO2024012442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制冷蒸发器以及使用该蒸发器的冻干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5340A (ja) * 2002-10-07 2004-04-22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US20130126127A1 (en) * 2010-08-05 2013-05-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796246A (zh) * 2017-10-23 2018-03-1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其换热器
CN210345964U (zh) * 2019-02-01 2020-04-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5340A (ja) * 2002-10-07 2004-04-22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US20130126127A1 (en) * 2010-08-05 2013-05-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796246A (zh) * 2017-10-23 2018-03-1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其换热器
CN210345964U (zh) * 2019-02-01 2020-04-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805A (zh) * 2020-05-11 2020-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效率高的散热组件、电器盒及空调
CN113218103A (zh) * 2021-04-28 2021-08-06 湖南雅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系统
WO2024012442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制冷蒸发器以及使用该蒸发器的冻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8973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EP2865967B1 (en) Heat pump
CN102401519B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KR101313347B1 (ko) 열교환기 및 공기 조화기
AU2012208122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160025415A1 (e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 exchanger
CN102455090B (zh) 一种过冷冷凝器
EP3141824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230902A (zh)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US1162989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212179051U (zh) 空调器
EP2568233B1 (en) Air conditioner
US11493277B2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10230902B (zh)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210345964U (zh) 微通道扁管、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KR20160009974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를 갖는 히트펌프
CN210014485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448434U (zh) 一种采用热水进行除霜的空调器
KR101236091B1 (ko) 공기분사형 히트펌프
CN216592328U (zh) 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空调器
CN218763946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63818U (zh) 翅片蒸发器组件及冰箱
CN110207428A (zh)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218544607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75846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