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293A -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293A
CN110225293A CN201910531957.1A CN201910531957A CN110225293A CN 110225293 A CN110225293 A CN 110225293A CN 201910531957 A CN201910531957 A CN 201910531957A CN 110225293 A CN110225293 A CN 110225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cade
control equipment
conference
conference contro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19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293B (zh
Inventor
鲍捷
高越寒
韦国华
胡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EYUAN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EYUAN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EYUAN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EYUAN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19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5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5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2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接收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在建立网络连接之前先进行级联能力的协商,能够避免后续由于级联能力所导致的级联失败的问题;且利用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实现网络连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获取到的网络地址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当前的网络地址,且网络地址是用作建立网络连接的,从而能够提高会议级联的效率。

Description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多点视频会议一般包括一个会议控制设备(例如,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 Control Unit,简称为MCU)以及多个终端,其中会议控制设备用于实现对所有与会终端的控制。但是当要召开大型会议(例如,超过192方的会议),且会议终端和会议控制设备并不在同一地方,甚至有可能相隔很远,那么采用一个会议控制设备是无法实现会议的正常召开的,这时就可能需要多个会议控制设备配合,那么就需要在会议控制设备之间做级联的操作。所谓的级联即是多组会议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呼叫,分为上级会议控制设备和下级会议控制设备,级联深度一般为3,即三级级联方式。三级级联一般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场景。或者,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下级会议控制设备可以有多个,上级会议控制设备一般为一个。
其中,关于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341646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包括第一MCU获取第二MCU生成的级联会议请求;第一MCU判断级联所述会议请求是否满足预设格式;在判断到所述级联会议请求满足所述预设格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MCU根据所述级联会议请求中携带的第一MCU的级联会议号码加入第二MCU发起的级联会议。其中,预设格式包括用于指示第一MCU的地址的第一字段,以及用于指示第一MCU的级联会议号码的第二字段。然而,发明人发现,该级联方法中是通过判断MCU地址(即,MCU的IP地址)以及第一MCU的会议号码是否满足预设格式,当满足预设格式时即加入级联会议。由于IP地址是事先存储在MCU中的,而在实际会议召开时各个会议终端的IP地址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存在多个IP地址相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可能将不属于该级联会议的会议终端加入该级联会议中,而将实际应该加入该级联会议的会议终端忽略,导致会议级联的失败,需要再次进行会议级联,从而导致会议级联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会议级联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包括:
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接收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解析所述应答消息,以得到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向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能力的协商,即在建立网络连接之前先进行级联能力的协商,能够避免后续由于级联能力所导致的级联失败的问题;且利用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实现网络连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获取到的网络地址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当前的网络地址,且网络地址是用作建立网络连接的,从而能够提高会议级联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其中,所述第一字段用于表示所述级联能力以及本地的级联会议号,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建立与本地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第三字段;其中,所述第三字段用于表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及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第二会议控制设备通过本地的级联会议号建立其与本地的对应关系,即后续采用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第二会议控制设备能够唯一确定出本地,从而保证级联数据的正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解析所述应答消息的步骤,还包括:
解析所述第三字段,以得到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以及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建立本地的级联会议号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的一一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第一会议控制设备通过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建立其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后续采用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第一会议控制设备能够唯一确定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从而保证级联数据的正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三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表示本地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保存所述第一网络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第二会议控制设备通过保存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网络地址,能够保证在出现网络连接掉线的情况下,主动建立与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网络连接,提高了该会议系统对故障的处理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待传输级联数据;
对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在加密级联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级联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负荷,提高了级联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通过对级联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级联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安全性,且级联数据加密不会增加级联数据量,而且能够保证级联数据的不可见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包括:
判断所述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当所述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基于所述预设长度对所述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分段,以得到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
将所述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个分段的所述加密级联数据中包括所述加密级联数据的分段数量,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分段数量确定完整的所述加密级联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利用预设长度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划分,使得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长度,即将完整的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划分,后续即可分别发送,能够降低对网络传输的需求,提高了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包括:
判断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当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对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分段;
判断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为预设字节的整数倍;
当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不是所述预设字节的整数倍时,对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填充;其中,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中包括填充标识符以及填充字符的数量。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解析所述请求消息,以得到所述级联能力;
基于所述级联能力向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接收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能力的协商,即在建立网络连接之前先进行级联能力的协商,能够避免后续由于级联能力所导致的级联失败的问题;且利用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实现网络连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获取到的网络地址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当前的网络地址,且网络地址是用作建立网络连接的,从而能够提高会议级联的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加密级联数据;
对所述加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解密级联数据;
对所述解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压缩,以得到实际传输的级联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在加密级联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级联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负荷,提高了级联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通过对级联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级联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安全性,且级联数据加密不会增加级联数据量,而且能够保证级联数据的不可见性。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会议级联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会议级联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会议控制设备可以是多点控制单元(即,MCU),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只需保证该会议控制设备能够实现对与会的会议终端的控制即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会议级联方法可以采用H323协议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协议,例如SIP协议等等,在此对该会议级联方法所采用的协议并不做任何限制。在下文实施例的描述中,以H323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该应用场景中,会议控制设备以MCU为例。请参见图1,MCU1连接有终端11,终端12,……,终端1n;MCU2连接有终端21,终端22,……,终端2m。由于召开一个大型的视频会议需要MCU1与MCU2的配合,即MCU1与MCU2之间的级联;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在MCU1与MCU2之间需要开启级联通道。其中,在一个视频会议中,所需要级联的MCU并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会议情况进行具体设置。由于级联通道的建立是两个MCU之间的,那么不论所需要级联的MCU的数量多少,都是基于两两之间的级联实现的。因此,在下文的描述中,以两个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为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中,如多点控制单元等,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所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中,可以用于打开单向逻辑通道,也可以用于打开双向逻辑通道。其中,所述的单向逻辑通道是使得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单向地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数据,所述的双向逻辑通道也可以理解为前向逻辑通道以及反向逻辑通道,使得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交互。具体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所请求打开的逻辑通道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决于具体的视频会议情况。
其中,当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请求打开的是双向逻辑通道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中既包括有前向逻辑通道的相关参数以及反向逻辑通道的相关参数(即表示级联能力的参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将对应于前向逻辑通道以及反向逻辑通道的级联能力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以实现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能力的协商。
以H323协议为例,级联能力在H323能力集中的表示为:在H323标准信令terminalCapabilitySet下的能力集表中capabilityTable表示。其中,在capabilityTable包含有会议控制设备的所有能力,例如音频G711A、视频H264、双流以及远摇FECC等等。
级联能力还可以在H323的非标结构中表示,具体地第一控制设备的级联能力在字段CapabilityTableEntry->capability->nonStandard下表示。
S12,接收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后,若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级联能力的协商之后,同意打开逻辑通道,则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会接收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以告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可以开启逻辑通道。
具体地,在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接收到的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的第二网络地址用于后续网络连接的建立。其中,网络地址包括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IP地址以及端口号。
S13,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反馈的应答消息之后,对应答消息进行解析,从而得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
S14,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利用第二网络地址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例如,第一会议控制设备通过对端(即,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和对端建立TCP连接,以用于两个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级联通道数据的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能力的协商,即在建立网络连接之前先进行级联能力的协商,能够避免后续由于级联能力所导致的级联失败的问题;且利用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实现网络连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获取到的网络地址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当前的网络地址,且网络地址是用作建立网络连接的,从而能够提高会议级联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中,如多点控制单元等,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具体地,所述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表示所述级联能力,所述第二字段用于表示本地的级联会议号,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建立与本地的一一对应关系。
以级联能力在H323的非标结构中表示为例,nonStandard主要由两个参数构成,第一个参数标识会议控制设备级联能力的对象标识符OID,第二个参数标识会议控制设备级联数据data。其中,OID的目的在于表示会议控制设备具有级联能力,OID可以是由实现约定好的字符串表示,经过编码之后,存放在nonStandard字段下的object中。当呼叫建立并交换彼此的能力集时,此时可以通过解析能力集nonStandard字段下的object,可以协商出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能力。nonStandard字段下携带参数data,data目的在于初始化级联通道的数据,表示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因此,上述的第一字段可以理解为nonStandard字段,级联能力是采用nonStandard字段下的object表示的,以及级联会议号是采用nonStandard字段下的data表示的。
更进一步地,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请求打开的逻辑通道为双向逻辑通道为例,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请求打开逻辑通道时携带级联参数的信息。
在信令openLogicalChannel下前向通道forwardLogicalChannelParameters将携带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的相关参数。参数长度总共占20字节。包括:
(1)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能力OID,目的在于表示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具有级联能力;
(2)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会议前缀,目的用来标识级联会议ID所用的字段,内容为8个字节的字符串;
(3)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会议ID,目的标识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会议号,级联会议由当前时间和级联会议特殊标识符两部分构成,一共12个字节。第一部分为当前时间,占用8个字节,目的在于保证每次级联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会议的ID号唯一;第二部分为事先约定级联会议特殊标识符,为占用4个字节。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打开级联通道时携带反向通道参数。在信令openLogicalChannel下反向通道reverseLogicalChannelParameters将携带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的相关参数,包括: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能力OID、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会议前缀以及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会议源ID。其目的在于标识反向MCU级联通道参数。
即,在H323协议下,第一会议设备通过openLogicalChannel信令,向第二会议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在该信令中包括有第一字段nonStandard,级联能力是采用nonStandard字段下的object表示的,以及级联会议号是采用nonStandard字段下的data表示的。
S22,接收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以级联能力在H323表示为例,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接收到的应答消息可以采用openLogicalChannelAck信令表示。具体地,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第三字段;其中所述第三字段用于表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及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
在openLogicalChannelAck信令下字段separateStack携带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级联通道的第二网络地址,目的在于第一会议控制设备通过该第二网络地址可以和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用于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级联通道数据的通信。其中,separateStack携带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和端口号),也是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通道的监听IP地址和端口号。
其中,字段separateStack下的externalReference携带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通道参数,其中包括: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前缀、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ID。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级联会议号之后,将绑定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ID和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ID,两者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接收到的应答消息采用openLogicalChannelAck信令表示,在该信令中的字段separateStack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同时在字段separateStack下的externalReference携带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通道参数。即,上述的第三字段可以理解为openLogicalChannelAck信令下的字段separateStack。
S23,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应答消息之后,对应答消息进行解析,具体地,包括:
S231,解析第三字段,以得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以及第二网络地址。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收到信令openLogicalChannelAck后,先解析externalReference字段,获取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ID号,以用于建立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ID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解析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通道的第二网络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
S232,建立本地的级联会议号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的一一对应关系。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利用解析到的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号以及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号,建立两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S24,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4,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第二会议控制设备通过本地的级联会议号建立其与本地的对应关系,即后续采用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第二会议控制设备能够唯一确定出本地,从而保证级联数据的正确传输。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表示本地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保存所述第一网络地址。
具体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打开级联通道时携带分离的传输栈,即在信令openLogicalChannelAck下字段separateStack携带通道数据通信的网络地址,包括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一网络地址(即,IP地址和端口号),目的在于告知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本地的级联通道网络地址,也是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级联通道的监听IP地址和端口号。因此,上述的第二字段可以理解为信令openLogicalChannelAck下的字段separateStack。
第二会议控制设备通过保存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网络地址,能够保证在出现网络连接掉线的情况下,主动建立与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网络连接,提高了该会议系统对故障的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中,如多点控制单元等,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S21,在此不再赘述。
S32,接收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S22,在此不再赘述。
S33,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S23,在此不再赘述。
S34,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S24,在此不再赘述。
S35,获取待传输级联数据。
当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与第二控制设备之间建立级联通道后,可以用于传输级联数据。其中,待传输级联数据可以以Json格式传输,可以保证级联通道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传输,以解决数据在不同平台因其大小端而导致的数据解析出错的问题。当然,待传输级联数据也可以采用其他格式进行传输,Json格式只是一种可选的方式。
S36,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之前,先进行压缩处理,以减少会议控制设备之间数据的传输效率。对待传输级联数据的压缩,可以是直接压缩,也可以是分段压缩。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可以是deflate算法,也可以是其他压缩算法,在此对具体的压缩算法并不做任何限制。将在下文中对数据压缩处理进行详细描述。
S37,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可以是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协商出的,也可以是事先规定好的。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得到加密级联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将加密级联数据直接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也可以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分段,分别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在加密级联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级联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负荷,提高了级联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通过对级联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级联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安全性,且级联数据加密不会增加级联数据量,而且能够保证级联数据的不可见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中,如多点控制单元等,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41,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1,在此不再赘述。
S42,接收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2,在此不再赘述。
S43,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3,在此不再赘述。
S44,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4,在此不再赘述。
S45,获取待传输级联数据。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5,在此不再赘述。
S46,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利用预设长度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分段,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S461,判断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其中,预设长度LenMax可以是65520字节,也可以自定义一个长度,该长度可以是16字节,或32字节的整数倍。
在确定预设长度之后,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将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与预设长度进行比较,当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执行S462;否则,直接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压缩,并执行S47。
S462,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分段。
以待传输数据为Json数据为例,当Json数据长度L大于LenMax字节时,对Json数据按照长度不大于LenMax进行数据分段压缩。
令n=(L/LenMax)*LenMax
当n<L时,分段数据个数为(L/LenMax)+1,前L/LenMax段数据,每段Json数据长度为LenMax,最后一段Json数据长度为L-n;
当n=L时,分段数据个数为L/LenMax,每段Json数据长度都为LenMax
S463,判断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为预设字节的整数倍。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按照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顺序,依次对其进行划分。当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不是预设字节的整数倍时,执行S464;否则,对分段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其中,预设字节可以是16字节,也可以是32字节,与预设字节比较的目的在于,便于后续的加密。例如,当采用AES-128算法加密时,是分段加密的,每段16字节;当采用AES-256算法加密时,是分段加密的,每段32字节。
S464,对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填充。
其中,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中包括填充标识符以及填充字符的数量。
当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不足16或32字节时,那么对不足的部分进行数据填充,保证每段数据都是16或32字节。填充数据可以是任意值,并将填充字符的数量写入本段数据最后一个字节中。写入填充字符的数量的目的在于,揭秘短在进行解密时,可以取出有效的解密后数据,无效填充数据可以丢弃。
S47,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而加密所采用的加密算法是在双方建立呼叫连接阶段,完成双发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的协商,当采用H323协议时,在H245过程中完成主从决定,其目的在于确定之后级联通道密钥采用哪一方的密钥,密钥采用主方侧的密钥。其中,密钥算法协商可以有多组密钥算法构成,比如AES-128或者AES-256,由用户决定使用具体算法。
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在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后,将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与预设长度进行比较,以便于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分段。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S471,判断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当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执行S472;否则,直接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具体地,压缩之后数据长度为L',加密后数据长度为EL
EL=L'+(L'%EL);
当EL≤LenMax,直接发送加密数据EL
当EL>LenMax,每次发送数据长度LenMax,发送次数为N。
S472,基于预设长度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分段,以得到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
当(EL/LenMax)*LenMax<EL,发送次数N=(EL/LenMax)+1;
当(EL/LenMax)*LenMax=EL,发送次数N=EL/LenMax
在发送加密数据之前,在加密数据开始处插入一个字节,写入将要发送数据的次数,目的在于告知接收端,需要分次数接收加密消息,防止数据丢失。
S473,将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其中,第一个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中包括加密级联数据的分段数量,以使得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分段数量确定完整的加密级联数据。
具体级联消息构成如下:
消息体(M):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级联消息号(MMsg)+消息号发送次数(MN)+级联加密消息(MBody)。
其中,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目的在于标识此消息属于级联消息。包含两组参数,一组是级联消息标识符,目的标识此消息是级联消息;另一组是加密填充标志,目的告知接收端加密数据有填充数据部分;
级联消息号(MMsg),表示具体级联消息号;
消息号发送次数(MN),表示一条级联消息的发送次数;
级联加密消息(MBody),表示级联加密后的消息;
最后,发送级联消息M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消息体,在第一个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中包括上述消息体(M)的四个部分;其余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仅包括上述消息体(M)的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以及级联加密消息(MBody)。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利用预设长度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划分,使得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预设长度,即将完整的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划分,后续即可分别发送,能够降低对网络传输的需求,提高了传输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中,如多点控制单元等,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51,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S11对应,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1。
S52,解析请求消息,以得到级联能力。
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在接收到请求消息之后,对请求消息进行解析,从而提取出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能力,以用于级联能力的协商。
S53,基于级联能力向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当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级联能力的协商,同意开启逻辑通道,则向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该步骤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S12对应,其余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2。
S54,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S14对应,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能力的协商,即在建立网络连接之前先进行级联能力的协商,能够避免后续由于级联能力所导致的级联失败的问题;且利用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实现网络连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获取到的网络地址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当前的网络地址,且网络地址是用作建立网络连接的,从而能够提高会议级联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中,如多点控制单元等,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61,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61,在此不再赘述。
S62,解析请求消息,以得到级联能力。
该步骤中的请求消息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S21中的请求消息对应。以H323协议为例,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所接收到的请求消息是通过openLogicalChannel信令表示的,在收到信令openLogicalChannel后,先解析信令openLogicalChannel下nonStandard字段中的object,如果是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能力OID,再读取nonStandard字段中的data,获取第一会议控制设备的会议ID号,并记录。
S63,基于级联能力向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该步骤中的应答消息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S22中的应答消息对应。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同意打开通道后向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信令openLogicalChannelAck。
其余关于应答消息的详细描述,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S22,在此不再赘述。
S64,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该步骤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S14对应。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64,在此不再赘述。
S65,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加密级联数据。
该步骤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S35对应。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5,在此不再赘述。
S66,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解密级联数据。
该步骤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S37对应,或者,进一步地,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S47对应。
第二会议控制设备接收到加密级联数据,先根据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识别出级联消息,接着解析出对应级联消息号(MMsg),再解析出消息号发送次数(MN),根据MN,接收到完整的一条级联消息,然后根据主端(master)的秘钥进行分段解密。对加密后的数据进行分段解密时,按照16或是32字节进行解密。
S67,对解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压缩,以得到实际传输的级联数据。
该步骤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S36对应,或者,进一步地,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S46对应。
当MN=1时,表示加密数据小于LenMax,收一次数据即可。
根据具体接收长度LReal,按照AES-128或是AES-256长度去解密数据,解析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中的加密填充标志,如果为真,则读取加密后数据最后一个字节数据NLast,真实有效的数据长度为LReal-NLast。如果为假,那么实际有效级联数据为LReal。最后,对实际有效长度LReal-NLast或是LReal进行解压缩,得到Json原始级联消息。
当MN>1时,并完全接收完一条级联消息后,每次取LenMax长度的数据进行解密,直到MN=1,并对LenMax进行解压缩,获取原始Json级联消息。
之后取LReal-(LenMax*(MN-1))长度进行解密,并解析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中的加密填充标志,如果为真,则读取加密后数据最后一个字节数据NLast,真实有效的数据长度为LReal-(LenMax*(MN-1))-NLast。如果为假,那么实际有效级联数据为LReal-(LenMax*(MN-1))。然后,对实际有效长度LReal-(LenMax*(MN-1))-NLast或者LReal-(LenMax*(MN-1))进行解压缩,得到原始Json级联消息。
最后,将解压缩的数据进行按照顺序依次拼接,得到发送端原始Json级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方法,通过在加密级联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级联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负荷,提高了级联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通过对级联数据进行加密,保证级联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安全性,且级联数据加密不会增加级联数据量,而且能够保证级联数据的不可见性。
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中,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71,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1,在此不再赘述。
S72,解析请求消息,以得到级联能力。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52,在此不再赘述。
S73,基于级联能力向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53,在此不再赘述。
S74,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3,在此不再赘述。
S75,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4,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可用于上述的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中,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议级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801,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1,在此不再赘述。
S802,解析请求消息,以得到级联能力。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52,在此不再赘述。
S803,基于级联能力向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的S53,在此不再赘述。
S804,解析应答消息,以得到第二网络地址。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3,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S23,或图4所示实施例的S33在此不再赘述。
S805,基于第二网络地址,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4,在此不再赘述。
S806,获取待传输级联数据。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5,在此不再赘述。
S807,对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6,或图5所示实施例的S46,在此不再赘述。
S808,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详细请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S37,或图5所示实施例的S47,在此不再赘述。
S809,对加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解密级联数据。
详细请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S66,在此不再赘述。
S810,对解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压缩,以得到实际传输的级联数据。
详细请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S67,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以最简单的两台MCU级联,每台MCU下挂若干个终端,一台GK服务器为例,它们通过经典网络相连接,下面详细阐述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设备启动后,终端和MCU分别通过E164号在GK服务器上进行注册,两个MCU分别通过终端的E164呼叫终端入会(一个会议最大与会终端数不超过192方)。会议名分别为Conf1和Conf2。
接着,MCU1在Conf1中通过E164号呼叫MCU2加入Conf1中。在呼叫过程中,当H225信令交互完成后,双方MCU通过DH秘钥算法确定MCU之间级联通道数据的加密算法,AES-128或是AES-256。
在MCU之间能力集交互完成后,主呼侧MCU会主动向对端MCU发送openLogicalChannel信令。
当目的端MCU收到openLogicalChannel信令后,先解析出object字段,获取通道能力类型。接着解析出源端MCU的会议ID号,和目的端自己的会议ID号做一一映射绑定。然后,目的端MCU回复openLogicalChannelAck信令,表示确认开启本端的级联接收通道。
当源MCU收到目的端MCU回复openLogicalChannelAck信令时,解析separateStack字段,获取目的端MCU级联通道监听地址;再解析externalReference字段,获取目的端MCU的会议ID,跟源端MCU的会议ID做一一映射绑定关系。MCU会议ID绑定的目的在于转发MCU之间,MCU和终端之间,终端和终端之间的级联消息,让MCU以及终端做出相应的响应。
当源MCU获取到目的端级联监听端口后,根据IP地址和端口号,主动向目的端MCU发出TCP连接请求,等建立TCP连接成功后,双方即可相互发送级联消息,实现MCU之间的级联功能。
MCU之间通过级联通道发送级联消息,每次发送消息时都会先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再进行加密,最后通道TCP级联通道发送出去。
发送侧:
其中一条级联消息长度如果小于LenMax,那么经过一次压缩和加密处理后,即把级联消息发送出去。
如果级联消息长度大于LenMax,那么对级联消息分段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每段数据长度以LenMax进行压缩。当数据长度不足LenMax时,则以实际长度进行压缩。
当级联消息全部压缩完成后,每段数据长度以LenMax进行加密。当数据长度不足LenMax时,则以实际长度进行加密。如果实际长度不足16字节或是32字节整数倍,那么补齐对应的字节数,并将补齐的字节数,写入补齐字节数的最后一个字节中。
发送级联消息时,根据级联消息压缩后的实际长度,以长度LenMax为单位,分次发送级联消息,长度不足LenMax时,按照实际长度发送,直到级联消息被完全发送出去。
发送格式为消息体(M):级联消息标识结构(MI)+级联消息号(MMsg)+消息号发送次数(MN)+级联加密消息(MBody)。
接收侧:
当目的端MCU收到级联消息后,会先解析级联头部数据MI,如果是级联消息,则依次解析级联消息号MMsg、消息号发送次数(MN)以及级联加密消息(MBody)。
如果消息号发送次数MN=1,则对级联加密消息(MBody)直接解密,判断级联头部数据MI中加密填充标志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则读取解密后的数据最后一个字节,获取填充的字节数。在进行解压缩时,实际解密长度减去填充字节数,即为实际压缩后的级联消息,然后再进行解压缩,得到完整的级联消息。如果加密填充标志为假,则直接解密并解压缩数据,即可得到完整的级联消息。
如果消息号发送次数MN>1,则对级联加密消息(MBody),以长度LenMax为单位进行解密,长度不足LenMax,按照实际长度进行解密。接着,判断级联头部数据MI中加密填充标志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则读取解密后的数据最后一个字节,获取填充的字节数。在进行解压缩时,实际解密长度减去填充字节数,即为实际压缩后的级联消息。然后,拼接所有解密后数据,以长度LenMax为单位进行解密,长度不足LenMax,按照实际长度进行解压缩。得到完整的级联消息。如果加密填充标志为假,则先后分别以长度LenMax为单位进行解密和解压缩数据,即可得到完整的级联消息。
如果不是级联消息,那么直接丢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会议级联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会议级联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101,用于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第一接收模块1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第一解析模块103,用于解析所述应答消息,以得到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第一请求模块104,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向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会议级联装置,通过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级联能力的协商,即在建立网络连接之前先进行级联能力的协商,能够避免后续由于级联能力所导致的级联失败的问题;且利用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实现网络连接,第一会议控制设备所获取到的网络地址为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当前的网络地址,且网络地址是用作建立网络连接的,从而能够提高会议级联的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会议级联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11,用于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第二解析模块112,用于解析所述请求消息,以得到所述级联能力。
第二发送模块113,用于基于所述级联能力向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第三接收模块11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会议级联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个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会议控制设备,具有上述图10或图11所示的会议级联装置。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会议控制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存储器120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02。其中,通信总线12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通信接口12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通信接口12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12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20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201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1201可以结合图10或图11所描述的装置,存储器120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通信总线12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12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12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12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12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12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120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120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2-5实施例,或图6-7实施例中所示的会议级联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会议级联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接收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反馈的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解析所述应答消息,以得到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向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字段;其中,所述第一字段用于表示所述级联能力以及本地的级联会议号,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建立与本地的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第三字段;其中,所述第三字段用于表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及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应答消息的步骤,还包括:
解析所述第三字段,以得到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以及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建立本地的级联会议号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的级联会议号的一一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表示本地的第一网络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保存所述第一网络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待传输级联数据;
对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
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压缩后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包括:
判断所述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当所述加密级联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基于所述预设长度对所述加密级联数据进行分段,以得到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
将所述分段的加密级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个分段的所述加密级联数据中包括所述加密级联数据的分段数量,以使得所述第二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分段数量确定完整的所述加密级联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包括:
判断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大于预设长度;
当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对所述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分段;
判断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是否为预设字节的整数倍;
当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的长度不是所述预设字节的整数倍时,对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进行填充;其中,所述最后一个分段的待传输级联数据中包括填充标识符以及填充字符的数量。
8.一种会议级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用于打开逻辑通道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级联能力,所述级联能力用于表示本地所具有的级联能力,以实现级联能力的协商;
解析所述请求消息,以得到所述级联能力;
基于所述级联能力向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开启逻辑通道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网络地址;
接收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发送的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会议控制设备发送的加密级联数据;
对所述加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密,以得到解密级联数据;
对所述解密级联数据进行解压缩,以得到实际传输的级联数据。
10.一种会议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会议级联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会议级联方法。
CN201910531957.1A 2019-06-19 2019-06-19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225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1957.1A CN110225293B (zh) 2019-06-19 2019-06-19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1957.1A CN110225293B (zh) 2019-06-19 2019-06-19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293A true CN110225293A (zh) 2019-09-10
CN110225293B CN110225293B (zh) 2021-11-26

Family

ID=67817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1957.1A Active CN110225293B (zh) 2019-06-19 2019-06-19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52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0717A (zh) * 2019-12-31 2020-05-26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级联会议的混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3169052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844A (zh) * 2008-08-28 2009-01-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码流传输方法和一种多点控制单元
CN101588253A (zh) * 2009-06-22 2009-11-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级联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88458A (zh) * 2010-12-14 2011-06-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召开级联会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4580236A (zh) * 2015-01-21 2015-04-29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流媒体加密及解密方法、加密及解密装置
US20160094804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Poly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mesh control for video conferencing bridges and cascading conferences
CN106254814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恢复的方法、业务管理中心及系统
CN106341646A (zh) * 2015-07-09 2017-01-18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级联方法及装置
CN106549975A (zh) * 2016-12-06 2017-03-29 阔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建立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6878657A (zh) * 2015-12-14 2017-06-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方法及视频会议系统
US20180070050A1 (en) * 2016-09-07 2018-03-08 Cisco Technology, Inc. Participant selection bias for a video conferencing display layout based on gaze tracking
CN108307141A (zh) * 2018-03-12 2018-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享流媒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1794A (zh) * 2017-08-10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多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769100A (zh) * 2019-01-17 2019-05-17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05697A (zh) * 2019-02-27 2019-06-18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844A (zh) * 2008-08-28 2009-01-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码流传输方法和一种多点控制单元
CN101588253A (zh) * 2009-06-22 2009-11-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级联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88458A (zh) * 2010-12-14 2011-06-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召开级联会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US20160094804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Poly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mesh control for video conferencing bridges and cascading conferences
CN104580236A (zh) * 2015-01-21 2015-04-29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流媒体加密及解密方法、加密及解密装置
CN106341646A (zh) * 2015-07-09 2017-01-18 三亚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级联方法及装置
CN106878657A (zh) * 2015-12-14 2017-06-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方法及视频会议系统
CN106254814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恢复的方法、业务管理中心及系统
US20180070050A1 (en) * 2016-09-07 2018-03-08 Cisco Technology, Inc. Participant selection bias for a video conferencing display layout based on gaze tracking
CN106549975A (zh) * 2016-12-06 2017-03-29 阔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建立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391794A (zh) * 2017-08-10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多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307141A (zh) * 2018-03-12 2018-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享流媒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69100A (zh) * 2019-01-17 2019-05-17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05697A (zh) * 2019-02-27 2019-06-18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0717A (zh) * 2019-12-31 2020-05-26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级联会议的混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3169052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293B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3179B (zh) 一种视频信息加密与视频终端安全认证方法
DE69823834T2 (de) Sicherheits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übertragungen in fernmeldenetzen
DE60201522T2 (de) Ermöglichen legales abfangen von ip-verbindungen
EP1471708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econdary channels
CN110213652B (zh) 一种音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980395B (zh) 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媒体互通的方法和系统以及媒体网关
EP1982494A1 (de) Verfahren, vor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zum verschlüsselten übertragen von mediendaten zwischen dem medienserver und dem teilnehmergerät
CN109408015A (zh) 一种多媒体文件处理方法、发送终端和显示终端
CN105554029A (zh) WebRTC与SIP终端媒体互通的方法和媒体网关
CN107566397A (zh) 视频会议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936788A (zh) 一种适用于voip语音加密的密钥分发方法
CN110225293A (zh) 会议级联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18387A (zh) 将sip信令用于量子安全通信系统的方法、综合接入量子网关及系统
CN109120405A (zh) 一种终端安全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46442B (zh) 浏览器的通讯监听方法及装置
CN110798651A (zh) 视频会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006298A (zh) 接入网关实现负荷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DE60034009T2 (de) Verfahren zur Aktualisierung von Geheimschlüsseln in einem 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
CN112787987B (zh) 一种路径加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915534B (zh) 一种穿越防火墙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809000B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业务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713308A (zh) 媒体流实时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2005295468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0351086A (zh) 一种机器人群组内加密信息处理与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009886A (zh) 智能移动终端上的保密电话实现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