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2619A -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2619A
CN110222619A CN201910460073.1A CN201910460073A CN110222619A CN 110222619 A CN110222619 A CN 110222619A CN 201910460073 A CN201910460073 A CN 201910460073A CN 110222619 A CN110222619 A CN 110222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subway station
sub
peopl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00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tar Qi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tar Qi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tar Qi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tar Qi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00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26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2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2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06V20/53Recognition of crowd images, e.g. recognition of crowd conges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设有与子控制端连接的透明显示装置和AI摄像模块;所述方法包括:S1: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S2:算出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S3:第i‑1个子控制端接收数据;S4: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S5:将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总控制端;S6:总控制端将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i个子控制端;S7: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该方法能快速便捷地计算出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并将其及时地告知下一站,达到地铁站内人流进行有效疏导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
现有的显示器大部分包括屏幕,边框和背壳,显示的时候不具有透视效果,不能看到屏幕背面的实物,在许多场景中不能应用,例如,在冰箱的玻璃上如果安装显示屏播放广告,则显示屏会挡住顾客的视线,使顾客不能看到冰箱内的商品。特别地,现在全国地铁非常发达,地铁里面的屏蔽门,因为在列车到站时需要方便乘客看清地铁站台或列车上的状况,因此屏蔽门均为透明的,屏蔽门上也不能有各种遮挡性的东西,而地铁站是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场合,地铁屏蔽门上可以做一些教育,公告,广告等宣传;随着透视显示屏的研发与生产,透明显示屏或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越发广泛。
在地铁屏蔽门安装显示装置,除了作为广告、公益教育等传媒媒介,也可在显示装置上进行信息传递。目前,地铁一般建造于一二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杭州等地区,其人口密度也较大;在这类城市中,人们大多采用地铁出行的方式;在上下班高峰期内,中心区域的地铁站台内通常会有许多在等待列车入站的乘客。乘客们通常会堆积在扶梯、升降梯等附近的车厢排队候车,而处于列车两端的车厢则有较少的人排队。有时,列车中部的车厢常常人满为患,而两端的车厢内部空间则明显富余,而上了列车的乘客也难以走动至其他空间较宽裕的车厢中。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876033A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客流爆点人流量预测方法,包括确定客流爆点影响范围,获取在该范围内的地铁站、公交站、车辆出入卡口及共享单车停放点的基本情况;单位时间内获取地铁、公交、汽车及共享单车四种出行方式的人流量,然后通过获取客流爆点影响范围内的手机信令及餐饮场所营业额增长比,对人力量预测值进行修正。但该方法考虑的因素较多,计算方式复杂,难以有效地预测具体的人流量。
而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704511U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数据手机的地铁用人流量检测设备,包括安检门,所述安检门右侧的中部设置有电源,所述安检门右侧的下部设置有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数据终端连接,所述安检门右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出线孔,所述安检门内侧底部设置有信号收集装置。该专利通过提供检测设备,从而收集人流量数据;但其无法确定车厢内的人数以及各车厢内的具体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能快速便捷地计算出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并将其及时地告知下一站,达到地铁站内人流进行有效疏导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多个AI摄像模块(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M个子控制端及总控制端;其中,M≥2;
所述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多个AI摄像模块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M个子控制端与总控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上,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和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所述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
所述总控制端包括控制芯片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接收、存储来自各子控制端的数据;所述控制芯片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端接收来自第(i-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即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第i个子控制端。其中,2≤i≤M;
优选的,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包括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
具体的,总控制端接收前一站的人流量数据包所携带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以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下一站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将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透明显示装置,使候车乘客能及时获知前一节车厢内人数的具体情况;同时本站地铁工作人员也能提前获知发生在前一站的搭乘情况,及时做好乘客搭乘引导,以免部分车厢前的等待乘客过多,造成局部空间拥挤,达到有效地站台内引流。
所述子控制端包括本地控制芯片和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AI摄像模块的识别数据,所述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地控制芯片的数据信息。
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本地控制芯片连接,接收来自本地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进行显示。
具体的,本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透明显示装置的开闭和显示内容。
优选的,所述AI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屏包括LCD显示屏、OLED显示屏、LED显示屏和QLED显示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前述的系统的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和AI摄像模块;所述透明显示装置、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列车驶入第(i-1)个地铁站,位于地铁站的每节车厢屏蔽门上的AI摄像模块对从该屏蔽门进出车厢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并统计所识别的人脸个数,记录该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χj,i-1与当前下车人数yj,i-1,并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
其中,j表示当前车厢号,即第j节车厢,1≤j≤N,N表示列车的车厢节数;i-1表示当前地铁站,即第i-1个地铁站,2≤i≤M;χj,i-1表示为第i-1个地铁站内第j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yj,i-1表示为第i-1个地铁站内第j节车厢的当前下车人数;Sumj,i-1表示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α,β表示变量。
具体的,β从2开始起算,是因为在地铁站首站不存在乘客下车的情况,故下车人数从第2个地铁站开始计算。
步骤S2:重复执行步骤S1,直至算出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即算出Sum1,i-1、Sum2,i-1、Sum3,i-1、……、Sumj,i-1、……、SumN,i-1
步骤S3:所述AI摄像模块将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发送至第(i-1)个子控制端,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
步骤S4: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
步骤S5: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
步骤S6:所述总控制端将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i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即第i个子控制端);
步骤S7:所述第i个子控制端从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i-1)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并通过本地控制芯片(即第i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此步骤中,用户根据透明显示装置的内容,移动至搭乘状态为“空余”或“一般”的车厢前,等待列车驶入第i个地铁站,从而搭乘地铁。
步骤S8:所述列车驶入第i个地铁站,重复执行步骤S1~S7,直至列车驶入第M个地铁站。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前述的系统的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该方法面向地铁站工作人员,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列车驶入第(i-1)个地铁站,位于地铁站的每节车厢屏蔽门上的AI摄像模块对从该屏蔽门进出车厢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并统计所识别的人脸个数,记录该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χj,i-1与当前下车人数yj,i-1,并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
其中,j表示当前车厢号,即第j节车厢,1≤j≤N,N表示列车的车厢节数;i-1表示当前地铁站,即第i-1个地铁站,2≤i≤M;χj,i-1表示为第i-1个地铁站内第j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yj,i-1表示为第i-1个地铁站内第j节车厢的当前下车人数;Sumj,i-1表示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α,β表示变量。
具体的,β从2开始起算,是因为在地铁站首站不存在乘客下车的情况,故下车人数从第2个地铁站开始计算。
步骤S2':重复执行步骤S1',直至算出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即算出Sum1,i-1、Sum2,i-1、Sum3,i-1、……、Sumj,i-1、……、SumN,i-1
步骤S3':所述AI摄像模块将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发送至第(i-1)个子控制端,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
步骤S4':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
步骤S5':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
步骤S6':所述总控制端将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i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即第i个子控制端);
步骤S7':所述第i个子控制端从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i-1)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本地控制芯片(即第i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计算该第(i-1)个地铁站的列车内总人数
其中,Sumi-1表示为第(i-1)个地铁站的列车内总人数;
步骤S8':所述列车驶入第i个地铁站,重复执行步骤S1'~S7',直至列车驶入第M个地铁站。
具体的,在步骤S7'中,第i个地铁站工作人员提前获知第i-1个地铁站的列车内总人数,即各节车厢内的人数总和;工作人员可根据该人数进行预判,若列车内人数多或部分车厢人数多,地铁工作人员可提前在地铁出入口处限制乘客进入地铁站,或开放部分地铁口,从而可实现精准限流、有效疏导人流,帮助工作人员减负。该方法无需在地铁安装显示装置,仅需子控制端的工作人员获取信息后,告知地铁入闸人流管理人员,即可实现有效的人流疏导。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前述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前述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该系统通过设置总控制端及M个子控制端,地铁站的每个屏蔽门上均设有AI摄像模块和显示装置,通过AI摄像模块识别进出站的乘客人数,并计算每节车厢的上下乘客人数,本发明提供了具体的人数计算方法,从而计算出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并将其发送给本地子控制端;总控制端接收来自第(N-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第N个子控制端;第N个子控制端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透明显示装置,使其进行显示;该方案使得在排队等候的乘客可通过透明显示装置获取车厢内部空间情况,以适时地移动到某一节空间富余的车厢外侧排队等候,使地铁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地使用。总控制端接收前一站的人流量数据包所携带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下一站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将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透明显示装置,使候车乘客能及时获知前一节车厢内部空间的具体情况;同时本站地铁工作人员也能提前获知发生在前一站的搭乘情况,及时做好乘客搭乘引导,以免部分车厢前的等待乘客过多,造成局部空间拥挤,达到有效地站台内引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或2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或2的系统数据包传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或2的子控制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人流疏导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该方法面向乘客和站台内地铁工作人员,以广州地铁三号线为例,全线共有十六个地铁站,即十六个子控制端,M=16;所述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和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透明显示装置、AI摄像模块均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列车共有10节车厢,体育西路站(第11个站)获知前一站珠江新城站(第10个站)的人流量方法为:
步骤S1:列车驶入第10个地铁站,位于地铁站的每节车厢屏蔽门上的AI摄像模块对从该屏蔽门进出车厢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并统计所识别的人脸个数,记录第1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χ1,10与当前下车人数y1,10,并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
其中,j表示当前车厢号,即第j节车厢,1≤j≤N,N表示列车的车厢节数,在本实施例中,j=1,N=10;
i-1表示当前地铁站,即第i-1个地铁站,2≤i≤M;在本实施例中,i=11,M=16;
χ1,10表示为第10个地铁站内第1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y1,10表示为第10个地铁站内第1节车厢的当前下车人数;Sum1,10表示当前第1节车厢内人数,α,β表示变量。
步骤S2:重复执行步骤S1,直至算出第10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即算出Sum1,10、Sum2,10、Sum3,10、……、Sumj,10、……、Sum10,10
步骤S3:所述AI摄像模块将第10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发送至第10个子控制端,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
步骤S4:所述第10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
步骤S5:所述第10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10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
步骤S6:所述总控制端将第10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11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即第11个子控制端,体育西路站子控制端);
步骤S7:所述第11个子控制端从第10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即珠江新城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10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并通过本地控制芯片(即第1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此步骤中,用户根据透明显示装置的内容,移动至搭乘状态为“空余”或“一般”的车厢前,等待列车驶入第i个地铁站,从而搭乘地铁。
步骤S8:所述列车驶入第11个地铁站,重复执行步骤S1~S7,直至列车驶入第16个地铁站。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前述的人流疏导方法的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多个AI摄像模块(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十六个子控制端及总控制端;即,M=16;
所述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多个AI摄像模块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设有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所述AI摄像模块包括两个摄像头。
所述十六个子控制端与总控制端连接。
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上,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和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所述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
所述总控制端包括控制芯片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接收、存储来自各子控制端的数据;所述控制芯片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总控制端接收来自第(i-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即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第i个子控制端。其中,2≤i≤M;
所述第十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包括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
具体的,总控制端接收前一站的人流量数据包所携带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以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下一站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将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透明显示装置,使候车乘客能及时获知前一节车厢内人数的具体情况;同时本站地铁工作人员也能提前获知发生在前一站的搭乘情况,及时做好乘客搭乘引导,以免部分车厢前的等待乘客过多,造成局部空间拥挤,达到有效地站台内引流。
所述子控制端包括本地控制芯片和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AI摄像模块的识别数据,所述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地控制芯片的数据信息。
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本地控制芯片连接,接收来自本地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进行显示。
具体的,本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透明显示装置的开闭和显示内容。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方法面向地铁工作人员,无需使用显示装置;
以广州地铁三号线为例,全线共有十六个地铁站,即十六个子控制端,M=16;所述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设有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AI摄像模块均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列车共有10节车厢,体育西路站(第11个站)获知前一站珠江新城站(第10个站)的人流量方法为:
步骤S1':列车驶入第10个地铁站,位于地铁站的每节车厢屏蔽门上的AI摄像模块对从该屏蔽门进出车厢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并统计所识别的人脸个数,记录该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χ1,10与当前下车人数y1,10,并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
其中,j表示当前车厢号,即第j节车厢,1≤j≤N,N表示列车的车厢节数,在本实施例中,j=1,N=10;
i-1表示当前地铁站,即第i-1个地铁站,2≤i≤M;在本实施例中,i=11,M=16;
χ1,10表示为第10个地铁站内第1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y1,10表示为第10个地铁站内第1节车厢的当前下车人数;Sum1,10表示当前第1节车厢内人数,α,β表示变量。
步骤S2':重复执行步骤S1',直至算出第10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即算出Sum1,10、Sum2,10、Sum3,10、……、Sumj,10、……、Sum10,10
步骤S3':所述AI摄像模块将第10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发送至第10个子控制端,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
步骤S4':所述第10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
步骤S5':所述第10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10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
步骤S6':所述总控制端将第10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11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即第11个子控制端,体育西路站子控制端);
步骤S7':所述第11个子控制端从第10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10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本地控制芯片(即第1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计算该第10个地铁站的列车内总人数
其中,Sum10表示为第10个地铁站的列车内总人数;
步骤S8':所述列车驶入第11个地铁站,重复执行步骤S1'~S7',直至列车驶入第16个地铁站。
具体的,在步骤S7'中,第11个地铁站工作人员(即体育西路站)提前获知第10个地铁站(即珠江新城站)的列车内总人数Sum10,即各节车厢内的人数总和;工作人员可根据该人数进行预判,若列车内人数多或部分车厢人数多,地铁工作人员可提前在地铁出入口处限制乘客进入地铁站,或开放部分地铁口,从而可实现精准限流、有效疏导人流,帮助工作人员减负。该方法无需在地铁安装显示装置,仅需子控制端的工作人员获取信息后,告知地铁入闸人流管理人员,即可实现有效的人流疏导。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和AI摄像模块;所述透明显示装置、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列车驶入第i-1个地铁站,位于地铁站的每节车厢屏蔽门上的AI摄像模块对从该屏蔽门进出车厢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并统计所识别的人脸个数,记录该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χj,i-1与当前下车人数yj,i-1,并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
步骤S2:重复执行步骤S1,直至算出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即算出Sum1,i-1、Sum2,i-1、Sum3,i-1、……、Sumj,i-1、……、SumN,i-1
步骤S3:所述AI摄像模块将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发送至第i-1个子控制端,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
步骤S4: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
步骤S5: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
步骤S6:所述总控制端将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i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
步骤S7:所述第i个子控制端从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i-1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并通过本地控制芯片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步骤S8:所述列车驶入第i个地铁站,重复执行步骤S1~S7,直至列车驶入第M个地铁站。
2.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列车驶入第i-1个地铁站,位于地铁站的每节车厢屏蔽门上的AI摄像模块对从该屏蔽门进出车厢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并统计所识别的人脸个数,记录该节车厢的当前上车人数χj,i-1与当前下车人数yj,i-1,并计算当前第j节车厢内人数
步骤S2':重复执行步骤S1',直至算出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即算出Sum1,i-1、Sum2,i-1、Sum3,i-1、……、Sumj,i-1、……、SumN,i-1
步骤S3':所述AI摄像模块将第i-1个地铁站内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发送至第i-1个子控制端,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
步骤S4':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
步骤S5':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
步骤S6':所述总控制端将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i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
步骤S7':所述第i个子控制端从第i-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i-1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本地控制芯片计算该第i-1个地铁站的列车内总人数
步骤S8':所述列车驶入第i个地铁站,重复执行步骤S1'~S7',直至列车驶入第M个地铁站。
3.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多个AI摄像模块,M个子控制端及总控制端;其中,M≥2;
所述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多个AI摄像模块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AI摄像模块;所述AI摄像模块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
所述M个子控制端与总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上,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和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所述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端包括控制芯片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接收、存储来自各子控制端的数据;所述控制芯片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端接收来自第i-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第i个子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包括当前每节车厢内的人数、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控制端包括本地控制芯片和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AI摄像模块的识别数据,所述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地控制芯片的数据信息;
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本地控制芯片连接,接收来自本地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进行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I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
CN201910460073.1A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10222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0073.1A CN110222619A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0073.1A CN110222619A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2619A true CN110222619A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18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0073.1A Pending CN110222619A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26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369A (zh) * 2020-01-10 2020-06-12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透明显示装置的信息分离控制系统
WO2021232824A1 (zh) * 2020-05-16 2021-11-25 刘健 一种控制地铁乘车区闸门的数据库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289A (zh) * 2010-08-31 2011-01-12 中山大学 一种地铁乘客疏导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6205407A (zh) * 2016-09-19 2016-12-07 姜旭东 一种用于地铁屏蔽门的显示系统
CN108416315A (zh) * 2018-03-16 2018-08-17 杜永波 一种地铁进站口客流疏导系统
WO2018227682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乘客引导方法及系统
CN109784739A (zh) * 2019-01-23 2019-05-21 常州方可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功能的地铁综合监控运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289A (zh) * 2010-08-31 2011-01-12 中山大学 一种地铁乘客疏导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6205407A (zh) * 2016-09-19 2016-12-07 姜旭东 一种用于地铁屏蔽门的显示系统
WO2018227682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乘客引导方法及系统
CN108416315A (zh) * 2018-03-16 2018-08-17 杜永波 一种地铁进站口客流疏导系统
CN109784739A (zh) * 2019-01-23 2019-05-21 常州方可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功能的地铁综合监控运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369A (zh) * 2020-01-10 2020-06-12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透明显示装置的信息分离控制系统
WO2021232824A1 (zh) * 2020-05-16 2021-11-25 刘健 一种控制地铁乘车区闸门的数据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9714B (zh) 一种地铁列车车厢客流检测与预测及站台候车诱导系统
CN112598182B (zh) 一种轨道交通智能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8364494B (zh)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方法、系统及平台
CN107862900A (zh) 基于智能指示灯的室内停车无人化智能运营管理系统
CN101179710B (zh) 铁路道口智能视频监控装置
US8862391B2 (en) Electric bus and electric bus battery exchange system
CN109285376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公交车客流统计分析系统
CN108242149A (zh) 一种基于交通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CN108898823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交互提示系统
CN11140262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大型停车充电站智能车辆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22619A (zh) 一种基于地铁屏蔽门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疏导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03154A (zh) 拼车用出租车及其拼车方法
CN111724595A (zh) 一种基于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断面流量估计方法
CN205751261U (zh) 一种智能公交站牌
WO2018075739A1 (en) A system of correlated video and lighting for park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N11140259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大型停车充电站及其停车充电管理方法
CN107369335A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探测技术的反向寻车系统及方法
CN113034894A (zh) 一种etc门架系统、高速公路路段封闭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3194138A (zh) 基于ai深度学习的出行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0395298A (zh) 一种客流智能引导系统及方法
CN111402596B (zh) 一种智能商业化的电动汽车大型停车充电场
CN11178507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
CN114781712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铁车站客流引导系统
Sundaresan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for smart transportation in smart cities using blockchain architecture
CN109300302B (zh) 应用于车辆入口的排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