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734B -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734B
CN110213734B CN201910329951.6A CN201910329951A CN110213734B CN 110213734 B CN110213734 B CN 110213734B CN 201910329951 A CN201910329951 A CN 201910329951A CN 110213734 B CN110213734 B CN 110213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nsing data
sensing
data packet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99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734A (zh
Inventor
罗洪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ermin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ermin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ermin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ermin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99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3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根据预设条件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当前数据包上报;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使得异常数据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避免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内部布设多种类型的大量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烟雾浓度传感器,以及空气颗粒物传感器等,并且这些传感器接入覆盖智能建筑的无线物联网,将自身感测的传感数据以预定的刷新频率上传给智能建筑的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根据传感数据保持监测和控制智能建筑的运行状态,以及在出现异常的传感数据时候进行报警。
但是,由于每个传感器的采样并上传所述传感数据的频率较高,造成需要通过无线物联网传输的数据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大的水平,通信负荷比较大,还容易造成物联网网络传输的拥塞。
另一方面,智能建筑中传感器采集的传感数据以随时间而缓慢渐变为主,除非发生火灾、地震等极特殊的情况,否则传感数据产生突变的情况很少见;另外,绝大部分传感数据处在正常范围内,偏离正常范围的传感数据是极少数。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极少数的数据突变、数据异常的情况需要实现低延迟传输以外,大多数情况下传感数据的传输可以允许相对比较大的延迟,不会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传感器采样上传传感数据的频率较高,造成通信负荷大,容易造成物联网网络传输拥塞,使得异常数据不能及时上报,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采集的传感数据;
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
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数据包括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光照度数据、烟雾浓度数据和空气颗粒物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的偏差是否在10%以内,以及传感数据是否处于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的偏差在10%以内,且处于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正常数据;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不在10%以内,和/或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不处于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异常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再次为异常数据时,则将该异常数据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进行上传,然后再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判断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没有达到最大值,则继续获取传感数据,直到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达到最大值,生成当前数据包并上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将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且在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逐渐增大数据包中包含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的过程中,利用间隔时间进行前述尚未上传的历史数据包的上传。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数据包设置有完整传输和摘要传输的分界阈值,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大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摘要传输;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完整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摘要传输中对于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只传输1/2或1/3的传感数据,并在包头中记录对应的采集次数。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系统,包括:
传感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采集时刻的传感数据;
异常数据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并且,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并且,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命令所述异常数据判断模块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根据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然后再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能够将异常数据作为单独的数据包进行上报,使得异常数据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避免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每个采集时刻的传感数据。
本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主要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传感数据的传输。具体地,智能建筑内部布设多种类型的大量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烟雾浓度传感器,以及空气颗粒物传感器等,并且这些传感器接入覆盖智能建筑的无线物联网,以预定的刷新频率检测获得自身对应类型的传感数据,并将自身感测的传感数据上传给智能建筑的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根据传感数据保持监测和控制智能建筑的运行状态,以及在出现异常的传感数据时候进行报警。智能建筑中的各种传感器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对应类型的传感数据,例如每20S采集一次,然后判断采集到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对于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都需要进行判断。
S102: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在不发生异常数据的情况下,对于每一次的传感数据都需进行判断,以识别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在对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预设的条件来进行判断。由于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通常为对应类型的数值,例如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为温度数值,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为湿度数值,因此,可以预先设定各类传感器在当前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的正常数值范围;当对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进行判断是否为异常数据时,可以将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与预先设定的偏差的正常数值范围进行对比,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是否在10%以内;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在10%以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正常数据;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不在10%以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异常数据。另外,还规定传感数据的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如果任一传感数据大于该最大允许阈值或者小于该最小允许阈值,则不论其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情况如何,均该当前时刻的该传感数据判定为属于异常数据。
S103: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即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不在10%以内,和/或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不在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尚未上传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在本实施中,传感器向后台服务上报传感数据的过程中,不是采集一次就上报一次,而是对于正常数据,则积累一定数据量的传感数据后打包为一个数据包后(该数据包可以包括多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一起上报给后台服务器,因此当出现异常数据时难免存在之前尚未上传的正常数据,则针对这些正常数据打包形成一个历史数据包。而对于当前时刻的异常数据,则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直接上报给后台服务器,使得异常数据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避免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
S104:并且,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使得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相对于正常数据,能够更快地上报给后台服务器,同时也不会过多地占用通信资源。为了实现该打包方式,对于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每次打包传输过程中,每个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随着打包传输次数增多而逐渐增大的,直到达到预设的上限。。下面以一个具体实例对打包发送传感数据的规律进行说明,例如,判断出现异常数据的当前时刻对应的采集次数为第i次,则将第i次的传感数据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并可以设为第n个数据包;将第i+1次至i+3次采集的传感数据作打包为第n+1个数据包,第i+4至i+9次采集的传感数据打包为第n+2个数据包,依次类推,直到打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可见逐渐增加数据包的数据量,直至达到预先规定的数据包的最大数据量,例如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数据包最多包括30次采集的传感数据。
并且,在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逐渐增大数据包中包含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的过程中,历次数据包的上传必然存在越来越长的间隔时间,可以利用上述间隔时间进行前述尚未上传的历史数据包的上传。
S105:当S104中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S106:当采集到的传感数据再次为异常数据时,则将该异常数据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进行上传,然后再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
上例中,在步骤S103中,假设第i次采集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第i次采集的传感数据单独作为一个数据包进行上传,然后步骤S104中将第i+1次至i+3次采集的传感数据作打包为第n+1个数据包,第i+4至i+9次采集的传感数据打包为第n+2个数据包,依次类推,直至将第i+m-30到第i+m-1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打包上传,此时达到预先规定的数据包的最大数据量。此时,进入步骤S105,对第i+m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的判断,若对于第i+m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属于异常数据,则S106中将该异常数据再次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将第i+m+1次至i+m+3次采集的传感数据打包为一个数据包,第i+m+4至i+m+9次采集的传感数据打包为一个数据包。依次类推,直到打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量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例如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数据包最多包括30次采集的传感数据。在步骤S106完成后,返回步骤S105。
S107:在步骤S105中,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步骤S107执行的同时,返回步骤S102。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能够将异常数据作为单独的数据包进行上报,使得异常数据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避免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
S202: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S203: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
S204: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执行历史数据包的上传。
S205:当S204中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当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S206: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该异常数据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进行上传,然后再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
S207: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
本实施中的步骤S201至S207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01至S107类似,这里不再重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S208:若步骤S102判定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判断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没有达到最大值,则继续获取传感数据,直到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达到最大值,生成当前数据包并上报。
具体地,当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时,即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在10%以内,以及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在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之内,则判断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是否达到最大值,若在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没有达到最大值,则继续获取传感数据,直到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达到最大值,生成当前数据包并上报。在本实施中,传感器向后台服务上报传感数据的过程中,不是采集一次就上报一次,而是对于正常数据,则积累一定数据量的传感数据后打包为一个数据包后(该数据包可以包括多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一起上报给后台服务器
本发明对于异常数据,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直接上报给后台服务器,使得异常数据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避免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并且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使得异常数据对应的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相对于正常数据,能够更快地上报给后台服务器,同时,相对于异常数据,也不会过多地占用通信资源。并且,每个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具有最大值,所述最大值是随着异常数据的后续传感数据的采集次数逐渐增大的,直到达到预设的上限。当采集到的传感数据再次为异常数据时,重置所述数据包的总数据量的最大值为初始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能够将异常数据作为单独的数据包进行上报,使得异常数据能够及时上报,从而避免了避免给智能建筑运行和监测造成影响。
此外,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传感器向后台服务器上报数据包的过程中,每个数据包可以设置有完整传输和摘要传输的分界阈值,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大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摘要传输;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完整传输。具体地,由于传感器每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是一定的,因此,数据包中的数据量可以用传感数据的采集次数来表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规定完整传输和摘要传输的分界阈值为6次采集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由于数据包包括数据载荷和包头,数据载荷为传感数据,包头为数据包里面的一些必要信息,例如传感器节点的编号、物联网地址等。如果数据包内的数据量超过了所述分界阈值,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摘要传输,例如只传输1/2或1/3的传感数据,并在包头中记录对应的采集次数,比如数据包包含30次采样的30个单位数据,但是摘要传输只传输了其中10个,并且在包头中记录本数据包包含30个单位数据。如果数据包内的数据量没有超过所述分界阈值,则对数据包内的数据进行全部传输。
如图3所述,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系统,可以包括:
传感数据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每个采集时刻的传感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感器向后台服务器上报传感数据的过程中,由所述传感数据获取模块301获取传感器每次采集到的传感数据。
异常数据判断模块302,用于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不发生异常数据的情况下,对于每一次的传感数据都需进行判断,以识别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在对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预设的条件来进行判断。由于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通常为对应类型的数值,例如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为温度数值,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为湿度数值,因此,可以预先设定各类传感器在当前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的正常数值范围,当对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进行判断是否为异常数据时,可以将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与预先设定的偏差的正常数值范围进行对比,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是否在10%以内,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在10%以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正常数据;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不在10%以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异常数据。另外,还规定传感数据的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如果任一传感数据大于该最大允许阈值或者小于该最小允许阈值,则不论其与上一时刻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的偏差情况如何,均该当前时刻的该传感数据判定为属于异常数据。
数据包生成模块303,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并且,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并且,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命令所述异常数据判断模块302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根据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然后再逐渐增大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
此外,数据包生成模块303上报数据包的过程中,每个数据包可以设置有完整传输和摘要传输的分界阈值,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大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摘要传输;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完整传输。
本实施例的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系统,能够取得与实施例三相类似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采集的传感数据;
根据预设条件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
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所述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该数据包中所述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并且在逐渐增大该数据包中包含的所述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的过程中,利用间隔时间进行前述尚未上传的历史数据包的上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数据包括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光照度数据、烟雾浓度数据和空气颗粒物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的偏差是否在10%以内,以及传感数据是否处于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的偏差在10%以内,且处于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正常数据;若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与上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的偏差不在10%以内,和/或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不处于最大允许阈值和最小允许阈值限定的范围内,则确定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值为异常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再次为异常数据时,则将该下一时刻的异常数据单独打包为一个数据包进行上传,然后再逐渐增大该下一时刻的后续时刻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所述下一时刻的后续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所述下一时刻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所述下一时刻后续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包设置有完整传输和摘要传输的分界阈值,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大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摘要传输;当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的数据总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分界阈值时,则对数据包内的传感数据进行完整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摘要传输中对于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只传输1/2或1/3的传感数据,并在包头中记录对应的采集次数。
9.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系统,包括:
传感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采集时刻的传感数据;
异常数据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条件判断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
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为异常数据,则将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之前的数据聚合为历史数据包,并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当前数据包,将所述当前数据包上报;并且,对于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在打包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数据包中所述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该数据包中所述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并且,在逐渐增大该数据包中包含的所述后续时刻获取到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的过程中,利用间隔时间进行前述尚未上传的历史数据包的上传;当异常数据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后续时刻打包传输的数据包达到预先规定的最大数据量后,接收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时,命令所述异常数据判断模块恢复根据所述预设条件判断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再次为异常数据,则根据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然后再逐渐增大该下一时刻的后续时刻数据包中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直到数据包中所述下一时刻的后续时刻的传感数据的数据量达到上限;若所述下一时刻的传感数据不为异常数据,则继续接收所述下一时刻后续的传感数据,并当接收到的所述下一时刻后续的传感数据的总数据量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新的数据包并上报。
CN201910329951.6A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213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9951.6A CN110213734B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9951.6A CN110213734B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734A CN110213734A (zh) 2019-09-06
CN110213734B true CN110213734B (zh) 2020-02-14

Family

ID=6778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9951.6A Active CN110213734B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3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8715B (zh) * 2020-05-29 2023-09-01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机器人、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70282B (zh) * 2020-12-23 2022-08-05 龙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数据处理系统
CN112710353B (zh) * 2020-12-23 2022-10-21 龙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建筑监测系统
CN117608346B (zh) * 2024-01-24 2024-04-16 合肥思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运行自检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911A (zh) * 2012-03-15 2012-07-18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地质灾害物联网监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071B (zh) * 2012-11-16 2015-07-08 宁海县供电局 基于无线网络的开关柜环境智能监控及处理系统
CN103887886B (zh) * 2014-04-14 2016-06-15 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电力网检测系统及方法
JP6761633B2 (ja) * 2015-12-10 2020-09-30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ノード、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CN106535253B (zh) * 2016-11-23 2019-10-25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动态采集和传输方法
CN106681670B (zh) * 2017-02-06 2020-07-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数据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8681288A (zh) * 2018-06-28 2018-10-19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运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911A (zh) * 2012-03-15 2012-07-18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地质灾害物联网监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734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3734B (zh) 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物联网的动态数据包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2815990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设备监测系统
CN101257388B (zh) 非法外联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3062983A3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a modification of a system resource configuration
CN107395677B (zh) 一种基于终端设备优先级的数据上报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8009836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21181B1 (ko)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의 지락 발생 감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005181B (zh) 一种dns放大攻击的检测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5743721A (zh) 数据上报方法、对上报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KR20140054694A (ko)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의 트래픽 절감을 위한 센서 노드 및 적응적 센싱 데이터 보고방법
KR101384133B1 (ko) 센서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오류 데이터 식별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센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JP6772486B2 (ja) センサーデータ処理装置、センサー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センサー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センサー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4378367A (zh) 一种改进的网络安全事件关联分析系统
CN107196824B (zh) 一种确定被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方法及汇聚单元
CN107294804B (zh) 一种基于传输时长控制物联网数据过滤的方法及设备
KR20200138565A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복수의 원격 무선 헤드들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3592451B (zh) 土木工程偶发状态监测数据采集方法、存储介质、网关和系统
KR101004767B1 (ko) 통신망 회선 상태 품질 판단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7014437A (zh) 变电站多传感器系统的智能数据采集方法
JP2007158742A (ja) ノード装置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R101261402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부모노드 선택 방법
KR101490316B1 (ko) 네트워크 장비의 장애 검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애 검출 방법
CN115021778B (zh) 一种基于网络稳定性反馈监测信息的智能电缆
EP2862366B1 (fr) Passerelle de communication multi-protocoles, notamment pour la collecte d'informations à distance
KR20220070706A (ko) 에너지 스마트팜 센싱 데이터 오류 식별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No.2-1, building 6, No.39 Xinggu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Tesilianzhi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7 West Tower 11 floor, Kai Hao building, 8 Xinyuan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nitez 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Tesilianzhi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