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424A - 终端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424A
CN110213424A CN201910322050.4A CN201910322050A CN110213424A CN 110213424 A CN110213424 A CN 110213424A CN 201910322050 A CN201910322050 A CN 201910322050A CN 110213424 A CN110213424 A CN 110213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er
communication
media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20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424B (zh
Inventor
张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13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selection means, e.g. keys, having functions defined by the mode or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物理键盘,壳体,容置于壳体内的处理器,容置于壳体内并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的媒体采集单元和媒体播放单元和无线数据传输单元,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物理键盘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处理器连接。物理键盘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向处理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向处理器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处理器执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通过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发送第一媒体信号;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媒体播放单元输出以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基于该终端通信装置,用户通过对物理键的简单操作即可实现与其他人的通信。

Description

终端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应用程序(App)的不断推出,使得人们不在受限于距离的限制而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与家人、同事、朋友建立通信交流。
但是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用户,包括但不限于老人、儿童,由于能力欠缺,他们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难以适应各种通信手段的升级换代,无法熟练使用智能终端以及各种通信App,从而导致他们可能不能很好地与家人、朋友建立通信交流。
这种情况在如下的环境下更为明显:年轻的儿女在大城市工作,而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却可能留在相距较远的家乡。即使儿女为老人买了智能手机、并安装了各种通信App以及其他App,老人往往也不能正常的操作智能手机以及内部的各种App,从而不能有效地与家人、朋友间建立通信交流。
另一方面,相关的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通信应用软件技术的技术路线也发生了多代的复杂演进过程。
通信系统可以为订户提供固定线路连接或无线连接进行通信,如进行语音或数据通信。固定线路系统的一个示例是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另一个示例是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通常是经由订户的移动台和该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网元之间的射频连接发生的。网络内的通信通常但并非一定是利用不同网元之间的固定线路连接处理的。通信也可以是在包括一个或更多数据网络的系统内传输的。这种通信的一个示例是在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上实现语音呼叫的IP(网际协议)语音方案。
通信网络是由通常称为小区的接入实体组成的蜂窝无线网络。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区被限定为经由可能与基站子系统(BSS)相连的无线接口为诸如移动台(MS)的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器(BTS)覆盖的某一区域。几个小区覆盖一个更大的区域,并且通常形成称为位置区域(LA)或者在某些标准中称为路由区域(RA)的无线覆盖区域。应该理解,位置区域或路由区域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和环境,并且可以等于一个小区或更小,如基站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蜂窝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它为移动台提供移动性,亦即,使移动台能够从一个位置区域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区域,甚至从一个网络移动到与该移动台适合的标准兼容的另一个网络。
无线通信,是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在无线移动通信的网络制式上,用于移动用户的手机网络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3G、4G四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其中全面数字化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它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属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特点是技术最成熟及先进,并且具有可开通的移动通信业务种类多、手机接续速度快、通话质量好、安全保密性能强、抗干扰能力强、网络覆盖面广。而拓扑结构上,公共移动通信网普遍采用蜂窝拓扑,是基于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减少相互干扰,增加系统容量的考虑。
为了实现从传统语音业务到数据业务的支持,GPRS在原GSM网络的基础上叠加了支持高速分组数据的网络,向用户提供WAP浏览(浏览因特网页面)、E-mail等功能,推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初次飞跃发展,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完美结合。
从二代GSM开始,大部分的移动通讯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技术)|MMS(彩信、多媒体简讯)、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其中,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是“融合通信”业务规划的一部分,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信息,用户每次能接收和发送短信的字符数为160个英文、数字字符或者70个中文字符。
一般而言,所谓“移动数据流量”是指通过GPRS、EDGE、TD-SCDMA、HSDPA、WCDMA、LTE等移动通信技术上网或使用相关数据增值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不包含通过WLAN、CSD等其他方式上网所产生的流量。
在移动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移动通信网,按服务对象分公用移动通信网和专用移动通信网;按业务性质可分为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移动电话网支持进行短信、语音形式的通信。对应地,终端设备中配置有SMS短信接口和语音接口,从而接入移动电话网并收发短信和拨打/接听来自语音网的电话。
另外,移动终端既可以通过上述的基于公有移动数据网络的移动数据流量连接至互联网,也可以通过基于传统的家庭或者企业宽带衍生的WLAN接入点进行连接至互联网,从而使用各种网络服务和程序,实时通讯是其中的一种。
上述的WLAN全称为: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中文名称为:无线局域网络,是一种利用射频(RF,Radio Frequency)技术进行据传输的系统,该技术的出现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实现无网线、无距离限制的通畅网络。目前WLAN所包含的协议标准有:IEEE802.11b协议、IEEE802.11a协议、IEEE802.11g协议、IEEE802.11E协议、IEEE802.11i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等等,而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个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而对于移动数据网和WLAN这两种通信网络,在行业中称为无线数据传输网。
借助上述的通信技术而衍生出现的实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实时通信系统(一般包括服务及用户端软件),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实时的传递文字消息、文件、数据、语音与视频交流,包括在移动数据网未普及之前的ICQ,Skype,MSN等,以及后来,随着移动数据网、WLAN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普及,则出现了大量的移动即时通讯服务及软件,如微信,Wechat等。
目前,需要提供一种满足包括但不限于老人、儿童等用户的潜在要求的基于上述通信技术和软件应用的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的通信装置的目的之一是,可以允许用户通过对通信装置的实体操作部的简单操作而使能(enable)即时通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
物理键盘,壳体,容置于该壳体内的处理器,以及容置于壳体内并分别与处理器耦合的媒体采集单元、媒体播放单元和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物理键盘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处理器连接;
物理键盘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向处理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还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向处理器发出第二触发信号;以及,
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被连接至处理器,以及,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
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通过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第一媒体信号;
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媒体播放单元输出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通过在终端通信装置上设置供用户进行通信使用的物理键盘,当用户想要向某联系人发消息时,可以对该物理键盘进行简单操作,例如单一动作(single action)的操作,从而触发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第一媒体信号,将该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给该联系人。而当该终端通信装置接收到联系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来的第二媒体信号时,用户可以通过对该物理键盘进行操作,例如单一动作(single action)的操作,从而触发媒体播放单元向用户输出该第二媒体信号。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基于上述终端通信装置,用户通过上述物理键盘即可实现与联系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而非GSM网等移动电话网等其他网络的即时通信,相比于传统地用户需要对通信应用程序进行多次界面交互操作的方式,人机交互层次大大减少,从而既可以提高用户与他人通信的成功率,又可以提高通信即时性,进而可以提升使用普通的软件通信工具有所不便的用户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内部组成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过程的界面交互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过程的界面交互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的界面交互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与图5a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物理键盘对应的一种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与图6a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物理键盘对应的一种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7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的拨动键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c为与图7a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拨动键对应的一种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选择联系人的方向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中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这些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本申请的几个标题,例如,“具有可分拆的键盘或集成于手机的键盘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等,分别介绍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相对独立的几个方面或者相对独立的几个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可以通过任意的结合而构成更多的变形例,本申请中仅仅对其中一部分的变形例进行了示意性的说明,但并不妨碍通过上述几个模块之间,或者该几个模块与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之间的更多样化的的结合。例如,“具有可分拆的键盘或集成于手机的键盘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等标题之下的所有实施例及其中所涉及的模块和模块的变形例,均可对应地适用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之间、实施例的模块之间的结合可能性,他处不再赘述。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即时通信方案均需要用户对通信设备及其中的应用软件进行复杂的层级化交互操作,而缺乏通过简单的硬件操作实现即时通信的方案,这类缺失的方案可以允许用户操作物理键盘以触发对应的软件程序被执行从而建立即时通信。这类缺失的方案将通过下述实施例被示意性地说明。
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操作部1430,壳体1410,容置于壳体内的处理器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容置于壳体内并分别与处理器单元耦合的媒体采集单元和媒体播放单元。
其中,操作部1430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向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还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向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二触发信号。
该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被连接至处理器单元,以及,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通过麦克风等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以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发送第一媒体信号;至少一条可读指令还可被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扬声器等媒体播放单元输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可选地,处理器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而处理器或处理器单元可以作为集中式的唯一的中央处理器(CPU)而工作,也可以分布式地以几个子处理单元、处理器的形式而工作,这些分布的子处理单元/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分别与媒体采集单元和媒体播放单元等相连接,作为它们各自专用的处理器。此处所述的处理器或处理器单元的各种变形可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本文的其他部分,也不再对此赘述。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操作部1430并不限于以固定方式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处理器单元固定连接。如图14中所示的通信装置中,实体操作部1430可以以可拆卸(detachable)的方式与移动终端、手机等通信主体的壳体1410相结合。其中,实体操作部1430可以被操作以用于针对通信装置的信息的输入/输出、交互等。
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连接器1440,操作部1430可分离于壳体1410(detachable to the housing),以及操作部1430也可以通过该连接器1440耦合于处理器,其中,操作部1430物理上独立于手机的壳体1410,并通过连接器1440可分拆地耦合于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其中,手机作为通信装置的通信主体工作。具体地,操作部1430通过连接器耦合于处理器,以至少在两者之间使能(enable)电气连接和通信连接;以及,操作部1430还通过连接器与壳体机械耦合,从而可以使得两者可以被分拆或者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关于连接器1440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参考图11、图12、图13相关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描述,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具有无线通信功能,操作部1430在与壳体分离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该连接器以无线的方式耦合于处理器。此处不赘述。
可选地,在电气耦合方面,连接器1440可以优选为触点结构的接口,例如Pogopin接口,不易因反复插拔而损坏。当然,也可使用市面常见的标准OTG、Mini、Micro-USB或者Type-C等接口。而在数据接口协议等通信耦合方面,可以采用USB协议或者GPIO等数据接口协议从而支持数据传输、音视频传输,以及电力供给。手机1410与操作部1430或操作部组件之间的连接机构/固定机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滑槽、卡扣、磁吸结合机构以及利用装置的摆放角度而产生的重力的结合机构等;应当注意:操作部1430或操作部组件也可以通过一些转接机构/组件,与其他的并不兼容上述的Pogopin连接器或不兼容USB协议、GPIO等数据接口协议的手机进行转换连接。
当然,应当理解:虽然本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的操作部1430可以在物理上独立于手机的壳体1410,但作为终端通信装置主体部分的手机依然可以具有固定设置在该手机壳体1410上并与处理器耦合的按键、按钮等第二操作部,并与操作部1430所起的作用相同或相似。可参考后续图11、图12、图13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此处不赘述。
应当理解:操作部被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处理器连接,可以具体实现为物理的操作组件的形式,例如按钮,操作杆,手柄,键盘,简化的键盘等。后续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能会以简化结构的物理键盘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5对其中的实施例的包括可拆分结构的通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包括作为通信主体的手机1510以及物理上独立于手机1510的基座1520。终端通信装置的外壳包括手机1510的外壳和基座1520的外壳。操作部被具体实施为物理键盘1530,物理键盘1530被配置于基座1520的外壳上,连接器1540的两端对应地设置于手机1510的壳体和基座1520,以及物理键盘1530通过连接器1540连接于设置在通信装置内部的处理器。可以理解:此处,物理键盘1530虽然可分拆于手机1510的壳体,但仍可通过连接器1540和基座1520结合于手机1510的壳体,也可视为物理键盘1530通过基座1520被间接地设置在手机1510的壳体上。
可选地,针对图15所示的包括连接器1540和基座1520的通信装置在内的实施例,以及其他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根据下述三项中一项或多项将通信装置的数据链接在无线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间切换连接:i)来自用户的网络切换操作,ii)周边(ambient)的通信网络条件,iii)连接器1540的连通或断开,同步地,手机1510与基座1520也通过连接器1540结合或分离。
具体地,一方面,在一些示例性的应用场景中,用户的室内等常驻地一般会有WLAN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信号可供用户的手机接入,而同时也会有移动通信网可以接入,行对而言,WLAN的信号会更强且稳定,在这种场景下,手机1510内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使手机1510接入室内的WLAN,而随着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的变化,例如用户从室内转移到户外,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用户所携带的手机1510周边的通信网络条件,比如无线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弱等会发生变化。一般地,在这个用户的移动过程中,WLAN信号会越来越弱,相对而言,移动通信网会更强,当WLAN通信网络的信号低于某一预定阈值,则手机1510内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使手机1510接入移动通信网。如果用户返回室内或常驻地的周边区域,手机1510内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根据可用的多个网络的信号强度的对比而使手机1510重新接入WLAN。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手机1510可以与基座1520结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作为移动终端使用。当用户在室内时,可能会把手机1510安置于基座1520上,通过设置于基座上的物理键盘1530来操作手机1510,而当位于室外时,用户一般会通过手机1510屏幕上提供的虚拟按键/按钮来操作手机,这些虚拟按键/按钮与键盘1530在数量、布局、形态、感观、方位、色系、色彩、形状、图案中至少一项具有对应性和/或一致性在。
综上,手机1510内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根据连接器的连通或断开,或者根据连接器的连通或断开并结合网络的通信条件或通信环境而综合决策将手机1510接入WLAN或移动通信网。其中,网络的通信条件包括:信号强度、网络连通性/稳定性等周边通信网络的条件或网络状态等。
另外,可选地,上述的通信装置中的媒体采集单元可以包括麦克风、摄像头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媒体播放单元可以包括扬声器、显示器中的至少一个。而且,应当注意,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通信装置、电子设备中,所提及的显示屏(display screen)一般指通信装置/电子设备的显示器(display)的屏幕部分,优选为触摸显示器、触摸显示屏,或也简称为显示器,此后不再赘述。
以扬声器或音箱为例,可以被集成设置于终端通信装置的通信主体,例如手机1510。另外,该媒体播放单元可以包括多个扬声器或多个音箱,分布设置于手机1510和基座1520中。针对设置于手机1510壳体中的第一扬声器可以相对直接的方式连接于处理器,而设置于基座1520中的第二扬声器,则可通过连接器1540间接地连接于处理器。对多个扬声器的配置方式的各种变形可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类似地,媒体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分布设置于手机1510和基座1520的多个麦克风,或者分布设置于手机1510和基座1520的多个摄像头,本文的其他部分中不再对此赘述。
当手机1510可以与基座1520结合使用,即上述连接器1540连通时,用户一般也位于室内因而WLAN信号也比较强,对应地,手机1510也可能会自动接入WLAN。而当用户将手机1510从基座1520上取下,两者分离因而上述连接器1540断开,此时,一般而言,用户有可能会移动至户外因而远离WLAN,所以手机1510也可能会自动接入移动通信网,尤其是通过移动数据网建立手机的数据链接,或者根据连接器的断开状态并结合环境中可用的多个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以及是否发生了用户的网络切换操作,综合判断应使手机1510接入移动通信网或者保持WLAN的接入状态。换言之,将通信装置在所述无线局域网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等不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建立通信装置的数据链接的结果,有可能是依然保持与当前通信网络的连接,或者由当前通信网络切换至其他可用的通信网络。
而在手机1510内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中,当手机等通讯设备和家用底座组合时,通过数据接口向手机的操作系统或处理器发送标识与底座连接的信号,至少一条可读指令通过软件系统获取该信号/事件通知后,对应的程序模块可以切换连接室内的WLAN,并将软件模式切换到“家用模式”。反之,当手机等通讯设备和家用底座断开连接时,通过数据接口向手机的操作系统或处理器发送标识与底座断开的信号,至少一条可读指令通过软件系统获取该信号/事件通知后,对应的程序模块可以切换连接至3G、4G、5G等移动通信网,对应地,系统的软件模式也切换到“手机模式”。此处的“手机模式”以及上述的“家用模式”一般与家用场景和户外移动的场景有关联性,具体地,会涉及不同的软件、硬件资源的调用和运行方式或对用户提供的交互资源的提供方式以及因而产生的不同的交互风格。比如,在“手机模式”模式中,主要使用或者默认使用移动电话网络所承载的语音电话业务、短消息业务或者移动数据网所承载的数据业务等通信资源。而在上述的“家用模式”中主要使用,或者默认使用通过WLAN、因特网所承载的视频电话、语音消息等即时通信资源。另外,在“家用模式”中,可自动激活手机中的摄像头等资源从而开启监控功能,而在“手机模式”中则关闭摄像头相关的资源和功能并使能扬声器。在“手机模式”中,处理器可被设置以自动激活手机中的GPS等资源从而为用户开启户外的定位/导航服务;而在“家用模式”中则关闭此功能和相关资源。
再者,如果手机1510自动进行的上述在WLAN或移动通信网切换连接不符合用户的需要,则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对手机上提供的交互入口,例如显示屏上呈现的用于切换通信网络的连接的按钮,进行手动操作,从而使手机1510切换连接至用户所选择的通信网络。换言之,手机1510内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响应于来自用户的网络切换操作,将手机1510在无线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间切换连接,而一般地,手机1510会始终该保持对移动电话网的连接。
在上述或下述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媒体播放单元包括显示屏,优选为触摸显示屏,或也简称为显示屏;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下述三项中任一项,通过显示屏提供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所对应的第一用户接口阵列和移动电话网对应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i)来自用户的网络切换操作,ii)周边的通信网络条件的变化,iii)所述连接器的连通或断开。其中,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第一用户接口阵列分别包括在显示屏上呈现的一个或多个按钮等界面元素,供用户通过操作这些按钮以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等通信网络建立通信。
值得注意:上述及下述所有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的连接器可以包括包括弹簧探针连接器,例如Pogopin连接器,该连接器两端分别为探针接口和针孔接口,即时反复插拔也不容易损坏。优选地,在基座上配置有Pogopin连接器的探针接口,而手机则对应地配置Pogopin连接器的针孔接口。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中的交互界面示意图。下面以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为例,对上述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在用户与通信装置交互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6所示,左侧的终端通信装置处于“手机模式”,接入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终端通信装置显示器上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提供的第一用户接口阵列1630A,优选地,与移动电话网关联,包括触摸显示屏上的三个界面元素,或称为三个按钮,分别对应与显示屏上的当前联系人之间“发短消息”“听短消息”“在线通话”经由移动电话网的通信。右侧的终端通信装置处于“互联网模式”,接入移动电话网和WLAN,终端通信装置显示器上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提供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1630B,优选地,与WLAN关联,包括三个按钮,分别对应针对显示屏上的当前联系人“发送语音消息”“收听语音消息”“视频通话”经由WLAN的通信。当然,当用户操作处于“互联网模式”的右侧的终端通信装置上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1630B从而建立上述的数据业务类通信时,该数据业务类的通信也可以通过移动数据网而被建立,比如在WLAN暂时无法接入的情况下。
在该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中的存储器中存储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单元(图中未示出)执行以响应于用户对第二用户接口阵列1630B的三个按钮中中部按钮的第五操作,例如单次长时按压、双击触摸等,通过话筒、摄像头等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例如语音消息、视频消息,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语音消息或视频消息等第一媒体信号。一般地,无线数据传输网可以包括WLAN以及属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数据网。另外,至少一条可读指令还可被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用户对第二用户接口阵列1630B的三个按钮中下部按钮的第六操作,例如单次按压/触摸,通过扬声器、显示屏等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可选地,第二媒体信号、第一媒体信号不限于上述的语音消息,还可以是属于数据业务信息的视频消息、文本消息等。
通过将这些来自承载不同通信业务的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的多个通信信息整合显示于同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中,而且可以允许根据各种条件综合判断以自动切换网络连接,并可以根据连接器的通断状态可以一定程度上预判用户的行为及将要处于的网络环境,对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同步地针对不同业务性质的网络提供对应的用户接口。这对用户操作移动终端在所接入的通信网络存在变化可能的情况下,访问相关通信信息过程中的交互层次和数量要求均减少,例如用户不必再分别访问手机中的呼叫管理程序、短消息管理程序等不同的应用程序而分别获取两种不同通信信息;同样,也不必分别访问手机中的短消息管理程序、即时通信程序等不同的应用程序而分别获取短消息和语音留言等具有不同业务性质的两种通信信息。进一步提升了相关的通信资源/通信信息在用户交互中的可访问度。优选地,上述显示屏可以是触摸显示屏,上述的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至少一条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i)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用户接口阵列1630A所包括的中部的按钮的第七操作,例如单次按压/触摸等,通过触摸显示屏采集用户编辑的短消息,或通过麦克风等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语音等第三媒体信号,并通过移动电话网发送该第三媒体信号;ii)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用户接口阵列1630A中的下部按钮的第八操作,例如单次按压/触摸等,通过显示屏、扬声器等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移动电话网接收的所述第四媒体信号,例如短信息,亦即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通过“文字→语音”的功能将短消息的文字转换为语音在扬声器中输出。应当理解,上述的第三媒体信号、第四媒体信号不限于短消息业务信息,还可以是语音通话记录、语音通话等语音业务相关信息。
应当注意到:语音业务信息、短消息业务信息以及被无线数据传输网所传输的数据业务相关信息可以集体地或集中地显示于显示屏上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也可以分为多组,每组分别在不同的时段中,独立地显示在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换言之,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将上述的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作为第一组信息,将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作为第二组信息,并将两组信息分别独立地显示于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而不是同时显示在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备选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还可被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将第一媒体信号、第二媒体信号、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整合显示于显示屏。则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同时浏览到上述语音业务信息、短消息业务信息和属于数据业务信息的语音消息、视频消息、文本消息等。这种整合显示,提升了用户对由多种通信业务所产生的信息的可访问度(accessibility)。
另外,应当理解:通信装置在接入移动通信网而没有接入WLAN的状态下,例如下述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手机模式”或“户外模式”,依然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在通信装置的显示屏上提供数据业务的操作接口或者支持数据业务的通信网络的用户接口元素,以供用户通过这些接口与当前联系人进行基于数据业务的通信,而这其中的数据业务的通信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数据网建立,例如发送语音消息,接收图片消息、视频消息等。反之,当电子设备在连接WLAN的“家用模式”状态下,也依然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在通信装置的显示屏上提供移动语音业务、短消息业务的操作接口或者支持对移动通信网的操作的用户接口元素,以供用户发短信、接听电话等。这也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其他实施例中的方法或装置、设备。在他处将不再赘述。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资源提供方法中的交互界面示意图中,针对通信装置的两种设置模式,上述的多个媒体信号,或称通信信息,可分为两组,在时间上先后显示于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例如,通信装置可响应于用户对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右上方的“手机模式”/“互联网模式”或为更便于理解也可称为“户外模式”/“家用模式”等模式切换按钮的点击操作,而将通信装置在WLAN和移动通信网之间切换连接。而对应于WLAN的通信业务主要为数据业务,例如发送或接收如下信息:音频消息、视频消息、图片消息、地理位置、文本消息、文件、数据等等。对应于移动通信网的通信业务主要为语音业务、短消息业务。其中,的语音消息的收发等数据业务相关信息可以被显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图中未示出),而语音电话、短消息所相关的信息可被显示于手机模式下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如图16中左侧图中的第一消息区域1603所示。当然,应当理解:属于数据业务信息的语音消息、视频消息、文本消息等也可被独立地显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例如第一消息区域(图中未示出)。而且,不限于上述的多个通信信息在不同的时间被显示于同一个空间,即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的情况,多个通信信息也可以被集体地显示于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如图16中右侧图中的第一消息区域1603中所示,“语音电话呼入记录”“短消息”的通信记录均来自通过移动电话网的通信,而“互联网语音消息”“地理位置信息”“图片”均来自移动数据网或者WLAN等无线数据传输网。
当然,对于可供用户对移动数据网、移动电话网、WLAN等网络的通信能力进行操作和使用的用户接口元素,可以被集体地提供于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或者,比如以分组形式,在时间上先后显示于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可以不受到该通信装置可用的或实际接入的通信网络限制。这里也可参考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同业务性质的多个通信信息在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的显示方式的多样化变形,此处涉及的对应不同业务性质的用户接口元素和多个通信信息在界面上的各种变形也均适用于,或参考性地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其他实施例中的方法或装置、设备。在他处将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此后所有实施例中的终端通信装置均可采用类似上述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物理键盘等操作部通过可拆分的结构相对于通信主体部分,例如手机,而被设置。终端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基座和连接器,例如上述的Pogopin连接器等弹簧探针连接器,此处不再赘述。物理键盘被安装在基座上,对外暴露供用户操作;而连接器的两端被对应地设置在手机和基座上,以使得用户将手机安置(resting)于基座上时,两者可以通过该连接器而耦合。因此,用户可以操作基座上的物理键盘从而通过连接器操作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述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附图中并未明确示出基座和/或连接器,在有些实施例中也通过物理键盘直接被集成于通信装置的通信主体,例如手机,的示意图来进行说明。但这仅仅是为了简化描述的目的,应当了解到:下述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均以类似上述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的物理键盘通过上述的连接器可拆分于手机的方式被实施。此后,不再对此赘述。
具有可分拆的键盘或集成于手机的键盘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内部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包括:
操作部,壳体(图中未示意出),容置于壳体内的处理器12,以及容置于壳体内并分别与处理器12耦合的媒体采集单元13和媒体播放单元14和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其中,操作部可以具体实现为物理的操作组件的形式,例如按钮,操作杆,手柄,(简化的)键盘等。此处以及后续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能会以简化结构的物理键盘11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该物理键盘11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处理器12连接,简化结构的物理键盘11比如可以只包括2-3个按键或按钮等。
其中,物理键盘11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还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向处理器12发出第二触发信号。
该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16,被连接至处理器12,以及,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12执行以: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通过媒体采集单元13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第一媒体信号;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媒体播放单元14输出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上述终端通信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持式的电子装置,比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助手等。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12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第一媒体信号以及接收第二媒体信号的通信过程是一种即时通信,而即时通信一般为双工(duplex)通信。换言之,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12执行以: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通过媒体采集单元13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即时地发送已获取的第一媒体信号,以及,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媒体播放单元14输出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即时的第二媒体信号。
可选地,上述的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分别为语音消息(voice message)和/或视频消息(video message)等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e)。当然,该即时消息还可以包括文本类型的消息。可选地,语音消息、视频消息均可在持续时长上具有预设的最大值,例如60秒;以及文本消息也可在文本长度上具有预设的最大值,例如1000字。应当理解的是:响应于单次按压而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向第一联系人发送文本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多样的,例如可以响应于用户的单次按压而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提供软键盘供用户编辑文本信息,并响应于用户的发送操作,将编辑的文本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也可以响应于用户的单次按压而通过话筒采集用户的音频信号并利用移动终端中的“语音→文字”的软件转换模块转换为文本信息,然后,响应于用户的发送操作,将转换的短信内容的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出去,此处不再对具体的实现形式进行枚举。这些文本信息生成及发送的各种变形可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本文的其他部分,不再赘述。
另外,应当注意:所谓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至少包括上述终端通信装置可与之建立数据链接的移动数据网以及以WIFI的接入方式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WLAN),而并非移动电话网等语音网。另外,所谓移动通信网是指在移动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无线电通信网”,按业务性质可分为移动电话网和移动数据网。这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对此,以下将不再赘述。。实际上,终端通信装置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等器件。另外,终端通信装置上还可以在侧面上或其他位置处设置有诸如电源键、音量调节键等物理按键。
以基于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口为例,该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口可能被分为多个部分,例如可以包括属于物理层的接口;还可以包括属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或称数据链路接口;还可以包括属于网络层接口,具体可以包括通信地址、端口号、硬件芯片及相应的驱动等软件和/或硬件的资源;还可以包括与网络所承载的业务相对应的接口,或简称业务接口。而作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口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各个层中的通信接口,例如数据链路接口可以被至少部分地实施在通信装置中或者被分布地部署在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在内的多台网络设备中,同时向通信装置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提供调用接口,例如系统调用接口或网络调用接口。作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口这个整体的另一部分,OSI中的一些高层接口可以被实施在通信装置的操作系统中,或其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中。同样,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用于移动电话网的语音接口、短信接口,也可被Android等操作系统或底层软件管理并被封装后间接提供至即时通信类的应用程序,以及上述的无线数据传输接口也可被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至同一个即时通信类的应用程序中。此类多个通信网络接口的配置、部署方式,也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其他实施例的方法或装置,此后,将不再赘述。
该终端通信装置上设置有物理键盘11,基于该物理键盘11的设置,可以使得用户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与联系人的即时通信。其中,物理键盘11容置于壳体内,是指作为整体容置于壳体之内,但是,物理键盘11可以通过通孔对外暴露从而可以部分地凸出于壳体外。
实际上,该物理键盘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独立设置的物理键,具有触发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动作(singleaction)操作一个或多个物理键从而直接触发与联系人的即时通信、实时通信等,这与传统的键盘用于文字等信息的输入是不同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终端通信装置中可以安装有某种通信应用程序,比如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在现有技术中,比如当用户需要给某位联系人发一条语音消息时,该用户可能需要先开启该通信应用程序,选择该联系人后显示与该联系人的聊天窗口,进而在该聊天窗口所包含的一层或多层功能菜单中找到发语音消息的功能按钮,操作该功能按钮以完成语音消息的发送。再比如,在现有技术中,当用户接收到某位联系人发一条或多条语音消息时,用户也需要进入与该联系人的聊天窗口,进而逐条点击接收到的语音消息以收听每条语音消息。由此可知,在现有技术中,用户通过通信应用程序与联系人进行通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复杂的界面操作。而当诸如老人等用户不能熟练进行这些操作时,或者因为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将需要发出的消息发送出去,或者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的收到联系人发来的消息,或者可能就无法真正完成与联系人的通信。
另外,通过对用户通信行为习惯的研究发现:发送媒体类型的消息比如语音、视频类的消息的比重明显在升高。因为相比于编写文字发送文字消息来说,直接说出所要传输的消息的方式更加直接、方便。同时,用户接收到的消息更大比重的也是媒体类型的消息。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终端通信装置,使得用户在使用该终端通信装置时,通过对一个或几个物理键的简单操作即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及时可靠地实现与联系人之间的通信消息的收发,尤其是进行媒体类型的消息的收发。
实际上,物理键盘11中物理键的实现形态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按键,可以是拨动键,当物理键的实现形态不同时,用户可以对其进行的操作方式也将有所不同。比如对于按键来说,能够进行的操作可以是一次或多次连续的按压操作,比如可以是持续一定时长的按压操作(简称为长按操作)。比如对于拨动键来说,能够进行的操作可以是向不同方向的拨动操作。
但是,不管上述物理键的具体实施形式是什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物理键所进行的操作,优选地,可以是某种单一动作(singleaction)的操作,该单一动作的操作比如为上述举例的单次按压、多次按压(可能是快速的、连续的)、长按、拨动等操作。在这个意义上,普通的数字拨号键盘与该物理键盘是不同的,数字拨号键盘仅代表数字,而且需要多个键先后按下,然后才能通过呼叫键发起一次通信。
另外,实际应用中,物理键盘11可以通过直连导线或按键信号电路连接到处理器12上,该按键信号电路可以是开关电路、逻辑处理电路等,当然,该物理键盘11也可以如上述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所示,通过一个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相对于手机可分拆。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物理键盘可操作以触发”中的触发,是指硬件触发。比如,可选地,当物理键盘11中包括至少一个按键时,每个按键可以开关电路的形式工作,其中,开关的一端连接着处理器12、另一端连接着按键。该按键可以通过“直连”电路,或者调节电路,适配电路,逻辑判断电路等按键信号电路与处理器12相连接。从而,当按键被按下时,开关电路导通,向处理器12输出特定的触发信号,可能会触发处理器12执行对应的操作或者无任何操作,而当该按键被松开时,开关电路断开,此时触发信号翻转可能也会触发处理器12进行对应的操作,或者无任何操作。处理器12还可以根据该触发信号持续的时间长度而判定此次按压操作是一次短按压操作还是一次长按操作。
可选地,该按键信号电路可以由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简称GPIO)芯片也称为总线扩展器以及外围电路构成。该GPIO芯片包括可以包括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简称多个端口,该外围电路比如可以是每个端口连接的串联的电阻和开关电路。从而,当物理通信键盘11中包括多个按键时,每个按键可以通过开关电路连接到一个端口上,此时,每个端口具有两种电平状态——分别对应于按键被按下和按键未按下。
可选地,当存在多个物理键都需要连接GIPO芯片,但是GPIO芯片的端口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一个物理键也可以连接到多个端口,从而实现多个物理键对GPIO芯片的多个端口的复用,比如4个端口可以实现16个物理键的复用,此时,当不同的物理键被触发时,这4个端口将会呈现不同的电平状态。此时,不再是端口与物理键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GPIO芯片除了包含与物理键连接的多个端口外,还会包含于处理器12连接的接口以及与电源接口、接地接口等。从而,处理器12可以根据从GPIO芯片各端口接收到的触发信号来判断哪个物理键被操作,亦即实现用户对物理键的操作行为的识别。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用户对物理键盘11施加第一操作后,物理键盘11会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一触发信号。比如,该物理键盘11中包含某个物理按键时,用户对该物理按键执行第一操作,该物理按键与GPIO的某个端口连接,基于该第一操作,该物理按键与该端口之间的电路导通,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一触发信号,可以控制媒体采集单元13开始采集用户的第一媒体信号,进而将采集到的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出。基于此,实际应用中,当该终端通信装置中安装有某个通信应用程序时,用户仅需要从中选择出当前想要通信的联系人即可,在选中某个联系人后,对该物理键盘11施加该第一操作,处理器12可以控制媒体采集单元13开始采集用户的第一媒体信号,进而将采集到的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到该联系人的通信应用程序中。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媒体采集单元13可以是麦克风,从而,该第一媒体信号可以是麦克风采集的语音消息。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媒体采集单元13可以是摄像头,从而,该第一媒体信号可以是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消息。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媒体采集单元13可以是麦克风和摄像头,从而,该第一媒体信号可以是处理器12接收到麦克风采集的语音消息以及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消息后融合而成的音视频信号。
其中,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采集到的第一媒体信号的过程,简单来说可以是:按照某种编码标准比如H.264等对采集到的第一媒体信号进行压缩编码,进而,根据网络通信协议,将压缩编码后的第一媒体信号封装为数据包,将封装得到的数据包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传输至对端用户。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用户对物理键盘11施加第二操作后,物理键盘11会向处理器12发出第二触发信号。比如,该物理键盘11中包含某个物理按键时,用户对该物理按键执行第二操作,该物理按键与GPIO的某个端口连接,基于该第二操作,该物理按键与该端口之间的电路导通,向处理器12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二触发信号,可以控制媒体播放单元14开始播放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已经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实际应用中,当用户通过通信应用程序接收到某联系人发来的第二媒体信号时,可以对物理键盘11中某物理键触发第二操作,处理器12基于该操作控制媒体播放单元14播放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从而可以实现用户一键接听联系人发来的通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媒体播放单元14可以是扬声器,从而,该第二媒体信号可以是语音消息。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媒体播放单元14可以是显示屏和扬声器,从而,该第二媒体信号可以是视频消息。还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该媒体播放单元14可以是显示屏,对应地,该第二媒体信号可以是文字、图片等。
其中,可选地,显示屏设置于壳体的第一面一侧,比如为第一面上方;物理键盘11设置于第一面的另一侧比如下方,或者壳体第二面,其中,第一面可以是壳体的正面,第二面可以是壳体的侧面。
其中,播放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已被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的过程,比如在第二媒体信号为音视频信号的情况下,该音视频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经过压缩编码,因此,在播放时,需要根据相应的编码标准进行解码处理,进而播放解码出的音视频信号。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装置上设置供用户进行通信使用的物理键盘,当用户想要向某联系人发消息时,可以对该物理键盘进行第一操作以触发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第一媒体信号,并将该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给该联系人。而当该终端通信装置接收到联系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来的第二媒体信号时,用户可以通过对该物理键盘进行第二操作以触发媒体播放单元向用户输出该第二媒体信号。因此,基于上述终端通信装置,用户通过上述物理键盘即可实现与联系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即时通信,相比于传统地用户需要对通信应用程序进行多次界面交互操作的方式,人机交互层次大大减少。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物理键盘也可以如上述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所示,通过一个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相对于手机可分拆。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中,比如用户想要向某人发送一条语音消息的时候,再比如用户想要向某人发起在线音视频通话呼叫的时候,用户需要先选择与其通信的对端用户,之后再根据通信需求对物理键进行某种操作。而用户选择对端用户的操作涉及到对终端通信装置中安装的通信应用程序的操作。此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通过交互操作与联系人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装置的可操作性(operability),处理器12可以运行终端通信装置中作为桌面交互程序的通信应用程序,该通信应用程序中包括多个联系人信息,以供用户在该通信应用程序中包含的多个联系人信息中选择作为对端用户的联系人。
从而,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包括可提供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通信应用程序,以及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处理器12执行以: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通过麦克风和/或摄像头获取第一媒体信号,以及将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用户通过该通信应用程序从多个联系人信息中选择的第一联系人;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扬声器和/或显示屏输出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来自第一联系人或第二联系人的第二媒体信号;以及,该通信应用程序可被处理器12执行以在显示屏上标识性地记录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其中,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分别为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其中,该标志性地记录是指以某种标识样式将发送的第一媒体信号、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进行展示,后续实施例中会示意性地介绍。
其中,可选地,该通信应用程序可以作为桌面交互程序而在通信装置的启动过程中被处理器12执行,从而加载于显示屏上。
可选地,在一些Android的操作系统中,可以在操作系统的ROOT权限下,设置上述通信应用程序为启动(Launcher)级别的应用程序,即设置该通信应用程序作为桌面交互程序,从而,可以随着操作系统的启动,处理器12加载该通信应用程序,而不会在显示屏上出现传统的桌面以及其他任何应用程序。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应用程序可以具体被处理器12运行以在显示屏上霸屏地展示多个联系人信息。
实际应用中,当操作系统启动后或者认为是终端通信装置的唤醒后,霸屏地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其中,终端通信装置唤醒可以是终端通信装置从关机到开机状态,还可以是屏幕暗一段时候后转为屏幕亮的状态,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霸屏地”显示也可以称为是“置顶地”、“置前地”显示。其中,该霸屏的含义是在终端通信装置中以排他方式在屏幕上唯一地展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应用程序,而且上述多个联系人信息在该通信应用程序运行时以及整个运行过程中都可以处于一直被展示出的状态或者处于基于用户的某种特定手势操作即可显示出的状态。一般而言,通信应用程序在被霸屏显示的状态下,用户较难通过显示屏接触到(almost have no access to)其他程序。通过这种“排他的”设置方式,以通信联系人为中心或者说以通信联系人为导向,在交互层级的中上层优先整合配置了多个通信信息或针对通信网络的用户接口等通信资源,提升了联系人相关信息和通信入口的可访问性。
另外,在霸屏地展示多个联系人信息的过程中,承载该多个联系人信息的界面是通信应用程序的最高层级的界面,相当于是界面交互层级中的最顶层,随着通信应用程序的启动而被最先显示。此处,通过将通信应用程序设置为桌面交互程序而实现通信应用程序对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霸屏显示。因此,通信应用程序中的联系人相关信息,将作为通信装置的整个软件系统的交互的顶层而被显示,这提升了联系人相关信息对于用户的可访问度(accessibility)。
上述多个联系人信息可以是用户自己配置的,也可以由其他人远程配置的。以下各实施例中的联系人信息,或称为联系人简档信息(profile),可以包括对应的联系人的姓名、头像、电话号码等基本的用户信息。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通信应用程序也可以不被设置为桌面交互程序,而是作为用户终端装置的桌面上的众多应用程序之一,用户点击该通信应用程序的图标可以启动该通信应用程序。此时,该通信应用程序启动后,首先可以显示出上述多个联系人信息。
不管是霸屏地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还是用户手动启动通信应用程序后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联系人信息的显示,可以实现为:处理器12执行通信应用程序,以在显示屏上显示联系人界面,联系人界面中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第一联系人信息组;响应于用户施加的切换操作,在联系人界面中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第二联系人信息组或应用程序入口。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某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启动后,处理器12可以加载通信应用程序,并在屏幕上显示该通信应用程序的联系人界面,其中,上述多个联系人信息可以位于该联系人界面中,联系人界面可以是通信应用程序的首页。
实际应用中,针对某用户来说,其联系人的总数可能较少,也可能比较多,而如果将所有的联系人信息都在同一屏中显示出来,一方面会使得界面过于杂乱,另一方面,每个联系人的信息所占的区域面积可能过小,不便于用户找到所需的目标联系人,因此,可选地,可以在联系人的总数较多比如大于一定数值时,将联系人分组显示,每组中包含少量的几个联系人,比如两个、三个。可以设置一个联系人组内可以容纳的联系人个数上限,从而每个联系人组内包含的联系人数量不超过该上限。
基于此,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如图2中所示,可选地,处理器12霸屏地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可以实现为:
在联系人界面中展示第一联系人组;
响应于用户的切换操作,在联系人界面中切换展示第二联系人组或应用程序入口。
上述第一联系人组、第二联系人组即为前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组、第二联系人信息组的简称。
其中,该联系人界面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图标即应用程序入口,以供用户在需要时通过点击某个应用程序图标从而使用对应的应用程序。此时,可选地,可以设置应用程序图标的显示优先级低于联系人的显示优先级,因此,响应于用户的切换操作,还可以在联系人界面中切换展示第二联系人组或应用程序图标。
具体地,每个联系人组可以包括单一联系人信息或2至4个联系人信息,即一个联系人的相关信息或2至4个联系人的相关信息。一般地,每个联系人组内不宜包含过多的联系人信息,以避免包含过多联系人信息使得每个联系人信息的显示尺寸过小,不便于用户查看。
在上述联系人界面的显示的基础上,在执行通信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处理器12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在联系人界面中对第一联系人信息的选择操作,在显示屏上显示与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在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标识性地记录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其中,该第一联系人信息位于上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组或第二联系人信息组中。
在图2中示意的是,针对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当用户终端装置开机后,在联系人界面中展示包含联系人1、联系人2的第一联系人组,如果该第一联系人组内没有用户所需的联系人,则用户可以在界面上施加横滑等切换操作,此时,基于该切换操作,在联系人界面中切换展示包含联系人3的第二联系人组以及应用程序1的图标。如果第一联系人组内的联系人2为用户所需通信的联系人,则用户选中该联系人2作为对端用户。此时,可以进而显示与该对端用户对应的交互界面,该交互界面中可以包括与该对端用户的历史通信信息以及一些功能按钮。
当然,如果用户选择了应用程序1的图标,则响应于用户对该应用程序图标的选择操作,进而显示对应的应用程序界面,用户可以在该应用程序界面中完成对该应用程序的使用。
如图2中所示,在与联系人2对应的交互界面中,交互界面的上部区域中显示有联系人2的头像、姓名等简档信息以及一些功能按钮,如图中示意的“返回”按钮。剩余区域为历史通信信息显示区域,在该区域内可以显示用户已经发送至联系人2的各种通信消息以及已经接收到的联系人2发送至的各种通信消息。
以语音消息为例,如图2中所示,用户发送至联系人2的语音消息与联系人2发送给用户的语音消息可以用不同样式的横条来表示,该样式上的差异比如可以体现为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差异。另外,每个横条也可以关联有时长、是否已经读取等标识信息。
对于视频消息和图片消息,可以采用缩略图的形式来展示。对于文字消息,如果文字字数过长,可以仅显示一定数量的部分文字即可。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可选地,在通信应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处理器12响应于用户在第一联系人的交互界面上的预设手势操作,在联系人界面中突出显示与第一联系人信息相邻的第二联系人信息或应用程序入口。此时,如果当前终端通信装置的屏幕上显示的不是联系人界面而是比如与某对端用户的交互界面或者某应用程序界面,该用户还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手势操作,直接返回到该联系人界面,并且可以切换至显示当前联系人的下一个联系人的效果,以便于用户可以重新选择另一对端用户,从而可以触发对另一对端用户的通信,该手势操作比如为多指捏合操作、横滑操作等。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上述或下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联系人信息的显示,可以实现为:处理器12执行通信应用程序,以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至少部分显示于第一区域中,将第一区域保持置顶显示状态,始终被置于视觉交互层级的最顶层(toplevel)予以显示,以使得该多个联系人信息始终在用户的视野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用户对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选择过程可以是:根据用户对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选择操作,在第二区域中显示被选择的第一联系人信息;响应于用户在第二区域中或第一区域中针对第一联系人信息的确认操作,在第二区域中显示与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在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标识性地记录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其中,第二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区域的尺寸。此时,第一联系人为用户此次通信的对端用户。
其中,用户可以对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一联系人信息执行比如点击操作,从而认为用户施加了针对第一联系人信息的确认操作,确定第一联系人为对端用户。其中,用户也可以在第一区域中对第一联系人信息进行比如点击操作,从而认为用户触发了针对第一联系人信息的确认操作,确定第一联系人为对端用户。
另外,可选地,在执行通信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处理器12还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界面施加的预设手势操作,在第一区域中突出显示与第一联系人信息相邻的第二联系人信息,并在第二区域中显示第二联系人信息。基于此,不管当前显示屏上显示的是某交互界面,还是交互界面下的某功能界面,还是某应用程序界面,用户都可以通过某手势操作,快速地切换至显示当前联系人的下一个联系人的效果,以便于用户可以重新选择另一对端用户。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某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启动后,处理器12加载通信应用程序后在屏幕上显示该通信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可以划分为两个区域,称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如图3中所示,可选地,第一区域可以位于第二区域的下方。第一区域中显示多个联系人信息。可选地,除了多个联系人信息外,第一区域中还可以显示有多个应用程序的标识,比如图标,也就是说,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其他应用程序的入口也承载于通信应用程序中。
上述多个联系人信息和多个应用程序标识可以排成一行显示于第一区域中。可以理解的是,受限于用户终端装置的屏幕尺寸,当联系人和应用程序的个数较多时,可以设置第一区域中最多可同时显示的联系人信息、应用程序标识的数量,比如为3个,从而,假设联系人信息和应用程序标识总共有5个,在已经显示出前三个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操作以滑动显示剩余的两个,比如向左横划一次,左边已经显示的第一个移除第一区域的显示视野而第四个移入。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第一区域保持置顶显示状态,是指第一区域作为通信应用程序的顶层界面而显示,并非限定该第一区域在屏幕的顶部显示,因此,该第一区域置顶显示,也可以称为置前显示。通过置顶显示第一区域,以便用户不管是在与某个联系人的通信过程中还是在使用某个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当需要与另一联系人进行通信时,都可以方便地在第一区域中进行当前所需联系人的选择。而第二区域则是用于显示与联系人的交互界面、其他应用程序的界面等界面内容的。
本实施例中仍假设第一区域同时能够显示2个联系人的相关信息。假设初始时第一区域中显示上述举例的联系人1和联系人2的相关信息,初始时默认显示出的第一个联系人信息被置于选中状态,则此时可以将联系人1置于选中状态,从而在第二区域中显示选中状态的联系人1的简档信息(profile),例如放大的头像、电话号码等用户信息,之后,用户可以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中通过滑动操作切换当前处于选中状态的联系人,比如用户执行了一次从右向左的滑动操作,在将联系人2置于选中状态,在第二区域中显示联系人2的简档信息(profile),例如放大的头像、电话号码等用户信息。之后,当用户再次执行一次从右向左的滑动操作时,由于第一联系人组已经切换显示完毕,此时切换展示第二联系人组和应用程序1的图标,并且此时第二联系人组内的联系人3被置于选中状态,在第二区域中显示联系人3的简档信息(profile),例如放大的头像、电话号码等用户信息。如果联系人2是用户所需的对端用户,则用户可以在第二区域中点击联系人2的头像从而完成对该联系人2的确认操作。
当用户选择了联系人2作为对端用户时,可选地,如图3所示,可以在第二区域中显示与该对端用户对应的交互界面,即与联系人2对应的交互界面。该交互界面中可以包括与该对端用户的历史通信记录以及一些功能按钮。可选地,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应用程序图标的选择操作,还可以在第二区域中显示应用程序界面。
如图3中所示,与联系人2对应的交互界面占据屏幕中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仍保持显示。交互界面中显示有联系人2的头像、姓名等简档信息以及一些功能按钮,如图中示意的“返回”按钮。剩余区域为历史通信信息显示区域,在该区域内可以显示用户已经发送至联系人2的各种通信消息以及已经接收到的联系人2发送至的各种通信消息,如图3中以不同样式的横条示意的语音消息。
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多个联系人信息中,可以针对部分联系人信息设置差异性的展示效果,该部分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可以是用户的主要联系人,从而可以通过该差异性的展示效果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找寻该主要联系人。该差异性的展示效果比如可以是以某种高亮的颜色渲染联系人信息,或者以相比其他联系人的更大的头像尺寸显示该主要联系人的头像,等等。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联系人信息的显示可以实现为:处理器12执行通信应用程序,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对应于第一联系人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若在该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的显示情况下,用户触发了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则该第一联系人作为对端用户,此时,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处理器12通过麦克风和/或摄像头获取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向第一联系人发送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扬声器和/或显示屏输出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来自该第一联系人或第二联系人的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以及,在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标识性地记录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其中,该第二联系人可以不是用户选择的,而是在接收到第二联系人发送的第二媒体信号即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后自动将该第二联系人作为对端用户。可以理解的是,当接收到多个联系人发送的未输出的第二媒体信号时,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联系人的优先级确定用户触发第二操作时对应的对端用户。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在通信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处理器12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对应于第二联系人的第二联系人交互界面;响应于用户的切换操作,在显示屏上切换显示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此时,若用户对物理键盘触发第一操作时屏幕上显示的是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则确定第一联系人为对端用户。
其中,该第二联系人交互界面可以是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的上一个界面。
本实施例中,每个联系人交互界面中可以包括对应的联系人的相关信息、用户与该联系人之间的历史通信记录信息,以及一些功能按钮。其中,联系人的相关信息比如包括联系人的头像、电话号码、姓名等信息。
可选地,可以预先按照用户的各联系人的重要程度、创建顺序而设定各联系人交互界面的切换显示顺序。
用户可以对联系人交互界面进行切换操作,比如向左横划的滑动操作,每执行一次切换操作,屏幕上切换显示下一个联系人交互界面,直到切换显示的联系人交互界面所对应的联系人为用户当前想要通信的联系人时,用户停止进行切换操作,继而根据通信需求对物理键触发某种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供的几种可选的对端用户的选择过程,往往是在用户需要向某个特定的联系人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才需要执行该选择过程,而比如在接收到某联系人发来的数据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即时触发对接收数据的播放,则此时可认为是不需要执行对端用户的选择过程的,即不需要选择播放哪个联系人发送来的数据。
从而,在用户的通信需求需要该用户选择对端用户的情况下,以图2或图3为例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若想与对端用户进行通信,其先后需要进行的操作仅包括:唤醒终端通信装置(比如开机或点亮屏幕)从而直接显示出多个联系人信息;在多个联系人信息中选择对端用户;根据实际通信需求对物理键盘触发相应的操作。操作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
上述操作过程之所以得到简化,由图2至图4所示意的情况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应用程序中的界面层次比较少,仅为两层或三层。比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层为承载有多个联系人信息的界面,第二层为联系人的交互界面或应用程序界面,第三层为对交互界面或应用程序界面中的某功能按钮的触发而进入到的某功能界面。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层为联系人的交互界面或应用程序界面,第二层为对交互界面或应用程序界面中的某功能按钮的触发而进入到的某功能界面。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简化了通信应用程序的界面层级,即该通信应用程序的界面层级更加的扁平化,如此扁平化的界面层级,一方面减少了与某联系人进行通信所需的界面交互次数,另一方面,也使得该通信应用程序的安装包大小得到有效压缩,对用户终端装置的存储资源、处理资源的占用得到降低。
前文介绍了用户通过界面操作的方式选择联系人的过程,在选择出所需的联系人后,用户可以根据通信需求对物理键盘11进行操作,从而触发与选出的联系人的通信。
但是,值得说明的是,联系人的选择也可以不仅仅依赖于界面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物理键的方式来实现联系人的选择。
下面先结合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几个可选实施例对上述物理键盘11的几种实现形式以及通过物理键盘进行通信的过程进行示意性说明,值得说明的是,以下几种实现形式仅为举例并非限定;之后再对通过物理键选择联系人,进而对物理键盘11进行操作以触发与选出的联系人的通信过程进行说明。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该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可选地,该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相对于通信装置主体可分离,可以被设置在独立的基座(图中未示出)上,并通过通信装置主体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被连接于终端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换言之,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等实体操作部可分别响应于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向处理器发送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应当注意,此处的触发信号的发送包括:直接向处理器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或者,通过上述的连接器向处理器发送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这种连接结构及信号触发的变形可适用于上述或下述的所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本文的其他部分,不再赘述。
另外,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的终端通信装置中,操作部会示意性地被以按键、按钮或拨动柄的形式描述,但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操作部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例如按键、按钮、拨动键、波动杆、拨动柄等。
其中,该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例如可以以相邻方式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面(正面)或第二面(侧面)上。这两个物理键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等形状的外形结构。当然,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也可以分散设置,例如一个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面、一个设置在壳体的第二面;或者,在壳体的同一面上分散设置该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在另一些可选的变形例中,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也可以连接在一起,或者说被一体化设置,此处提及的按键设置方式也可以适用于以上或以下的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本文其他部分将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键21,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一单一动作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一触发信号。此时,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一触发信号,通过媒体采集单元13采集短于预设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第一媒体信号。其中,第二键22,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单一动作向处理器12发出第二触发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二触发信号,通过媒体播放单元14输出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其中,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可以分别包括持续时间短于预设时长的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或者文本消息,该文本消息长度可以有一定限度
如图5a中所示意的,该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可以是按键,可以直接地或者通过一个连接器(图中未示出)耦合于处理器,并通过该连接器相对于手机可分拆。从而,本实施例中,第一单一动作可以是长按操作(一次按压但是按压持续的时间较长比如为至少2秒钟),第二单一动作可以是单次按压操作(一次按压且按压持续的时间很短比如不超过1秒)、快速的多次连续按压操作等简单操作。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上述两个物理键以便用户通过对这两个物理键分别进行操作以实现不同的通信需求——比如发送第一媒体信号、播放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媒体信号的采集与发送可以使得用户通过一键操作而实现对联系人语音留言或音视频留言的通信需求,此时,处理器12可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以通过媒体采集单元13采集不超过预设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
具体来说,处理器12可以控制媒体采集单元13工作一次的最长采集时长(即为上述预设时长),比如1分钟,从而,用户每次最多仅能向联系人发送1分钟的第一媒体数据,当用户还需继续发送时,可以重新对第一键21再次触发一次第一操作。实际应用中,以第一单一动作为长按操作为例,用户可以对该第一键21执行一次长按压操作以触发该第一媒体数据(以语音为例)的采集,用户按压下该第一键21后可以开始说话,此时媒体采集单元13在处理器12的控制下开始采集用户的语音,如果按压的时长还未达到上述最长采集时长时用户松开了该按键,则媒体采集单元13在处理器12的控制下停止采集,并将已经采集的语音发送至处理器12。相反地,如果按压的时长已经达到上述最长采集时长时用户还未松开该按键,则媒体采集单元13也可以在处理器12的控制下停止采集,并将已经采集的语音发送至处理器12。
在该示例中,相当于当用户对第一键21进行第一单一动作后,可以使得媒体采集单元13录制一定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进而通过处理器12将已经录制完的第一媒体信号发出,即此时可以实现用户向联系人发语音留言。
实际应用中,处理器12在发出第一媒体信号的过程中,可以先采用某种编码标准比如H.264对第一媒体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处理,进而根据某种网络传输协议比如TCP、UDP等传输协议对压缩编码后的第一媒体信号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对端联系人。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除了可以单独地被操作以分别触发第一媒体信号的采集与发送和第二媒体信号的播放之外,可选地,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可响应于第三操作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三触发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三触发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起音视频呼叫。其中,第三操作可以是同时施加在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上的按压操作。
具体地,用户可以在通信应用程序中选择出某位联系人之后,对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施加第三操作,即同步地按下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此时,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会分别向处理器12发送第三触发信号,处理器12同时或者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分别发送的第三触发信号,进而向对应的联系人发起在线的音视频呼叫。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联系人接听该音视频呼叫,处理器12可以控制媒体采集单元13开始采集用户的媒体信号(称为第三媒体信号),并将实时采集的第三媒体信号发送至联系人侧,该第三媒体信号可以是通过麦克风和摄像头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为更加清晰地说明对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进行不同的操作对应于不同的通信过程,如图5b所示,图中示意了一种对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进行不同的操作与不同的通信过程的对应关系:对第一键21进行长按操作,触发录制短于一定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松开后发送该第一媒体信号;对第二键22进行短按操作即单次按压操作,触发播放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同时按下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发起音视频呼叫。
当然,可选地,物理键盘中还可以包括与第一键21、第二键22相邻设置的另一按键,上述发起音视频呼叫,可以通过对该另一按键进行短按操作实现。
综上,通过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两个物理按键(第一键和第二键),使得用户通过对这两个物理按键的简单操作即可实现语音留言、接收消息播放、在线音视频呼叫的通信需求。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标题“带有可分 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如图6a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该物理键盘包括第三键31。
本实施例中,第三键31,可分别响应于第一单一动作和第二单一动作,直接地或通过连接器,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
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一触发信号,通过媒体采集单元13采集短于预设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第一媒体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二触发信号,通过媒体播放单元14输出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可选地,第三键31,还可响应于第三单一动作向处理器13发出第三触发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该第三触发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单元15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起音视频呼叫。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一个物理键的单一动作操作,用户可以实现发送一段媒体信号、播放接收到的媒体信号以及发起在线音视频呼叫的通信需求。
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如图6a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该第三键31可以是按键,从而可以对按键进行的操作比如包括:单次按压操作、相对连续的多次按压操作、长按操作。从而,可选地,上述第一操作、第二操作和第三操作可以分别是长按操作、单次按压操作、多次按压操作。用户分别触发不同的操作后处理器12的响应处理逻辑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说明,不赘述。
当第三键31实现为按键时,为更加清晰地说明对第三键31进行不同的操作对应于不同的通信过程,如图6b所示,图中示意了一种对第三键31进行不同的操作与不同的通信过程的对应关系:对第三键31进行长按操作,触发录制短于一定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松开后发送该语音消息;对第三键31进行短按操作即单次按压操作,触发播放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对第三键31进行多次短按操作,发起音视频呼叫。
可选地,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如图7a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该第三键31也可以是自复位式的拨动键,至少包括:拨杆、在拨杆下方支撑拨杆的弹性件,从而,第一操作可以是在第一方向上的拨动,第二操作可以是在第二方向上的拨动,第三操作可以是在第三方向上的按压。
其中,第一方向上的拨动,第二方向上的拨动,沿弹性件的第三方向上的按压,可分别在处理器12的输入端口上触发不同的电气状态,以使得处理器12识别出用户当前触发的是什么操作。
图7b中示意了一种拨动键的具体结构,该拨动键包括:拨杆、在拨杆下方支撑拨杆的弹性件,以及位于拨杆第一侧的一对金属触点、位于拨杆第二侧的一对金属触点、位于拨杆第三侧的一对金属触点。第一方向上的拨动使得第一侧的一对金属触点接触导通,第二方向上的拨动使得第二侧的一对金属触点接触导通,第三方向上的按压使得第三侧的一对金属触点接触导通。
其中,该弹性件的材质是金属材质。可选地,该拨动键中还可以包括支撑弹性件的转轴,拨杆与该转轴固定连接。其中,每对金属触点可以是具有一定体积的金属片。
其中,拨动键容置于一个腔体中,该腔体限制了可以对拨动键进行拨打的幅度。可选地,可以在上述三侧中的每侧设置有一对金属触点,一对金属触点中有一个金属触点设置在相应一侧的腔体内壁上,另一个金属触点可以对称设置在弹性件上。设置在腔体内壁上的各金属触点可以与处理器12连接,从而,第一方向上的拨动可以使得第一侧的一对金属触点接触而导通以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一触发信号;第二方向上的拨动可以使得第二侧的一对金属触点接触而导通以向处理器12发出第二触发信号;第三方向上的按压可以使得第三侧的一对金属触点接触而导通以向处理器12发出第三触发信号。从而,当某侧的金属触点导通时,便导通了与处理器12间的连接,以使处理器12得知用户当前触发的是哪个方向的拨动或按压操作,进而处理器12进行后续相应通信过程的处理。
其中,第三键比如上述三个方向上对应的金属触点可以通过直连方式与处理器12连接,从而,在用户施加不同操作时,与处理器12直连的接口比如某GPIO端口会发生电平状态改变。当然,第三键也可以通过比如逻辑处理电路等其他电路结构与处理器12的GPIO不同端口连接,从而根据用户触发的操作通过逻辑处理电路在处理器的相应GPIO端口上产生不同电平状态。
由于对该拨动键可以进行不同方向的拨动或按压操作以实现不同的通信需求,因此,一般地,该拨动键为自复位式拨动键。也就是说,当用户执行第一方向上的拨动后,在松开拨杆后,拨杆可以自动复位,以便于用户可以进行下一次的在某个方向上的操作。
当第三键31实现为图7a和图7b示意的拨动键时,为更加清晰地说明对拨动键进行不同的操作对应于不同的通信过程,如图7c所示,图中示意了一种对拨动键进行不同的操作与不同的通信过程的对应关系:向左拨动该拨动键,触发录制短于一定时长的第一媒体信号,松开后发送该语音消息;向右拨动该拨动键,触发播放接收到的第二媒体信号;在复位位置处向下按压该拨动键,发起音视频呼叫。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物理键盘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 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以及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该物理键盘包括第四键41,可响应于第四操作以向处理器12发出第四触发信号。处理器12响应于第四触发信号,以备选方式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或移动电话网发起对紧急联系人组中成员的音频群呼或视频群呼。
其中,以备选的方式是指择一的方式,即如果某个网络故障,则可以通过另一个网络进行呼叫。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用户除了可以通过物理键盘11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媒体信号的发送以及第二媒体信号的播放外,还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呼叫这种通信需求。
具体地,物理键盘11中可以包括第四键41,该第四键41可以是一个按键,从而,为方便用户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加直接地实现紧急呼叫,上述第四操作可以是单次按压或连续2~3次按压等单一动作的操作。
值得说明的是,该第四键41与前述其他实施例中提供的多种可以进行第一媒体信号发送和第二媒体信号播放的物理键共存于物理键盘10上,比如该物理键盘11可以包括第一键21、第二键22和第四键41,比如该物理键盘11可以包括第三键31和第四键41。图8中示意的是物理键盘11包括第三键31和第四键41的情况。
实际上,第四键41可以与其他键比如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第三键31,以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比如图8中示意的:第三键31设置在壳体正面下部区域的右侧,第四键41设置在该区域的左侧,与第三键31具有较远的距离间隔。
可选地,第四键41还可以具有与其他键不同的形状和/或尺寸,比如第一键21、第二键22、第三键31为矩形,第四键41为圆形。或者,第四键41还可以具有与其他键不同的标志字样,比如图10中示意的第三键31对应的标志字样为L/T,第四键对应的标志字样为E。
实际应用中,终端通信装置中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可以预先设置有紧急联系人组,该紧急联系人组中包括至少一个联系人,一般为了保证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成功地联系到紧急联系人,该紧急联系人组中一般包括至少两个联系人。
基于此,当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仅需要对第四键41进行某种预设的操作即可触发处理器12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或GSM等移动电话网发起对紧急联系人组中成员的音频群呼或视频群呼。其中,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可以进行在线视频呼叫,通过移动电话网可以进行音频呼叫。
可选地,由于第四键41是用户遇到紧急情况下用于发起紧急呼叫之用的物理键,为保证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加方便地定位该第四键41,该第四键41的尺寸和设置位置可以与其他物理键有所区别,比如与其他物理键间隔一定距离、且尺寸更大。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物理键盘11的几种可选实现方式。实际上,可选地,物理键盘11或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映终端通信装置通信状态的提示灯。其中,可以每个物理键上独立地设置有提示灯,也可以在物理键盘11上不与各物理键一一对应的设置一个或多个提示灯。例如,可以包括用于提示接收到通信消息的提示灯,如图10中示意的通信状态提示灯,该提示灯可以在接收到消息比如前文提到的第二媒体信号时进行闪烁或高亮,以提示接收到了通信消息。
综上,通过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装置上设置的物理键盘11,用户仅需要对该物理键盘11或设置在基座上的物理键盘所包括的至少一个物理键分别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不同的通信需求,操作方便的同时,也保证了用户向联系人发送通信消息的及时性、可靠性以及接受联系人发来的通信消息的即时性。
在上述物理键盘11的几种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本文提供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对或两对方向键,以供用户选择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例如通过上述通信应用程序所显示的联系人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该方向键实现联系人的选择。
可选地,方向键对被设置于第一键21和/或第二键22的水平方向的两侧,或者设置于第三键31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可以在外观上与第一键21、第二键22、第三键31中至少一个临近地或集成地设置。如图9中所示,图9示意的是在第三键31左右两侧设置有方向键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通信装置启动后,在首界面上呈现第一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或者第一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此时,处理器12可以响应于用户按下第一键右侧的方向键而在屏幕上切换显示第二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第二联系人的交互界面,或者第二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
可选地,该第一联系人为统计意义上用户最频繁联系的联系人,此后的第二联系人及第三联系人在统计意义上的被使用频率依次降低。
类似地,处理器12也可以响应于用户按下第一键左侧的方向键而在屏幕上由第二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或者第二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切换显示为第一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或者第一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此处不再赘述。
当用户通过方向键在显示屏上切换联系人界面,例如第二联系人交互界面,之后,可以继续按压第二键22,播放来自该第二联系人的语音留言,或者也可以通过长按第一键21向该第二联系人发送语音留言。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联动地按压第一键21和第二键22或者通过按压第三键31,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对第二联系人发起音视频呼叫,此处不再赘述。
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当用户第N次按下方向键后,该方向键可选地设置于第一键21/第二键22右侧,屏幕上显示联系人相关信息或者常用的应用程序入口;而处理器12可响应于用户第N+1次按下第一键21/第二键22右侧的方向键,而在屏幕上切换入正常的手机桌面的界面,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图标等资源,用户可借助该正常的手机桌面的界面,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以常用的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方式操作该终端通信装置。
可选地,无论在用户的操作下,交互界面位于联系人的简档信息、交互界面、或者联系人所在的联系人组等,以及通过上述正常的手机桌面的界面,进入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处理器12均可响应于用户施加在屏幕上的预定手势而切换至某个预定的交互界面,例如处理器可响应于用户在屏幕上施加“Z”字形滑动手势或者沿屏幕对角线的滑动手势,而在屏幕上切换至预定的交互界面,例如某个特定的联系人的简档信息界面,或者回退显示开机初始界面等。
前文介绍了针对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几种以物理键盘11为例的操作部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该终端通信装置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该终端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为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也可以实现为一种便携式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为遥控器,等等。下面,结合如下实施例来介绍几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图10中示意的物理键盘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三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三键以带有L/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此时,该终端通信装置的正面上还包括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屏,该显示屏支持触发操作,因此也可以成为触摸屏,可以用于显示图10中示意的联系人交互界面等界面元素。图10中示意的是物理键盘位于显示屏下方的位置,但是,物理键盘也可以位于比如显示屏的左侧或右侧,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终端通信装置的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映终端通信装置运行状态的提示灯,比如反映电量是否充足的提示灯(如图10中示意的电源提示灯),在电量较低时闪烁或亮起以提示用户为终端通信装置充电;比如反映网络连接状况的提示灯(如图10中示意的网络提示灯),在网络质量异常时闪烁或亮起以提示用户网络不佳。
另外,如图10中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的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电源键、音量调节键。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与某种智能终端配合使用的遥控器。遥控器与该智能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通信,比如通过蓝牙、红外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物理键盘可以设置在该遥控器中。但是,可选地,该智能终端中也可以设置有物理键盘,另外,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也可以安装于该智能终端中。
图11中示意的位于遥控器中的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第二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一键以带有L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二键以带有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一种便携式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物理键盘以及一块或几块数字显示屏。
图12中示意的位于该终端设备中的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第二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一键以带有L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二键以带有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
图12中示意的该终端设备上设置有两块数字显示屏,每块数字显示屏关联有两个切换按钮。其中,第一块数字显示屏用于切换显示联系人信息,第二块数字显示屏可以显示与第一块数字显示屏上显示的联系人对应的未读取消息数量以及切换显示未读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标识性地记录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体现为上述对联系人信息、部分类型的未读取消息的数量和未读消息通过数字显示屏进行显示,该部分类型可以是语音消息、文字消息。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具体实现为一种具有可分离的控制器的终端设备。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物理键盘可以设置在该控制器中,该控制器通过连接接口与终端设备主体连接。也就是说,该物理键盘为一个独立的物理组件,被可分拆地设置在终端通信装置的壳体上,并与处理器12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接口通信耦合。
图13中示意的位于该控制器中的物理键盘包括第一键、第二键和第四键,其中,第一键以带有L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二键以带有T字样的按键来示意,第四键以带有E字样的按键来示意。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上述终端通信装置、通信应用程序的目的之一是向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老人等用户,提供便利地通信解决方案,而该终端通信装置、通信应用程序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一定的配置操作的,为了进一步简化用户对该终端通信装置、通信应用程序的操作复杂度,这些配置操作可以通过远程配置的方式实现。从而,当比如用户在使用该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时候,用户需要进行的操作实际上可能仅包括:开机、充电、对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物理键盘进行某种单一操作以及很少层级结构的界面操作。
基于此,在包括标题“带有可分拆键盘和基座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之下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在内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中,处理器12还可以被设置以:接收远端通信装置针对本机的配置信息,并根据该配置信息同步本机配置。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网络连接信息和多个联系人信息。当然,该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比如界面显示属性信息等信息。
其中,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通信装置的用户为某位用户为例,该远端通信装置可以是该用户的某个联系人的另一终端通信装置,也可以是服务器。为方便描述,这里将为用户远程配置上述配置信息的用户称为管理员,该管理员可以是该用户的儿子、女儿等。
假设另一终端通信装置处于在线状态,则可以将该另一终端通信装置称为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处于在线状态,可通过其处理器12向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提供本地配置信息并根据在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上对本地配置信息的修改,在线地即时更新本地配置信息。该终端通信装置与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之间,可能是通过专用服务器进行连接或者通过公共通信基础设施直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假设将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中的通信应用程序称为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将管理员的另一终端通信装置中的通信应用程序称为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应用程序都是指本申请中前述描述的通信应用程序,该通信应用程序中可以提供远程配置功能项。比如,管理员可以在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中针对该用户触发该远程配置功能项,以触发对该用户对应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的远程配置。
另外,上述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处于在线状态,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在线地与管理员进行通信。
可选地,实际应用中,管理员可以在第二通信应用程序的联系人列表中选中该用户,进而在该用户对应的交互界面中选择远程配置功能项,此时,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可以向用户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发送配置请求。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先选择用户,之后针对选择的用户触发远程配置功能项的操作过程仅为举例,实际上,比如还可以先选择远程配置功能项,之后再弹出的联系人选择界面中选择该用户,此时同样可以触发上述配置请求。
用户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接收到该配置请求后,可以将当前的本地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应用程序,该本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联系人信息、网络连接信息等。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将接收到的配置信息显示在某配置界面中,以供管理员进行修改,得到新的配置信息,在管理员配置完成时,可以触发确认操作,此时,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将新的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应用程序,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基于接收到的新的配置信息进行本地更新,从而完成了在线地由管理员为用户进行联系人信息、网络连接信息等远程配置。
其中,可选地,上述配置界面中可以包括多种配置项,比如可以包括联系人信息配置项、界面显示属性信息配置项、网络连接信息配置项,等等。管理员可以在各配置项中完成相应的配置,比如在界面显示属性信息配置项中设置界面主题、字体大小、屏幕亮度等;在联系人信息配置项中创建多个联系人信息(创建的多个联系人信息即对应于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多个联系人),其中,管理员还可以标注哪些联系人作为紧急联系人,即进行紧急联系人的设置;在网络连接信息配置项中选择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可以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络的标识及接入密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与第一通信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可以是通过服务器转发实现的,也可以是基于通过服务器预先建立的直连通道直接交互的。
另外,当需要进行网络连接信息的配置时,管理员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服务器或直接向用户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发送网络配置指令。由于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中是安装有诸如3G、4G等兼容移动通信网的SIM卡的,因此,即使在没有进行WLAN网络连接信息配置前,也可以通过SIM卡接入移动通信网与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因此,上述网络配置指令可以是第二通信应用程序直接通过3G,4G网络或者经由服务器利用3G,4G发送至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的。
以第一通信应用程序与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是通过服务器转发的为例,基于该网络配置指令,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可以自动开启无线网络扫描功能,将扫描到的无线局域网络的标识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转发至管理员的通信应用程序,管理员从中选择某个无线局域网络的标识并输入接入密码,在管理员完成各种配置项的配置后,将各配置项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中进行保存。
可选地,服务器可以在每次接收到用户对应的配置信息后,将当前的配置信息主动下发给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以使得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12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进行本机配置。或者,用户的终端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12也可以控制用户的通信应用程序定期向服务器查询配置信息是否有更新,从而根据查询到的最新的配置信息更新本机配置。
其中,对于网络连接信息的本机配置,可以实现为:若终端通信装置此前通过3G,4G等网络连网,且处理器12当前检测到网络连接信息中包含的无线局域网络,则根据网络连接信息中的接入密码切换至通过该无线局域网络连网。
其中,对于联系人信息的本机配置更新,可以实现为:处理器12将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多个联系人信息更新在通信应用程序的相应界面中,并且,可以为其中的紧急联系人设定特殊的标识符。
综上,通过远程配置方式,不但可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而且,远程配置的结果,可以为特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界面显示效果,增强界面友好性,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网络连接的配置,实现了网络连接的鲁棒性。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通信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备选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操作部,壳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耦合的媒体采集单元、媒体播放单元;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耦合;
所述操作部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还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二触发信号;以及,
所述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被连接至所述处理器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所述第一媒体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连接器,其中,所述操作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连接器可分拆地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单元。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操作部被配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座,以及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连接器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单元。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根据i)周边的通信网络条件,ii)所述连接器的连通或断开中至少一项,将所述终端通信装置在无线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间切换连接。
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播放单元包括显示屏;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所述终端通信装置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和断开连接,分别通过所述显示屏提供关联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第一用户接口阵列和/或关联于所述移动通信网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
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第五操作,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所述第一媒体信号;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第六操作,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5或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所述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的第七操作,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或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三媒体信号,并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发送所述第三媒体信号;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的第八操作,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所述移动电话网接收的所述第四媒体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媒体信号、第四媒体信号分别包括语音业务信息、短消息业务信息。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分别将i)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ii)所述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单独显示于所述显示屏;或者
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第二媒体信号、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整合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键和第二键;所述第一操作为第一单一动作,所述第二操作为第二单一动作;
所述第一键和第二键,可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单一动作和所述第二单一动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
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键和所述第二键相邻设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三触发信号;
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起音视频呼叫。
实施例11、根据实施例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操作为第一单一动作,所述第二操作为第二单一动作,
所述操作部,可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单一动作和所述第二单一动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实施例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还可响应于第三单一动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三触发信号;
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起音视频呼叫。
实施例13、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拨动式操作部,所述第一单一动作为在第一方向上的拨动,所述第二单一动作为在第二方向上的拨动,所述第三单一动作为在第三方向上的按压。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拨动式操作部为自复位式操作部,包括:拨杆、在所述拨杆下方支撑所述拨杆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拨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拨动,沿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按压,可分别在所述处理器单元的输入端口上触发不同的电气状态。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第四键,可响应于第四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四触发信号;
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四触发信号,以备选方式经由移动电话网或无线数据传输网发起对联系人组中成员的在线音频群呼或视频群呼。
实施例16、根据实施例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接收远端通信装置针对本机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更新本机配置。
实施例17、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远端通信装置为另一终端通信装置,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向所述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提供本地配置信息并根据在所述另一在线终端通信装置上对所述本地配置信息的修改,在线地更新所述本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网络连接信息和/或多个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18、根据实施例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所述媒体播放单元包括扬声器和/或显示屏。
实施例19、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包括可提供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通信应用程序,以及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通过所述麦克风和/或摄像头获取所述第一媒体信号,以及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所述用户通过所述通信应用程序从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选择的第一联系人;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和/或显示屏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联系人或第二联系人的所述第二媒体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所述第二媒体信号分别包括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20、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单元启动作为桌面交互程序。
实施例21、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在所述显示屏上霸屏地展示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22、根据实施例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至少部分显示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将所述第一区域保持置顶/置底显示状态。
实施例23、根据实施例2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选择操作,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被选择的第一联系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
实施例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区域或者第二区域中针对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的确认操作,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
在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记录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25、根据实施例24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所述用户针对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界面施加的预设手势操作,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突出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相邻的第二联系人信息,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26、根据实施例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第一联系人信息组;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切换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第二联系人信息组或应用程序入口。
实施例27、根据实施例2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第一联系人信息组、第二联系人信息组分别包括单一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或者2至4个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
实施例28、根据实施例2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对第一联系人信息的选择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记录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位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组或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组。
实施例29、根据实施例28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施加的预设手势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突出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相邻的第二联系人信息或应用程序入口。
实施例30、根据实施例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对应于所述第一联系人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通过所述麦克风和/或摄像头获取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向所述第一联系人发送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和/或显示屏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联系人或第二联系人的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以及,
在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记录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31、根据实施例30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通信应用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对应于第二联系人的第二联系人交互界面,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切换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切换显示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
实施例3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所述第二媒体信号分别包括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33、根据实施例18中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针对所述终端通信装置接入所述无线局域网,使能所述摄像头,以及针对所述终端通信装置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禁用所述摄像头并使能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终端通信装置中的位置服务。
实施例34、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操作部,按键信号电路,壳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单元,以及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耦合的媒体采集单元,媒体播放单元和无线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操作部设置在壳体上并通过所述按键信号电路连接至所述处理器单元;
所述操作部可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
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以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经由因特网发送所述第一媒体信号,以及接收第二媒体信号;
所述操作部可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实施例35、根据实施例34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连接器,其中,所述操作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连接器可分拆地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单元。
实施例36、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操作部被配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座,以及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连接器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单元。
实施例37、根据实施例34-36中任一项所述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根据i)周边的通信网络条件,ii)所述连接器的连通或断开中至少一项,将所述终端通信装置在无线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间切换连接。
实施例38、根据实施例34-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播放单元包括显示屏;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响应于所述终端通信装置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和断开连接,分别通过所述显示屏提供关联于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第一用户接口阵列和/或关联于移动通信网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
实施例39、根据实施例38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第五操作,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所述第一媒体信号;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第六操作,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实施例40、根据实施例38或39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所述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的第七操作,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或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三媒体信号,并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发送所述第三媒体信号;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的第八操作,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所述移动电话网接收的所述第四媒体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媒体信号、第四媒体信号分别包括语音业务信息、短消息业务信息。
实施例41.根据实施例40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分别将i)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ii)所述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单独显示于所述显示屏;或者
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第二媒体信号、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整合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实施例42、根据实施例34-4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键和第二键;
所述第一键,可响应于第一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
所述第二键,可响应于第二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实施例43、根据实施例4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键和所述第二键相邻设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经由所述因特网发起音视频呼叫。
实施例44、根据实施例34-41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还可响应于第一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以及还可响应于第二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实施例45、根据实施例44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还可响应于第三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经由所述因特网发起音视频呼叫。
实施例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拨动式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为在第一方向上的拨动,所述第二操作为在第二方向上的拨动,所述第三操作为在第三方向上的按压。
实施例47、根据实施例4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拨动式操作部为自复位式,包括:拨杆、在所述拨杆下方支撑所述拨杆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拨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拨动,沿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按压,可分别导通所述按键信号电路并触发不同的电路状态。
实施例48、根据实施例34-4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第四键,可响应于第四操作以触发所述处理器单元以备选方式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经由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网或移动电话网发起对联系人组中成员的音频群呼或视频群呼。
实施例49、根据实施例34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可分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处理器单元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接口通信耦合。
实施例50、根据实施例34-4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接收第二通信装置针对本机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更新本机配置。
实施例51、根据实施例50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提供本地配置信息并根据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上对所述本地配置信息的修改,在线地更新所述本地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网络连接信息和/或多个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52、根据实施例34-4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所述媒体播放单元包括扬声器和/或显示屏。
实施例53、根据实施例5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通过所述麦克风和/或摄像头获取所述第一媒体信号,以及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用户通过所述显示屏从多个联系人信息中选择的第一联系人;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和/或显示屏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联系人或第二联系人的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所述第二媒体信号分别包括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54、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以通过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终端通信装置的交互层级的顶层提供所述第一联系人的相关信息。
实施例55、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在所述显示屏上以排他方式展示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56、根据实施例53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将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至少部分显示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区域中,将所述第一区域保持置顶/置底显示状态。
实施例57、根据实施例5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的选择操作,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中显示被选择的第一联系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
实施例58、根据实施例57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
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区域或者第二区域中针对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的确认操作,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
在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记录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59、根据实施例58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响应于所述用户针对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界面施加的预设手势操作,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突出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相邻的第二联系人信息,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60、根据实施例53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第一联系人信息组;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切换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多个联系人信息中的第二联系人信息组或应用程序入口。
实施例61、根据实施例60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第一联系人信息组、第二联系人信息组分别包括单一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或者2至4个联系人的简档信息或交互界面。
实施例62、根据实施例60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
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对第一联系人信息的选择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记录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位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组或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组。
实施例63、根据实施例6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显示屏上施加的预设手势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突出显示与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相邻的第二联系人信息或应用程序入口。
实施例64、根据实施例53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对应于所述第一联系人的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通过所述麦克风和/或摄像头获取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向所述第一联系人发送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和/或显示屏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联系人或第二联系人的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以及,
在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上记录所述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65、根据实施例64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还被设置以: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对应于第二联系人的第二联系人交互界面,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切换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切换显示所述第一联系人交互界面。
实施例66、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所述第二媒体信号分别包括短于预设长度的语音消息和/或视频消息和/或文本消息。
实施例67、根据实施例52中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针对所述终端通信装置接入所述无线局域网,所述摄像头被使能以及
针对所述终端通信装置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所述摄像头被禁用,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终端通信装置中的位置服务被使能。
实施例68、根据实施例2、3、35或3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弹簧探针连接器。
实施例69、根据实施例68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探针连接器为PogoPin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终端通信装置,包括:操作部,壳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耦合的媒体采集单元、媒体播放单元;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耦合;
所述操作部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一触发信号,还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二触发信号;以及,
所述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有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被连接至所述处理器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一媒体信号,以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所述第一媒体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第二媒体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连接器,其中,所述操作部物理上独立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连接器可分拆地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操作部被配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座,以及所述操作部通过所述连接器耦合于所述处理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根据i)周边的通信网络条件,ii)所述连接器的连通或断开中至少一项,将所述终端通信装置在无线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间切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媒体播放单元包括显示屏;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响应于所述终端通信装置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和断开连接,分别通过所述显示屏提供对应于数据业务的第一用户接口阵列和/或对应于短消息业务的第二用户接口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第五操作,通过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通过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所述第一媒体信号;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用户接口阵列的第六操作,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收的所述第二媒体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屏为触摸显示屏,所述移动通信网包括移动电话网,所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的第七操作,通过所述触摸显示屏或所述媒体采集单元采集第三媒体信号,并通过所述移动电话网发送所述第三媒体信号;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用户接口阵列的第八操作,通过所述媒体播放单元输出经由所述移动电话网接收的所述第四媒体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媒体信号、第四媒体信号分别包括语音业务信息、短消息业务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述至少一条可读指令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分别将i)所述第一媒体信号和第二媒体信号,ii)所述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单独显示于所述显示屏;或者
将所述第一媒体信号、第二媒体信号、第三媒体信号和第四媒体信号整合显示于所述显示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键和第二键;所述第一操作为第一单一动作,所述第二操作为第二单一动作;
所述第一键和第二键,可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单一动作和所述第二单一动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键和所述第二键相邻设置,可响应于第三操作向所述处理器单元发出第三触发信号;
所述至少一条机器可读指令,还可被所述处理器单元执行以: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起音视频呼叫。
CN201910322050.4A 2018-09-06 2019-04-19 终端通信装置 Active CN1102134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87485 2018-09-06
CN201811038748 2018-09-06
CN201811223253X 2018-10-19
CN201811223253 2018-10-19
CN201811604677 2018-12-26
CN2018116046770 2018-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424A true CN110213424A (zh) 2019-09-06
CN110213424B CN110213424B (zh) 2023-10-13

Family

ID=6778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2050.4A Active CN110213424B (zh) 2018-09-06 2019-04-19 终端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34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8572A (zh) * 2019-10-31 2020-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86601A (zh) * 2020-12-09 2021-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系统的生成方法、联系方法及装置
CN113470336A (zh) * 2021-07-14 2021-10-01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指令的无线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40289U (zh) * 2013-05-22 2013-12-11 深圳市育智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终端及语音通信系统
CN103973544A (zh) * 2014-04-02 2014-08-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语音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6911908A (zh) * 2015-12-23 2017-06-3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聊天的方法、装置以及汽车
CN107592415A (zh) * 2017-08-31 2018-01-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发送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40289U (zh) * 2013-05-22 2013-12-11 深圳市育智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终端及语音通信系统
CN103973544A (zh) * 2014-04-02 2014-08-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语音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6911908A (zh) * 2015-12-23 2017-06-3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聊天的方法、装置以及汽车
CN107592415A (zh) * 2017-08-31 2018-01-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发送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8572A (zh) * 2019-10-31 2020-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86601A (zh) * 2020-12-09 2021-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系统的生成方法、联系方法及装置
CN112486601B (zh) * 2020-12-09 2023-06-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联系系统的生成方法、联系方法及装置
CN113470336A (zh) * 2021-07-14 2021-10-01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指令的无线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424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55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ustomizing user interface by editing multimedia content
CN110401764B (zh) 简化的交互逻辑及交互方法、电子设备
CN110213429B (zh) 通信资源提供方法
CN103124283B (zh) 可协同复数个行动装置进行协同编辑的电子装置与方法
CN107071799A (zh) 网络切片配置方法及装置、无线接入网ran节点和终端
CN105392166B (zh) 一种双卡电子终端数据网络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13424A (zh) 终端通信装置
EP2659729A2 (en) Wireless network sharing device
CN100551139C (zh) 一种采用一键通服务介绍朋友的方法
CN104580930A (zh) 合影方法及系统
CN104221465B (zh) 用于管理呼叫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US20210337064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resource or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68702A (zh) 共享智能终端数据流量的软件实现
CN10679074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049940A (zh) 通信资源的配置方法、用户界面的导航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198262B (zh) 跨应用的界面元素提供方法
CN105307226B (zh) 信号源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79734A (zh) 一种用于提供未知联系人的资源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KR101349156B1 (ko) 상태 정보를 공유하는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시스템, 서버,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저장매체
CN110881078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影像资源提供方法
KR100573199B1 (ko) 아바타를 이용한 마법사 서비스 기능을 갖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881081A (zh) 一种在通信界面上扩展菜单的方法及相关的电子设备和介质
KR10097646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언어 선택시 키톤 음 자동 선택방법
CN110879736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时间展示方法
CN117320098A (zh) 一种异系统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