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2521A -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2521A
CN110212521A CN201910486695.1A CN201910486695A CN110212521A CN 110212521 A CN110212521 A CN 110212521A CN 201910486695 A CN201910486695 A CN 201910486695A CN 110212521 A CN110212521 A CN 110212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node
power
distribution transforming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6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2521B (zh
Inventor
张建宾
马建伟
王倩
王磊
牛雨
李宗峰
牛荣泽
李丰君
黄伟
禹献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nan Enpai High Te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nan Enpai High 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Henan Enpai High Te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04866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2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2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2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根据配变下典型负荷中各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曲线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日负荷曲线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根据该值及配变日用电量计算值除以时点负荷量得配变t时刻有功功率,计算配变t时刻无功功率,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更新支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节点电压、电压修正量,检验收敛,若收敛,根据潮流计算获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损耗;上述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根据节点对应的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数计算配变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考虑到不同典型负荷曲线之间的差异性,提高计算精确性,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获取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实现精确化计算。

Description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10kV电网损耗电量占总损耗的26.28%,低压台区的电能损耗电量占总损耗的比例已达65.99%,线损问题越来越突出。精确、快速地计算出中低压配电网的线损率,可以为供电企业制定合理的降损措施提供依据。随着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自动数据采集系统不断出现,可以为线损计算提供更多的数据。如何根据已采集到的数据来精确计算出中低压配电网的线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均方根电流法:设电力网元件电阻为R,通过该元件的电流为I,当电流通过该元件时产生的三相有功功率损耗为
ΔP=3I2R
则该元件在24h内的电能损耗为
由于i是随机变量,一般不能准确地获得,上述积分式解不出来,如把计算期内时段划分得足够小,则可完全达到等效。一般电流值是通过代表日24h正点负荷实测得到的,设每小时内电流值不变,则全日24h元件电阻中的电能损失为
式中:Ieff为均方根电流,A;t为计算期小时数,h。
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法):平均电流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的方法。因为用平均电流计算出来的电能损耗是偏小的,因此还要乘以大于1的修正系数。令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之间的等效系数为 K,称为形状系数,其关系式为
式中:Iar为代表日负荷电流的平均值,A;Ieff为代表日的均方根电流,A。
损耗电量计算式为
最大电流法(损失因数法):最大电流法是利用均方根电流法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的方法。与平均电流法相反,用最大电流计算出的损耗是偏大的,必须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令均方根电流的平方与最大电流的平方的比值为F,称为损失因数,其关系式为
等值电阻法:假想一个等值的线路电阻Rel在通过线路出口的总电流(IΣ) 或总功率(PΣ、QΣ)产生的损耗,与各段不同的分段电流Ii通过分段电阻产生损耗Ri的综合相等值,则
式中,Rel为配电线路的等值电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一种采用台区数据利用改进形状系数法计算台区线损的方法,此方法依赖网络结构、线路型号和长度等信息,且并未考虑不同典型负荷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学者将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等智能算法引入和应用到线损率计算中,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配电网10kv线路的线损计算,其所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且并未考虑不同典型负荷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计算精确性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同时,提供一种可提高计算精确性的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
一种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包括:
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根据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h曲线的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g的日负荷标幺曲线,得到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根据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及配变g的日用电量进行计算并将得到的值除以日负荷曲线中取的不同时刻负荷数量得到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根据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计算潮流、损耗: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所述计算配变有功功率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所述计算配变无功功率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M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M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所述计算配变有功功率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所述计算配变无功功率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在优选实施中,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步骤还包括: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各节点的注入功率,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进行回代运算,然后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步骤进一步包括:
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jXi-j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
ΔUj(k)=|Uj(k)-Uj(k-1)|
其中:Uj(k)、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收敛检验: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ε相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
若max(ΔUj(k))<ε,收敛,潮流计算结束,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
若否,不满足max(ΔUj(k))<ε,返回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步骤重新开始。
在优选实施例中,根据配电网中下直接带负荷的各节点对应的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数计算出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其96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不直接带负荷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为0,形成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获得前推回代法计算所需数据,将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代入前推回代运算中计算潮流,基于前推回代法分别计算更新各支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日 96点潮流,获取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的日损耗、或线损率;
根据所有支路的损耗计算配电网线损,计算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节点为末端节点,节点矩阵包括:节点号、其所带负荷的有功功率、其所带负荷的无功功率,支路矩阵包括:支路号、支路首节点、支路末节点、支路阻抗。
一种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包括:
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根据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h曲线的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g的日负荷标幺曲线,得到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根据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及配变g的日用电量进行计算并将得到的值除以日负荷曲线中取的不同时刻负荷数量得到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根据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计算潮流、损耗模块: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线损。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所述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所述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模块还包括: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各节点的注入功率,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进行回代运算,然后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模块进一步包括:
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支路功率推算单元: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
节点电压计算单元: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jXi-j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节点电压修正量计算单元: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
ΔUj(k)=|Uj(k)-Uj(k-1)|
其中,Uj(k)、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收敛检验单元: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ε进行比较、或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的最大值与收敛值ε进行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
若满足max(ΔUj(k))<ε,收敛,潮流计算结束,
配电网线损计算单元:根据潮流计算获取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
若否,不满足max(ΔUj(k))<ε,不收敛,重新开始,返回连接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
上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根据各节点对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考虑到不同典型负荷曲线之间的差异性,可提高计算的精确性,根据计算出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获得使用前推回代法运算所需的数据,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获取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的日损耗、或损耗率等数据,可实现配电网损耗精确化计算,相对现有技术的线损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直观,相对不考虑典型负荷的影响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误差更小,证明了本发明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与均方根电流法计算出来的结果相比,精确度更好,本发明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可以在考虑不同典型负荷负荷特性下及所需数据较少的条件下,精确度仍满足要求,且计算精度更高,精准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电网等值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根据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 中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h曲线的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g的日负荷标幺曲线,得到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步骤S103,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根据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及配变g的日用电量进行计算并将得到的值除以日负荷曲线中取的不同时刻负荷数量得到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步骤S105,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根据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步骤S107,计算潮流、损耗: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即配电网线损。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步骤S101,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日M点负荷在一天中取M个时刻点的负荷进行计算。t表示t时刻,取值 1-M。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步骤S103,计算配变有功功率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 g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步骤S105,计算配变无功功率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 g的日M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M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天取96个点进行计算,即计算日96点负荷。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h表示典型负荷类型,典型负荷一般分为如下几大类:工业负荷、农业负荷、商业负荷、城镇居民负荷、乡村居民负荷、市政负荷等负荷。
根据上面的分类可将h的取值为1~6,h仅代表负荷的类别或类型,不代表具体值。典型负荷为配电网中存在的典型负荷,在配电网中,配变下边接的负荷是工业用途,那就是工业负荷,接的负荷是农业用途,那就是农业负荷。
各节点对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是根据该节点下所接的典型负荷确定的,如果节点下边只有工业负荷,那该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工业负荷的典型曲线,如果节点下边存在工业负荷和商业负荷,那此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根据公式算出来的,比例系数可根据配电网规划时进行给出或确定。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有功功率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本实施例的平均负荷是指96点日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将96个点的负荷加起来除以96。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无功功率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步骤S107,计算潮流、损耗步骤还包括: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各节点的注入功率,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进行回代运算,然后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潮流、损耗步骤进一步包括:
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
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jXi-j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
ΔUj(k)=|Uj(k)-Uj(k-1)|
其中:Uj(k)、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收敛检验: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节点的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ε进行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
若收敛,潮流计算结束,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
若否,重新开始,返回到步骤S101,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步骤。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根据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步骤、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步骤分别计算的日96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形成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根据获得的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根据计算的96点潮流,计算 96点损耗,获得日损耗,即配电网的线损日损耗。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根据所有支路的损耗计算配电网线损,即将所有支路的损耗相加获取配电网的线损。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计算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节点为末端节点。
进一步,本实施例节点矩阵包括:节点号、其所带负荷的有功功率、其所带负荷的无功功率。节点矩阵的结构体{节点号节点有功功率节点无功功率}。支路矩阵包括:支路号、支路首节点、支路末节点、支路阻抗。支路矩阵的结构体{支路号支路首节点支路末节点支路阻抗}。本实施例的支路首节点表示支路首端节点号,支路末节点表示支路末端节点号。
已知配电网的始端电压、末端负荷,以馈线为基本计算单位。初始假设全网电压都为额定电压,根据负荷功率由末端向始端逐段推算,计算各元件中的功率损耗,求得各支路上的电流和功率损耗,并据此获得始端功率,即所谓的回代过程;再根据给定的始端电压、求得的始端功率,由始端向末端逐段推算电压降落,求得各节点电压,即所谓的前推过程。如此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各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收敛为止,即各个节点的功率偏差满足允许条件为止。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电网等值电路图,其中为节点号, 1~40为支路号,Zi-j为支路阻抗。可根据计算或初始获得所有负荷节点的96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日用电量、支路阻抗等。
根据本发明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可计算出如节点的日96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各节点对 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数计算出日负荷标幺化曲线,从而计算出其96点有功功率和 无功功率,其他节点的自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默认为0,形成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获得使 用前推回代算法所需要的数据,将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代入前推回代算法(或运算程序) 中,分别计算96点潮流,得到96点损耗,获得配电网线损的日损耗。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等值电路图中,一个等值电阻代表一个支路,相邻的节点形成一个支路,相邻节点指在在等值电路图中的实际相邻,不代表数字上的相邻,比如节点7和节点15形成了支路14,节点15和节点19 形成了支路18。
本实施例中计算节点的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节点是指末端节点,指下边直接接负荷的节点,相当于这个节点就是代表的配变。各节点对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是根据这个节点下所接的典型负荷确定的,如果节点下边只有工业负荷,那此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工业负荷的典型曲线,如果节点下边存在工业负荷和商业负荷等多种类型的负荷,那该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根据公式(N或6代表负荷类型,典型负荷h中的1-N 或1-6仅由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负荷类型,不代表具体的数值或数值范围)进行计算出来的,比例系数可根据在配电网规划时进行给出。
本实施例中,上述其他默认为0节点的节点就是指不直接带负荷的节点,比如节点15、16。
本实施例的节点矩阵是由节点号、其所带负荷的有功功率、其所带负荷的无功功率三部分组成,其中节点号按照一般原则进行编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值根据实际确定,比如节点15,其对应的有功无功都为0,而节点14对应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如下步骤进行计算:
1)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其中假设已知配变g下典型负荷h的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比例。
h表示典型负荷类型,典型负荷一般分为如下几大类:工业负荷、农业负荷、商业负荷、城镇居民负荷、乡村居民负荷、市政负荷等负荷。
根据上面的分类可将h的取值为1~6,h的取值1~6,仅代表负荷的类别或类型,不代表具体值或数值范围。
各节点对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是根据该节点下所接的典型负荷确定的,如果节点下边只有工业负荷,那该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工业负荷的典型曲线,如果节点下边存在工业负荷和商业负荷等多种类型的负荷,那该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比例系数可根据配电网规划时进行给出或确定。
2)计算配变有功功率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本实施例的平均负荷是指96 点日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将96个点的负荷加起来除以96。
3)计算配变无功功率包括:基于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日 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支路矩阵是由支路号、支路首节点、支路末节点、支路阻抗四部分组成。支路号按照一般原则进行编制,首末节点需要和节点矩阵中的对应,比如支路13对应的首节点为6,末节点为14,支路阻抗为Z6-14
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的最后的损耗是根据所有支路的损耗相加获得。本实施例的公式中的符号中的下标的t表示t时刻,由于本实施例采用日96点负荷进行计算,即一天取96个点进行计算,其值取值为1~96。
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等值电路的节点设置和选择可以根据计算者的意图进行设置。等值电路可以通用。
本实施例以节点为例,考虑不同典型负荷的影响,利用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 数对其日用电量进行分解,获取其96点典型负荷有功功率标幺化曲线,将其与节点的实 际96点采集到的有功功率标幺化曲线进行对比,本发明提出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与实际 值相比,误差不大,符合工程精度要求。
参照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等值电路图,根据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利用前推回代算法计算得到一天中总损耗为343.14kWh,线损率为4.5%。经过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本条馈线在一天内96个时段内的有功功率损耗,与以前的线损计算相比,得到的结果更加直观。
将利用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计算的结果与不考虑典型负荷的影响、均方根电流法、及实际统计线损进行对比,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计算出的结果与不考虑典型负荷的影响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结果相比,误差很小,证明了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计算出的结果与均方根电流法计算出来的结果相比,精确度较好。从而证明了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可以在考虑不同典型负荷负荷特性下及所需数据较少的条件下,精确度仍满足要求,验证了本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合理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包括:
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根据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h曲线的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g的日负荷标幺曲线,得到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根据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及配变g的日用电量进行计算并将得到的值除以日负荷曲线中取的不同时刻负荷数量得到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根据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计算潮流、损耗模块: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线损。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日M点负荷在一天中取M个时刻点的负荷进行计算。t表示t时刻,取值 1-M。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M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M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天取96个点进行计算,即计算日96点负荷。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h表示典型负荷类型,典型负荷一般分为如下几大类:工业负荷、农业负荷、商业负荷、城镇居民负荷、乡村居民负荷、市政负荷等负荷。
根据上面的分类可将h的取值为1~6,h仅代表负荷的类别或类型,不代表具体值。各节点对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是根据该节点下所接的典型负荷确定的,如果节点下边只有工业负荷,那该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工业负荷的典型曲线;如果节点下边存在工业负荷和商业负荷,那该节点的典型负荷曲线就是根据公式算出来的,比例系数可根据配电网规划时进行给出或确定。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本实施例的平均负荷是指96点日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将96个点的负荷加起来除以96。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计算潮流、损耗模块还包括: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各节点的注入功率,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进行回代运算,然后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进一步,优选地,计算潮流、损耗模块进一步包括: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单元、支路功率推算单元、节点电压计算单元、节点电压修正量计算单元、收敛检验单元。
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支路功率推算单元: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节点电压计算单元: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jXi-j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节点电压修正量计算单元: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ΔUj(k)=|Uj(k)-Uj(k-1)|
其中:Uj(k)、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收敛检验单元: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ε相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
若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收敛,潮流计算结束。
配电网线损计算单元: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
若否,不收敛,重新开始,返回连接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进行重新计算。
本实施例的节点矩阵是由节点号、其所带负荷的有功功率、其所带负荷的无功功率三部分组成,其中节点号按照一般原则进行编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值根据实际确定。如图2所示,不直接带负荷的节点比如节点15,其对应的有功无功都为0;下直接接负荷的节点如节点14对应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如下步骤进行计算:
1)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比例系数可根据配电网规划时进行给出或确定。
2)计算配变有功功率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 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本实施例的平均负荷是指96 点日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将96个点的负荷加起来除以96。
3)计算配变无功功率包括:基于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日 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本实施例的支路矩阵是由支路号、支路首节点、支路末节点、支路阻抗四部分组成。支路号按照一般原则进行编制,首末节点需要和节点矩阵中的对应,比如支路13对应的首节点为6,末节点为14,支路阻抗为Z6-14
根据下直接带负荷的节点如节点,根 据下直接带负荷的各节点对应的各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数计算出日负荷标幺化曲线,从 而计算出其96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其他不直接带负荷的节点的自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默认为0,形成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从而获得使用前推回代算法所需要的数据,将节点矩 阵和支路矩阵代入前推回代算法(或运算程序)中,分别计算96点潮流,得到96点损耗,获得 配电网线损的日损耗、或线损率等数据。
4)计算潮流、损耗:基于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利用前推回代算法计算潮流,进而计算损耗,
首先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①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和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②由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回代过程完毕,进行前推过程,
③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获得各节点电压为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Xi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④计算电压修正量:
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
ΔUj(k)=|Uj(k)-Uj(k-1)|
式中:Uj(k)、Δ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⑤收敛检验: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各节点的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相比较、或将获得的节点的电压修正量的最大值与收敛值进行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
max(ΔUj(k))<ε
若max(ΔUj(k))<ε,收敛,潮流计算结束;
否则,不收敛,则进入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重新开始计算;
⑥根据潮流计算获得配电网的潮流分布;
⑦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以上述依据本申请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申请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申请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根据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h曲线的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g的日负荷标幺曲线,得到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根据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及配变g的日用电量进行计算并将得到的值除以日负荷曲线中取的不同时刻负荷数量得到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根据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计算潮流、损耗: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所述计算配变有功功率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M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M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所述计算配变无功功率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M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M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所述计算配变有功功率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所述计算配变无功功率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步骤还包括: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各节点的注入功率,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进行回代运算,然后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步骤进一步包括:
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jXi-j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
ΔUj(k)=|Uj(k)-Uj(k-1)|
其中:Uj(k)、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收敛检验: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ε相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
若max(ΔUj(k))<ε,收敛,潮流计算结束,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
若否,不满足max(ΔUj(k))<ε,返回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步骤重新开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配电网中下直接带负荷的各节点对应的典型负荷曲线和比例系数计算出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其96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不直接带负荷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为0,形成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获得前推回代法计算所需数据,将节点矩阵和支路矩阵代入前推回代运算中计算潮流,基于前推回代法分别计算更新各支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日96点潮流,获取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的日损耗、或线损率;
根据所有支路的损耗计算配电网线损,计算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节点为末端节点,节点矩阵包括:节点号、其所带负荷的有功功率、其所带负荷的无功功率,支路矩阵包括:支路号、支路首节点、支路末节点、支路阻抗。
7.一种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根据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及以典型负荷h曲线的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计算配变g的日负荷标幺曲线,得到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根据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及配变g的日用电量进行计算并将得到的值除以日负荷曲线中取的不同时刻负荷数量得到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根据有功功率计算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计算潮流、损耗模块: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线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典型负荷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
其中:Kgh为配变g下所接典型负荷h中各种类型负荷所占总负荷的比例系数,Cht为典型负荷h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
所述计算配变有功功率模块进一步包括:基于配变g的日96点负荷标幺化曲线计算配变的日96点有功功率
其中:Cgt为配变g的日负荷曲线中以平均负荷为基准的标幺值,Ag为配变g的日用电量,P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有功功率;
所述计算配变无功功率模块进一步包括:计算配变g的日96点无功功率
其中:为配变g的日96点功率因数,Qgt为配变g的t时刻的无功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模块还包括:基于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算各节点的注入功率,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进行回代运算,然后进行前推运算,根据各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支路阻抗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检验电压修正量是否收敛,若收敛则根据潮流计算得到配电网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的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网线损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潮流、损耗模块进一步包括:
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
其中: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j为节点j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支路功率推算单元:根据节点注入功率推算各支路功率,
其中:Pi、Qi分别为节点i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bi、Qbi分别为相邻节点i与j之间的支路的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PLi、QLi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从而对配电网进行回代,更新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回代运算完成,进行前推运算,
节点电压计算单元:计算配电网各节点电压,
其中,Uj为节点j的电压,Ui为节点i的电压,Pj、Qj分别为节点j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Ri-j+jXi-j为支路i-j的等效阻抗,
节点电压修正量计算单元:计算节点的电压修正量,节点j的电压修正量ΔUj(k)
ΔUj(k)=|Uj(k)-Uj(k-1)|
其中,Uj(k)、Uj(k-1)分别为第k、k-1次迭代后得到节点j的电压;
收敛检验单元:设置收敛值ε,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与收敛值ε进行比较、或将获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的最大值与收敛值ε进行比较,检验是否满足收敛条件max(ΔUj(k))<ε,
若满足max(ΔUj(k))<ε,收敛,潮流计算结束,
配电网线损计算单元:根据潮流计算获取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线损,若否,不满足max(ΔUj(k))<ε,不收敛,重新开始,返回连接到计算配变的日负荷标幺化曲线模块。
CN201910486695.1A 2019-06-05 2019-06-05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212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6695.1A CN110212521B (zh) 2019-06-05 2019-06-05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6695.1A CN110212521B (zh) 2019-06-05 2019-06-05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521A true CN110212521A (zh) 2019-09-06
CN110212521B CN110212521B (zh) 2022-04-22

Family

ID=6779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6695.1A Active CN110212521B (zh) 2019-06-05 2019-06-05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252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114A (zh) * 2019-11-01 2020-02-11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台区理论线损分析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0026A (zh) * 2019-11-28 2020-03-2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跨省输电线路线损智能管理与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1460001A (zh) * 2020-03-30 2020-07-28 济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理论线损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915451A (zh) * 2020-08-05 2020-11-10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台区日功率曲线计算方法
CN111965479A (zh) * 2020-07-02 2020-11-2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精细化量测比对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
CN112260399A (zh) * 2020-09-18 2021-01-22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行唐县供电分公司 一种利用配电监测系统的中压线损管控方法
CN112649642A (zh) * 2020-12-14 2021-04-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窃电位置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09658A (zh) * 2021-06-16 2021-07-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线路损耗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3489005A (zh) * 2021-07-22 2021-10-08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配变负荷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13507108A (zh) * 2021-06-08 2021-10-15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配电网线损估计方法
CN114336633A (zh) * 2021-12-28 2022-04-1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复合潮流追踪的输电损耗分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82417A2 (en) * 2011-01-27 2012-08-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lerating Volt/VAR Load Flow Optimization
CN102663504A (zh) * 2012-04-06 2012-09-12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基于负荷概率分布函数的配电网线损评估方法
CN103632235A (zh) * 2013-12-05 2014-03-1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基于改进前推回代算法的电网低压台区线损信息处理方法
CN105826918A (zh) * 2016-03-18 2016-08-03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6097156A (zh) * 2016-07-15 2016-11-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7257130A (zh) * 2017-07-25 2017-10-17 武汉大学 基于区域量测解耦的低压配电网损耗计算方法
CN107666149A (zh) * 2017-10-23 2018-02-06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CN108964057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基于改进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CN109188204A (zh) * 2018-09-07 2019-01-11 济南大学 计及小电源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CN109286190A (zh) * 2018-10-31 2019-01-2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基于负荷质心原理计算网络损耗方法
CN109449920A (zh) * 2018-09-27 2019-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CN109560540A (zh) * 2018-11-05 2019-04-02 广西大学 基于线损负荷特性曲线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82417A2 (en) * 2011-01-27 2012-08-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lerating Volt/VAR Load Flow Optimization
CN102663504A (zh) * 2012-04-06 2012-09-12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基于负荷概率分布函数的配电网线损评估方法
CN103632235A (zh) * 2013-12-05 2014-03-1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基于改进前推回代算法的电网低压台区线损信息处理方法
CN105826918A (zh) * 2016-03-18 2016-08-03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6097156A (zh) * 2016-07-15 2016-11-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8964057A (zh) * 2017-05-18 2018-12-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基于改进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CN107257130A (zh) * 2017-07-25 2017-10-17 武汉大学 基于区域量测解耦的低压配电网损耗计算方法
CN107666149A (zh) * 2017-10-23 2018-02-06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CN109188204A (zh) * 2018-09-07 2019-01-11 济南大学 计及小电源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CN109449920A (zh) * 2018-09-27 2019-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CN109286190A (zh) * 2018-10-31 2019-01-2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基于负荷质心原理计算网络损耗方法
CN109560540A (zh) * 2018-11-05 2019-04-02 广西大学 基于线损负荷特性曲线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TZER HUANG 等: "Line Loss Reduction by Distribution System Upgrading from Radial to Normally Closed-Loop Arrangement", 《2009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INTELLIGENT SYSTEMS》 *
胡瑛俊 等: "基于前推回代法和量测数据资源的多电源供电配电网线损计算", 《电力自动化设备》 *
詹仁俊: "基于 K-means 聚类的小波支持向量机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及应用", 《供用电》 *
陈得治,郭志忠: "基于负荷获取和匹配潮流方法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电网技术》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114A (zh) * 2019-11-01 2020-02-11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台区理论线损分析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0026A (zh) * 2019-11-28 2020-03-2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跨省输电线路线损智能管理与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0910026B (zh) * 2019-11-28 2023-06-27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跨省输电线路线损智能管理与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11460001A (zh) * 2020-03-30 2020-07-28 济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理论线损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460001B (zh) * 2020-03-30 2023-09-22 济南大学 一种配电网理论线损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965479A (zh) * 2020-07-02 2020-11-2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精细化量测比对的线损异常定位方法
CN111915451B (zh) * 2020-08-05 2024-03-29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台区日功率曲线计算方法
CN111915451A (zh) * 2020-08-05 2020-11-10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台区日功率曲线计算方法
CN112260399A (zh) * 2020-09-18 2021-01-22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行唐县供电分公司 一种利用配电监测系统的中压线损管控方法
CN112260399B (zh) * 2020-09-18 2024-01-26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行唐县供电分公司 一种利用配电监测系统的中压线损管控方法
CN112649642A (zh) * 2020-12-14 2021-04-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窃电位置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07108A (zh) * 2021-06-08 2021-10-15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配电网线损估计方法
CN113109658A (zh) * 2021-06-16 2021-07-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线路损耗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3489005A (zh) * 2021-07-22 2021-10-08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配变负荷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13489005B (zh) * 2021-07-22 2023-07-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配变负荷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14336633A (zh) * 2021-12-28 2022-04-1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复合潮流追踪的输电损耗分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521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2521A (zh)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274302B (zh) 一种跨省互联水电站群长期联合调峰调度方法
CN105207259B (zh) 基于能量管理的并网状态下的微电网系统调度方法
CN110061524B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有功调度等值聚合方法及系统
CN110570327B (zh) 一种计及源荷互动响应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方法
CN103236691B (zh) 基于复仿射数学理论的三相不平衡潮流计算方法
CN103887813B (zh) 基于风功率预测不确定度的风电系统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04981954A (zh) 电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分散控制器
Murty et al. A contribution to load flow in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oad flow methods
CN106374498A (zh) 一种考虑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的微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CN105391056A (zh) 一种考虑不平衡通信网络的电力系统分布式经济调度方法
CN115912466A (zh) 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有源配电网孤岛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06712034B (zh) 一种电网潮流的计算方法
CN116207739A (zh) 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24398A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降损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13870029A (zh) 跨省区电力现货市场多主体出清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3779874A (zh) 一种离网微电网建设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hychykina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redispatch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rinivasan et 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microgrids under the demand uncertainties with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DGs through stochastic ranking algorithm
CN115549093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在线建模与振荡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CN114757580A (zh) 多主体不完全信息非合作博弈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CN104009469A (zh) 一种低压配网台区网络拓扑等值图归集方法
CN104037781B (zh) 电网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53356A (zh) 基于储能电量价值评估的交直流混合微网实时经济调度法
Wei et al. Graphvpp: Enabling optimal bidding strategy of virtual power plants in graph computing frame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