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1482B -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1482B
CN110211482B CN201910438819.9A CN201910438819A CN110211482B CN 110211482 B CN110211482 B CN 110211482B CN 201910438819 A CN201910438819 A CN 201910438819A CN 110211482 B CN110211482 B CN 110211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emergency
audience
disaster
the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88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1482A (zh
Inventor
徐敬海
周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388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1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1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1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1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1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 G09B29/003Maps
    • G09B29/005Map projections or methods associated specifically therewith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 G09B29/003Maps
    • G09B29/006Representation of non-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on maps, e.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ind direction, radiation levels, air and sea routes
    • G09B29/007Representation of non-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on maps, e.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ind direction, radiation levels, air and sea routes using computer metho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受众理论引入地震应急制图,划分确定地震应急制图受众;其次建立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体系,并设计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制图流程实现快速制图;最后提供了不同专题要素灾情的计算模型。本发明的整套方法流程简单便捷,出图准确高效,尤其是服务对象明确,制图内容科学真实;从需求端出发,所制应急地图能满足不同服务对象需求,大大提高了地震应急时决策救援等的实行效率,同时也综合提升了地震应急制图的信息化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属于震后减灾领域。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财产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紧急救援难度大。震后第一时间掌握地震灾情信息,可以为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有助于地震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震后救援系统的作业模式还主要以现场救援、现场决策为主,这种传统的作业模式存在诸多缺陷。为提高震后救援工作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挽回地震损失,必须将地震应急图件作为震害救援工作的指示灯。地震应急制图是针对地震灾情,制作专门地震专题图的研究,其研究范围较广,包括地图研究、地震研究及灾情研究等。
目前对于地震应急制图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简单地制图实现方面,主要探索如何提高制图效率和时效性,但这些方法由于未事先明确服务对象,制图内容参差不齐,制图质量不高。服务对象大多不能充分理解,从而导致了决策或救援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首先将受众理论引入地震应急制图,划分确定地震应急制图受众;其次建立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体系,并设计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制图流程实现快速制图;最后提供了不同专题要素灾情的计算模型。整套方法便捷、高效,地震应急图件出产准确,综合提升了地震应急制图的信息化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受众理论划分地震应急制图受众,确定相应制图内容;建立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体系,设计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流程以及设计用于实现不同专题要素灾情的计算模型;
其中,所述地震应急制图体系包括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专题要素符号、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和地震应急制图模板;所述地震应急制图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产专题要素;通过地震应急领域模型制图输入自动生成,若已有现成专题要素,可跳过此步骤;
步骤2,选取基础地图要素;在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中选取专题图所需地图要素;
步骤3,根据受众和专题要素选择应急制图模板;从制图体系库中选取面向不同受众和专题要素的应急制图模板,此模板中包括制图整饰要素及要素布局;
步骤4,根据受众分类,在制图体系库中选择适合于制图要素的制图符号;
步骤5,替换制图模板中的应急专题要素;替换模板中的影响场要素,添加从制图体系库中选取的地图要素,并调整数据视图缩放比例大小;
所述实现不同专题要素灾情的计算模型为矢量数据总体及各类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各类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包括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建筑物震害评估模型、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和GDP损失评估模型。
进一步的,基于受众理论将地震应急制图受众划分四类,分别为地震应急制图指挥决策受众、地震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技术受众、地震应急制图救援受众和地震应急制图应急普通受众。
进一步的,根据各类受众特点设计不同的制图内容,具体包括决策建议类图件、现场灾情类图件、震情类图件、基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类图件、搜救目标类图件、搜救保障类图件、现场救援指挥类图件。
进一步的,所述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包括四个图件区域:标题区、主图件区、辅助区和注释区。
进一步的,所述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包含三个子库:矢量及表格子库,基础栅格子库和灾情评估子库;所述矢量及表格子库用于存放包括行政区划图、水系图和道路图的基础矢量数据和表格等数据;所述基础栅格子库用于存放包括灾区卫星遥感影像图、DEM高程和人口分布的栅格数据;所述灾情评估子库用于存放经过灾情模型计算得出的灾情数据及计算中的中间数据,包括建筑物毁坏评估格网数据和人口伤亡评估格网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矢量数据计算模型中,通过输入地震四要素即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震级,代入相应灾情计算公式计算,最后输出基础矢量评估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的方程式为:
式中,Iα、Iβ为长轴和短轴方向的平均烈度;Rα、Rβ为长、短轴半径;R、R为长、短轴方向饱和因子;ε、ε为长短轴方向烈度修正参数;M为地震震级;C、C、C为长轴方向回归常数;C、C、C为短轴方向回归常数,其中,回归常数可根据震动参数及历史震例迭代求得。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震害计算模型为:
Esj(I)=D[Ej|I]AS
式中,Esj表示I烈度下S类建筑物的损坏量,D[Ej|I]表示S类建筑物在I烈度下的震害矩阵,As表示灾区范围内S类建筑物的占地面积,j表示S类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人员死亡评估模型为:
式中,Cd为预估死亡人口,Pd为目标区域地震死亡率,Pc为目标区域房屋建筑物破坏率,Call为发震时区域内总人口数,ε为修正系数,εt为时间修正参数,εp为人口密度修正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GDP损失评估模型为:
L=∑Sf(S,E)×ES
式中,f(S,E)为S烈度下目标区域的GDP损失率函数,ES为该区域的GDP总量,L为各烈度下GDP损失总和;在实际使用中,将式GDP损失函数f(S,E)细化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流程简单便捷,出图准确高效,尤其是服务对象明确,制图内容科学真实。从需求端出发,所制应急地图能满足不同服务对象需求,大大提高了地震应急时决策救援等的实行效率,同时也综合提升了地震应急制图的信息化水平。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体系图。
图2是一种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示意图。
图3是专题要素符号,其中(a)为震中位置符号,(c)为搜救完成区域符号,(f)为待行动方向符号,(e)为已行动路线符号。
图4是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架构图。
图5是震中断裂带分布图模板。
图6是地震影响场分布图模板。
图7是水系及大坝分布图模板。
图8是GDP分布图模板。
图9是死亡人口预估图模板。
图10是待搜救区域图模板。
图11是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总体制图流程。
图12是生成的汶川影响场要素图。
图13是汶川地震影响场属性表结构图。
图14是应急制图模板修改图,其中(a)为修改前,(b)为修改后。
图15是制图符号修改图。
图16是汶川8.0级地震影响场分布图。
图17是基础矢量数据评估模型框架。
图18是东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基于受众理论划分地震应急制图受众,确定相应制图内容
基于受众理论将地震应急制图受众划分四类,分别为地震应急制图指挥决策受众、地震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技术受众、地震应急制图救援受众和地震应急制图应急普通受众。
1.1地震应急制图受众划分
1.1.1地震应急制图指挥决策受众
成员:通常由抗震指挥部承担,主要由各级政府及行业领导组成。
特点: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并非专业的地震研究人员,对专业的震情、灾情并不完全理解。该受众主要关心包括地震应急决策所需基础信息以及一些地震应急专家的辅助决策建议类信息。
1.1.2地震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技术受众
成员: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参与辅助决策的专家、技术人员。
特点:在地震地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较高,能在震情中挖掘出各种有用信息及时帮助决策人员发现灾害隐患,制定合理救援路线。该类受众多关心震情的持续发展状况及灾害分布,从而评估灾情发布信息。
1.1.3地震应急制图救援受众
成员:地震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的应急救援行动者
特点:现场应变及适应能力强,医疗抢救素养较高,但对震情破坏情况缺乏认识,受现场情况制约较大。该类受众须及时有效地专题图件支持(如交通破坏情况,医疗资源分布,压埋人员集中点专题图)来提高其应急救援工作的效能。
1.1.4地震应急制图应急普通受众
成员:普通公众人员,包括受灾及未受灾普通公民。
特点:群体性、相关性高,但受专业素养等限制,对震情灾情信息理解不充分,易构成恐慌等情绪,社会影响较大。该类受众主要通过新闻媒体口头播报的形式来了解震情信息,效果不佳。当灾情发生时,急需编制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图件来加深理解。
1.2地震应急制图内容
根据各类受众特点,本方法设计了不同的制图内容。各类受众对应内容需求如表1.2
表1.2 不同受众对地震应急制图内容需求
各类图件说明如下:
a.决策建议类图件,包括交通管制建议图、地震救援路线图、快速评估出地震损失及其分布图、可能危险的次生灾害源分布图、建议保全的重点目标分布图;
b.现场灾情类图件,包括极重灾区分布图、人员伤亡信息图、建筑物损失分布图、生命线工程损失分布图;
c.震情类图件,包括震中分布图、预估影响场分布图;
d.基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类图件,包括灾区行政区、重要水系分布、人口分布图、GDP分布图、民族分布图;
e.搜救目标类图件,包括埋压人员集中地点分布图;
f.搜救保障类图件,包括机场、码头、车站分布图,交通图和交通被破坏情况图,物资储备库和临时物资集散点分布图;
g.现场救援指挥类图件,包括各级指挥部位置图,救援态势图。
步骤2:建立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体系,设计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总体制图流程与方法。
2.1建立地震应急制图体系
本方法建立有地震应急制图体系,根据不同受众划分为四个图库。
(1)地震应急制图指挥决策受众图库:包含决策建议类图件、现场灾情类图件、震情类图件、自然与社会经济类图件。
(2)地震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技术受众图库:现场灾情类图件、震情类图件、自然与社会经济类图件。
(3)地震应急制图救援受众图库:搜救类图件。
(4)地震应急制图应急普通受众图库:包含地震图解类图件。
同时各类模板由基础地理信息模块、基础地震信息模块、灾情预估模块以及整饰模块等构成,不同模块由各专题元素构成。
2.1.1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
(1)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标准
四个图件区域:标题区、主图件区、辅助区和注释区,其主要设计标准如下:
(a)标题区放置图名,图名居中显示,字体为32-54号黑体。其组成格式为“发震日期+发震地点+震级+XX图”,如“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图”。
(b)辅助区自上而下放置备注说明、指北针、图例和比例尺等地图整饰要素。其中,备注说明主要是描述本次地震相关信息的文字,如本次地震最大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宏观震中位置、各烈度区面积等,根据各个图件的需求各有不同。备注说明字体为16-36号宋体,应靠图件上部放置。
指北针用一指北符号表示,明确标注“北”或“N”方向,字体为20-30号宋体。图例是对图件各类地图要素进行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图例本体字体为20-42号宋体,图例中每一条目字体为16-36号宋体。比例尺用线段比例尺,量算单位为千米/厘米。指北针、图例及比例尺均应靠图件底部放置。
(c)注释区为本张专题图的文字注释,主要包括发布单位、制图单位、制图时间等,字体为16-32号宋体。
(d)主图件区为应急图件的核心部分,放置地理底图、地震专题要素等地图数据。主图件区的不同,是面向不同受众不同制图需求的基本体现,故应针对不同图件进行详细设计。
(2)不同应急图件主图件区布局
应急图件主图件区要素设计概况如表2.1.1,其中z-index表示该要素在图件上的z轴次序,z-index值较大的要素摆放于地图较底层。
表2.1.1 部分应急图件主图件区设计
2.1.2专题要素符号
本方法根据不同受众各类专题图特点进行了一些主要地图符号的具体设计,具体包括如下:
(1)震中位置符号;可采用中心带点的多圆环,并规定其辅助注释字体大小为8-16号宋体。
(2)地震影响场符号,该符号为环形面,规定其烈度分区的填色标准;同时,每一分档内应用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相应烈度值标注,标注字体为14-20号宋体。
(3)灾区GDP预估损失分布符号,该符号为带颜色的柱状图,该符号中颜色越深代表该地区GDP损失值越高。
(4)死亡人口预估分布符号,该符号为多个带颜色的矩形框图,该符号中颜色对应其区间人数。
(5)待搜救区域符号,搜救完成区域符号。
(6)待行动方向符号,已行动路线符号。
2.1.3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
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存储一些应急制图必要的底图要素。包含三个子库:
1.矢量及表格子库:存放行政区划图、水系图和道路图等基础矢量数据和表格等数据。
2.基础栅格子库:存放灾区卫星遥感影像图、DEM高程和人口分布等栅格数据。
3.灾情评估子库:存放经过灾情模型计算得出的灾情数据及计算中的中间数据,如建筑物毁坏评估格网数据和人口伤亡评估格网数据。
2.1.4地震应急制图模板
根据地震应急制图的模板设计、符号设计及地图要素,经过设计糅合得到了一些专题图系模板,如图5-10。
2.2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实现方法
根据2.1节建立的地震应急制图体系,设计了如图11的地震应急制图流程,可实现各类地震应急专题图的快速编制。
2.2.1制图实现步骤(以制汶川地震影响场分布图为例)
步骤A.生产专题要素
该步骤专题要素指本图件所要展示的主要专题信息,如救援路线图中专题要素就是救援路线的分布;地震影响场分布图的专题要素是指地震影响场即地震强弱程度的在地图上的空间分布。
生产专题要素可通过一些地震应急领域模型生成,本实施例后面的步骤3写明了一些计算模型用于生产专题要素。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合适的模型生成专题要素。(若已有现成专题要素,可跳过此步骤)以制作汶川地震影响场分布图为例,通过3.2.1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可计算出汶川各烈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椭圆环形状),从而生成地震影响场。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在地震应急制图输入系统中输入地震四要素,其将根据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自动计算并生成地震影响场要素,所生成的影响场要素为shp格式,可导入ArcMap软件进行下一步制图,其属性表结构如图13,该影响场有6-11五个烈度。
步骤B.选取基础地图要素
在2.1.3节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中选取专题图所需底图要素。
本例子由于是地震影响场分布图,因此选择如下地图要素:
a.矢量及表格子库选取中国行政区划底图(精确到区县)、全国断裂带、道路、水系、国界元素。
b.基础栅格子库选取灾区卫星遥感影像图、DEM高程和人口分布栅格数据。
c.灾情评估子库选取极震区扁率、极震区烈度参数、人口伤亡评估格网数据表格。
新建汶川地震影响场分布地理数据库,将以上选取数据依次右击Export存入该数据库以备下一步使用。
步骤C.根据受众和专题要素选择应急制图模板。
从制图体系库中选取面向不同受众和专题要素的应急制图模板,此模板中已包括了制图整饰要素及要素布局。
本例制作地震影响场分布图,因此选择2.2.4的地震影响场分布图模板,打开该模板的mxd文档,模板中已包含样例主图区数据及图名、发布单位、制作单位、制作时间、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等样式布局,将其修改为本次地震影响场所需内容。分别改为:标题:汶川级8.0级地震影响场分布图;发布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制作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制作时间:2019年5月15日;如图14所示。
步骤D.根据受众分类,选择适合于制图要素的制图符号。
根据2.1.2节符号设计,修改汶川8.0地震影响场分布图震中位置的符号,注释字体大小改为8-16号宋体;并且在ArcMap中右击影响场要素图层将其烈度分区颜色修改为2.1.2烈度所示标准,汶川地震烈度为6-11级,因此删除模板烈度12级烈度颜色分区图例,同时调整比例尺符号;如图15所示。
步骤E.替换制图模板中的应急专题要素
替换模板中的芦山县影响场要素为汶川地震影响场,添加步骤2选取的地图要素,调整数据视图缩放比例大小,即完成了汶川8.0级地震影响场分布图的快速编制;如图16所示。
步骤3:实现不同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
本方法还设计实现了矢量数据总体及各类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各类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主要有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建筑物震害评估模型、人员死亡评估模型、GDP损失评估模型。
3.1矢量数据计算模型
如图17,输入地震四要素即发震时间(T)、震中位置(L)、震源深度(P)和震级(R),代入相应灾情计算公式计算,最后输出基础矢量评估数据。灾情计算公式自拟或基于对历史地震的研究,主要是宏观震中偏移公式、烈度衰减等公式。
3.2具体专题要素计算模型
3.2.1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
地震影响场的快速确定是所有地震应急图件的基础,主要基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地震地质构造进行计算,其中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常用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模型进行模拟。对于5级以下的地震,常把震源当作一个点源,采用圆形衰减模型,此时模拟出的地震等震线和地震影响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5级及以上的地震往往会带来地震断层的破裂,此时椭圆衰减模型的模拟效果较为逼近真实情况。
因此,针对具有一定破坏等级的地震需采用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其方程式为公式1:
式中,Iα、Iβ为长轴和短轴方向的平均烈度;Rα、Rβ为长、短轴半径;R、R为长、短轴方向饱和因子;ε、ε为长短轴方向烈度修正参数;M为地震震级;C、C、C为长轴方向回归常数;C、C、C为短轴方向回归常数。其中,回归常数可根据震动参数及历史震例迭代求得。
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结合《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中给出的数据,对该地区可能遭受的地震进行计算,可将式1具体化为式2。
其数据模拟图如图18所示。
3.2.2建筑物震害评估模型
本实施例使用的建筑物震害计算模型如式3所示。
Esj(I)=D[Ej|I]AS (3)
式中,Esj表示I烈度下S类建筑物的损坏量,D[Ej|I]表示S类建筑物在I烈度下的震害矩阵,AS表示灾区范围内S类建筑物的占地面积,j表示S类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等级。
关于破坏等级j,一般按照建筑物的毁坏程度分为5级,如表3-2-2所示。1级表示建筑基本完好,不影响正常使用;2级表示建筑物轻微破坏,经过简单的修复即可正常使用;3级表示建筑物中等破坏,需要进行一般性的修复;4级表示建筑物严重破坏,产生局部坍塌,修复强度较大且部分难以修复;5级表示建筑物倒塌毁坏,已解体或濒临解体,无修复可能性。
表3-2-2 建筑物破坏等级宏观描述
建筑物震害矩阵D[Ej|I]表示某结构建筑物在某地震烈度下的破坏情况,是建筑物灾情评估的基础依据,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以某地区钢混结构建筑物震害矩阵为例,其表现形式如表3-2-3所示。
表3-2-3 某地区钢混结构建筑物震害矩阵
3.2.3人员死亡评估模型
本实施例使用的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如式4所示:
/>
其中,Cd为预估死亡人口,Pd为目标区域地震死亡率,Pc为目标区域房屋建筑物破坏率,Call为发震时区域内总人口数,ε为修正系数,εt为时间修正参数,εp为人口密度修正系数。
地震发生时,人口越密集地区可能形成的人员伤亡更多,故需对人口密度进行修正,其参数分布如表3-2-4所示。
表3-2-4 人口密度修正参数分布
相较于白天,夜晚时人们大多位于建筑物中并处于休息状态,应急反应缓慢,故需对时间参数进行修正,将白天的参数取1,夜晚的参数分布如表3-2-5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横跨多个时区,部分偏远地区如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夜晚时间比中部地区有延迟。
表3-2-5 时间修正参数分布
3.2.4 GDP损失评估模型
本实施例使用的GDP损失评估模型如式5所示:
L=∑Sf(S,E)×ES (5)
其中,f(S,E)为S烈度下目标区域的GDP损失率函数,ES为该区域的GDP总量,L为各烈度下GDP损失总和。在实际使用中,将式GDP损失函数f(S,E)细化为式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7)

1.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受众理论划分地震应急制图受众,确定相应制图内容;建立不同受众地震应急制图体系,设计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流程以及设计用于实现不同专题要素灾情的计算模型;
其中,基于受众理论将地震应急制图受众划分四类,分别为地震应急制图指挥决策受众、地震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技术受众、地震应急制图救援受众和地震应急制图应急普通受众;
根据各类受众特点设计不同的制图内容,具体包括决策建议类图件、现场灾情类图件、震情类图件、基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类图件、搜救目标类图件、搜救保障类图件、现场救援指挥类图件;
所述地震应急制图体系包括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专题要素符号、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和地震应急制图模板;所述地震应急制图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产专题要素;通过地震应急领域模型制图输入自动生成,若已有现成专题要素,可跳过此步骤;
步骤2,选取基础地图要素;在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中选取专题图所需地图要素;
步骤3,根据受众和专题要素选择应急制图模板;从制图体系库中选取面向不同受众和专题要素的应急制图模板,此模板中包括制图整饰要素及要素布局;
步骤4,根据受众分类,在制图体系库中选择适合于制图要素的制图符号;
步骤5,替换制图模板中的应急专题要素;替换模板中的影响场要素,添加从制图体系库中选取的地图要素,并调整数据视图缩放比例大小;
所述实现不同专题要素灾情的计算模型为矢量数据总体及各类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各类专题要素灾情计算模型包括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建筑物震害评估模型、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和GDP损失评估模型;
所述地震应急制图数据库包含三个子库:矢量及表格子库,基础栅格子库和灾情评估子库;所述矢量及表格子库用于存放包括行政区划图、水系图和道路图的基础矢量数据和表格数据;所述基础栅格子库用于存放包括灾区卫星遥感影像图、DEM高程和人口分布的栅格数据;所述灾情评估子库用于存放经过灾情模型计算得出的灾情数据及计算中的中间数据,包括建筑物毁坏评估格网数据和人口伤亡评估格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应急制图通用模板包括四个图件区域:标题区、主图件区、辅助区和注释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矢量数据计算模型中,通过输入地震四要素即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震级,代入相应灾情计算公式计算,最后输出基础矢量评估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烈度椭圆衰减模型的方程式为:
式中,Iα、Iβ为长轴和短轴方向的平均烈度;Rα、Rβ为长、短轴半径;R、R为长、短轴方向饱和因子;ε、ε为长短轴方向烈度修正参数;M为地震震级;C、C、C为长轴方向回归常数;C、C、C为短轴方向回归常数,其中,回归常数可根据震动参数及历史震例迭代求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震害计算模型为:
Esj(I)=D[Ej|I]AS
式中,Esj表示I烈度下S类建筑物的损坏量,D[Ej|I]表示S类建筑物在I烈度下的震害矩阵,AS表示灾区范围内S类建筑物的占地面积,j表示S类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死亡评估模型为:
式中,Cd为预估死亡人口,Pd为目标区域地震死亡率,Pc为目标区域房屋建筑物破坏率,Call为发震时区域内总人口数,ε为修正系数,εt为时间修正参数,εp为人口密度修正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DP损失评估模型为:
L=∑Sf(S,E)×ES
式中,f(S,E)为S烈度下目标区域的GDP损失率函数,ES为该区域的GDP总量,L为各烈度下GDP损失总和;在实际使用中,将式GDP损失函数f(S,E)细化为:
CN201910438819.9A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Active CN110211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8819.9A CN110211482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8819.9A CN110211482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1482A CN110211482A (zh) 2019-09-06
CN110211482B true CN110211482B (zh) 2024-03-26

Family

ID=67788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8819.9A Active CN110211482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1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532B (zh) * 2020-04-29 2023-08-08 武汉大学 一种灾情评估报告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182136A (zh) * 2020-10-28 2021-01-05 兰州交通大学 顾及用户视觉处理的应急地图设计方案
CN113138997A (zh) * 2021-03-23 2021-07-20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一种面向地震应急救援的地震人口热力图计算方法
CN116029576B (zh) * 2022-05-07 2023-10-31 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 一种地震应急信息的决策效用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5033767B (zh) * 2022-08-15 2022-11-01 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地震安全性评价查询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3911A (ja) * 2004-11-25 2006-06-15 Fujitsu General Ltd 緊急出動指令システム
KR101000039B1 (ko) * 2010-06-09 2010-12-10 주식회사 고원항공정보 재해정보지도 제작방법과 제작시스템
CN102521998A (zh) * 2012-01-09 2012-06-27 吉林大学 特大灾害条件下基于可靠性的应急交通疏散路径优化方法
JP2015210681A (ja) * 2014-04-25 2015-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意思決定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意思決定支援方法
CN106251032A (zh) * 2016-06-28 2016-12-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地震滑坡灾害灾情快速评估方法
US9541407B1 (en) * 2015-07-22 2017-01-10 Avaya Inc. Emergency mapping system
CN107577762A (zh) * 2017-09-01 2018-01-12 北京市地震局 一种地震应急专题图离线生成方法
WO2018062665A1 (ko) * 2016-09-29 2018-04-05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위험유해물질 방제정보지도 제공 장치
CN108510566A (zh) * 2018-03-29 2018-09-0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9145174A (zh) * 2018-08-01 2019-01-04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一种应急地理信息快速制图系统及其制图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9180A1 (en) * 2007-04-27 2009-12-24 Aaron Thomas Robinson Emergency responde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3911A (ja) * 2004-11-25 2006-06-15 Fujitsu General Ltd 緊急出動指令システム
KR101000039B1 (ko) * 2010-06-09 2010-12-10 주식회사 고원항공정보 재해정보지도 제작방법과 제작시스템
CN102521998A (zh) * 2012-01-09 2012-06-27 吉林大学 特大灾害条件下基于可靠性的应急交通疏散路径优化方法
JP2015210681A (ja) * 2014-04-25 2015-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意思決定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意思決定支援方法
US9541407B1 (en) * 2015-07-22 2017-01-10 Avaya Inc. Emergency mapping system
CN106251032A (zh) * 2016-06-28 2016-12-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地震滑坡灾害灾情快速评估方法
WO2018062665A1 (ko) * 2016-09-29 2018-04-05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위험유해물질 방제정보지도 제공 장치
CN107577762A (zh) * 2017-09-01 2018-01-12 北京市地震局 一种地震应急专题图离线生成方法
CN108510566A (zh) * 2018-03-29 2018-09-0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9145174A (zh) * 2018-08-01 2019-01-04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一种应急地理信息快速制图系统及其制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1482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1482B (zh) 一种基于受众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
US201001672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lobal historical database
Cai et al. Urban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support climate-resilient city development
Friendly et al. Visualizing nature and society
Torabi et al. Urban identity in the entrance of city
Molikevych et al. The use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n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rograms for the training of geographes
CHIRIAC et al. 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reating of Digital Atlas of Moldova
Campagna et al. Geodesig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the search for geodesign principles in Italian planning regulations
Liu et al. From ‘Imposition’to ‘Borrowing’: Zhanjiang Modern Planning Practice and City Space Transformation
Quadrato et al. Grading capstone design: on time and on target
Жалдак METHODICAL COMPONENTS OF FORMATION OF DIAGNOSTICINFORMATION SUBSYSTEM OF ENSURING FUNCTIONALTECHNOLOGICAL RELIABILITY OF EXECU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ruhns Intelligence about our environment
Farrell III Comparative urban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yapov USING GAT WHEN DRAWING UP LAND DRAWING CARDS
Dąbrowa Simone Eid Paturel, Baalbek-Heliopolis, the Bekaa, and Berytus from 100 BCE to 400 CE: A Landscape Transformed (Mnemosyne Supplements–426), Brill, Leiden–Boston 2019, 343 pp., 68 figs.; ISSN 2352-8656; ISBN 978-90-04-40058-0
Bertain How the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Can Accommodate a 30,000 Student Headcount
Bohadorova et al. THE USE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N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ROGRAMS FOR THE TRAINING OF GEOGRAPHES
Liu et al. Evaluation on the coordin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unnan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heritage projects
Toghayevych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SOFTWARE TOO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TOGRAPHIC COMPETENCE OF STUDENTS
Shaker Decision making via the analysis of school locations in Kirkuk province using gis technology
Kępczyńska-Walczak et al. Application of Visual Simulation in Urban Renewal Projects
Petrosyan et al. MULTI-LAYER ANALYSIS OF MORPHOLOGY OF THE CITY OF KRASNOYARSK BASED ON CONCEPT URBAN LANDSCAPE UNITS
Thowiba et al. Us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creating an educational map within the context of unesco-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gram-a case study in red sea state in Sudan
Hassan et al. Brand positioning of Kota Bharu as Islamic city
Jamal Management of spatial data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Kirkuk via GIS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