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1209A -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1209A
CN110211209A CN201910393511.7A CN201910393511A CN110211209A CN 110211209 A CN110211209 A CN 110211209A CN 201910393511 A CN201910393511 A CN 201910393511A CN 110211209 A CN110211209 A CN 110211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graphical pointv
animation
hand
test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35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诗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35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12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1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1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3/00Animation
    • G06T13/802D [Two Dimensional] animation, e.g. using spri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所述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其中,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所述校正点是标准图形上的点,使得标准图形和手绘图形的点数量一致;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每个中间点为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的过程点;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动画效果。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任意两个点数量不同的矢量图进行平滑的动画变换,使得在图形识别等场景中图形变换的动画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手绘图形服务。用户绘制的手绘图形经常会呈现出与理想图形不相符的效果,因此,很多应用软件会将用户绘制的手绘图形自动校正成用户期望的标准图形。将粗糙的手绘图形转变成规则的标准图形能极大的提高制图生产力。在图形识别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设备的操作体验感好与坏已成为设备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目前图形识别场景中,应用软件将手绘图形直接校正为标准图形,图形变换过程生硬,手绘图形和标准图形两者的图元特征的对应关系不直观,令用户的操作体验感不友好。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案来填充技术空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先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
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所述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其中,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使得标准图形和手绘图形的点数量一致;
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每个中间点为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的过程点;
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动画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并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的点选取单元,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
用于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的点计算单元;
用于绘制动画效果的动画绘制单元,所述动画效果是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显示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执行如上所述方法中的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由确定的绘制点来确定对应的校正点,使得标准图形和手绘图形的点数量一致,从而能够对任意两个点数量不同的矢量图进行平滑的动画变换,根据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的至少一个中间点,该中间点为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的过程点,图形在过程点上逐步呈现成动画效果,避免了从手绘图形直接向标准图形变换的生硬显示效果,使动画变换过程更平滑,并且使在图形识别等场景中图形变换的动画更加灵活。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
图2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
图3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
图3c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
图4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
图5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流程图。
图5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7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的框图。
图7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接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示例说明。
在图形识别使用场景中,手绘图识别可以分为联机和脱机两种:脱机识别是通过特定的采集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将图形以图像的形式,采集并输入到计算机;联机识别是通过连接输入设备,如手写板,触摸屏,鼠标等绘图设备将手绘图形的运动轨迹进行识别并将数据记录,通常采用的是联机识别方式。运动轨迹上有多个几何特征,如方向、尺寸、连接、交叉等等,这些几何特征可以在识别图形中作为判定绘制特征的依据。
用户在设备上绘制手绘图形时,应用软件从笔迹的位置,方向,速度,加速度和曲率等来识别图形的直线段、圆弧段、夹角、拐点和始末点。根据手绘图形的以上特征,设备的应用系统将手绘图形校正成规则的标准图形。然而目前图形识别场景中,应用软件将手绘图形直接校正为标准图形,图形变换过程生硬,手绘图形和标准图形两者的图元特征的对应关系不直观,令用户的操作体验感不友好。本发明实施例阐述的是一种将手绘图形变换成标准图形的动画变换过渡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可以通过软件执行,也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相结合或者硬件执行的方式实现,所涉及的硬件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物理实体构成。本实施例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手绘功能的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交互平板、数位板等智能书写设备,也可以是具备触控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学习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智能交互平板,也可以是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中的白板应用等。
其中,智能交互平板,又称交互智能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智能交互平板可以预先安装有白板应用,也可以在需要使用到该白板应用时,从第三方设备或服务器下载并安装该白板应用。其中,本实施例不对所述第三方设备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白板应用只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其中一种应用示例,不应理解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只能应用于白板应用的场景下。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绘图应用或其他可以为用户提供手绘功能的应用中。
用户在绘制手绘图形过程中,设备可以记录手绘动作时的绘制点的位置和绘制点的绘制顺序,每个绘制点按序连线形成矢量图格式的手绘图形。
如图1a所示,图1a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S104。
步骤S101,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
用户在绘制手绘图形时,设备可以将根据手绘动作时的手绘路径,记录绘制点的位置以及绘制点的绘制顺序和绘制方向,最后将每个绘制点按序连线形成矢量图格式的手绘图形。然后,应用系统可以根据绘制点的路径特征预测出与手绘图形的路径最贴合的规则的标准图形,此过程可以视为一种校正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可以是,获取绘制手绘图形时产生的所有绘制点。
然而,基于硬件设备的差异,并不能保证所有设备都能完全获取手绘图形上所有的绘制点。或者某些场景中,由于手绘动作是有一定方向和规律的,从两点确定一直线的概念里,该直线已包含了所有在该直线上的两点之间的点,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点,其始末点就能确定该条直线,在该直线上继续取点然后连接形成该直线,是重复无意义的,因此再对两点连成的直线之间取点并继续生成连线是不必要的过程。又或者,当用户在手绘过程中手绘动作的绘制速率不均时,特别是绘制动作过慢时,会对同一个绘制点重复取点,导致后续图形识别的准确性欠佳的情况,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过滤绘制点的方式,解决绘制点重复取点、无意义取点和因绘制点数量庞大导致硬件设备无法运用的问题。在该实施例中,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后,还包括:若每相邻两绘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则将其中一个绘制点过滤。
在标准图形是封闭的多边形的情况下,为了使动画效果图形更贴近手绘图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绘制点至少包括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点。关于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点,在一个例子中,在确定手绘图形对应的标准图形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标准图形的顶点,以及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手绘图形的绘制点。某些场景中,在确定手绘图形对应的标准图形后,可能仅输出标准图形的顶点以及标准图形的其他点,而无法直接获得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手绘图形的绘制点。或者手绘图形在绘制动作时由于手的抖动使得绘制路径拐角处会有多个绘制点,无法确定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绘制点。若是随机选取一个绘制点时,则无法真实完整地呈现动画变换过渡效果,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寻找与标准图形顶点最近的绘制点,确定为手绘图形上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绘制点,以更优化的方式呈现动画变换过渡效果。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标准图形为封闭的多边形时,确定所述绘制点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
根据标准图形的顶点,在所述手绘图形上确定与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距离最近的绘制点,作为所述手绘图形上的绘制点。
在标准图形为封闭的多边形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标准图形的顶点与手绘图形的绘制点的对应关系,此时标准图形上顶点与顶点之间的直线为边,相应的,在手绘图形上确定与标准图形的顶点距离最近的绘制点间的连线与标准图形的边对应。在一个例子中,直接在标准图形的边上取与手绘图形对应连线的绘制点距离最近的点,作为校准点。然而,继续根据绘制点逐个选取校正点,将造成不必要的计算过程和选点操作。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两顶点对应的绘制点连线上的绘制点数量,从而直接确定相应数量的两顶点之间的校正点,如,校正点包括标准图形上两个顶点连线之间选取的点,其中,校正点的数量与两个顶点对应的两绘制点连线间的绘制点数量一致。
其中,作为一种选取方式,可以是将标准图形上两个顶点连线之间均匀取点。
该实施例可以将标准图形上两个顶点连线之间选取的点作为校准点,可加快选取校正点的过程,避免了繁杂计算过程。
步骤S102,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其中,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
从手绘图形校正成标准图形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标准图形和手绘图形的点数量不一致,是目前无法将这两者形成矢量图形动画过渡的难题之一。另外,手绘图形的绘制点是可以确定的,标准图形的校正点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根据手绘图形上的每个绘制点确定其所对应的校正点,是本实施例的优化手段。经此步骤后,得到一系列与每个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即标准图形和手绘图形的点数量将达到一致。
然而,绘制点是有方向和绘制顺序的,在对应的校正点与绘制点存在绘制方向差异的情况下,动画变换过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图形变形甚至失真的情况,即使标准图形是正确的,但动画过程的图形错乱可能影响动画效果的平滑度和真实度。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根据绘制点的绘制方向顺序,对校正点进行排序,避免出现动画变换过渡效果失真的问题。相应的,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将所述校正点基于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
关于如何确定每个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可以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标准图形上根据绘制点的附近位置随机选取一个校正点,与绘制点形成对应关系。
然而,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下,绘制点和校正点的对应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手绘图形上的绘制特征点可能无法跟标准图形的特征点对应,导致动画变换过渡效果没有办法还原特征点的对应情况,可能会造成动画效果失真。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根据在标准图形上找与绘制点最近的点作为与之对应的校正点,避免出现动画变换过渡效果失真的问题。因此,所述校正点可以是距离所述绘制点最近的点。
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标准图形是封闭多边形而手绘图形是不封闭的图形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手绘图形的缺口处按绘制方向排序的起始点和结束点都各对应一个校正点,按此方法最后的动画效果将是,在动画过程中手绘图形的缺口一直存在,在动画效果越来越靠近标准图形时依旧存在,在彻底变换成标准图形时动画效果直接变成封闭的标准图形,该实施例的动画变换效果欠缺演变真实性和平滑性。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将手绘图形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一个校正点,使动画变换过渡过程中,动画效果从不封闭的手绘图形逐渐向封闭的标准图形靠近时,手绘图形的缺口是趋于封闭的。相应的,所述绘制点还包括手绘图形基于绘制方向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所述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同一个校正点。
步骤S103,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
由步骤S102可知,手绘图形的绘制点都和标准图形的校正点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要将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则在每组绘制点和校正点间确定动画变换过渡效果的绘制过程,该过程分成各个节点来实现时,即分为过程点来实现,此时我们引入中间点这个概念。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点为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进行动画变换的过程点,当该过程点越多,动画效果越平滑细腻,设置适当数量的中间点使得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动画变换的过程更合理、更顺畅。因动画效果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当两相邻中间点间的距离越大时,在视觉效果上该段动画的变换速度越快越粗糙;同理,当两相邻中间点间的距离越小时,在视觉效果上该段动画的变换速度越慢越细腻。若该动画效果是1秒内完成的,此处中间点的适当数量可理解为该动画效果的在这1秒内的动作频率,也就是帧数。根据电影业界标准,动画效果的最佳帧数为24帧,在本发明中需要根据设定的动画持续时长和硬件条件来选定适当的中间点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可以是,在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均匀选取一定数量的中间点。
然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适配相应速度快慢的动画效果更能够体现该应用场景中的动画变换过程。如本实施例中,每两相邻中间点之间的距离是均匀选取的,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动画变换效果是匀速变化的,更适用于额定条件下的动画变换应用场景。当应用场景是一个加速运动的动画效果,则每两相邻中间点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增大的;当应用场景是一个减速运动的动画效果,则每两相邻中间点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减小的。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对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的中间点由动画变换前进步长来确定,可以实现按规律自定义中间点之间的间距的效果,使动画变换效果更符合事物演变规律。相应的,基于预设动画变换前进步长,在每对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的方法使用的是预设动画变换前进步长。
按照事物演变规律,一个图形的校正过程应该是先粗略修改再细节完善的过程。当每个中间点之间的间距是一定时,此时图形的校正过程是匀速变化的,体现不出演变规律中先粗糙后细腻的校正过程。因此,使用减速插值器可按中间点的排列顺序实现将每相邻两中间点的距离从大到小的变化。相应的,所述动画变换前进步长的大小由减速插值器来确定。
在步骤S104,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动画效果。
当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1/2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利用该现象,人们可以通过设定影像出现和消失的时间间隔,并将有演变规律的影像通过该时间间隔进行相继出现和消失的动作,即可形成动画效果。
如图1b所示,图1b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过渡方法的效果图。在本实施例中以将手绘三角形转变成标准三角形作为示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图只以一个中间点连线而成的动画效果图形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可以有多个动画效果图形,以实现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变换的动画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动画效果是由手绘图形和标准图形之间的动画效果图形按照上述规律演变而成的,动画效果图形为各个中间点按序相连而成的矢量图形。以绘制点为始点,校正点为终点,始点和终点之间的中间点按照位置排序,与始点最近的中间点为第一中间点,依次是第二中间点,以此类推,得到所有中间点的序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画效果可理解为:手绘图形是动画效果出现的第一个图形(可以理解为第一帧),依次过来是:由第一个中间点连线而成的图形是动画效果出现的第二个图形(可以理解为第二帧),由第二个中间点连线而成的图形是动画效果出现的第三个图形(可以理解为第三帧),以此类推,最后标准图形是动画效果的最后一个图形(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帧),每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使前一个图形刚好消失时后一个图形刚好出现的规律进行变换,形成从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过渡的动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动画效果可以是,每一个中间点形成的动画效果图形是相邻两点直接连线的形成的图形。
一般来说,人更倾向于有规律的事物,在视觉效果上所谓细节的体现,则为能否按照演变规律将事物展现出来。在手绘图形的绘制点是有绘制顺序的情况下,并且校正点也有绘制顺序并与绘制点同向同序,绘制点和对应校正点之间的中间点也应有绘制顺序。因此在另一个例子中,当中间点和校正点按绘制点的绘制方向进行排序,可使动画效果实现了手绘图形向动画效果图形、动画效果图形向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的方向一致性,符合动画演变规律和提高了显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点的绘制顺序与所述绘制点的绘制顺序相同、且以所述手绘图形的起始点对应的中间点开始绘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流程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如何确定绘制点和中间点,其中,所述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可以包括:
S201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将所述校正点基于绘制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
设备在记录绘制点的位置时,也记录绘制点的绘制顺序,并将每个与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也附上绘制顺序,使绘制点和校正点有相同的绘制顺序。
S202若每相邻两绘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则将其中一个绘制点过滤。
经过上述步骤后,根据绘制顺序排列的绘制点有了相邻的概念,此时可以根据相连量绘制点的距离来设定阈值,将不满足阈值要求的绘制点过滤,减少点的计算量。
所述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包括:
S203所述的动画效果中,所述中间点的绘制顺序与所述绘制点的绘制顺序相同、且以所述手绘图形的起始点对应的中间点开始绘制。
其中,图2a与图1a中相关技术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例如,动画效果演示图可以如图2b所示,该示意图中,采用预定阈值的方式过滤绘制点,并示意出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在保证手绘图形的绘制效果的同时,减少了绘制点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后续校正点和中间点的计算量;对手绘图形的绘制点进行排序,使中间点和校正点也带上方向并与绘制点的排序方向相同,最终使动画效果实现了手绘图形向动画效果图形、动画效果图形向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的方向一致性,符合动画演变规律和提高了显示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校正点的优化选取、手绘图形顶点的获取以及不封闭的手绘图形向封闭的标准图形趋合的一种处理过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图形为封闭的多边形,确定所述绘制点的过程可以包括:
S301:获取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根据标准图形的顶点,在所述手绘图形上确定与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距离最近的绘制点,作为所述手绘图形上的绘制点。
当标准图形是封闭的多边形时,标准图形的顶点是可以确定的,从而可以根据标准图形的顶点去确定与该顶点对应的手绘图形上的绘制点。将手绘图形的绘制点与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增加了手绘图形和标准图形的特征点的匹配效果,使动画效果更平滑更合理。
关于校正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校正点可以包括标准图形上两个顶点连线之间选取的点,其中,校正点的数量与两个顶点对应的两绘制点连线间的绘制点数量一致。
由上述步骤已知标准图形的顶点都在手绘图形上找到对应的绘制点,此步骤在确定标准图形的顶点对应的手绘图形的绘制点的前提下,从两顶点对应的绘制点连线上的绘制点数量,直接确定相应数量的两顶点之间的校正点,因标准图形两顶点间连线是多边形的边,可直接取点,此步骤加快了选取校正点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绘制点还可以包括手绘图形基于绘制方向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所述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同一个校正点。
其中,图3a以组合实施例进行示例说明。图3a与图1a中相关技术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从手绘图形的绘制点中选取基于绘制方向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令起始点和结束点都对应同一个校正点,使得不封闭的手绘图形向封闭的标准图形进行动画变换时,手绘图形和后续变换过程中的动画效果图形,上述两图形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将同时向标准图形上的一个校正点靠近,最后形成封闭的标准图形,此步骤使动画效果能更完整地体现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的识别过程和变换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标准图形是封闭的多边形而手绘图形是不封闭的图形时,手绘图形的缺口所在位置有两种情况:一、如图3b所示,手绘图形的缺口对应的是标准图形的顶点,此时手绘图形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的校正点为标准图形的多个顶点中相对其他顶点距离所述起始点或结束点最近的顶点;二、如图3c所示,手绘图形的缺口对应的是标准图形的边,也就是说标准图形的顶点都有对应的绘制点,此时取与手绘图形的起始点距离最近的校正点为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的校正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在标准图形上选取校正点的一种处理过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校正点可以是距离所述绘制点最近的点,即在标准图形上选取距离绘制点最近的点作为与所述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
图4a与图1a中相关技术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如图4b所示,该图是以校正点是距离绘制点最近的点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实施例中,当手绘图形的绘制点确定后,因标准图形是确定的,可直接在标准图形上依次选取与每个绘制点距离最近的点作为校正点,使得手绘图形向标准图形变换的过程最短,减少了动画变换效果的点计算量;因每组绘制点和校正点的距离是最近的,因此手绘图形上的特征点和标准图形的特征点也是对应的,从而也减少了动画变换效果过程中的图形失真。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一种确定中间点的处理过程,图5a与图1a中相关技术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可以包括:
S501基于预设动画变换前进步长,在每对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
每一轮动画效果的动画效果图形,都基于预设动画变换前进步长而获得,动画前进步长决定了动画变换变换效果的快慢,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自定义动画前进步长的大小,增大了动画效果针对应用场景的适配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画变换前进步长的大小可以由减速插值器来确定。
减速插值器为设定所述动画过渡快慢的工具,在应用系统中该减速插值器的定义是:按减速运动的规律,根据时间流逝的百分比计算出当前属性值改变的百分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的方法可以为:
float currentX=from.x+((to.x-from.x)*fraction);
float currentY=from.y+((to.y-from.y)*fraction);
其中,float currentX为计算获得的中间点的横坐标;float currentY为计算获得的中间点的纵坐标;from.x为所述绘制点的横坐标,to.x为所述校正点的横坐标,from.y为所述绘制点的纵坐标,to.y为所述校正点的纵坐标,fraction为每轮动画效果的动画变换前进步长,x和y为平面坐标系的坐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中间点的方法是利用绘制点和校正点的点集,使中间点的坐标值通过上述两点集进行逻辑运算得出,以绘制点到校正点的距离为1,那减速差值器则在0到1之间选取一个数值,该数值每进行一次动画变换后都将更新。另外,每进行一次动画变换,中间点就越向校正点靠近。经过上述步骤,可实现按照一定的动画前进步长在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并通过减速插值器使动画效果图形从绘制点向校正点减速靠近,呈现出将手绘图形从粗略修改到细节完善,最后变换成标准图形的动画效果。
如图5b所示,该图示意出一个手绘点与所对应的校正点之间的多个中间点。
与前述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
本发明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计算机设备。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6所示的处理器610、网络接口620、内存630、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640之外,实施例中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631所在的计算机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所述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如图7a所示,包括:
用于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并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的点选取单元(72),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
用于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的点计算单元(74);
用于绘制动画效果的动画绘制单元(76),所述动画效果是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
动画效果可以为多个中间点组成的动画效果图形以前一个图形刚好消失后一个图形刚好出现的动画变换过程。动画效果图形按照绘制点、第一中间点、第二中间点……校正点的顺序排列,动画效果的第一帧图形是手绘图形,第二帧图形是第一中间点组成的第一动画效果图形,第三帧图形是第二中间点组成的第二动画效果图形,……,最后一帧图形是标准图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点排序单元(图7a未示出),用于:
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
将所述校正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点过滤单元(图7a未示出)。点排序单元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后,点过滤单元若每相邻两绘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则将其中一个绘制点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画效果中,所述中间点的绘制顺序与所述绘制点的绘制顺序相同、且以所述手绘图形的起始点对应的中间点开始绘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图形为封闭的多边形,所述点选取单元(72)用于:
获取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
根据标准图形的顶点,在所述手绘图形上确定与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距离最近的绘制点,作为所述手绘图形上的绘制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正点是距离所述绘制点最近的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校正点为标准图形上两个顶点连线之间选取的点,其中,校正点的数量与两个顶点对应的两绘制点连线间的绘制点数量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绘制点还包括手绘图形基于绘制方向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所述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同一个校正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计算单元(74)用于:
基于预设动画变换前进步长,在每对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多个中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画变换前进步长的大小由减速插值器来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计算单元(74)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的过程包括:
float currentX=from.x+((to.x-from.x)*fraction);
float currentY=from.y+((to.y-from.y)*fraction);
其中,float currentX为计算获得的中间点的横坐标;float currentY为计算获得的中间点的纵坐标;from.x为所述绘制点的横坐标,to.x为所述校正点的横坐标,from.y为所述绘制点的纵坐标,to.y为所述校正点的纵坐标。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显示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上任一项所述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步骤。
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可以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例,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如图7b所示,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该图为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的实施例之一——智能交互平板上应用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效果图,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相应的,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实现上述任一项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
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所述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其中,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所述校正点是标准图形上的点;
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
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动画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
将所述校正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绘制点基于所述手绘图形的绘制方向排序后,还包括:
若每相邻两绘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则将其中一个绘制点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画效果中,所述中间点的绘制顺序与所述绘制点的绘制顺序相同、且以所述手绘图形的起始点对应的中间点开始绘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图形为封闭的多边形,确定所述绘制点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
根据标准图形的顶点,在所述手绘图形上确定与所述标准图形的顶点距离最近的绘制点,作为所述手绘图形上的绘制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点是距离所述绘制点最近的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校正点为标准图形上两个顶点连线之间选取的点,其中,校正点的数量与两个顶点对应的两绘制点连线间的绘制点数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点还包括手绘图形基于绘制方向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所述起始点和结束点对应同一个校正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动画变换前进步长,在每对绘制点和校正点之间确定多个中间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至少一个中间点的方法为:
float currentX=from.x+((to.x-from.x)*fraction);
float currentY=from.y+((to.y-from.y)*fraction);
其中,float currentX为计算获得的中间点的横坐标;float currentY为计算获得的中间点的纵坐标;from.x为所述绘制点的横坐标,to.x为所述校正点的横坐标,from.y为所述绘制点的纵坐标,to.y为所述校正点的纵坐标,fraction为每轮动画效果的动画变换前进步长,x和y为平面坐标系的坐标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画变换前进步长的大小由减速插值器来确定。
12.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确定手绘图形上的多个绘制点并在标准图形上确定每个绘制点所对应的校正点的点选取单元,所述标准图形是对所述手绘图形校正后生成的图形;
用于确定每个绘制点和所对应的校正点两个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点的点计算单元;
用于绘制动画效果的动画绘制单元,所述动画效果是以每个绘制点为起点,所述绘制点对应的校正点为终点,在所述起点、中间点和终点之间绘制。
13.一种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显示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393511.7A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02112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3511.7A CN110211209A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3511.7A CN110211209A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1209A true CN110211209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3511.7A Pending CN110211209A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12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346A (zh) * 2020-10-28 2021-02-02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角尺作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白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7926A (zh) * 2007-06-12 2007-11-0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Gamma曲线校正过程中平滑拐点的方法
CN101072288A (zh) * 2007-06-15 2007-11-14 林进灯 取得鱼眼影像校正关系与鱼眼校正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7926A (zh) * 2007-06-12 2007-11-0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Gamma曲线校正过程中平滑拐点的方法
CN101072288A (zh) * 2007-06-15 2007-11-14 林进灯 取得鱼眼影像校正关系与鱼眼校正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小红帽的蕾小蕾: "《电子白板 图形识别》", 《搜狐视频网》 *
贾艾晨: "《计算机图形学》", 30 April 2009,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346A (zh) * 2020-10-28 2021-02-02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角尺作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白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1132C (zh) 用于显示器的合成速率降低
CN110321054B (zh) 毛笔笔迹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24079A (zh) 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584358A (zh) 一种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及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43230A (zh) 人脸融合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564063B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虚拟物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930464B (zh) Web富媒体跨屏适配方法和装置
CN101902561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0636365A (zh) 视频字符添加方法和装置
CN107343206A (zh) 支持多视角观看的视频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416722A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KR20150012291A (ko) 애니메이션 재생 방법, 장치, 기기,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US11113578B1 (en) Learned model-based image rendering
CN105872515A (zh)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766215A (zh) 人脸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5829B (zh) 一种音效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393480A (zh) 基于动态神经纹理的说话人合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630057A (zh) 确定特效视频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11209A (zh) 一种矢量图形动画过渡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设备
CN111739134B (zh) 虚拟角色的模型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5487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452645B (zh) 生成场景图像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64539B (zh) 特效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99203A (zh) 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872547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