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0797A -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0797A
CN110210797A CN201810165295.6A CN201810165295A CN110210797A CN 110210797 A CN110210797 A CN 110210797A CN 201810165295 A CN201810165295 A CN 201810165295A CN 110210797 A CN110210797 A CN 110210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unit area
warehouse
new
over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52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0797B (zh
Inventor
王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52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0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0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0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0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0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5Relationships between shipper or supplier and carriers
    • G06Q10/08355Rou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相似仓库和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从而可以自动化地确定出满足新仓库的实际情况的覆盖区域,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配送中心的配置过程是大型电子商城订单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其主要作用是确定该订单可生产的配送中心仓库列表,同时供前台结算和订单计划生产系统使用。配送中心配置中保存着各仓可生产覆盖的区域信息。
当新仓库建立后,需要在配送中心配置中添加该仓可覆盖的区域范围。覆盖区域下的订单有可能在该仓库进行生产,反之则不会在该仓库生产。
目前,新仓库的开设过程中,生成新仓库覆盖区域的步骤如下:1)人工填写仓库类型,例如包括中小件仓、大件仓、图书仓等等;2)人工选择某个已有的参考仓库的覆盖区域,填写参考仓库的配送中心、仓库编号;3)人工按地址选择覆盖区域。
在上述方法中,运营人员的主观因素占比较大,从而无法客观地选择仓库覆盖区域。从而导致开仓后,与已有仓库之间的产能不均衡,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确定新仓库的生产覆盖区域、以提升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包括: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相似仓库和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相似仓库的历史数据,计算预估产量需求包括:根据多个第一相似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拟合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根据新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根据多个第二相似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拟合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其中,产量占比指仓库的产量占仓库覆盖区域的总产量的比重;根据新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产量占比;根据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和新仓库的产量占比,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根据新仓库所在的配送中心的类型确定候选覆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包括:将候选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作为无向图的顶点;遍历无向图中的单位区域,将相邻、且有预设类型的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在单位区域不与任何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邻接的情况下,使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单位区域和在地理上与单位区域相邻的单位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包括:按照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生成行车距离列表;依次查看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直到查看的单位区域符合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其中,备选列表用于存储备选的单位区域;响应于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不邻接,确定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并将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重新排序,其中,优先级是根据单位区域的品类、配送时效、购买力、人口中的至少一个因素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邻接单位区域作为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便将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将候选覆盖区域中不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但邻接的单位区域都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的单位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待筛除区域;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查看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响应于产量需求之和仍然大于或等于预估产量需求,删除相应的待筛除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按照每个单位区域所属的分拣中心、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分类;将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设值的类别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获取候选覆盖区域中分拣中心与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相同、并且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区域单位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候选新增区域;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将候选新增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包括:产量需求预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相似仓库和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无向图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备选单位区域选择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新仓库覆盖区域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产量需求预估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多个第一相似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拟合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根据新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根据多个第二相似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拟合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其中,产量占比指仓库的产量占仓库覆盖区域的总产量的比重;根据新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产量占比;根据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和新仓库的产量占比,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新仓库所在的配送中心的类型确定候选覆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向图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将候选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作为无向图的顶点;遍历无向图中的单位区域,将相邻、且有预设类型的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在单位区域不与任何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邻接的情况下,使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单位区域和在地理上与单位区域相邻的单位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选单位区域选择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按照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生成行车距离列表;依次查看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直到查看的单位区域符合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其中,备选列表用于存储备选的单位区域;响应于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不邻接,确定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并将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优先级排序模块,被配置为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重新排序,其中,优先级是根据单位区域的品类、配送时效、购买力、人口中的至少一个因素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备选单位区域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邻接单位区域作为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便将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覆盖区域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候选覆盖区域中不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但邻接的单位区域都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的单位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待筛除区域;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查看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响应于产量需求之和仍然大于或等于预估产量需求,删除相应的待筛除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覆盖区域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按照每个单位区域所属的分拣中心、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分类;将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设值的类别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获取候选覆盖区域中分拣中心与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相同、并且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区域单位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候选新增区域;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将候选新增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些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基于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构建无向图,并基于运输距离和无向图中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从备选的单位区域中选择新仓库的覆盖区域,从而可以自动化地确定出满足新仓库的实际情况的覆盖区域,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预估产量需求确定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无向图生成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的有向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6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的有向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包括步骤S102~S108。
在步骤S102中,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相似仓库和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
相似仓库和新仓库的相同属性例如可以包括仓库类型、仓储生产系统类型、配送中心类型等等。仓库类型例如可以包括中小件仓、图书仓、大型家电仓等等。属性相似的仓库的单位生产能力和生成需求更相似,因此可以根据已有仓库来预先估计新仓库的产量需求。
在步骤S104中,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新仓库所在的配送中心的类型确定候选覆盖区域。例如,当配送中心的类型为城市仓(Town Distribution Center,简称:TDC),覆盖区域一般为一个地级市大小,候选覆盖区域范围为新仓所在地级市及相邻的地级市;当配送中心的类型为区域仓(Forward Distribution Center,简称:FDC),覆盖区域一般为一个省或半个省大小,则候选覆盖区域范围为新仓所在省级行政区及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当配送中心类型为中心仓(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简称:RDC),其覆盖区域一般为几个省,即一个地理大区的大小(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东区、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候选覆盖区域范围可以为新仓所在的地理大区及相邻的地理大区。
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用于衡量单位区域之间在交通上的互通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单位区域之间可以通过预设类型的交通方式可达,例如有互通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则在无向图中两个单位区域之间可以具有连接关系。在地里上相邻、并且可以通过预设类型的交通方式互通的两个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为邻接关系,即二者直接相连。
在步骤S106中,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
运输距离是指从新仓库运输、配送货物到单位区域的运输路径的长度。例如,在一个示例性的运输过程中,从仓库中运出的货物首先需要运输到该仓库对应的分拣中心,然后由分拣中心配送到各个三级地址对应的分拣中心,再由分拣中心运送到三级地址的各个站点,从而确定了几段基本的运输路径。在选择每段的具体路径时,还可以考虑实际的路况、行驶规则等等。例如,在从由分拣中心运送到三级地址的各个站点时,可以考虑允许货车通行的最短行车距离。
在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时,可以优先选择距离新仓库更近的单位区域,以保证新仓库的覆盖区域的配送时效性。此外,还可以将与距离较近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邻接的单位区域也作为备选。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便捷、快速的互通方式,因此这些邻接的单位区域的配送时效性和配送成本也会得到保障。
在步骤S108中,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符合条件的备选的单位区域可能有多个,甚至超出了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因此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单位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排序,例如按照单位区域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逐一将其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超过预估产量需求。
如果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超出了预设范围,则可以继续地扩充备选的单位区域,然后再执行步骤S108的添加过程。
上述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基于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构建无向图,并基于运输距离和无向图中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从备选的单位区域中选择新仓库的覆盖区域,从而可以自动化地确定出满足新仓库的实际情况的生产覆盖区域,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单位区域可能由多个仓库进行供货。在这种情况下,确定新仓库的覆盖区域时不仅需要考虑新仓库的生产能力,还需要考虑新仓库的产量占新仓库的覆盖区域的产量的比重,从而综合地估计覆盖区域的产量需求。下面参考图2描述本发明产量需求预估方法的实施例。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预估产量需求确定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202~S210。
在步骤S202中,根据多个第一相似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拟合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
第一相似仓库是生产能力与新仓库相似的仓库,例如,可以是与新仓库具有相同的仓库类型和仓储生产系统类型的仓库。仓库的容量信息例如可以是仓储面积、仓容定额,平均产量例如可以是日均订单产量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以仓储面积为X轴、以仓容定额为Y轴、以日平均订单生产量为Z轴,生成包括XYZ轴的坐标系,并根据第一相似性列表中第一相似仓库的信息生成对应的坐标点。然后根据这些坐标点和原点,通过曲线拟合的方式计算出Z与X、Y的关系函数Z=f(X,Y)。根据需要,函数可以通过原点,以表示仓储面积为0、仓容定额为0时,日平均订单生产量为0。
根据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函数确定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4中,根据新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
在步骤S206中,根据多个第二相似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拟合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其中,产量占比指仓库的产量占仓库覆盖区域的总产量的比重。
第二相似仓库是产量占比与新仓库相似的仓库。例如,可以是与新仓库具有相同的配送中心类型、仓库类型的仓库。备货信息例如可以是仓库的备货库存量单位(StockKeeping Unit,简称: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可以以备货SKU数量为X轴、订单生产量占覆盖区域订单比例为Y轴,并根据第二相似性列表中第二相似仓库的信息生成对应的坐标点。然后根据这些坐标点和原点,通过拟合的方式计算出Y与X关系函数Y=g(X)。根据需要,函数可以通过原点,以表示备货SKU数量为0时,新仓订单生产量占覆盖区域订单比例为0。
在步骤S208中,根据新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产量占比。
在步骤S210中,根据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和新仓库的产量占比,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例如,可以根据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与新仓库的产量占比的比值确定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此时预估产量需求是指新仓库所覆盖的区域的预估产量需求。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确定相似仓库,以综合地估计新仓库的产量需求,提高了产量需求估计的准确性,进而使得生成的新仓库的覆盖区域更准确。
下面参考图3描述本发明无向图生成方法的实施例。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无向图生成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无向图生成方法包括步骤S302~S306。
在步骤S302中,将候选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作为无向图的顶点。
在步骤S304中,遍历无向图中的单位区域,将相邻、且有预设类型的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用无向无权边连接。
由于部分单位区域虽然是相邻的,但是由于地形、交通等原因没有便捷的互通方式。因此在构建无向图时,首先考虑有预设类型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之间的连接。完成遍历后,即将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区域都进行连接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步骤S306中,在单位区域不与任何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邻接的情况下,使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单位区域和在地理上与单位区域相邻的单位区域。即,对于无向图中的孤立点,可以考虑将其与地理上相邻的单位区域连接。
从而,使得无向图不仅能够反映单位区域之间的地理距离,还能够反映交通的便捷性,使得确定的覆盖区域更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参考图4描述本发明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的实施例。
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4A所示,该实施例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包括步骤S402~S408。
在步骤S402中,按照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生成行车距离列表。即,行车距离列表中包括按照距新仓库的运输距离排序的单位区域。
在步骤S404中,依次查看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直到查看的单位区域符合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
在步骤S406中,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其中,备选列表用于存储备选的单位区域。
在步骤S408中,响应于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不邻接,确定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并将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
例如,行车距离列表、备选列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元素如表1A所示。备选列表、新仓库覆盖区域当前没有元素。
表1A
行车距离列表 备选列表 新仓库覆盖区域
A
B
C
首先查看的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为A。由于备选列表、新仓库覆盖区域均为空,因此A满足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从而可以将A添加到备选列表,如表1B所示。
表1B
行车距离列表 备选列表 新仓库覆盖区域
A A
B
C
然后再查看行车距离列表中的下一个单位区域B。由于备选列表中的A已为行车距离列表中排在首位的单位区域,因此B以及B之后的单位区域都不符合条件。本轮筛选中添加到备选列表中的单位区域为A。
又例如,行车距离列表、备选列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元素如表2A所示。部分有向图如图4B所示。
表2A
行车距离列表 备选列表 新仓库覆盖区域
A D C
B
C
由于D和C在有向图中不邻接,因此可以将二者之间的最短路径A-M-D上的M也添加到备选列表中,如表2B所示。
表2B
行车距离列表 备选列表 新仓库覆盖区域
A D A
B M
C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备选列表中的单位区域进行重新排序。从而,在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向新仓库覆盖区域逐一添加的过程中,优先添加优先级高的单位区域。优先级可以根据单位区域的品类、配送时效、购买力、人口中的至少一个因素确定,根据需要,也可以参考其他因素。
以单位区域的品类因素为例。可以从新仓库的属性信息中获取到新仓的配送中心类型、备货品类,然后获取各单位区域中已有仓库所属的配送中心类型,确定比新仓库的配送中心类型优先级相等或者更高的仓库,优先级排序例如为TDC>FDC>RDC,然后将这些仓库组成待计算仓库列表。获取待计算仓库列表中所有仓库的备货品类,将所有仓库备货品类去重合并,生成该单位区域已有备货品类列表。如果新仓库备货品类有a个,其中在某单位区域的已有备货品类列表中的品类为b个,则该单位区域下下新仓库的备货品类非重合程度比为(a-b)/a。
上述实施例之所以只选择比新仓库的配送中心类型优先级相等或者高的仓库进行计算,是因为在该单位区域下优先级低的配送中心比优先级高的配送中心送货时效慢。新仓库为了达到提高时效的目的,会把热销品类的商品备货在新仓,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剔除比新仓的配送中心类型优先级低的仓库。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计算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以配送时效因素为例。从单位区域的属性中可以获取到目前最快时效以及各单位区域的订单在新仓生产的预计配送时效。然后计算单位区域的时效提升效率,其值为预计配送时效减去目前最快时效。不同时效可以采用不同的离散值表示,例如将每天配送三个波次的时效值设为10、每天配送两个波次的时效值设为9、次日达的时效值设为6、隔日达的时效值设为3、其他时效值设为1等等。
以购买力因素为例,可以获取各个单位区域的属性中的销量占比、社会消费品占比。设销量占比为e、社会消费品占比为f,则可以设该单位区域的发展潜力值为f/e-1,作为衡量购买力的一个指标。
人口因素例如可以为人口基数、常住人口数量等等。
当优先级的参考因素有多个时,可以将单位区域多个参考因素的加权和作为该单位区域的优先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新仓所在的配送中心类型选择相应的权重。由于不同的配送中心下的仓库关注的维度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区分设置。例如对于更关注时效提升效率的配送中心,可以增加配送时效因素的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次确定的备选的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可能过小或过大,从而从中选出的覆盖区域无法达到预估产量需求、或者远超过了预估产量需求。此时,可以继续对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扩充或删减。下面介绍几种示例性的优化方法。
下面参考图5描述本发明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实施例。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包括步骤S502~S506。
在步骤S502中,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步骤S504中,判断是否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即,是否产量需求之和过小。如果是,执行步骤S506;如果不是,结束本阶段的覆盖区域确定过程。
在步骤S506中,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邻接单位区域作为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即将备选列表进行更新。然后执行步骤S502。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当前备选的单位区域的生产需要不能满足预估产量需求时,继续根据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扩充备选区域。从而使得确定的生产覆盖区域能够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下面参考图6A描述本发明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实施例。
图6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6A所示,该实施例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包括步骤S602~S612。
在步骤S602中,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
在步骤S604中,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步骤S602~S604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图1实施例中的步骤S106~S108,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S606中,将候选覆盖区域中不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但邻接的单位区域都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的单位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如图6B所示,如果A的所有邻接点B、C、D均属于新仓覆盖区域,那么A也可以添加到新仓覆盖区域。
在步骤S608中,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待筛除区域。如图6B所示,设当前B、C、D、E、F均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其中,F不与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则可以将F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
在步骤S610中,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查看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
在步骤S612中,响应于产量需求之和仍然大于或等于预估产量需求,删除相应的待筛除区域。即,使得筛选后的结果更接近预估产量需求。
如果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过低,即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可以不删除该待筛除区域,仍在新仓覆盖区域中予以保留。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根据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进一步对新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生成的覆盖区域更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实施例。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优化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选择方法包括步骤S702~S712。
在步骤S702中,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
在步骤S704中,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步骤S702~S704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图1实施例中的步骤S106~S108,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S706中,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按照每个单位区域所属的分拣中心、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分类。即,每一类中的单位区域具有相同的分拣中心。
在步骤S708中,将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设值的类别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即,如果某个类别的产量较低,则可以不考虑将该分拣中心作为新仓库的分拣中心。
在步骤S710中,获取候选覆盖区域中分拣中心与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相同、并且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区域单位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候选新增区域。
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是指经过步骤S708的处理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所属的配送中心。由于删除了部分单位区域,因此需要增加一些单位区域进行平衡。
在步骤S712中,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将候选新增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令订单尽量集中到部分分拣中心中,使得运输过程中运载工具尽量满载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平均运输成本。
下面参考图8描述本发明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实施例。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80包括:产量需求预估模块810,被配置为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相似仓库和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无向图生成模块820,被配置为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备选单位区域选择模块830,被配置为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新仓库覆盖区域生成模块840,被配置为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产量需求预估模块81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多个第一相似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拟合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根据新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根据多个第二相似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拟合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其中,产量占比指仓库的产量占仓库覆盖区域的总产量的比重;根据新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产量占比;根据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和新仓库的产量占比,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80还可以包括: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模块850,被配置为根据新仓库所在的配送中心的类型确定候选覆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向图生成模块820可以被配置为将候选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作为无向图的顶点;遍历无向图中的单位区域,将相邻、且有预设类型的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在单位区域不与任何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邻接的情况下,使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单位区域和在地理上与单位区域相邻的单位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选单位区域选择模块83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按照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生成行车距离列表;依次查看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直到查看的单位区域符合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其中,备选列表用于存储备选的单位区域;响应于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不邻接,确定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并将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80还可以包括:优先级排序模块860,被配置为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重新排序,其中,优先级是根据单位区域的品类、配送时效、购买力、人口中的至少一个因素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80还可以包括:备选单位区域调整模块870,被配置为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邻接单位区域作为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便将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80还可以包括:第一覆盖区域调整模块880,被配置为将候选覆盖区域中不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但邻接的单位区域都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的单位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待筛除区域;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查看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响应于产量需求之和仍然大于或等于预估产量需求,删除相应的待筛除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覆盖区域调整模块890,被配置为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按照每个单位区域所属的分拣中心、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分类;将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设值的类别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获取候选覆盖区域中分拣中心与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相同、并且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区域单位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候选新增区域;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将候选新增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900包括:存储器910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910的处理器920,处理器9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910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
其中,存储器910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以及其他程序等。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1000包括:存储器1010以及处理器102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030、网络接口1040、存储接口1050等。这些接口1030,1040,1050以及存储器1010和处理器1020之间例如可以通过总线1060连接。其中,输入输出接口1030为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提供连接接口。网络接口1040为各种联网设备提供连接接口。存储接口1050为SD卡、U盘等外置存储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为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所述相似仓库和所述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
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
根据所述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所述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
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相似仓库的历史数据,计算预估产量需求包括:
根据多个第一相似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拟合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
根据新仓库的容量信息和所述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
根据多个第二相似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拟合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其中,所述产量占比指仓库的产量占仓库覆盖区域的总产量的比重;
根据新仓库的备货信息和所述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产量占比;
根据所述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和所述新仓库的产量占比,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
根据新仓库所在的配送中心的类型确定候选覆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包括:
将候选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作为无向图的顶点;
遍历无向图中的单位区域,将相邻、且有预设类型的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用无向无权边连接;
在单位区域不与任何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邻接的情况下,使用无向无权边连接所述单位区域和在地理上与所述单位区域相邻的单位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所述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包括:
按照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生成行车距离列表;
依次查看所述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直到查看的单位区域符合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
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其中,所述备选列表用于存储备选的单位区域;
响应于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不邻接,确定所述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并将所述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重新排序,其中,所述优先级是根据所述单位区域的品类、配送时效、购买力、人口中的至少一个因素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邻接单位区域作为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便将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
将候选覆盖区域中不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但邻接的单位区域都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的单位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
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待筛除区域;
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查看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所述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
响应于所述产量需求之和仍然大于或等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删除相应的待筛除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按照每个单位区域所属的分拣中心、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分类;
将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设值的类别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
获取候选覆盖区域中分拣中心与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相同、并且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区域单位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候选新增区域;
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将候选新增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所述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10.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包括:
产量需求预估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相似仓库的数据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其中,所述相似仓库和所述新仓库的部分或全部属性相同;
无向图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之间的互通信息,生成以单位区域为顶点的无向图;
备选单位区域选择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候选覆盖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以及所述无向图中单位区域之间的邻接关系,选择备选的单位区域;
新仓库覆盖区域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依次将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其中,所述产量需求预估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多个第一相似仓库的容量信息和平均产量,拟合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根据新仓库的容量信息和所述平均产量与仓库的容量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根据多个第二相似仓库的备货信息和产量占比,拟合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其中,所述产量占比指仓库的产量占仓库覆盖区域的总产量的比重;根据新仓库的备货信息和所述产量占比与备货信息之间的函数,计算新仓库的产量占比;根据所述新仓库的预估平均产量和所述新仓库的产量占比,计算新仓库的预估产量需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
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新仓库所在的配送中心的类型确定候选覆盖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其中,无向图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将候选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作为无向图的顶点;遍历无向图中的单位区域,将相邻、且有预设类型的公路互通的单位区域用无向无权边连接;在单位区域不与任何单位区域在无向图中邻接的情况下,使用无向无权边连接所述单位区域和在地理上与所述单位区域相邻的单位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其中,所述备选单位区域选择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按照每个单位区域到新仓库的运输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生成行车距离列表;依次查看所述行车距离列表中的单位区域,直到查看的单位区域符合比备选列表中的任一单位区域在行车距离列表中的排序都靠前、并且未出现在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其中,所述备选列表用于存储备选的单位区域;响应于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不邻接,确定所述符合条件的单位区域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最短路径,并将所述最短路径所经过的单位区域添加到备选列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
优先级排序模块,被配置为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备选的单位区域进行重新排序,其中,所述优先级是根据所述单位区域的品类、配送时效、购买力、人口中的至少一个因素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
备选单位区域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将备选的单位区域在有向图中的邻接单位区域作为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以便将新的备选的单位区域逐一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已添加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一覆盖区域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将候选覆盖区域中不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但邻接的单位区域都属于新仓库覆盖区域的单位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待筛除区域;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查看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所述待筛除区域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响应于所述产量需求之和仍然大于或等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删除相应的待筛除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二覆盖区域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并且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不在预设范围内,按照每个单位区域所属的分拣中心、将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单位区域分类;将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小于预设值的类别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删除;获取候选覆盖区域中分拣中心与新仓库覆盖区域涉及的分拣中心相同、并且与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区域单位邻接的单位区域,作为候选新增区域;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将候选新增区域添加到新仓库覆盖区域,直到所述新仓库覆盖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产量需求之和与所述预估产量需求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19.一种生产覆盖区域确定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
CN201810165295.6A 2018-02-28 2018-02-28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10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295.6A CN110210797B (zh) 2018-02-28 2018-02-28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295.6A CN110210797B (zh) 2018-02-28 2018-02-28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0797A true CN110210797A (zh) 2019-09-06
CN110210797B CN110210797B (zh) 2023-11-07

Family

ID=67778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5295.6A Active CN110210797B (zh) 2018-02-28 2018-02-28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07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8820A (zh) * 2020-01-16 2021-07-16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仓库调整计划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9532A (zh) * 2016-11-23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分仓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07396373A (zh) * 2016-05-17 2017-11-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451673A (zh) * 2017-06-14 2017-12-08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区域划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373A (zh) * 2016-05-17 2017-11-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779532A (zh) * 2016-11-23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分仓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07451673A (zh) * 2017-06-14 2017-12-08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配送区域划分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戢晓峰 等: "高强度快递需求区域移动仓库选址算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8820A (zh) * 2020-01-16 2021-07-16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仓库调整计划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128820B (zh) * 2020-01-16 2024-03-01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评估仓库调整计划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0797B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m et al. Agility and proximity considerations in supply chain design
Zhu et 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MRT system on accessibility in Singapore using an integrated GIS tool
CN112183852B (zh) 物流配送路线筛选及运费核算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JP2019028992A (ja) 配送車両の配送計画生成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4573185B (zh) 高速列车技术指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utman Urban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models: A state-of-the-art summary
CN106250568A (zh) 服务范围确定方法、物流服务提供方推荐方法及相应装置
JP2022508280A (ja) マルチモーダル貨物サービスの自動生成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Gitinavard et al. A bi-objective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 model with Pareto optimal points evaluation for perishable products under uncertainty
Mao et al. New approach for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using linguistic Z-numbers and EDAS method
Wang et al. The effect of distance on cargo flows: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imports and their hinterland destinations
Jato-Espino et al.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the selection of asphalt wearing courses in highly trafficked roads
CN115605903A (zh) 用于快速组成、启动和配置具有内置审计和监测结构的可定制的第二层级转移结构的系统及其方法
Zeng et al. The pickup problem: consumers' locational preferences in flow interception
Gitinavard Strategic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projects based on hybrid group decision analysi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Cui et al. GIS-based method of delimitating trade area for retail chains
CN113240175B (zh) 配送路线的生成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06156973A (zh) 提供物流服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10797A (zh) 生产覆盖区域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039699A (ja) 電力調達支援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8829795A (zh) 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Shao-hong et al. Location algorithm of transfer stations based on density peak and outlier detection
CN109117989A (zh) 一种任务匹配时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Lim et al. Promoting cost efficiency and uniformity in parcel delivery centre locations and service areas: a GIS-based analysis
CN108717640B (zh) 旅游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