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8958A -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8958A
CN110208958A CN201910469074.2A CN201910469074A CN110208958A CN 110208958 A CN110208958 A CN 110208958A CN 201910469074 A CN201910469074 A CN 201910469074A CN 110208958 A CN110208958 A CN 110208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tude
incident light
complex amplitude
output plane
foll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90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heat Field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heat Field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heat Field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heat Field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90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89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8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89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05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image formation, e.g. whereby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or optical aberrations are releva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66Diffraction theory; Mathematical mod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属于光学元件、结构光技术领域;该3D结构光产生元件包含一个衬底结构和由衬底结构支撑的多个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在衬底表面成矩阵排列,在矩阵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邻两个子结构在衬底上坐标的距离为定值,所述子结构的尺寸相同,转角不同,子结构的转角和相位之间具有确定关系;本发明利用尺寸相同转角不同的子结构来代替传统衍射光学元件中具有不同高度的台阶结构,由于高度相同,因此只需要一次加工即可完成,这样能够提高加工精度;由于转角能够随相位连续变化,因此忽略光在材料中的损耗,该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衍射效率不受理论限制;即本发明能够同时提高衍射效率和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属于光学元件、结构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点阵投影的3D结构光测量方案被提出,其原理为通过衍射光学元件产生3D结构光点阵,投影在被测物表面,通过测量返回的结构光点阵图,得到被测物的三维轮廓。
文章《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forspeckle generation of 3-D range sensors》和文章《Diffractive ElementDesign forGeneratingMulti-Channel StructuredLight Field》等都涉及了一种用于产生3D结构光点阵的衍射光学元件,这种衍射光学元件的特点是具有不同高度的台阶结构,同时每一个高度对应的相位为0-2π范围内的一个特定值;
这种结构虽然能够产生3D结构光点阵,但是这种具有不同高度的台阶结构却有如下问题:
第一、由于高度为离散值,故这种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受到理论限制,忽略光在材料中的损耗,两台阶衍射光学元件的最高衍射效率不超过40.5%,四台阶衍射光学元件的最高衍射效率不超过81%。
第二、虽然通过台阶数量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衍射效率,但是根据台阶数量为2n的衍射光学元件需要的套刻次数为n次,可见,台阶数量增加,套刻次数也随之增加,加工误差容易累计,这就给提高加工精度带来困难。
可见,提高衍射效率和提高加工精度是难以兼顾的一对矛盾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衍射光学元件无法同时提高衍射效率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该元件中采用了尺寸相同,转角不同的子结构来代替传统衍射光学元件中不同高度的台阶结构,不仅能够提高衍射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加工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通过单次投影曝光、原子层沉积和刻蚀工艺加工而成,包含一个衬底结构和由衬底结构支撑的多个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在衬底表面成矩阵排列,在矩阵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邻两个子结构在衬底上坐标的距离为定值,所述子结构的尺寸相同,转角不同,子结构在绕衬底坐标(x,y)法线的转角θ和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为任意整数,φθ=0为θ=0时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
上述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有如下定义: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计算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以上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如果:
入射光为可见光,所述子结构的材料为二氧化钛或氮化镓,所述衬底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入射光为红外光,所述子结构和所述衬底的组成材料均为硅。
一种确定3D结构光产生元件输出平面光强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确定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步骤b、确定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步骤c、确定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步骤d、确定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步骤e、确定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步骤完毕。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中子结构相位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该3D结构光产生元件包含一个衬底结构和由衬底结构支撑的多个子结构,子结构的尺寸相同,转角不同,即利用尺寸相同转角不同的子结构来代替传统衍射光学元件中具有不同高度的台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转角θ和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之间满足如下关系:由于高度相同,因此只需要一次加工即可完成,这样能够提高加工精度;由于转角能够随相位连续变化,因此忽略光在材料中的损耗,该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衍射效率不受理论限制;可见,这种结构能够同时提高衍射效率和加工精度。
第二、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确定3D结构光产生元件输出平面光强分布的方法,并提供了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中子结构相位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如何根据输出平面光强分布来计算相位,进而根据得到连续变化的转角,使得本发明不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而是切实提供了一种计算转角的方法,确保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
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通过单次投影曝光、原子层沉积和刻蚀工艺加工而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3D结构光产生元件包含一个衬底结构和由衬底结构支撑的多个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在衬底表面成矩阵排列,在矩阵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邻两个子结构在衬底上坐标的距离为定值,所述子结构的尺寸相同,转角不同,子结构在绕衬底坐标(x,y)法线的转角θ和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为任意整数,φθ=0为θ=0时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有如下定义: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计算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在具体实施例一或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如果:
入射光为可见光,所述子结构的材料为二氧化钛或氮化镓,所述衬底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入射光为红外光,所述子结构和所述衬底的组成材料均为硅。
具体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一种确定3D结构光产生元件输出平面光强分布的方法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确定3D结构光产生元件输出平面光强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确定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步骤b、确定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步骤c、确定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步骤d、确定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步骤e、确定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步骤完毕。
具体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中子结构相位的计算方法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中子结构相位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Claims (5)

1.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通过单次投影曝光、原子层沉积和刻蚀工艺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衬底结构和由衬底结构支撑的多个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在衬底表面成矩阵排列,在矩阵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邻两个子结构在衬底上坐标的距离为定值,所述子结构的尺寸相同,转角不同,子结构在绕衬底坐标(x,y)法线的转角θ和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为任意整数,φθ=0为θ=0时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有如下定义: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其特征在于,计算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其特征在于,如果:
入射光为可见光,所述子结构的材料为二氧化钛或氮化镓,所述衬底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入射光为红外光,所述子结构和所述衬底的组成材料均为硅。
4.一种确定3D结构光产生元件输出平面光强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确定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步骤b、确定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步骤c、确定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步骤d、确定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步骤e、确定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步骤完毕。
5.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中子结构相位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CN201910469074.2A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Pending CN1102089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9074.2A CN110208958A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9074.2A CN110208958A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8958A true CN110208958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90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9074.2A Pending CN110208958A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895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266A (zh) * 2019-03-07 2019-05-2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整形光学元件及其设计方法
CN209946429U (zh) * 2019-05-31 2020-01-14 苏州麦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深度感知的高效率衍射光学元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266A (zh) * 2019-03-07 2019-05-2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整形光学元件及其设计方法
CN209946429U (zh) * 2019-05-31 2020-01-14 苏州麦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深度感知的高效率衍射光学元件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姬扬 等: "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研究", 《物理学报》 *
庞辉 等: "基于瑞利-索末菲积分的大衍射角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方法", 《光子学报》 *
朱鹏强 等: "纯相位型轴锥透镜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 《激光杂志》 *
李晶: "基于瑞利-索末菲衍射理论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王猛: "宽谱衍射微光学结构的设计与制作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董辉: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应用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陈敏: "二元光学的组件设计技术与实现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颜树华: "利用二维杨-顾算法设计非对称结构衍射光学元件", 《光学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7045C (zh) 标尺的制造方法和光电式编码器
CN107816939A (zh) 衍射光学元件和干涉测量方法
CN101726779B (zh) 一种制作全息双闪耀光栅的方法
CN108957911A (zh) 散斑结构光投影模组及3d深度相机
CN101799569B (zh) 一种制作凸面双闪耀光栅的方法
CN106197322B (zh) 一种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2519152B (zh) 基于gpu塔式太阳能热电系统镜场光学效率的计算方法
US20140071155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reflective or refractive surface
CN107289865A (zh) 一种基于曲面基准件的二维位移测量方法
CN107063477A (zh) 光栅横向剪切干涉大数值孔径波前重建方法
CN103512505A (zh) 用于干涉式间距测量的设备
CN102494637A (zh) 三个编码周期的三基色梯形相移三维信息获取方法
Mao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crossed gratings with multiple zero-reference marks for planar encoders
CN104142123A (zh) 应用于机械设备几何误差测量的三自由度激光测量系统
CN106092515A (zh) 一种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测量焦距和转角的方法
CN110208958A (zh) 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
CN114296245A (zh) 一种拉曼光束整形装置
CN102200636A (zh) 非成像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
CN106840039B (zh) 一种基于复合光栅投影的快速三维测量方法
CN108803067A (zh) 一种光学深度相机及其信号光源处理方法
CN106959587B (zh) 基于衍射的套刻测量标记、套刻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CN209946429U (zh) 一种用于深度感知的高效率衍射光学元件
CN209991948U (zh) 透明材质三维轮廓重构的深紫外结构光精密检测装置
CN207163406U (zh) 一种基于曲面基准件的二维位移测量系统
CN106918313B (zh) 一种碟式Stirling太阳能聚光镜面质量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