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0377A -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0377A
CN110200377A CN201910323985.4A CN201910323985A CN110200377A CN 110200377 A CN110200377 A CN 110200377A CN 201910323985 A CN201910323985 A CN 201910323985A CN 110200377 A CN110200377 A CN 110200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folding
bottom plate
fore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39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attle Housekeeper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attle Housekeeper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attle Housekeeper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attle Housekeeper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39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0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0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7/00Collapsible or extensible purses, luggage, bag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9/00Purses, Luggage or bags convertible into objects for other us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用途便携箱体领域,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所述可折叠箱体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位于底部的底板所构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底板与前板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机构;前板和后板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所述可折叠箱体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箱体可折叠且易操作;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承重量大,稳定性高,安全性好,可供使用者坐下休息。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用途便携箱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人们往往会选择一次性购买大量物品。因此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去菜市场采购,或者是搬运快递,往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负重。传统塑料袋手提式运送方式,不仅费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采购量,更有甚者因塑料袋手提处压强过大给手造成损伤。
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手拉车一般为铝合金架式手拉车和布袋式手拉车。铝合金架式手拉车由于其框架结构,易造成物品的掉落,或者对生鲜食品造成损伤。且铝合金架式手拉车承重量具有一定限度,无法供使用者坐下休息。且无法折叠,携带不便,较占空间。布袋式手拉车,由于其容纳物品的布袋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因此所能容纳物品的重量和形状都有限。并且同样无法供使用者坐下休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箱体及其折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可折叠、携带不便、承重量小、占用空间较大、无法供使用者坐下休息等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所述可折叠箱体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位于底部的底板所构成的容纳空间,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向下折叠至底板上侧;
S2:底板向前折叠至与前板内侧;
S3:前板后板相对折叠扣合,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扣合于前板和后板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板、后板和底板共同组成箱式容纳空间,所述的容纳空间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折叠方法包括:S1: 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向下折叠至底板上侧;S2:底板向前折叠至与前板内侧;S3:前板后板相对折叠扣合,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扣合于前板和后板之间。该箱体可折叠,便于携带,利于收纳。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所述步骤S1中:通过第一/二转动机构,使第一/二侧板平行叠加于底板上。
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平行叠加于底板上,实现第一侧板和底板的折叠。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二侧板通过第二转动机构,平行叠加于底板上,实现第二侧板和底板的折叠。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面积与底板相当,所述步骤S1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交替平行叠加于底板上,由下而上形成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排列,或者是底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排列。该步骤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折叠无先后之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交错叠加于底板上,且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可折叠至与底板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所述步骤S1中:通过第一/二转动机构,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交替平行叠加于底板上,由下而上形成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排列,或者是底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给转轴提供竖直方向的平移距离,使得步骤S1中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转动机构折叠至与底板平行时,所述转轴在长轴孔内在竖直方向上可进行活动,因此第一侧板不干涉第二侧板的折叠,第一侧板可折叠至第二侧板的上方或下方。同理,第二侧板不干涉第一侧板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二侧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长轴孔垂直于底板方向的长度为2~3倍转轴直径。
进一步地,底板与前板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机构;所述步骤S2中:通过第三转动机构,使底板向前折叠至与前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前板后板相对扣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
进一步地,前板与后板设有平移折叠机构;所述步骤S3中: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相对后板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和后板平行。实现前板后板的相对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折叠机构为连接于前板与后板左右两侧的折叠铰链,两个折叠铰链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外侧,不干涉步骤S1中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铰链为X型铰链,每个X型铰链的四个端部分别上下滑动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
进一步地,具有锁定机构,用于所述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后锁定折叠状态。避免所述折叠箱体在携带的过程中容易打开。
进一步地,具有定位机构,用于所述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后能够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于前板和后板的相对位置,与底板共同构成所述的容纳空间。使其固定,形成稳定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块/定位孔,前板和后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块,在所述展开状态中,所述定位块/定位孔与定位孔/定位块配合,实现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于前板和后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箱体包括盖板和安装于后板的拉杆,所述盖板设有孔,用于展开状态时套设在拉杆上对盖板进行定位。盖板可用于使用者临时坐下休息。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箱体包括安装于后板下方的车轮,前板向下延伸,使可折叠箱体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水平放置。并且前板向下延伸,同时作为该箱体的支撑脚,底角一体,使该箱体更加稳定,且大大增加了其承重能力。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手拉车,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位于底部的底板所构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底板与前板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机构;前板和后板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板、后板和底板共同组成箱式容纳空间,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平行叠加于底板上,实现第一侧板和底板的折叠。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二侧板通过第二转动机构,平行叠加于底板上,实现第二侧板和底板的折叠。底板与前板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机构;通过第三转动机构,使底板向前折叠至与前板平行。前板和后板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相对后板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和后板平行。实现前板后板的相对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给转轴提供竖直方向的平移距离,使得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转动机构折叠至与底板平行时,所述转轴在长轴孔内在竖直方向上可进行活动,因此第一侧板不干涉第二侧板的折叠,第一侧板可折叠至第二侧板的上方或下方。同理,第二侧板不干涉第一侧板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二侧板的厚度。使得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长轴孔垂直于底板方向的长度为2~3倍转轴直径。使得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折叠机构为连接于前板与后板左右两侧的折叠铰链,两个折叠铰链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外侧,不干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折叠。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相对后板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和后板平行。实现前板后板的相对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铰链为X型铰链,每个X型铰链的四个端部分别上下滑动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铰链为X型铰链,所述X型铰链的两个上/下端部分别上下滑动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所述X型铰链的两个下/上端部分别铰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
进一步地,具有定位机构,用于展开状态时能够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于前板和后板的相对位置,与底板共同构成所述的容纳空间。使其固定,形成稳定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块/定位孔,前板和后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块,在所述展开状态中,所述定位块/定位孔与定位孔/定位块配合,实现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于前板和后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手拉车包括盖板和安装于后板的拉杆,所述盖板设有孔,用于展开状态时套设在拉杆上对盖板进行定位。盖板可用于使用者临时坐下休息。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手拉车包括安装于后板下方的车轮,前板向下延伸,使可折叠手拉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水平放置。并且前板向下延伸,同时作为该手拉车的支撑脚,底角一体,使该手拉车更加稳定,且大大增加了其承重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折叠且易操作;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底角一体,承重量大,稳定性高,安全性好,可供使用者坐下休息;折叠时前板后板可锁定;打开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稳定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可折叠手拉车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可折叠手拉车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可折叠手拉车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1可折叠手拉车剖面图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可折叠手拉车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可折叠手拉车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可折叠箱体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可折叠箱体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1可折叠手拉车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包括前板100、后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底板500所构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侧板300与底板5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一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第一侧板300向下翻转。第二侧板400与底板5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二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第二侧板400向下翻转。底板500和前板1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三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底板500带动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翻转,使底板500向前折叠至与前板100平行。前板100和后板200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100相对后板200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100和后板200平行。实现前板100后板200的相对折叠。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第一侧板300通过第一转动机构折叠至与底板500平行时,所述转轴在长轴孔内在竖直方向上可进行活动,因此第一侧板300不干涉第二侧板400的折叠,第一侧板300可折叠至第二侧板400的上方或下方。同理,第二侧板400不干涉第一侧板的折叠。所述平移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二侧板的厚度。使得叠加于底板500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所述平移折叠机构为连接于前板100与后板200左右两侧的折叠铰链,两个折叠铰链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外侧,不干涉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的折叠。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100相对后板200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100和后板200平行。实现前板100后板200的相对折叠。
所述折叠铰链为X型铰链700,每个X型铰链700的四个端部分别上下滑动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
所述可折叠手拉车包括盖板600和安装于后板的拉杆,所述盖板600设有孔,用于展开状态时套设在拉杆上对盖板600进行定位。盖板600可用于使用者临时坐下休息。所述可折叠手拉车包括安装于后板下方的车轮900,前板100向下延伸,使可折叠手拉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水平放置。并且前板向下延伸,同时作为该手拉车的支撑脚,底角一体,使该手拉车更加稳定,且大大增加了其承重能力。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1手拉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包括前板100后板200。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块,前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110,后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210,在所述展开状态中,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孔配合,实现固定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相对于前板100和后板200的相对位置。所述前板100和后板200存在锁定结构800,所述锁定结构800为卡扣,箱体折叠状态时,前板100后板200锁定机构卡紧,防止前板100后板200打开。
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至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向下折叠至底板500上侧;底板500向前折叠至与前板100内侧;前板100后板200相对折叠扣合,将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和底板500扣合于前板100和后板200之间。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为实施例2可折叠手拉车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包括前板100、后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底板500所构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侧板300与底板5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一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第一侧板300向下翻转。第二侧板400与底板5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二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第二侧板400向下翻转。底板500和前板1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三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底板500带动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翻转,使底板500向前折叠至与前板100平行。前板100和后板200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100相对后板200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100和后板200平行。实现前板100后板200的相对折叠。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第一侧板300通过第一转动机构折叠至与底板500平行时,所述转轴在长轴孔内在竖直方向上可进行活动,因此第一侧板300不干涉第二侧板400的折叠,第一侧板300可折叠至第二侧板400的上方或下方。同理,第二侧板400不干涉第一侧板的折叠。所述平移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二侧板的厚度。使得叠加于底板500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所述平移折叠机构为连接于前板100与后板200左右两侧的折叠铰链,两个折叠铰链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外侧,不干涉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的折叠。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100相对后板200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100和后板200平行。实现前板100后板200的相对折叠。
所述折叠铰链为剪刀架710,所述剪刀架710的两个上端部分别铰接与前板后板两侧滑槽的上部;所述剪刀架710的两个下端部分别上下滑动连接于前板后板两侧的滑槽,剪刀架710的两个下端部设有滑轴,滑轴外侧设有滑轮。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X型铰链整体位于箱体下部,实施例2中剪刀架710整体位于箱体上部。由于箱体下部有底板500的存在,箱体底部重量较大,采用剪刀架710整体位于上部,且两滑动端部为下端部的方式能使滑动操作更简便省力。
所述可折叠手拉车包括盖板600和安装于后板的拉杆,所述盖板600设有孔,用于展开状态时套设在拉杆上对盖板600进行定位。盖板600可用于使用者临时坐下休息。所述可折叠手拉车包括安装于后板下方的车轮900,前板100向下延伸,使可折叠手拉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水平放置。并且前板向下延伸,同时作为该手拉车的支撑脚,底角一体,使该手拉车更加稳定,且大大增加了其承重能力。
如图6所示,为实施例2手拉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包括前板100后板200。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块,前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110,后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210,在所述展开状态中,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孔配合,实现固定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相对于前板100和后板200的相对位置。所述前板100和后板200存在锁定结构800,所述锁定结构800为卡扣,箱体折叠状态时,前板100后板200锁定机构卡紧,防止前板100后板200打开。
从图5所示的展开状态至图4所示的折叠状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向下折叠至底板500上侧;底板500向前折叠至与前板100内侧;前板100后板200相对折叠扣合,将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和底板500扣合于前板100和后板200之间。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实施例3为可折叠箱体,包括前板100、后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底板500所构成的容纳空间。第一侧板300与底板5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一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第一侧板300向下翻转。第二侧板400与底板5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二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第二侧板400向下翻转。底板500和前板100连接的部位存在第三转动机构,用于折叠时底板500带动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翻转,使底板500向前折叠至与前板100平行。前板100和后板200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100相对后板200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100和后板200平行。实现前板100后板200的相对折叠。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500布置,第一侧板300通过第一转动机构折叠至与底板500平行时,所述转轴在长轴孔内在竖直方向上可进行活动,因此第一侧板300不干涉第二侧板400的折叠,第一侧板300可折叠至第二侧板400的上方或下方。同理,第二侧板400不干涉第一侧板300的折叠。所述平移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二侧板的厚度。使得叠加于底板500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所述平移折叠机构为连接于前板100与后板200左右两侧的折叠铰链,两个折叠铰链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外侧,不干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折叠。通过平移折叠机构,使前板相对后板相对扣合过程中,保持前板和后板平行。实现前板后板的相对折叠。
所述折叠铰链为X型铰链700,所述X型铰链700的两个上/下端部分别上下滑动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所述X型铰链700的两个下/上端部分别铰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两侧的滑槽。
如图8所示,为实施例3折叠箱体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包括前板100后板200。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块,前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110,后板上沿两端部设有定位孔210,在所述展开状态中,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孔配合,实现固定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400相对于前板100和后板200的相对位置。所述前板100和后板200存在锁定结构800,所述锁定结构800为卡扣,箱体折叠状态时,前板100后板200锁定机构卡紧,防止前板100后板200打开。
从图7所示的展开状态至图6所示的折叠状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向下折叠至底板500上侧;底板500向前折叠至与前板100内侧;前板100后板200相对折叠扣合,将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和底板500扣合于前板100和后板200之间。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所述可折叠箱体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位于底部的底板所构成的容纳空间,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向下折叠至底板上侧;
S2:底板向前折叠至前板内侧;
S3:前板后板相对扣合,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扣合于前板和后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所述步骤S1中:
通过第一/二转动机构,使第一/二侧板平行叠加于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面积与底板相当,所述步骤S1中: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交替平行叠加于底板上,由下而上形成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排列,或者是底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交错叠加于底板上,且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所述步骤S1中:
通过第一/二转动机构,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交替平行叠加于底板上,由下而上形成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排列,或者是底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排列。
6.一种可折叠手拉车,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前后两侧的前板和后板、位于底部的底板所构成的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转动机构;底板与前板之间设有第三转动机构;前板和后板之间设有平移折叠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或第二转动机构为长轴孔与转轴配合机构,长轴孔垂直于底板布置,给转轴提供竖直方向的平移距离,使得叠加于底板之上的第一/二侧板不会干涉第二/一侧板的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距离大于等于第一/二侧板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孔垂直于底板方向的长度为2~3倍转轴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手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折叠机构为连接于前板与后板左右两侧的折叠铰链,两个折叠铰链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外侧,不干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折叠。
CN201910323985.4A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Pending CN110200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3985.4A CN110200377A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3985.4A CN110200377A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0377A true CN110200377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6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3985.4A Pending CN110200377A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03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389A (zh) * 2021-05-01 2021-07-30 方圣立 多功能折叠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165A (zh) * 1997-01-24 2000-02-09 协和环球经营两合公司 可折叠式冷却箱
FR2903081A1 (fr) * 2006-06-29 2008-01-04 Andre Roguet "dispositif pour le stockage et la distribution d'un liquide"
CN201343205Y (zh) * 2008-08-26 2009-11-11 孙再庸 一种可折叠箱体
CN203168259U (zh) * 2013-03-06 2013-09-04 徐光清 一种可折叠式拉杆储物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165A (zh) * 1997-01-24 2000-02-09 协和环球经营两合公司 可折叠式冷却箱
FR2903081A1 (fr) * 2006-06-29 2008-01-04 Andre Roguet "dispositif pour le stockage et la distribution d'un liquide"
CN201343205Y (zh) * 2008-08-26 2009-11-11 孙再庸 一种可折叠箱体
CN203168259U (zh) * 2013-03-06 2013-09-04 徐光清 一种可折叠式拉杆储物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4389A (zh) * 2021-05-01 2021-07-30 方圣立 多功能折叠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27339B1 (en) Upright standing duffle bag
US4953878A (en) Collapsible cart
US4795186A (en) Portable storage apparatus
US7901018B2 (en) Portable workstation
US7334669B2 (en) Rolling luggage with expandable compartment
US20160113388A1 (en) Portable tray for luggage
US8015928B2 (en) Foldable table having multiple functions
US20100276241A1 (en) Hanging shelf system and travel organizer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a suitcase
US20110209960A1 (en) Multi-Function Work Surface for Roll-Along Suitcases
US8127690B2 (en) Portable workstation
CN207075686U (zh) 一种可折叠行李箱
WO2012092773A1 (zh) 垂直升降滑动折叠框架
US20080142322A1 (en) Expandable container
US6464098B1 (en) Collapsible utility organizer
RU2624721C2 (ru) Трансформируемое двух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0200377A (zh) 一种可折叠箱体的折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手拉车
CN113892754A (zh) 伸缩折叠桌
CN215685524U (zh) 多功能轮子折叠桌
KR102434092B1 (ko) 다용도로 사용가능한 휴대용 테이블
EP0487528A1 (en) FOLDING STRUCTURES.
US20200178660A1 (en) Collapsible foldable storage bag
EP0515229B1 (en) Article of furniture
CN208740356U (zh) 便携式多功能组合柜
US20090184117A1 (en) Combination storage device
CN201564031U (zh) 一种折叠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