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8633A - 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8633A
CN110198633A CN201880007553.6A CN201880007553A CN110198633A CN 110198633 A CN110198633 A CN 110198633A CN 201880007553 A CN201880007553 A CN 201880007553A CN 110198633 A CN110198633 A CN 110198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vest
cfu
agricultural product
spor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7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让-马克·桑切斯
奥利维尔·科尔
伯特兰·德洛努瓦
马蒂厄·莫雷尔
塞尔玛·罗加斯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sta Fermentation AG
Danstar Ferment AG
Original Assignee
Dansta Fermentatio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sta Fermentation AG filed Critical Dansta Fermentation AG
Publication of CN110198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2Powders or granules
    • A01N25/14Powders or granules wet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4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 A23B7/153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7/154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23B7/155Microorganisms; Enzymes; Anti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6Coating with a protective layer; Compositions or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可以应用于收获的农产品以减少收获后的腐败或腐烂。

Description

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损害,用于预防或减少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微生物腐败和/或用于控制或抑制收获的农产品中的生物侵染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病原体是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除了种植田间作物的损失之外,一些植物病原体也会转移到收获的商品上,这会在储存期间导致农产品的显著腐败和腐烂。实际上,收获后大多数病原体通过在收获或后续处理期间产生的伤口感染作物。作物农产品储存期间的收获后损失是由例如水分流失、叶片衰老、再生和腐烂引起的,腐烂是由真菌和细菌病原体引起的。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约有25%的作物由于收获后的疾病(例如微生物腐败)而损失,其中真菌的腐败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原因。
已知若干种合成化合物可用于预防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损害。然而,众所周知,杀虫剂的使用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除此之外,对它们收获后使用实施了强有力的监管。由于化学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少了化学产品的使用,因此生产无合成化学残留物的水果是寻找替代的收获后处理以减少收获后损失的驱动因素。
已经描述了通过微生物拮抗剂如枯草杆菌、洋葱假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汉逊德巴利酵母对收获后真菌病原体的生物控制,用于包括苹果、杏、樱桃、柑橘、葡萄、油桃、桃、梨、胡椒、李子、土豆、草莓和番茄的各种储存的蔬菜和水果(Wilson&Wisniewski,1989)。因此,除此之外,已经提出使用拮抗微生物作为有效的、无害的策略来控制收获的农产品的主要收获后腐烂。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和替代的生物收获后方法,其将预防、延缓、抑制或控制植物病原体在收获的农产品上的生长,以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用于延长或增加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的用途。本公开涉及一种收获后处理方法,其可以应用于收获的农产品以减少收获后的腐败或腐烂。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预防或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的农产品收获后腐烂或用于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上的植物病原体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以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储存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将所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将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之后,可以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C.roseaf.catenulata),并可以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果是核果或柑橘类水果。核果可以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柑橘类水果可以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Penicill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灰霉病菌(Botrytis spp.)、褐腐病菌(Monilinia spp.)或其组合引起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或褐腐病菌引起的。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核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引起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指状青霉(P.digitatum)或意大利青霉菌(P.italicum)引起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可以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燥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预防或减少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的农产品收获后腐烂或用于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上的褐腐病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以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减少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储存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低于5℃的温度下储存水果。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将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之后,可以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并可以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果是核果,其可以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可以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燥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预防或减少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的农产品收获后腐烂或用于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上的青霉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以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减少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储存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后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低于5℃的温度下储存水果。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将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之后,可以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并可以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果是柑橘类水果,并可以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可以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燥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在第四方面,本公开内容提供了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用于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的用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并可以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果是核果或柑橘类水果。核果可以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柑橘类水果可以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链格孢菌、根霉菌、灰霉病菌、褐腐病菌或其组合引起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或褐腐病菌引起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核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引起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指状青霉或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可以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燥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保护水果免于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方法,包括向水果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减少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水果腐败或腐烂的方法,包括向水果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延长由褐腐病菌感染的水果的收获后保质期的方法,包括向水果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果是核果,并可以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并可以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保护水果免于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的方法,包括向水果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减少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水果腐败或腐烂的方法,包括向水果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提供了延长由青霉菌感染的水果的收获后保质期的方法,包括向水果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果是柑橘类水果,并可以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并可以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青霉菌可以是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菌。
附图说明
已经概括地描述了本发明的本质,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其优选实施方案,其中:
图1说明了在收获后储存期间腐烂的桃栽培品种‘Sandine’的百分比,并将用链孢粘帚霉处理的桃与对照进行比较。
图2说明了在收获后储存期间腐烂的桃栽培品种‘Western Red’的百分比,并将用链孢粘帚霉处理的桃与对照进行比较。
图3说明了造成测定和应用收获后处理(水、J1446和未经处理的对照)之前收获的桃栽培品种‘Sandine’的腐败的真菌属的分布。
图4说明了造成测定和应用收获后处理(水、J1446和未经处理的对照)之前收获的桃栽培品种‘Western Red’的腐败的真菌属的分布。
图5说明了不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对在20℃至22℃储存期间腐烂的油桃的累积百分比的影响(在收获后处理后没有冷藏)。
图6说明了不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对在20℃至22℃储存期间腐烂的油桃的累积百分比的影响(在收获后处理后冷藏)。
图7说明了造成测定和应用收获后处理(M1至M7)之前收获的油桃的腐败的真菌属的分布。
图8说明了不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对腐烂的李子的累积百分比的影响(在收获后处理后没有冷藏)。
图9说明了不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对腐烂的李子的累积百分比的影响(在收获后处理后冷藏)。
图10说明了由指状青霉引起的具有阳性疾病症状的接种伤口部位的百分比。
图11显示了由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具有阳性疾病症状的接种伤口部位的百分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提供了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侵害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广泛传播的土传真菌腐生菌。该真菌被称为针对各种土传病原体和叶面植物病原体的生物防治剂。已经发现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具有预防、延迟或抑制植物病原体在收获的农产品上生长的性质,因此其可以用于收获的植物的收获后处理。已经证明,通过对植物病原体的竞争性抑制,可以将粉红螺旋聚孢霉应用于农产品以减少收获后腐败、腐烂或腐败变质。本公开还涉及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用于延长或增加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的用途。
如本文所使用的,“有效量”是足以产生有益或所需结果的量。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生物防治剂是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可以在所公开的方法中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任何种类或菌株。实际上,许多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株是针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高效拮抗剂。生物防治剂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拮抗真菌植物病原体,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可产生一系列抗菌代谢产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该菌株已根据布达佩斯条约于1994年5月19日保藏至DSM保藏中心,保藏号为DSM 9212。链孢粘帚霉J1446可以商标(Lallemand(Verdera,芬兰))商购获得。
根据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法,将本公开的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配制成液体悬浮液或干粉。将生物学纯的培养物、悬浮液或制剂(包括但不限于分生孢子、菌丝体片段和孢子)以约103cfu(“菌落形成单位”)/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将粉红螺旋聚孢霉以液体悬浮液的形式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浓度为约1×104cfu/ml、约1×105cfu/ml、约1×106cfu/ml、约1×107cfu/ml、约1×108cfu/ml、约1×109cfu/ml、约1×1010cfu/ml、约1×1011cfu/ml、约1×1012cfu/ml、约1×1013cfu/ml或大于约1x1013cfu/ml。粉红螺旋聚孢霉也可以以干燥制剂(包括但不限于分生孢子、菌丝体片段和孢子)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浓度为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还可以以干燥制剂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浓度为约1×104cfu/ml、约1×105cfu/ml、约1×106cfu/ml、约1×107cfu/ml、约1×108cfu/ml、约1×109cfu/ml、约1×1010cfu/ml、约1×1011cfu/ml、约1×1012cfu/ml、约1×1013cfu/ml或大于约1x1013cfu/ml。最佳用量可以根据作物种类和植物病原体而变化,并且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确定。
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接触收获的农产品,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真菌培养物、悬浮液或制剂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接触”是指使收获的农产品接近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外源液体或固体(例如粉末)形式。这些方法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浸渍、浸没、喷涂、喷雾、雾化、涂覆、撒粉或浸泡施用方法。施用形式和方法完全取决于预期目的,以确保生物防治剂在收获的农产品上的最佳和均匀分布。水性施用形式可以由乳液浓缩物、糊剂或可湿性粉末加水制备而成。还可以制备由生物防治剂、湿润剂、增黏剂、分散剂或乳化剂和(如果合适的情况下)溶剂或油组成的浓缩物,这些浓缩物适于用水稀释。将根据本公开的真菌培养物、悬浮液或制剂作为单剂量暴露或以多剂量或在多次暴露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本公开的真菌拮抗剂对于收获的农产品是有效的,例如对于在环境温度(±20℃)条件下储存的水果。本说明书中本公开的真菌拮抗剂也可用于在低于5℃的温度下储存的收获的农产品。理论上,真菌可以在收获、分级、运输过程中或在储存的早期阶段的任何时间施用。当然,收获的水果或蔬菜在出现伤口并且存在真菌疾病剂时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伤口和用真菌组合物处理之间的延迟越长,病原体成功感染收获的农产品的机会就越大。
真菌培养物、悬浮液或制剂可以在收获后与任何已知的农业上可接受的佐剂、载体或黏合剂制剂组合施用到收获的农产品的表面上。农业上可接受的佐剂、载体或黏合剂是可商购获得的并且必须对人类消费安全。微生物也可以应用于液体培养基悬浮液中。该组合物还可包括常规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和润湿剂,以增强对生物体的有效性。作为综合方法,在用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处理收获的农产品之前或之后,收获的农产品也可以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其他抗真菌和/或抗微生物组合物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对于控制各种收获的农产品上的真菌是重要的,收获的农产品例如水果(例如但不限于核果或无核水果或柑橘类水果)、蔬菜、花或坚果。实际上,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收获的农产品”是指从植物中获得的所有收获的产品、作物,例如水果、蔬菜、坚果、切花等。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在控制各种收获的农产品上的植物病原体方面特别重要,收获的农产品例如但不限于苹果、杏、香蕉、蓝莓、哈密瓜、胡萝卜、克莱门氏小柑橘、樱桃、蔓越莓、黄瓜、菊苣、大蒜、葡萄柚、柿子、猕猴桃、葡萄、柠檬、酸橙、生菜、柑橘、芒果、甜瓜、蘑菇、苹果状梨、油桃、洋葱、橙子、木瓜、桃、梨、胡椒、菠萝、李子、梅子、南瓜、覆盆子、草莓、橘子、番茄或西瓜。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核果。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核果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柑橘类水果,并可以是例如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
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适用于控制植物病原体。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适用于控制真菌植物病原体。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适用于生物控制或减少由下列真菌引起的收获后腐败或收获后腐烂: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镰孢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灰霉病菌、褐腐病菌(链孢霉(Monilia spp.))、桃流胶病原菌(Lasiodiplodia spp.)、拟茎点霉(Phomopsis sp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spp.)、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p.)、地丝菌(Geotrichum spp.)、疫霉菌(Phytophthoraspp.)、壳针孢菌(Septoria spp.)、毛霉菌(Mucor spp.)、黑星病菌(Venturia spp.)、根霉菌、小丛壳菌(Glomerella spp.)、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p.)、长喙壳菌(Ceratocystisspp.)、青霉菌、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spp.)、壳钩孢菌(Phlyctaena spp.)、三七根腐病原菌(Cylindrocarpon spp.)、细黄链霉菌(Stemphyllium spp.)、星裂壳孢菌(Phacydiopycnis spp.)、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spp.)、曲霉菌(Aspergillusspp.)、丛赤壳菌(Nectria spp.)、或其组合。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适用于控制、延迟或减少由青霉菌、链格孢菌、根霉菌、灰霉病菌、褐腐病菌或其组合引起的收获后腐败。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适用于控制、延迟或减少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败或收获后腐烂,更特别地由桃褐腐病菌(M.fructicola)或核果褐腐病菌(M.laxa)引起的收获后腐败或收获后腐烂。更具体地,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可用于保护核果免于由褐腐病菌例如桃褐腐菌或核果褐腐病菌引起的腐烂。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还可用于控制、延迟或减少由青霉菌例如指状青霉或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可用于例如保护柑橘类水果免于由指状青霉或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腐烂。
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描述和定义本发明,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1:链孢粘帚霉对桃收获后病害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链孢粘帚霉对桃收获后病害的管理,预防收获的桃的收获后腐烂和减少收获的桃的收获后损失的影响。
水果:
桃(‘Sandine’和‘Western Red’)在成熟阶段从商业果园(使用综合水果生产(IFP))采摘,并在4℃下储存2天或少于2天。
拮抗剂/生物防治剂:
将培养皿中的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用链孢粘帚霉J1446的孢子接种,将含有约106cfu/ml至107cfu/ml的孢子悬浮液滴放在每个培养皿的培养基上,并用细胞涂布器将液滴散布在琼脂表面上。分散的孢子引发许多菌落的形成,其在25℃下大量形成孢子,通常在8天后收集孢子。
水果接种:
将桃放在托盘上(每个托盘22个桃)。44个桃每种处理和每个品种重复4次,每个托盘每种处理重复一次。未经处理的水果(即通过综合水果生产生产的水果)和用水处理的水果用作阴性对照。
对于收获后处理,喷涂至水果两侧产生径流(每个托盘15ml),其中链孢粘帚霉J1446悬浮液的浓度为约107cfu/ml。将桃风干并在22℃下放置。每48小时测量水果感染的百分比,持续30天。
统计分析:
使用StatBox Pro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一般线性模型程序对反正弦平方根变换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使用Student Newmann和Keuls测试进行平均分隔。
结果与讨论:
如图1所示,结果清楚地表明,与对照相比,当用链孢粘帚霉J1446接种收获的桃时,腐烂的收获的桃‘Sandine’的百分比显著降低。
图2中显示的结果表示收获的桃品种‘Western Red’的腐烂率,其表明该桃品种比‘Sandine’品种更不易发生收获后腐烂。虽然用链孢粘帚霉J1446的收获后处理延缓了腐烂症状,但与对照相比时,真菌处理没有显著减少腐烂。
经过分析并如图3和图4所示,证明在收获后处理之前,两种栽培品种的桃腐败是由以下真菌引起的:褐腐病菌、根霉菌、青霉菌、链格孢菌和灰霉病菌。在进行收获后处理的那一刻,发现褐腐病菌与腐烂水果的主要真菌有关。
基于这些结果,已经证明链孢粘帚霉J1446可以降低桃中褐腐病菌感染的发生率和发展速度。
总之,通过它们的物理和感官属性来衡量,使用链孢粘帚霉J1446作为收获后处理方法保持桃品种‘Sandine’和‘Western Red’在贮藏期间的品质。这些结果表明,其中链孢粘帚霉是控制病原真菌的有用替代品,其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引起的贮藏病害、保持桃的收获后质量、延长贮藏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
实施例2:使用链孢粘帚霉对油桃收获后真菌腐烂的生物防治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各种收获后处理方法(两种不同的生物防治剂配方,收获后处理后冷藏或不冷藏)对储存条件下油桃收获后品质的影响。
水果:
油桃(品种:Nectatop;种植年份:2011;种植之间的距离与密度:6米×3米,即556棵树/公顷)在坚硬成熟阶段采摘、测量、选择(相同大小、相同成熟水平、没有损害)并装箱,每个托盘260个至280个水果。将它们在2℃至4℃下储存2天至3天。
收获后处理:
将油桃放在托盘上(每个托盘60个油桃)。每种处理60个油桃重复四次。未经处理的水果(即通过综合水果生产生产的水果)和用水处理的水果用作阴性对照。将托盘储存在20℃至22℃的空调房间中15天至21天,在收获后处理后,在2℃至4℃下进行冷藏或不进行冷藏5至8天。
测试并比较了九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它们在表1中定义。
表1:处理的测试方法的描述
研究中使用的处理方法类型描述如下:
-在整个地块上对果园进行收获前处理,流速为750升/公顷。使用的产品是:Kruga(3升/公顷)和Signum(0.75千克/公顷)。收获前处理的应用于2017年7月7日和2017年7月21日在良好条件下进行。故意限于两次干预,以便在储藏期病害方面造成严重压力。
-根据下述方法,通过手动喷涂对于处理方法M3、M4和M5进行收获后施用。
-根据下述方法,通过使用喷雾器(或雾化器或喷雾剂)对于处理方法M6至M9进行收获后施用。
对于收获后处理,测试了两种不同的(Lallemand)配方。含有链孢粘帚霉J1446。(1×109cfu/g)比(1×108cfu/g)浓度高十倍。
使用具有链孢粘帚霉J1446的无菌蒸馏水制备用于每种处理的储备溶液,并且计算施用悬浮液的用量分别为Prestop2g/l和Prestop20g/l。对于处理方法M3、M4和M5,使用喷涂瓶泵施加悬浮液。施加八次喷涂至托盘的一个面上,总共7.5ml。对于处理方法M6至M9,使用喷雾器(Atomist 1037,Hyprodis)施用悬浮液。将水果风干。
接种步骤后,用M1、M3、M6和M8处理方法处理的水果在2℃至4℃的冷藏室中储存5天至8天,然后转移到20℃至22℃的空调房间15天至21天。用M2、M4、M5、M7和M9处理方法处理的水果直接储存在20℃至22℃的空调房间中15天至21天,无需事先冷藏。
每48小时测量水果感染百分比并鉴定病原体,持续至少15天至21天。
天气状况:
气候数据通常由CIMEL站获取。在整个试验期间收集它们。
试验于2017年7月7日至8月7日(即第二次收获开始并储存水果的日期)在果园中进行。这段时间特别温暖,一般干燥。
统计分析:
使用StatBox Pro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一般线性模型程序对反正弦平方根变换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使用Student Newmann和Keuls测试进行平均分隔。
结果与讨论:
收获进行了五次。该地块的产量非常高(59.6吨/公顷),主要规格为A。在第二次收获期间指定用于收获后处理和监测的水果。
在收获后处理后,将处理方法M2、M4、M5、M7和M9直接储存在20℃至22℃的空调房间中15天至21天。如图5所示,储存在空调房间的对照(M2)中腐烂水果的出现很快,即从冰箱中取出后6天,并且收获后处理后,20%的水果受到影响,12天后几乎50%的水果都腐烂了。压力足以验证试验。
如图5所示,链孢粘帚霉J1446的雾化施用(M9)或喷涂处理(M4和M5)对储存在20℃至22℃的收获的油桃显著抑制或降低了水果中腐烂的发生和发展。与通过雾化施用的处理(M9)相比,喷涂处理(M4和M5)显示出生物防治剂对降低腐烂速率的更好效果。似乎喷涂处理(M4和M5)确保了生物防治剂在果实上的有效和更均匀的分布。
图6显示了用处理方法M1、M3、M6和M8处理的腐烂的油桃的累积百分比结果。在收获后处理后,将水果在2℃至4℃下冷藏5天至8天,然后在20℃至22℃的空调房间中储存15天至21天。在收获后处理之后和在空调房间中储存之前的冷藏步骤允许由于温度波动和冷凝导致的病原真菌的更大倍增。链孢粘帚霉J1446对收获的油桃的喷涂处理(M3)显著降低了腐烂水果的发生率和发展速度。
在研究期间定期分离和鉴定与感染的水果相关的真菌。
图7中显示的结果表明,在油桃的收获日,从水果中分离的病原真菌是褐腐病菌、根霉菌、链格孢菌、青霉菌和灰霉病菌。发现褐腐病菌是与腐烂的水果相关的主要真菌(在施用收获后处理之前)。
基于这些结果,已经证明链孢粘帚霉J1446可以降低收获的油桃中褐腐病菌感染的发生率和发展速度。
实施例3:使用链孢粘帚霉对李子收获后真菌腐烂的生物防治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各种收获后处理方法对储存条件下李子的收获后品质的影响。
水果:
李子(品种:TC SUN;种植年份:2008;种植之间的距离与密度:4米×1米)在坚硬成熟阶段采摘、测量、选择(相同大小、相同成熟水平、没有损坏)并装箱。发现褐腐病菌是与腐烂的果实相关的主要真菌。
收获后处理:
将李子放在托盘上(每个托盘100个李子)。每种处理方法100个李子重复四次(四个托盘)。未经处理的水果(即通过综合水果生产生产的水果)用作阴性对照。将托盘在0℃至0.5℃下储存48小时。
测试并比较了六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它们在表3中定义。
表3:处理的测试方法的描述
对于收获后处理,使用含有链孢粘帚霉J1446的(Lallemand)。
使用具有链孢粘帚霉J1446的无菌蒸馏水制备Prestop的储备溶液,并计算悬浮液的量以相当于2g/l的量施用。使用喷涂瓶泵施加悬浮液。施加八次喷涂到托盘的一个面上,总共7.5ml。对于处理T4至T6,使用喷雾器(Atomist 1037,Hyprodis)施用悬浮液。将水果风干。
接种步骤后,用处理方法T4至T6处理的李子在0℃至0.5℃的冷藏室中储存4周至6周,然后转移至19℃的空调房间中直至研究结束。用处理方法T1至T3处理的水果直接储存在19℃的空调房间中直至研究结束。
每48小时至72小时测量水果感染百分比并鉴定病原体,持续5天至30天。
统计分析:
使用StatBox Pro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一般线性模型程序对反正弦平方根变换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使用Student Newmann和Keuls测试进行平均分隔。
结果与讨论:
图8和图9中显示的结果清楚地证明链孢粘帚霉J1446保护收获的李子免于由病原真菌引起的腐烂,例如由褐腐病菌引起的腐烂。
实施例4: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对柑橘类水果收获后腐烂病原菌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菌的影响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对收获后柑橘上腐烂病原体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菌的影响,柑橘对青霉菌高度敏感。
测试在健康的柑橘上进行,用水清洗并使其干燥。每个柑橘有两个伤害水果的穿孔。
测试的两种真菌物种是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菌,并且使用植入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和琼脂)中的5天至7天培养物并在24℃的温度下孵育,通过将菌落刮到无菌蒸馏水中进行滴定其孢子的悬浮液。然后进行孢子计数,设定所需浓度,以cfu/ml表示。
如上所述制备的一批柑橘用Prestop悬浮液以1%和2%的浓度接种。在用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Prestop)接种后6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用滴定的所选两种物种的病原体的浓度为105cfu/ml的滴定悬浮液接种水果。与此同时,建立对照试验,其中仅用滴定的病原体悬浮液和无菌蒸馏水接种柑橘。
将所有经处理的水果放置干燥并置于塑料袋中以产生高湿度。将它们在环境温度20℃下放置3天至4天。放置期基于对照柑橘呈现大腐烂直径所需的时间来设定。在所述放置期后,通过评估腐烂发生率(百分比),通过测量所有穿孔的腐烂直径并通过检查孢子形成的存在/不存在来读取结果。
图10显示了在指状青霉的生物防治情况下获得的结果,图11显示了使用意大利青霉菌的结果。
图10和图11中显示的结果证明了拮抗剂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在控制所测试的两种病原真菌和由此控制的果实的腐烂方面的高效性。
以下是所公开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1.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植物病原体的侵害、预防或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微生物腐败和/或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中的植物病原体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
实施方案2.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
实施方案3.根据实施方案2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链孢粘帚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
实施方案4.根据实施方案1至实施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
实施方案5.根据实施方案4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水果是核果。
实施方案6.根据实施方案5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核果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
实施方案7.根据实施方案1至实施方案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植物病原体是真菌植物病原体。
实施方案8.根据实施方案1至实施方案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植物病原体是青霉菌、链格孢菌、根霉菌、灰霉病菌和褐腐病菌。
实施方案9.根据实施方案1至实施方案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
实施方案10.根据实施方案1至实施方案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的浓度为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
实施方案11.根据实施方案1至实施方案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制剂,浓度为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
实施方案12.粉红螺旋聚孢霉用于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的用途。
实施方案13.根据实施方案12所述的用途,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
实施方案14.根据实施方案13所述的用途,其中链孢粘帚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
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进一步修改,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化、用途或改编,一般地,遵循本发明的原理并且包括在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已知或惯常实践范围内并且可以应用于上文所述的基本特征并且如下所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与本公开的这些偏离。
参考文献
Wilson,C.L.,Wisniewski,M.,1989.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an emerging technology.Annu.Rev.Phytopathol.27,425–441。

Claims (55)

1.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预防或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或用于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上的植物病原体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以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储存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低于5℃的温度下储存所述水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后,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链孢粘帚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水果是核果或柑橘类水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核果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柑橘类水果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链格孢菌、根霉菌、灰霉病菌、褐腐病菌或其组合引起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或褐腐病菌引起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核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褐腐病菌引起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引起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指状青霉或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收获的农产品。
20.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预防或减少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或用于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上的褐腐病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以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减少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储存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低于5℃的温度下储存所述水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后,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链孢粘帚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或蔬菜。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水果是核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核果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
30.根据权利要求20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0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32.根据权利要求20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33.一种用于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预防或减少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或用于控制收获的农产品上的青霉菌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包括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以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减少由青霉菌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储存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向收获的农产品施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后,在低于5℃的温度下储存所述水果。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还包括在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低于5℃的温度下后,将所述收获的农产品储存在环境温度条件下。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链孢粘帚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水果是柑橘类水果。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柑橘类水果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与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
42.根据权利要求33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以约103cfu/ml至1012cfu/ml、约104cfu/ml至1011cfu/ml、约105cfu/ml至1010cfu/ml或约106cfu/ml至109cfu/ml的浓度施用于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43.根据权利要求33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后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培养物为干制剂并以约103cfu/g至1012cfu/g、约104cfu/g至1011cfu/g、约105cfu/g至1010cfu/g或约106cfu/g至109cfu/g的浓度施用于所述收获的农产品。
44.有效量的粉红螺旋聚孢霉的分离培养物、真菌孢子或制剂用于相对于未经处理的对照保护收获的农产品免于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用于减少由植物病原体引起的收获后腐烂或用于延长储存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保质期的用途。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用途,其中粉红螺旋聚孢霉是链孢粘帚霉。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用途,其中链孢粘帚霉是链孢粘帚霉J1446菌株。
47.根据权利要求44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收获的农产品是水果。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水果是核果或柑橘类水果。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核果是桃、油桃、李子、杏或樱桃。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柑橘类水果是克莱门氏小柑橘、葡萄柚、柠檬、酸橙、柑橘、橙子或橘子。
51.根据权利要求44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链格孢菌、根霉菌、灰霉病菌、褐腐病菌或其组合引起的。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用途,其中收获的农产品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或褐腐病菌引起的。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用途,其中核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褐腐病菌引起的。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用途,其中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青霉菌引起的。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用途,其中柑橘类水果的收获后腐烂是由指状青霉或意大利青霉菌引起的。
CN201880007553.6A 2017-01-19 2018-01-18 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01986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52236.0 2017-01-19
EP17152236.0A EP3351106A1 (en) 2017-01-19 2017-01-19 Post-harvest treatment method using clonostachys rosea
PCT/EP2018/051153 WO2018134280A1 (en) 2017-01-19 2018-01-18 Post-harvest treatment method using clonostachys rose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633A true CN110198633A (zh) 2019-09-03

Family

ID=57850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7553.6A Pending CN110198633A (zh) 2017-01-19 2018-01-18 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73906A1 (zh)
EP (2) EP3351106A1 (zh)
JP (1) JP7089525B2 (zh)
CN (1) CN110198633A (zh)
BR (1) BR112019014829B1 (zh)
CA (1) CA3049818A1 (zh)
CL (1) CL2019002015A1 (zh)
MA (1) MA47298A (zh)
MX (1) MX2019008567A (zh)
RU (1) RU2754589C2 (zh)
UA (1) UA124987C2 (zh)
WO (1) WO2018134280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5629A (zh) * 2013-09-11 2016-06-22 蜂传播媒介技术有限公司 用作生物防治剂的粉红粘帚霉的分离株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67556C1 (ru) * 2011-03-29 2012-11-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зон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адоводства и виноградарства Россельхозакадемии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борьбы с альтернариозом винограда
WO2014056780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Basf Se A method for combating phytopathogenic harmful microbes on cultivated plants or plant propagation material
US9603369B2 (en) * 2014-07-14 2017-03-28 Adjuvants Plus Usa, Inc. Clonostachys rosea inoculated plant materials with fungicides and adjuvant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5629A (zh) * 2013-09-11 2016-06-22 蜂传播媒介技术有限公司 用作生物防治剂的粉红粘帚霉的分离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 ANDREA BUONASSISE: "《Biosecurity Guidelines for Post-harvest Greenhouse Tomatoes: Prevention of Post-harvest and Storage Rot》", 27 March 20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0671A1 (en) 2019-11-27
CL2019002015A1 (es) 2019-12-20
MX2019008567A (es) 2019-12-16
RU2754589C2 (ru) 2021-09-03
WO2018134280A1 (en) 2018-07-26
US20190373906A1 (en) 2019-12-12
UA124987C2 (uk) 2021-12-22
JP2020506173A (ja) 2020-02-27
EP3351106A1 (en) 2018-07-25
RU2019125851A3 (zh) 2021-03-31
RU2019125851A (ru) 2021-02-19
BR112019014829B1 (pt) 2023-11-28
BR112019014829A2 (pt) 2020-04-14
CA3049818A1 (en) 2018-07-26
JP7089525B2 (ja) 2022-06-22
MA47298A (fr) 2019-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ang et al. Postharvest control of litchi fruit rot by Bacillus subtilis
Wang et al. Biocontrol of postharvest gray mold of cherry tomatoes with the marine yeast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Yang et 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tosan and oligochitosan in growth of Monilinia fructicola and control of brown rot in peach fruit
Lassois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wn rot of bananas with Pichia anomala strain K and Candida oleophila strain O
Zhang et al. Salicylic acid enhances biocontrol efficacy of Rhodotorula glutinis against postharvest Rhizopus rot of strawberrie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Zhang et al. Biocontrol of gray mold decay in peach fruit by integration of antagonistic yeast with salicylic acid and their effects on postharvest quality parameters
Wei et al. Effect of preharvest spraying Cryptococcus laurentii on postharvest decay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y
Alvindia et al. Evaluation of fungal epiphytes isolated from banana fruit surfaces for biocontrol of banana crown rot disease
De Costa et al. Effects of sodium bicarbonate on pathogenicity of Colletotrichum musae and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banana
Tian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ombining biocontrol agents with silicon against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jujube fruit
WO2011011188A2 (en) Growth media and saprophytic use for pichia anomala
Karabulut et al. Integrated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sweet cherry with yeast antagonists and sodium bicarbonate applications within a hydrocooler
Türkkan et al. Antifungal effect of carbonate and bicarbonate salt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the casual agent of grey mould of kiwifruit
Zhimo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 harvest fruit diseases using antagonistic yeasts in India
Zhao et al. Efficacy of 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yeast in the biocontrol of blue mold decay in apple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Guijarro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formulations of Penicillium frequentans on brown rot of peaches
Cao et al. Effect of yeast antagonist in combination with methyl jasmonate treatment on postharvest anthracnose rot of loquat fruit
WO2018047123A1 (e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allace et al.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nd low doses of chemicals inhibit postharvest decay of apples in commercial storage
Abd-Alla et al. Formulation of essential oils and yeast for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decay of tomato fruits
CN110198633A (zh) 使用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收获后处理方法
AU2017323654B2 (e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orres et al. Post-harvest control of Penicillium expansum on pome fruits by the bacterium Pantoea ananatis CPA-3
Korsten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avocado
Reyes-Bravo et al. Evaluation of native wine yeast as biocontrol agents against fungal pathogens related to postharvest disea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